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概念全解析!
八年级物理概念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概念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概念和描述1. 运动的概念:物体相对于一定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称为运动。
2. 运动的描述:运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来描述。
位置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坐标,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二、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力的分类:按照力的来源和性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都属于力的范畴。
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合成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和方向。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按照叠加原理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向量图解法求得。
四、力的测量和公式1. 力的测量:力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或者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力的公式:力的大小可以用F=ma来描述,其中F为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五、物体的压强和浮力1.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其大小可以通过P=F/A来计算,其中F为力的大小,A为面积。
2. 浮力:浮力是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的重力,浮力的大小和物体在介质中的排水量有关。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一种能够使力矩增大或减小的简单机械,杠杆的力矩平衡可以用M1=M2来描述,其中M1和M2分别为两端力矩的大小。
2.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并且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减小力的大小而增大移动距离。
七、动能和功的概念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可以用K=1/2mv^2来计算,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功:力沿着物体运动方向所做的功称为功,功的大小可以用W=Fs来计算,其中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八、功率和机械效率1.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叫做功率,功率的大小可以用P=W/t来计算,其中W为做的功,t为时间。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一、力学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等。
-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亦然。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求合力。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3.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力。
-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4. 功、能量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能量:物体因运动、位置或其他原因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乘积相等的杠杆平衡原理。
- 滑轮和滑轮组: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 斜面和楔子:利用斜面和楔子可以省力。
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会聚光线,凸面镜发散光线。
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 透镜成像:透镜可以成实像或虚像。
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 光谱:不同颜色的光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间热传递的量度。
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 热膨胀和热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初中物理的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的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
2. 物体: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3.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4. 运动的参照系:观察和描述运动的参考基准。
二、力与运动1. 力:引起物体状态变化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2. 元件与力的作用:包括推、拉、摩擦力等。
3. 力的计量:使用牛顿为单位,公式为F=ma。
4. 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三、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 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3.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4.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为零且大小保持不变。
5. 初速度和末速度:运动开始时和结束时的速度。
6.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四、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物体绕固定点旋转。
2. 向心力:使物体朝向轴心的力。
3. 引力:两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4. 万有引力定律:物体间引力与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5. 飞行物体的轨迹:包括抛体运动和斜抛运动。
五、力学功与能1. 功: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量,计量单位为焦耳。
2. 功率:功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计量单位为瓦特。
3.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状态具有的能力。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5. 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弹簧和位置的储能形式。
六、运动与时间1. 时速与速率:时间对运动的影响。
2. 加速度与时间关系:加速度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加速度和时间对位移的影响。
七、摩擦力与运动1. 摩擦力的作用:使物体在接触面上相互阻碍运动。
2. 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不同摩擦状态下的力的大小。
3. 最大静摩擦力:使物体能够始终保持静止的最大力。
4. 动摩擦力与法向力: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八、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合力等于向量和。
2. 力的分解: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向量和。
3. 三角形的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与三角形定理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运动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变化、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方向。
4.重力: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5.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垂直力合成和斜向力合成。
二、机械能与机械运动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机械能守恒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4.动力学定律: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需满足力矩相等条件。
三、导热与热能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方式。
2.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振动和电子运动来传递。
3.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率和物体的温差有关。
4.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被冷却后体积收缩。
5.物态变化与物质内能: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潜热。
四、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相交,在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4.光的颜色与频率: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不同的颜色。
5.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
五、声与声音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的交替运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的,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六、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2.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也是中考物理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是关于运动和力的知识点总结,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准备中考物理考试。
1.力的定义和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者改变方向的原因。
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或物体的静止状态将保持不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即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它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3.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加速度的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5.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指的是将多个力按照矢量相加的方法得到一个合力。
力的分解指的是将一个力按照垂直或平行于一些方向的分力进行分解。
6.平衡力和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称为平衡力。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为静力平衡,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动力平衡。
7.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指的是两个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8.弹力:弹力是弹性物体受到压缩或伸长形变后所产生的恢复力。
弹力与物体形变的大小和方向相反,并且遵循胡克定律,即弹性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9.简谐振动和弹簧振子:简谐振动是物体在恢复力的作用下沿一些方向来回振动的运动形式。
弹簧振子是一种简谐振动,它由固定在一端的弹簧和挂在另一端的物体组成。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力与运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滑动摩擦、斜面运动、简单机械等知识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方向等性质。
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力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有大小和方向的合力称为力的合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静止的力:静摩擦力、支持力、张力等。
2.使物体运动的力:推力、拉力、摩擦力等。
3.使物体改变速度的力:重力、摩擦力等。
4.使物体形状改变的力:弹力、张力等。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以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求解。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可以利用力的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求解。
四、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除非外力作用于物体。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是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为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五、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物体在相对滑动时发生的摩擦,会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材质成分、表面粗糙程度无关。
六、斜面运动斜面运动是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
在斜面上,重力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与物体质量之比。
七、简单机械1.杠杆: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变换的一种机械。
杠杆有一定的杠杆力和杠杆力臂。
2.轮轴:是一种可以使物体沿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概念全解析!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概念全解析!运动和力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中考物理学霸提分笔记,中考复习提分必备¥30购买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1、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模块。
接下来,我们将对初中物理力学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物体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考系的移动称为运动。
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位置与位移:位置是物体所处的空间点,位移是物体位置相对于起点的改变。
3. 时间与时刻:时间是衡量运动过程中时间间隔的物理量,时刻是某一瞬间的时间点。
4. 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速度指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称为加速度。
二、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比值,瞬时速度是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
2.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比值,瞬时加速度是瞬时速度变化率。
3. 等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进行直线运动。
4.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方向速度不断变化的直线运动,可以是匀加速运动或非匀加速运动。
5. 终止速度和终止加速度:当物体达到最大速度且速度不再改变时,称为终止速度;当物体在某一瞬间加速度为零时,称为终止加速度。
三、力的概念与运动的原因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2. 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力的方向可以用矢量表示。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合成为合力;合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
4.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以匀速直线运动。
四、质量与惯性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是物体对外界力的抵抗能力,也是物体引力的来源。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重力和弹力1. 重力的概念:地球吸引物体的力称为重力,是一种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一、力与运动
1、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是指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多大,具体可表示为牛(N)。
力的方向指物体受到的外力的方向,一般表示为向上、向下或沿其中一方向。
2、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指外力在物体上造成的影响,可分为推动和扭转两种。
推动是指外力使物体产生位移;而扭转是指外力使物体产生角动量。
3、力的种类
受力的物体可能是普通物体,也可能是介质,所以力分为普通力和介质力。
常见的普通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而介质力则可分为磁力、电力等。
4、运动的特点
运动是物体在其中一方向上持续改变位置的过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特点。
5、运动的定义与分类
运动的定义是指物体在其中一方向上持续改变位置的过程;而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二、动量守恒
1、动量的定义
动量是指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运动能力,可以表示为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用符号表示为p或mv。
2、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物体在作用施加外力前后,其动量的总和不变,可用简要方程式 p = mv 来表示。
3、动量的互换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改变动量,这种改变是其动量与其它物体的动量互换的结果。
物体间动量的互换可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来分类。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运动和力是物理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物体的状态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的详解总结。
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可以沿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也可以做旋转运动。
2.速度和位移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用公式v=Δx/Δt表示,其中v 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除以时间,用公式v平均=Δx/Δt表示。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来得到。
4.加速度和速度变化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用公式a=Δv/Δt表示,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间隔。
加速度可以是正的(加速运动)或负的(减速运动)。
5.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处于没有任何阻力和支持力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由重力决定的。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大约是9.8m/s²。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公式s = 1/2gt²表示,其中s表示位移,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6.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也即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力学运动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用公式F = ma 表示,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8.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它表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9.原动力和动量守恒原动力是指物体在接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原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详解总结。
一、运动的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考系的位置发生改变,称为运动。
2.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
3.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位置、位移和路径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的位置。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路径:物体运动时所经过的轨迹。
4.平移和旋转:物体的位移可以是平移或旋转。
三、速度与速度的计算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四、速度和位移的关系1.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变化时,位移方向也随之变化。
2.速度与位移的正负关系: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时,速度与位移为正值;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速度与位移为负值。
五、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变。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位置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六、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1.加速度: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4.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七、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2.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速度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通过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可以计算位移。
八、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形状、位置或速度改变的作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或天平。
九、力的效果1.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位置或速度。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力与运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力与运动的知识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力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一种常用工具。
4.力的性质: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性质。
二、力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形状改变,如拉、推、挤、压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停止。
三、力的作用条件1.直接作用: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作用。
2.间接作用: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空间而产生的作用,如重力、弹力等。
四、力的平衡与合力1.力的平衡:物体上所有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力的合力:物体上所有力的矢量和即为力的合力。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产生:物体表面间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或者有趋向运动的趋势时,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公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关,可以利用公式计算。
3.摩擦力的种类:主要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六、力和加速度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其中F是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受到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七、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的概念: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八、简单机械1.杠杆: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可以用来转移力的大小和方向。
2.轮轴组:轮轴是由一个轮子和一个轴组成,可以用来转移力的方向。
3.滑轮:滑轮是由一个固定的轮子和一个承受力的绳组成,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以上是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有很大帮助,也为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解析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解析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力与运动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下面将对力与运动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1.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接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力,如物体放在平面上的支持力、摩擦力等。
(2)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产生的力,如弹簧力、拉力等。
(3) 引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力,如物体的重力。
(4) 磁力:是由磁场产生的力,如磁铁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5) 电力:是由电场产生的力,如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力、异性电荷之间的吸引力。
2.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运动的性质,运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的大小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曲线运动:物体在非直线轨迹上运动,速度的大小为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时间的比值。
(3) 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相等的路程。
(4) 加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5) 减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
(6) 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定的发射角度从水平面上抛出,在自由落体的基础上加上了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大小为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比值。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当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时,物体B对物体A必定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2.力的计量: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力的计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3.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平动、转动和形变。
4.力的合成:合力是指多个力的效果合成为一个力的结果。
5.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F=ma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粗糙程度有关。
3.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物体在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物体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与力的性质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地球的质量有关,计量单位是牛顿。
2.弹力: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3.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
4.正常力:是支撑着物体的力,垂直于支撑面。
五、压力和压强1.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2.压力的计量单位:帕斯卡(Pa)或牛顿/平方米(N/m²)。
3.压力的计算公式:P=F/A(压力=力/面积)。
4.压强:是指物体受到的外界力导致的单位面积上的承压程度。
六、力的简单机械应用1.斜面:可以将负重分成横向的水平力和纵向的垂直力。
2.杠杆:可以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同时将力转化为力矩。
4.力的传递:应用滑轮、传动带、齿轮等方式将力传递给其他物体。
七、功和机械能1.功的概念:当力作用于物体使其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余弦值。
物理初一至初三所有知识点
物理初一至初三所有知识点初一至初三物理知识点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功的定义:力在物体上做功,是使物体具有能量的过程。
2. 功的计算方法: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时,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3. 功与能量的转化:功可以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功。
4.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5.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之间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束照射到光滑平面上,遵守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镜面反射和diff反射: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遵循镜面反射定律;光线照射到粗糙表面上,发生 diff反射,光线被分散。
四、声音的传播和反射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2.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其中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小。
3.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遵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五、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电流是电荷的流动,是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截面的电量。
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流方向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电流大小取决于电荷的数量和流动速度。
3. 电阻和电压:电阻是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电压是电流通过电阻时所消耗的能量,单位是伏特。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1.运动与力-运动的描述与属性: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的定义、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动力学-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冲量的定义、冲量-动量定理-动能:动能的定义、动能定理-功:功的定义、功率3.压力与浮力-压力:压力的定义、压强、液压原理-浮力:浮力的定义、浮力原理、浮力与物体的浮沉关系、浮力的应用4.热学-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摄氏度与开氏度、热量的定义与传递-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方式、导热系数、热传导的应用-热膨胀:热膨胀的原理、线膨胀、面膨胀、体膨胀、应用5.光学-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镜像与实物的关系-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的条件与应用-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光的色散现象、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6.声学-声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波的产生方式、声波的传播方式、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频率、倍音-声的反射与共鸣:声音的反射定律、共鸣的原理-声音的质量与音乐:声音的音质、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噪声的危害与防护7.电学-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负载)、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功率:电阻的概念与分类、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静电感应与静电电荷的消除8.磁学-磁场与磁力:磁场的概念与性质、磁力的产生与应用-磁效应与电磁感应:磁效应的概念和应用、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磁场的力线:磁力线的定义和性质、磁感应线和磁场的关系9.相互作用及能量转化-弹力:弹簧的弹性力、胡克定律-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高度势能与机械能:高度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的守恒与转化10.常见仪器的使用与原理-显微镜的使用与原理-望远镜的使用与原理-电流计和电压表的使用与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原理-杠杆原理与应用。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可以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得到平均速度,它表示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二、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可以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这样的线段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
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框架,对于理解更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一、力和运动1. 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单位为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F=ma,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该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力,都会产生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6.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表面类型有关。
7. 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由于空气阻碍物体运动产生的力。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的过程,可以通过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表示。
5. 功率:功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多少,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其中W为做的功,t为时间。
三、压力、浮力和密度1. 压力: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可以用公式P=F/A表示,其中F为压力作用的力,A为作用面积。
2. 浮力:物体部分或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上升的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4.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可以用公式ρ=m/V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四、声音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也振动,进而传播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震动的空气分子形成机械波,从声源向四周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和共鸣。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初一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总结
初一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运动和力1.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物体位置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等。
1.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由施加力的物体决定,通常用箭头表示。
1.3 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受到外力的作用;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第二章:机械与压力2.1 机械的概念机械是利用物体的形状和运动来完成工作的一个总称。
常见的机械有斜面、轮轴、滑轮和杠杆等。
2.2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压力大小与施加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有关,可以用公式P=F/A表示。
常见的压力包括气压、液压和机械压力等。
2.3 浮力和浮力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
第三章:简单机械与能量3.1 杠杆杠杆是一种利用转动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改变的机械。
根据支点位置和作用力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等。
3.2 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Ep=mgh表示。
3.3 功和单位功是力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公式W=Fs表示,单位是焦耳(J);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单位是瓦特(W)。
第四章:空气压力和流体压强4.1 空气压力空气压力是大气对地面或物体的压力,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密度和地球表面形状有关。
通常用帕斯卡(Pa)表示。
4.2 人工利用空气压力常见的人工利用空气压力的设备有手泵、汽车发动机和喷气式飞机引擎等。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
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初中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拉力、推力、浮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合力;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运动的描述:-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二、能量和功1. 能量的概念:物体由于其状态或位置而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的分类:- 动能: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由于物体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3.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4. 功的概念: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
5.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公式为 W =F × d × cosθ,其中θ 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三、机械1. 杠杆原理:通过改变力臂长度,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效果。
2. 滑轮系统:利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3. 斜面原理:通过增加作用距离,减小所需的力来移动物体。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反映了机械做功的效率。
四、热学1.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概念全解析!
运动和力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中考物理学霸提分笔记,中考复习提分必备¥30购买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
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1、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
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
6cm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
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
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
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
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七、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画
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运动和力中考真题1.【2016·山东泰安卷】关于物理实验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B.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C.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小D.在“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