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部署推进县域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2015年7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 议通过《常熟市、海安县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 案》,决定在常熟市、海安县开展县域科技创新体制综 合改革试点。 同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印发常熟市海 安县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及支持政策措施的通 知》(苏政办发〔 2015 〕 125 号) , 开启对依靠科技创新 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的探索工作。
2.推动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向县域集聚
科技企业孵化器
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在县域落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7年,全
省县域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总数达149家,在孵企业数6980个。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引导高校院所、省级骨干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在县域布局建设技术转移分中心、生产力促
1.推动科技人才资源向县域集聚 科技镇长团
2008 年 开 始 ,省 委 省 政 府 部 署 “科技镇长团”试点,选派业务 骨干到乡镇、街道、开发区等任 职,推动政府科技管理工作重心
科技副总
我省首创的引导企业柔性引进科研人才的机制。主要从全 国高校院所引进专家教授,到企业兼任技术副总或副总工 程师,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 成果转化、引进培养人才团队、完善企业创新体系等方面
下移。目前已累计选派十一批次, 全方位服务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13年启动至今, 共选派近3000人到县域开展工作, 已选派了6批次,共有来自全国300多家高校院所的2500多 基本实现全省县域全覆盖。 名专家教授来到江苏、深入企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其 中深入到县域企业的“科技副总”超过1500名。
2.推动创新政策落实和先行先试
2016年8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 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16〕107号 )(简称“40条 政策”) 实施“千人万企”、“百院百校”专项行动,推动创新政策落实落地。 建立1724名科技政策辅导员和科技政策专员队伍,发放各类辅导资料12 万多册,培训企事业单位超过2.4万家,深入到每个县(市)的重点企 业,切实将省级政策红利延伸覆盖到县域。2017年,全省县域企业享受 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达52亿元,占全省14%,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达89亿元,占全省25%。
配备乡镇科技助理
乡 镇
普遍设立科技助理
2.强化人员配备
配强科技局长 充实人员编制,平均人数24人,数量最高的52人,最低的10人 科技镇长团成员选派充实力量
科技管理部门实际人员数
第 23 页
3.加大经费投入
科技经费平均5000万,最高昆山2亿,张家港等均超过1亿。 多数县(市)另外设有专门的人才专项经费。
进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0多家,服务县域创新发展,在推动县域企业加快科技资源共
享共用,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提供了重要作用。
张家港精神
健全组织架构
强化人员配备 加大经费投入
1.健全组织架构
全面设立科技管理部门 健全服务支撑机构
县 级
科技管理部门 生产力促进中心 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科技成果促进中心 …… 少数设立科技管理部门
3. 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
2012年2月,省政府 专门召开全省基层科技
同年4月,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 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12〕46号),明确要 “更大力度推动基层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构建
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基层集聚、推
进企业创新发展、发展农业和民生科技、提升科技 服务水平 。
推进海安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内容
一、鼓励支持海安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 位,探索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 二、落实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提供宽松便捷的企业研 发费用加计扣除纳税服务。探索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允 许企业可按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3%左右预提研发准备金。 三、鼓励支持海安加快高新区建设,积极开展管理体制和发展 机制改革,享受省级高新区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优先保障重 大创新项目用地需求,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 促进科教、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本向园区集聚,成为经济转型升 级的主阵地。
单位
个 亿元 % 亿元 个 人 件 件 个 家 个 家
2017年
41 37615 43.79 151 19 143 177014 9602 97 5161 149 6980
1. 领导重视
2. 营造环境 3. 集聚资源
4. 激发活力
谢 谢!
2.推动创新政策落实和先行先试
建立厅县(市)会商制度,共同推进常熟、海安先行先试有关科技创新政策
推进常熟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内容
一、鼓励支持常熟率先对国家和省发布的改革举措以及《中共 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 实施意见》(苏发〔2015〕5号)提出的政策措施进行先行先 试和落地实施。 二、鼓励支持常熟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 位,探索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省编 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服务。 三、落实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提供宽松便捷的企业研 发费用加计扣除纳税服务。探索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允 许企业可按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3%左右预提研发准备金。
江苏推进县域创新发展的 实践与思考
一 二 三
省委省政府层面
省级部门层面 县级层面
1 2 3
全面保留县级科技局建制
部署推进县域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
1. 全面保留县级科技局建制
2000年,在上一轮机构改革时期,省委省政 府印发《江苏市县乡机构改革指导意见》 (苏发〔2000〕30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全面保留了县级科技局建制,为县域推动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科技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本级科学技术支出
第 24 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指标名称
县(市)数量 GDP总量 GDP总量占全省比重 财政科技投入 省级以上高新(园)区数 双创人才数 申请专利数 授权专利数 新型研发机构数 高企数 省级以上孵化器数 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数
2.推动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向县域集聚
新型研发机构 引导县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以服务产业创新发 展为导向,支持地方引进高校院所共建研究院、 分所、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构建协同创新长效 机制。目前建在县域的新型研发机构达到 97 个, 占近1/3。
பைடு நூலகம்
清华大学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太仓分所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在地方县(市)的落户,为县域提供 了创新支撑。
2012年
省政府设立太仓、如皋、海安高新区
迄今
全省县域共布局建设了 4个国家高新园区和15 个省级高新园区
1.积极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2007年开始,打造面向国内的“中国江苏产学研合 作成果展示洽谈会”,作为聚集科教资源、服务企业 创新的产学研标志性活动,每两年一次,逢单年举办, 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 2008年开始,打造面向国外的“中国江苏国际产学 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同样每两年一次, 逢双年举办。 两大产学研品牌活动吸引国内国外创新资源向江苏集 聚,在全省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开放创新发展环境。
营造县域创新驱动 发展环境
推动创新资源向 县域集聚
1.布局建设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试点
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创新型县(市、 区)、创新型乡镇建设试点,省政府办公厅 印发《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乡镇创新型 园区建设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试行)》(苏 政办发〔2010〕99号)、《江苏省基层科 技创新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苏政办发 〔2012〕182号),开展达标评价工作,引 导更多县(市、区)、乡镇走创新驱动发展 道路。先后批复布局了六批创新型县(市、 区)和五批创新型乡镇试点,布局数量累计 分别达到68个和205个。
要紧紧依靠改革驱动县域科技创新,始终坚持将县域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 战场和前沿阵地,加快形成“聚力创新”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优化县域创新布局
营造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
推动创新资源向县域集聚
优化县域创新布局
布局建设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试点
布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 积极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推动创新政策落实和先行先试 推动科技人才资源向县域集聚 推动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向县域集聚
205个
68个
创新型县(市、区)试点 创新型乡镇试点
县
域
第 12 页
2.布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
常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江阴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 省政府批准筹建张家港、扬中等4个高新区
国务院批准设立宜兴环科园
1992年
2011年
2015年
2006年
省政府设立昆山高新区
2010年
昆山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
工作会议,省长李学勇
出席并讲话。
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基层发展的先手棋,引导 和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向基层集聚。
3. 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
2017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学习推广常熟市、海安县科技创
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50号)。 2017年4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县域科技体制改 革经验交流会,省长石泰峰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