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上课讲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小说基础知识+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小说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d3a96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2.png)
2.词语使用:例如叠词、拟声词、炼字(动、形、副词)等
3.句式:长短句错落有致,整散句结合。
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5.整体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华美绚丽、
幽默风趣、辛辣讽刺、筒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
生动形象、口语化、地域色彩浓厚(方言)、富有乡土气 息、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个性化)等 6、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便于直接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拉近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客 观内容
1诗词:增加文学底蕴,文采
2传说故事:增强趣味性和神秘色彩,激发想象阅读兴趣
3引用他人的话、名人名言:侧面烘托/对比反衬人物形 象,具有权威性、说服力、真实性、可信度
4引用主人公自己的话:正面描写,真实性 客观性
5问号:引发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附】物象在散文中的作用(主要和次要物象)
【其他方法】白描、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 法等。
分析写作技巧
常见题型: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 的作用? 1、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巧合、抑扬、 想象、联想、正面与侧面、以小见大、欲抑先扬、先抑后扬、虚 实结合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 表情达意服务的? 3、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 实生动之感。
标题以“····”为题有何用意?(或有何作用?或有什 么好处? )
A.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事件) B.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C.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气氛,奠 定基调。 D.交代主要人物形象 E.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F.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G.具有象征意义(或者用比喻、双关等手法), 对表达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象征、双关、比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f6084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2.png)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3837273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5.png)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7(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清单一散文基本知识一、散文的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神聚”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形”就是散文写了哪些“选材”,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需多答,尽可能全面、具体。
“神”就是散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
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深刻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1.写人记事散文(记叙性)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叙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要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且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又可将其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其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所绘人物形象真实是其与小说的区别。
】2.写景状物散文(抒情性)这种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知识体系详解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知识体系详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fefcb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e.png)
强加因果:即把无因果关系说成有因果关系。
条件关系不当:是句子的一种特殊关系,充分、必要、充要
三种条件,表意应符合特定关系,否则就是错的。
6状态不当:指选项改变了原文肯定与否定的性质,先期与后期的状 态,已然与未然的状态,或偶然与必然的状态等。
混淆肯定与否定:把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把否定的 事物加以肯定,或把存在的事物说成不存在
造句(句式)
整散句、长短句:排比、对偶、反复句、整散 句、 长短句
九种修辞:比喻、排比、比拟、设问、反问、反复、 对偶、借代、夸张。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与搭配(直接抒情 “细节动作,神态心理”,间接抒情)
语言风格:典雅《诗意的横峰》,清新《荷塘月色》,辛辣讽 刺(鲁迅),幽默(林语堂,钱钟书),浑厚(老 舍),华丽(王安义),活泼生动(老舍),严谨。
哲理性散文
对现实生活发出感悟,发出议论,阐明道理,富于思辨、 主题明确,发人深省 例如《囚绿记》中被日本人压迫的中国人 《野草集》。
文化游记
讲述文化知识,看文化现象,评世态人情:借古讽今,对 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思考
例如《文化苦旅》。
散文题型
1内容 2作用:主旨+内容上+结构上
用词
感情色彩:褒、贬、中性 语体色彩的搭配:文言文、口语、书面与方言的运用 运用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关联词 古典诗词的意蕴美:张爱玲,海派作家,上海小资情调。
写景抒情 写人记事 哲理性散文 文化游记(怀古、学者散文)
特点:1.形散神聚 2.描写对象是典型的人、事、物,以点带面。
现代文
文学 实用
小说 散文 新闻: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人物传记 真实性(与小说的区分),
2024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深度解读(96张PPT)
![2024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深度解读(9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42ae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9.png)
(三)一线串珠:散文物象与结构
3.物象与结构手法 ① 物象安排在文章开头、结尾:起首尾呼应作用。 ② 物象安排在文章中间:起过渡、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等作用。 ③ 物象是文中着墨较多的内容:在文章详略安排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物象意蕴
分析物象意蕴
知识方法 1.题干关键词 特点、特征、品质、品格、精神;含意、内涵、涵义、意蕴、象征意义等。 2.解题思路 物象的意蕴丰富,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等,需要结合散文
散文类型——物象
(二)神与物游:散文物象与主题、手法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重在书写主体感受和情思。情缘物 起,寓意于物。虽然文章重在抒发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思考,但引发这 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散文中的物象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 触发点。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手法,是连接散文物象与主 题的关键手法。我们可以结合散文物象、手法,来理解物象是如何表现 主题的。
1.情景交融
② 因情写景,借景抒情。作者带着某种情感去观察景物,随着情感变化,似 乎看到的景物也产生了不同。即以情感为轴心选择与之契合度较高的景物进行描 写。将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关联教材: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所写北平之秋景物众多。作者选取了具 有悲凉之感的景物组合,如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微凉的秋雨等,来表 现对故都的思念与眷恋,皆因它们与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相契合。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 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 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 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 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 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 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 落受人尊重的长辈、九十四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即答题技巧概述+课件113张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即答题技巧概述+课件113张](https://img.taocdn.com/s3/m/7c15ef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6.png)
(3)表达效果 ①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使用了反问、 对比等手法,则要答出表达效果。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 这一点应视具体句段而定。 ②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 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上述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则不必强答。
分析思路结构
——文思有路,遵路识真
知识图要
(说明:“整体构思”各部分内容间有交叉。)
(一)理解散文行文思路与线索 结合“知识图要”导图,参照下面所提供的两个知识导图,温习所
学的散文,思考其谋篇布局,填写表格。 知识导图一 不同散文行文思路
类别
行文思路
写景状 引出写作对象→状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
点拨关键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1)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2)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3)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5)反复出“线”。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 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6)以情导“线”。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 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点拨关键
叙述人称是小说考查的重点,散文偶尔涉及。答这类题要弄清楚两 点:一是“你”“我”指的是谁,“你”既可能指人,也可能指物(拟人 手法);二是人称作用,可以结合“你”“我”领起的文字来分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之内容概括、表达技巧+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之内容概括、表达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fa82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7.png)
4.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1)写人叙事散文。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
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2)写景状物散文。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
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3)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
题型2:标题作用题
提问方式: 1. 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2. 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答题技巧
1.结构上 (1)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2.内容上 (1)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 主旨上:与主旨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效果上:(题目本身特点) 4.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 兴趣。
题型二 特定信息概括题
“特定信息”
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 义”“影响”“方式”“特点”等方面的 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 常考题型。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三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 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 点、情感等)。 第二步:厘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厘 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思想感情)
练一练:《粮食》
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 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 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 思想感情。(主旨)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3314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d.png)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叙写寒夜的黝黑,以及“我”在黑夜里慢慢分辨清楚各种物象的感觉, 经验真实,笔触细致,并为下文铺垫,引出“灯”这一写作对象。 B.文章选材丰富,而且角度各异,分别写了平房灯、雪夜灯、姐姐灯、穷人灯、 恩人灯等五种灯光,现实与回忆交错,联想广远,跨度极大。 C.文章写于抗日战争艰巨时期,“灯”除有想象中的普遍意义,也应有时代意义, 文章不仅启发人们思考人生问题,也给缺少抗战信心的人鼓气。 D.引用朋友“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一语,意在强调我们不仅要靠“灯光” 指引心灵,更要激励自己成为“灯光”,为人燃着,予人恩泽。
这个窟窿是我和三弟挖的,当时只有锨头大,半墙深。为找一把小斧头我 们在刚打好的墙上挖了一个洞。墙打到一XXX高,再填一层土就可以封顶时,那 把小斧头不见了。
“会不会打到墙里去了。”我望着三弟。 “刚才不是你拿着吗,快想想放到哪了。”三弟瞪着四弟。 四弟坐在土堆上,已经累得没劲说话。眼睛望着墙,愣望了一阵,站起来,捡 个木棍踮起脚尖在墙中间画了一个斧头形状。我和三弟你一锨我一锨,挖到墙 中间时,看见那把小斧头平躺在墙体里,像是睡着了似的。
⑥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 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 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 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励。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 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或许已经有人,从黄沙梁抽走了他们给予它的那部分。有的房子倒了,有 的路不再通向一个地方,田野重新荒芜,树消失或死掉。有的墙上出现豁口和洞, 说明有人将他们垒筑的那部分抽走了。其他人的劳动残立在风雨中。更多的 人,没有来得及从黄沙梁收回他们的劳动。或许他们忘记了,或许黄沙梁忘记了 他们。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00d0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e.png)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一、特点:形散而神聚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主题集中二、分类及典型写作思路1.记叙性散文(写人、记事)。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散文的写作表达技巧“四角度”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行文思路、结构,布局谋篇。
散文表现手法:1.象征、衬托、对比、抑扬;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鉴赏表达技巧题三注意①注意紧扣主题,联系语境。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②注意使用术语,准确表达。
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现手法的名称。
③表达时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解题要领:1.如果题目未指定赏析的具体技巧,就要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四个角度逐一筛选,结合其常规效果,做到点面结合;考虑对表现主旨和情感的作用。
2.答案要点包括:揭示手法、结合作品分析、指出效果(对表达主旨、情感所起作用)等三部分构成。
四、散文的线索、思路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见闻线索、时空线索等。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课件.doc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课件.doc](https://img.taocdn.com/s3/m/e185aa3a4693daef5ef73dfd.png)
2018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散文阅知读识点整理一、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 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 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二、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篇这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 ?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受(小除外——小说“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客观,得客冷静,不受空限制,便于叙事和i论三、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构结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xx 件事在内容和纟结勾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纟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纟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全文(总全対、照开头结严画龙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题型四:鉴赏术艺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段这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段这文字(这句话)。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5401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d.png)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11
[2013·上海卷]例2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 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2
[ 例 3]
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
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
谈你对此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矛盾。(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 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2) 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 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 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3)所以,无论脆弱 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 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 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
9
10
[[2015·广东卷Z127]例1]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子。(4分)
【参考答案】 “凝固”一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 跑掉的的尴尬之态,反映出老人的心理;“迟迟疑疑”一词写出小 狗和乡下人保持提防的心理,两个词语写出了乡下人和城里的小狗 之间的隔阂。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词语在文章中表 达的“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背后的深意。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 课件25张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 课件25张](https://img.taocdn.com/s3/m/b681d7c85a8102d277a22fe7.png)
三、散文答题技巧 1.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作用
语境义: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包括三种情况: ①词语本身的意义;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褒 贬);③词语隐含的意义。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应该在理解全文 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推知词的语境义和作用。
10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7
强化练习《乡村铁质》
3.文章的最后一段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 明主旨的作用,并且与文章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 呼应。
18
重难点! 散文常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①议论: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②描写: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气氛。 ③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 ④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⑤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 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内容上:从句子表现 的句意和句子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②结构上:从总领 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题等作用的角度分析。
11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注意:
①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具体含义。 ②琢磨句子的表达特点,看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 ③看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④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及作用。
24
强化练习《一种深久的不安》
3.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第⑥段引用的鲁迅“生存不是 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还 不发达,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但有些人却已经开始奢侈 和放纵地生活了,缺少社会责任感,让人忧虑。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丢掉勤 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我们的消 费不能放纵,不能冲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复习 课件21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复习 课件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81bb99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9.png)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 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 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 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请以第几段为例,从……加以赏析。
6.“……”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解读型
7.作者说“……”,结合全文评价
作者的观点。
• 文学类阅读答题模式 • (一)句意理解型
提问方式: 1.理解下面几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解释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3.结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⑴ 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⑵ 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⑶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⑷ 以空间顺序为线索,⑸ 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⑹以事理为线索。
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高
考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文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学 类
分析综合 C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 强调,加强语气等。
• 知识储备:文学作品各种人称的作用
•
识记所使用的人称和不同的人称在行文中起
到的不同作用或效果,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
1.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
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散文知识点汇编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散文知识点汇编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c5c01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4.png)
PART 04
赏析散文句段 作用
活动三 赏析句段作用
一、六大常考句段类型及作用
①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 某种情感(奠定情感基调)。②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 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 开篇 垫。③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可能是铺 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 (渲染)某种氛围等。④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 引起读者共鸣;开篇抑扬,强化读者印象。
1.线索的类型
活动二 分析线索及作用
(1)明线:明线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形式如下: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全文围绕它来展开; ②以人物为线索; ③以事情的发展为线索; ④以某一具体的物品为线索; ⑤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 ⑥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⑦以心理(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散文阅读
content
目
01如何读懂散文
录
02理清散文行文思路
03分析散文线索
04赏析句段作用
PART 01
如何读懂散文
一、散文的概念及类型 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 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 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 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详细描写物,目的是以物象征人,形在写 物的描述——物的
象征式 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 特征——由物及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讲义课件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2a9e0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d.png)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在原文 中的区域往往是要点所在区域。
第三步,根据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题型二 整体概括 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 度概括和主旨概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 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 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 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 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 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 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 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 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 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入门 散文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
——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
散文的文体特点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 “形”是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 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 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 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神聚”。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 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 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 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 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 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 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 19 世纪,西方 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 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 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高考散文专题整理齐全课件
![高考散文专题整理齐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40db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d.png)
第49页/共74页
探究
50
第50页/共74页
散文和小说都属于文学类文本, 考纲对探究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 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 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 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
51
第51页/共74页
第一种能力点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 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包括民族心理与人文 精神。
正面描写
(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神态)
侧面描写
景物描写:
详写(白描、细描)
调用各种感官 观察角度、顺序
手法:(细描、白描、静
态、动态、对比第 2页/ 4页征)
22
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
1.表达方式: 叙述、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 联想
3.布局谋篇: 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 略剪裁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 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 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29
第29页/共74页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1、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 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2、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 使结构严谨。
(双关义、喻指义、象征义) 25 第25页/共74页
重要句子的特点:
1、位置醒目
首句、末句、过渡句
2、精辟凝练 有助于把握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 键句、哲理句
3、含蓄隐晦
26
第26页/共74
技巧点拨
1 .解释词语的指代内容 使用词语指代的目的是为了行文的简洁。 词语指代在文中经常使用,而且运用灵活, 它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甚至整 个段落。 如果对词语的指代内容没有搞清 楚,就会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特别要注意, 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考题是以“理解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二、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虚实结合: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口技》
点面结合:如《江雪》声色结合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
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
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表达类——反问、设问、夸张、引用
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
五、题型五:鉴赏作品语言
要注意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方法:鉴赏语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概括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
①浓墨重彩:②惟妙惟肖:③体物入微:④行云流水:⑤言近旨远:⑥言简意丰:⑦意在言外:⑧含蓄蕴藉:⑨整散结合:
此外还有常用的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
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术语,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特色的体会。
六、题型六: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
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答题格式:描写(表现)对象(内容) +手法(修辞格)+分析+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
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
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
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
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
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
七、题型七: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
提示(要点)
①概括内容作用
②提示主旨作用。
③线索作用
④修辞作用(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