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研究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研究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19bc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6.png)
在实践中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和社会责任,强调媒体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例如,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 中国媒体会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实践,并引导公众舆论。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价值观上的异同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
强调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认为媒体应该独立于政府和社会权 力之外,发挥监督和制衡作用。例如,在报道政治事件时,西方媒体通常会 关注人权、法治和民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 研究》
2023-10-26
目 录
• 引言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分析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新闻实践和理论构 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闻 专业主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理念、新 闻制作标准和新闻道德规范等方面存 在显著差异。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受到政治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则受 到新闻自由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实践中存 在不同的运作方式和效果,但都追求 客观、公正、透明和负责任的新闻传 播。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仅从文献和案例分析的角度对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比较,未来 可以进一步探讨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 的实践差异及其原因。
在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民 主政治和商业市场的影响,强调新闻的自由性、独立性和 客观性。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与共性
特点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政治正确和舆论导向,受到政府 和党派的影响较大。
探析网络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探析网络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efb88cb9f3f90f77c61b4d.png)
探析网络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重要概念。
它所主张的客观、公正和平衡的报道原则成为所有新闻记者崇尚的职业规范和理想。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使得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在网络时代新的媒体格局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力图从媒介观、新闻观、记者观、受众观四个维度来考察网络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探究新闻专业主义在新时期继续发展的实践操作性。
媒介观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媒介必须摆脱外界干涉,不受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和限制,服务于公众利益。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独立媒介观。
从现实的角度看,新闻媒介受制于国家和统治集团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集团和商业主义的影响。
独立媒介观的悖论在网络时代面临着新的解读。
一方面,互联网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向公众发布信息的传播者。
面对繁杂庞大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无论政治因素还是商业因素都更难控制和影响传媒。
2008年,一名记者通过博客发表文章揭露了山西煤矿向记者分发“封口费”隐瞒矿难的事实,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
如果是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和商业利益集团对媒体的管控和利诱可能会很成功。
但是,在网络传播的新环境中,任何阻断事实传播的企图都不能确保实现,多元的传播源是公共利益得到保障的新依托。
但另一方面,因为网络信息的数量远比传统媒体能容纳的庞大,一旦控制着网络传播入口的重要门户网站丧失了新闻专业主义操守,和一些利益集团联合起来垄断信息,操纵传播,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
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中,网民揭露多家门户网站都曾屏蔽过三鹿问题奶粉的相关信息。
这也引起了我们对网络媒体的反思。
一旦信息内容供应商和信息流通系统“把关人”因为利益结为同盟,操控舆论,公众从新媒体中收益的话语权民主权就成了泡沫,公共服务也成了这些利益集团欺骗公众的幌子。
新闻观客观新闻学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客观性意味着脱离任何个人偏见、情感和观点的观察。
2012年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
![2012年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8d02e725acfa1c7aa00cca9.png)
1 1 F X W O 0 1 】
参 考 文献
①王新 平, ( 《 新世 纪河 南媒体 形 象提 升 的研 究》[ D 】 . 开封 : 河南 大学硕 士学位
论文 , 2 0 0 7
② 田 智辉 : 新 媒 体 环 境 下 的 国际 传
播) )[ M 】 . 北京 : 中国传 媒 大 学 出版 社 ,
20 1 0 : 48
代河南形象建构传播的新政策 , 广大河南 籍 网民更 要为 家乡 的发 展助力 ,我们 相
化, 要展示 一个立体 的新河 南 , 可 以做 成 系列片 ,吸引更多 的人亲 自来河南看看 , 让他们用 自己的眼睛 了解新河南 。另外 , 有网友提 出在 网络上建立 “ 他们都是河南
极 自由 和 消 极 自 由 的 框 架 里 看 待 新 闻 专 业 主义 、社 会 责 任 论 和 公 共 新 闻业 的 对 抗。 他认为 , 建 立 在 消 极 自 由基 础 上 的 新 闻专业主义 , 面对 积 极 自由框 架 内 的 社 会
s i o n a l i s m) ,是美 国政 党报刊解体后在新
对 新 闻 学 研 究 中 功 能 主 义 的取 向 和 方 法
人、 新闻价值 和新闻伦理。 然而 , 新媒介技 术 背景下 的新型新 闻传播撼 动 了传 统意
义 上 的 新 闻专 业 主 义 : 非 专 业 的新 闻生 产
人” 专题 , 通 过 众 多 河 南 网 民 的转 载 , 将 河
③郭 小霞 , 河 南形 象的媒 体 建构
信, 新媒体环境下 的河南一定 能够重 新熠
熠生辉 , 为构建和谐社会 贡献力量 。 口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究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43a4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2.png)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究【摘要】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原则。
我们还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从业者的素养要求,并指出了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强调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闻专业主义是保障新闻传播质量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需要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以推动新闻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内涵、核心原则、素养要求、现实困境、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独占信息传播的地位。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的便利条件,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传播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媒体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断更新迭代,媒体融合和跨界传播成为新的趋势,新闻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需要新闻从业者不断适应和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种种挑战。
1.2 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新闻从业者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是新闻行业的灵魂和底线。
新闻专业主义是确保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真实的基础。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新闻从业者需要遵循事实真相,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以确保公众获得准确的信息。
新闻专业主义是维护新闻行业声誉和信誉的根本。
新闻专业主义专题总结
![新闻专业主义专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692c53852458fb770b56df.png)
新闻专业主义(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一、历史起源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
19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美国大众化的商业报刊迅速增加,政党报刊衰落,报刊纷纷摆脱了政党的控制,独立报业形成。
独立报刊以报道新闻为中心,立场保持中立,注重吸引读者。
记者开始被公认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黄色新闻浪潮,性、犯罪等刺激性的黄色新闻过多地占据了报纸的版面,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
1896年,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材料”三大目标,以对抗黄色新闻浪潮。
他在办报宣言中提出:“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
”这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19世纪末,美国新闻业掀起“扒粪运动”,揭露了大量企业和政府的腐败行为,凸显了报刊的独立性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
20世纪初,客观报道渐趋成熟,报刊有了专业的工作方式,新闻客观性逐渐成为专业社区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些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确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公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使新闻专业主义进一步成熟。
二、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1.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它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它包括专业的知识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专业内部的自律。
其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其中专业精神包括: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主要理念: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近三十年国内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1979~2009)
![近三十年国内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1979~2009)](https://img.taocdn.com/s3/m/24a7ed79f242336c1eb95e9c.png)
西 南交通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21 0 0年 6月 J OURN O HW E T JAO ONG UNI RST AL OF S UT S I T VE IY
Jn 0 0 u .2 1
V0 . 1 No 3 11 .
第 1卷 1
第 3期
( oi c n e) S c l i cs aS e
u i z t n,i s f ce t s se t a t d t iai l o n u i n y tmai l s y,o el p i g s d n t . S n f t r e e r h d me t i c u v r p n t y a d ec a u o i u u e r s a c o s c i
近三十年研 究成果调 查发现 : 学者们对新 闻专业主义的研 究在 内容上 呈现分散 、 多元的格局 , 主要 以理砖研 究为 且 主, 其研 究方式也偏 重理论 结合 实际的个案研 究, 究视野 的深度和广 度 虽有 明显进步 , 研 但仍存 在 学科 运用单一 、 系统化研 究不充分和重复性研 究等问题 。因此, 国内学者应在今后新 闻专业主 义的研 究 中关注媒介 融合 下的新 现 象、 新动态, 并运用 多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和 不断拓展 研究 的视 野与方 法, 以达 到监督 和推动媒 介健康 、 有序发展
sud f n ws p oe so aim. Ho v r t r u h h i e t a in f r s a c e u t i e e t h e t y o e r f s in ls we e , h o g t e nv si t o e e r h r s ls n r c n tr e g o
最近十年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最近十年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重点与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31a79c1e866fb84ae45c8dde.png)
大名旦 ” 的浦熙修 、 刚、 杨 戈杨、 彭子刚。 后者则集 中在 申报 和
大公报 。
新 闻从业者的专业 主义话语建构》 中曾这样表述 :中国新 闻 “ 改革 的话语场域集合 了三个不同的传统 : 中国知识 分子 以办
这些研究从 著名新闻记者或报业 经营者 的理念和新 闻 实践来分 析其新 闻专业 主义的特征 , 真实” “ “ 、 服务 公众 ” 、
的努 力 与 尝试 关 键 词 : 闻专 业 主 义 ; 新 内容 分析 法 ; 土化 本
中图分类号 : 2 0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 7 (0 2 0 — 16 0 10 ~ 47 2 1 )8 0- — 3 9
学者陆晔、 潘忠党在《 成名的想象 : 中国社 会转 型过程 中
其 中不乏对西方媒体 的质疑之声。如对 《 世界新闻报》
“ 窃听 门” 事件 的分析 . 西方媒体对发生在西藏拉萨 的“ ・4 31”
事件 中的对华歪 曲报道 , 国媒体对伊拉克战争报道 中存在 美
的爱 国主义与专业主义的冲突 , 以及美 国政治选举新 闻报道 中遭遇 的新 闻专业主义与现实利益的博弈 等。
中之一条就是消息灵确 。圆 独立方面 , 诸多研究都 注意到 了经济的独立和报人坚持
载的研究成果 . 新 闻专业主义 ” 以“ 进行题 名检索 , 获得 1 9 6
篇学术论 文。 从时间上看 , 论文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 尤 新 闻专业 主义实践 的关 系, 如成舍我办 报追 求独立 , 他办的 其从 2 0 0 6年开始上升速度很快 。 而从 内容上看 , 这些研究成 所有报纸共有的宗旨之一就是“ 不受津贴” 汪康年坚守报刊 。 果和 陆哗 、 潘忠党 的上述 表述相切合 , 集中在对于近代新 闻
“万众皆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
![“万众皆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57532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0.png)
2021·1(上)《科技传播》56作者简介:孙艺,本科在读,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广告学。
“万众皆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孙 艺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快速崛起,推动了泛媒体的产生,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在“万众皆媒”的时代将会面对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针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万众皆媒”时代的变化,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研究重塑“万众皆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专业主义2.0”时代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万众皆媒”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4-0056-03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不仅为新闻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还正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形态,人们也由此步入了与以往不同的传播环境。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在淡化传统传媒业的边界的同时也为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强烈且深刻的冲击,在这样一个“万众皆媒”的时代,专业媒体如何能够在这样一个话语权被削弱的时代突破自我以及自媒体人士如何能够尊重新闻生产的专业性,都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1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1.1 新闻专业主义的来源新闻专业主义主要来源于西方新闻理论,对于中国是舶来品。
在持有客观态度的报道规范逐渐于“一战”后建立起来,1940年后,西方新闻界大力强调媒体社会责任,与当时时代的政治环境、市场环境息息相关。
此后,越来越多的与新闻专业观念产生、发展的讨论、解读和批评相继出现,并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形成于西方的新闻专业观念逐步进入中国,新闻专业主义获得了众多学者的青睐,这一段时期内大量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的学术研究文章不断涌现。
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自有的新闻专业主义也不断加快发展速度,客观性、社会责任、为公众服务以及自律与他律等原则不断深入我国的新闻工作。
1.2 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与功能新闻专业主义在信息告知的基本功能上讲求客观真实,为社会公众提供有理有据的信息时也对新闻工作者也有其专业的指导作用,对于新闻业的规范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4e567f0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6.png)
新闻专业主义第一篇: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目录[隐藏]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了解这些概念、历史及其变化,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不无裨益。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报业自由”(也称“出版自由”)、言论批评自由(也称“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也称“人民的获知权”或“知情权”)。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
美国社会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表达自由的基础上,早期争取新闻自由者对“新闻自由”的理解是——我行我素。
然而,报业的出版自由并非人民的表达自由。
自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已经发现,人民之间的权利并不平等。
在美国商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那里,私人利益正在侵蚀公共生活。
美国报业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想的公共精神载体。
最初,为政治偏见所左右。
后来,它们变得越来越关注广告,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
媒介的经济独立和市场运作,产生了另一个权力中心。
公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媒介被赋予极大的特权;然而它却不承诺,或者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履行对社会的义务,这是说不通的。
于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RobertM.Hutchins)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新闻工作者发展出来的追求信息的新闻专业模式,是世纪之交出现的现象。
2012年国内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2年国内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0dd81513b3567ec102d8aa1.png)
异。 一9一 源自雨 僧习僧
[ u C h L l a n b o s h C h u a n b o L i l u ny
i I l
【 参考文献 】 直 接地 关 联 在 一起 ,认 为 只有 经 由媒 体 制 度 的变 革 才 能 够 实 现新 闻专 业 主义 的职 业 伦理 。因此 ,在 研 究 中 ,学 者们 [ 1 ] 朱明. 浅论新闻专业主义0 】 . 声屏世界,2 0 1 2( 9 ) . 将研 究 重 点 更 多地 投 放 在 以西 方 既有 的新 闻 专业 主 义 内涵 【 2 】 刘晓林 ,邓利平. 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Ⅱ 】 . 青年记者, 上 ,并 以此 为 准则 ,衡 量 和评 价 国内媒 体 对 于 突发 事 件 的 2 0 1 2( 7 ) . 报道 ,寻求 新 闻专业 主 义在 中 国的生存 空 间和存 在 意义 。 【 3 】 李沛.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Ⅱ ] . 今传媒 ,2 0 1 2 从 所集 纳 的2 0 1 2 年有 关 新 闻 专业 主义研 究 的论 文 中 可 ( 1 ) . 以看 出 ,学 界 的主 要 研究 方 向趋 向 于多 元 化 ,既 有 理论 研 【 4 1 谢梦姣 ,马鸿龙. 从 “ 合肥少女毁容案”看新闻报道的 究 ,也 有 个 案分 析 ,形式 多样 。而在 新 闻业 界 ,专 业 主 义 专业性Ⅱ 】 . 新闻世界,2 01 2( 7 ) . 理 念 越 来 越 被 广 大 的新 闻从 业 者 贯 彻 到 日常 的 报 道 活 动 【 5 】 任艳. 日本媒体 :公共媒体?政权宠物?Ⅱ ] _ 新 闻界 , 中 。新 闻专 业 主义 不 仅是 新 闻从业 者 的职 业道 德 准 则 ,也 2 01 2( 1 4 ) . 逐 渐 成为 行业 自律 的必 然 要求 。 [ 6 ] 赵光怀. 新闻专业主义和中国的史学传统Ⅱ ] . 山东社会科 因 此 ,新 闻 专 业 主 义 理 沦 的研 究 重 点 将 进 一 步 由 西 学学报,2 0 1 2( 1 0 ) . 方 向 中 国偏 移 ,并 更 加 注重 本 土 化 和 中 国特 色 。学 习 和借 [ 7 ] 冯剑侠. 新闻专业主义——一种职业意识形态的建构Ⅱ 】 .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aa7b916b52acfc789ebc973.png)
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形成
——黄旦,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 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年12月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职业意识形成的一套 新闻传播专业的理念和操作要求,包括如下方面: 专业(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职业规范意识和对新闻专业行为的评价标准 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记者自律
维护媒体利益,处理好个人和媒体的关系 A
记者利用自己的微博发布新闻时,必须保证这些新闻或言论是在本单位已 经发布过的。此外,不泄露单位的机密,不贬损供职的媒体,任何涉及媒 体利益的情况,记者都应该将维护媒体利益放在首位,协调好个人利益和 媒体利益的关系。
B
文明使用语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语言规范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在使 用社交媒体时,记者也需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保证记者的适度言论自由
在不侵犯他人基本权利和供 职媒体利益的前提下。记者 拥有适度的言论自由是十分 必要和合乎情理的。
确立明确的管理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是很 必要的。媒介组织应广泛听 取机构内部各部门各员工的 意见和想法。制定管理条例
开展培训学习,提高记者职业素养
培养记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内化了的专业信念、价值观、 行为标准和从业实践的规范。 提高记者的职业素养
浅析 新闻专业主义
学习小组: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强调的是新 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 与市场导向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 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 制的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 基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则远远超出了职业的 基本社会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 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 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 态度。 其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如何应对商业赢利与服务公众利益之间 的张力、如何应对政党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潘忠党 路晔,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 转型过程中的新闻专业主义》[J]. 新闻学研究,2002年4月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be466c19ec3d5bbfd0a74ec.png)
我关注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它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是新闻从业人员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为什么我会关注新闻专业主义并进行研究呢?其实选择这一个话题进行研究是需要一番勇气的,对大部分同学而言,这个理论听起来就很厉害、也很枯燥的。
并且,因为该理论由西方学者提出,植根于西方传统的标榜“自由”“民主”“公开”的出版自由的土壤,所以有的时候我不免陷入思维跳脱精神混乱的状态。
例如,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包括: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准确性、对公众权利的捍卫、对舆论的负责等。
在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规范首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闻宣传、舆论导向等。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媒愈加发达,传播愈加迅捷,而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例如有偿新闻、新闻贿赂;商业化媒体呈现出消费主义倾向,例如新闻报道变异,趋向于泛娱乐化、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迷失方向等,随之也出现了新闻打假、呼唤媒介工作者道德良知等活动。
由新闻专业主义还可引申出媒介专业主义、新闻媒介独立性、受众媒介素养等话题。
所以我还是会尽力理清思路,思考如何看待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特色新闻土壤上的变化与成长,如何建构我们的新闻专业主义。
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一系列的新闻失范的例子:去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爆发窃听事件,引起了极大地社会关注;国庆假期后有个帖子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称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南京市民在郊区的某梅花鹿养殖场里排队喝鹿血,场面描写血腥,多家媒体对此报道进行转载,后来央视记者现场调查却发现,这是一起严重的造假新闻;今年6月份,有个湖北地质工程师肖友发获任海南省三沙市首位市长的消息在网上热炒,网站不断转载、微博不停转发,但是最后同样验证是假消息;微博加V验证有的时候也只是一件“迷彩服”,是微博运营商出于商业利益进行违规操作……2008年“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的媒体为了经济效益,对此大肆宣扬,推波助澜,使其由一件明星之间的私人事件变成了公共事件,部分媒体在此过程中赚得钵满盆满,但是却丧失了媒体专业主义,违背了职业道德;有些媒体则大力呼吁抵制相关相片的传播,做到了行业自律,树立了一个恪守媒介专业主义的典范。
浅谈新闻专业主义
![浅谈新闻专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f00992043323968001c9202.png)
灾难报道对于深度化的忽视,是一 种新闻的灾难,媒体在进行灾难性 事件的相关报道时,不能仅停留在 第一时间将信息直接传达给公众, 要学会质疑,呈现、平衡多种观点, 尽力保证新闻的本质真实,而不局 限于“传话筒”的角色属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
谢
观看
4.真正有行动力的记者或学者永远是少数,沈亚川是业界少 数,所以有底气批评学界多数;
5.少数学者举办研讨、公共表达、邀请讲座、调查研究,其 实做的“支援”也不少;
6.真正愿意批评媒介的学者是少数,多是建设性批评,而且 批评和支援并不矛盾。
从新闻理想走向新闻专业主义
A
新闻理想
B
新闻专业主义
人们对新闻职业的想象和希望,
1 2 3
媒体之间的联动与呼应是媒体融合应有 之义
媒体间相互依托,互相依赖(网络媒体 和传统媒体之间合作之路)
人们对媒体掌握舆论导向的不满情绪, 媒体间惺惺相惜,彼此互抬
讲坛类电视节目纷纷涌现,讲坛热在向全国 各地蔓延,由此带来的“电视学术”生态图 景最终成形,并演变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 态。
布尔迪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志安
1.新闻业界和学界的评价体系不同,加之“行业共同体”从 未在各自内部和彼此之间形成,有这种批评很正常; 2.新闻学教育和研究长期处在政治性、工具性框架中,但学 界精英追寻自主的诉求和业界精英是一致的;
3.犬儒主义或功利之心在新闻业界和学界一样都普遍存在;
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
以及对新闻职业成就的向往和
追求。新闻理想决定和制约着 人们对新闻职业的选择意向和 选择结果。 坚持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 生命,以人们为中心
新闻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方向
![新闻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176117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0.png)
新闻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方向
一、新闻传播理论
新闻传播理论是新闻学的基础,它研究新闻传播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该方向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二、新闻报道与写作
新闻报道与写作是新闻学的核心技能之一,它涵盖了新闻采访、写作技巧、新闻编辑等方面的内容。
该方向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提高新闻报道与写作的能力,为未来的新闻工作做好准备。
三、媒体伦理与道德
媒体伦理与道德是新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研究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
该方向的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媒体伦理与道德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新闻摄影与摄像
新闻摄影与摄像是新闻学的重要技能之一,它涵盖了新闻摄影技巧、摄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该方向的研究有助于学生掌握新闻摄影与摄像的技能,为未来的新闻工作做好准备。
五、数字新闻与新媒体
数字新闻与新媒体是新闻学的新兴领域之一,它研究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以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该方向的研究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字新闻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为未来的新闻工作做好准备。
六、新闻与社会问题
新闻与社会问题是新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研究新闻报道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和作用。
该方向的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新闻与社会问题的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七、新闻史与批评
新闻史与批评是新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研究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批评理论。
该方向的研究有助于学生了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做好准备。
新闻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88974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2.png)
新闻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旨在研究新闻现象的产生、传播和影响,探索新闻的本质和特点,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以改善新闻的质量和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并探索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进行新闻研究。
一、新闻学的研究领域1. 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是新闻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探讨新闻的传播过程和影响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新闻的发源地、媒体组织、传播渠道、受众反应等方面的因素,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新闻传播学还研究新闻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新闻对公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影响。
2. 新闻采编学新闻采编学是研究新闻业务的组织和规范化过程的学科,重点关注新闻的采集、处理和编辑流程。
通过研究新闻采编的方法、技巧和规范,可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并改善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靠性。
3. 新闻伦理学新闻伦理学是研究新闻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学科,关注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报道和评论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
通过研究新闻伦理问题,可以帮助新闻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新闻业的信誉和公信力。
4. 新闻史学新闻史学是研究新闻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的学科,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新闻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通过对新闻史的研究,可以了解新闻业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新闻现象的理解和解释提供历史依据。
二、新闻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新闻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以验证或证伪假设,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和分析,提倡量化研究和统计分析,以建立科学的新闻研究模型和理论框架。
2. 访谈调查方法访谈调查方法是一种采用访谈方式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在新闻学中广泛应用于深度采访和报道过程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与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消费者和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经验和态度,探索新闻行业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3. 文本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是通过从新闻文本中提取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以揭示新闻报道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
![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a19124db307e87101f69644.png)
闻操作方法三个维度 , 分析该报对新闻专
业 主 义 的 坚 守 抑 或 背 离 。“ 南 方 周 末 》 《
的媒体 观是 ‘ 推动历史 ’ 更多于 ‘ 记录历 史 ’, 记者观是 ‘ 事件参与者’ 更多于 ‘ 事
件 记 录者 ’。 是其 与新 闻专 业 主义 有 出 这
化。 不仅针对具体案例 、 具体媒介 进行分
析, 而且 更 注 重可 操 作性 。
“ 具体说来 , 建国以来我国突发事件的报
道 经 历 了 ‘ 宣 传 为 本 位 ’ 以 事 实 为 以 、‘ 本位 ’ ‘ 和 以信 息为 本 位 ’ 三个 阶 段 。 ③ ”
另 有 学者 从 方 法 论 的 角度 出发 , 过 通
、
更 加 细 化 的个 案 研 究
个 案 切 人 , 见 大 是 论 文 写 作 的优 以小
道 》 对新 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媒体对于突
发 事 件 的报 道 过 程 做 了 一 个 梳 理 ,认 为
势 ,值得 注意的是该方面研究进 一步细
原则 。报人开始 自发地成立新闻团体 , 进
而形 成 共 同 的作 业 准 则 , 国最 早 的 新 闻 中 教 育 也 在 这一 时 期 产 生 。 法可 以说 是 一 变
渐深入 。 业务导向则体现在该报 日常业务
新 闻传 播 学 院 院长 芮 必 峰 通 过 检 视 新 闻 专 业 主 义 的理 论 依 据 和 实 践 基 础 , 析 国 分 内几 项 有 代 表 性 的 调查 研 究 结 果 , 为从 认 我 国新 闻传 播 实 践 看 , 正 对 中 国媒 体 和 真
【 关键 词 】 闻 专业 主 义 新 个案 研 究 历 史嬗 变 现代化 道 德 伦 理
美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研究
![美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e0abc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8.png)
美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研究美国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研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的角色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实践过程中遵守的一套职业道德和准则。
本文将探讨美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在新闻行业中的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黄色新闻时代。
当时,鲜明的党派立场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导致了关于真相和客观报道的质疑。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新闻行业渐渐意识到需要建立起一套包括权威性、独立性和客观性等原则的新闻报道标准。
这一时期,美国的新闻专业主义开始奠定基础。
在20世纪初,新闻媒体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
国家和社会的变革对新闻业界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闻界开始组织成立职业协会,例如1909年成立的美国记者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简称ASNE)。
这些协会的成立使得新闻工作者和媒体機构能够共同讨论并制定新闻工作的职业准则。
这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到了20世纪中叶,电视媒体的兴起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挑战。
电视的视觉和触感效果使报道更加生动直观,但也引发了关于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争议。
瓦尔特·利普曼(Walter Lippmann)和E·W·巴伦顿(Elmo Roper)等提出了所谓的“公众舆论研究”观点,认为媒体应该起到“社会导向”的作用,引导公众的意见和舆论。
不同的观点使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这种变革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提出了严峻考验,同时也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新的挑战。
公众不再依赖传统媒体作为唯一权威的信息来源,而是更加依赖来自社交媒体和个人网站的信息。
这种变化使新闻从业者需要更加注重事实核实和客观报道,以保持公众的信任。
新闻专业主义的_本土_主张_兼评吴飞教授的新作_新闻专业主义研究_
![新闻专业主义的_本土_主张_兼评吴飞教授的新作_新闻专业主义研究_](https://img.taocdn.com/s3/m/f1223bd8ad51f01dc281f143.png)
书林一叶不同传媒体制对新闻专业主义基本内涵的理解并不相同,作为舶来品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相关理念和实践策略对中国和世界传媒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转型中的中国新闻业改革和传媒业遭遇诸多困境,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主张显得尤为重要,业界的震荡与学界的坚守正是对这一主张的明确回应。
岁末年初,我国传媒界饱受争议的焦点人物当属《财经》杂志原主编胡舒立。
她于去年11月正式向“联办”提交辞呈,12月被证实到中山大学接受院长聘书和教职。
今年1月,去职仅两个月的胡舒立受聘担任《新世纪周刊》的主编,随后受聘担任《中国改革》杂志主编。
有媒介学者评价:“胡舒立的离去,给中国期刊界带来的震荡,史上未有。
”①传媒评论家王方认为:“《财经》一直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在遇到资本意志时意味着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触及底线,对杂志的影响是致命的。
当然,这种资本与编辑谈判无法和解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另外,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于一身,经营权也与编辑权相干扰,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
结构上亦极不合理,容易造成劳资、分配、经营与内容的矛盾,最终会破坏传媒公信力。
”②“《财经》事件”,使新闻专业主义的话题受到更大关注,这也正是新闻学者吴飞教授的新作《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主题。
在这本书中,正是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吴飞对胡舒立和她的《财经》倍加推崇:“之所以认为《财经》是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者,是因为《财经》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追求:其一,注意挖掘事实真相;其二,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其三,‘独到、独家、独立’的报道理念。
”③新闻专业主义成就了《财经》杂志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策略,在杂志创办之时,胡舒立就明确提出“编辑部完全独立,经费必须充裕”。
她的办刊宗旨是“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立足于整个体制,把改革推向前进。
”全球知名杂志《纽约客》(New Yorker)曾这样评价:胡舒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她似乎更懂得东方智慧的中庸之道:“将自己置于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置于中国历史和西方现实之间,置于维护中国利益和拥抱全球化之间”。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_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_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445d67783e0912a2162a74.png)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黄 旦内容提要 关于传播者研究的历史,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都缺乏清楚梳理。
因此,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做一点努力。
本文把传播者界定为大众媒介组织,并认为其研究的历史应从新闻学开始。
新闻学对传播者的研究,大致囿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范围并围绕这一中心,构筑了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社会责任等话语。
自怀特开先河的把关人研究,逐渐揭示了传播者所受到的种种外在压力;批判学派、政治经济学等各种研究取向,更是展现了大众媒介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从而使媒介组织的专业主义理念遭到挫伤。
所以,传播者研究历史,是专业主义建构和消解的过程。
但是,专业主义并没有销声匿迹,建构和解构仍在不断继续。
在大众传播中,谁(who)是传播者?“没有谁”,查利斯・赖特斩钉截铁地回答。
理由很简单:大众传播是组织而不是个人的行为,大众传播的内容是众多参与者组织化努力的产物,是大众生产(mass2produced)大众散发(mass2distributed)。
在如此复杂的操作过程中寻找什么人是传播者,就好比是找一辆汽车的个别制造者。
于是赖特十分不屑地说,问谁是传播者,实际上是打算以一般的人类传播模式,即:一个传播者、一个讯息、某些传输媒介和一个接收者这些基本要素来考虑大众传播(Wright,C.R.,1986:61)。
我以为这只是赖特虚构的问题,但即便真的如此,也不必一口咬定就是混淆了大众传播和一般传播的区别。
不说赖特自己提到的这些构成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传播者、讯息、媒介、接收者),大众传播本就不可或缺,而且“谁”或“什么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隐喻,把赖特所谓的“组织”做了人格化处理。
赖特之所以做惊人之语,无非是强调大众传播的组织特征,为自己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者做铺垫。
以一己之需,故意使因果关系极端简单化,是学术研究的大忌。
赖特恰落此俗套。
不过,突出大众传播者是组织而不是个体,虽无新意倒是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新闻专业主义研究》后的几个问题
一条新闻的诞生是多方权力角力的结果,新闻场域与政治场域的妥协,经济场域与新闻场域的较量,同时还有新闻场域内部的斗争。
那么代表新闻场域力量的新闻专业主义在角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国内学者陆晔和潘忠党的观点。
两位学者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传媒是社会的公器,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任何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3)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4)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是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在这里,摘抄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五个标准,因为它将指导我批判地看待媒介的实践问题。
在任何一个国家,政治权力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无一例外,政治权力最终要战胜新闻专业主义。
其实,在中国的媒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以前媒介作为党的宣传者,虽然现在,媒介在向为公众服务,社会公器角色的转变,但是党管媒体还是没有改变。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作者引用最多的案例均来自国外,引用国内案例且都不点名道姓,并且没有做深入的分析,我想从侧面可以认为是国内的新闻不够自由。
很多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官方介入调查,最后有些结果总不了了之,又或者是从和谐的角度出发,并没有公布事件的结果。
因此,学者们对很多典型的新闻事件并不能探析出真相来,而且国内几乎没有学者对中国的媒体被指违反宣传纪律进行过罗列和总结。
我觉得做这个研究应该是有价值的,一方面可以让其他媒体引以为鉴,不再踩到“地雷”,从另一方面来讲,可以促进我们所谓的宣传纪律不断的改进。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利与弊。
今年,湖南省市一级的行政部门正式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其新闻发言人多为市级行政部门内部的秘书或者主任、副书记之类的官员。
发言人来自行政部门内部,这是无可厚非,因为他更熟悉他所在的部门的内部事务。
但是我认为发言人应该具备做一个新闻记者的素质,更深层次来说,新闻发言人应该有新闻素养、公共关系知识,在政府和新闻媒介之间能协调好双方工作,尤其是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可以做到临危不惧,既不怕会丢了政府的面子,也不怕记者会深究下去。
在本书中,作者总结了新闻发言人的三点影响。
其一,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可能以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借口,拒绝回答媒体的提问,众所周知,“踢皮球”历来是官场最成熟的潜规则之一;其二,新闻发言人也可以完全可能变成发布空话、废话、外交辞令和“报喜不报忧”的代名词,结果是公众无法获取真正关注的信息;其三,新闻发言人的“一言堂”结构,使记者只能通过这一个渠道去了解信息,无法利用权力之间的空隙去灵活发掘信息。
我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无论是从新闻的角度,还是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议题。
包括新闻发言人的选拔、素养、任期,以及该制度的利与弊。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新闻事件的冲突性框架,其中包括一些情感类节目的冲突性安排。
作者说:“现代新闻媒介最喜好的报道模式就是冲突性框架,因为这种报道很容易激发起公众的情感共鸣,媒体在干预事件提供自信力的同时又可以提供收视率和发行量,可谓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丰收。
”我之前在看省内《情动八点》、《寻情记》这类节目,包括东方卫
视的《幸福魔方》,就觉得特别奇怪,节目组哪会找到这么多曲折而离奇的故事,情感的纠结,家庭的纠纷,命运的坎坷,题材非常的类似,总是能让观众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但是这些节目在报道主人公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出现一些痛哭流涕,打架发泄,甚至无奈下跪这样的镜头。
刚好,一次同学聚会,我遇到一个在《情动八点》做编导的同学。
其中有一位向这位编导同学推荐了一个消息,说可以让她考虑做节目。
我那位编导同学听完诉说后,她问,“这个事件的冲突在哪里呢?我们所选的题材必须要有冲突性,而且我们每一次做节目前,都会讨论如何突出事件的冲突性,包括做故事主人公的工作,该在什么时候哭闹,什么时候可以来点过激的行为,什么细节要做摆拍。
”而且我这位编导同学还说,故事的主人公几乎不能左右一些镜头的删减,他要上节目,就必须听从节目组的安排。
在《情动八点》、《寻情记》这类节目中的主人公基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向媒介寻求帮助的时候,就必须有所妥协。
而且他们寄希望于媒介帮助自己解决事件,就不惜出自己的丑。
受众看到别人的不幸,从而觉得自己的幸,于是喜欢看这一类的节目。
媒介报了别人的丑,但是得到了收视率。
出了丑的人,他们的问题或多或少得到了解决。
所以,这一类的情感节目可以长期地存在下去。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新闻价值的标准。
李良荣所著的《新闻学概论》提出新闻价值的五个要素:真实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显著性。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美国约翰·菲斯克考量新闻价值的标准主要是指那些“最近发生的、有关精英人物的、负面的、有惊爆效果的”事件。
或许菲斯克认为新闻本身就应该真实,它不够成新闻价值的标准。
我觉得菲斯克提出的这个标准更符合现代媒介的操作手法。
有关精英人物的事件,在媒体上,政治上的领导人物,商界的精英,体育界的名人,娱乐圈的明星曝光率是最高的。
负面的事件,负面新闻的主角大多就是非精英人物,典型的就是犯罪新闻。
有惊爆效果,就相当于能给人娱乐的元素。
现代的新闻,“一切皆可娱乐”。
我认为现代媒介不论是传播技术还是媒介内容相比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新闻价值的标准不应该墨守成规,我们的理论应该跟随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看《新闻专业主义研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觉得我们国内的研究不足,不说是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案例的总结。
一本由国内学者所写的专注,却总是在引用别的国家的案例,我觉得在读者看起来就没有接近性。
写于2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