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日益重要。
作为媒体从业者,他们需以专业的态度、语言和知识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的形成,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首先,新闻从业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和伦理,熟悉新闻采访、编辑和报道的流程。
对于特定领域的报道,例如政治、经济或文化,他们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只有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准确传播信息,提供可信的新闻报道。
其次,新闻从业者应秉持客观、公正、中立的原则。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真假难辨,新闻从业者更应该把握好真相与谣言之间的界限,精心选择和编辑新闻报道。
他们需要遵循事实真实的原则,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立场的影响,确保新闻报道客观中立、公正准确。
第三,新闻从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拥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社会转型过程中,信息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新闻从业者要勇于面对这种挑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和传播方式。
此外,他们还应保持批判性思维,审视和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创新意识则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新的报道角度和表达形式,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后,新闻从业者应注重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话语和报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负责。
他们需要保持敬业精神,坚持正确导向,遵守新闻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发布虚假信息、不追求炒作和低俗化的报道,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循客观公正中立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注重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媒体的使命,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是其职责所在。
这其中,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有更深层次的挑战和责任。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
• 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是一套 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 语,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 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 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市场导向 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 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以公众 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 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 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 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基 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参照意义
• 参考的现状分析 (李 岩—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 • 1、中国大陆的新闻专业主义只是一种摆脱行政干预的策 略:中国大陆的新闻专业主义一开始就不是纯粹性的专业 要求,它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以及这种体制下的新闻制 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2、新闻专业人不以承载“社会责任”为己任和没有主义 • 3、商业化使新闻专业变异:市场化是新闻专业去政治-行 政干预的最有效的办法,市场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受到 重大撞击的地方。国家干预和参与管理(主要是高层职务 的任免)日益庞大的新闻媒体,政府却不可能承担养护它 的费用,媒体必须进入市场,玩市场游戏。
媒体举例分析—《新闻调查》
• 二、效果诉求:坚守底线———最大程度地实现 媒介公信力
• 在现有的媒介环境中,“调查”不仅有禁区,更要有底线。这种底线 首先是制度层面或意识形态层面的,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是 法律层面的,比如对公民人身权利、隐私权的尊重,对国家机密、商 业机密的保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再次是伦理层面的,即从国情 出发,从社会承受力角度出发,对选题进行选择和控制, • 平衡报道是实现公信力的最大保障,《新闻调查》较好地处理好了各 种关系,如:①感性和理性:冷静的理性融入震撼人心的感性表述之 中;②客观的报道和主观的发现:调查主体的人格的力量、思想的力 量、探究真相的执着精神有机结合;③记录与报道的两极延伸:不干 预地纪录和干预性的报道水乳交融。
新闻专业主义2
新闻专业主义2.0
新闻专业主义2.0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模式,它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更高效、更准确的方式传播新闻。
新闻专业主义2.0的核心是把新闻传播的过程从传统的以纸媒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模式,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来传播新闻。
新闻专业主义2.0还提倡新闻传播的可视化,以更有效地传播新闻。
新闻专业主义2.0的实施,可以帮助新闻机构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提高传播的准确性,提高新闻传播的可视化,以及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来传播新闻。
此外,新闻专业主义2.0还可以帮助新闻机构更好地掌握新闻传播的趋势,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节奏,以及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规律。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2014年1月14日在新浪体育视频 官方微博发表的题为“视频-震撼! 日本高中足球决赛 富山神逆转全 市欢庆”的微博,亮冰娜无穷动 (大河报记者)转发并评论“其 实日本才是亚洲的领袖。不管天 朝如何泛酸。”
这些解读经常是脱离新闻文本的内容,按照受众自身所处的 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新闻进行解读,这样就读出了与原新闻迥 异的意思。——背景化解读
娱乐化解读
逆向解读
放大负面解读
贴标签解读
传播者自身“做法”和“想法”间有距离
实施者和传播者还有距离
受众的接受环境对新闻文本的理解有距离
间距
公众与真相之间的距离
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形成
——黄旦,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 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年12月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职业意识形成的一套 新闻传播专业的理念和操作要求,包括如下方面: 专业(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职业规范意识和对新闻专业行为的评价标准 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严格、客观的专业资格认可制度
专业内部自律 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总之,将传媒的责任、使命置于个人利益至上。
第 1 章
新闻传播中的“间距”问题
人们在研究新闻理论的 时候,注重的是具体的 传播要素,从新闻源到 媒介,再到受众的可见 可感的具体存在。忽视 了在新闻传播流程中起 到中介作用的重要因 素——新闻文本,更没 有注意到与新闻文本相 联系的间距的作用。 ———陈力丹
语言表达的困惑
个性化 表达 记者的新闻评论微博呈现出鲜明的个人 情绪化色彩。微博中的新闻评论话语简短 但感情强烈,或插入带有情感色彩的表情 ,鲜明表达自己的社会立场。
新闻专业主义专题总结
新闻专业主义(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一、历史起源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
19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美国大众化的商业报刊迅速增加,政党报刊衰落,报刊纷纷摆脱了政党的控制,独立报业形成。
独立报刊以报道新闻为中心,立场保持中立,注重吸引读者。
记者开始被公认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黄色新闻浪潮,性、犯罪等刺激性的黄色新闻过多地占据了报纸的版面,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
1896年,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材料”三大目标,以对抗黄色新闻浪潮。
他在办报宣言中提出:“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
”这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19世纪末,美国新闻业掀起“扒粪运动”,揭露了大量企业和政府的腐败行为,凸显了报刊的独立性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
20世纪初,客观报道渐趋成熟,报刊有了专业的工作方式,新闻客观性逐渐成为专业社区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些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确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公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使新闻专业主义进一步成熟。
二、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1.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它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它包括专业的知识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专业内部的自律。
其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其中专业精神包括: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主要理念: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2020·5(上)《科技传播》62作者简介:肖国庆,本科在读,济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肖国庆摘 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学引入了西方话语体系的专业理念,并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叠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主义价值取向。
在后真相时代,专业新闻机构的采写生产失去了信源优势,新生的公民记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公信力,原有的媒体格局被打破。
而中国化的新闻专业主义实现了兼收并蓄的创新,在日益革新的传播生态中具有应对危机和挑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党管媒体;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58-0062-02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资产阶级“观点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媒体“第四权”和记者“无冕之王”的代名词。
客观性和独立性的核心标准指向了两个重要内涵:为公共利益服务,摆脱党派和利益集团的控制。
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在西方国家是独立于政治权力和经济体系之外的社会机构,是企业化的集团组织,高度理性的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所信奉的职业理想。
因此,内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分离是媒体追求真实公正的新闻报道所必需的行业规范。
但从现实来看,“自治”的媒体不可避免地依赖于政党和财团等外部势力的支持,发展出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政治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属于上层建筑的新闻事业必须实行国家公营的体制,承担更多的宣传功能。
不同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发端于煽情新闻和政党报纸的背景,中国的专业主义——或者称之为专业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舶来品,是改革开放后新闻学研究对西方话语体系的借鉴和吸收。
但中国的专业主义植根于儒家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早已内化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伦理,成为一种隐藏的新闻价值标准,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文化土壤。
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报理论又赋予了专业主义一种新的内在秩序,即在客观和真实之外,新闻报道需要有立场和倾向。
近三十年国内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1979~2009)
西 南交通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21 0 0年 6月 J OURN O HW E T JAO ONG UNI RST AL OF S UT S I T VE IY
Jn 0 0 u .2 1
V0 . 1 No 3 11 .
第 1卷 1
第 3期
( oi c n e) S c l i cs aS e
u i z t n,i s f ce t s se t a t d t iai l o n u i n y tmai l s y,o el p i g s d n t . S n f t r e e r h d me t i c u v r p n t y a d ec a u o i u u e r s a c o s c i
近三十年研 究成果调 查发现 : 学者们对新 闻专业主义的研 究在 内容上 呈现分散 、 多元的格局 , 主要 以理砖研 究为 且 主, 其研 究方式也偏 重理论 结合 实际的个案研 究, 究视野 的深度和广 度 虽有 明显进步 , 研 但仍存 在 学科 运用单一 、 系统化研 究不充分和重复性研 究等问题 。因此, 国内学者应在今后新 闻专业主 义的研 究 中关注媒介 融合 下的新 现 象、 新动态, 并运用 多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和 不断拓展 研究 的视 野与方 法, 以达 到监督 和推动媒 介健康 、 有序发展
sud f n ws p oe so aim. Ho v r t r u h h i e t a in f r s a c e u t i e e t h e t y o e r f s in ls we e , h o g t e nv si t o e e r h r s ls n r c n tr e g o
“万众皆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
2021·1(上)《科技传播》56作者简介:孙艺,本科在读,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广告学。
“万众皆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孙 艺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快速崛起,推动了泛媒体的产生,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在“万众皆媒”的时代将会面对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针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万众皆媒”时代的变化,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研究重塑“万众皆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专业主义2.0”时代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万众皆媒”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4-0056-03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不仅为新闻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还正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形态,人们也由此步入了与以往不同的传播环境。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在淡化传统传媒业的边界的同时也为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强烈且深刻的冲击,在这样一个“万众皆媒”的时代,专业媒体如何能够在这样一个话语权被削弱的时代突破自我以及自媒体人士如何能够尊重新闻生产的专业性,都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1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1.1 新闻专业主义的来源新闻专业主义主要来源于西方新闻理论,对于中国是舶来品。
在持有客观态度的报道规范逐渐于“一战”后建立起来,1940年后,西方新闻界大力强调媒体社会责任,与当时时代的政治环境、市场环境息息相关。
此后,越来越多的与新闻专业观念产生、发展的讨论、解读和批评相继出现,并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形成于西方的新闻专业观念逐步进入中国,新闻专业主义获得了众多学者的青睐,这一段时期内大量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的学术研究文章不断涌现。
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自有的新闻专业主义也不断加快发展速度,客观性、社会责任、为公众服务以及自律与他律等原则不断深入我国的新闻工作。
1.2 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与功能新闻专业主义在信息告知的基本功能上讲求客观真实,为社会公众提供有理有据的信息时也对新闻工作者也有其专业的指导作用,对于新闻业的规范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
作者: 廖欣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新闻世界
页码: 254-25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新闻专业主义 个案研究 历史嬗变 现代化 道德伦理
摘要:2010年度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并且研究的着眼点仍保持较高热情。
但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却没能得到具体的建设性意见或解决方案,实际解决问题的功效并不显著。
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若无观照问题的学理性"眼光",就会被实践和问题牵着跑,沦为就事论事应对问题的奴隶。
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也到了需要挤去泡沫的时候了。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第一篇: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目录[隐藏]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了解这些概念、历史及其变化,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不无裨益。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报业自由”(也称“出版自由”)、言论批评自由(也称“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也称“人民的获知权”或“知情权”)。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
美国社会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表达自由的基础上,早期争取新闻自由者对“新闻自由”的理解是——我行我素。
然而,报业的出版自由并非人民的表达自由。
自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已经发现,人民之间的权利并不平等。
在美国商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那里,私人利益正在侵蚀公共生活。
美国报业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想的公共精神载体。
最初,为政治偏见所左右。
后来,它们变得越来越关注广告,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
媒介的经济独立和市场运作,产生了另一个权力中心。
公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媒介被赋予极大的特权;然而它却不承诺,或者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履行对社会的义务,这是说不通的。
于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RobertM.Hutchins)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新闻工作者发展出来的追求信息的新闻专业模式,是世纪之交出现的现象。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对新闻业务的高度敬业精神和专业责任感的追求,以及新闻报道中遵循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
下面将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新闻专业主义首先强调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采访、写作、编辑、摄影等工作技巧,能够准确地收集和形成新闻信息。
只有具备或正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才能真正追求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准。
同时,新闻专业主义也要求新闻媒体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提升机会,以提高整体行业的专业素质。
其次,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地反映事件的经过和本质。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避免主观偏见和人为干扰,遵循中立公正的道德标准,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事件。
他们应该坚守事实的底线,不偏离实际情况,不随意夸大或缩小事件的影响。
通过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专业主义能够有效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益,增强社会的信息透明度。
此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强调新闻报道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报道事件的过程和事实,还应该深入分析和调查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供全面的解读和评价。
他们应该对社会关切的问题持有敏感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关爱公众的需求,通过新闻报道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还应该积极揭示社会的不正之风和问题,监督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导下,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关注公众需求,满足各类读者、观众和听众的知识需求,在创新和传播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同时,他们也不断反思和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加强团队合作和学习交流,共同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新闻专业主义注重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强调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强调社会责任感,追求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和正面影响。
在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下,新闻专业主义推动了新闻事业的进步,维护了公众权益,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形成
——黄旦,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 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年12月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职业意识形成的一套 新闻传播专业的理念和操作要求,包括如下方面: 专业(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职业规范意识和对新闻专业行为的评价标准 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记者自律
维护媒体利益,处理好个人和媒体的关系 A
记者利用自己的微博发布新闻时,必须保证这些新闻或言论是在本单位已 经发布过的。此外,不泄露单位的机密,不贬损供职的媒体,任何涉及媒 体利益的情况,记者都应该将维护媒体利益放在首位,协调好个人利益和 媒体利益的关系。
B
文明使用语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语言规范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在使 用社交媒体时,记者也需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保证记者的适度言论自由
在不侵犯他人基本权利和供 职媒体利益的前提下。记者 拥有适度的言论自由是十分 必要和合乎情理的。
确立明确的管理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是很 必要的。媒介组织应广泛听 取机构内部各部门各员工的 意见和想法。制定管理条例
开展培训学习,提高记者职业素养
培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内化了的专业信念、价值观、 行为标准和从业实践的规范。 提高记者的职业素养
浅析 新闻专业主义
学习小组: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强调的是新 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 与市场导向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 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 制的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 基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则远远超出了职业的 基本社会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 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 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 态度。 其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如何应对商业赢利与服务公众利益之间 的张力、如何应对政党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潘忠党 路晔,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 转型过程中的新闻专业主义》[J]. 新闻学研究,2002年4月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媒介,其地
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与变革,新闻专业主义变得尤为重要。
新闻专业主义,指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新闻报
道中,保持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
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循事实真相,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事件,绝不能为谋取利益而歪曲事实、篡改报道内容。
此外,新闻从业者应当尊重新闻伦理,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尊重新闻报道对象的权利和尊严。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引下,新闻从业者应当具备扎实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
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嗅觉,及时捕捉到重要的新闻线索,并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
同时,新闻从业者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技能和编辑能力,能够将新闻事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清晰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另外,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
业水平和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新闻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作为新闻从业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新闻行业的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行业的灵魂和基石。
只有遵循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行业才能在信息汪洋大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传递更加准确、客观、可信的信息,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每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新闻专业主义,不忘初心,以更加专业和负责的态度继续从事这一神圣的事业。
新闻专业主义
我关注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它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是新闻从业人员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为什么我会关注新闻专业主义并进行研究呢?其实选择这一个话题进行研究是需要一番勇气的,对大部分同学而言,这个理论听起来就很厉害、也很枯燥的。
并且,因为该理论由西方学者提出,植根于西方传统的标榜“自由”“民主”“公开”的出版自由的土壤,所以有的时候我不免陷入思维跳脱精神混乱的状态。
例如,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包括: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准确性、对公众权利的捍卫、对舆论的负责等。
在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规范首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闻宣传、舆论导向等。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媒愈加发达,传播愈加迅捷,而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例如有偿新闻、新闻贿赂;商业化媒体呈现出消费主义倾向,例如新闻报道变异,趋向于泛娱乐化、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迷失方向等,随之也出现了新闻打假、呼唤媒介工作者道德良知等活动。
由新闻专业主义还可引申出媒介专业主义、新闻媒介独立性、受众媒介素养等话题。
所以我还是会尽力理清思路,思考如何看待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特色新闻土壤上的变化与成长,如何建构我们的新闻专业主义。
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一系列的新闻失范的例子:去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爆发窃听事件,引起了极大地社会关注;国庆假期后有个帖子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称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南京市民在郊区的某梅花鹿养殖场里排队喝鹿血,场面描写血腥,多家媒体对此报道进行转载,后来央视记者现场调查却发现,这是一起严重的造假新闻;今年6月份,有个湖北地质工程师肖友发获任海南省三沙市首位市长的消息在网上热炒,网站不断转载、微博不停转发,但是最后同样验证是假消息;微博加V验证有的时候也只是一件“迷彩服”,是微博运营商出于商业利益进行违规操作……2008年“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的媒体为了经济效益,对此大肆宣扬,推波助澜,使其由一件明星之间的私人事件变成了公共事件,部分媒体在此过程中赚得钵满盆满,但是却丧失了媒体专业主义,违背了职业道德;有些媒体则大力呼吁抵制相关相片的传播,做到了行业自律,树立了一个恪守媒介专业主义的典范。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历史、新闻传播实务以及新闻传播伦理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梳理新闻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包括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新闻传播实务的发展、新闻传播伦理的探讨等。
本文还将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闻传播学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新闻传播学如何适应和引领新闻传播事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视角,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传播实践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它旨在探讨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受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新闻传播的业务技巧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新闻、传播、媒介、受众等。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公开性和针对性等特点。
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包括信息的生产、传递、接收和反馈等环节。
媒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态。
受众是指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广泛,主要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业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方面。
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
闻操作方法三个维度 , 分析该报对新闻专
业 主 义 的 坚 守 抑 或 背 离 。“ 南 方 周 末 》 《
的媒体 观是 ‘ 推动历史 ’ 更多于 ‘ 记录历 史 ’, 记者观是 ‘ 事件参与者’ 更多于 ‘ 事
件 记 录者 ’。 是其 与新 闻专 业 主义 有 出 这
化。 不仅针对具体案例 、 具体媒介 进行分
析, 而且 更 注 重可 操 作性 。
“ 具体说来 , 建国以来我国突发事件的报
道 经 历 了 ‘ 宣 传 为 本 位 ’ 以 事 实 为 以 、‘ 本位 ’ ‘ 和 以信 息为 本 位 ’ 三个 阶 段 。 ③ ”
另 有 学者 从 方 法 论 的 角度 出发 , 过 通
、
更 加 细 化 的个 案 研 究
个 案 切 人 , 见 大 是 论 文 写 作 的优 以小
道 》 对新 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媒体对于突
发 事 件 的报 道 过 程 做 了 一 个 梳 理 ,认 为
势 ,值得 注意的是该方面研究进 一步细
原则 。报人开始 自发地成立新闻团体 , 进
而形 成 共 同 的作 业 准 则 , 国最 早 的 新 闻 中 教 育 也 在 这一 时 期 产 生 。 法可 以说 是 一 变
渐深入 。 业务导向则体现在该报 日常业务
新 闻传 播 学 院 院长 芮 必 峰 通 过 检 视 新 闻 专 业 主 义 的理 论 依 据 和 实 践 基 础 , 析 国 分 内几 项 有 代 表 性 的 调查 研 究 结 果 , 为从 认 我 国新 闻传 播 实 践 看 , 正 对 中 国媒 体 和 真
【 关键 词 】 闻 专业 主 义 新 个案 研 究 历 史嬗 变 现代化 道 德 伦 理
新闻专业主义的_本土_主张_兼评吴飞教授的新作_新闻专业主义研究_
书林一叶不同传媒体制对新闻专业主义基本内涵的理解并不相同,作为舶来品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相关理念和实践策略对中国和世界传媒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转型中的中国新闻业改革和传媒业遭遇诸多困境,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主张显得尤为重要,业界的震荡与学界的坚守正是对这一主张的明确回应。
岁末年初,我国传媒界饱受争议的焦点人物当属《财经》杂志原主编胡舒立。
她于去年11月正式向“联办”提交辞呈,12月被证实到中山大学接受院长聘书和教职。
今年1月,去职仅两个月的胡舒立受聘担任《新世纪周刊》的主编,随后受聘担任《中国改革》杂志主编。
有媒介学者评价:“胡舒立的离去,给中国期刊界带来的震荡,史上未有。
”①传媒评论家王方认为:“《财经》一直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在遇到资本意志时意味着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触及底线,对杂志的影响是致命的。
当然,这种资本与编辑谈判无法和解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另外,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于一身,经营权也与编辑权相干扰,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
结构上亦极不合理,容易造成劳资、分配、经营与内容的矛盾,最终会破坏传媒公信力。
”②“《财经》事件”,使新闻专业主义的话题受到更大关注,这也正是新闻学者吴飞教授的新作《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主题。
在这本书中,正是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吴飞对胡舒立和她的《财经》倍加推崇:“之所以认为《财经》是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者,是因为《财经》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追求:其一,注意挖掘事实真相;其二,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其三,‘独到、独家、独立’的报道理念。
”③新闻专业主义成就了《财经》杂志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策略,在杂志创办之时,胡舒立就明确提出“编辑部完全独立,经费必须充裕”。
她的办刊宗旨是“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立足于整个体制,把改革推向前进。
”全球知名杂志《纽约客》(New Yorker)曾这样评价:胡舒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她似乎更懂得东方智慧的中庸之道:“将自己置于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置于中国历史和西方现实之间,置于维护中国利益和拥抱全球化之间”。
专业主义还是反专业主义:社会工作界的百年话语争议
专业主义还是反专业主义:社会工作界的百年话语争议
李伟;杨彩云
【期刊名称】《社会工作》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自19世纪末发源以来,为了摆脱由慈善志愿事业带来的不专业形象,新生的社会工作扬起了专业主义大旗.由于个案工作与专业主义的本质(科学主义等)相符,专业主义引导下的社会工作走向了去社会化,即沉迷于个案工作、个人治疗,抛弃了社会变革、社会正义的使命.于是,另一种相反的话语——反专业主义应运而生,并积极倡导社会改革.在专业的百年发展史中,两种话语争论不休、此消彼长.但总体而言,专业主义是社会工作的主流话语,反专业主义处于下风.原因在于,反专业主义所主张的社会变革难以标准化、操作化,并且受到了意识形态和科层制的束缚,继而被边缘化.中国社会工作在专业化的进程中,须警惕专业主义的陷阱,避免重蹈西方覆辙.【总页数】10页(P27-36)
【作者】李伟;杨彩云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扬州 225002;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上海 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
【相关文献】
1."领导送匾"等新闻引发的新闻专业主义讨论——兼谈后大众传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J], 黄玲
2.专业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去社会化\"\r——基于美国百年社会工作史的分析 [J], 李伟
3.去专业主义与反专业主义:体育新闻的两种极端倾向 [J], 魏伟
4.厘清新闻专业主义\r——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综述 [J], 车敬笑;肖燕怜
5.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 [J], 周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闻专业主义2
新闻专业主义2.0
新闻专业主义2.0: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但这主要针对的是媒体从业人员,即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群应遵守的规则。
然而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显然已经不适用了,随之而来的是新闻专业主义2.0。
新闻专业主义2.0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老师提出,他说道:“未来的新闻专业主义,将不再是一种行业性的专业精神,而是所有参与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个体普遍需要遵守的交往信条和基本精神。
”可理解、客观真实、道德适当、真诚都是未来新闻专业主义2.0必须汲取的内容。
从吴飞老师的叙述中可看出,未来的新闻专业主义规范的不仅仅是媒体从业人员,而是所有参与传播的个体。
这就说明要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
作为信息的受者和传者,大众是传播活动中的主体,也是此类研究中最变化莫测的群体,在话语权下放的今天,使得提高大众的媒介素养更为迫切。
很多舆论反转的事件,若人们不盲目转发评论,不盲目站队,而是冷静理性分析事件,也就不会有后期的多次反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 新闻传播科学, 2018, 6(2), 9-13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journal/jchttps:///10.12677/jc.2018.62002News Profession as Chinese Discourse: ASurvey of News Professionalism(2015-2017)Xuan ZhouZhejiang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Hangzhou ZhejiangReceived: May 17th, 2018; accepted: May 30th, 2018; published: Jun. 6th, 2018Abstract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in China in the 1990s, it has been rapidly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press as its own theoretical resource and ideal pursuit. However, it must be clarified that this “acceptance” process is also a process of adaptation and adjustment.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media marketizati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power’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has become a unique Chinese discourse. And aca-demic research is also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accepting this position as the theoretical standpoint starting point. In recent three years,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continued and reached a small peak by the end of 2017.KeywordsChinese Discourse,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作为中国话语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2015~2017)周璇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18年5月17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30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6日摘要新闻专业主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后,就迅速被中国新闻界作为自己的理论资源和理想追求,周璇但是必须厘清的是,这“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改编和调适的过程。
尤其是在媒体市场化的过程中,以及在与政治权力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新闻专业主义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话语,学界的研究也在有意无意地接纳这一定位,并作为理论立场出发点。
最近三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延续,并在2017年年底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关键词中国话语,新闻专业主义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新闻专业主义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化媒体的兴盛成为一个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又尤以潘忠党和陆晔合作的《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一文影响最为深远。
而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勃兴,自媒体时代到来,以“公民新闻”为核心引发的新闻生产生态突变,又使得“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本综述从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篇名和关键词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检索,时间为2015年~2017年,检索范围为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从中挑出20篇知名学者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学术论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现状。
本文之所以选择2015~2017年间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作为切入口,理由有二:第一,此前已有学者做过对2005~2015年相关研究的综述[1];第二,更重要的是,也恰恰是这三年(2015~2017)中新闻专业主义掀起了又一波热潮,其中有些内容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争论。
争论无疑有助于推进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化,同时也得注意到争论意味着在该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甚至可以说,其中的某些分歧还表征着研究者的政治立场。
而其中最为显豁的缘由则是:“新闻专业主义”正日益演变为一种“中国话语”。
之所以说“中国话语”,是指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语境中讨论时呈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取向:一是从理念到实践的二元话语;一是从左右纷争引发的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与批判。
2. 新闻专业主义实践讨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当代命运》[2] (《新闻与写作》,2017.09)一文中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当代中国新闻实践中适用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向社会公开传递信息的媒体才能谈新闻专业主义,个人之见的信息沟通、小范围信息、观点扩散不适用新闻专业主义;第二,新闻专业主义只适用于专业的新闻机构;第三,新闻专业主义适用于严肃新闻的传递,不能用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八卦新闻。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钟大年在他的《颠覆还是重构: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3]一文中明确区分了传统新闻(组织性、权威性、客观性、专业性)和自媒体新闻(自主化、碎片化、情绪化)各自的特点。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钟大年认为,正如传统新闻业曾经经历过从小众到大众,从政商到公共,从无序到有序的专业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之路一样,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新闻业,周璇在引领媒体从传播向互播的转变中,自身也必须经历从新闻自发到新闻自觉的成长过程。
因此,新媒体时代必定会建构一套适应新媒体新闻的理念、规范和专业操守与技巧,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3. 域外的声音:新闻专业主义的国际检视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中国话语,不等于它就完全与西方语境割裂了。
相反,西方传播学者在探讨新闻专业主义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将中国看作一个参照物,在2015到2017这三年间也不例外。
Oppegaard在Jou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上发表《新闻业的边界:专业主义、实践与参与》[4]一文时,除了从理论上探讨专业主义的全新实践外,还不忘对中国境内的声音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回应。
Graves, Lucas则强调从全球视角去重新发现和审视专业主义,他在Reinventing Professionalism: Journalism and News in a Global Perspective一文中就认为从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通来看,新闻与新闻业正在改写人们对这个行业及职业的认知,而由此也会延伸到专业标准的重塑[5]。
Harnischmacher, Michael 在Journalism after all: Professionalism, content and performance—A comparison between alternative news websites and websites of traditional newspapers in German local media markets一文中,则选择了德国当地媒体市场上的传统报纸网站和另类新闻网站做了比较,认为它们有可能在内容和表现上都呈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区别[6],其中虽然并不将中国作为分析对象,但无疑可以供强调“中国特色”的新闻界和学界作为镜鉴。
4.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探讨:记者专业主义和公民专业主义在新技术主导的以社交平台和公共参与为重要特征的新传播形态下,呈现的是新闻从业者和社会公众等每一个个体,在新闻信息生产和传递的网络节点上不断的相互介入,相互挤占,相互渗透。
当职业记者和公众都在以新闻的形式传递信息时,他们也在一同界定什么是新闻,一同实现对新闻的理解。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等在《“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7]一文中提出“液态新闻”的概念。
在液态新闻中,记者的身份和角色不再是稳定的,而是在职业记者,公民记者,社会大众之间不断转换。
职业记者和公民记者有各自的新闻共同体阐释社群,但是两者不同的新闻生产群组之间相互影响,重构工作目标、时间准则和新闻业的意识形态。
文章指出,如果我们将新闻专业主义不仅视为有关媒介公共性好记者职业角色的期许,也将其视为以自由表达和公共参与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组成部门,那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话语实践,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话语资源,并且具有新的普遍关照的理论意义。
在陆晔教授看来,新媒体时代记者专业主义和公民专业主义是相互存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新闻业的进步和发展。
5. 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批判南京大学胡翼青在《新闻专业主义批判: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8]一文中提出新闻专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
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媒体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方式,但是为了掩盖其高度功利性的实际功能,它通常被标榜为新闻业的职业操守和最高信仰。
究其历史成因,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美国科学管理思想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息息相关。
因此,当代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世纪是对传统的新闻管理模式的挑战。
人们永远需要专业的新闻,但不一定需要资本主义的新闻企业。
王维佳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提出,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独立和专业的口号越响亮,新闻记者在整体上把握社会问题的能力反而却越降低。
不仅如此,在市场逻辑下,排除政治和社会责任意识,新闻业的低俗、造谣、煽情等负面现象大量出现。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新闻产业化过程及其周璇相伴的新闻思想所带来的负面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新闻实践当中。
如何真正回归我们自己的生活世界来解读和研究新闻业的实际问题才是新闻学界和业界努力的真正方向,而不是一味强调功利主义本质下的新闻专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