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自写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演绎逻辑(结论题)

1、逻辑基础知识————概念

2、判断之间的关系推理

3、非假言推理

4、假言推理

5、非形式化推理

二.论证逻辑

1、归纳、概括和典型的论证结构

2、削弱加强类试题

3、论证假设类试题

4、解释,评价,比较类试题

第二章逻辑基础知识--概念概念是具有本质特征的一类事物所构成的集合。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属

性;内涵就是概念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外延就是概念所指事物构成集合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即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例如“男人”的内涵比“人”大,“男人”的外延就比“人”小。

概念的种类:所谓概念的种类就是根据某种标准对概念进行分类,形式逻辑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概念进行分类。如正概念(理性、成年人)和负概念;单独概念(太阳、苏州)和普通概念(恒星、城市);集合概念(集合体、军队)和非集合概念(个体、士兵)等。

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根据外延之间的关系具有五种关系,这就是集合之间的五种关系,分别是全同、属种、种属、交叉、全异。

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必须理解概念的内涵,这样就需要理解一些常识,比如在中国“鲁迅”和“《阿甘正传》作者”是全同关系,“哈尔滨人”和“北方人”是种属关系,“南方人”和“广东人”是属种关系,“官员”与“教授”是交叉关系,“中国足球队”和“世界杯冠军”是全异关系。

定义(概念的内涵):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如: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产品。

对定义的要求,逻辑上有以下规则:

(1)定义必须合乎常识,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例如:把人定义为“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就属于定义过宽,因为有些不是有理性的高等动物如婴儿也是人。

(2)定义必须明确,不能比喻或者否定。例如:热痛是祖国的花朵。属于比喻定义;男人是不是女人的人属于否定定义。两个定义都不合乎规则。

(3)定义不能循环,包括直接循环或者间接循环都不允许。例如:机会主义者是以机会主义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的人属于直接循环,战争是和平的间隙和平是战争的间隙则是间接循环。

划分(概念的外延):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是指按照某一标准,将范围较大的属概念分成若干种概念。例如:将人划分为男人,女人。划分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划分标准统一。划分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划分标准统一。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和女博士所犯的逻辑错误就是划分标准不统一。

定义与划分具有反变关系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

《考点》

1、辨析“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指概念是一个集合,如“军队”“舟山群岛”;非集合概念是指概念是个体,如“士兵”“台湾岛”。上述例子比较容易辨析,因为表示概念所用到的词语不同。容易混淆之处在于:同一个词语,在某一语句中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而在另外一语句中表达的则是非集合概念。例如:

(1)中国人是亚洲人。

(2)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

(3)小王是中国人。

(4)中国人住在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5)中国人比德国人聪明但是不是很守纪律。

上述中国人在1、3是非集合概念;在2.4.5中是集合概念。

那么怎样识别呢?如果 @ 中国人在谓项位置(如,小王是中国人)而主项小王是个体,那么“中国人”就表示个体,即非集合概念; @ 当“中国人”在主项位置时(如1、2、4、5),需要理解谓项所表示的性质是否能够合理地被每一个主项(中国人)所具有,若能,则主项(中国人)表示个体,即非集合概念;否则是集合概念。例如,(1)中,每一个“中国人”可以合理地认为是“亚洲人”,所以(1)中的“中国人”是非集合概念:而(2)中,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吗?很难合理地这样认为,所以(2)中的中国人表示的是集合,即“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具有“勤劳勇敢”的特点,所以是集合概念。

2、“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条件和结论的概念存在不一致}

在阅读推理或者论证的过程中,凡是发现前提之间或者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概念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便属于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偷换”是主观有意为之,不同于主观无意的“混淆”),这种混淆不仅仅只是存在于集合非集合概念之间。阅读理解基本的解题思路是“是否存在偷换概念”,然后沿着这一思路看选项,找答案。

3、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题干给出一些不同概念,要求理解不同概念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并且根据概念之间具有的关系来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这一类试题都比较简单,下面举一些具体例子说明。 4、把握关键词的涵义

试题在题干中给出某一关键词的定义或者涵义,要求在对该关键词定义或者涵义把握的基础上,在选项中找出符合或者不符合该关键词定义或者涵义的选项。这一类试题阅读量较大,重点在于把握关键词的涵义。

5、识别机械二分(把一个属概念想当然的分成两个看似矛盾的种概念)

所谓机械二分,就是把属概念机械地分成两个看似矛盾的种概念。例如,下面论证所犯的逻辑错误就是“机械二分”

青年人不必读书,为什么呢?因为,青年人读书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了事业的成功。但是,有些青年不读书也能成功,所以,他们是不必读书的;而另外一些青年人即时读书也未必成功,所以,他们也不必读书。因此,总的来说,青年人不必读书。

上述论证将青年人机械的划分为“不读书也能成功者”和“读书也未必成功者”;尽管确实存在这两类年轻人,但却忽略了还有第三种可能数量更多的青年人,这些人“不读书就不成功,读书就可以成功”。

6、概念涵义的掌握及其辨析是阅读理解的基础(阅读理解的基础在于把握句子中的关键概念)

尽管概念的相关逻辑只是在考试中直接运用很少,但是掌握概念涵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却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一个具有较高逻辑思维素养的人首先表现在他对相关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思考上。例如,下面的对话:

甲:王先生一贯勤俭节约,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乙:是的。

表面上看,上面的对话没有逻辑问题,但是如果一个具有较高逻辑素养的人就不会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