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合集下载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65392精选ppt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65392精选ppt

.
9
5. 疱疹v
(1) 单纯疱疹v (2) 水痘带状疱疹v (3) 巨细胞包涵体v (4) ED病毒(可致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
.
10
6 . 痘v
7 . 微小v
8 .流感病毒A和B
9 .腺v
10. 其他,如(1)呼吸道合胞v
(2)副流感v
(3)轮状v
(4)乙肝v
.
11
(二)虫媒v 1.流行性乙型脑炎v 2.蜱传播脑炎v
际很多情况下实质上是脑膜脑炎。此三种 脑炎以下简称为病脑、化脑、结脑。此三 种脑炎不是儿科特有,在内科病人也有。 以下以儿科患者特点.为主加以复习。 6
第一部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 的脑实质的炎症,如果脑膜同时受累 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2岁以 内小儿发病率较高,6~11月份发生较 多。
后组颅神经受累明显→吞咽困难、 声音低微。
基底神痉挛。
.
23
(三)其他系统症状:如单纯疱疹v 脑炎→口唇或角膜疱疹;肠道v脑 炎→心肌炎、各种皮疹;腮腺炎v 脑炎→腮腺肿大。
.
24
由于病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以往部分资料将其临床分型为:普 通型、精神型、局灶型、癫痫型、 昏迷型、基底节型、混合型等;也 有的分为一般型、意识障碍型、精 神异常型、抽搐型、瘫痪型等。
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 (一) 只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 1. 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 v、柯萨奇 v、埃可 v、冠状 v) 2. 流行性腮腺炎 v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上失状窦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蛛网膜颗粒
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
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栗粒结核病旳 一部分,由血行播散经过血脑屏障,也可 由脑实质或脑膜旳结核灶破溃,结核菌进 入蛛网膜下腔中CSF,致脑膜、颅神经、 脑血管、脑实质、脊髓等病变,而出现多 种症状。为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类型,常 在原发感染一年内发生,3-6个月易发生, 3岁内约占60%,发病率较成人高8-10倍。
许多化脓菌均可引起。新生儿及2―3 月以内婴儿化脑常为大肠杆菌、其他 G-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 出生2-3月后小儿多为B族流感嗜 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5岁以上小朋友主要为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发病机制:多为由体内感染灶(主要为上 呼吸道、其次为皮肤粘膜等)化脓菌→入 血流产生菌血症或败血症→经过脑屏障至 脑膜→大量繁殖致蛛网膜、软脑膜等部位 旳化脓性脑膜炎。少数可由邻近组织感染 扩散引起,如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 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颅脑外伤、手术、脑 脊膜膨出继发感染等。
至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
环境(化学剂)、宿主反应(免疫 异常)有关。多见于1~2岁婴幼 儿,死亡率约40%.重者虽然存活, 也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现仍无统一 旳诊疗原则,具有下列情况时可作 出诊疗:
1.病前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 2.反复呕吐、惊厥、进行性意识障
碍以至昏迷,无神经定位体征及脑 膜刺激征; 3.肝大,质硬,偶有黄疸; 4.谷草、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肌 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糖↓
睡、烦躁、惊厥、颈项强直、 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婴幼儿可有前囟膨隆 、颅缝增宽。
此期可出现颅神经障碍(Ⅲ、Ⅳ、 Ⅶ等)和脑炎体现如定向、语言、 运动障碍等。
(三) 晚期(昏迷期):约1-3 周,以上症状渐重,意识障碍加深 (蒙眬→半昏迷→昏迷),惊厥频 繁发作,极度消瘦,舟状腹,常水 盐代谢紊乱,最终颅内压急剧增高 造成脑疝,呼吸循环中枢麻痹死亡。

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主要 包括病因治疗,辅以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二.免疫治疗
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 病 毒 一药 物 治 疗
五、对症支持治疗
四.抗菌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
一.阿昔洛韦:为核苷类抗DNA病毒药。体外
CNS感染途径
①血行感染: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 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或肌肉注射、静脉输血等进 入血流,面部感染时病原体也可经静脉逆行^颅, 或孕妇感染的病原体经胎盘传给胎儿; ②直接感染:穿透性颅外伤或邻近组织感染后病 原体蔓延进入颅内; ③神经干逆行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狂犬病毒等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粘 膜.然后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
确诊尚需 如下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下列病毒性脑炎鉴别:
带状疱疹 病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脑 炎 肠道病 毒性脑 炎 急性播 散性脑 脊髓炎 :
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 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 性脑损害,临床表现意 识模糊,共济失调,局 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 征。病人多有胸腰部带 状疱疹的病史,头颅 cT无出血性坏死的表 现,血清及脑脊液检出 该病毒抗原、抗体和病 毒核酸阳性,可资鉴别 。
•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或HSV2主要潜伏在骶神经 节 •而HSV-2则大多数是由原发感染所致,且HSV-2所引 起的HSE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是新生儿通过产道是被HSV2感染所致。
4.头痛、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 变,有时以全身性或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为首发症状,病情缓 慢进展,精神症状表现突出, 如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言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临床常见症状 语减少、情感淡漠和表情呆滞 约2/3的病例发生于40 发病年龄 ,或有动作增多、行为奇特及 岁以上的成人 冲动行为,智能障碍也较明显 5. 偏盲、偏瘫、失语、眼 肌麻痹、共济失调、多动( 2. 原发感染潜 震颤、舞蹈样动作、肌阵 潜伏期 伏期2-21天, 挛)、脑膜刺激征等,多数 平均6天 病人有意识障碍,表现意 识模糊或谵妄,随病情加 神经症状 重可出现嗜睡、昏睡、昏 3.可有发热、全身 不适、头痛、肌痛 迷或去皮质状态,约l/3 、嗜睡、腹痛和腹 病人可出现全身性或部分 泻等症状,多急性 性痫性发作 起病,约l/4患者 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以往报道预后差 可有口唇疱疹史; 前驱期表现 ,死亡率高达40%,70%,现因特异性抗 发病后患者体温可 HsV药物的应用使多数患者得到早期有效 高达38.4~40.0 的治疗,死亡率有所下降。 度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脑炎是指脑组织的炎症反应,通常是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其他微
生物感染引起的。

脑炎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
死亡,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和鉴别脑炎的病因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一、临床表现
1. 发热:脑炎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2. 头痛:头痛是脑炎的常见症状,程度和部位不一,可伴随呕吐。

3. 意识障碍:脑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精神异常、昏迷等症状。

4. 抽搐:脑炎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可能导致抽搐发作。

二、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检查:脑炎患者的脑脊液常出现蛋白质升高、细胞数增加、糖量下降等异常。

2. 病原学检测:通过脑脊液或血清标本检测病原体的DNA、RNA、抗体等,可以明确感染的病原。

三、影像学检查
1. 头部CT/MRI:可以观察到脑实质、脑膜、脑室等器官结构的异
常变化。

2. PET-CT:对于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脑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四、鉴别诊断
1. 病毒性脑炎:通常伴有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呼吸道感染、皮疹等。

2. 细菌性脑炎:起病急骤、病情重、预后差,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3. 真菌性脑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诊断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对于疑似脑炎的患者,临床医生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尽快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脑炎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
教学大纲要求
要求
内容
掌握 熟悉 了解
1、临床表现* 2、诊断* 3、鉴别诊断*
1、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 2、抢救治疗措施*
1、实验室检查 2、预防
学时
2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引言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易感染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世界卫 生组织(WHO)目前估计,全世界每年乙脑发病大约5万例, 其中约1/3的病例死亡,20%-40%的患者留有心理改变和神 经麻痹等严重后遗症,曾一度被称为“东方的瘟疫”。由 于极其严重的后遗症,和不断增加的新增病例,使得乙脑 病毒成为目前世界上引起病毒性脑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引 起严重的经济疾病负担。乙脑在热带地区四季都可发病, 6到10月是温带地区每年的发病高峰时间。虽然乙脑主要 在亚洲各国家和区域流行,但是目前其流行区域巳超过了 20个国家和地。目前乙脑流行地区不断扩大,乙脑的危害 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乙脑患者MRI示脑实质病变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由坏死神经细胞及其周围的小淋巴细胞浸润 所形成的胶质小结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为4-21天,一般为10-14天。
典型临床表现 分为4期: • 1.初期 病初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上升至39℃40℃,伴有头痛,精神倦怠、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 ,易误认为上感,少数出现精神淡漠和颈强直。
概述
•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又称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 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常见脑炎的诊断和鉴别

常见脑炎的诊断和鉴别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几个概念问题:1.此处所谓常见脑炎是指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

2.此处所谓脑炎是一个统称、泛称。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种多样,一般感染部位在脑膜的称为脑膜炎,感染部位在脑实质的称为脑炎,脑膜和脑实质均有累及的称为脑膜脑炎,脑膜和脊髓膜均有累及的称为脑脊髓膜炎。

疾病名称中习惯称为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但实际很多情况下实质上是脑膜脑炎。

此三种脑炎以下简称为病脑、化脑、结脑。

此三种脑炎不是儿科特有,在内科病人也有。

以下以儿科患者特点为主加以复习。

一、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如果脑膜同时受累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2岁以内小儿发病率较高,6~11月份发生较多。

一、病因:有100多种病毒,但常见的有常见的有肠道v(virus)、单纯疱疹v、虫媒v(如乙脑v)、腺v、巨细胞包涵体v及某些传染病v(如腮腺炎v、麻疹v等)。

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一)只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1.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v、柯萨奇v、埃可v、冠状v)2.流行性腮腺炎v3.麻疹v4.风疹v5.疱疹v(1)单纯疱疹v(2)水痘带状疱疹v(3)巨细胞包涵体v(4)ED病毒(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痘v7.微小v8.流感病毒A和B9.腺v10.其他,如(1)呼吸道合胞v(2)副流感v(3)轮状v(4)乙肝v(二)虫媒v1.流行性乙型脑炎v2.蜱传播脑炎v(三)经哺乳动物传播的病毒1.狂犬v2.淋巴脉络丛脑膜炎v二.感染途径:(一)病毒入侵途径:主要有皮肤、粘膜、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系统。

其中呼吸道为主要途径。

(二)扩散途径:1.随血液进入:(1)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局部复制→淋巴系统→血液→初级病毒血症→全身器官→再次复制→次级病毒血症→多次循环→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中和;(2)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局部复制→淋巴系统→有抗免疫能力→达到一定浓度后→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有些病毒本身可以损伤血脑屏障,如HIV-1病毒感染血脑屏障内皮细胞→以非细胞溶解机制→中枢神经系统(CNS).或:病毒感染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直接感染脑实质,或经脑脊液→脑实质、脊髓实质.2 .延神经进入: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初级复制→局部周围神经→轴索→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专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

医学专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
部分病人发展为脑疝。枕骨大孔疝,病人昏迷加 深,瞳孔明显缩小或散大,双侧肢体肌张力增高, 呼吸不规则,潮式呼吸等。小脑幕裂孔疝常有同 侧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或外展,对 侧肢体轻瘫,进而出现呼吸衰竭
3.混合型 兼有上述二型的临床表 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本病最 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
实验室检查
存在于带菌者鼻咽部,病人的血液、脑脊液 和皮肤瘀点中。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多 见于中性粒细胞内
专性需氧菌,室温下存活3小时,55℃5分钟 死亡,对寒冷、干燥及消毒剂极为敏感,体 外能形成自溶酶,易自溶死亡
致病因素 :荚膜、菌毛、内毒素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菌者及病人为传染源。以带菌者为主
人群带菌率如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 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
2.败血症期
突发或上呼吸道感染期后突然高热、畏寒、寒 战,伴头痛、食欲减退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 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因皮肤感觉过敏 而拒抱及惊厥等
此期具有诊断意义的体征是70%~90%的病人 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见于全身皮肤及粘 膜,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 红色。少数病人有关节痛、脾肿大。多数病人于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多在 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也明 显增高,占90%以上。并发DIC者 血小板减少
二、脑脊液检查
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病程初期仅压力增高,外观正常 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1.96kPa以上,
外观呈混浊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升 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显 著提高,而糖含量明显减少,有时可 完全测不出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 膜炎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 膜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边缘叶脑炎、AR脑炎、皮质脑炎、小脑脑干脑炎等疾病分类、影像学特征和疾病要点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边缘叶脑炎、AR脑炎、皮质脑炎、小脑脑干脑炎等疾病分类、影像学特征和疾病要点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边缘叶脑炎、AR脑炎、皮质脑炎、小脑脑干脑炎等疾病分类、影像学特征和疾病要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及分类概念回顾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脑实质的弥漫性或者多发性炎性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改变以灰质和神经元受累为主,也可累及白质和血管。

脑炎分为感染性和分感染性,感染性脑炎就是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如COVID-19感染导致脑炎。

非感染性脑炎,如免疫介导性的,妊娠引起的和药物引起的。

而免疫介导这组疾病就以自身免疫性脑炎多见,重要特点为:①非感染性;②经过临床治疗后大多数可以缓解。

AE分类:按抗原部位分类,按离子通道分类,按解剖部位来分类。

①重点关注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其中的抗NMDAR脑炎是最常见但又最不典型的,它的临床表现各异,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包括肢体无力、记忆下降、精神异常等,同样也可能没有任何特殊的症状。

特别是当病人早期以反应迟钝、活动缓慢到急诊室就诊时,需要特别警惕,容易漏诊和误诊。

②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和抗AMPAR抗体相关脑炎较易识别,这四种脑炎的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边缘系统,以精神、行为、记忆下降为突出表现,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抗NMDAR脑炎同样也可以累及边缘系统,从而出现相关症状。

③自身免疫性脑炎还包括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抗细胞内抗原抗体介导的以副肿瘤综合征为代表的疾病。

自边缘叶脑炎影像学特征概念回顾边缘系统是包含海绵体及杏仁体在内,负责多种功能如情绪、嗅觉、行为及长期记忆的大脑结构。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边缘叶脑炎,主要表现为海马和/或杏仁核肿胀、信号增高。

发病初期,MRI可表现为正常,随着疾病进展出现颞叶内侧高信号,长期随访发现41%-95%的患者发展为海马萎缩。

图1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影像学表现①为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的脑炎,主要是以边缘系统损害为主,影像学上大多数以颞叶对称性损害,亦可为非对称性。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然而,脑膜炎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本文将结合四种典型脑膜炎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病例一: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12岁。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50mmH2O,白细胞计数5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进展速度;2.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 病原体检测。

分析: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较慢。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原体检测也是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最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女性,25岁。

发热、头痛、盗汗、体重下降1个月,意识模糊3天。

查体:体温38.5℃,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00mmH2O,白细胞计数3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长短;2.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3.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缓慢。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低。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最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三: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5岁。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白细胞计数1000×106/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2. 病原体检测;3.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最新版本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最新版本
实用文档
2 .延神经进入:病毒→入侵 途径→人体→初级复制→局部周 围神经→轴索→中枢神经系统。 如狂犬v、脊髓灰质炎v 、带状疱 疹v、 单纯疱疹v.
实用文档
三、病毒进入CNS后对其损伤: (一)直接侵袭:病毒大量增殖→神
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 炎细胞侵润。 (二)免疫反应:可致脱髓鞘病变, 和血管及其周围损伤→影响脑循环 →加重损伤。
(三)经哺乳动物传播的病毒 1.狂犬v 2.淋巴脉络丛脑膜炎v
实用文档
二.感染途径:
(一)病毒入侵途径:主要有皮肤、 粘膜、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系 统。其中呼吸道为主要途径。
(二) 扩散途径:
实用文档
1.随血液进入:
(1)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局 部复制→淋巴系统→血液→初级 病毒血症→全身器官→再次复制 →次级病毒血症→多次循环→免 疫反应→产生抗体→中和;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池 脚间池 小脑延髓池 四叠体上池 交叉池 桥池
蛛网膜颗粒
交叉池 脚间池
桥池
实用文档
四叠体上池 小脑延髓池
脑脊液循环途经: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室间孔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中脑水管
侧脑室脉络丛 硬脑膜
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外侧孔、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上矢状窦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一、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如果 脑膜同时受累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2 岁以内小儿发病率 较高,6~11 月份发生较多。 一、 病因:有 100 多种病毒,但常见的有常见的有肠道 v(virus)、 单纯疱疹 v、虫媒 v(如乙脑 v)、腺 v、巨细胞包涵体 v 及 某些传染病 v(如腮腺炎 v、麻疹 v 等)。

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 3、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颈软 ,无抵抗;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肿大;双耳听力粗侧略下降,右上腹及腹部正中可见手术 瘢痕;余心肺腹查体(-),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4、既往史:2003年行左侧输尿管成形术。个人史:起病前曾
有鸽子接触史。婚培养:新型隐球菌; 2015-8-28 脑脊液生化:
2cm手术瘢痕,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全身浅表淋巴结 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
射未引出
*
*2015年3月14日 我院:
✓血常规、肝肾功、CMV/EBV-DNA(-); ✓输血八项(-); ✓TB亚群:CD4+T 93/ul, CD8+T 100/ul; ✓腰穿:压力冒管
鉴别诊断
不同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脑 膜炎在临床表现上有时不易区别,其鉴别主要靠脑脊 液检查。 细菌学,生化,常规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细胞学、抗酸染色/培养、真菌培养、墨汁染色、乳胶 凝集试验、抗原、抗体等
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脊液学特点
压力 (Kpa)
外观
化脑 升高
Pro:0.36g/L, cl- :128mmol/L, Glu: 3.6mmol/L,脑脊液常 规大致正常, HIV(-)
*
*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鸽子和其他鸟类可为中间宿
*
2014年12月30日 ✓出现头痛,VAS 8-9,伴发热、头晕、恶心、呕吐
2015年2月 ✓腹胀、纳差,胃镜示真菌性食管炎(具体不详),抑酸对症后改善
2015年3月 ✓久坐站起时突发头晕、头痛伴视力模糊,意识障碍,休息2h后缓解 ✓喹诺酮、罗氏芬、拜复乐抗感染无效现头痛,VAS 8-9,伴发热、头 晕、恶心、呕吐

小儿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02
诊断方法与技术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及家长有关病情、症状、既往病史等,特别注意近期有无感染、 疫苗接种等情况。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脑膜刺激征等,以初步判断病情 。
实验室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 、血沉等,以了解患儿感 染状况及炎症反应程度。
头颅MRI
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病变,包括脑实 质、脑膜和脑室等结构,有助于脑炎 的准确诊断。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参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综 合判断。
鉴别诊断
需与上呼吸道感染、颅内感染、脑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特别注意与细菌性脑膜 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及时性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改善预 后。
患者年龄与体质
年龄越小、体质越差,预后相 对较差。
并发症情况
如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会影 响预后。
定期随访计划制定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 访。
随访方式
可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或家庭访视等方 式。
随访内容
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智力发育评估、疫苗接 种情况等。
液体管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 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预防脑疝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 采取降颅压措施,如使用甘露 醇等脱水剂,以预防脑疝发生

处理高热惊厥
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采 取降温措施,并给予抗惊厥药 物治疗。
预防感染
加强患儿口腔、皮肤等基础护 理,保持环境清洁,以预防感 染发生。
对于伴有癫痫发作的患儿,需选用适当的抗 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以控 制癫痫发作。

脑炎、脑膜炎和脑脓肿

脑炎、脑膜炎和脑脓肿

⒏影像:对于诊断(如结核性脑膜炎、单 疱脑炎)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如肿瘤、 静脉窦血栓等)。
一.病毒性脑炎 (Viral encephalitis)
⒈概论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100多种)直接侵入中 枢神经系统或病毒感染诱发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引 起变态反应的结果。
⒈⒈分类 病毒性脑炎分类繁多按发病形式、病程 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按病理 特点又可分为出血性、坏死性、脱髓鞘 性。造成急性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疱疹病 毒,虫媒病毒及肠道病毒。疱疹病毒中 以单疱病毒最为常见。
⒋⒉CSF检查: CSF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细菌性或 病毒性病变的鉴别。但化脓性病变在早期或经 过不规则治疗后与结核性或真菌性、病毒性往 往不易区分。
⒌病原学检查:
⒌⒈细菌学检查:革兰染色可查出革兰阳性与 革兰阴性细菌;抗酸染色查结核菌;墨汁染色 查新型隐球菌。流脑CSF涂片可查出脑膜炎球 菌或肺炎球菌。 ⒌⒉PCR检查:结核杆菌及病毒均可开展PCR 检查,阳性率较高,但要注意假阳性。血清弓 形虫也可进行DNA检查。
㈠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⒈概述:急性流行性脑炎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库蚊叮咬后传播的一种 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皮质、脑 干、纹状体、小脑及脊髓。在我国北方,集中 7、 8、9三个月发病,特别在8月,南方地区可提早 到6月。儿童多见,预后较差,病死率高(1025%),后遗症多(20-40%)。
⒌⒊原虫检查:CSF涂片可查出阿米巴滋养体; 血涂片可查出疟原虫。 ⒌⒋螺旋体检查:CSF中可培养出钩端螺旋体。
⒍免疫学检查:此方法主要用于各种病毒 特异性抗体或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有助于 与结核性、真菌性鉴别。

脑炎确诊金标准

脑炎确诊金标准

脑炎确诊金标准
脑炎的诊断,首先要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入手,患者往往表现为头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

考虑脑炎以后,要完善腰穿检查,如果腰穿提示脑脊液压力高,大于180mmHg,且脑脊液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的0到10个,脑脊液蛋白数高于正常范围的0到450mg,则可以考虑存在脑炎。

具体鉴别是哪一个种类的脑炎,还需要结合腰穿、脑脊液细胞学以及影像学的结果。

一般病毒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细胞数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之间,患者脑实质都没有损害,影像学无异常,蛋白可以轻度升高或者正常范围。

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常见,影像学多表现为颞叶或者额叶及海马、杏仁核等有异常密度,有可能严重的患者出现出血坏死性脑炎的表现,脑脊液检查其细胞数,数十到数百不等,蛋白多轻度升高,有时还可以见到红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则无明显的特异性,患者可以有结核菌感染的病史,比如呼吸道结核或者消化道结核,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升高,几十、几百甚至上千都有可能,蛋白往往增高较明显,糖和氯化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pd实验阳性,可以帮助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则是以化脓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细胞数成千上万,蛋白明显升高,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抗生素治疗有效。

其它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类型的脑炎,比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其鉴别诊断,主要是脑脊液墨汁染色可以查到隐球菌,就可以确诊。

还有自身免疫性脑炎以及其它的脱髓鞘脑炎,需要完善相关的抗原抗体检测才能明确诊断。

7种颅内感染

7种颅内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1.临床概述化脓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惊厥和颅内压增高等。

2.CT表现平扫可见基底池和脑沟的正常形态消失,呈等密度改变,这是由于炎性渗出物填充脑池和脑沟所致;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强化;本病可并发脑积水,CT表现为脑室扩大;本病可并发硬膜下积液,CT表现为脑外新月形低密度区;本病并发脑静脉窦血栓时,增强扫描可见典型空三角征,此征象由强化的血流和血管壁与不增强的血栓共同组成;可并发出血性脑静脉梗死、脑炎或脑脓肿。

3.鉴别诊断脑膜转移:脑膜转移灶可沿脑膜呈侵润性生长,并可在局部形成肿块,还可同时伴发脑内转移,病灶分布不连续。

结核性脑膜炎:多数呈亚急性起病,常有结核接触史,分布以基底池为明显,并可见多发粟粒状结节灶。

4.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行脑脊液检查时可见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胞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结核性脑膜炎1.临床概述结核性脑膜炎是颅内结核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病理主要为脑膜增厚和肉芽组织增生。

2.CT表现CT平扫可见脑基底池和外侧裂池密度增高,增强可见脑膜强化;脑实质内多个粟粒状结节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本病常见爆米花样营养不良性钙化,多位于基底池周围;间接征象包括脑积水、脑萎缩和脑梗死等改变3.鉴别诊断脑膜转移:脑膜转移灶可沿脑膜呈侵润性生长,并可在局部形成肿块,还可同时伴有脑内转移,病灶分布不连续。

化脓性脑膜炎:多急性起病,常见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改变。

4.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数多小于500个,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含量减少,蛋白含量升高,涂片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病毒性脑炎1.临床概述本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智力减退、癫痫等症状,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

2.CT表现病毒性脑炎早期(在发病3-5天),CT表现可正常,随病情进展,CT多表现为颞叶境界不清的低密度病变;CT增强可见境界不清的斑片状或脑回状强化;病变严重者CT可见脑实质内不规则高密度出血灶;本病后遗症改变包括脑软化、脑萎缩和营养不良性钙化等3.鉴别诊断脑梗死:发生脑梗死时,其异常血管分布区与病变血管的血供区一致,增强扫描梗死区域可见轻度脑回样强化。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脑膜炎是指脑膜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炎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降低至关重要。

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1.临床表现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主要包括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和癫痫等,不过也可能表现得比较隐匿。

对于有疑似脑膜炎的患者,应该进行精心的评估和仔细的检查。

关键点包括:(1)头痛:脑膜炎患者的头痛通常为强烈的前额或枕部头痛,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数天。

头痛往往伴随着颈项强直和呕吐。

有时头痛的位置并不明显,可能是面部、额部或者牙齿等部位。

(2)发热:脑膜炎患者体温通常在38℃以上,可能达到40℃。

不过也有少数患者体温并不升高,甚至出现低体温。

(3)呕吐:脑膜炎患者的呕吐通常发生在头痛和发热之后,伴随着颈项强直。

(4)颈项强直:脑膜炎患者的颈项强直通常为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不能将下巴贴近胸部。

不过,颈项强直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

(5)神经系统症状:脑膜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脑积水、集中性神经系统症状和感觉异常等。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规脑脊液检查的诊断标准:(1)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但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

(2)外观和颜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通常为浑浊的,颜色可变化为黄色或绿色。

(3)蛋白质: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常升高。

(4)糖和氯化物: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糖含量通常降低,而氯化物含量通常升高。

(5)细胞数和分类: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细胞数明显升高,超过5/mm^3。

并且这些细胞主要是中性白细胞(约占80-90%),少数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影像学检查脑膜炎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是否有脑积水、脑软化或者其他异常表现。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完整手册)各类脑炎脑膜炎的辨别诊断

(完整手册)各类脑炎脑膜炎的辨别诊断

(完整手册)各类脑炎脑膜炎的辨别诊断概述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各类脑炎脑膜炎的辨别诊断的详细信息。

脑炎和脑膜炎是一类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对于正确的辨别诊断至关重要。

症状以下是各类脑炎脑膜炎的常见症状:1. 高热2. 头痛3. 颈部强直4. 意识障碍5. 癫痫发作6. 呕吐7. 恶心8. 皮疹辨别诊断在进行脑炎脑膜炎的辨别诊断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测试:1. 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学检测。

2. 头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MRI),以评估脑部结构是否异常。

3. 血液检查:检查白细胞计数、炎症指标和其他可能的异常。

4. 肿瘤标志物检查:排除可能的脑肿瘤引起的症状。

5. 其他特定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检查,如抗体检测或特定病原体检测。

脑炎和脑膜炎的区别脑炎和脑膜炎虽然有相似的症状,但两者仍有一定的区别:- 脑炎通常伴有脑组织的炎症,可能导致脑部功能障碍。

- 脑膜炎主要涉及脑膜的炎症,可能引起颅内高压和脑脊液异常。

治疗方法对于脑炎脑膜炎的治疗,以下方法常被采用:1. 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脑膜炎,常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 对症治疗:如注意休息、补水、控制发热、缓解头痛等。

4. 对并发症进行处理:如颅内高压、癫痫发作等。

预防措施以下是预防脑炎脑膜炎的几种常见措施:1. 接种疫苗:接种相应的疫苗,如乙脑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

2.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3. 避免蚊虫叮咬: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蚊虫叮咬,如使用防蚊液、穿着长袖衣物等。

请注意,本手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决定。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38页文档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38页文档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 治疗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
(一)硬膜下积液:约30-60%可有, 1岁以内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 菌脑膜炎较多见。
(二)脑室管膜炎:多见于诊疗不 及时的G-杆菌引起的小婴儿脑膜炎。
(三)脑性低钠血症:炎症→下丘 脑或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异常综 合症(SIADH)→低钠血症和血浆 渗透压降低→加重脑水肿→惊厥、 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为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
现高热、头痛、呕吐、烦躁、惊厥、 昏迷。多数病例神经症状在24小时内 消失,无后遗症,偶有暂时性瘫痪; 少数昏迷可持续数天或数周,持续时 间越长留后遗症的可能性越大;极少 数死于呼吸衰竭。治疗主要是针对原 发病抗感染,脱水剂,止惊厥,降温, 纠正脱水、酸中毒。
谢谢 !
临床表现:因脑受累部位、程度不
同,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可 1~2周恢复,也可数周或数月恢复; 可由轻→迅速加重;也可突然起病。 但大多先有前驱症状。
(一)前驱症状:上感症状,头痛、 发热、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腹 痛、肌痛。
(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1.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血 压升高、心动过缓,婴儿前囟饱 满,严重时可呈现去脑强直状态, 甚至脑疝发生。
4.炎症→脑神经→失明、耳聋、面 瘫等。
5.炎症→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经脑 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 硬膜下积液、积脓。
6.炎症→脑水肿、CSF循环障碍、 硬膜下积液等→颅内压增高→可出 现脑疝。
7.炎症→血管通透性增加→CSF中 蛋白增加。
8.葡萄糖运转障碍、利用增加 →CSF中葡萄糖含量下降→可出现 乳酸酸中毒。
常见脑炎除以上鉴别诊断以外,还需 鉴别的几种疾病
一、瑞氏综合征(Reye′s): 是儿童期较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 患,1963年首先由Reye等报告。临 床特点是起病急骤,先有呼吸或消 化道感染症状,发热,反复呕吐, 进行性意识障碍以至昏迷。
此外最突出的体征是肝脏轻中 度肿大,质低坚韧,偶见黄疸,心 肌受损时可心律失常。病理特点是 急性脑水肿和内脏(主要为肝)脂 肪变性,现公认是一种线粒体急性 损伤所引起的代谢反应。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脑、化脑、结脑CSF的不同特点
压力
mm H2O
细胞数

蛋白

×106/L
分 类
mg/L
糖 mmol/L
正 常
新生儿30-80 儿 童40-100 成 人70-180

婴儿0-20 儿童0-10 成人0-5
新生

新生儿3.9-
200儿童、 4.5
1.感染扩散→脑室内膜→脑室膜炎 →脓液阻塞、粘连、纤维化→孔、 管流通不畅(马氏孔、路氏孔、室 间孔、正中孔、外侧孔、大脑及中 脑导水管) →阻塞性脑积水。
2.软脑膜下、脑室周围的脑实质→ 细胞侵润、出血、坏死变性→脑膜 脑炎。
3.大脑表面、基底部、蛛网膜颗粒 →炎症粘连、萎缩→CSF回吸收障 碍→交通性脑积水。
基底神经节受累明显→手足徐动、舞蹈动 作、扭转痉挛。
(三)其他系统症状:如单纯疱疹v 脑炎→口唇或角膜疱疹;肠道v脑 炎→心肌炎、各种皮疹;腮腺炎v 脑炎→腮腺肿大。
第二部分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 化脑),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 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 冬春季多发。
2.意识障碍:轻者可无,重者可有, 或有精神症状和异常行为。少数 精神症状非常突出。
3.惊厥:全身性或局灶性抽搐。
4.病理征和脑膜刺激征均可阳性。
5.局灶性症状体征:如肢体瘫痪、 失语、颅神经障碍。
一侧大脑血管病变为主时→急性偏瘫。
小脑受累明显→共济失调。
脑干受累明显→交叉性偏瘫、中枢性呼衰
后组颅神经受累明显→吞咽困难、声音低 微。
许多化脓菌均可引起。新生儿及2―3 月以内婴儿化脑常为大肠杆菌、其他 G-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 出生2-3月后小儿多为B族流感嗜 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5岁以上儿童主要为脑膜炎双球菌、肺
炎链球菌。
发病机制:多为由体内感染灶(主要为上 呼吸道、其次为皮肤粘膜等)化脓菌→入 血流产生菌血症或败血症→通过脑屏障至 脑膜→大量繁殖致蛛网膜、软脑膜等部位 的化脓性脑膜炎。少数可由邻近组织感染 扩散引起,如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 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颅脑外伤、手术、脑 脊膜膨出继发感染等。
3.意识障碍:嗜睡、模糊、昏迷等, 也可烦躁不安、激惹、迟钝等精神 症状。
4.局灶体征:部分因颅神经受累 (Ⅱ、Ⅲ、Ⅳ、Ⅵ、Ⅶ、Ⅷ)、肢 体瘫痪、感觉异常,多由血管闭塞 引起。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常缺乏典 型症状体征,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 激征常不明显,发热可有可无,甚 至体温不升。主要表现为:少动、 哭声弱或呈高调、拒食、呕吐、吸 吮力差、黄疸、发绀、呼吸不规则、 甚至惊厥、休克、昏迷。
(四)脑积水
(五)其他:脑神经受累→失明、 耳聋等;
脑实质受累→继发性癫痫、瘫痪、 智力低下。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深部真菌
病):起病较慢,以进行性颅内压 增高致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CSF 检查似结脑。确诊:CSF墨汁染色 见有厚荚膜的发亮园形体,或培养 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第三部分 结核性脑膜炎
成人 成 人2.5-
200- 4.5
400
病 脑
正常/↑

正常至数 淋 百巴
正常 或轻 度↑
正常
氯化物mmol/L
其 他
新生儿111-123 儿 童118-128 成 人128-130
特异
性抗
原阳
正常
性, 病毒
分离
可阳

续表1
病名
压力 mm H2O
外观
细胞数 ×106/L
蛋白
分 mg/L 类
糖 mmol/L
至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
环境(化学剂)、宿主反应(免疫 异常)有关。多见于1~2岁婴幼 儿,死亡率约40%.重者即使存活, 也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现仍无统一 的诊断标准,具有以下情况时可作 出诊断:
1.病前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 2.反复呕吐、惊厥、进行性意识障
碍以至昏迷,无神经定位体征及脑 膜刺激征; 3.肝大,质硬,偶有黄疸; 4.谷草、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肌 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糖↓
(三)NS表现:
1.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 征(+)、 Brudzinski征(+);
2.颅内压增高:头痛、喷射性呕吐、 可以血压升高、心动过缓。婴儿可 前囟饱满紧张、颅缝增宽。重症可 呼吸、循环功能改变、昏迷、去大 脑强直、甚至脑疝。若颅内压增高 时间较长、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 肿。
(一) 早期(前驱期):约1-2 周,主要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 懒动、易倦、烦躁。可有发热、食 欲不振、盗汗、消瘦、呕吐、便秘 或腹泻。年长儿可诉头痛,婴儿表 现为蹙眉皱额、凝视、嗜睡、发育 迟滞等。
(二) 中期(脑膜刺激征期): 约1-2周,主要为颅高压和脑膜刺激 征,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嗜
氯化物 mmol/L
其他
化脑 ↑↑ 结脑 ↑↑
米汤 样混

数百至数千
多 核
↑↑
清或
微浊 毛玻
数十到数百
淋 巴
↑↑
璃样
隐球 ↑/↑ 菌脑 ↑
微浊 数十到数百
淋 巴

↓↓ ↓ ↓
多数↓
涂片、 培养(+)
薄膜涂

片,结 核菌培
养(+)
墨汁染
多数↓
色涂片、 真菌培
养(+)
第一部分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 实质的炎症,如果脑膜同时受累明显则称为病 毒性脑膜脑炎。2岁以内小儿发病率较高, 6~11月份发生较多。
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栗粒结核病的 一部分,由血行播散通过血脑屏障,也可 由脑实质或脑膜的结核灶破溃,结核菌进 入蛛网膜下腔中CSF,致脑膜、颅神经、 脑血管、脑实质、脊髓等病变,而出现各 种症状。为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类型,常 在原发感染一年内发生,3-6个月易发生, 3岁内约占60%,发病率较成人高8-10倍。
9.脊神经及神经根受累→脑膜刺激 征。
10.以上因素综合→意识障碍、运 动障碍、感觉障碍、惊厥。
临床表现:
(一)前驱症状:多数起病较急。发 病前数日常有上感或胃肠道症状。 暴发流脑起病急骤,迅速出现进行 性休克、皮肤出血点或瘀斑、DIC、 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障碍。
(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高热、 头痛、萎靡、乏力、关节酸痛、皮 肤出血点或瘀斑、充血性皮疹,由 全身感染或菌血症所致。小婴儿常 拒食、嗜睡、易激惹、烦躁哭闹、 目光呆滞。
睡、烦躁、惊厥、颈项强直、 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婴幼儿可有前囟膨隆 、颅缝增宽。
此期可出现颅神经障碍(Ⅲ、Ⅳ、 Ⅶ等)和脑炎表现如定向、语言、 运动障碍等。
(三) 晚期(昏迷期):约1-3 周,以上症状渐重,意识障碍加深 (蒙眬→半昏迷→昏迷),惊厥频 繁发作,极度消瘦,舟状腹,常水 盐代谢紊乱,最终颅内压急剧增高 导致脑疝,呼吸循环中枢麻痹死亡。
5.CSF压力↑细胞数及蛋白正常
6.脑电图可广泛慢波,严重者有广
泛的限局性阵发性癫痫波。
据临床表现可分为5期,Ⅲ期以后 致死率、致残率高。目前无特效治疗, 综合治疗的原则是抢救生命的脑水肿、 脑疝及肝功衰竭,并予以支持治疗。
二、急性中毒性脑病;是急性全 身感染时出现类似脑炎的表现,并常 有惊厥及昏迷。原发病以败血症、重 症肺炎、中毒型痢疾、伤寒多见,产 生的原因尚不清。病理改变为脑水肿、 脑血管充血、由于缺氧引起神经细胞 损伤。临床特点为无脑膜刺激征, CSF除压力增高外,其他均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