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合集下载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Title: Exploring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rich tapestry woven from centuries of history, beliefs, values, and customs. From literature and art to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e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 permeates through various facets of human expression. In this essay, we delve into the depth and diversity of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examining its key componen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shaping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Literature stands as a cornerstone of Western culture, with a vast array of literary works spanning different genres, periods, and styles. From the epics of Homer to the plays of Shakespeare, literature reflects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aspiratio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Works like "The Divine Comedy" by Dante Alighieri and "Don Quixote" by Miguel de Cervantes offer profound insightsinto human nature and the existential dilemmas faced byindividuals.Moreover, Western literature has birthed iconic characters who have transcended time and space to become archetype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Whether it's the tragic figure of Hamlet or the adventurous spirit of Odysseus, these characters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 audiences worldwide, serving as mirrors to our own struggles and triumphs.Art, another pillar of Western culture, embodies the creativity and ingenuity of human expression. From the meticulous brushstrokes of the Renaissance masters to the bold experimentation of modern artists, Western art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aesthetic sensibilities over the centuries. The works of Leonardo da Vinci, Michelangelo, and Vincent van Gogh are celebrated not only for their technical brilliance but also for their ability to evoke emotion and provoke thought.Furthermore, Western art encompasses various movements and styles, each influenced by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of its time. From the romanticism of the 19th century tothe surrealism of the 20th century, artists have continuously pushed the boundarie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challenging conventional norms and perceptions.Religion has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Western culture, providing moral guidance, spiritual nourishment,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to millions of people. Christianity, in particular,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shaping Western values and ethics, influencing everything from governance and law to social norms and familial structures.The Judeo-Christian tradition, with its emphasis on love, compassion, and redemption, has left an indeliblemark o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spiring countless works of art, literature, and music. The cathedrals of Europe, with their towering spires and intricate stained glass windows, stand as testaments to the enduring influence of Christian faith and devotion.Philosophy, too,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Western culture,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existence, knowledge, and morality. From the ancient wisdom of Plato and Aristotle to the moderninsights of Descartes and Kant, Western philosophy has grappled with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 nature of reality.Moreover, Western philosophy has laid the groundworkfor scientific inquir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stering a spirit of curios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at continues to drive progress and advancement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of the 17th century, spearheaded by figures like Galileo, Newton, and Kepler,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human history, paving the way for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dawn of the modern era.In conclusion,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encompasses a rich tapestry of literature, art,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at has shaped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and continues to influence our lives today. From the timeless wisdom of ancient texts to the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of modern science, the legacy of Western culture is a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human creativity, imagination, and intellect. As we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 we would do well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s come before us, enriching our lives and enrich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参考资料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参考资料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与世界越来越近,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方的差异性,有不同才会特别。

文化差异,首先表现在风俗习惯上。

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往往也因风俗习惯不同而成。

一、饮食习俗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每餐适量;而中国人传统习惯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较大,且现已开始有不食早餐的风气。

无疑少食多餐会比一日三餐、二餐科学,特别是不食早餐更易患胆石症。

2、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美国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这值得生活日趋简单化的都市白领一族注意的。

3、中国许多家庭逢年过节时菜肴特别多,应酬也特别多。

而美国人宴客或过节,从不铺张,连总统宴请外国元首也是五菜一羹,更不劝酒。

4、中国人烹调时喜欢用植物油,美国人则喜欢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

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因此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特别高。

二、价值观念与思维的差异传统的值观念是各国文化的核心。

与西方离散性相反,中国人崇尚聚拢性。

多少年来,汉民族形成一种崇尚集体反对个人主义为主的强烈意识。

个人主义,即一切从个人出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而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人本”、“人本”则强调人的价值。

它的核心是个人奋斗和独立精神。

具体来说,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立体性的,是一种阴阳互补的,内向性,是由远到近,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别的。

比如说领导讲话,习惯性地都会先讲国际形势,然后讲到国内,再讲本单位。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

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

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

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

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中西方的龙文化

中西方的龙文化

中西方的龙文化(500字论文)中国龙与西方龙截然不同。

西方龙往往是邪恶的化身,专干害人的事情。

中国的龙则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备受中国人崇敬,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不所不能的。

龙高居在上,也能潜入深渊;他能呼风唤雨,也能翻江倒海。

天下旱涝,庄家丰歉,人间祸福,全凭他的旨意。

中国龙被看做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

古代有四海龙王呼风唤雨的传说,古代人们供奉或佩挂龙,是为了避邪和祈雨祈福。

《周易》曾有“飞龙在天”、“云从龙”、“震为龙”的说法,意思是说天上的乌云、闪电和雷鸣都是龙所为。

而且,宋代画家董羽认为龙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龙是唯一一种存在于中国人的想象之中的动物。

我国更有画龙点睛的龙故事,也有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象征祥和幸福的成语……西方龙是恶的化身。

尼贝龙根的指环传说在尼贝龙根的指环传说中,巨人族从矮人处夺走指环,交给恶龙“法夫那”守护,英雄席格飞用神剑杀了恶龙,龙血溅到席格飞的嘴唇,令他拥有了和鸟类交谈的能力。

然後席格飞取得指环,用龙血沐浴,又获得刀枪不入的能力。

另外,传说在通往“死者之国”的“世界之树”树根旁边,潜伏着一条叫“绝望”的黑龙,与其他无数蛇类一起盘据、啃食着树干。

当树被食尽,宇宙就会崩毁。

“爱达经”预言世界末日—“诸神的黄昏”到来之时,雷神托尔会与其宿敌巨蛇战斗,托尔以神槌击杀巨蛇,但自己却也被巨蛇所吐出的毒液毒死。

西方龙,与人们作对,因此人们认为西方龙是恶的化身,邪恶无比。

以上种种原因体现了中国龙与西方龙不同的地方,也是这些传说改变了人们对龙的不同看法。

龙文化还等着我们新世纪的人们去探索,去发现!以上资料摘自/view/70745.htm和/z/q103648352.htm五.4 杨金宇。

西方文化与礼仪

西方文化与礼仪

1、西方文化中的西方,从地域上讲,主要是指欧洲,自18世纪以来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从内容上讲,其源头主要是由希腊的理性和艺术、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的法律组成;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的。

而这一切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和流。

2、长期以来,在一般的观念中,古希腊和古罗马被视为是西方文明之源。

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是19世纪以来流行的欧洲文化中心论所造成的一种偏见。

西方文明与其说是源于希腊的克里特岛,不如说是源于古代近东地区,特别是两河流域。

3、肥沃的新月地区在上古时期就孕育出了一连串的灿烂文明,其中尤以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最为著名。

作为人类文明的曙光,他们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特别是西方文化进程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4、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史书通常根据希腊人的称呼冠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

其历史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域,北到巴格达,南至以巴比伦城命名的巴比伦尼亚。

广义的两河流域则包括今天的叙利亚、伊朗的部分地区和整个伊拉克。

5、两河流域文明从萌芽发展到辉煌,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苏美尔人作为最早创造出城市文明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的开创者。

6、苏美尔最有创见的国王是在乌尔第一王朝当政的吉尔伽美什,他因其不凡的生平和业绩成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主人公和不朽的英雄。

7、阿卡德人国王乌尔纳木颁布了《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8、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个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永垂青史。

9、巴比伦之囚: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期间进入全盛时期,公元前586年灭亡了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大王国,将犹大王和数万名上层犹太人掳至巴比伦,制造出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历史事件。

浅谈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和融合

浅谈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和融合

浅谈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和融合摘要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如何从礼仪‎出发,创建和谐社‎会,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本文主要谈‎论生活中常‎见的语言、餐饮、服饰等方面‎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以及对中西‎礼仪文化融‎合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中西;礼仪;差异;融合目录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序言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

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

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内容提要:中西方审美文化一以伦理政教为中心,一以宗教信仰为中心。

中西方审美文化从古代到近代旨在维护伦理政治或宗教信仰的正统地位,现代以来则表现出反正统的倾向,但总的说来都表现出一种建立深度模式的努力。

然而这种努力在当今却被消解了,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审美文化仍有区别,即一是削平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时期文学一贯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充满人文气息的深度模式,一是颠覆了西方现代主义所致力建造的“乌托邦式新宗教”这一涌动着崇拜情绪的深度模式。

当代审美文化又面临着重大的抉择,西方人是以思和诗为上帝的出场做准备,中国人则是以思和诗为现代人文精神的流布鼓与呼,这分明仍与中西方人梦萦魂牵的上述两大中心问题保持着某种联系。

中国古代一开始就将审美文化紧紧地挂靠在伦理道德和政治功利之上,《左传》很早就称“铸鼎象物”,“在德不在鼎”(注:《左传·宣公三年》。

)。

孔子称表现周武王以武力消灭纣王,取得天下的《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而表现尧舜“以德相禅”的《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臻于最高境界(注:《论语·八佾》。

)。

《乐记》进一步确认:“乐者,通伦理者也”,“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将音乐与伦理、政治、法律做了简单的等同。

《诗大序》对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形式也做了伦理主义的解释:“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到后来宋明理学提出“文以载道”,声称:“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注:朱熹:《朱子语类》卷139。

),则是对两千年来一以贯之的伦理主义美学作出了理论总结,而这种对于文艺的伦理、政治要求不断加码的情况由于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倡导和褒奖而愈演愈烈。

但是在具体的艺术创作特别是在民间的审美实践中,却有一股与这种伦理主义美学相颉颃的潮头正在酝酿、涌动,以至在后来蔚为大观,《西厢记》、《牡丹亭》热情歌颂了冲决封建礼教的叛逆思想,“三言”、“二拍”和《金瓶梅》刻画了新兴市民的生态和心态,表达了新兴市民对于人情事理的崭新看法,与传统道德伦常已经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中西方文化礼仪的比较礼仪

中西方文化礼仪的比较礼仪

中西方文化礼仪的比较礼仪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完整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

(完整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

09汉语言文学专业邢寿康 200940202009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夏日炎炎"、“火辣夏日",夏天总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翁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相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照。

)诗人把情人比作夏天,可爱而温煦。

”夏天" 带给中国人和英国人的联想竟是如此的迥异。

原因就在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当然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汉语中的 "东风” 使人想到温暖和煦,西风则叫人有种寒风刺骨的味道。

而在西方则相反.原因也是一样,两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带来感觉就不同。

二、生产劳动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 )、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等。

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

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多此类词语。

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

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 的动词在汉语中有许多,如 "扛、荷、挑、担、抬、背、驮、负、提、挎" 等,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负运的东西与之相应(如,挑土、担水、提箱子),真是细密之极。

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 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

汉语之所以将这个动词细加区分,大概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体力劳动特别多的缘故。

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 、”气壮如牛 " 等词,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 。

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筝、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水墨画)(工笔、写意)(花鸟、人物、山水)、敦煌壁画石狮、飞天汉服、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铜镜、水烟袋、鼻烟壶、筷子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麻将、牌九黄包车、长命锁、千层底、刺绣、丝绸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传统元素的应用,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这方面平面设计做了很多尝试。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

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二)文化概念: 无论在中外都没有确定的定义。 在最广义上,它被用来指称人的一切行为,除了像 笑话和排泄等自然现象,发生哎哎人身上的所有活 动都是文化活动。 狭义上,常常只用来指称个人的道德和知识修养。 我们指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高级精神 活动及其产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 交……”,概括地说,就是指宗教、哲学、科学和艺 术等领域。 (三)世界上两大(东西)文化系统 西方文化系统:起源于 古希腊罗马和古希伯来( ” 两希”文化) 东方文化系统:起源于中国和印度
古希腊人是“爱智”的,追求超越的理想,对纯粹 只是充满神圣渴望,都热衷于形而上的哲学思考, 以寻找有关真善美的普遍原则,因为长期思考,古 希腊在理论方面大有建树。

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

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 为起因,希腊军进攻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
古希腊神话
迷宫里的米诺陶诺斯
宗教意识浓厚,民族凝聚力强

大卫
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时期(公元前10133-前 933年),是希伯来文化的黄金时期。大卫王死后, 其儿子所罗门王继位。他在耶路撒冷兴建了犹太教 的神殿。耶路撒冷由此成为希伯来民族心目中的宗 教中心,“圣城”的地位从此确立。从该圣殿的建 成到它的毁灭在希伯来民族的历史上被称为“第一 圣殿时期”。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万神 之王,主管天空,第三代神王。极 为好色,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 神和凡人私通,私生子无数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 最著名的神祇之一,希 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 是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 所生之子。他掌管音乐、 医药、艺术、寓言,是 希腊神话中最多才多艺, 也是最美最英俊的神祇, 同时是男性美的典型。

古罗马文化特征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西方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变化,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特征,但其主流文化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统一的趋势。

西方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分别为: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化的起源阶段,形成了希腊精神。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时期,西方文化发展的黑暗时期,但形成了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支柱——基督教精神。

近代文化时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希腊精神得以复兴,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宗教改革,促使宗教走向市俗化,西方文化两大支柱共存、共荣。

现代文化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文化走向了现代化,民主主义、科学主义、理性精神占居了统治地位。

下面是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精神。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西方文化史家一般认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古希腊是西方人的“家园”。

爱•麦•伯恩斯与菲•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也认为:“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其文化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精神的楷模者是希腊人。

没有其他民族曾对自由,至少是对其本身,有过如此炽烈的热心,或对人类成就的高洁,有过如此坚定的信仰”。

伊迪斯汉密尔顿在谈到大希腊时也说,那时创造的艺术作品与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直到现在都没有被人们所超越,西方几乎所有的艺术与思想都有他们的烙印。

也许这些说法多少有些夸张,但整个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是肯定的,希腊精神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

希腊精神的核心是民主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和自由精神。

1、民主精神古希腊精神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它的民主精神。

古希腊民主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定期举行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国家大事都由人民的意志表决决定,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人民之上。

“轮番为治”与公民大会是“主权在民”原则的落实处。

人民轮流参加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处理国家事务,审理案件,调解纠纷是为“轮番为治”。

最能体现古希腊民主精神的是伯里克利的这段名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浅谈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一、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一般来说,人际交往,本质上就是文化。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是民族社会在长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各种地理气候、政治生态、经济等因素的无形凝聚,已成传统,相对坚固。

它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与作为异己文化的载体—-外国人的交往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价值取向上的比较、碰撞或融合。

价值观念体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处于无形,但是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文化群体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的作用,是这个文化群体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的基础。

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可以说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1。

“天人合一”和“天人两分”思想体系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它提倡“以类和之,天人和一”(董仲舒)的思想。

中国人传统上把“天”看作自然,主张“天人合一”,亦即主张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哲学一直把“天人合一”视做一切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们认为自然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整个宇宙万物,人们不思征服自然,而是努力顺其自然,通过改变自身去适应自然,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由于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迷信、惧怕和崇拜,使人们不得不力求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2。

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

我看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我看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我看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目前为止,我上了七次非常有趣的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选修课(有一次去实习了)。

听老师讲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神话故事,非常享受。

我觉得中西方文化最大的不同是,西方的神比中国的神更加具有人性,西方的神不是高尚慈爱的代表,而是各具特色,像极了人类社会。

比如,众神之长的宙斯充满贪欲和私念,宙斯给我的最大印象是好色,有一大堆的私生子,那些英雄人物几乎和宙斯有血缘关系;而我们的玉皇大帝具有贤明君主的一切特性,体恤下属和劳动人民。

因为中西方神的性格不一,所以他们的行为目的各不相同。

西方的神明明白白的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了满足自己而展开了尔虞我诈的争斗。

而中方的神明们担负起教化人们的重任,总是以榜样的形象出现在故事中。

我想造就这一区别的是制度,希腊罗马的民主使得人们可以随意赋予神各种各样的特性,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得人们在服从君主的前提下将心目中完美的君主形象在神的身上加以体现。

另外,西方的神话具有很严谨的系统性,不像中国的神话一样零零散散的,不成系统,也许中国神话在《西游记》一书中有比较系统的体现。

咱们再来说说两者相同之处。

不管两方的神有多么大的不同,他们都体现了人性,原因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杜撰出来的。

他们都寄托了当时人们对精神的追求的满足吧。

我觉得神话应该是人们原始的宗教信仰,神话给人们以慰藉,体现了他们的追求和平生活的渴望。

中西方的神有一部分是人们将人神化的结果,也就是将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人将其神化,比如中国的大禹,西方的阿喀琉斯。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看法了。

谢谢老师!。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例子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例子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例子‎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一则趣谈‎: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

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

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

相对来说,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西方硬文‎化的差异一‎目了然,但处于深层‎结构的软文‎化的差异则‎须进一步辩‎证分析。

中西方软文‎化的不同决‎定硬文化的‎差异,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正在于此——即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的软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启蒙‎教育的认知‎方式不同东西方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结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维‎、认识方式和‎风格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民族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

中西方不同‎的认识方式‎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理论‎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路向发‎展。

第一、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

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

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

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提起东方文化,我们会想到神秘、古老,而西方文化则带给我们更多的理性和浪漫。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我们对东西方文化都触手可及,从建筑风格到饮食习惯,从服饰文化到文学著作,在各方面都有西方文化的色彩。

文化是融汇在社会生活中的,西方的文化体现的是西方社会的种种特点,首先从建筑风格来说,与我们常见的传统的红墙绿瓦不同,西方多为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它由罗曼史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哥特式的整体风格为高耸消瘦,表现了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

我们所看到的教堂、艺术馆,很多都采用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在饮食习惯方面,西方人的习惯同样也与我们中式风格不同,中国重视传统的家庭观念,因此在饮食方式上习惯于聚食制,而西方习惯于分餐,在吃饭时刀叉并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汉堡、三明治、热狗等快餐出现,快餐店在世界各地流行,全世界的人们都感受到了独特的西式风味。

在服饰文化上,法国服装文化的发展是西方现代服装文化发展的典型,所体现的是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现如今我们平时穿的服装风格,多半都采用西方现代风格,西方的服装风格引领世界潮流。

再有在文学著作上,相较于中国文学的内敛含蓄,西方文学就像外国人的性格一样,具有外放性,表达了追求理性和自由的愿望。

我所认识的西方文化,与传统的东方文化更加多了一些开放自由,体现了西方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因此更加吸引我不断去了解和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

文化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生活,正是不同地区社会背景的不同,才会让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了交流沟通、增进认识的空间,才会让世界文化展现更加纷繁美妙的色彩。

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异同

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异同

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异同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上海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学校也渗透了国际化教育。

中国有个老说法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传统,西方人则建立了‘女士优先’的习惯;中国人倡导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一岁之首,所以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而西方基督教发达,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西方人最看重的是圣诞节。

”这些小到生活习惯,大到节日信仰的种种差别都体现着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

除此之外,中西方文化习俗还存在着很多的差别之处。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班对西方文化习俗知识大致包括称谓习俗、交谈习俗、餐饮习俗和节日介绍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

其活动方案如下:(一)称谓习俗介绍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应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Mr.”多用于对无职称者或不了解其职称者的称呼,语气正式,用于不密切的关系。

如Mr. John Smith或Mr. Smith(约翰·史密斯先生或史密斯先生)。

而Mr. President(总统先生)和Mr. Chairman(主席先生)则是与职称连用。

“Mrs.”主要用于对已婚妇女的称谓,和其丈夫的姓氏或婚礼后的姓名连用,如Mrs. Jones(琼斯太太)或Mrs. Mary Jones(玛丽·琼斯太太)。

“Miss”是对未婚女子的称谓语,语气正式,关系一般。

在英国的学校里,学生对女教师通常称小姐,如Miss Brown(布朗小姐)。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来有一种称呼:人们对自己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妇女,包括年龄大的妇女,开始用小姐相称。

这种现象反映了女人喜欢自己青春永驻,而社会又投其所好的心理。

英语中近年还出现了另一个对女性的敬称词,就是“Ms.”(女士),它是“Mrs.”(太太)和“Miss”(小姐)合成而来的。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在西方国家内部之间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下面从民族性格、宗教文化、礼仪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做一个比较。

一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大自然的崇拜,人们把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更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和言语行为等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综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如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分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对立,强调“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不是将人类看成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将人类看成自然万物的主宰者,认为人的价值高于自然万物,自然万物都要为人类服务,都得听从人类的摆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因此西方人总是试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西方文化在民族性格上的第二个差异源于对人的不同观念。

尽管在两种文化的价值体系中人都被放在了中心位置,但对于人的理解却不相同。

中国文化把人看作群体的一分子,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

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农耕经济,农业不仅给古老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基本的衣食之源,而且创造了相应的文化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一直以来,西方文化就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更是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研究的基础,在此将谈谈我心中的西方文化。

谈及西方文化,首先我们会想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不但向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渗透,而且也向意识形态与之有冲突的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既向思想文化领域渗透,也向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社会生活等领域渗透。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现代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

至此,用历史学和文化历史学对西方文化专业角度的思路,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它进行历史演进和发展问题的探究了。

我们说文化是一个由丰富而又复杂的现象构成的集合,西方文化亦是如此。

同时,西方文化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从上面我们所谈及到的关于西方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内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点。

首先,我们认为“西方文化”是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那一支文化,以后这支文化在欧洲地区得到充分发展与演变,近代以后又传播到其他洲,最后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区,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

了解它的发生与演变的历史还是一件基本必要的事。

也因此本文的见解和思路正如同高卫红所认为的:“我认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其内在的变化。

也就是西方文化木身的演化轨迹。

”当然,西方文化也并非是一种单一形式的文化,它在各个地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譬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深受西亚的两河流域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非洲地区的古埃及文化的影响。

总体来说,至西方文化在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形成以后,经过近千年的时间,逐渐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地区。

到了近代时期,随着欧洲人向欧洲以外地区的扩张,欧洲人又把他们的文化传播到了美洲和大洋洲,也传播到了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的欧洲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又在当地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源于欧洲的文化。

应该说,这些地区的这一类文化也属于西方文化系统。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最典型的西方文化还是存在于西欧地区的文化。

进入20世纪以后,北美地区的文化影响愈来愈增大,北美与西欧已经成为西方文化圈的中心地区。

一、西方文化之起源悠悠两希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和传统,为整个西方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塑造了发展的框架和模式。

欧洲在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文化阶段之后,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在南欧的爱琴海区域出现了最初的奴隶制文明—爱琴文化,它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在爱琴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希腊一罗马古典文化,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

.然而,现代西方文化并不是古代希腊一罗马文化简单的延伸或发展,而是掺杂了大量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后形成的一种新文化。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西方,从近东的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吸收了大量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来一犹太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古代希伯来人与古代希腊人被并称为西方文化的精神祖先。

二、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恩格斯指出:“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古代希腊文化的发端离不开近东文明的哺育,但它在其成长过程中最终还是与近东分道扬镰,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荷马史诗》到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古代希腊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而大放异彩,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古典文化。

“古典”之意即第一流的、最上乘的,古典文化即可作典范的文化。

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是希腊古典文化的精髓,它造就了西方文化中的古典传统。

古代罗马承前启后,在继承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最为重要的是把法制精神灌注到古典传统之中,使古典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希腊一罗马古典文化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所形成的古典传统启迪了14-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近现代西方文化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中世纪”一词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对古代希腊罗马的伟大成就极为赞赏,并以同样的热情歌颂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把古代希腊罗马与近代文艺复兴两个文化高潮之间的1000年左右称为“中间的世纪”。

此后,“中世纪”这一带有贬意的名称被用于历史分期并为西方学者所沿用。

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西方学者把中世纪视为一个充满混乱、愚昧、迷信和野蛮的时代,是一个介于古代和近代光辉灿烂的白昼之间的漫长黑夜,因而又把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实际上,中世纪在欧洲文化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便是在这一时期确立起来的;它也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今日所谓的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西班牙文化等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20世纪初以来,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欧11世纪城市兴起与12世纪文化复兴改变了西欧社会的面貌,并取得了突出的文化成就,为欧洲文艺复兴作了准备,因此,把整个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不恰当的,至多只能把“黑暗时代”界定于中世纪早期的5-10世纪之间。

四、西方文化的近代化转型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西欧各民族主权国家也登上了历史舞台。

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

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栓桔中解放出来,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

宗教改革运动打破天主教会在西欧的一统天下,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罗马教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通过这一斗争,具有理性与科学精神的近代资产阶级世俗文化取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而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

五、近代西方启蒙文化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从其发端至确立,大致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三个阶段。

文艺复兴确立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则建立了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最终全方位地建立起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体系。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实现近代化转型时期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段。

经过尼德兰、英国、北美和法国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这些国家确立起来,为西方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当然,相比之下,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国家中的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也晚许多年,相应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也晚了许多年。

正是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这一时期西方各国先后发生的资产阶级启蒙文化运动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呈现出多样性,使这一运动具有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但是,特殊性中涵盖了普遍性。

各国发生的启蒙文化运动还是有其共同特点。

由于受17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都相信“自然法则’夕,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都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他们都高举理性主义旗帜,用理性的眼光去考察国家、政治与社会,从而在政治学说、经济思想、哲学、文学、史学、各类艺术等领域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最后,使得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文化体系最终取代封建文化体系,在西方世界占据统治地位。

六、工业化时代的西方文化19世纪的西方在经过17,18世纪政治革命之后,进入全而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

当时有两个重要因素支配西方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一是从英国开始的工业化扩展;二是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夕观念的传播。

前者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工业化使人更加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后者要求尊重人的价值。

这两者一为物质因素一为精神因素,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民主化的进程,同时也刺激了各类作家的创作热情和欲望,大大丰富了工业化时期西方的精神文明。

工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得力于当时科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大量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明被不断地、广泛而系统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使得物质产品产量急骤增加,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

体现在精神文明领域,即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几乎风行欧美每个国家,故而19世纪也被称为“浪漫主义世纪”。

然而,物质文明的丰富并不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反而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公正现象,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这不舍是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莫大讽刺。

因此,如何克服这一矛盾和如何表现这一矛盾,构成了19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而。

当时西方各国除进行一系列社会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之外,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自由经济理论、空想社会主义的济世方案、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等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

19世纪的西方文化开始呈现“多元化”特点。

前一个世纪因受启蒙运动宣扬的世界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时的文化往往超越于国界,呈现出一致性色彩。

到了19世纪,由于各国所经历的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方式不同,以及“自由、平等、博爱”向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不同方向的演化,尤其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民族主义的勃兴,使我们很难找到前一世纪所具有的那种一致性,即使在同一思潮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外显都不同。

且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重心,如英国的经济理论、法国的文学艺术、德国的思辩哲学等,从而使得西方文化色彩斑斓,相得益彰。

美国民族文化也趁此时机蓬勃兴起,并很快跻身世界之林,为20世纪主宰西方文明铺垫了道路。

总之,19世纪是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永载人类史册的科学巨匠和思想界、文艺界大师,大都涌现于这一世纪。

19世纪的文化成就己经为20世纪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大发展、大创新奠定了基础。

七、20世纪上半夜的西方文化20世纪是全球性剧烈动荡不安的时代,尤其在前50年问,战争与革命、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创造与破坏……反反复复交织在一起,不断地发生变动。

科学与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一个世纪中,因循守旧几乎己经没有立足的余地。

人们不停地追求“新”与“奇”,尤其是在各个艺术领域内,表现得更为突出。

人们的进取精神大为发扬。

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领域周而复始地出现危机与萧条。

战争阴云不时地笼罩大地,人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时时处于恐慌不安之中,因此人们的精神领域也常常处于乐观与悲观、入世与厌世这种矛盾交织的情绪之中。

反映在文化领域里,出现了十分错综复杂的现象,各种各样的主义、各种各样的学说、各种各样的流派……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欧洲、美洲等西方国家处于这种矛盾的中心,矛盾表现更为突出。

要从20世纪西方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找出一条明确的演化线索并非易事,这里只能作一粗略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