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数据库原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件:第5章 ACCESS 数据库—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BA)
13
2022/10/3
– 用户自定义型 所占字节数与元素个数有关,用 户可以使用Type语句定义任何数据类型。语法 如下:
– [Private/Public] Type 类型名
– 元素名 As 数据类型
–…
– End Type
例如:自定义一个教师的基本信息数据类型,其 中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的信息。
4
2022/10/3
– 对象(Object)—是类的一个实例,是组成一个 系统的基本逻辑单元,是具有某些特征的具体的 事物的抽象。每个对象都具有属性和行为。
– 数据抽象(Data Abstraction)—指仅表现核心 的特性而不描述背景细节的行为。
– 继承(Inheritance)—是可以让某个类型的对象 获得另一个类型的对象的属性的方法。
24
2022/10/3
例:已知两个数x和y,比较它们的大小,使 得x大于y。
– 方法一:if x<y then
t=x
x=y
y=t
end if
– 方法二: if x<y then t=x:x=y:y=t
25
2022/10/3
– If …Then…Else语句(双分支结构)。此语句 也有两种形式:块结构和行结构。
– I说f…明T:hen语句(单分支结构)。有两种形
式1):表块达结式构一和般行为结关构系表达式、逻辑表达 块式0结为,构F也a形l可s式e以。:为If<算表术达表式达>式Th,e非n 0为True,
2)语句块可以语是句一块句或多句,若用行结 构来表示,则En只d 能If是一句语句,若多句, 行语结句构间形需式用:冒If号<表隔达开式,>而T且he必n须<语在句一>行上 书写。
数据库原理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1.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对象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xml数据库技术,现代信息集成技术)2.数据描述:概念设计中: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逻辑设计中: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物理设计中:位,字节,字,块,桶,卷;3.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对象),外部模型,内部模型;4.三层模式(外模式,逻辑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
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主键:用户选作元祖标识的候选键。
外键:是其他模式的主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关系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关系模式,子模式,存储模式2.关系代数的5个基本操作: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关系代数的4个组合操作: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关系代数的7个扩充操作:改名,广义投影,赋值,外连接,外部并,半连接,聚集操作3.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尽可能早的执行选择操作;尽可能早的执行投影操作;避免直接做笛卡尔积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1.SQL的组成: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嵌入式,数据控制语言2.数据定义:数据类型ok,数据库,数据表,索引的创建等ok。
3.数据查询,数据更新ok。
4,视图,嵌入式,动态SQL语句,存储过程。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1.定义1: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U),U为属性集,x、y为U的子集,函数依赖(FD)是形为X→Y的一个命题,只要r是R的当前关系,对r中任意两个元组t和s,都有t[X]=s[X]蕴涵t[Y]=s[Y],那么称FDX→Y在关系模式R(U)中成立。
定义2:如果X→Y和Y→X同时成立,则可记为X←→Y。
定义3:设F是在关系模式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的集合,X→Y 是一个函数依赖。
数据库原理PPT课件
模式
也称为逻辑模式或概念模 式,定义了数据库中所有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系。
内模式
也称为物理模式或存储模 式,描述了数据在物理存 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和存 储方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控制语言(DCL)
用于定义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如表、 视图、索引等。
用于控制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权限 和安全控制。
数据库原理ppt课件
目录
• 数据库概述 • 数据库系统结构 • 数据库设计 • 关系数据库 •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 数据库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01 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 内的、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能 为多种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库的作用
数据库用于存储、检索、更新和 管理大量数据,支持企业或组织 的运营和决策。
NoSQL数据库具有可伸缩性强、灵活 性高和可靠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大 规模数据处理和实时分析的需求。
03
NoSQL数据库的挑 战
NoSQL数据库面临着数据一致性、查 询效率和标准化等挑战,需要进一步 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定义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管理关系数 据库的标准编程语言,它包括数 据查询、数据操作、数据定义等
方面的命令。
SQL的主要功能
SQL的主要功能包括表格的定义 和维护、数据的查询和检索、数 据的插入和更新、数据的删除等。
SQL的特点
数据操纵语言(DML)
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 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自考《数据库原理》选择题总结(5-8章)
第五章 1.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2001年10⽉全国卷) A. 需求分析阶段 B. 逻辑设计阶段 C. 概念设计阶段 D. 物理设计阶段 2.在数据库设计中,表⽰⽤户业务流程的常⽤⽅法是()(2003年1⽉全国卷) A.DFD B.ER图 C.程序流程图 D.数据结构图 3.把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属于数据库的()(2002年10⽉全国卷)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4.在ER模型中,如果有6个不同实体集,有9个不同的⼆元联系,其中3个1∶N联系,3个1∶1联系,3个M∶N联系,根据ER 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成关系的数⽬是()(2002年10⽉全国卷) A.6 B.9 C.12 D.15 5.数据库设计属于()。
A、程序设计范畴 B、管理科学范畴 C、系统⼯程范畴 D、软件⼯程范畴 6.设计数据流程图(DFD)属于数据库设计的() A、可⾏性分析阶段的任务 B、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C、概念设计阶段的任务 D、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 7.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中,最常⽤的模型是() A、实体联系模型 B、数学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8.数据库设计中,概念模型是() A、依赖于DBMS和硬件 B、依赖于DBMS独⽴于硬件 C、独⽴于DBMS依赖于硬件 D、独⽴于DBMS和硬件 9.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具之⼀,它适⽤于建⽴数据库的()。
A、需求模型 B、概念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10.ER⽅法中⽤属性描述事物的特征,属性在ER图中表⽰为() A、椭圆形 B、矩形 C、菱形 D、有向边 11.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的任务属于() A、需求设计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12.设计⼦模式属于数据库设计的() A、需求设计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13.设计DB的存储结构属于数据库设计的() A、需求设计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14.数据库设计中,外模型是指() A、⽤户使⽤的数据模型 B、DB以外的数据模型 C、系统外⾯的模型 D、磁盘上数据的组织 15.概念结构设计的⽬标是产⽣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这结构主要反映() A、组织机构的信息需求 B、应⽤程序员的编程需求 C、DBA的管理信息需求 D、DBS的维护需求 16.在DB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之间起桥梁作⽤的是() A、数据结构图 B、功能模块图 C、ER图 D、DFD 17.在DB的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之间起桥梁作⽤的是() A、DFD B、ER图 C、数据结构图 D、功能模块图 18.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时,⼀个M:N联系转换为⼀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型的关键字是() A、M端实体的关键字 B、N端实体的关键字 C、M端实体的关键字和N端实体的关键字的组合 D、重新选取的其他属性 19.在⼀个ER图中,如果共有20个不同实体类型,在这些实体类型之间存在着9个不同的⼆元联系(⼆元联系是指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其中3个是1:N联系,6个是M:N联系,还存在1个M:N的三元联系,那么根据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型个数为() A、24 B、27 C、29 D、30 20.在数据库设计中,弱实体是指() A、属性只有⼀个的实体 B、不存在关键码的实体 C、只能短时期存在的实体 D、以其他实体存在为先决条件的实体 21.关于ER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现实世界的事物表⽰为实体,事物的性质表⽰为属性 B、事物之间的⾃然联系表⽰为实体之间的联系 C、在ER图中,实体和属性的划分是绝对的、⼀成不变的 D、在ER图中,实体之间可以有联系,属性和实体之间不能有联系 22.在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个关系模型 B、每个联系类型转换成⼀个关系模式 C、每个M:N联系转换成⼀个关系模式 D、在1:N联系中,“1”端实体的主键作为外键放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 23.在数据库设计中,超类实体与⼦类实体的关系是() A、前者继承后者的所有属性 B、后者继承前者的所有属性 C、前者只继承后者的主键 D、后者只继承前者的主键 24.综合局部ER图⽣成总体ER图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局部ER图中出现的相同实体,在总体ER图中只能出现⼀次。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五章SQL查询
SQL语言
SQL功能 命令动词
数据查询
数据定义 数据操纵
SELECT
CREATE、DROP、ALTER 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控制
GRANT、REVOKE
SQL语言
SQL语言的优点在于SQL不是面向过程的 语言,使用SQL语言只需描述做什么,而 不需要描述如何做,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 方便。本章将以讨论SQL的数据查询语言 为主,同时介绍数据定义语言和数据操纵 语言。本章中大部分例题使用“学生管理” 数据库,并假定数据库在Access的当前目录 下。
简单查询----选择记录
WHERE子句通过指定查询条件,可以在表中找出满足条件 的记录。查询条件可以是任意复杂的逻辑表达式。 当WHERE子句需要指定一个以上的查询条件时,要使用逻 辑运算符AND、OR和NOT将其连接成复合的逻辑表达式。 其优先级由高到低为:NOT、AND、OR,可以使用括号改 变优先级。 条件查询还可以使用LIKE或NOT LIKE进行部分匹配查询。* 表示任意长度的字符串;?表示任意单个字符。 在查询中还可以使用查询谓词,查询谓词IN 和NOT IN用于 检索属于(IN)或不属于(NOT IN)指定集合的记录。 例10 查询成绩在60分以下(不包括60分)、90分以上(含 90分)学生的学号。
连接查询(多表查询)
例13 查询会计系学生选修课程及成绩,要求查询结果中含 属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 SELECT student.学号,姓名,课程名称,成绩 FROM student,course,grade WHERE 所属院系='会计学院' and student.学号=grade. 学号 and grade.课程编号=course.课程编号 这个查询涉及到两个表,查询所要求的结果来自两个表,查 询的条件也涉及到两个表,所以有“FROM student,grade”; 这两个表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通过父表的主关键字 (student中的学号)和子表的外部关键字(grade表的学号) 建立的,所以有命令子句WHERE中的筛选条件“student. 学号=grade.学号”。 由于student表和grade表都有学号属性,因此在SELECT子 句中要用前缀的形式“student.学号”指明取自哪个表中的 学号;此例中用“grade.学号”的形式,查询结果是一样的。
第5章_总体设计 数据库原理
Contents
5.1 设计过程 5.2 设计原理 5.3 启发规则 5.4 描绘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5.5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
软件设计宣言:Mitch Kapor • “什么是设计?设计是你站在两个世界——技 术世界和人类的目标世界——而你尝试将这两 个世界结合在一起……”。 罗马建筑批评家Vitruvius提出的观念: • “设计良好的建筑应该展示出坚固、适用和令 人赏心悦目”。
• 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
程度。耦合要低,即每个模块和其他模块之间的 关系要简单;
• 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
程度。内聚要高,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 特定子功能。
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
1. 耦合
• 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 • • •
度的度量。 要求:在软件设计中应该追求尽可能松散耦合的 系统。 可以研究、测试或维护任何一个模块,而不需要 对系统的其他模块有很多了解; 模块间联系简单,发生在一处的错误传播到整个 系统的可能性就很小; 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强烈影响系统的可理解性、可 测试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A Flag B Flag
f1
f2
„
fn
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clude <stdio.h> static bool Signal; void AdultOrNot(int age) { if (age > 18) { Signal = 1; } else { Signal = 0; } } void WineOrNot() { if (Signal == 1) { printf("%s\n", "您已到达法定饮酒年龄!"); } else { printf("%s\n","您未到达法定饮酒年龄!"); } }
《MySQL数据库原理、设计与应用》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一、填空题1.逗号或,2. 33.FLOOR(3+RAND()*(11-3+1))或FLOOR(3+RAND()*9)4.NULL5.ON DUPLICATE KEY二、判断题1.错2.对3.错4.对5.对三、选择题1. D2. B3. D4. A5. C四、简答题1.请简述DELETE与TRUNCA TE的区别。
答:①实现方式不同:TRUNCATE本质上先执行删除(DROP)数据表的操作,然后再根据有效的表结构文件(.frm)重新创建数据表的方式来实现数据清空操作。
而DELETE语句则是逐条的删除数据表中保存的记录。
②执行效率不同:在针对大型数据表(如千万级的数据记录)时,TRUNCATE清空数据的实现方式,决定了它比DELETE语句删除数据的方式执行效率更高。
③对AUTO_INCREMENT的字段影响不同,TRUNCATE清空数据后,再次向表中添加数据,自动增长字段会从默认的初始值重新开始,而使用DELETE语句删除表中的记录时,则不影响自动增长值。
④删除数据的范围不同:TRUNCATE语句只能用于清空表中的所有记录,而DELETE语句可通过WHERE指定删除满足条件的部分记录。
⑤返回值含义不同:TRUNCATE操作的返回值一般是无意义的,而DELETE语句则会返回符合条件被删除的记录数。
⑥所属SQL语言的不同组成部分:DELETE语句属于DML数据操作语句,而TRUNCA TE通常被认为是DDL数据定义语句。
2.请简述WHERE与HA VING之间的区别。
1答:①WHERE操作是从数据表中获取数据,用于将数据从磁盘存储到内存中,而HA VING是对已存放到内存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②HA VING位于GROUP BY子句后,而WHERE位于GROUP BY 子句之前。
③HA VING关键字后可以跟聚合函数,而WHERE则不可以。
通常情况下,HA VING关键字与GROUPBY一起使用,对分组后的结果进行过滤。
《数据库系统原理》PPT电子课件教案-第五章 数据库保护
四、用户定义的安全性措施 除了系统级的安全性措施外,Oracle还允许用户用数 据库触发器定义特殊的更复杂的用户级安全性措施。例 如,规定只能在工作时间内更新Student表,可以定义如 下触发器,其中sysdate为系统当前时间: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secure student BEFORE INSERT OR UPDATE OR DELETE ON Student BEGIN IF(TO_CHAR(sysdate,’DY’) IN(‘SAT’,’SUN’)) OR(TO_NUMBER(sysdate HH24') NOT BETWEEN 8 AND l7) THEN
常用的方法:
1)用一个用户名或者用户标识号来标明用户身份, 系统鉴别此用户是否是合法用户。 2)口令(Password)。为进一步核实用户,系统要求 用户输入口令 3)系统提供一个随机数,用户根据预先约定好的某 一过程或函数进行计算,系统根据计算结果是否正 确进一步鉴定用户身份。
2. 存取控制
(2)行级安全性 Oracle行级安全性由视图实现。用视图定义表的水 平子集,限定用户在视图上的操作,就为表的行级提供 了保护。视图上的授权与回收与表级完全相同。 例如,只允许用户U2查看Student表中信息系学生的 数据,则首先创建信息系学生视图S_ IS,然后将该视图 的SELECT权限授予U2用户。 (3)列级安全性 Oracle列级安全性可以由视图实现,也可以直接在基 本表上定义。 用视图定义表的垂直子集就可以实现列级安全性,方 法与上面类似。
Oracle对数据库对象的权限采用分散控制方式, 允许具有WITH GRANTOPTION的用户把相应权限或 其子集传递授予其他用户,但不允许循环授权,即被 授权者不能把权限再授回给授权者或其祖先, U1 U2 U3 U4 × 循环授权 Oracle把所有权限信息记录在数据字典中。当用 户进行数据库操作时,Oracle首先根据数据字典中的 权限信息,检查操作的合法性。在Oracle中,安全性 检查是任何数据库操作的第一步。
数据库原理(完整)
数据库原理(完整)数据库原理是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的一门学科,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主要涉及数据的定义、存储、查询、更新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服务。
数据库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形式,用于描述数据的结构和语义。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抽象为数据模型的过程,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概念设计主要关注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结构,逻辑设计则将概念设计的结果转换为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物理设计则关注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方式。
3. 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交互的工具,用于表达对数据库的查询、更新、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常见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有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和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
4. 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事务管理是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确保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特性)。
事务管理包括事务的并发控制、恢复和锁定机制等。
5. 数据库存储引擎:数据库存储引擎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负责数据存储和访问的组件,它决定了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常见的存储引擎有InnoDB、MyISAM、MongoDB等。
6.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的能力。
它包括身份验证、授权、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方面。
7.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和恢复数据库到特定状态的过程。
备份包括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恢复则包括完全恢复、部分恢复和点恢复等。
数据库原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金融、医疗、教育、政府、电子商务等各个行业。
掌握数据库原理,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为各类应用提供高效、稳定的数据服务。
数据库原理(完整)数据库原理是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的一门学科,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Chapter5-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五章-NoSQL数据库-pdf
缺点 使用者
功能较少,大都不支持强事务一致性
Ebay(Cassandra)、Instagram(Cassandra)、NASA(Cassandra)、 Twitter(Cassandra and HBase)、Facebook(HBase)、Yahoo! (HBase)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本PPT是如下教材的配套讲义: 21世纪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 ——概念、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 (2015年6月第1版) 厦门大学 林子雨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9287-9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解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1.2 数据模型介绍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解释模型中的概念,如实体、属性、关系等1.3 数据库设计介绍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解释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关系第二章:SQL语言2.1 SQL概述介绍SQL的作用和特点解释SQL的基本语法和命令2.2 数据定义介绍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命令解释字段数据类型的选择和约束条件的设置2.3 数据操作介绍数据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命令解释SQL语句中的条件筛选和排序功能第三章:关系数据库管理3.1 关系数据库概述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作用3.2 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介绍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的基本操作解释选择、投影、连接和除法等操作的含义和应用3.3 数据库事务管理介绍事务的概念和属性解释事务管理的基本操作,如提交、回滚和隔离级别第四章:数据库安全与性能优化4.1 数据库安全介绍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解释访问控制、用户身份验证和加密等安全措施4.2 数据库性能优化介绍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目标和方法解释查询优化、索引创建和数据分区等技术的作用和应用4.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介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备份策略、恢复模式和故障转移等操作的实现方法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5.1 数据库应用系统概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解释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关系和流程5.2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解释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数据访问设计等内容5.3 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的工具和技术解释编程语言的选择、数据库连接和业务逻辑实现等步骤第六章:关系数据库高级功能6.1 函数依赖与规范化介绍函数依赖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规范化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第一范式至第三范式6.2 数据库模式设计介绍模式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进行模式分解和模式重构6.3 数据库触发器和存储过程介绍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它们的语法和应用场景第七章:数据库编程技术7.1 数据库访问接口介绍ODBC、JDBC等数据库访问接口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接口进行数据库编程7.2 参数化查询与预编译语句介绍参数化查询和预编译语句的概念解释它们的优点和编程实现方法7.3 事务处理与并发控制介绍事务的概念和并发控制的重要性解释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的技术,如锁定和乐观并发控制第八章:XML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8.1 XML数据库概述介绍XML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XML数据模型和XML查询语言8.2 大数据技术简介介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和挑战解释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和Spark8.3 NoSQL数据库技术介绍NoSQL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解释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第九章:数据库系统的案例分析9.1 企业级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企业级数据库应用的典型案例解释案例中的数据库设计、性能优化和安全性考虑9.2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介绍云计算对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部署和运维策略9.3 移动数据库应用案例探讨移动数据库的特点和挑战分析移动数据库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第十章: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未来10.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讨论新兴技术如NewSQL、图数据库等的发展状况10.2 数据库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讨论数据库技术在未来的挑战探讨应对挑战的可能解决方案和发展机遇10.3 数据库教育的未来分析数据库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需求讨论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人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据库概念和特点数据库的定义和作用是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
答: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码: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实体联系图(E一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 1 , 1 : n或m : n)。
( 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解析DBMS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目前,专门研制DBMS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产品很多。著名的有美国IBM公司的DBZ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IMS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Oracle公司的orade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油ase公司的s油ase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SQL Serve,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11.试给出一个实际部门的E一R图,要求有三个实体型,而且3个实体型之间有多对多联系。3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三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等价吗?为什么?
答:
3个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和3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3个多对多联系是不等价,因为它们拥有不同的语义。3个实体型两两之间的三个多对多联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51、 理解并给出下列术语的定义:1)设R(U)是一个属性集U 上的关系模式,X 和Y 是U 的子集。
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 ,r 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 上的属性值相等, 而在Y 上的属性值不等, 则称 X 函数确定Y 或 Y 函数依赖于X ,记作X →Y 。
2) 完全函数依赖在R(U)中,如果X →Y ,并且对于X 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 ’,都有Y 不函数依赖于X ’ ,则称Y 对X 完全函数依赖,记作Y X F −→−3) 部分函数依赖若X →Y ,但Y 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 ,则称Y 对X 部分函数依赖,记作Y X p−→−4) 传递函数依赖在R(U)中,如果X →Y ,(Y ⊆X) , Y →X ,Y →Z , 则称Z 对X 传递函数依赖。
记为:Z X T −→−注: 如果Y →X , 即X ←→Y ,则Z 直接依赖于X 。
5)候选码设K 为R (U,F )的属性或属性组合。
若U K F →, 则K 称为R 的侯选码。
6)主码:若候选码多于一个,则选定其中的一个作为主码。
7)外码:关系模式 R 中属性或属性组X 并非 R 的码,但 X 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则称 X 是R 的外部码(Foreign key )也称外码8)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 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R ∈1NF.9)若R ∈1NF ,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 ∈2NF 。
10)如果R(U,F )∈2NF ,并且所有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主码,则R(U,F )∈3NF 。
11)关系模式R (U ,F )∈1NF ,若X →Y 且Y ⊆ X 时X 必含有码,则R (U ,F ) ∈BCNF 。
12)关系模式R<U ,F>∈1NF ,如果对于R 的每个非平凡多值依赖X →→Y (Y ⊆ X ),X 都含有码,则R ∈4NF 。
2、 关系规范化的操作异常有哪些?1) 数据冗余大2) 插入异常3) 删除异常4) 更新异常3、 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关系的关系是什么?4、 已知关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数依赖集合F={A->D,B->C,E-> A},该关系模式的候选码是什么?候选码为:(E,B)5、 已知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编号,系名称),存在的函数依赖集合是{学号->姓名,学号->性别,学号->年龄,学号->系编号,系编号->系名称},判断其满足第几范式。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的定义理解数据和信息的关系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1.2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理解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过程1.3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了解数据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区别了解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理论2.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理解关系表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理解关系模型的特点和优势理解实体和属性的概念2.2 关系的操作理解选择、投影和连接操作的含义和应用掌握关系代数和SQL语言的使用方法理解关系的性质和操作的限制条件2.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理解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概念理解主键和外键的作用和定义掌握关系的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方法第三章:数据库设计3.1 需求分析理解需求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理解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的使用3.2 概念设计理解概念设计的概念和目的掌握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理解概念设计到逻辑设计的转换方法3.3 逻辑设计理解逻辑设计的概念和目的掌握关系模型的设计方法理解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第四章:数据库管理4.1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理解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过程掌握SQL语言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方法理解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方法4.2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理解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数据库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方法理解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和实现方法4.3 数据库性能优化理解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查询优化和索引的使用方法理解数据库缓存和分区的概念和方法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5.1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理解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过程5.2 常用数据库开发工具了解常用的数据库开发工具的概念和功能掌握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不同开发工具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5.3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性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方法理解故障排除和性能监控的概念和方法第六章:SQL语言6.1 SQL语言基础理解SQL语言的作用和特点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理解数据定义语言(DD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的概念6.2 SQL数据查询掌握SQL查询语句的编写和执行理解选择、投影和连接操作的SQL实现掌握子查询和联合查询的使用方法6.3 SQL数据定义和操纵掌握SQL语言创建表、视图和索引的方法掌握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的SQL语句理解SQL语言的数据类型和约束定义第七章:数据库事务管理7.1 事务的基本概念理解事务的定义和特性掌握事务的ACID属性理解事务的作用和重要性7.2 事务管理理解事务的提交和回滚掌握事务控制语句的使用理解事务隔离级别的概念和作用7.3 事务日志和恢复理解事务日志的作用和结构掌握数据库的恢复机制理解崩溃后的数据库恢复过程第八章:数据库高级特性8.1 数据库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理解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创建和调用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方法理解触发器和存储过程在数据完整性管理中的应用8.2 数据库视图和索引理解视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创建和使用视图的方法理解索引的原理和作用掌握索引的创建和管理方法8.3 数据库分区理解分区的作用和原理掌握分区的创建和管理方法理解分区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第九章:数据库性能优化9.1 查询优化理解查询优化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查询优化技术理解查询优化器的工作原理9.2 数据库索引设计理解索引的作用和类型掌握索引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理解索引维护和更新策略9.3 数据库缓存和并发控制理解数据库缓存的作用和原理掌握缓存优化策略理解并发控制的重要性掌握并发控制技术第十章: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10.1 数据库应用案例介绍分析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理解案例中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理解案例中数据库的应用场景和效果10.2 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数据库需求和设计分析案例中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方法分析案例中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措施10.3 数据库应用案例实践基于案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实现实践案例中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方法实践案例中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表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关系模型的特点和优势实体和属性的概念重点环节2:关系的操作选择、投影和连接操作的含义和应用关系代数和SQL语言的使用方法关系的性质和操作的限制条件重点环节3: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概念主键和外键的作用和定义关系的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方法重点环节4: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过程SQL语言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方法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方法重点环节5: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数据库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方法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和实现方法重点环节6:数据库性能优化查询优化和索引的使用方法数据库缓存和分区的概念和方法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概念和方法重点环节7:数据库事务管理事务的定义和特性事务的ACID属性事务的提交和回滚重点环节8:数据库高级特性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作用视图和索引的原理和作用分区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重点环节9:数据库性能优化查询优化技术索引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缓存优化策略重点环节10: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数据库应用案例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数据库应用案例的管理和维护方法数据库应用案例的性能优化措施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文主要分析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操作、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事务管理、数据库高级特性、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等。
数据库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1章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答: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成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2)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人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6.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机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呃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对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7.定义并解释下列术语;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内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DDL:数据库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8.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例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等,由数据库管理员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有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第2章数据模型3.试描述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2)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3)数据的约束条件: 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7.试述关系模型的概念,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1)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法的一张表(2)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3)元祖: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4)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5)码: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惟一确定一个元组(6)域:属性的取值范围(7)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第3章关系数据库3.定义并理解下列术语,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笛卡儿积: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D1,D2,…,Dn的笛卡尔积为:D1×D2×…×Dn={d1,d2,…,dn|di∈Di,i=1,2,…,n} 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n元组或简称元组;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叫做一个分量;关系:在域D1,D2,…,Dn上笛卡尔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RD1,D2,…Dn元组: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属性: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2)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主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外部码: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部码,简称外码;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或目标关系;关系R 和S可以是相同的关系;(3)关系模式: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它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RU,D,dom,F 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dom为属性向域的映像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关系:在域D1,D2,…,Dn上笛卡儿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RD1,D2,…Dn,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关系模式是静止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也有型和值之分;关系数据库的型也称为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若干域的定义以及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值是这些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通常就称为关系数据库;4.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5.答: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关系模型中可以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被称做事关系的两个不变性,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1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 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1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2或者等于S中的某个元组的主码值;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在参照完整性中,外部码属性的值可以为空,它表示该属性的值尚未确定,但前提条件是该外部码属性不是其所在关系的主属性;例如,在下面的“学生”表中,“专业号”是一个外部码,不是学生表的主属性,可以为空,其语义是,该学生的专业尚未确定;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专业专业号,专业名而在下面的“选修”表中的“课程号”虽然也是一个外部码属性,但它又是“课程”表的主属性,所以不能为空,因为关系模型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p61 5、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SSNO,SNAME,STATUS,CITY;PPNO,PNAME,COLOR,WEIGHT;JJNO,JNAME,CITY;SPJSNO,PNO,JNO,QTY;供应商表S由供应商代码SNO、供应商姓名SNAME、供应商状态STATUS、供应商所在城市CITY组成;零件表P由零件代码PNO、零件名PNAME、颜色COLOR、重量WEIGHT组成;工程项目表J由工程项目代码JNO、工程项目名JNAME、工程项目所在城市CITY 组成;供应情况表SPJ由供应商代码SNO、零件代码PNO、工程项目代码JNO、供应数量QTY组成,表示某供应商供应某种零件给某工程项目的数量为QTY;今有若干数据如下:S表试分别用关系代数完成如下查询:(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SNO;答关系代数πSNOσJNO=’J1’SPJ(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SNO;答关系代数πSNOσJNO=’J1’⋀PNO=’P1’SPJ(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SNO;答关系代数πSNOπSNO,PNOσJNO=’J1’SPJ ⋈πPNOσCOLOR=’红’P(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答关系代数πJNO J-πJNOπSNOσCITY=’天津’S⋈πSNO,PN0,JNO SPJπPNOσCOLOR=’红’P解析减法运算中被减的部分是使用了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所有工程号,πJ是全部工程的工程号,两者相减就是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出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包括没有使用任何零件的工程号;5求至少用了S1供应商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答关系代数πJNO,PNO SPJ÷πPNOσSNO=’s1’SPJ解析上面公式中除号前的部分是所有工程与该工程所用的零件,除号后的部分是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号;对于SPJ表中的某一个JNO,如果该工程使用的所有零件的集合包含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号,则该JNO符合本题条件,在除法运算的结果集中;可以看到,使用关系代数的除法运算概念清晰,语言表达也很简单;7.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有哪些选择、投影、并、差和笛卡儿积五种;第4章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5.针对习题3中的4个表试用SQL完成如下操作;1找出所有供应商的姓名和所在的城市;SELECT SNAME,CITYFROM S;5找出上海厂同提供的所有零件号码SELECT DISTINCT PNOFROM SPJ WHERE SNO IN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上海’;(8)把所有红色的零件的颜色改成蓝色UPDATE P SET COLOR=’蓝’ WHERE COLOR=’红’(10)从供应商的关系中删除S2的记录,并从供应关系中删除相应记录;DELETE FROM SPJ WHERE SNO=‘2’;DELETE FROM S WHERE SNO=‘S2’;6.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视图是人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用户可以如同基本表那样使用视图,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7.试述视图的优点;1视图能简化用户的操作;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9.哪类视图是可以更新的基本表的行列子集视图是可以更新的;第5章数据库的安全性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过破坏;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见方法和技术3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见方法和技术有:(1)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2)存取控制:通过用户权限定义和合法权检查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所有未被授权的人无法存取数据;例如C2集中地自主存取控制DAC,B1集中的强制存取控制MAC; (3)视图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定义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4)审计:建立审计日志,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DBA 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5)数据加密: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使得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的内容;6. 什么是数据库的审计功能,为什么要提供审计功能答:审计功能是指DBMS的审计模块在用户对数据库执行操作的同时把所有操作自动记录到系统的审计日志中;因为任何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蓄意盗窃破坏数据的人总可能存在;利用数据库的审计功能,DBA可以根据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第6章数据库的完整性1.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答: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6.假设有下面两个关系模式: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职务,工资,部门号,其中职工号为主码;部门部门号,名称,经理名,地址,电话号,其中部门号是主码;用SQL语言定义这两个关系模式,要求在模式中完成以下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定义每个模式的主码;定义参照完整性;定义职工年龄不超过60岁;答:CREATE TABLE DEPTDeptno NUMBER2,Deptname VARCHAR10,Manager VARCHAR10,PhoneNumber Char12CONSTRAINT PK_SC PRIMARY KEY Deptno;CREATE TABLE EMPEmpno NUMBER4 primary key,Ename VARCHAR10,Age NUMBER2,CONSTRAINT C1 CHECK Aage < =60,Job VARCHAR9,Sal NUMBER7,2,Deptno NUMBER2,CONSTRAINT FK_DEPTNOFOREIGN KEYDeptnoREFERENCES DEPTDeptno;7关系系统中,当操作违反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时,一般是如何分别进行处理的答:对于违反实体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的操作,一般都采用拒绝执行的方式处理;而对于违反参照完整性的操作,并不都是简单地拒绝执行,有时要根据应用语义执行一些附加的操作,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第7章数据库恢复技术5.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有哪些数据转储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利用转储的数据库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就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某个一致性状态;第8章并发控制1.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答:数据库是共享资源,通常有许多个事务同时在运行;当多个事务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同时读取和∕或修改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读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2.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3.答: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1丢失修改两个事务T1和T2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提交的结果破坏了覆盖了T1提交的结果,导致T1的修改被丢失;2不可重复读不可重复读是指事务T1读取数据后,事务T2提交执行更新操作,使T1无法再现前一次读取结果;3读”脏”数据读“脏”数据是指事务T1修改某一数据,并将其写回磁盘,事务T2读取同一数据后,T1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这时T1已修改过的数据恢复原值,T2读到的数据就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则T2读到的数据就为“脏”数据,即不正确的数据;避免不一致性的方法和技术就是并发控制;最常用的技术是封锁技术;也可以用其他技术,例如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可以采用时间戳方法来进行并发控制;4.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答: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和共享锁;排它锁又称为写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在T释放A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A;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可以读A,但在T释放A上的S锁之前不能对A做任何修改; 6.如何用封锁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答:DBMS在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对该数据执行封锁操作,例如下图中事务T1在对进行修改之前先对A执行XockA,即对A加X锁;这样,当T2请求对A加X锁是就被拒绝,T2只能等待T1释放A上的锁后才能获得对A的X锁,这时它读到的A是T1更新后的值,再按此新的A值进行运算;这样就不会丢失T1的更新;DBMS按照一定的封锁协议,对并发控制进行控制,使得多个并发操作有序地执行,就可以避免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等数据不一致性;5.什么是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答:在运用封锁技术对数据加锁时,要约定一些规则;例如,在运用X锁和S锁对数据对象加锁时,要约定何时申请X锁或S锁、何时释放封锁等;这些约定或者规则称为封锁协议;对封锁方式约定不同的规则,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例如三级封锁协议,三级封锁协议的主要区别在于什么操作需要申请封锁,何时申请封锁以及何时释放锁即持锁时间的长短;一级封锁协议: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二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 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三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 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8.什么是活锁什么是死锁答:T1 T2 T3 T4Lock R . . .. Lock R . .. 等待lock R .Unlock 等待. Lock R. 等待Lock R 等待. 等待. 等待. 等待Unlock 等待, 等待. Lock R 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R,当T3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的情形;活锁的含义是该等待事务等待时间太长,似乎被锁住了,实际上可能被激活;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1,T2封锁了数据R2,然后T1又请求封锁R2,因T2已封锁了R2,于是T1等待T2释放R2上的锁;接着T2又申请分所R1,因T1已封锁了R1,也只能T1释放R1上的锁;这样就出现了T1在等待T2,而T2又在等待T1的局面,T1和T2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形成死锁;T1 T2lock R1 ..Lock R2. .Lock R2.等待lock R1.8.试述活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答:活锁产生的原因:当一系列封锁不能按照其先后顺序执行时,就可能导致一些事务无限期等待某个封锁,从而导致活锁;避免活锁的简单方法是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当多个事务请求封锁同一数据对象时,封锁子系统按请求封锁的先后次序对事务排队,数据对象上的锁一旦释放就批准申请队列中的第一个事务获得锁;10.请给出预防死锁的若干方法;答:在数据库中,产生死锁的原因是两个或多个事务都已封锁了一些数据对象,然后又都请求已被其他事务封锁的数据加锁,从而出现死等待;防止死锁的发生其实就是要破坏产生死锁的条件;预防死锁通常有两种方法:(1)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继续执行;(2)顺序封锁法,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能按这个顺序实行封锁;不过,预防死锁的策略不大适合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具体原因可参加概论; 11.请给出检测死锁发生的一种方法,当发生死锁后如何解除死锁答:数据库系统一般采用允许死锁发生,DBMS检测到死锁后加以解除的方法;DBMS中诊断死锁的方法与操作系统类似,一般使用超时法或事务等待图法;超时法是:如果一个事务的等待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限,就认为发生了死锁;超时法实现简单,但有可能误判死锁,事务因其他原因长时间等待超过时限时,系统会误认为发生了死锁;若时限设置的太长,又不能及时发现死锁发生;DBMS并发控制子系统检测到死锁后,就要设法解除;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处理死锁代价最小的事务,将其撤销,释放此事务持有的所有锁,使其他事务得以继续运行下去;当然,对撤销的事务所执行的数据修改操作必须加以恢复; 12.什么样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调度答:可串行化的调度室正确的调度;可串行化的调度的定义: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执行它们时的结果相同,称这种调度策略为可串行化的调度; 13.设T1,T2,T3是如下的3个事务:T1:A=A+2;T2:A=A2;T3:A=A2;A←A²设A的初值为0.(1)若这三个事务允许并行执行,则有多少可能的正确结果,请一一列举出来;答:A的最终结果可能有2、4、8、16;因为串行执行次序有T1T2T3、T1T3T2、T2T1T3、T2T3T1、T3T1T2、T3T2T1;对应的执行结果是16、8、4、2、4、2;2请给出一个可串行化的调度,并给出执行结果;答:T1T2T3Slock AY=A=0Unlock AXlock ASlock AA=Y+2 等待写回A=2 等待Unlock A 等待Y=A=2Unlock AXlock ASlock AA=Y2 等待写回A=4 等待Unlock A 等待Y=A=4Unlock AXlock AA=Y2写回A=16Unlock A 最后结果A为16,是可串行化的调度;3请给出一个非串行化的调度,并给出执行结果;T1T2T3Slock AY=A=0Unlock ASlock AY=A=0Xlock A等待Unlock AA=Y+2写回A=2 Slock AUnlock A 等待Y=A=2Unlock AXlock AXlock A等待Y=Y2等待写回A=4等待Unlock AA=Y2写回A=0Unlock A最后结果A为0,为非串行化的调度;(4)若这3个事务都遵守两段锁协议,请给出一个不穿生死锁的可串行化调度;答:T1 T2T3Slock AY=A=0Xlock AA=Y+2 Slock A写回A=2 等待Unlock A 等待Y=A=2Xlock AUnlock A 等待Slock AA=Y2 等待写回A=4 等待Unlock A 等待Y=A=4Unlock AXlock AA=Y2写回A=16Unlock AUnlock A5若这3个事务都遵守两段锁协议,请给出一个产生死锁的调度;答:T1T2 T3Slock AY=A=0Slock AY=A=0Xlock A等待Xlock A等待Slock AY=A=0Xlock A14.试述两段锁协议的概念; 等待答: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两段”的含义是,事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事务可以申请获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能释放任何锁;第二阶段是释放封锁,也称为收缩阶段,在这阶段,事务释放已经获得的锁,但是不能再申请任何锁;第十章概念模型与E-R方法1.什么是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的作用是什么答: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机器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4.试给出3个实际部门的E-R图,要求实体型之间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不同的联系;n9.学校总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没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可由若干学生选修;请用E-R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答:。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电子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电子教案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的用途数据库的发展历程1.2 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1.3 数据库体系结构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二级映像第二章:关系数据库2.1 关系数据库概述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的组成2.2 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2.3 关系数据库设计关系模型规范化第三章:SQL语言3.1 SQL概述SQL的定义SQL的特点3.2 数据定义语言创建表修改表删除表3.3 数据操作语言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第四章:数据库设计4.1 需求分析收集需求分析需求4.2 概念设计实体-关系模型实体属性的确定4.3 逻辑设计视图设计4.4 物理设计文件组织索引设计第五章:数据库安全与保护5.1 数据库安全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5.2 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5.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备份策略恢复策略5.4 数据库性能优化查询优化索引优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电子教案第六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6.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6.2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6.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实例Oracle SQLPlus的使用MySQL命令行的使用第七章:事务管理7.1 事务概述事务的定义事务的属性7.2 事务管理事务的并发控制事务的隔离级别7.3 事务的持久化事务日志事务恢复第八章:分布式数据库8.1 分布式数据库概述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8.2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对等网络结构8.3 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数据复制数据分片第九章:大数据技术9.1 大数据概述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的特点9.2 大数据技术架构HadoopSpark9.3 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第十章:数据库发展趋势10.1 数据库技术的未来新型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10.2 数据库技术在领域的应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10.3 数据库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物联网的数据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据库概念与用途数据库的定义:重点掌握数据库作为一种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第5章 数据库保护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5章 数据库保护——东北财经大学 李红
⑵ 受限方式 (RESTRICT)
• 当参照关系中没有任何元组的外键值与被参照关系中要删除元组的主 键值相同时,系统才进行删除操作,否则拒绝删除操作。因此对“学 生”表的删除操作将被拒绝。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5章 数据库保护——东北财经大学 李红
DB完整性: • 指DB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 由DBMS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的机制。 完整性约束: • 指对数据所规定的语义约束条件。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5章 数据库保护——东北财经大学 李红
5.1.1 完整性约束的定义
1.实体完整性的定义 2.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3.用户定义完整性的定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5章 数据库保护——东北财经大学 李红
⑶ 隔离性
• 当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任一事务的执行不会受到其它事 务的干扰,多个事务并发执行的结果与分别执行单个事务 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事务的隔离性。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5章 数据库保护——东北财经大学 李红
2.参照完整性的定义
• 根据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只要定义了一个关系(基本 表)的外键(外部关键字),系统就会控制外键的值要么 为空,要么等于被参照关系中某一个主键的值(系统对 外键的一种约束)。
• 使用FOREIGN KEY约束(外键约束)定义参照完整性。
第5章 数据库保护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5章 数据库保护——东北财经大学 李红
内容
5.1 数据库完整性 5.2 数据库安全性 5.3 数据库并发控制 5.4 数据库恢复 小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第5章答案解析肖海蓉、任民宏
第5 章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1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简答题(1)简述组成SQL Server 2012 数据库的三种类型的文件。
答:SQL Server 数据库文件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主数据文件、次数据文件、事务日志文件3 种类型。
①主数据文件(primary file):主数据文件是数据库的起点,指向数据库文件的其他部分。
主数据文件是用来存放数据和数据库的初始化(启动)信息和部分或全部数据,是SQL Server 数据库的主体,它是每个数据库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个数据库有且仅有一个主数据文件,用户数据和对象也可以存储在此文件中,主数据文件的文件扩展名为.mdf。
②次数据文件(secondary file):用来存储主数据文件没有存储的其他数据和对象。
如果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很大,除了将数据存储在主数据文件中以外,还可以将一部分数据存储在次数据文件中;如果主数据文件足够大,能够容纳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则该数据库不需要次数据文件。
使用次数据文件是因为数据量太过庞大,可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不同磁盘上以方便进行管理、提高读取速度。
次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ndf。
③事务日志文件(transaction log file):用来记录数据库更新情况的文件,SQL Server 2012具有事务功能,可以保证数据库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用事务日志文件来记录所有事务及每个事务对数据库进行的插入、删除和更新操作。
事务日志是数据库的重要组件,如果数据库遭到破坏,可以根据事务日志文件分析出错的原因;如果数据丢失,可以使用事务日志恢复数据库内容。
每个数据库至少拥有一个事务日志文件,也可以拥有多个日志文件。
事务日志文件的文件扩展名为.ldf。
(2)SQL Server 2012 有哪些系统数据库,它们的作用是什么?SQL Server 2012 中主要包括master、model、tempdb 和msdb 四个系统数据库。
数据库第5章
1-6 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总的来说计算机安全涉及的问题
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技术问题
计算机安全理论与策略
计算机安全技术
管理问题
安全管理 安全评价 安全产品
数据库原理
1-7 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安全涉及问题(续)
法学
计算机安全法律
犯罪学
计算机犯罪与侦察 安全监察
能访问他有权存取的数据,必须预 先对每个用户定义存取权限。
检查存取权限
对于通过鉴定获得上机权的用户
(即合法用户),系统根据他的存 取权限定义对他的各种操作请求进 行控制,确保他只执行合法操作。
数据库原理
1-22 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常用存取控制方法
自主存取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5.3.2 授权(Authorization)与回收
在数据库系统中,定义用户存取权限称为授权 (Authorization)。 第三章讨论 SQL 的数据控制功能时,我们已知道授权有两种: 系统特权和对象特权。 系统特权是由DBA授予某些数据库用户,只有得到系统特 权,才能成为数据库用户。 对象特权可以由DBA授予,也可以由数据对象的创建者授 予,使数据库用户具有对某些数据对象进行某些操作的 特权。 在系统初始化时,系统中至少有一个具有DBA特权的用户,DBA 可以通过GRANT语句将系统特权或对象特权授予其他用户。 对于已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REVOKE语句收回所授予的特权。
用户标识和鉴定的方法有多种,为了获得更强的安全性, 往往是多种方法并举,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数据库原理
1-18 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5.2.2 抽象
软件工程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对软件解法的抽象层次 的一次精化。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软件作为系统的一个完整部 件;在需求分析期间,软件解法是使用在问题环境 内熟悉的方式描述的; 当由总体设计向详细设计过渡时,抽象的程度也 就随之减少了; 最后,当源程序写出来以后,也就达到了抽象的 最低层。
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和 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 开发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没有过 多的相互作用的模块,就可以做到模块独立。换句 话说,希望这样设计软件结构,使得每个模块完成 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子功能,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 的关系很简单。
23
5.2.5 模块独立
为什么模块的独立性很重要呢?主要有两条理由: 第一,有效的模块化(即具有独立的模块)的软件比 较容易开发出来。这是由于能够分割功能而且接口 可以简化,当许多人分工合作开发同一个软件时, 这个优点尤其重要。 第二,独立的模块比较容易测试和维护。这是因为 相对说来,修改设计和程序需要的工作量比较小, 错误传播范围小,需要扩充功能时能够“插入”模 块。 总之,模块独立是好设计的关键,而设计又是决定 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
采用模块化原理可以使软件结构清晰,不仅容易 设计也容易阅读和理解。因为程序错误通常局限在 有关的模块及它们之间的接口中,所以模块化使软 件容易测试和调试,因而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因为变动往往只涉及少数几个模块,所以模块化能 够提高软件的可修改性。模块化也有助于软件开发 工程的组织管理,一个复杂的大型程序可以由许多 程序员分工编写不同的模块,并且可以进一步分配 技术熟练的程序员编写困难的模块。
18
5.2.3 逐步求精
逐步求精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采用的基本方 法,也是许多软件工程技术(例如,规格说明技术, 设计和实现技术)的基础。可以把逐步求精定义为: “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对问题 细节的考虑。” 逐步求精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人类的认知过 程遵守Miller法则: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把注 意力集中在(7±2)个知识块上。 Miller法则是人类智力的基本局限,我们不可能 战胜自己的自然本性,只能接受这个事实,承认自 身的局限性,并在这个前提下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工 19 作。
27
1. 耦合——分类 ③特征耦合:如果被调用的模块需要使用作为参数 传递进来的数据结构中的所有元素,那么,把整个 数据结构作为参数传递就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当 把整个数据结构作为参数传递而被调用的模块只需 要使用其中一部分数据元素时,就出现了特征耦合。 ④公共环境耦合:当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一个公共 数据环境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的耦合称为公共环 境耦合。公共环境可以是全程变量、共享的通信区、 内存的公共覆盖区、任何存储介质上的文件、物理 设备等等。
8
5. 设计软件结构 软件结构(即由模块组成的层次系统)可以用层 次图或结构图来描绘,第5.4节将介绍这些图形工 具。 如果数据流图已经细化到适当的层次,则可以 直接从数据流图映射出软件结构,这就是第5.5节 中将要讲述的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9
6. 设计数据库 对于需要使用数据库的那些应用系统,软件工 程师应该在需求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系统数据需求的 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数据库。 7. 制定测试计划 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考虑测试问题,能促使 软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注意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 本书第7章将仔细讨论软件测试的目的和设计测试 方案的各种技术方法。
5.2.4 信息隐藏和局部化
信息隐藏原理指出:应该这样设计和确定模块, 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和数据)对于不需 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栈stack 置空栈 makenull 进栈 push 退栈 pop
20
5.2.4 信息隐藏和局部化
局部化的概念和信息隐藏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所谓局部化是指把一些关系密切的软件元素物理地 放得彼此靠近。在模块中使用局部数据元素是局部 化的一个例子。显然,局部化有助于实现信息隐藏。
10
8. 书写文档 应该用正式的文档记录总体设计的结果,在这 个阶段应该完成的文档通常有下述几种: (1) 系统说明:主要内容包括用系统流程图描绘的 系统构成方案,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清单,成本/ 效益分析;对最佳方案的概括描述,精化的数据流 图,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描绘的软件结构,用IPO图 或其他工具(例如,PDL语言)简要描述的各个模块 的算法,模块间的接口关系,以及需求、功能和模 块三者之间的交叉参照关系等等。 (2) 用户手册:根据总体设计阶段的结果,修改更 正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初步的用户手册。
第5章 总体设计
5.1 设计过程 5.2 设计原理 5.3 启发规则 5.4 描绘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5.5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5.6 小结 习题
1
引言
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 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因此,总体设计又 称为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 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将划分出组成系统的物理 元素——程序、文件、数据库、人工过程和文档 等等,但是每个物理元素仍然处于黑盒子级,这 些黑盒子里的具体内容将在以后仔细设计。总体 设计阶段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设计软件的结构, 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 的,以及这些模块相互间的关系。
16
5.2.2 抽象
人类在认识复杂现象的过程中使用的最强有力 的思维工具是抽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在现实 世界中一定事物、状态或过程之间总存在着某些相 似的方面(共性)。把这些相似的方面集中和概括起 来,暂时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抽象。或者 说抽象就是抽出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暂时不考虑它们 的细节。
6
3. 推荐最佳方案 分析员应该综合分析对比各种合理方案的利弊, 推荐一个最佳的方案,并且为推荐的方案制定详细 的实现计划。制定详细计划的关键技术是工程网络。 用户和有关的技术专家应该认真审查分析员所推荐 的最佳系统,如果该系统确实符合用户的需要,并 且是在现有条件下完全能够实现的,则应该提请使 用部门负责人进一步审批。在使用部门的负责人也 接受了分析员所推荐的方案之后,将进入总体设计 过程的下一个重要阶段——结构设计。
5.2.1 模块化
当模块数目增加时每个模块的规模将减小,开 发单个模块需要的成本(工作量)确实减少了;但是, 随着模块数目增加,设计模块间接口所需要的工作 量也将增加。根据这两个因素,得出了图中的总成 本曲线。每个程序都相应地有一个最适当的模块数 目M,使得系统的开发成本最小。
15
5.2.1 模块化——总结
2
引言
在详细设计之前先进行总体设计的必要性:可以站 在全局高度上,花较少成本,从较抽象的层次上分 析对比多种可能的系统实现方案和软件结构,从中 选出最佳方案和最合理的软件结构,从而用较低成 本开发出较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3
5.1 设计过程
总体设计过程通常由两个主要阶段组成:系统设 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 确定软件结构。典型的总体设计过程包括下述9个 步骤:
7
4. 功能分解 为了最终实现目标系统,必须设计出组成这个 系统的所有程序和文件(或数据库)。对程序(特别是 复杂的大型程序)的设计,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完成: 首先进行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确定程序由哪些模 块组成,以及这些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设计是总 体设计阶段的任务; 然后进行过程设计,过程设计确定每个模块的处 理过程。过程设计是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
在这样的系统中可以研究、测试或维护任何一个模块,而
不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系统的其他模块有很多了解; 此外,由于模块间联系简单,发生在一处的错误传播到整 个系统的可能性就很小。
因此,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强烈影响系统的可理 解性、可测试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6
1. 耦合——分类 ① 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彼此间通过参数交换 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那么这种 耦合称为数据耦合,数据耦合是低耦合。一般 说来,一个系统内可以只包含数据耦合; ② 控制耦合:如果传递的信息中有控制信息(尽管 有时这种控制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出现),则这种 耦合称为控制耦合。控制耦合是中等程度的耦 合,它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控制耦合往往 是多余的,在把模块适当分解之后通常可以用 数据耦合代替它。
4
1. 设想供选择的方案 在总体设计阶段分析员应该考虑各种可能的实 现方案,并且力求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在总体设计 阶段开始时只有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员有充分的 自由分析比较不同的物理实现方案,一旦选出了最 佳的方案,将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需求分析阶段得出的数据流图是总体设计的极 好的出发点。 设想供选择的方案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设想 把数据流图中的处理分组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抛弃 在技术上行不通的分组方法,余下的分组方法代表 可能的实现策略,并且可以启示供选择的物理系统。
5.2.1 模块化
设函数C(x)定义问题x的复杂程度; 函数E(x)确定解决问题x需要的工作量(时间)。对于 两个问题P1和P2: E(P1)>E(P2) C(P1)>C(P2)
C(P1+P2)>C(P1)+C(P2)
综上所述,得到下面的不等式 E(P1+P2)>E(P1)+E(P2) 这个不等式导致“各个击破”的结论——把复杂的 问题分解成许多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原来的问题也 就容易解决了。这就是模块化的根据。 14
24
5.2.5 模块独立
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这 两个标准分别称为内聚和耦合。 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 程度; 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 程度。
25
1. 耦合 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 的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 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 在软件设计中应该追求尽可能松散耦合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