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教案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东亚,南亚文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东亚,南亚文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东亚、南亚文明》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东亚和南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掌握主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思考能力,分析不同文明的异同之处,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自我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东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韩国、日本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3.南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4.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授课方式本次课程授课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结合。

在课堂上,我将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在小组和个人学习中,也会有一些互动式教学的活动。

教学过程1. 授课前准备在授课前,我会做好课程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教案和教学媒体以便使用。

还要准备好课堂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文具和材料。

2. 课堂导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我会使用图片和文本介绍一些东亚和南亚文明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程主题,并引发他们的兴趣。

3. 学生自学环节学生在自学环节中,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自主学习课程材料。

而在个人和小组学习中,教师会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 小组讨论环节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会安排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互动式教学环节在互动式教学环节,教师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种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并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6. 总结环节在总结环节,教师将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巩固所学能力。

课后作业本次课程的课后作业主要有两种类型:1.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完成小组或个人课内练习。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学科综合作业、调研报告等。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教案一: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目标:通过学习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了解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色。

关键词:东亚、地理、人文特色、学习、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 东亚地理概述: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介绍东亚的著名景点、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

3. 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东亚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东亚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特色和重要事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亚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介绍东亚的地理特点、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就东亚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东亚的看法和认识。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5. 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给出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东亚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2. 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练习题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积极程度和内容质量。

教案二: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历史、跨文化交流学习内容:1.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概述: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历史发展等。

2. 日本传统艺术: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3. 日本文化和习俗: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如日本的服饰、饮食、礼仪等。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世界地理2.1东亚和日本教案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世界地理2.1东亚和日本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东亚地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不够灵活: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均、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组织。
2.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目前主要依赖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估。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自身兴趣,进行地理课题的研究和展示。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通过动态地图展示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1.东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以及这些特征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及其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2.地形破碎,河流短小,水能资源丰富,为日本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3.沿海平原和港湾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和对外贸易。
例题三:阐述日本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日本气候主要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初中地理东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掌握东亚五国的名称及首都。

3. 了解东亚的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亚五国的名称及首都。

3. 东亚的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1. 东亚的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地图册。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找出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东亚包括哪些国家?它们的首都是哪里?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亚的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东亚的地形特点: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2. 讲解东亚的气候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3. 讲解东亚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日本和韩国为经济发达国家,蒙古和朝鲜经济相对较弱。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

2.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东亚地图,标注五国的名称和首都。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东亚经济发展状况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教材、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总结东亚地理知识教案二

总结东亚地理知识教案二

总结东亚地理知识教案二。

在这堂课中,我们首先了解了东亚的基础地理概念及其地形特征。

东亚地区主要由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国、台湾及其周边群岛组成。

在面积上,中国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

东亚地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地形上,包括东亚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领会了东亚地貌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对区域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东亚地区的气候特点。

在东亚地区,气候因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季风和海洋气候的影响而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根据气候类型,东亚地区可以分为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两大类。

这也为我们理解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发展和登记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我们详细了解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着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韩国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后起之秀。

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种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着影响。

在这堂课中,学生们还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和历史要素,例如:中华文明、汉字文化、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丝绸之路和文化背景等等。

这些文化和历史遗存,不仅在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堂精彩的东亚地理知识教案二的课程,我们不仅全面认识了东亚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更加了解了该区域的历史发展、文化特征和经济趋势。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为我们打开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大门,而且可以为未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我们期待着学生们在这个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时代,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东亚概述地理教案:了解亚洲文化和历史

东亚概述地理教案:了解亚洲文化和历史

东亚概述地理教案:了解亚洲文化和历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东亚各国的地理位置、主要特征、人口、文化等情况;2. 熟悉东亚各国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事件;3. 掌握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4. 提高学生对于东亚地区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东亚的概述(1)东亚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特征(2)东亚的天气和气候(3)东亚的地形和地貌(4)东亚的人口和文化2. 东亚各国的历史(1)中国的历史(2)韩国的历史(3)日本的历史(4)朝鲜的历史(5)越南的历史(6)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3. 东亚各国的关系(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韩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4)朝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5)东亚各国的合作(6)东亚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观察法3. 实地考察法4. 对比法5. 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 介绍东亚的概述(1)通过地图介绍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征;(2)讨论东亚的天气和气候特点;(3)介绍东亚的地形和地貌;(4)介绍东亚的人口和文化。

2. 讲授东亚各国的历史(1)从中国的历史讲起,介绍中国的几个历史时期;(2)讲解韩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历史;(3)讲解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

3. 实地考察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东亚各国的风土人情、地质地貌特点和当地文化情况。

4. 对比学习通过对比中国和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加深学生对东亚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5. 讨论和总结(1)讨论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2)总结东亚地区的主要特点和文化。

五、课程评价1. 学生的考试成绩2. 学生的观察报告3. 学生的小组讨论4. 学生的写作作品六、教学建议1. 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东亚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可以引用有趣的事例和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等语言材料通过电子设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感官上的体验,更好地了解东亚文化和历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

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

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学难点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产业转移等案例的分析,它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

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日本产业转移资料,中外合资企业的景观图片,企业排放污染的资料。

课时准备共3课时第一课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第二课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三课时日本产业转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日本、中国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的生产情况。

师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课本图5.7我国境外三家投资工厂的原料、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师读课本图5.7回答: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有什么优点?(组织讨论,引导思考)生略。

师(归纳总结)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案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程标准:①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古代亚洲和美洲不同文明产生的内在关联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古代亚洲和美洲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政治、经济、宗教及地理因素对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不同文明兴衰的曲折历程,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教学难点: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使用课件结合教材运用讲授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时空坐标讲授新课:一、古代印度文化(一)地理环境: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从印度的外围来看,古代印度北靠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脉作天然屏障、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格。

从印度内部地形结构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点的差异性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城一个个“蜂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文上形城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难以越的天堑。

——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二)文化成就:1、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地理初中六年级教案:东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

地理初中六年级教案:东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

地理初中六年级教案:东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一、东亚文化圈的地理特征概述东亚文化圈是指由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蒙古国等组成的地理区域。

这个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具体的地理特征。

二、陆地形状与水系分布东亚文化圈位于亚洲东部,以中国为核心,并向东延伸至浩瀚的太平洋。

从整体上看,这个区域大致呈三角形状,南边和西南边沿海拥有许多优美的海湾。

比如中国南部有杭州湾、厦门湾等,而日本则有长崎湾、大阪湾等。

此外,在东亚文化圈内还分布着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以黄河、长江和珠江为例,它们分别是中国三大主要河流,并在历史上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在文化圈内还有洞庭湖、鄱阳湖等大型淡水湖泊。

三、山脉与地形特点东亚文化圈以山地为主,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秦岭、昆仑山等。

这些山脉在形成地理格局和气候特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也是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之间的自然屏障。

此外,东亚文化圈内还存在着许多季风现象。

季风是一种周期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对该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中国南部的广东、福建和台湾岛等地,夏季常常伴随着暴雨,人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极端天气。

四、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东亚文化圈中各国虽然共享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但仍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体现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方面。

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中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人崇尚和平、尊重传统,中华文化对于整个地区具有深远影响。

相比之下,日本则更加注重现代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日本以其独特的宗教形态(如神道教)、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推行先进的管理体制而闻名于世。

朝鲜半岛受到中国和日本两国文化的同时影响,在某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韩国则以其传统音乐、舞蹈、电影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和国际声誉。

蒙古国位于东亚文化圈北部,拥有广袤而草原优美的自然环境。

第三单元亚洲音乐简介教案东亚,东南亚,南亚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亚洲音乐简介教案东亚,东南亚,南亚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之亚细亚民间音乐简介(一)东亚、东南亚、南亚彭芳一、授课时间:2013年10月20日-----10月24日二、课型:音乐欣赏课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五、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内容:《清津浦船歌》朝鲜民歌、《索兰调》日本北海道民歌、《我们跳喃旺》泰国民间歌舞曲、《日出》印度尼西亚民间佳美兰音乐、《海鸥》缅甸民歌、《晚上的拉格》印度民间乐曲、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介绍亚洲三个音乐文化区域内风格各异的声乐和器乐作品教学难点: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八、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化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能辨别本课所聆听的三个音乐文化区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能独立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音像及文字资料,在班上展开研究性学习和进行专题研讨、交流。

知识与技能: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三个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能随音乐学唱《我们跳喃旺》、《海鸥》、等歌曲,并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点题:东亚民间音乐师:东亚音乐文化区是指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

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

日本虽有含半音的都节音阶、琉球音阶和不含伴音的律音阶、民谣音阶的区别,但也都是五声音阶。

另外,在以琵琶、胡琴、三弦为代表的乐器运用、音乐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二>、新课教学亚洲文化漫谈东亚民间音乐:(一)朝鲜篇1、导入2、朝鲜文化漫谈欣赏一组朝鲜图片及歌舞片段【2-2】【2-3】【2-4】【2-5】【2-6】【2-7】3、听赏《清津浦船歌》朝鲜民歌【2-8】要求:体验朝鲜歌曲的风格特点。

提问:这首朝鲜歌曲有何风格特点?生:师: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6/8拍子。

东亚季风的成因教案

东亚季风的成因教案
学生归纳总结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冬夏季风的形成特点,并请一个小组到黑板前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完善。
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进一步点拨提升
教师以表格形式总结东亚季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原因,特点,风向。
教师: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重点:
比较项目
夏季风
冬季风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北季风
性质
暖湿
干冷
源地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强弱
(较冬季风)弱
(较夏季风)强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过程与方法:1.教师板书东亚1月7月份季风形成过程的思路步骤,同时PPT展示季风形成图。
2.学生能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季风的成因、风向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2. 东亚季风的风向及特点。
难点:总结东亚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东亚季风
PPT展示:“亚洲东部1月份的季风”
东亚季风的成因教案
课程标准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中说出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
3、归纳总结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说出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
2. 学生能够知道东亚季风的风向、特点及其成因。
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与风带的转移。
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第三单元亚洲音乐简介教案东亚,东南亚,南亚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亚洲音乐简介教案东亚,东南亚,南亚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之亚细亚民间音乐简介(一)东亚、东南亚、南亚彭芳一、授课时间:2013年10月20日-----10月24日二、课型:音乐欣赏课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五、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内容:《清津浦船歌》朝鲜民歌、《索兰调》日本北海道民歌、《我们跳喃旺》泰国民间歌舞曲、《日出》印度尼西亚民间佳美兰音乐、《海鸥》缅甸民歌、《晚上的拉格》印度民间乐曲、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介绍亚洲三个音乐文化区域内风格各异的声乐和器乐作品教学难点: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八、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化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能辨别本课所聆听的三个音乐文化区民间音乐作品的风格。

能独立搜集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音像及文字资料,在班上展开研究性学习和进行专题研讨、交流。

知识与技能:认真聆听与体验亚洲三个音乐文化区域内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能随音乐学唱《我们跳喃旺》、《海鸥》、等歌曲,并记住歌曲的主旋律。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点题:东亚民间音乐师:东亚音乐文化区是指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

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

日本虽有含半音的都节音阶、琉球音阶和不含伴音的律音阶、民谣音阶的区别,但也都是五声音阶。

另外,在以琵琶、胡琴、三弦为代表的乐器运用、音乐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二>、新课教学亚洲文化漫谈东亚民间音乐:(一)朝鲜篇1、导入2、朝鲜文化漫谈欣赏一组朝鲜图片及歌舞片段【2-2】【2-3】【2-4】【2-5】【2-6】【2-7】3、听赏《清津浦船歌》朝鲜民歌【2-8】要求:体验朝鲜歌曲的风格特点。

提问:这首朝鲜歌曲有何风格特点?生:师: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6/8拍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让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定义和背景;2.理解为什么东亚地区成为了产业转移的热点;3.学会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利用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学内容2.1 产业转移的定义和背景1.产业转移的定义: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等因素导致产业在某一区域完全或部分退出,转移到另一区域的过程。

2.产业转移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制造业向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地区逐渐转移,这些地区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2 为什么东亚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1.东亚地区人口集中、市场大、劳动力成本较低;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高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制造业转移,建立了积累的工业体系;3.东亚其他国家(韩国、台湾、新加坡)也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等手段吸引了产业转移。

2.3 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挑战,促进经济发展1.机遇:争取吸引外资,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身制造业水平;2.挑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市场不稳定、劳动力脱贫等问题;3.解决方案:加强环境保护、压缩产能、推进产业升级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由教师进行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背景进行介绍;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对产业转移的过程和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可能面临的问题。

四、教材选编本课程主要选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以下章节:1.第二章经济新常态的下的资源与环境问题2.第四章全球化与地球3.第五章产业变迁与新兴产业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学生对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现象和其中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对产业转移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第一章:东亚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东亚主要国家的分布和人口情况理解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1.2 教学内容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东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东亚人口和经济情况东亚文化特点和交流1.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东亚地区的位置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亚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文化展示:让学生展示东亚国家的文化特点,如美食、传统服饰等第二章:日本地理概览2.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掌握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理解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2 教学内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等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岛屿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气候和经济情况视频观看:播放日本地理特点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第三章:日本自然灾害3.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掌握日本地震、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理解日本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等日本地震的特点和影响:地震预警、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等日本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日本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第四章:日本经济与社会4.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泡沫经济、恢复和发展等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汽车、电子产品、服务业等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教育、工作文化、家庭结构等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特点的视频资料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有关日本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资料第五章:日本政治与外交5.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掌握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理解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5.2 教学内容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天皇、Diet (国会)、内阁等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选举制度、政党政治、政策制定等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日本与邻国的关系、美国的关系、国际贡献等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模拟选举:模拟日本国会选举过程,让学生了解选举制度角色扮演:模拟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让学生参与其中第六章:日本文化与社会生活6.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掌握日本的传统艺术和节日理解日本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6.2 教学内容日本的文化传统:宗教、书法、茶道、武士道等日本的现代文化:动漫、流行音乐、时尚等日本的节日:樱花节、盂兰盆节、新年等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欣赏:欣赏日本的书法、茶道等传统艺术表演节日庆祝:模拟日本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体验日本文化第七章:日本教育与科技发展7.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特点掌握日本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理解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7.2 教学内容日本的教育制度:学制、学校种类、教育政策等日本的科技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技术等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生态系统等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发展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的视频资料案例研究:研究日本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案例第八章:日本旅游资源与特色8.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掌握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政策理解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日本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主题公园等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政策:温泉、滑雪、节庆活动等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旅游业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旅游市场的变化等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旅游规划:让学生设计一次日本旅游计划图片展览:展示日本的旅游景点和风光照片第九章:日本的国际地位与作用9.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理解日本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和影响9.2 教学内容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等日本参与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日本的合作项目和国际贡献:援助、投资、技术交流等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的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研究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贡献和影响第十章:日本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0.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掌握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策略理解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10.2 教学内容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环境问题等日本应对策略:政策调整、创新科技、国际合作等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经济发展、安全保障、文化交流等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和应对策略预测未来:让学生设想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发展前景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未来机遇和挑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解析: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理解整个区域的基础。

东亚 日本教案

东亚 日本教案

东亚日本教案教案标题:了解东亚国家-日本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传统,使学生对东亚国家-日本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东亚国家-日本,并询问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与其他东亚国家的关系。

主体:3. 地理介绍a. 向学生展示日本地图,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如四个主要岛屿(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等。

b.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山脉、海洋和火山等。

c. 讨论日本地理条件对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4. 历史概述a. 简要介绍日本的历史发展,包括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和现代时期。

b.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如和谐、尊重和纪律等。

5. 文化和传统a. 向学生介绍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茶道、和服、武士道和浮世绘等。

b.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现代流行文化,如动漫、音乐和电子游戏等。

6. 跨文化交流a. 鼓励学生与日本文化进行互动,如学习一些简单的日语问候语和礼仪。

b. 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

总结:7. 回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日本的地理、历史、文化和传统对其现代社会的影响。

8.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了解东亚国家-日本,并提供相关资源和建议。

教案评估:1. 分发一份简单的问卷,让学生回答有关日本的地理、历史和文化问题。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教案拓展:1. 组织学生展示关于日本的研究报告或项目,如制作海报、PPT等。

2.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日本与其他东亚国家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教案资源:1. 日本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

2. 有关日本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书籍、文章或网站链接。

3. 日语问候语和礼仪的简单指南。

教案指导:1. 教案中的步骤和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

第二课东亚与日本【考点解读】1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2、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4、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6、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7、了解日本进出口的产品构成【重点与难点】1、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3、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4、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及日本重要海港及城市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东亚、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东亚[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80o E~140o E, 20o N~50o N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中国(北京)、蒙古(乌兰巴托)、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2、范围:包括中、日、蒙、朝、韩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一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本区重要的经纬线23° 26' 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 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东亚音乐教案

东亚音乐教案

充满东方神韵的亚细亚民间风情——日本民间音乐(教学案例)授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湘艺版)授课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授课课型:欣赏课授课人: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王昌荣充满东方神韵的亚细亚民间风情——日本民间音乐教材分析:亚细亚洲,简称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面积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洲。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除北非尼罗河外,其余的都在亚洲,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这三大古文明发祥地也孕育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东亚音乐文化区是指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

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

日本虽然有包含半音的都节音阶、琉球音阶和不含半音的律音阶、民谣音阶的区别,但都是五声音阶。

在乐器方面,以琵琶、筝、三弦为代表乐器的运用,以及在曲式结构、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日本的民族音乐系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

都市传统音乐是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日本传统音乐的显著特点是声乐曲占绝大多数,并且多数跟戏剧等其他艺术结合在一起。

歌声优美、音乐华丽、节奏性强。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

日本音乐的曲调常用do、mi、fa、ra、xi五音,而中国民乐则常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而日本民族音乐则蕴含了浓浓的物伤情结。

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的传统音乐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2、能主动参与旋律的演唱实践中,并从实践中发现总结出所唱音乐的特点;3、能初步说出日本音乐代表性的风格特征;4、能在课外独自收集有关日本的文化,加强对其音乐的理解;5、能和同学探讨日本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对其音乐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城一中高二二部世界地理教案
第八章东亚
诸城一中王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使学生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
2、教会学生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日本
的地质灾害。

3、教学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重点】
1、东亚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
2、日本发达的经济及成因;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过程】
【填图】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
(2)边缘海
(3)东亚最大半岛是朝鲜半岛,最大群岛是日本群岛。

一、东亚
1、位置范围
识记以下内容:
①20º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③40º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④50º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
⑤蒙古:80ºE-120ºE,50ºN附近。

⑥朝鲜半岛:为35º N,128 ºE穿过。

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范围: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

中国是临海国,朝鲜和韩国是半岛国家,日本是群岛国家,蒙古是内陆国。

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五带)。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3、气候: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区,前者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

中国西北和蒙古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注意: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秦岭—准河一线(35ºN))、区别;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 4、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
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
和交通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
便
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

地形和土
地资源
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强
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
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
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是世界水稻、茶叶和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填图】
填日本图:①朝鲜半岛,②北海道岛,③本州岛,
④四周岛,⑤九州岛,⑥日本海,⑦濑户内海,⑧太平洋。

(二)日本(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
1、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境内多山,国土
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丘陵,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这对日本的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是季风性气候,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具有海洋性特征。

3、日本比较丰富的资源有森林、谁能,矿产资源贫乏。

其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和濑户内海沿岸。

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蔬菜,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4、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北海道渔场。

该渔场的形成主要日本暖流和千岛
寒流交汇处。

5、水稻、蔬菜和水果、养畜业是日本农业三大支柱。

农业因为人多地少,由于耕地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多采用小型机械,单位面积产量高。

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总结】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仿照东亚部分,列出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多山、国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丘陵,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2、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

3、日本的气候是季风性气候,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降水比较丰富,具有海洋性特征。

4、日本比较丰富的资源有森林、谁能,矿产资源贫乏。

【小组合作探究】
1、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2、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经济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有利条件:(1)科技发达
(2)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