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道比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将比化为分数和将分数化为比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3.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大小关系,并且能够用相应的数表示出来;4.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将比化为分数和将分数化为比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1.比的大小关系理解;2.分数和比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本;2.教师准备课件、幻灯片或黑板、粉笔;3.教师准备板书内容;4.学生准备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展示一些照片,例如一张两只猫咪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比较,询问学生哪一只猫咪更胖、哪一只猫咪更高,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呈现教材(20分钟)Step1呈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章《认识比》知识点1:比。
教师可以朗读文本,并解释其中的概念和用词。
例如:“两个数的比”是指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用a:b或 $\\frac{a}{b}$ 表示,其中a叫做“被比数”,b 叫做“比数”。
比的种类有:•定比:指被比数与比数之间的比例不变;•反比:指被比数和比数之间的乘积是定值,即 $a\\times b=k(k\ eq0)$;•百分比:指比数是100,即 $\\frac{a}{b}\\times 100\\%$。
教师可以进行具体例子讲解,例如:当 6 和 8 为两个数的时候,可以用6:8或 $\\frac{6}{8}$ 进行表示,可以简化为 $\\frac{3}{4}$。
即 $6:8=3:4=\\frac{3}{4}$。
Step2呈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章《认识比》知识点2:分数、比和小数的关系。
教师可以朗读文本,并解释其中的概念和用词。
例如:分数是小数与比数的中介,可以将一个小数改写成对应的分数,也可以将一个分数转换成对应的小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数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能够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比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3.情感目标: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积极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认识比》第一课:认识比2.《认识比》第二课:比的大小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的概念、比的大小的理解及运用。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运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
2.实践操作:通过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和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3.讨论法:通过讲解案例、讨论问题和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课前习题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让学生根据所给数据进行比较,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讲解:向学生讲解认识比的概念,并使用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并通过板书、图片等形式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做题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的运用。
4.总结:通过讲解案例、讨论问题和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布置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检测和巩固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辅助工具1.实物: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2.教具:黑板、彩笔、习题集。
3.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评估1.学生听课的反应情况。
2.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
4.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应该不断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让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比.doc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比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比较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提高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的能力,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倒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比。
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比的知识有了哪些了解,你还需要了解哪些知识?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比。
请同学们看黑板。
二、新授教学例1:1、认识比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看到这组信息,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牛奶比果汁多几杯?果汁比牛奶少几杯?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牛奶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23=就是用----果汁杯数除以牛奶杯数师:果汁杯数和牛奶杯数之间的这种关系,除了可以用除法、分数表示,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表示法比来表示。
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那么牛奶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怎样求呢?32=就是用牛奶杯数除以果汁杯数。
还可以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比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2比3可以记作2:3。
2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号,3叫做比的后项。
请你在自备本上把2比3写下来。
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3、同样是2杯果汁,为什么有时是比的前项,有时又成了比的后项?小结:所以在比中,我们要看清谁和谁比,不能随便颠倒位置。
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师:像这样的比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过渡:同学们找了许多生活中的比,说明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
这些比表示什么,与我们今天研究的比是否相同,等会再下结论。
3、练一练这是一瓶多用途清洁剂。
《认识比》教学设计
《认识比》教学设计一、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5单元《认识比》,比的意义,读写,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材简解比与分数联系密切,把比的知识放在分数除法中进行教学,既可以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比例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地基础。
学情简析。
学生已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学生对“比”已有一些感性认识,六年级学生对新概念的建立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
三、目标预设(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让学生建立比的概念。
五、设计理念考虑学生知识基础,整合比较,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应用六、设计思路1、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些各有侧重点,同时又互相关联、循序渐进的例题。
在学生对比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再概括比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
2、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
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所学所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抓住契机,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估计、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这个过程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数学思考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
但是,对于比的值的理解和求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读写方法。
2.求解比的值。
3.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素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
例如: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1米,小明比小红高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演示比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写几个比的例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求解几个比的值,并汇报结果。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的求解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比的求解,并讲解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几个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书写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改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正确写出比,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求比、写比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正确写出比,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的方法,能正确写出比,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教学难点:求比的方法,比的写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感知比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求比、写比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概念、求比、写比的方法。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学生分享对比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比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求比的方法。
2.学生尝试求比,教师巡回指导。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写比的方法。
2.各组汇报写比的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巩固(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求比、写比的掌握情况。
2.教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认识比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认识比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比”的概念;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3.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3.培养学生珍视时间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2.2 教学难点1.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认识比。
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数字和数量的表示方法,并复习一下加减法,如:2+3=5,5-3=2;2.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男孩和女孩,问一下男孩和女孩谁更高,引出“比”的概念;3.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表示男孩和女孩的高低差异?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比”的表示方法。
3.2.2 认识比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刚才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男孩比女孩高多少;2.阐述比的概念,如:“比”是一个表示两个事物数量差异的方法,用A:B 表示A数量与B数量的比值,如男孩比女孩高1:2表示男孩的高度是女孩高度的1/2;3.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用“比”的表示方法比较数量大小,并积极参与讨论。
3.2.3 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大小,用“比”的表示方法完成题目;2.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运用“比”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4.1 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进行潜在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2.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能用图形、文字等方式表示并计算比;2.能够口算简便的比;3.能够掌握三种比的表示方法;4.能够整体感知和探究比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运用比的概念,进行比的计算;2.熟练掌握三种比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和探究比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知识点1:比的概念1.了解比的概念及其用途;2.学习比的表示方法;3.进行简单的比的计算。
知识点2:三种比的表示方法1.比的读法和表示方法;2.比的简便口算方法;3.比的图形表示法。
2.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1.大声读出比的概念定义,让学生对比的概念进行了解;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比吗?在哪些情况下?”让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步骤2:学习比的表示方法1.首先介绍三种比的读法和表示方法;2.然后进行简便口算方法的讲解,让学生一定要掌握这个方法,以方便以后的计算;3.最后讲解比的图形表示法。
步骤3:进行比的计算示范:大丹花园有黄花3株,白花5株。
现在黄花和白花的比是多少?答案:黄花比白花是3:5。
步骤4:进行反思和总结1.让学生回想一下今天的学习过程,认真地进行反思;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位学生表现自己的收获;3.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总结,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四、教学方式和方法1. 教学方式1.授课;2.合作学习。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2.指导法;3.演示法;4.案例法。
五、教学评估1. 启发性问题1.你认为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举例说明;2.关于比的口算方法,你有哪些心得和体会?2. 测验/作业1.写出一对班上两个男同学的比;2.某班上总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女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男生,请你用比的图形表示法表示男女生比;3.大丹花园有黄花和白花,黄花有18株,白花有27株,黄花和白花的比是多少?六、课后拓展1. 继续学习比的应用1.利用比的概念,进行品尝不同比例的可乐,学习比的真实含义;2.探究优惠券、打折优惠等商品的比例关系,认识比的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2.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一一“认识比”教学设计2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
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在例1、例2随后的ldquo;试一试rdquo;、1 dquo; 练一练rdq uo;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 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以看出教材这样有序的编排、呈现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准确的理解比的意义,构建起对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ldqu o;比rdquo;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ldquo;比r dquo;有什么用?数学上的ldquo;比r dquo;与生活中的1 dquo;比rdquo ;——样吗?hellip :hellip;)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ldquo;比rdquo;,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 : 0,它与数学上的ldquo;比r dquo;—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揭示课题显的简洁明确,导入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议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堂课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该教材是根据《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编写而成的,其编辑团队由全国知名的数学教育专家组成。
本节课程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延续,主要讲解了如何通过比较大小来认识比,以及如何通过画图形象地理解比的概念。
它涵盖了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等不同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比的概念与比较大小方法,理解比的属性和特殊情况,同时了解常见的常见的比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讨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图形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 比的概念及比的大小比较方法;2. 通过画图形象地理解比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1. 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怎样把比的概念与具体实例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实验式和归纳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
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彼此学习。
六、教学过程1. 课前预热:谁最快找到示意图?教师出示下面两组数字:10、12、14以及18、15、12。
要求学生找出两组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在黑板上标出。
完成后,教师再让学生在同一个小组内展示两组数之间的关系,并画出示意图。
2. 导入课题:小猴子比比谁的芒果多教师介绍小猴子爬树摘芒果的情景,并准备了三个芒果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比较它们的数量差异,并推出它们之间的比率关系。
进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小猴子又摘了两个芒果,比比哪个芒果更多呢?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比率关系来得出答案,并进一步讨论各种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学习新知:理解比3.1 比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解释比的概念:比是一种把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的方式,通过一个冒号分来表示。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比》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并能够进行比的简单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
2.让学生掌握比的简单运算方法,能够进行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求比的方法。
2.比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比的求法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物品的比较、身高的比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进而引入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教学卡片,展示一些比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比的特征和求比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际例子,求出相应的比,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比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比的运算规律,如比的加减乘除法则,并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比的特征和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比的特征和运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比的相关符号;
2.能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运用比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课本、黑板、彩色笔;
2.学生:笔、本子、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几年学习过的比例关系,在复习的基础上,向学生引入本
次学习的比的概念,并出示“比”字的写法和读音,让学生跟读,确立学生对比的相
关符号的认识。
2. 比与比例的区别
在了解了比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对比与比例的区别进行讲解,并在黑板上进行
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探索比的大小关系
教师通过几组数值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比”的大小关系,刻画不同“比”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回顾实例中所使用的运算方式,掌握比的加减运算。
4. 运用比进行计算
教师通过运用比的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计算练习,并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指导性讲解。
5. 启发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设计一些比较语句,让学
生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概念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比,了解比的相关符号和读音;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和加减运算;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的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优质教案
《认识比》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比》。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警察破案类的影片吗?福尔摩斯你们认识吗?有一次,在某地发生了一起特大盗窃案,接到报警后,福尔摩斯迅速赶往了现场。
在勘察现场时,有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在现场的一张纸上,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两个警察经过测量,发现脚印的长度是25厘米,脚印的长度对于破案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同学现在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
(你真了不起,你将来肯定能做一个大侦探。
)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种关系有联系的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比1、谈话引入:(出示例1情境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这2杯果汁和3杯牛奶开始说起。
2、提问:比较果汁和牛奶的杯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指名回答,出示答案。
下面两个怎样列式表示它们的关系?(板书:2÷3=2/33÷2=3/2)3、揭题:根据果汁和牛奶的杯数,我们可以用减法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像这样存在倍数关系的两个量,我们还可以用新的方法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比(板书课题:认识比)。
(设计意图:选用学生身边的数学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量的相差关系和相除关系,由相除关系引出新课,便于后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比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认识比”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
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以看出教材这样有序的编排、呈现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准确的理解比的意义,构建起对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揭示课题显的简洁明确,导入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议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读法和写法,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
对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比?果汁比牛奶少多少杯或牛奶比果汁多多少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或牛奶是果汁的几倍?2、板书:板书相差关系倍数关系二、教学新课学习例11、谈话: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对两个数量进行比价,今天我们要在除法的基础上来比较两个数量,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板书课题:认识比。
2、初步探究比的意义。
自学例1和试一试之间的内容汇报板书果汁是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记作2:3。
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记作3:2。
说说3:2和2:3分别表示什么?学生结合板书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介绍板书名称。
为什么在这两个比中2有时在前项有时侯在后项呢?引导学生理解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要注意谁与谁比,谁在前、谁在后。
写谁与谁比时,位置一定不要颠倒。
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试一试。
在小组内说说洗洁液为1份,水分别看作几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集体交流。
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学习例21、出示例2学生自己计算填写表格2、汇报后教师追问:速度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速度反映的是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两个人路程和时间的比应该怎样写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概括比的意义几求比值的方法。
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学生讨论后小结。
小结:两个数的比都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因此,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处以后项得到的商叫做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3、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读法和写法,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
对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比?(1)果汁比牛奶少多少杯或牛奶比果汁多多少杯?
(2)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或牛奶是果汁的几倍?
2、板书:板书相差关系倍数关系
二、教学新课
学习例1
1、谈话: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对两个数量进行比价,今天我们要在除法的基础上来比较两个数量,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板书课题:认识比。
2、初步探究比的意义。
(1)自学例1和试一试之间的内容
(2)汇报板书
果汁是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记作2 :3。
牛奶和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记作3 :2。
(3)说说3 :2和2 :3分别表示什么?学生结合板书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介绍板书名称。
(4)为什么在这两个比中2有时在前项有时侯在后项呢?引导学生理解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要注意谁与谁比,谁在前、谁在后。
写谁与谁比时,位置一定不要颠倒。
(5)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6)试一试。
在小组内说说洗洁液为1份,水分别看作几份?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集体交流。
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学习例2
1、出示例2学生自己计算填写表格
2、汇报后教师追问: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速度反映的是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两个人路程和时间的比应该怎样写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概括比的意义几求比值的方法。
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学生讨论后小结。
小结:两个数的比都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因此,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处以后项得到的商叫做比值。
板书:比值。
说说例1和例2中各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怎样求的?
4、完成试一试。
探究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1、观察:3 :5=35=
思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分数中的什么?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分数中的什么?
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分数中的什么?
比值呢?学生交流后完成板书: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值
2、区别意义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比是表示所比较的两个数的关系,如2 :3也可以写成,
仍读作2比3。
讨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而除数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3、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
结合题意说出每个比及比值的含义。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说说比的含义。
(3)完成第3题。
独立完成填写。
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独立填写。
说说每个比所表示的含义。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说出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3、完成第4题。
理解2 :1的含义,画一画,想想可以画多少个?为什么?
4、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这一课,不管是听别人上的课,还是自己上过的课,都有很多遍了。
如何跳出原有设计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我为难的地方。
上课时觉得很不流畅,甚至有些别扭,学生们似乎还是对教师主导喂,自己被动吃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应,一旦放开反而不知所措。
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和主动,发言不是很积极。
自己平时上课早就感觉到,只是苦于很难改变这种现象。
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这种现象更是普遍。
细细想来,主要还是自己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注意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多多少少
搞的还是老一套。
这节可内容并不难,只是点比较多,比的意义、读写法、和分数及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意义部分还要注意同类量和不同类量两种情况以及前后项不能颠倒的问题,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区别部分还要讨论为什么0除外,还得给时间学生去计算比值。
点多了之后上课时就有赶时间的嫌疑,自己感觉课堂平淡无生气。
感觉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体现新意,有点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意思,看来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真正实施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没有深入地思考和实践,不能保证做得最好。
几点改进:
(1)要善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对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和有关知识点没有深入地思考和预设,有时显得空间过大,使学生的思考失去针对性、方向性;有时又因为没有提得很到位或明确,使得学生在思维的影响下,回答和思考的问题背离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然,理想的课堂也许很难达到,但我们应该有所追求,最好是无止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