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太阳和月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太阳和月球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分析】

《太阳和月球》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按照2课时设计,第一课时介绍太阳,第二课时介绍月球。本文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学生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地球的结构”,为本节课学习“太阳的结构”打下基础。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为了让知识更加形象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我引入了实物展示和两个演示实验。太阳的三个大气层的名称和相互间的层次关系比较枯燥、很难记住,为此我引入了相关的科学史介绍以及对每一个名称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名称背后的含义。由于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简略,我搜集了许多精美的影像和图片作为补充内容展示给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我引入了动手制作太阳模型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阳的大概状况、太阳的结构和太阳活动,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会对图表进行分析。

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史的介绍,使学生收获更生动的知识。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动手制作模型,锻炼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知识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阳的概况、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

【教学器材准备】

篮球、乒乓球、小钢珠、小灯泡、手机(手电筒)、电暖器、小球、黏土、流苏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给出一张正在热播中的韩剧“太阳的后裔”的剧照。

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电视剧?

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教师:正如我们中国人认为我们的祖先是是龙,韩国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太阳。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也是“太阳”。

(评述:利用贴近学生的材料来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了解太阳第一站:太阳的概况

给出关于太阳概况的一组填空题,请学生阅读书本、查找答案、汇报答案。

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如果太阳大小是一个直径为3分米的篮球,地球的大小更接近哪个物体?是直径为4厘米的乒乓球还是直径为3毫米的小钢珠抑或是尺度为几微米的人体细胞?

学生根据太阳的概况数据,计算后回答。

教师将篮球和小钢珠放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体会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差异。

提出问题:要想了解太阳,最好是到太阳上去现场看一看,我们能够到太阳上去吗?

学生根据太阳的概况数据回答:不能,太阳温度太高了。

教师:不怕火炼的黄金的沸点为2800多摄氏度,就算是黄金,到了太阳上也会变成气体,更何况是人的肉体!

提出问题:要到太阳上去,还有其他困难吗?

学生根据太阳的概况数据回答:太远了。

教师:如果我们步行去太阳,需要走3500年;如果坐飞机去,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如果未来发明了以光速飞行的飞行器,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太阳呢?

学生运算后回答。

教师:看来目前我们是无法到太阳上去观察太阳了。我们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太阳吗?用什么工具比较好?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在地球上可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只是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不加滤镜或者不戴保护眼镜直接观察太阳,否则眼睛会受到损伤。

(评述:用实物进行大小对比,增强学生对太阳大小的感性认识。借助生活化的情境,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太阳概况知识的掌握程度。)

2、了解太阳第二站:太阳的结构

教师:在了解太阳的结构之前,先复习一下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教师:太阳的中心也叫“核”,称为“太阳核心”,太阳核心就像火炉一样,是太阳的能量来源。核心之外就跟地球不一样了,没有“幔”和“壳”,全部是太阳的大气层。

提出问题:太阳的大气层分为哪几层?

学生查阅书本后回答: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教师:光球层的名字取发光的球层之意。地球上的太阳光几乎都来自于光球层,所以平时看到的太阳就是光球层。最开始,

人们以为光球层就是太阳的全部轮廓,后来一些日全食的观测者们发现了一件奇妙的现象——每当月球刚好挡住光球层时,在光球层外面出现了一层玫瑰红色的光圈。后来才知道这层光圈也属于太阳大气层,因为它有着漂亮的颜色,所以取名叫做“色球层”。

(评述:通过科学史的讲述,让学生对知识有更生动的理解和更深刻的记忆)

提出问题:既然色球层属于太阳的大气层,为什么平时看不到它?

学生猜想:可能是色球层的光太弱,被光球层的强光掩盖了。

教师演示:一个发出微弱光芒的小灯泡,一个发出明亮光芒的手机手电筒。将手机靠近小灯泡,并用手电筒的光照射小灯泡,请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然后拿走手机,再请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评价刚才的猜想。

教师小结:看来微弱的光芒确实会被明亮的光芒掩盖。实际上色球层的亮度只有光球层亮度的万分之一。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回答:白天看不见星星,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周围的光很亮的时候,会看不清手机屏幕;有月亮的夜晚能看到的星星少……

(评述: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收获到更科学的知识,并对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日冕层的“冕”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帽子的意思。

教师:日冕层就是太阳的帽子,那么日冕层会在太阳大气层的哪一层呢?

学生回答:最外层。

教师小结:平时我们也看不见日冕层,因为它的亮度比色球层还要弱得多。只有同时挡住光球层和色球层的时候才能看到银白色的日冕层。

(评述:通过对三个太阳大气层各自名字的通俗解读,配合图片,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三个大气层的位置关系。)

了解太阳第三站:太阳活动

给出一幅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太阳的图片。

提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太阳的样子,太空望远镜近距离看到的太阳还会是这样的吗?

给出另一幅太阳的近景动态图,将两幅图放在一起。

教师:要不是亲眼见到,估计没有人能想到真实的太阳竟然是这个样子的。这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真是相差太远了。我们原本以为太阳应该是平平静静、一成不变的,可是真实的太阳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把太阳表面经常发生的变化叫做“太阳活动”。太阳活动主要有四种——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评述:将一幅正处于剧烈变化中的太阳与平时的太阳放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