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IPO财务数据惯用粉饰手法.
财务报表粉饰手法
财务报表粉饰手法根据粉饰对象的不同,财务报表粉饰分为三种类型: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资产质量)粉饰和现金流量粉饰。
一、经营业绩粉饰经营业绩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利润均衡化和利润清洗(一)利润最大化公司在上市前一年和上市当年采用这种类型的报表粉饰尤其明显。
典型的做法是: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二)利润最小化典型做法是: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
(三)利润均衡化典型做法就是: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制造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四)利润清洗“洗大澡”,亦称巨额冲销,其做法是: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积压、长期股权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以便卸掉包袱,轻装前进,为未来会计期间实现盈利拓展空间。
二、财务状况粉饰财务状况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和或有负债。
(一)高估资产(二)低估负债和或有负债:典型做法是将负债和或有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
三、现金流量粉饰现金流量粉饰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突击制造现金流量、混淆现金流量的类别。
(一)突击制造现金流量(二)混淆现金流量的类别纵观中国证监会和新闻媒体披露的会计造假丑闻,我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可归纳为12中惯常手法,区分为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两大类。
一、传统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主要包括: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收入;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期间费用资本化;借助股权转让“炮制”利润;高估存货成本少计销售成本;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隐瞒亏损或藏匿利润。
(一)操纵收入确认时间或确认虚假收入(二)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三)期间费用资本化(四)借助股权转让“炮制”利润(五)高估存货少计销售成本(六)利用其他应收款隐瞒亏损或隐藏利润二、现代财务报表粉饰手法现代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主要包括:以资产重组为名,行会计造假之实;同关联交易,不当输送利益;滥用“八项准备”,上演“洗大澡”闹剧;随意追溯调整,逃避监管规定;借助补贴收入,编造经营业绩;利用收购兼并,进行数字游戏。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治理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治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指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操纵财务报表的内容、形式或者披露方式来歪曲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使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产生错误的认识。
这种行为违背了财务报告的基本原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主要手段包括资产减值转移、虚增收入或减少费用、虚增或隐瞒资产负债以及虚增或隐瞒现金流量等。
资产减值转移是指将本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转移至其他期间以平抵减值的目的,从而美化资产负债表的估值;虚增收入或减少费用是通过操纵收入确认的时间、金额和条件,或者虚增或减少费用项目的金额和时间,来增加报表利润,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虚增或隐瞒资产负债是指通过虚增资产或隐瞒负债,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其看起来更加健康和稳定;虚增或隐瞒现金流量是通过操作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形式,掩盖公司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达到虚增现金流量的目的。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出现主要原因包括市场环境的诱因、公司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力等。
市场环境的诱因包括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追求、企业管理层的利益诱惑以及股价的大幅波动等;公司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内部人员逃避职责、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监管不力主要表现为监管机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捆绑等。
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需要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强化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
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监督和检查,防范和打击财务报表粉饰行为。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大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嫌粉饰行为的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和追责。
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大对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常用手法探析
水池”。从上市公司财 务 报 表 实 际 披 露 情 况 看 , 很 少 有 上 市 公
了达到种种目的、全方位 的 会 计 造 假 , 即 财 务 报 表 粉 饰 。 上 市
司对关联方交易定价的确定依据做出说明, 关联方交易的定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泛滥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价方式多样, 缺乏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报表中披露的信息十分
会置于董事会中其独立性可能存在问题。本文提出可以尝试
结构中监督机制设置的现状, 一些学者对改革监事会制度开
将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合二为一, 取监事会之形而行审计委
出 了 如 下 几 种“ 药 方 ”:( 1) 完 善 现 行 监 事 会 制 度 , 不 设 立 审 计
员会之实, 让审计委员会借监事会这个“壳”上市。也就是说建
改进也很难发挥应有 的 监 督 作 用 。 方 案( 2) 借 鉴 国 外 经 验 , 建
力( 即 知 情 权 、改 进 建 议 权 和 相 关 主 体 报 告 权) 且 由 独 立 人 士
立起全新的监督机制, 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我国上市公
组成。
司的监督机制, 但对于该机制能否有效嵌入我国公司治理结
会
计 中 国 乡 镇 企 业
根 据 当 地 财 政 部 门 的 批 复 , 将 已 经 发 生 的 折 旧 费 、管 理 费 用 、 退 税 损 失 、利 息 支 出 等 累 计 约14000万 元 挂 列 为“ 递 延 资 产 ”。 若考虑这两个因素, 该股份公司实际上发生了严重亏损。
( 三) 利用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与计量进行报表粉饰 1.利 用 非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粉 饰 财 务 报 表 。(1)调 整 其 他 业 务 利 润, 主业亏损副业补。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 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 虽然其他业务并不属于企 业的主要经营业务, 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 它对公司总体利润 的贡献却不可小视。如ST猴 王 公 司 在1997年 经 营 急 剧 下 滑 的 情 况 下 , 为 了 能 够 挤 上 增 发B股 的 末 班 车 , 把 原 值 不 过3500万 元的两处房屋 以 高 达2000万 元 的 年 租 金 租 给 控 股 股 东 一 一 集 团公司, 使得ST猴王1998年的其他业务利润高达1833.56万元, 占利润总额的40.8%, 这种利润作假手段直接损害了报表使用 者的利益。(2)调整营业外收入, 堤内损失堤外补。营业外收入 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它不是 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 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 实际上 是一种纯收入, 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营业外 收入也常常成为利润的“调节器”。如2001年中期, 深华发A、九 江化纤、长江控股、ST海洋四 家 公 司 在 主 营 业 务 出 现 亏 损 的 情 况下, 就是利用非主营性收入, 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又如东方 航空公司1999年因成 本 费 用 增 幅 较 大 , 营 业 利 润 出 现 亏 损 , 但 当 年 因 出 售 飞 机 获 得 6.7 亿 元 的 收 益 , 营 业 外 收 入 增 长 1537.66%, 成为公司扭转亏损局面的关键。 2.利 用 成 本 和 费 用 虚 减 粉 饰 财 务 报 表 。 (1)利 用 存 货 科 目 , 调整销售成本。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 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 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密 切 相 关 , 因 此 该 科 目 的 变 化 对 企 业 损 益 、资 产 总 额 、所 有 者 权 益和所得税数额都能产生一定影响。上市公司若采用不适当 的方法计价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 就可能降低销售成本, 增加 营业利润。如南洋实业97年年报显示,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 原来的加权平均法 改 为 先 进 先 出 法 , 公 司 的 销 售 毛 利 率 由96 年的17.6%上升到97年的18.9%, 使公司97年 的 主 业 利 润 增 加 了2474万元。(2)利用收入确认 上 的“ 时 间 差 ”, 调 整 当 期 费 用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 但在实 际情况中, 上市公司常常采用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或 不以实际收入的发生为依据, 而是根据购销合同或协商确认 收入等手段直接操纵利润。如闽东公司与冠顺公司合建的闽 东大厦, 该大厦已经销售但尚未最终决算时, 双方经协商确认了 1997年度预分配利润251万元, 占公司当年利润总额的120.3万 元的208.65%。又如北京中燕1999年年报虽然显示公司扭亏, 但 公司年末通过协议出售库存商品所得的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 92%, 抛开这笔收入, 公司将仍处入巨额亏损状态。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与识别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与识别引言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向公众披露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迎合市场预期、掩盖财务风险,可能会采用不诚实的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常见手段和识别方法,以便投资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
一、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1. 收入的操纵(1)虚增收入:通过与客户进行虚假交易、提前确认未实际发生的销售额等方式,虚增公司的收入。
(2)减少成本:通过错误计算成本、将部分费用归入资产、延迟支出等手段,减少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2. 利润的伪装(1)资产负债表调整:通过调整资产、负债、权益等项目,改变财务报表的总额,从而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2)非经常性损益处理:操纵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以影响利润总额。
3. 资金的隐瞒(1)虚构现金流:利用虚假的交易来掩盖资金流动情况,如虚构现金收入、冒名顶替他人资金流入等手段。
(2)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往来:将关联公司的资金往来隐瞒在公开的财务报表中,使公司的真实资金状况不为外界所知。
4. 会计准则的跳跃运用(1)选择合适的会计准则:在合适的会计准则下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项目,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
(2)滥用会计估计:对会计估计进行过度偏好,如高估资产价值、低估负债准备,以改变财务报表的真实状况。
二、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识别方法1. 查看财务指标(1)比较相邻年度的财务数据,关注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是否符合合理的范围。
(2)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否稳定或超出同行业水平。
2. 分析现金流量表(1)关注公司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与应有的业务活动相一致。
(2)观察公司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是否存在异常现金流量,如大额投资或借贷行为。
3. 查阅审计报告(1)关注审计报告中的重大事项说明,如对财务报表的保留意见、对关键会计估计的评价等。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常见手段及防范_孔平果
一、财务报告粉饰的常见手段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近年来,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被广泛用于粉饰会计报表。
不难发现,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在于资产重组。
典型做法是: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国有企业。
资产重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一夜扭亏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确认暴利;二是不等价交换,即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垃圾换黄金”的利润转移。
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
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
所以,利用关联交易粉饰会计报表,调节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其主要方式包括:①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利益。
例如,一些股份制改组企业因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达不到70%,通过将其商品高价出售给其关联企业,使用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脱胎换骨”。
②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如前面所举的资产重组案例。
③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如证券报刊广为报道的某股份公司,以800万元的代价向关联企业承包经营一个农场,不到一年就获取了7 200万元的利润。
④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虽然不能肯定这些关联企业间资金拆借利率是否合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与关联企业资金往来的利息收入。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赚取的“横财”,往往带有间发性,通常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
引言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就是企业在编制其财务报表的时候,利用了编造和伪造等手段,呈现出虚假的报表信息,从而将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掩盖。
从根本上来说,财务报表粉饰是一种人为的会计操控行为。
一直以来,不管是在各大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我国,财务报表粉饰都是一个具有很恶劣影响的难题,因此,怎样识别和治理这一行为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迫切。
本文首先找出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和各大危害,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实施手段,说明识别这一行为的方式,并针对财务报表粉饰这一行为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证券监管部门近几年来披露过大量的财务报表粉饰以及其它财务舞弊案例,依据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显示,在我国,企业进行财务粉饰的动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因素1.符合资本市场预期目的。
在正常情况的证券市场之中,一个上市公司股价水平的高低基本上是由两种因素所决定的:一是该上市公司创造利润的水平;二是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情况。
因此,在对外发布会计信息的时候,公司管理层往往会对该公司盈利水平等信息的发布尤其的谨慎和重视,一般会采取高估利润的手段,来降低公司表面上所呈现的财务风险,从而达到实现资本市场预期目标。
2.税收相关目的。
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与变革,互相独立已经成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必然趋势。
不过,现今,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得出的利润额依然是计算应税所得额的必然条件,上述所说的利润额经过纳税调整,便可以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再将其乘以适当的税率即是所需的纳税金额。
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利润对企业的纳税时间和金额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因此,根据税收策划假说,纳税金额与纳税时间决定了税收现值,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企业往往会在本期报告较少盈利从而将其转移至未来期间确认,来达到减少或是推迟纳税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企业为达到税收目的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做法大致如此。
当然,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会多交税或是提早交税,表面上看这是令人咋舌的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及防范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及防范【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来美化财务数据,使其看起来更加优秀。
其中包括虚构收入和利润、虚构资产和减少负债、利润平滑、虚构现金流量等手段。
这些手段会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造成误导,导致投资决策出现偏差。
为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注重公司治理和独立审计等。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让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虚构收入、虚构利润、虚构资产、减少负债、利润平滑、虚构现金流量、防范措施。
1. 引言1.1 引言在金融市场中,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展示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工具。
一些不道德或违法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以蒙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获取不正当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市场秩序,也对投资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危害。
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包括虚构收入和利润、虚构资产和减少负债、利润平滑、虚构现金流量等,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督和审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诚信和透明度是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
只有遵守法律法规,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才能赢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信任,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了解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有所帮助,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和投资环境。
2. 正文2.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包括一系列操作,旨在使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更加正面的财务状况。
这些手段往往是为了引起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值或股价。
这种粉饰行为不仅是违法的,还会误导投资者,给公司带来严重的信誉风险。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治理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治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哄骗投资者和保障自身利益,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导致其报告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因此,需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进行治理,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正常运转。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收入或利润水平的虚增。
这种做法通常采取收取非经营性收入、虚构销售单据、预提收入等手段。
2. 资产或负债规模的虚增或虚少。
比如,虚构子公司、投资关系,将应计为负债的资金算作预收款等。
3. 数据调整和窗口装饰等手段。
这种方式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分录、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粉饰行为不仅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价值,还会削弱市场的公信力和稳定性。
因此,需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进行治理。
治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应该是一个由政府、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者等多方参与的过程。
具体解决方案包括:1.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严格监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建立起防止财务报表欺诈行为的审核机制。
2. 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独立行使职业责任,避免与上市公司有利益关系。
3. 促进市场公开透明。
上市公司应该增强对外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时披露有关财务报表的信息。
4. 加强木桶思维。
上市公司应该留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做到制度完备、落地执行,减少公司内部利益倾向,防止公司高管的行为影响到公司整体的利益。
5.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
投资者需要了解有关市场知识,有目的地收集公司信息,增强风险意识,减少可能面临的损失。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者等多方努力合作,通过合理的规制和严格的监管来避免和治理财务报表粉饰问题,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粉饰利润的常见手法.doc
上市公司粉饰利润的常见手法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粉饰报表8大惯用手法(一)
粉饰报表8大惯用手法(一)利用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或模糊性、不完善性及法规准则的滞后性来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正在不断地增加。
粉饰会计报表既有法规、准则不允许的,也有未予明确限制的。
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方法无疑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要求。
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多数公司不能整体上市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将原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剥离出来折合成发起人股。
资产剥离的合法化,为公司上市前后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机会。
公司上市前,会计人员将剥离出来的优质资产假设为1个新的会计主体,且已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会计年度,并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主体中剥离出“归属”,虚拟会计主体在各会计期间的利润。
这种违背会计主体和会计期间假设,人为剥离、分割资产、确认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司上市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为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输送、转移利益,粉饰会计报表又提供了方便。
有的上市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均在与母公司之间进行,利润的多少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而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筹集的资金全部投资在母公司体内。
结果是母公司向上市公司输入利润,上市公司向股市筹集资金,将筹集资金投回母公司。
当然,母公司得到的投资回报远大于向上市公司的输出。
缩股利用缩股“增加”利润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例如,某公司缩股前的总股本为8,000万股,总利润为1,200万元,每股收益为0.15元,现公司在2∶1的比例缩股,则总股本变为4,000万股,每股收益相应变为0.3元,公司缩股后收益及由此引起的募集资本的变化是明显的。
资产重组根据有关法规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3年亏损,将被取消上市资格;上市1年的公司配股必须在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而且净资产税后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
股份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或者为了利用“壳资源”继续进行股权融资,资产重组便成为“壳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最常用的手法。
我国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主要手法及其危害
我国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主要手法及其危害作者:刘卓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7期摘要:财务报表本意是要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但虚假的财务报表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导致政府等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手法;危害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一、我国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主要手法(一)粉饰收入首先,利用收入确认粉饰报表的典型手法是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的收入。
正确确认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是正确核算企业利润的基本条件。
对于收入的确认,何时确认,确认多少收入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收入准则对收入的确认主要着眼于经济实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也为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报表粉饰提供了余地。
其次,利用应收账款虚构主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粉饰利润具有易于操作和隐蔽性强的特点:一是应收账款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最终利润;二是应收账款的增加是一种较隐秘的操作,我国对应收账款的披露要求只是金额和坏账准备,不必披露大量的信息,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存在上亿元的应收账款是很正常的,从而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再次,调整主营业务收入的入账时间。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收入的确认原则,但上市公司常常采取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的手段来操纵利润。
最后,利用非主营业务利润调整利润总额。
我国的非主营业务利润主要包括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构成。
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利润不理想时,往往会采用操纵非主营业务利润来粉饰公司业绩。
(二)粉饰成本第一,利用存货调整销售成本。
由于我国允许公司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而这些方法会对销售成本和利润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当存货的计价方法变更时会产生一定的利润空间。
最新IPO财务数据惯用粉饰手法
I P O财务数据惯用粉饰手法揭秘IPO财务粉饰惯用手法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逐个披露,投资者发现:很多新的上市公司上市前业绩相当喜人,但一完成上市后业绩就来个大变脸。
实际上,企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在沪深两市似乎已经成为一条“定律”。
究其原因,这些企业早在IPO之前,就极尽财务粉饰之能事,大玩各种会计手法和资本运作伎俩,在投资者和发审委员们面前制造一种高成长的假象,以期能够顺利通过IPO审核,并在发行过程中取得更高的发行价格。
表面上企业上市业绩变脸,实则是回归企业本来面目而已。
1 无偿占资转嫁成本包装原理:这种方法在所有的IPO财务包装手法中最为隐蔽,最难被人发现。
其主要做法是:将成本较高的一些与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交给大股东来做,最后产生的收益却由公司无偿分享。
这样就相当于准IPO企业无偿占用大股东资产,并向大股东转嫁了一大笔的生产经营和研发成本,从而达到做靓财务报表的目的。
实证分析:2011年初提交IPO申请的翰宇药业(300199,股吧)就是典型的通过无偿占资转嫁成本这种手法来进行财务粉饰的例子,该公司身处生物医药行业,翰宇生物为其控股股东。
其招股说明书显示,翰宇药业旗下有一个重要的产品研发机构多肽研发中心,该中心原本由翰宇生物打造,主要负责药品的研发肽研究与生产工作。
但长期以来,翰宇药业却一直在无偿使用多肽研发中心的研发成果,一直到2007年12月,为了完成上市改造,翰宇药业才将多肽研发中心收购。
这也意味着,在2007年以前,翰宇药业一直是在无偿占用翰宇生物的研发中心资产,而自己却独吞成果,这就相当于翰宇药业向大股东翰宇生物转嫁了一大笔本该由自己承担的成本。
翰宇药业到底转嫁出去了多少成本?一位深圳的业内人士透露,翰宇生物从1998年至2007年期间为多肽药物研发投入大量资金,每年仅支付给研发人员的工资就接近600万元,如果把其他的各项成本算上,保守估计年成本也在2000万元左右。
数据显示,2007年翰宇药业的净利润只有1523万元,如果把摊出去的约2000万元成本算进来,翰宇药业当年可能不仅不能实现盈利,反而会出现亏损。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分析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了解和评估一家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粉饰其财务报告,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
一、财务报告粉饰的概念与手段财务报告粉饰是指为了使财务报告偏离真实情况,并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呈现过于美好的状态。
这种行为通常通过以下手段进行:1. 收入和利润的操纵:公司可能夸大销售收入、错配费用以及利润转移等手段,以使其财务报告中的收入和利润看起来更为乐观。
2. 资产和负债的虚增:公司可能通过认定虚假的收入、减少坏账准备金、低估负债以及合并虚增等方式,增加资产的价值,减少负债的金额。
3. 隐藏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与关联方实施虚假交易,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二、财务报告粉饰行为的法律责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对投资者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财务报告粉饰行为,法律对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明确规定。
1. 证券法的规定:根据我国《证券法》,上市公司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确保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如果上市公司故意粉饰财务报告,虚列虚报收入、虚增成本等,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2. 违法违规行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行为涉嫌违法违规,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以及赔偿民事责任等。
例如,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对故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决策造成损失的公司和负责人,应承担法律责任。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行为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督和管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建立了一系列的监管机制:1. 证券监管机构:在我国,中国证监会负责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管,对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并且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专业的会计师团队,会计师事务所依托其独立性和专业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发现财务报告粉饰行为时,有义务向监管机构报告。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
评论:0 条查看:2090 次xiaotaishou发表于2009-01-22 15:04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综观中国证监会和新闻媒体披露的会计造假丑闻,我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可归纳为12种惯常手法,区分为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两大类。
一、传统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传统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主要包括: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的收入;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期间费用资本化;借助股权转让“炮制”利润;高估存货成本少计销售成本;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隐瞒亏损或藏匿利润。
(一)操纵收入确认时间或确认虚假收入利用收入确认粉饰报表的典型手法是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的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
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正确确认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是正确核算企业利润的基本条件。
对于收入的确认,何时确认,确认多少收入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确认的规范,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在商品销售的交易中,该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2.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确定劳务收入时,如果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的收入。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2.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 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4. 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整理)IPO专题之四报表粉饰.
IPO专题之四:报表粉饰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在财务报告中运用判断,或设计一些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际经济情况的了解,或影响以财务报告数据为基础的合同结果。
(以下内容引自连宏彬博士论文《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及甄别模型研究》)Michael R.Young (2000)1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区分,他认为存在两种“受管理的盈余”(managed earning):一种是通过公司的实际经营来达到可控的、有规律的盈余增长。
此类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是对交易时间进行合法的斟酌性选择,比如在盈余超过预期的期间内选择较多的广告支出;也可能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对交易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的合法选择,比如公司通过紧缩信用条件和加强账款回收,可以选择较低的坏账准备计提率。
另一种是通过对会计数据的蓄意操纵来营造出盈余增长可控和有规律的表象。
Mulford and Comiskey(2002)将第一类盈余管理行为称之为“真实行为管理”(Real Actions Management),根据他们的统计,此类盈余管理行为在所有盈余管理案例中的比例高达13.6%,仅次于收入和费用确认问题。
Dechow P.M and P.J. Skinner(2000)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用图2-1列示了盈余管理和舞弊的区别。
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区别1Michael R.Young,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 and Financial Fraud : A Corporate Governance Guide,2000上述区分盈余管理与财务报表舞弊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GAAP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GAAP 是一份不完备的契约,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空间,因此以GAAP 作为盈余管理与财务报表舞弊的划分界限必然存在 “灰色地带”。
正如Mulford and Comiskey (2002)指出,确定激进是会计手法(盈余管理)和欺诈式会计手法(财务报表舞弊)之间的界限更多的是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IPO过程中报表粉饰动因、手段及防范措施探析
IPO过程中报表粉饰动因、手段及防范措施探析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爆出的IPO造假案件,重又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此方面问题关注。
企业在IPO过程中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一方面违反了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侵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通过对我国企业IPO过程中的财务报表粉饰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企业在IPO过程中的财务造假的动因,并以2010年曝光的绿大地公司IPO财务造假案为例,总结了相关的IPO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进而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标签:IPO;财务报表粉饰;动因;手段;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12-021 IPO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1.1 内部因素1.1.1 企业融资需要企业决定上市,很大程度上是融资的需要,资本市场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和资金来源。
如果能够顺利上市,企业就能利用自有资本市场的这部分资金为自身的生产经营服务。
同时,由于权益资本不同于负债,其本身没有偿还本金的压力,并且究竟每年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企业自行决定,不同于负债融资定期固定的利息支付。
而想要募集更多的资金,企业必须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反映到财务报表上,就是相关的财务指标要足够高,能吸引投资者。
这就促使企业在业绩不佳时会采用粉饰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1.1.2 原始股东利益驱使在我国证券市场,公司在IPO时,普遍存在股票的抑价发行现象,这将为原始股东带来巨大的收益。
其原因在于,上市前,公司的主要成员持有绝大部分的股份,上市以后由于IPO抑价,他们的资产在一夕之间就能翻数倍,其中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原始股东希望企业能上市。
而在IPO以后,普遍存在新股业绩变脸,原始股东慢慢减持企业的股份的现象。
这使在上市时,为了原始股东的利益,企业存在粉饰财务数据的动机。
1.1.3 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对财务报表的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因为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原则导向,所有报表中部分项目需要会计人员对其计量方法做出会计选择或对金额、数量进行会计估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IPO财务粉饰惯用手法随着上市公司年报逐个披露,投资者发现:很多新的上市公司上市前业绩相当喜人,但一完成上市后业绩就来个大变脸。
实际上,企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在沪深两市似乎已经成为一条“定律”。
究其原因,这些企业早在IPO之前,就极尽财务粉饰之能事,大玩各种会计手法和资本运作伎俩,在投资者和发审委员们面前制造一种高成长的假象,以期能够顺利通过IPO审核,并在发行过程中取得更高的发行价格。
表面上企业上市业绩变脸,实则是回归企业本来面目而已。
1 无偿占资转嫁成本包装原理:这种方法在所有的IPO财务包装手法中最为隐蔽,最难被人发现。
其主要做法是:将成本较高的一些与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交给大股东来做,最后产生的收益却由公司无偿分享。
这样就相当于准IPO企业无偿占用大股东资产,并向大股东转嫁了一大笔的生产经营和研发成本,从而达到做靓财务报表的目的。
实证分析:2011年初提交IPO申请的翰宇药业(300199,股吧)就是典型的通过无偿占资转嫁成本这种手法来进行财务粉饰的例子,该公司身处生物医药行业,翰宇生物为其控股股东。
其招股说明书显示,翰宇药业旗下有一个重要的产品研发机构多肽研发中心,该中心原本由翰宇生物打造,主要负责药品的研发肽研究与生产工作。
但长期以来,翰宇药业却一直在无偿使用多肽研发中心的研发成果,一直到2007年12月,为了完成上市改造,翰宇药业才将多肽研发中心收购。
这也意味着,在2007年以前,翰宇药业一直是在无偿占用翰宇生物的研发中心资产,而自己却独吞成果,这就相当于翰宇药业向大股东翰宇生物转嫁了一大笔本该由自己承担的成本。
翰宇药业到底转嫁出去了多少成本?一位深圳的业内人士透露,翰宇生物从1998年至2007年期间为多肽药物研发投入大量资金,每年仅支付给研发人员的工资就接近600万元,如果把其他的各项成本算上,保守估计年成本也在2000万元左右。
数据显示,2007年翰宇药业的净利润只有1523万元,如果把摊出去的约2000万元成本算进来,翰宇药业当年可能不仅不能实现盈利,反而会出现亏损。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翰宇药业收购多肽研发中心时,除了生产工具等是现金购买外,包括生产技术在内的所有无形资产都是零成本收购。
这也意味着,通过这起交易,翰宇生物又向翰宇药业无偿输送了一大笔利润。
点评:把研发等高成本的活动交给大股东,自己免费享用成果,这样一来,准IPO企业表面上占了大便宜,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并不具持续性。
因为这样一来,准IPO企业的组织机构就失去了独立性,而为了完成上市改造,最终准IPO企业必然要通过收购重组等方式将那些“悬浮”在大股东手中的高耗资研发类资产“过户”到自己名下,以实现经营资产业务和管理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不过,这种重组一般都是在IPO申请提交前夕最后一刻才完成。
而此时,准IPO企业已经圆满完成了IPO前几年的财务粉饰。
在成功上市后,所有原本转嫁出去的成本都需要自行承担,成本压力就会陡然提升,直接影响就是业绩下滑。
2 灵活运用减值准备包装原理:通过损失和风险的财务处理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这在IPO财务粉饰中并不少见。
例如一些企业自身具有极高的存货量,但面对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等各种现实的风险,财务总监却往往视而不见,只计提了很少的减值准备;或是企业面对一大堆的陈账烂账而不做坏账准备计提,这也相当于给企业虚增了一笔利润。
实证分析:创业板新秀万福生科(300268,股吧)上市之初就被指通过损失计提来粉饰业务。
从万福生科的财务数据不难看出,存货成为了公司最主要的资产,其在总资产中占比长期居高不下。
招股说明书显示,发行人万福生科近三年资产总额为5.06亿元3.82亿元和1.98亿元;资产年度增速平均为62.7%。
但在资产总额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是被存货所占据,最近三年,该公司存货金额分别为14252.99万元19628.6万元和19013.24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45.22Q.35%和37.57%。
与此同时,存货在这三年中占到流动资产的比重更是分别为71.83u.09%和66.51%。
万福生科表示,存货主要为购置的原材料,占到了整个比例的82.18%,前两年原材料也占到了存货的77%和77.56%。
不过,在1亿-2亿元的高存货之下,万福生科却似乎对其风险视而不见,未对这笔居高不下的存货提前计提必要的风险损失,而只在资产减值一项中计提了区区39.6万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原材料还要面临相应的储存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
具体来讲,储存过程中需面对保管不善变质和重大意外灾害的风险,而目前全球粮食的价格波动也较为剧烈,如公司处理不善,都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
”对此,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说。
由于损失计提过少,万福生科以一种高成长性的姿态示人,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市前两年的业绩增速分别达到了54.19%和40.41%。
点评:除了通过少计提减值(或坏账)准备的方式来虚增利润,通过多计提减值准备同样也能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
例如,企业A欠下企业B一笔债务,这笔债务在2008年已经偿还完毕。
但企业B在2007年的财务报表中将该笔债务全额计提风险损失,企业A偿还的该笔债务就成了当年企业B的利润。
只不过,由于招股说明书只要求披露上市前三年财务数据(假设是2008年到2010年三年),那么即便2007年财务数据再难看,投资者也无从得知。
由于这些会计准则的灵活运用,投资者对于准IPO企业的这招,更多的也只能是无奈,因为这种方法合法,但不合理。
不过所幸的是,新的会计准则已经有将这一漏洞及时补上的趋势。
3 关联交易做业绩包装原理: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能达到上市要求,那么就使用大规模的关联交易,隐蔽可能出现的业绩下降或者投资损失,以达到符合上市要求的目的。
此举可以把拟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建立在关联方的亏损之上。
例如大股东设立一个专门的销售公司,负责上市公司产品的销售业务,如果产品价格出现下降,上市公司可以依据原本已经签订的销售价格将货物卖给销售公司或者大股东,从而达到隐藏损失的目的。
实证分析:东诚生化作为生产肝素的企业,其产品受到了多方质疑,高企的成本和来源于替代品的竞争,让投资者联想到了知名度极高的股票海普瑞(002399,股吧)。
东诚生化会不会成为海普瑞第二,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其销售对象的高度集中也让诸多人士深感忧虑。
根据东诚生化招股说明书介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前五名累计量超过了60%,同时前控股股东美国太平彩虹也是东诚生化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其交易量在2010年度约占东诚生化的15%。
正是这样的股东兼大客户,在公司产品面临巨大降价压力的时候,仍然按照相当高的价格从东诚生化采购产品,虽然记者并没能从招股说明书中找到详细的交易价格,但是从公司越来越高的产品成本和不断大幅升高的净利润来看,公司向这些大客户销售产品时,价格应该是越来越高的,而且这段时间刚好处于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过程中,境外客户采购产品,还要额外付出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其对东诚生化的呵护可见一斑。
点评:是东诚生化提前与大客户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还是其产品供不应求无可替代,以至于东诚生化能够在恶劣的经营环境下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如果东诚生化为了这些利润欠下了很大的人情,那么未来在归还这些人情的时候,是不是要全体投资者买单?二级市场投资者买下东诚生化股票时,是不是又会额外多花冤枉钱,这些充满大智慧(601519,股吧)的问题,投资者还是应该认真思量。
对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投资者宁可相信是有问题,这样能够回避很多风险,虽然说有些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价格非常合理,但是投资者无从掌握这些信息,在股市中,宁可错过投资机会,也不要出现大幅亏损,这一道理大家都懂。
4 寅吃卯粮透支未来包装原理:在诸多的粉饰业绩方法中,通过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的方法包装业绩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假如一家拟上市公司从看起来很靠谱的客户那里拿到了大量主营业务收入,貌似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深究,其中或许还是会让人感到一丝不安。
因为很多时候,准IPO企业为了上市做财务报表的需要,往往通过各种优惠与大客户签下具有突击性质或长期性的大合同,将本应发生在未来的收入提前到IPO之前确认。
实证分析:以华录百纳(300291,股吧)为例,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2亿元,远高于2009年的1.11亿元和2008年的0.84亿元,较2009年增长约100%;2011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9亿元,几乎与2009年全年相当。
与此同时,在2009年成功获得募集资金的华谊兄弟(300027,股吧),其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0.7亿元,较2009年的6亿元增长78%;2011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仅有4.8亿元,为2009年全年收入的80%。
从这里可以发现,华录百纳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远比同行业的华谊兄弟迅猛,但也正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华谊兄弟手揣巨额募集资金,却没有华录百纳发展迅猛。
是什么原因导致华录百纳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华录百纳招股说明书说:“各电视台为打造"精品电视剧播出平台"抢购精品电视剧带动了电视剧发行价格上涨。
”但是在招股说明书中的风险提示里还说:“在电视剧的交易市场上,电视台有较大的话语权,除少数外,大部分电视剧很难获得理想的发行价格。
”也就是说,华录百纳不仅赶上了各电视台疯抢精品电视剧,而且在选择制作电视剧时,也眼光独到,选到了少数发行价格较好的电视剧。
点评:太多的优质,也就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疑惑,是华录百纳过于优秀,还是有不少“够意思”的朋友在协助华录百纳做好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
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中层干部告诉记者,其曾经奉命找客户虚开超过千万的阴阳销售合同,采用提高销售价格增加销售数量等方式,以达到提高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目的,至今,这些订单还未消化完,仍在继续执行当中。
也就是说,拟上市公司在IPO之前,完全有能力寻找与自家公司合作紧密的大客户,提前签订未来的销售合同,以实现漂亮的业绩。
这一过程虽然投掷了未来的收入,但是投资者从报表上却很难看出上市公司到底是真的利润大幅增长,还是仅从形式上出现了大幅增长。
5 借“高新”牌照避税包装原理:企业通过领取政府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可以获得包括税收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的优惠,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税收优惠和专项资金支持。
据悉,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率仅为15%,而一般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率高达25%。
尽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国家认可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地方企业上市,给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也发放高新牌照,这也就成了一些企业粉饰业绩的重要手法。
实证分析:雷鸣科化(600985,股吧)2011年上半年业绩较2010年上半年减少21%,公司解释说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正在认定,故无法享受免税待遇,造成了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