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高考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阅读中的知识点掌握则是取得高分的重要关键。
在掌握了这些阅读知识点后,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散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含义,更加准确地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尤其是在写作中更能借鉴大师们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以下是针对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总结。
一、散文类型的判断阅读散文时,在最初阶段要明确散文的类型。
在高考中出现的大多数散文被归为文化类、旅游类、人生类、教育类、社会类等。
学生在阅读散文时,首先应该理清文章所属的类型,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
二、散文的结构分析高考散文中的结构往往是比较简单的。
文章一般包含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应该注意文章结构,梳理出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构思自己的思路。
三、语言表达特点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包括语言幽默、语言叙事、语言描写、语言比喻等。
学生在阅读散文时,注意语言表达特点,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四、思想性质分析高考散文中的思想性质包括人文关怀、教育启示、文化传承、历史追溯等。
在阅读时,学生应该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思想深度、思想意义和思想寓意,并尝试将这些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五、词汇理解和深入分析高考阅读中经常出现复杂的词汇,如生僻词、熟语、成语等。
学生应该注意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结构,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六、文化内涵深挖高考散文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文艺美学、人文思想、思想精神等。
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借此机会深入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自己对文化的理解。
七、自我感悟和追求高考散文是一个掌握知识、发现美的过程,是一个发现自我感悟,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
学生要在阅读散文的同时,不断思考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感悟,是否有这样的追求,并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运用。
以上是关于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阅读散文对于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含义,更加深入地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并在写作中借鉴大师们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总结
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总结一、散文基本文体知识总结(一)含义: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十个常考知识点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十个常考知识点一、叙述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1)有利于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使读者进入“我”的这个角色;有利于抒发情感,从而可以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2)有利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可以更生动形象,使读者可以更具体地体会到作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
(3)可以让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使情感更加动人;根据对“我”的详细描写,可以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人称(1)更加直接、更加自然、更加亲切、更加生动。
更便于交流,便于抒情,(2)有一定的呼告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时,还有拟人化的效果。
(3)有利于使读者快速的融入到角色,便于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里去。
第三人称(1)运用第三人称就算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可以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会比较灵活自由。
(2)以第三人称叙述不仅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还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
①人称变换:a.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
b.从“我”到“你”(他),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
c.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二、叙事视角及作用全知视角:1、视野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
2、自由自在:叙述时可以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
3、客观全面: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所有的真相。
限知视角的作用: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小说从格里高尔的视角展开叙述,开篇就以“我发生什么事啦”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
之后跟随着格里高尔的眼睛,读者才慢慢了解格里高尔“出事”的原因。
2.增强代入感与真实性。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一、表达方式(一)叙述的技巧: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二)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突出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6.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7.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8.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作品内涵,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9.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详略得当10.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三)叙述人称的技巧: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一、结构作用分析1、句段在文章靠头(1)结构上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引出下文。
③为后文写……埋下伏笔(做铺垫);④或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2)内容上①点明写作缘由②营造……氛围③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采用对比手法,将…和…对比,突出或强调…⑤采用欲扬先抑手法,通过写…后文…形成对比,突出或强调…2、句段在文中的作用1、结构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③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④转换(折)作用,是内容、思路的转换(折)⑤(引起)下文的作用。
3.句段在结尾的作用(1)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呼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2)内容上①点明…主旨,深化中心,②抒发作者…的感情③呼吁…,突出主旨。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4.材料安排(穿插性材料)作用(1)结构上①(反复出现)贯穿全文内容,起到线索作用②引出下文对…的描写(议论、抒情、记叙)③照应文章的……(2)内容上①(反面材料)和文中…形成对照(对比),突出…的…特点(形象、情感、态度)②(正面材料)映衬文中…,突出…的…特点(形象、情感、态度)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内涵(主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生动性。
5、标题的作用(1)点拨:思考方向(1)问什么(是作用还是含义)。
(2)题目有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3)承载作者什么感情、态度(4)是不是文章的关键词、线索(5)是否点明文章文章主旨(2)标题作用:结构上:①XX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变现了绕它写了XX、XX、XX内容上:①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对象)\点明了文章的XX主旨②表达了作者XX感情或对XX的…态度③点明(揭示)了XX的…特点(内涵),寄寓作者…X感情(思想、态度)④采用了XX(比喻、拟人、象征、双关、设问)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变现了作者…感情\暗示了文章的…的主旨(3)标题的含义①考虑标题的手法及艺术作用②标题的在文中的明显含义③标题在文中更深层次的隐含的涵义(往往涉及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6、文章的整体思路(1)抓文章线索(行文线索和感情脉络)(2)抓标志性提示内容、时间、地点转换的词语(3)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4)明确问题题要求:是问思路、还是问情感脉络,是否有特殊要求(指定必须以什么来组合答案)(5)答题提示:思路答案中要出现:①先写…②再写…③然后写…④最后写…(有时候需要指出线索)情感脉络重要出现:①先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②再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③然后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④最后写…表现作者…的感情二、归纳要点、概括主题(思想情感)1.、归纳要点(1)明白要求【是特点(形象)概括,还是原因(为什么),或者是内容层意】(2)明确答题区间【是某一段,某几段,还是需要从结合全文】(3)注意过渡句【往往在段首或单独成段】、段落中心句【往往在段首或段尾巴】理清层次(4)合理筛选、摘取需啊哟词语句子组合答案【修辞手法句子,还原本义】(5) 结合分值,分点答题2、概括主题(思想感情)(1)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几留意①看题目【直接点明主题,明确思想感情,或间接暗示】②看首尾【见结构部分首尾作用】③看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确了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倾向】④看文章语言运用的褒贬色彩和细节对读者心灵感受的激发⑤看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缘由(2)答题模式①概括主旨:通过描写(叙述)……(特征、一件或几件事),表现……,抒发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②思想感情【结合分值,分点作答】:1、XX;2、XX;3、XX……三、体会重点词语或语句含义1、理解重要词语作用(与诗歌鉴赏练字题相似)(1)结合文意,解释词语在语境中含义(如有表现手法——如借代、比喻、双关,要换原本义)(2)结合文意,挖掘词语的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2、理解重要句子(1)区分“理解”“理解含意”“理解用意”“为什么说”理解:如何理解这个句子,包括含意与作用理解含义:仅仅限于句子的深层次含义及其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理解用意”:包括含意与作用为什么说:回答原因,很多考题作为探究文章思想感情(主旨)来考查,需结合全文,如2013年四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答题同思想感情(2)答题方法①坚持两个原则【1、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作者的写作意图】②根据句子层次理解③抓关键词理解④抓表现手法理解(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⑤人物对话,抓人物所处的环境、思想性格、人物关系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四、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1)把握作者作者思想感情,确定人物分类(是褒还是贬),为选用词语做准备(2)注意文章中评价、议论、抒情的句子,注意需要的词语,以便答题选用(3)注意结合写人物的段落分析概括(4)注意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语言、心理②侧面描写:用人或物或景物来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或心理或情感③对比。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7(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清单一散文基本知识一、散文的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神聚”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形”就是散文写了哪些“选材”,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需多答,尽可能全面、具体。
“神”就是散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
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深刻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1.写人记事散文(记叙性)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叙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要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且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又可将其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其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所绘人物形象真实是其与小说的区别。
】2.写景状物散文(抒情性)这种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2023年高考_高考散文阅读答题实用技巧
2023年高考散文阅读答题实用技巧2023年高考散文阅读答题实用技巧(一)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__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__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__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__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__的开头、结尾,__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__主旨的.关键。
2023年高考散文阅读答题实用技巧(二)行文思路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表达作用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答题格式:词语含义分析题: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__中心回答)句子含义分析题:内容+手法+作用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__的主旨。
形象分析答题格式:人物形象分析:他是……的人(概述,总说),从他的……言行中(文中语句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可见他是一个……的人(总说)物象分析:起到了线索作用;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主旨人称类答题格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现丰富的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023高考语文知识要点总结(3篇)
2023高考语文知识要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2023高考语文知识要点总结(二)写作的八大修辞手法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阅读考点3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课件
分析物 象作用
[2013浙江,14,5分]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牛铃叮当》)
考点帮
关键技法 把握物象的特征
1.外在形象: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 2.内在形象:本质、精神等。 3.蕴含的情感:喜爱、憎恶、高兴、悲伤等。
分析物象的作用 1.主要物象的作用。①从内容主旨上看,主要物象一般是散文主旨之所 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来说,写物的散文要找
考点3 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
考点帮
散文的形象是指散文中能激发读者思想感情的生动具体的形象,一般指 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高考一般考查考生概括人物 形象特征和概括分析物象特征及作用。 考向1 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所不同,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 务的,它并非为了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 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个中心人物。
考点帮
分步解题
角度
分析
从事件 友人L二次北征、投身斗争的事迹,表明友人L矢志抗日、投身革命。
入手 根据“祖国喂养我二十年,是为她出力的时候了”可知,友人L热爱祖国。
根据“如果我倒下来……的原野上了”可知,友人L不畏牺牲。
从描写 入手
根据“你不能安于这种平静的生活……向北迈开你的步子”可知,友人L追求 光明、不恋安逸。 根据“给家里去信……第二遍”“你嘱我不要为你的贫苦伤心,这对你是一种
考点帮
关键技法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四个角度
1.从事件入手。即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事件一 般能反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2.从描写入手。即要重点关注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 写,从这些描写中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一、特点:形散而神聚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主题集中二、分类及典型写作思路1.记叙性散文(写人、记事)。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散文的写作表达技巧“四角度”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行文思路、结构,布局谋篇。
散文表现手法:1.象征、衬托、对比、抑扬;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鉴赏表达技巧题三注意①注意紧扣主题,联系语境。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②注意使用术语,准确表达。
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现手法的名称。
③表达时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解题要领:1.如果题目未指定赏析的具体技巧,就要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四个角度逐一筛选,结合其常规效果,做到点面结合;考虑对表现主旨和情感的作用。
2.答案要点包括:揭示手法、结合作品分析、指出效果(对表达主旨、情感所起作用)等三部分构成。
四、散文的线索、思路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见闻线索、时空线索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3——标题含义与作用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3 ——标题含义与作用+例题分析【知识梳理】一、理解散文标题含义的思路(一)找出关键句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就必须借助关键句。
所谓关键句,就是指文中点题句,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
(二)深究标题的中心义从文章主旨角度入手去理解标题含义。
对文章主旨反复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三)提炼整合答案从标题的本义、语境义、中心义中角度去提炼答案。
用文章的点题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印证标题的含义。
按照要求,精练语言,整合答案。
二、标题作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语境义),留意文章的标题有没有深层义或象征义。
(二)分析标题结构上的作用。
有的标题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文章的作用;有的标题常常与文章的选材安排有关,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与标题照应;有的标题还暗含文章的行文思路。
(结构上)(三)探究标题与文章故事情节的关系。
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
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章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本文的人物形象或情感主旨。
(四)分析其效果(手法)。
有的题目运用了手法或者特殊句式,就要考虑表达效果上的作用:生动形象、新颖含蓄、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真题分析】【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心灵的呼吸音乐,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苍凉的存在。
许多真诚而朴实的响器的演奏和歌声,强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阳光、露珠、微风那样地真实。
我觉得人世间的确有一些美好的声音使你无法忘却,它渗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种子落在你的心上,永远留在那里,生了根。
父亲屋里的墙上,挂着一管竹箫,我只听他吹过一次。
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已近十岁光景,父亲独自到房顶上,背靠着烟囱,手挂着箫。
我坐在房顶的一个角落,离父亲好远,我的心灵感到一片空茫,隐隐地感觉出父亲是孤独而哀伤的。
天渐渐地暗黑下来,父亲的面孔已经模糊不清。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概括要点
散文:概括要点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概括要点题概括要点包括两种题型:一是局部概括,二是整体概括。
局部概括包括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特点为中心)、段(层)意概括题和因果探寻题。
整体概括大多指概括全文主旨题。
(一)答题示例——局部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高考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考生而言,掌握阅读散文的技巧和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考生更好地备考。
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自由散漫、抒情、叙事为主的文学形式,与诗歌和戏剧相对应。
散文以语言简练、虚实结合、具体细腻、留白深思等特点著称。
2. 阅读散文的方法:阅读散文需要注重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相结合。
首先,要读懂散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然后深入分析每个段落、每个句子的含义,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与用词特点。
3. 散文主题的理解:散文的主题多种多样,有时作者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生活琐碎中的美好,有时又会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考生在阅读散文时要关注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抓住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4. 描述的技巧和手法:散文中的描述是构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也是表达主题的关键因素。
作者通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景物描绘和人物塑造等手法,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5. 比喻和象征的应用:作者在散文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考生需注意理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分析它们对主题和情感的补充和延伸。
6. 主旨的把握和主题的深化:散文的主旨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主旨有助于理解散文的全貌。
同时,要注意主题在文章中的展开和深化,尤其是通过作者情感的细腻描写来加强主题的表达方式。
7. 文学修养的要求:阅读散文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对于文学史、文学流派和经典作品有所了解。
充分利用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内涵。
8. 阅读态度和词语理解:考生在阅读散文时应保持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善于猜测词语的含义。
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推断以及对词语本身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9. 个人感悟和思考:阅读散文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更要引发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考生在阅读散文后,可以从自身经验和思考出发,与散文内容进行对照和互动,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体验。
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1散文结构形式(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
记事性散文和游记散文多按此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即把中介物作为串联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
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5)以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6)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
明线,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记事写景的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记事写景中情感变化的线索。
(7)环扣式结构。
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
(8)“阳光散射式”结构。
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事件或事物。
(方法)小结1.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思路主要有两大题型:(1)根据(文章)内容(线索)梳理思路(2)梳理文章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的作用主要有两大题型:(1)分析局部语段在全篇的作用(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综合分析)。
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2鉴赏散文的语言1、理解词语的含义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情色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义。
2、理解语句的含义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①、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散文阅读知识梳理散文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方法小结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方法小结1.注意手法2.解释语境义(联系文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实指(明指),虚指头(暗指)在文中产生的临时语境义(造词,拆词,仿词)3.作用效果(生动?形象?贴切?传神?凝练?)4.结合人物形象作者情感文章主题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方法小结①分析句子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复句(可能包含几种意思)还是单句。
②结合语境解析结合语境解说句意,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几个内容要点,另外,找出关键词语,注意表层义和深层义。
③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相似性),借代(相关性),比拟(形象性),反语(讽刺性),反复(强调性)④把握感情态度有些句子表面叙事写景,却蕴含作者情感,要找出言外之意(喜爱?思念?)⑤结合人物形象。
有些句子是为了凸显(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
⑥结合文章主题深化主题?揭示主旨?比如分析鲁迅作品中的句子,要结合时代背景与作者意图来分析。
⑦结构照应作用是否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照应前文,前后呼应,照应标题,揭晓悬念等作用(一般是问句子的妙处、作用时答)。
⑧句子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深刻隽永?化抽象为通俗?段落和层次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例如培根的《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比如谈“生涯规划”,先写生涯规划的内涵,再写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再写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段落之间体现层次感。
3.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五、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一)结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二)艺术特征抑扬顿挫;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等。
(三)构思技巧以小见大;线索;点面结合;悬念;意外等。
六、意蕴探究(一)语句哲理意义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
它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产生该句的“土壤”。
隐喻意义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时句子产生的临时含意。
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等与本体的关系来进行。
(二)标题1.标题内涵探究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用义;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应的关键句。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结合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提炼答案,借用文章中的关键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锤炼语言,整合答案。
2.标题设计原因探究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
标题有时就是一个概念性名词或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
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的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材料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
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
设计这个标题的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有关,因为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
理解标题的中心义,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中带有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文章内容所蕴含的哲理美。
当然,有的标题本身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3.标题替换与否探究“某某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对于这类题的解答要严谨。
第一步,首先做出判断性回答。
根据题干问法,答出“好”或“不好”、“行”或“不行”。
第二步,联系文章中心。
采用抽取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出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通过它们来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第三步,与替换者比较优劣。
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与中心联系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合理与否等方面来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三)构思艺术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
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意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了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
3.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艺术构思。
(四)启示与感悟解答探究题,应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
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
观点的表述应多用具有判断语气的句式,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等。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答题模式:1.“观点+文本”。
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
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可以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词句,要紧扣观点进行分析。
2.“观点+事例”。
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
分析时要注意事例应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3.“观点+理论”。
答题中常常用到的理论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
针对这种题型,分析时要注意理论应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要相互印证。
4.“文本+现实+观点”。
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
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的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五)创作意图从作者和文本两个层面作答。
需要对作者有一定了解,更好地理解其生活经历、写作动机、人生态度、审美趣味、创作背景等,其实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⑤表现手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昌江的春天朱秀海开始,只说去看木棉花。
昌江的木棉,在中国,据说无有可与之争锋的。
1979年我在边境参战,仗打了十几天,抬头一看,身边一株没有一片叶的树上绽放起了一朵朵火焰般的花,也就此知道了木棉,又称英雄花,红得像血,又娇艳欲滴,像一尊女神。
明亮、热烈、狂野,凛然不可侵犯,还有那么一种不顾一切的精气神儿,眸睨四涯,小视万国。
但自那以后,却少见了当时肃然起敬的木棉花。
现在有如此好事,焉得不往?走吧,去看这名气极大的昌江木棉花吧。
是春天自己先到了。
当你弃车马,乘高铁,咣当一声,棋子湾站到了,下车,抬头,直接撞疼了你眼眉的昌江春天的花,不是一种而是千百种,全是盛开,全在怒放,连山并海,横无际涯,主题是各种红:大红、朱红、嫣红、深红、水红、橘红、杏红、粉红、桃红、橙红、猩红、玫瑰红、草莓红、胭脂红、珍珠红、杜鹃红。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建筑外墙的颜色独特,叫作“外研红”,我想这里会不会有一种“昌江红”呢?一定有吧,一定有的。
到了昌江,即如三角梅,在别处是庭院里的娇花,在昌江,却成了遍山遍野深重绿色背景的标配,哪儿哪儿都是它,哪儿哪儿的它都在纵情绽放,跨天扯地,跨岭越山,花团锦簇,云蒸霞蔚,有与新绿这一春天的统治色争夺王位之势。
《过秦论》言秦孝公欲席卷天下,有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昌江红亦是如此。
那新绿做惯了霸主,居然今天在昌江一地,被这所有的红逼上绝境,如同武林盟主叱咤风云、小视天下一辈子,却被一个从天涯海角突然冒出来的无名小辈逼到墙角,虽欲多让,面子上下不来,于是拔剑而出,将世间所有的绿——纯绿、豆绿、墨绿、青绿、碧绿、蓝绿、黄绿、灰绿、褐绿、薄荷绿、橄榄绿——尽情泼洒于昌江,峰高峦低,淋淋漓漓,无处不敷染,无处不披绿。
还有日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普照万界。
山更绿,红更艳,汹涌澎湃,势如破竹,直令人要喘不过气来了。
哦,差一点忘了,我们是来看木棉花的,其实木棉花早就在万花丛中现了真身,我们已经看到它了。
同行作家江子有一句话,我们不是来看木棉花,我们是来出席一个看木棉花的仪式,这个仪式还没开始,看见了也要视为没有看见。
所以,我们要去名闻天下的五指山的一脉——著名的霸王岭上,履行一场看木棉花的庄严仪式,完成此次看花之旅的全部期待。
在这里,木棉已经是主角了,但不露声色,不想张扬,一副和光同尘的样子,立于路边、崖边、田梗边、江边、山的脚、山的腰和山的顶,这些地方都是木棉树,各倚所立,各抱地势,层层焉,盘盘焉,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开得璀璨夺目,殷红如血,惊心动魄。
低者如同谦逊的年轻人,虽然暂时栖身于矮墙之畔,身段可让年长者一筹,但生命中的那份红,那份热血,那种激情,那一种青春独有的精彩亮丽,对不起,不遑多让。
那些高耸入云的老树呢,自有一己的辉煌与灿烂,树干高入云端,那火红的花也入了云端,一棵老树不能因为老,余生就不要继续精彩,继续灿烂,有时候灿烂就是它的命运,它立在那么高的地方,下面是山,上面是天,仿佛世间就只耸立着它这一棵开满花的树一样。
其实想说的还真不全是昌江春天的花,还有花之外的昌江。
在满世界炫目的绿的、红的色彩和光影之外,还有一个真正的昌江的春天。
春天在昌江居然还是个收获的季节:香蕉树上垂下了累累的果实,这些果实都被保护膜罩着;成熟了的甘蔗,有的已经被收割,有的正在被收割。
昌江的春天还是个播种的季节:山间平畴,泉水叮咚之处,你就能看到一片片正在插秧的秧田,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树,自得其乐地绽放,而农人正是在绿色和花的世界里劳作着。
我们还看到了被春天的昌江花笼罩着的新的黎族民居。
当地政府为深山中的黎族同胞想了许多脱贫的办法、帮助他们发展旅游,同时也保护这里的绿水青山,还将山里的孩子送到县城读书,毕业后他们就能走出大山,奔向世界。
黄昏正在来临,坐在一处供旅游者休息的地方喝茶,向四周望去、忽然觉得有点熟悉,这里不就是我们在书中读到的桃花源吗?第二天中午,我们终于在尼下木棉观景台完成了有仪式的观赏昌江木棉之旅:江天之间,群山重重,大片的木棉树倚山而立,倚江而植,花开得如云如霞,气魄之大,非别处木棉花可比。
这是世间真正的大景观,造物之巧自然要当其首功,而昌江人功亦不细。
(有删改)本文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自然的春天)昌江春天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②(生活的春天)昌江人辛勤劳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③(时代的春天)昌江幸福和乐的人民生活与光明的社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