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交往与社会角色

合集下载

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想?社会角色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期望和规范。

社会角色的类型和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的群体、文化和社会层次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社会角色的类型1. 职业角色:通过职业的不同,社会角色也有所不同,例如医生、律师、教师等。

2. 家庭角色:包括子女、配偶、父母和家务等角色,这些角色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3. 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如政治家、名人和粉丝等。

二、社会角色的重要性1. 社会角色对我们的身份和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关系到我们的地位、社会评价以及对群体的认同。

2. 社会角色对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接受和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等美德。

3. 社会角色还能够通过规范来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使我们遵守秩序、遵守道德、尊重他人等。

这些规范不仅涉及到社会道德,也有关法律的规定。

三、社会角色对行为和思想的影响1. 社会角色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取向。

例如,一个政治家的社会角色可能会影响他的政治立场,使他的思想趋向于一定的政治流派。

2. 社会角色还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例如,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守已经存在的工作规范和流程,遵守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3. 社会角色还能够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念。

例如,身为家庭成员的角色,可以培养我们的尊重、关爱、家庭责任等美德,使我们内心更洋溢温暖和爱。

总体而言,社会角色对我们的影响十分重要。

它能够决定我们的身份和认同感、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成就我们的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努力发挥好其中的作用,用行动塑造属于自己的社会形象。

社会学概论 人大郑杭生 整理笔记

社会学概论 人大郑杭生 整理笔记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含义指个体在与社会的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始终的长期过程。

三个角度理解:1、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2、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

➢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2、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发生在青年时期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4、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5、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社会化与社会运行1、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2、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离开社会化,就谈不上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社会化的生物基础1、语言能力: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靠语言来传达和接受的2、思维能力: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其他动物所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社会交往中的身份建构与社会角色定位

社会交往中的身份建构与社会角色定位

社会交往中的身份建构与社会角色定位在现代社会中,身份建构和社会角色定位是每个个体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不仅是简单的互动,更是构筑自我认同和融入社会的过程。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我们不断塑造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同时也在不断被他人塑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交往中的身份建构和社会角色定位的一些现象和影响。

首先,家庭背景和社会经验是身份建构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这个环境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起点。

如果一个人出身于一个传统的贫困家庭,那么他的社会角色可能会受到限制,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相反,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一个有权势和财富的家庭,那么他很可能会享受到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家庭背景和社会经验会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影响到他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其次,教育和职业选择也会对身份建构和社会角色定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一个人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拓宽自己的视野,并获得更多的机会。

而职业选择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例如,医生、律师和教师等职业往往被视为高社会地位和尊贵的职业,而清洁工、服务员等职业则被视为低社会地位和低贱的职业。

教育和职业选择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还会塑造他的个人形象和自我认同。

此外,社会群体和人际关系也会对个体的身份建构和社会角色定位产生重要影响。

每个人都是多重社会身份的持有者,例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

我们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会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

在家庭中,我们可能扮演着子女、父母或兄弟姐妹的角色;在工作中,我们可能是员工、领导或合作伙伴。

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的角色要求和期望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社会地位。

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作出调整和适应,以符合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和期望。

最后,媒体和社交网络也在塑造和影响社会身份建构和社会角色定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谈大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的社会角色

浅谈大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的社会角色

浅谈大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的社会角色摘要: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幼儿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渐渐了解与人合作、公平竞争、礼貌问答等基本的社会规则,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感受到愉快、自由、轻松,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幼儿情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社会角色一、研究背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各不相同,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相同。

观察、分析、了解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和其所担任的社会角色。

二、大班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担任的角色本研究借助同伴互动观察表来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同伴交往,确定幼儿所担任的社会角色。

按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分为五种角色,分别为领导者、独立游戏者、促进者、集体成员和过渡期儿童的角色。

根据对大班幼儿的观察与汇总,对各种角色类型在活动中的操作性定义,本文对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所担任的社会角色进行评价。

1.对幼儿担任的社会角色的总体评价大多数幼儿承担着合作者的社会角色。

在幼儿早期,幼儿过多地依赖他人,别人说什么幼儿就跟着做什么,独立性较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形成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所以在活动中才能独立开展游戏。

因此,担任独立者角色的幼儿人数最多。

观察发现,除了促进者和过渡期幼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差异,领导者、独立者和集体成员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领导者在行为表现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对同伴态度礼貌、友好,男孩对同伴态度比较蛮横。

独立者和集体成员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数量上:担任集体成员的幼儿中男孩居多,担任独立者的幼儿中女孩居多。

进入3岁以后,幼儿的性别角色差异日益明显。

男孩偏向于竞赛性、运动性游戏,女孩则更多地选择角色游戏;男孩在观察能力、情绪稳定性等方面占优势,女孩在自控能力、关心他人和独立等方面占优势。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班大部分幼儿承担着比较稳定的社会角色;第二,从整体上讲,大班大部分幼儿都承担着合作者的社会角色,单独活动的独立者相对来说较少,活动主要以合作为主;第三,领导者、独立者和集体成员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二)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二)

赵薇扮演的小燕子 闯进皇宫,获得格格 称号后,便意味着 作为平民女的行为 规范和方式在成为 皇家女之后都不再 被认可,而是需要 接受皇家贵族一系列 的行为训练,才能够 扮演格格的角色。 换句话说,社会为 个人提供了一个“剧本” 个人提供了一个“剧本”, 它全面地规定了各种成员要扮演的角色,学习一个角色就要 了解对一个特殊身份所期待和要求的行为是什么。
(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这是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所做的区分。 规定性角色 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 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 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属于这类角色的,如警察、 法官、各级党政干部、党员、团员等等。 开放性角色 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 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 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例如,父 母、夫妻、子女、亲戚、朋友、同学、顾客、乘 客等大量日常生活中的角色都是开放性的。
林顿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 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则必须接受和遵循这 些规范,越轨将受到惩罚。在每一次高度结构化 的社会互动中,社会都为其提供了一个“剧本” 的社会互动中,社会都为其提供了一个“剧本”, 用以指导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的扮演。 角色的学习就是要领会某一特定身份被期待的或 是必需的行为,换而言之,即把握好对具有某种 身份的人的“规范” 身份的人的“规范”。可见,林顿特别重视社会 文化因素在塑造社会角色中的显著作用。
第五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早期社会化主要是指从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阶 段,这一阶段的社会化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很大影响。 而转型时期的种种社会变化,导致了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早期社会化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社会化主体不成熟, 二是社会化执行者的多样性。这样就要求,一方面社会能 够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另一方面, 社会应当提供令人信服的权威形象。但是,在社会转型期, 这两点都很难做到,以至于早期社会化的主体无所适从, 只好凭感觉和好奇心行事,造成角色冲突,无法实现自我 认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走 出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互动
(1)至少发生在 两人 之间 (2)必须发生 相互依赖性 的活动 (3)以 信息传播 为基础
A:一个男生平常眨眼睛。
B:一个男生对迎面走来的漂亮
行 为
女生眨眼睛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但女生可能因为正在想问题, 而丝毫没有注意到男生挤眉弄眼。
C:一个男生对迎面走来的漂亮
行 动
互 动
女生眨眼睛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女生反感的盯了男生一眼, 然后加快步伐。
(1)代表人物:纽科姆 (2)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 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 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 (3)作用:规范作用、比较作用。 纽科姆的参照群体研究:个体观念取决于 其对一种至少在两个 人之间进行的交换活动,无论这种过程是 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也无论其报酬或代价 的大小如何。” ——霍曼斯 (1)实质:人们在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2)内容:有形的物质性的资源、无形的非 物质性的资源。
4也可以在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5总是在的情境下进行二社会互动的情境1二人关系三人关系与多人关系参与的人数中间人仲裁人从中渔利者分裂者和征服者特定33120192熟悉情境工作情境和社交情境互动的目的33120193情感关系工具关系和混合关系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331201910三社会互动的条件三社会互动的条件11至少发生在两个人之间至少发生在两个人之间22只有发生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行为才存在互只有发生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行为才存在互动动33以信息传递为基础以信息传递为基础44并不仅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并不仅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55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6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的双方及其他们之间的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的双方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2019331103312019111接近与接触阶段2理解与了解阶段3调整与反应阶段例如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它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社会学会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之中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社会学可以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为己任,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离不开社会的范畴。

由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相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性,(例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心里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多学科)因此,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较广泛的视野以及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自我。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有,社会学导论、社会学简史、个体的社会化、文化与社会运行、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互动、社区、婚姻与家庭、社会变迁等。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是书熟练地掌握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察社会的基本角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用于改造社会更加的完善自我。

三、教材使用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四、考核,评分标准采用平时4次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的成绩综合评定的办法。

五、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68学时,每周4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作有概括的理解,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学生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1.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实践作用。

第六章 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第六章 社会角色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三.社会角色的有关理论
1.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2. 林顿的角色理论 3. 过程角色论 4. 社会拟剧论
1.米德的“社会角色”理论
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运用“社会角色”这一 概念,其中以米德的研究最为突出。
米德认为在人们的交往中存在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 模式,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2. 林顿的角色理论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根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不同: ❖自觉角色:角色承担者明确意识到个人所作的角色表演,
因而尽力用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角色:角色承担者并未意识到角色表演,而只是照
习惯方式去做。 一个人长期充当某一角色或是在没有他人在场、没有
特定环境与任务、没有经常自我提醒的情况下,容易仅仅 按习惯行事从而形成不自觉的角色。“任期制”的作用
3.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根据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不同: ❖规定型角色:对权利、义务有较明确的规定,不得随心所
欲地自由发挥,如军人、警察、法官、公务员等。 ❖开放型角色:对权利、义务没有严格、明确规定,可以根据
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如父母、 夫妻等。 不同的人实施规定性角色的实际过程是不一样的。
4.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
根据角色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
功利型角色: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 益为目标,如商人、企业家、经营者等, 主表要现发型挥角实色现:效以率表目现标社的会功制能度。与秩序、 某种社会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或道德情 操等为目的,如艺术家、教授、宗教信 徒、公务员等,主要发挥表现社会公平 的功能。
角色不清与角色中断
❖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
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完整版)第六章社会角色

(完整版)第六章社会角色

第六章社会角色(social role)在第五章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社会化的问题,社会化指的就是一个社会如何将自然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

如何定义社会人,指的就是,人能够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能够胜任一定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又是怎么回事?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理论来源“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在其剧本《皆大欢喜》中写道:“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有的人退场,有的人入场;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 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

像莎士比亚一样,社会学家把角色看做是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你出生的时候,角色就已经为你设置好了。

社会展开臂膀等待教你怎样作一个男孩或女孩.无论你出身贫贱、富裕还是介于两者之间,它都会将特定的行为、义务和权利与你的地位相联。

比如:父母常说,男孩子家就不能欺负女孩子。

哥哥要带好妹妹玩。

在这些简单的话语中体现了小男孩必须要用特定的行为和义务来与他人交往。

社会角色理论来源于:至少有四个重要来源a、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系统地运用这个要领其中以G。

H。

米德的研究最为突出。

米德自称是社会行为主义者,认为象征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符号进行交往,达到共同理解。

社会意义建立在对别人行为的反应基础上。

他重视日常生活情境(见社会情境)中人们如何交往,如何理解社会关系。

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识,而是在对语言等符号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他人扮演的角色(见社会角色),并获得社会反馈,从而学会把自己作为客体的思维,产生自我意识.他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像扮演某个角色(嬉戏阶段)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群体游戏阶段).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b、角色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有人甚至认为角色理论是经由林顿创立的人类学而进入到社会学中来的。

《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笔记

《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第六章 社会化

第六章 社会化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社会互动的情景与过程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集合行为
一、含义及理论
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的理论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 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 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 会交往活动。

从7个方面解释社会互动:


发生在两人或两人以上之间; 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非面对面的场合; 总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 影响; 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职业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为人们提供了 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 的场所。 5,大众传媒 它在各方面向受众传送大量信息,还在 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角色能力的学习 培养费没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有影响的两种划分方法: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划分方法和哈威格斯 特的六阶段(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 壮年初期、中年期、老年期)的划分。 我们可以把社会化分为儿童期、青年期、 成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一)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1、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2、语言能力 3、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 5、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6、情绪智商
1,家庭社会化:

初始性 直观性 可接受性强
2,学校


内容:知识和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 范 特点:首次被置于非亲人的直接管辖之 下,扩大了儿童对外界的联系。 在年龄、爱好、兴趣和背景方面相同或 相似的一群青少年。


初级社会化:儿童时期 预期社会化: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大 量发生在青年时期 发展社会化:也称继续社会化 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 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

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
第五,宣传鼓动者 三、时尚 (一)时尚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 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 依其表现的热烈程度,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时狂 时尚作为一种大众型、无规则的趋新行为,时尚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新奇性或非常规性。 第二,流行时间较短。 第三,显示与炫耀 (二)时尚的形成条件与流行规律 时尚形成的社会条件是多方面的: 第一,社会对新思想、新价值观和新行为的宽容。 第二,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的示范也常对时尚的流行起推动作用
位相适应的角色。 三、角色扮演 (一)角色扮演的定义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 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二)角色扮演的过程 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第二 ,培养角色意识。所谓角色意识,是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 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并决心努 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社会的期待。 第三,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 (三)角色扮演中的问题 1、角色冲突 所谓角色冲突,是指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 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 2、角色中断 所谓角色中断,是指一个人被迫中止某种角色,而将要承担的 新角色与原角色截然不同的现象。 3、角色失败 所谓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无法继续进行的现
第三章
第一节 一、什么是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社会交往具有以下 几层涵义: 第一,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第二,社会交往是人们的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二、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二)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三)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三、社会交往的类型 (一)根据交往的主体区分为个人交往与群体交往

大学社会学经典课件-社会角色

大学社会学经典课件-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的分类
按功能划分: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前者如政府官员、军
01
按地位划分: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前者如性别、种族等,后者
03
02
人等,后者如演员、作家等。
04
如职业角色。
按表现划分: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前者如学生、演员等,后
05
06
者如夫妻、朋友等。
社会角色的功能
规范个体行为:社会角色为个 体行为提供了规范和标准,使
形成过程
社会角色通常是由个体所 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等因素共同塑造 的。
影响因素
个体所处的社会阶层、性 别、年龄、职业等都会影 响社会角色的形成。
社会角色的演变
历史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演变。
现代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女性 地位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的 多样化,传统的性别角色 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3
通过理解社会角色,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 境,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研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社会角色的异同,以揭示社会角色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
探索社会角色与心理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关系,为提高人们 的福祉提供理论支持。
关注社会角色的动态变化,研究社会变迁对社会角色产生的影响,以及社 会角色如何影响社会变迁。
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相关角色如营养师、 健身教练等逐渐受到重视。
共享经济与自由职业者
共享经济的发展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如网约车司机、在 线教育老师等。
社会角色发展的未来展望
1 2 3
多元化与个性化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第一章:社会行为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社会行为的定义:个体在社交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行为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总结:强调社会行为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社会规范与道德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社会规范的概念: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要求和规范。

道德观念的概念:个体对善恶、对错的价值观和信念。

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总结:强调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社会交往与沟通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交往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3.2 教学内容社会交往的概念: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沟通技巧的概念: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的概念。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沟通技巧。

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交往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沟通技巧。

社会学 第六章 社会互动

社会学   第六章 社会互动
– 亲密距离:45cm以内。在亲密的个人接触中 保持的距离 – 私人空间:45-122cm。与朋友和熟人交往时 保持的距离 – 社会距离区:122-365cm。用于正式场合, 如会见 – 公共距离区:365cm以上。用于演讲、表演等 公共场合
• 第一,距离与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人际关系越 是密切,相互间的距离越是接近。 • 第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互间的人际距离是不同的。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的社会 距离差异很大。 • 第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人际距离。地位 大致相当的人,人际距离较随便:地位越高的人有着 繁的礼仪和等级观念,交往十分讲究规矩,因而人际 距离较大。 • 第四,人的性别影响交往的距离。同性方面,男性与 男性的交往距离比女性与女性交往的距离大:异性方 面,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接近对方。

• 混合关系:界于情感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 间,是个人在家庭之外建立的各种人际关 系。
如亲戚、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 的各种人际关系――人情原则,彼此预期将来还 会继续交往,而且有一定的情感联系,交情的深 浅和面子的大小对互动方式和互动结果有重要影 响。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20世纪40到50年代,提出了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 过程分析,认为在小群体互动过程,互动分为三 个阶段: • 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的辨识问题,确定互动 的情境:要干什么?联欢还是开严肃会议 • 评价阶段:态度确定问题,在此情境中持何态度: 积极主动参与?冷眼旁观? • 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此情景中能 做什么?
(四)本土方法论、常人方法论、民俗方法论:
美国哈罗德.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 打破规则的试验: 丈夫:我累了。 妻子:你哪里累了?身子累,脑子累,还是只觉得烦躁呢? 丈夫:不知道,我想是身子累吧。 妻子:啊,身子累,那么是肌肉呢,还是骨头呢? 丈夫:你怎么这样说话,尽纠缠一些术语。

3.2社会交往

3.2社会交往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 1634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
运动。 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 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 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 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总涨幅高达5900%
2013-7-29
26
第一,非组织性。集体行为是一群无组织的人采
取的无组织、无计划的活动。这些人之间没有固定 的联系,在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只是临时采取了大 体一致的行为,既无事先计划,也无过程中的组织。 行为。由于某种因素的刺激,群众彼此相互在情绪 上感染,而引发出类似的共同行为。
第二,突发性。集体行为常常是现场突发的群众
2013-7-29
35
2013-7-29
36
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
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或者说,当社 会上出现某种新奇行为时,如果它得到许多 人的肯定和赞赏并竞相效仿,就会产生一时 的流行现象,即谓时尚。
热是一种流传较为迅速、存在时间较为短暂
的流行现象。 时髦是众人对新颖现象的追求和效仿的社会 现象,它存在时间较短,但对人有较明显的 刺激或引诱。它常具有某种外在表现性,即 做给别人看。 时狂是时尚的一种极端表现方式,是人们为 追求时尚表现出来的狂热的行为现象。它一 般影响面大,对人的影响较深,持续时间较 长。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
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 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停 止表演,或者虽然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 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 遇到更多的矛盾。 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另 一种是虽然处于角色的位臵上,但其表现已经 被证明是失败的。 是不能把它转变成好事。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期的、广泛
的社会互动来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转型 必然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一)向度。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
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包括:(1)情感关 系——是融洽还是对立?(2)利益关系——是 一致还是冲突?(3)地位关系——是平等还是 不平等? (二)深度。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 互动双方相互依赖性的大小。我们可以从互动 双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 延续时间的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四个 方面分析或测量互动的深度。
结构两种,微观结构是由相互影响的 个体组成的,宏观结构是由相互联系 的群体组成的,社会交换存在于这两 种结构之中。布劳认为,并非所有的 行为都是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只是交 往行动中的一种类型,社会交换具有 两个特点:一是社会交换的互惠性, 参与交换的各方都期待着相互回报; 二是社会交换的自愿性和相互信任。
第一,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
重要的中介作用。 第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第三,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第四,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 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 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五,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 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 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三)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

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 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 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 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 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是 他达成目的的工具。 混合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关系 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 同学、同事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医疗角色 一、医生角色 (一)医生角色类型 工作者、知情者、宣传者、研究者 (二)医生角色的权利与义务 1、医生的权利 2、医生的义务 二、护士角色 (一)护士角色类型 (二)护士角色的权利与义务


三、病人角色 1、病人角色 2、病人的权利 3、病人的义务 4、病人角色的变化:角色缺失(否认病情,不愿 面对);角色冲突;角色减退;角色强化(不愿脱 离角色);角色异常(极端激烈的情绪反应)。 四、医疗角色冲突及解决方法 1、由医疗角色方面的原因引发的角色冲突。 2、由病人角色方面的原因引发的角色冲突。
不自觉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 有意识到自己正充当这一角色,而是按照习惯性 行为去做。青年大学生、妻子父母与子女等角色。


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 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 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如警察、法官、党政干 部、党员等。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 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 的理解和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如父母、夫 妻、子女、朋友、同学、顾客、乘客等大量日常 生活中的角色都是开放的。例如“贤妻良母”与 “女强人”。



三、社会角色失调 每个个体都处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在扮演社 会角色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驻会出现角色 差距,也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失败,这种 现象就是社会角色失调。 1、角色不清:又称为角色模糊。社会的急剧 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在 社会与文化的迅速变迁时期,很多社会角色都在发 生变化。人们会感到,很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 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那个范围。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 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 补充的角色即角色集。它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这主要强调一个 人内部的角色关系。一位女教师,在家里对丈夫来说 是妻子,对儿子来说是母亲,对父母来说是女儿等。 一种情况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主要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女教师对学生来说是老师,对其 他教师来说是同事,此外还要同教学管理人员、校、 系领导和其他部门人员打交道,由此构成了一个角色 集。



二、社会交往的特征及基本形式 (一)社会交往的特征 1、社会历史性: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发 展过程。 2、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3、能动性:交往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 (二)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 1、口头交往与非口头交往 社交APP对我们的影响:在传统的交往方式下,个体的 人际交往常常局限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而网络 的有效连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达到 一种“人——机——人”的状态,网络交往打破了身份、 地位、财产等社会等级的限制,突破了国界和地域的局限, 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广阔、更便利的交往方式,这种超时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 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 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自觉角色的出现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一个人在刚刚充当某一角色时,往往容易表现为 自觉角色。例如新官上任三把火。 ②在他人在场或他人对此角色提出了明确希望的条件 下,容易出现自觉的角色。例如在明星的卖人设。 ③特定的环境与任务常容易使人表现出自觉角色。例 如在接受采访时。 ④经常的自我提醒也是实现自觉角色的重要条件。

3V 信息分布

55%视觉
38%声音
7%语 言
1965年美国心理学 家佐治·米拉经过 研究后发现沟通的 效果来自文字的不 过占7%,来自声调 占38%,而来自身体 语言占55%。 ◦ 视觉(Visual) ◦ 声音(Vocal) ◦ 语言(Verbal)
形体语言
脸部表情 目光 手势和姿势
亲密区
50CM以内 亲密无间
社 交 距 离
个人区
50CM-150CM 朋友及熟人
社会区
150CM-350CM 工作区域
公众区
350CM-700CM 毫无联系
8、积极交往与消极交往 9、奢华交往与淡泊交往 10、两人交往和多人交往
现代社会是个无限广泛联系的社会,人们 的交往一般不限于两人之间,但两人交往却是 人际关系最基本的结构。
莎土比亚在《皆大欢喜》 中这样写到: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 男 女女不过是一 些演员; 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 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 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而美国社会学家米德 和人类学家林顿则较早地把 “角色”这个概念正式引入 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社会 角色理论也就成为社会心理 学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社会交往的构成 1、社会交往的主体:主体必须成对,无论个体还 是群体,其行为都是有计划有目的,是能动的主体。 2、社会交往的手段(沟通):符号、语言、姿势、 表情等。 有效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载体,通 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思维准 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更好的接受。 观看视频:《如何成为更好的交谈者》、《怎 么说话人们才会听》
三、社会交往的意义及原则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深刻影响着人的社会化进程 2、社会交往是正确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 “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 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 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 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 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 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三、应该对压力有所认识,有所准备; 英国小说家杰罗姆·K·杰罗姆:“只有在你工作堆积如 山时,你才可能享受闲暇。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一 点也不有趣,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 闲懒和吻一样,当它被盗走了之后,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四、排除负面情绪; 1、应该善于转移,适当的宣泄。 2、不背负过往,适当改变发展。 3、阅读开拓视野。 4、培养幽默感。 5、要学会宽容。 五、要注重人格的建设和修养; 六、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七、减少对琐事的关注; 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




空的传播拓展了现实人际交往范围。给我们的人际 交往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双面性,它在 一定程度上扩宽了我们的社交范围,降低了我们社 交成本,但是同时也降低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深度, 让我们越来越频繁进行浅层次的交往。 2、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面对面、中介。 3、定向交往和随意交往 4、个性交往(可选)与非个性交往(被动):生 活中的个人交往与工作中的交往。 5、知名交往与匿名交往 6、适度交往和超度交往:得体、宽容、尊重、互 酬。 7、近体交往与远体交往


四、角色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 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 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 常见方法: 1、寻源法 2、补偿法 3、榜样法 4、幽默法 5、否定法 6、求悟法 一、改变认知模式 二、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1、人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表现; 2、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一)角色互换的类型和特点 1、类型:可感知、凭借想像。 2、特点:情景性、想像性、主客对等性、主客类 推性。 (二)角色互换的功能 1、角色社会化作用。 2、人际沟通、互相理解。 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且反观自身,就能改 变心态,看问题也能够更客观深入。学会将心比心, 善待包容他人,趋向平衡健康的人际沟通状态。




一、社会交往的概念及构成 (一)社会交往的概念 人的一生就是社会交往的一生,社会交往是指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 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美] 布劳、霍斯曼的价值交换理论:人们的交 往活动类似于商品交易,这一交换除了物质商品, 还有一种感情或理智上的“商品”(如赞许和声望 等)。交换也是金钱和时间的 投资,旨在获取大于投资的 商品报酬,因此,需要以公 平原则作指导。
3、社会交往是个性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条件 4、社会交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
5、社会交往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越来越细的社会 分工,导致人与人的依存性越来越强。 (二)社会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 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不要自 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要轻信 ,要活泼但不 能轻浮。 2、互利原则 3、信用原则:信用即讲信誉的原则,孔子说:民无信不 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场合, 尤其要讲究一是 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 不应拖廷迟到。二是要守约,所谓:言必信,行必果。
外表特征
声音 空间 触摸
观看视频:《你的行为背叛了你》


3、社会交往的对象:交往主体选择的交往者 4、社会交往的目的:价值交换理论 5、社会交往的过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 一”、“长期交往”、“短期交往”。 ※注意阶段(吸引力) 交流阶段 适应阶段 依附阶段(稳定交往)。 6、社会交往的结果: 互相影响,正负效果。




2、角色冲突:角色间的冲突(不同个体), 角色内的冲突(角色集)。 3、角色中断:角色中断有时是个人选择的结 果,但更多是被迫的。 4、角色失败:又称为角色崩溃。一种是角色 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如学生退学、朋友 绝交;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 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如子女教育出现 严重问题的父母、没出好成绩的教练。 个体往往不能承受接连的“角色失败”打击, 大约3次之后,就容易消沉,悲观,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