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
新闻专业主义发展历史
新闻专业主义发展历史
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当时,新闻
业正在迅速发展,新闻付费读者愈来愈多。
为了满足读者对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的需求,一些新闻工作者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职业伦理,这便是新闻专业主义。
最早提出新闻专业主义概念的是美国的沃尔特·威廉·里普利和
埃德蒙·贝尔。
他们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专注于客观、真实的新闻
报道。
他们强调采访对象的准确性、新闻的公正性和精致性,在新闻
界树立了一个坚实的职业道德标准。
他们还提倡新闻报道应该遵循
“五W一H”原则,即“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和如何”。
在20世纪上半叶,新闻专业主义分为两个分支:一是美国的立
体新闻观,该观点认为,新闻报道必须要综合各方面的视角和观点,
以达到真实和公正;二是德国的客观新闻报道原则,即对新闻报道要
保持客观态度和独立心态。
21世纪以来,新闻专业主义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竞相发声,希望通过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导下,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公正的新闻,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媒体环境。
总的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为了在新闻界推动真实、准确、
客观、公正、独立的道德标准而诞生的专业。
虽然这个职业标准在各
个地区存在一些差异,但对新闻从业者来说,严格遵守职业伦理原则
是不可逾越的职业底线,同时也是保障新闻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
• 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是一套 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 语,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 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 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市场导向 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 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以公众 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 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 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 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基 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的参照意义
• 参考的现状分析 (李 岩—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 • 1、中国大陆的新闻专业主义只是一种摆脱行政干预的策 略:中国大陆的新闻专业主义一开始就不是纯粹性的专业 要求,它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以及这种体制下的新闻制 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2、新闻专业人不以承载“社会责任”为己任和没有主义 • 3、商业化使新闻专业变异:市场化是新闻专业去政治-行 政干预的最有效的办法,市场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受到 重大撞击的地方。国家干预和参与管理(主要是高层职务 的任免)日益庞大的新闻媒体,政府却不可能承担养护它 的费用,媒体必须进入市场,玩市场游戏。
媒体举例分析—《新闻调查》
• 二、效果诉求:坚守底线———最大程度地实现 媒介公信力
• 在现有的媒介环境中,“调查”不仅有禁区,更要有底线。这种底线 首先是制度层面或意识形态层面的,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是 法律层面的,比如对公民人身权利、隐私权的尊重,对国家机密、商 业机密的保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再次是伦理层面的,即从国情 出发,从社会承受力角度出发,对选题进行选择和控制, • 平衡报道是实现公信力的最大保障,《新闻调查》较好地处理好了各 种关系,如:①感性和理性:冷静的理性融入震撼人心的感性表述之 中;②客观的报道和主观的发现:调查主体的人格的力量、思想的力 量、探究真相的执着精神有机结合;③记录与报道的两极延伸:不干 预地纪录和干预性的报道水乳交融。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第一篇: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吴果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起源于美国。
19世纪中后期,随着政党报纸解体和媒介商业化、煽情化,新闻专业主义兴起。
至20世纪中期,由美国民主政体、实证科学原则和公民意愿的强烈催生,它从而发展成为诠释和评判新闻事业的主导话语,并于1947年以哈钦斯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报告《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正式提倡媒介专业化:“我们建议将自己的职能视为从事专业化水平的公共服务。
”由此,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成熟的话语实践,导演着新闻事业的一幕幕实践画像和争论图景。
一、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19世纪30年代,美国便士报产生并逐步发展,其中立、公正的理想追求,带来了以新闻为主、关注百姓生活的新闻理念。
如《纽约太阳报》创办者本杰明·戴倡导“刊载每天所有新闻”的出版宗旨;《纽约先驱报》设计“提供一幅世界的正确图画”的经营理想;《纽约时报》的雷蒙德树立要使该报成为一张“刊载每天发生在世界各地所有新闻的报纸”的鸿鹄之志,以及1896年的继承者奥克斯更明确提出“刊登一切适宜刊登的新闻”的经营意图。
这些均显示报人对新闻报道以及新闻关注公众生活的高度重视和对政党信息的有意偏离,表明新闻专业理念在传播者意识领域的初步萌芽,体现出新闻从业者理想追求和职业伦理的单纯维度。
当然,由于报人的商人属性、报纸的企业本质以及办报的盈利动机,便士报的新闻专业主义追求以及形成的办报模式都被视为“广告自我”,新闻专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办报者手中能赋予效益和价值的“广告”魔杖,增强了传播者的职业神圣和受众的青睐程度,为报纸发展路向奠定了社会基础。
就专业水平而言,美国便士报时期,报界缺乏集体作战的“组织”形式,“个人新闻业”以主要的发展样式而存在,其出版宗旨、经营方式、人员组合模式均难以成为一门正式职业并得到社会的认同。
这一时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以及由此而来的传媒实践都给新闻专业主义套上了无形的镣铐,致使其步调踏不上“专业”的正常轨道。
浅谈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浅谈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信息越来越透明、公正,这得益于自媒体的出现。
自媒体以网络作为媒介,社会公众可以自主地发布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使新闻广泛、快速地传播,这虽然推动了新闻业的发展,但也为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冲击。
本文将简单地阐述新闻专业主义和自媒体时代的含义,针对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反思1新闻专业主义和自媒体时代概述1.1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1.2自媒体时代的内涵不难看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业有两大特征:第一点是社会民众参与度高。
以网络媒体为新闻传播的媒介有效的降低了民众发布、传播新闻的困难度,随时可以将手头新闻发布。
第二点是新闻事件的时效性非常强,新闻事件省略了编辑、整理、审批等诸多环节可以直接发布。
第三点是新闻时间的真实性差,由于社会公众往往不清楚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新闻事件传播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导致新闻事件失真,不正确的舆论导向、網络暴力现象的出现。
2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现状2.1新闻信息质量有待提升自媒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很多新闻发布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和新闻的点击量,争先发稿,忽视把控新闻信息的质量,使信息错误百出。
与此同时,为了制造更大的噱头,新闻发布者掺杂了强烈的情感观点和主观臆断,直接影响了民众的思想认知,甚至对新闻当事人的权益带来损害。
然而,新闻受众不仅希望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更关心新闻事件的准确性和深度。
所以新闻发布者对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中立性的把控是非常必要的。
2.3新闻自由滥用现象有待防范3优化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措施3.1保证新闻信息质量传统的新闻媒体以争先发稿、抢先发稿作为新闻发布的原则。
然而在自媒体时代,传统的报纸、期刊等纸质的新闻媒介在新闻发布的灵敏度和速度上都没有优势,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将身边的事情传播出去,让全世界人知晓。
在这样的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闻的抢先发布已远不如之前那么的重要了,与信息发布的速度相比,更重要的是新闻信息的深度和准确性,这是传统专业化媒体一直秉承并落实的,也是如今自媒体时代应当保证并传承的原则。
新闻专业发展历程简述
新闻专业发展历程简述新闻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早期,随着社会的演变和媒介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新闻专业发展的一些里程碑事件:1. 早期新闻传播:在古代,新闻通过口头传播为主,例如民间故事、吟诵和宣读。
随着文字的发展,新闻开始以文献形式呈现,并通过手抄和印刷等方式传播。
2. 印刷术和报纸的出现:1450年,古老且革命性的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
欧洲成为最早发行定期报纸的地区,这将新闻传播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3. 新闻机构的兴起:18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开始慢慢发展为独立的实体。
这标志着新闻专业开始逐渐形成。
4. 电报和电台的出现:19世纪下半叶,电报和电台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的局限。
5. 电视和音频新闻的兴起:20世纪初,电视媒体开始崛起,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工具。
通过电视和广播新闻,人们得以通过视听方式接收新闻信息。
6. 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体的冲击:20世纪末,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网页、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等方式获取新闻信息。
7. 多媒体新闻时代:21世纪,多媒体新闻成为主流。
新闻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平台,如报纸和电视,而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输。
8. 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崛起: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普通公民也开始成为新闻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自媒体、博客和社交平台等的出现,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新闻的报道和传播中。
总的来说,新闻专业经历了从口头传播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电报、电台、电视,最后到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全面发展。
这些里程碑事件不仅提供了新闻传播的创新技术,也对新闻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闻专业主义专题总结
新闻专业主义(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一、历史起源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美国。
19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美国大众化的商业报刊迅速增加,政党报刊衰落,报刊纷纷摆脱了政党的控制,独立报业形成。
独立报刊以报道新闻为中心,立场保持中立,注重吸引读者。
记者开始被公认为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黄色新闻浪潮,性、犯罪等刺激性的黄色新闻过多地占据了报纸的版面,很快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
1896年,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材料”三大目标,以对抗黄色新闻浪潮。
他在办报宣言中提出:“公正地报道新闻,不畏惧或不偏私,不卷入任何政党、派别和利益之中。
”这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19世纪末,美国新闻业掀起“扒粪运动”,揭露了大量企业和政府的腐败行为,凸显了报刊的独立性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
20世纪初,客观报道渐趋成熟,报刊有了专业的工作方式,新闻客观性逐渐成为专业社区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些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谁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确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0世纪中期,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公布《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标志着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使新闻专业主义进一步成熟。
二、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1.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它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它包括专业的知识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的认可、彰显专业精神的范例以及专业内部的自律。
其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其中专业精神包括: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
2.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主要理念: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客观性和独立性。
厘清新闻专业主义
厘清新闻专业主义作者:车敬笑肖燕怜来源:《决策与信息》2019年第07期[摘 ; ;要] 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起源于西方,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基本内涵不断被赋予新的诠释。
随着新闻实践和话语体系的变化日臻完善,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新闻专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的新闻实践中要求的客观公正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有所区别,中国从不回避新闻事业的政治属性,更不会有意割裂新闻事业和党的关系,新闻媒体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专业主义发展带来冲击、专业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话语权被争夺、传播效果被减弱等现象,必须厘清新闻专业主义,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做好意识形态引导工作。
[关键字] 新闻专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引导[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7-0085-06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思潮此起彼伏,整个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的状态。
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不断受到外界多元化信息的干扰,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当下存在一些盲目信奉西方媒体的人,认为西方媒体客观独立,对我国的媒体则表示怀疑。
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新闻专业主义,认清西方媒介的实质。
笔者通过简要梳理中国学者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结合中国实际探析了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虽然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新闻实践中早有所体现,但是现代中國学者倡导下的新闻专业主义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质是不同的。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述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大众报纸兴起之后,在新闻界掀起了一股“服务于公众”的热潮,它的核心理念一是强调新闻的客观性,二是强调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独立性[1]。
随着新闻业的发展和研究日益深入,这些理念也不断地丰富与发展。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起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2020·5(上)《科技传播》62作者简介:肖国庆,本科在读,济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肖国庆摘 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学引入了西方话语体系的专业理念,并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叠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主义价值取向。
在后真相时代,专业新闻机构的采写生产失去了信源优势,新生的公民记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公信力,原有的媒体格局被打破。
而中国化的新闻专业主义实现了兼收并蓄的创新,在日益革新的传播生态中具有应对危机和挑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党管媒体;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58-0062-02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资产阶级“观点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媒体“第四权”和记者“无冕之王”的代名词。
客观性和独立性的核心标准指向了两个重要内涵:为公共利益服务,摆脱党派和利益集团的控制。
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在西方国家是独立于政治权力和经济体系之外的社会机构,是企业化的集团组织,高度理性的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所信奉的职业理想。
因此,内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分离是媒体追求真实公正的新闻报道所必需的行业规范。
但从现实来看,“自治”的媒体不可避免地依赖于政党和财团等外部势力的支持,发展出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政治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属于上层建筑的新闻事业必须实行国家公营的体制,承担更多的宣传功能。
不同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发端于煽情新闻和政党报纸的背景,中国的专业主义——或者称之为专业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舶来品,是改革开放后新闻学研究对西方话语体系的借鉴和吸收。
但中国的专业主义植根于儒家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早已内化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伦理,成为一种隐藏的新闻价值标准,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文化土壤。
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报理论又赋予了专业主义一种新的内在秩序,即在客观和真实之外,新闻报道需要有立场和倾向。
追问“新闻专业主义迷思”
追问 新闻专业主义迷思一个历史与权力的分析王维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新闻学界的知识分子迫切希望完成的一个任务,是为新闻操作设立一套逃离本土历史实践之上的 范式 ㊂这一时期,一个广泛的共识快速地建立:新闻实践只有排除 政治干扰 和 人的因素 ,并在新的科学规律普照下才能 走上正轨 ㊂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其他领域一样,新闻界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思想上的 正本清源 ,并以新的 科学 理论来改造实践㊂改革早期的学者们虽然还披着 马克思的外衣 ,操弄着他们熟悉的马列文本,然而却设立了一套最具形而上学色彩的新闻学认识论㊂随着新闻业市场规模的扩张和沿海都市新一代职业群体的形成, 新闻专业主义 的诉求开始被引介和提出,并成为新闻学界和业界理解新闻实践的基本准则和新闻业发展无可置疑的 正轨 ㊂这套强调职业独立性的规范体系究竟有哪些内涵?它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中外新闻学者和中国的新闻记者如何借用这套话语来诠释中国新闻业的状况?本文将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回到新闻专业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境,探究这套理念出现的动因,从而对其进行重新解释㊂651/资产阶级新闻观批判文选一专业主义的伦理诉求与本土政治意涵参照美国社会学家拉尔森(rson)对专业主义的概括,这种新闻业操作的规范体系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自我评价层面,从业者将新闻专业与一般职业进行对比,强调专业的独立性㊁特殊声誉等非凡特性;其次是规范层面,这表现为一种服务导向,它赋予新闻业独特的伦理规范,以此将社会授予新闻业自我规制的特权合法化;最后是知识层面,它要求新闻从业者经过必要的训练以便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㊂专业的特殊门槛由这三个层面综合构成㊂新闻业者由此共享一个相对稳定的联盟关系,确认一种身份,维持特定的志趣和对职业团体的忠诚㊂①拉尔森以上的总结是在全面考察了美国19世纪晚期各个行业新兴的专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之上完成的㊂从她的结论来看,专业主义的核心并不是伦理问题,而是要求独立的政治问题㊂概括起来,这种意识形态要求在社会与新闻业之间进行一种二元划分:一方面,专业主义强调新闻业应该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土壤,并对各种权力进行监督㊂由此,新闻业不再是内生于社会文化,而成为社会的外在观察者和监督者;另一方面,专业主义要求在新闻从业者与一般公众之间进行二元划分,强调新闻从业者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他们有资格在信息上服务公众,在民意上代表和引领公众㊂由此可见,新闻专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内涵就是独立性,它所强调的专业技能和行业伦理无非是在赋予这种独立性一种合法性基础㊂具体到中国新闻业的语境,这种独立性诉求便成为一种根本性的变革冲动㊂从中国本土现代新闻业产生之初,新闻的专业性就一直内在于政治性㊂从最初的民族自强,到后来的革命建国,再到党性原则和国家建设,社会目标和政治属性一直被置于新闻专业属性之前,新闻传播只是伟大现①Larson Magali Sarfatti,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A Sociological Analysis,Berkeley,Los Angeles,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p.x.代化工程的一个构成部分,并不具备行业独立的合法性和必要性㊂然而,从1980年代开始,新闻学界和业界就开始集体性地清算这种传统的新闻实践理念,而 新闻专业主义 则成为他们最好的理论武器㊂在中国新闻改革的特定时期,新闻理论家和新闻记者们在讨论专业主义时,更多地暗含了对中国社会政治的评价㊂因此,此时的新闻专业主义阐述又多了一层重构社会政治文化的激进内涵㊂更重要的是,这个对新闻专业主义话语重新开掘的过程,伴随的是国家向媒体机构下放经营权利的过程,以及新闻业商品化的过程㊂新闻业双轨制的运行让媒体机构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希求国家在更大程度上的放权,并促成其 独立 融入市场体制㊂离开了这个历史动力,我们也不容易理解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㊂朱迪㊃波伦鲍姆(J.Polumbaum)在‘十年改革后中国记者的苦恼“一文中调查并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专业主义和自由主义理念进入中国新闻界的历史动因㊂①这可算是对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最早讨论㊂文章分析了在 改革开放 这一新的话语环境下,中国新闻记者所表达的,在 威权 与 社会责任 宣传 与 服务大众 等方面的两难处境㊂从这篇文章的结论来看,此时的新闻记者已经明确地将新闻职业的独立合法性与抽象的新闻自由作为行业发展的必备前提,这与中国现代新闻业的传统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㊂在新一代新闻人的观念中, 国家 政府 政党 等分析单元常常被看作是外在于社会公众,甚至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对立的 威权力量 ㊂而新闻界则被预设为社会公众的天然代表,所谓 人民性 的提出就是明显的例证㊂由此,新闻从业者 独立 自由 的信息传播活动所面临的若干限制不仅被看作行业发展的桎梏,甚至也被视为民主发展的障碍㊂这种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二元论分析视角既构成了新闻从业者理解自身职业的一种基本取向,也构成了多数关于中国新闻实践和新751追问 新闻专业主义迷思 / ①Polumbaum Judy, The Tribulations of China's Journalist after a Decade of Reform ,in Chin-Chuan Lee (eds.),Voices of China ,New York &London:The Guilford Press,1990,pp.33-68.。
新闻专业主义
四、战时新闻理念之“真实性” 战时新闻理念之“真实性”
• 在战争中,事实的真相是最值得怀疑的, 在战争中,事实的真相是最值得怀疑的, 真实性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 真实性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 • 战争中的“委婉语”也是损伤真实性的 战争中的“委婉语” 一种微妙的操纵术。 一种微妙的操纵术。
二、战时新闻
• 在战争这种国际事务中,民众相对于国家权力 在战争这种国际事务中, 机构是弱势群体,情况了解不多, 机构是弱势群体,情况了解不多,也不掌握舆 论工具, 在更多的情况下, 论工具, 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接受由媒体为 代表的舆论引导,往往 是一个被动的角色。 代表的舆论引导, 是一个被动的角色。 • 在战时,新闻传媒也还是起到了一种推动与控 在战时, 制舆论发展或转变的主导性作用, 制舆论发展或转变的主导性作用,成为了国家 权力机构和民众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中介力量。 权力机构和民众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中介力量。 • 现代战争中,如果没有传媒,就谈不上舆论不 现代战争中,如果没有传媒, 息的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整合,而没有舆论的整合, 息的流动与整合,而没有舆论的整合,一国也 不可能获得相对集中统一的内部舆论而取得战 争的最后胜利。 争的最后胜利。
五、专业主义再论
• 新闻专业主义并没有一个明确不变的定 义和标准, 义和标准 , 在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下 尤为如此。 尤为如此 。 不管是新闻从业者自我认同 的职业道德, 的职业道德 , 还是官方所倡导的外部职 业道德, 两者要想发挥效用, 业道德 , 两者要想发挥效用 , 必须得共 同作用于新闻从业者的心理层次之上。 同作用于新闻从业者的心理层次之上。
• 新闻专业主义从本质上说,至少包含三 新闻专业主义从本质上说, 方面的理念: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 方面的理念: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新 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从业 者的行为准则。 者的行为准则。 • 新闻从业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行为准则 前提下,才能够获得其应有的职业利益, 前提下,才能够获得其应有的职业利益, 获得别人的赏识和尊重。 获得别人的赏识和尊重。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黄旦内容提要关于传播者研究的历史,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都缺乏清楚梳理。
因此,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做一点努力。
本文把传播者界定为大众媒介组织,并认为其研究的历史应从新闻学开始。
新闻学对传播者的研究,大致囿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范围并围绕这一中心,构筑了新闻自由、客观公正、社会责任等话语。
自怀特开先河的把关人研究,逐渐揭示了传播者所受到的种种外在压力;批判学派、政治经济学等各种研究取向,更是展现了大众媒介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从而使媒介组织的专业主义理念遭到挫伤。
所以,传播者研究历史,是专业主义建构和消解的过程。
但是,专业主义并没有销声匿迹,建构和解构仍在不断继续。
在大众传播中,谁(who)是传播者?“没有谁”,查利斯·赖特斩钉截铁地回答。
理由很简单:大众传播是组织而不是个人的行为,大众传播的内容是众多参与者组织化努力的产物,是大众生产(mass produced)大众散发(mass distributed)。
在如此复杂的操作过程中寻找什么人是传播者,就好比是找一辆汽车的个别制造者。
于是赖特十分不屑地说,问谁是传播者,实际上是打算以一般的人类传播模式,即:一个传播者、一个讯息、某些传输媒介和一个接收者这些基本要素来考虑大众传播(Wright,C.R.,1986:61)。
我以为这只是赖特虚构的问题,但即便真的如此,也不必一口咬定就是混淆了大众传播和一般传播的区别。
不说赖特自己提到的这些构成传播模式的基本要素(传播者、讯息、媒介、接收者),大众传播本就不可或缺,而且“谁”或“什么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隐喻,把赖特所谓的“组织”做了人格化处理。
赖特之所以做惊人之语,无非是强调大众传播的组织特征,为自己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者做铺垫。
以一己之需,故意使因果关系极端简单化,是学术研究的大忌。
赖特恰落此俗套。
不过,突出大众传播者是组织而不是个体,虽无新意倒是十分重要。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2020·3(下)《科技传播》88作者简介:邓珂,研究生在读,河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邓 珂摘 要 新闻专业主义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一直是新闻学领域的支柱性理论,引领着新闻传播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而当新媒体崛起后,公众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的传播主体,同时“后真相”时代的到来都使得越来越多人质疑新闻专业主义。
而如何在新媒体时代,重塑新闻专业主义成为传媒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专业媒体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55-0088-031 新闻专业主义的源头和流传19世纪末,阿道夫·奥克斯入主《纽约时报》,并向社会提供严肃的社会新闻,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源头。
从中可以看出,从新闻专业主义这个理论诞生之时起,它就是与为大众提供信息不可分割的。
新闻专业主义之所以刚刚诞生就受到受众和新闻专业从业者的热烈追捧,概因它既符合受众心中大众媒体的形象,又能够帮助媒体机构业减少内耗、扩宽受众市场、减少外部干预。
新闻专业主义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媒体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以公正、全面为原则,向社会大众提供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规定了新闻相关从业者要以社会利益为第一原则,不是某一利益集团手中的“扩音喇叭”,而是社会的观察者,以科学、理性、客观的态度来报道事实,不掺杂个人的情感,更不会向政党、财团低头,为他们摇旗呐喊。
1.1 新闻专业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虽然早在100多年前就在西方社会诞生,但从其诞生以来,它就没有在西方社会真正的实现过。
新闻媒体作为行业之间的“无冕之王”,一直都被其背后的政党或财团牢牢的握在手中,从来没有将其权柄遗落出去。
尤其是在对外报道中,例如在伊拉克战争过后,《纽约时报》就用大量的版面来为自己之前在对伊拉克报道中曾经煽动美国国民支持对其发动战争而道歉,又或者在最近的香港事件中,可以看到不论是英国的BBC 还是美国的ABC,这些国际大型传媒集团,在他们的报道中,都没有做到其标榜的客观、公正,皆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
新闻专业主义
我关注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它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是新闻从业人员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为什么我会关注新闻专业主义并进行研究呢?其实选择这一个话题进行研究是需要一番勇气的,对大部分同学而言,这个理论听起来就很厉害、也很枯燥的。
并且,因为该理论由西方学者提出,植根于西方传统的标榜“自由”“民主”“公开”的出版自由的土壤,所以有的时候我不免陷入思维跳脱精神混乱的状态。
例如,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规范包括: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准确性、对公众权利的捍卫、对舆论的负责等。
在我国,新闻专业主义规范首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闻宣传、舆论导向等。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媒愈加发达,传播愈加迅捷,而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例如有偿新闻、新闻贿赂;商业化媒体呈现出消费主义倾向,例如新闻报道变异,趋向于泛娱乐化、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迷失方向等,随之也出现了新闻打假、呼唤媒介工作者道德良知等活动。
由新闻专业主义还可引申出媒介专业主义、新闻媒介独立性、受众媒介素养等话题。
所以我还是会尽力理清思路,思考如何看待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特色新闻土壤上的变化与成长,如何建构我们的新闻专业主义。
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一系列的新闻失范的例子:去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爆发窃听事件,引起了极大地社会关注;国庆假期后有个帖子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称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南京市民在郊区的某梅花鹿养殖场里排队喝鹿血,场面描写血腥,多家媒体对此报道进行转载,后来央视记者现场调查却发现,这是一起严重的造假新闻;今年6月份,有个湖北地质工程师肖友发获任海南省三沙市首位市长的消息在网上热炒,网站不断转载、微博不停转发,但是最后同样验证是假消息;微博加V验证有的时候也只是一件“迷彩服”,是微博运营商出于商业利益进行违规操作……2008年“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的媒体为了经济效益,对此大肆宣扬,推波助澜,使其由一件明星之间的私人事件变成了公共事件,部分媒体在此过程中赚得钵满盆满,但是却丧失了媒体专业主义,违背了职业道德;有些媒体则大力呼吁抵制相关相片的传播,做到了行业自律,树立了一个恪守媒介专业主义的典范。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了解这些概念、历史及其变化,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也许不无裨益。
新闻专业主义的由来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美国建国以来,大众媒介逐步赢得了新闻自由——“报业自由”(也称“出版自由”)、言论批评自由(也称“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也称“人民的获知权”或“知情权”)。
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
美国社会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表达自由的基础上,早期争取新闻自由者对“新闻自由”的理解是——我行我素。
然而,报业的出版自由并非人民的表达自由。
自19世纪以来,思想家们已经发现,人民之间的权利并不平等。
在美国商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那里,私人利益正在侵蚀公共生活。
美国报业从一开始就不是理想的公共精神载体。
最初,为政治偏见所左右。
后来,它们变得越来越关注广告,越来越注重经济利益。
媒介的经济独立和市场运作,产生了另一个权力中心。
公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媒介被赋予极大的特权;然而它却不承诺,或者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履行对社会的义务,这是说不通的。
于是,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RobertM.Hutchins)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在其经典性的《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文件中正式号召新闻媒介专业化。
新闻工作者发展出来的追求信息的新闻专业模式,是世纪之交出现的现象。
早在1896年,美国人奥克斯(AdolfOchs)购买《纽约时报》之后,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和“正确详尽的新闻资料”三大目标,与刺激性的黄色新闻相对抗。
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
20世纪初期,新闻教 育以及设计新闻事业的职 业团体出现,尤其是1908 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 《记者守则》提出了系统 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使 得新闻专业化由实践层面 向个体自觉的理念层面转 化。
学术
从1870年到1900年的30年间,美 国的报纸数量增加了3倍,日销售量 增长了6倍,一些大报已经逐步向复 合型商业性公共机构转化,新闻事业 必须要向专业化过渡才能适应这样的 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公众对于党派新闻和 黄色新闻泛滥的反感,对客观性论调 的欢迎,也成为新闻专业主义出现1、深化媒体市场化改革,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为媒体 经济独立和言论自由提供经济保障经济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 因。 2、找准新闻专业主义与我国新闻价值的契合点,发展中 国式的公共领域 3、健全新闻法治,强化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专业化 水平
五、媒体举例分析—《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的成功正得益于理性、客观地认识自身所 处的媒介现实,从借鉴西方同行的专业技能和制作理念出发, 在此基础上对具体业务层面之上的形而上的价值观念加以本 土化改造,从而创造出一套新的话语体系和影像形态,在政 治、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博弈中生存下来。因此,《新闻调查》 的实践可以视作中国特色的“新闻专业主义”,
(二)新闻业“公共服务” 角色的确立
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得益于一个基本条件的 具备——即在整个行业中发展的“公共服务”的信 念。
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 社会因素 学术因素
经 济
经济的发展和经济 结构的转型,为新闻专 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条 件和可能。随着经济的 发展,新闻业进入了商 业化发展的时期。一种 行业在向商业化发展的 进程中,需要对其进行 相应的规范以保证,因 此,商业化发展的行业 就必然向着专业化的方 向发展,其从业人员也 就必然向着职业化的方 向发展。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萌芽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萌芽作者:姜兆华仲娜娜来源:《企业文化》2020年第11期摘要: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建立在外国人来华办报基础之上。
外报将西方的办报理念引入中国,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埋下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种子。
五四以前,报纸被视作服务于政治的“新之具”,政治唤起了新闻学在中国的启蒙,但又成为新闻学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而这一矛盾正是由五四新文化运动解决的。
关键词:近代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新文化运动一、新闻专业主义概念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专业”被看成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含义而又变化的概念,主要指一些知识含量极高的职业。
对于新闻专业主义,国内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受社会学影响,国内学者潘忠党和陆晔提出,新闻专业主义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即一,作为社会的公器,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二是新闻从业者并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鼓吹者,指向的应是全社会和整个时代;三是新闻从业者秉持的价值观应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四是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事实,真实永远是第一位的;(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
学者黄旦通过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梳理,同样把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内容归纳为五点,具体包括:一是报刊还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功用,并不仅仅只有传播新闻的功用;二是报刊具有独立性,并不能依附于某一利益集团,这种独立性带来新闻的自由性和公平性;三是报纸应更多反映社情民意,为公众服务;第四,报纸的运营应依托于自身的收益,尤其是广告收入;五是报纸的约束机制首先是职业道德自律,然后是社会的法律。
二、近代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种子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基础之上的。
外报将西方的办报理念引入中国,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埋下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种子。
(一)在华外人办报的商业化运作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事业在经济和政治上都要做到独立,立场要客观,通过自己的经营尤其是广告收入维持自己的独立地位。
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
论中国近代名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 理论及实践
目录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 二、中国近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名记者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
新闻的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 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 的一种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 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 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 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2、日俄战争将新政推向顶峰
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由于无力 约束双方,宣布“局外中立”。1905年,清政府派 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学习西方国家宪政。1906年9月,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加速了新闻立法的步伐。 在光绪帝宣布“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之 后,近代报刊发展步伐加快,形成了中国新闻事业 史上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新创办 的报刊,1906年为113种,1907年为110种,1908 年为118种,1909年为116种,1910年为136种, 1911年为209种。
硝烟战火中追求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报道事实的真相,追求新闻事实真相,有时 需要记者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进行采访 报道。 赵敏恒在重庆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最嚣张的时期, 日本飞机疯狂轰炸重庆。在“五三”“五四”大轰炸中,墙倒 屋塌,火光一片。赵却出于新闻记者的责任心要抢发新闻电报。 他去大棵子电报局,这里已是火海,电报局已经无人。突然逃 出一个人,赵问哪里发电报,那个人认为赵是疯子:“你还要发 电报!”赵又奔赴长江码头,登上英国军舰,由军舰电台发了报 道。后来,英国大使批评赵敏恒不可以用英舰电台发报。赵抗 议:“我是路透社记者,不是你的雇员。你无权命令我。”说 完,转身就走。正如他的夫人谢兰郁女士所说:“他采访新闻, 不要命!”
新闻专业主义和记者修养
记:我记得刚开播的时候你可比现在要瘦。 丘:人近中年啊,生活一规律就容易发胖。 记:在到中央电视台之前是在你的老家广西工作吗? 丘:不是。之前我也在北京。湖南经济电视台驻北京节目中心。他们聘我去台 里做策划,做一档娱乐节目,名字叫《南北笑星火辣辣》。我是学编剧的嘛, 在里头做策划,也写写剧本啊。我是2001年来的北京。 记:看来在到北京之前你有不少的故事。 丘:其实我读大学的时候读的政治教育,我是师范毕业。1989年毕业。那 年分配不好。一下子,学师范的给分到一家大型棉纺厂工会,做政工干事,一 干就是三年。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文艺,偶尔也搞搞创作,学校里还担任过文 艺团体的领导。嗨,也不叫领导,反正就是爱组织大家排戏演戏。毕业以后到 工厂里也算是一个文艺骨干,经常写个剧本啊,策划个文艺晚会啊,碰上什么 艺术节组织个节目啊,这样就在广西业余文艺圈子里小有名气。我呢,还会演 点戏。经常有些行业,比如银行啊抽我去演戏。那时候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文艺 爱好者比较活跃吧。 记:那么你在厂里还呆得住,应该很多人会注意到你啊?
丘:有啊。要我的单位真的很多,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包括部 队的医院都想要我去。可是厂领导说我们纺织企业也急需你这样 的政工人才呀。 记:可是纺织企业的效益不是很好吧? 丘:很不好,快不行了。可他们还是给我规划了一条路,说你是
学政工教育的,我们希望让你做分厂的团委书记,再过几年就能做总厂的团委 书记。我们那厂一万多员工,做团委书记就相当于副处级了。当时我对级别没 有什么概念,可我知道我们以前总厂的团委书记直接到市里做团市委书记了。 你看这条路还不够光明吗?但是我知道我这人不是做官的料,没耐心没恒心, 我不愿意去。建设银行要人,厂里没有放,正好艺术剧院来要人,我就去了。 记:这时候怎么他们又愿意放你了呢?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序号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背景新闻专业主义是20世纪初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闻理念和实践准则。
它的产生与20世纪初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背景密切相关。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同时国际通联更加广泛、紧密。
社会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也更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逐渐形成,成为了新闻行业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序号二】新闻专业主义的意义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新闻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闻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更是社会的监督者、舆论引导者。
新闻专业主义的提倡与实践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发展至关重要。
它把新闻从业者的行为规范化、职业化,保障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使新闻更加符合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
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也促进了新闻行业的规范化和规范发展,提升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地位。
【序号三】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公正:新闻要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或团体的立场和偏见,真实、客观地传递信息。
2.职业道德: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守职业操守,严格遵循职业准则,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
3.真实性和可信度:新闻应当真实可靠,避免虚假报道和恶意炒作,增强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
4.社会责任:新闻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为了传递社会信息、监督社会行为、引导社会舆论,因此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使命。
【序号四】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和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也给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挑战。
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媒体报道的畸形化、商业利益的侵占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
世界各国的法律体制、新闻传媒环境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也存在差异,这也给新闻专业主义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序号五】新闻专业主义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对于当前面临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
赵沐阳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虽然"新闻专业主义"这个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现在已经无法弄清楚。
但基本可以认定,新闻工作的专业主义萌生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逐步成形,此后仍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完善之中,本文就此特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赵沐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0
【相关文献】
1.浅析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J], 李静
2.并不纯粹的新闻专业主义——浅析传统文人张季鸾对新闻专业主义本土化的初步探索 [J], 秦颖
3.浅析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 [J], 陈舒仪
4.浅析澎湃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 [J], 黄婷婷
5.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浅析灾难新闻报道 [J], 唐薇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
随着生产过程的机 械化、通信设施的大发 展,新闻业也取得了巨 大的发展,为新闻的专 业化和职业化提供了必 要的可能。
社 会
(三)新闻专业主义的日臻 完善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传播者的新闻专 业素养、传播动机以及舆论的历史生态环境,这 一时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以及传媒实践致使 报纸经营和新闻传播在社会中成了一门正式而且 得到人们认同的职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规模的经营”使报 纸一跃而成为庞大的产业组织,从而使得职业记者 成为一个常态行业。
辛亥革命后,封建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 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给我国新闻界注入新的活 力。一批崇尚民主、自由,担当社会道义的报 人开始致力于发展独立于政党之外的新闻事业, 一些报纸开始面向媒介市场,面向读者。所有 这些都使新闻业务发生转向,政治的主体地位 被新闻报道取代,言论和现实政治开始保持一 定的距离,取‘不偏不倚’的观察姿态。 《大公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
结 论
综上,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有其经济、社会、 技术、学术因素,是媒介、政府、公众、商界、 学界共同构成的关系架构中发展的几种力量之间 消长、博弈的结果。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沿革发展, 新闻专业主义建立起来了,成为了成熟的话语实 践,成为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体系。
谢谢观赏
四、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
1、深化媒体市场化改革,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为媒体 经济独立和言论自由提供经济保障经济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 因。 2、找准新闻专业主义与我国新闻价值的契合点,发展中 国式的公共领域 3、健全新闻法治,强化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专业化 水平
五、媒体举例分析—《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的成功正得益于理性、客观地认识自身所 处的媒介现实,从借鉴西方同行的专业技能和制作理念出发, 在此基础上对具体业务层面之上的形而上的价值观念加以本 土化改造,从而创造出一套新的话语体系和影像形态,在政 治、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博弈中生存下来。因此,《新闻调查》 的实践可以视作中国特色的“新闻专业主义”,
20世纪初期,新闻教 育以及设计新闻事业的职 业团体出现,尤其是1908 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 《记者守则》提出了系统 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使 得新闻专业化由实践层面 向个体自觉的理念层面转 化。
学术
从1870年到1900年的30年间,美 国的报纸数量增加了3倍,日销售量 增长了6倍,一些大报已经逐步向复 合型商业性公共机构转化,新闻事业 必须要向专业化过渡才能适应这样的 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公众对于党派新闻和 黄色新闻泛滥的反感,对客观性论调 的欢迎,也成为新闻专业主义出现的 基础。
另外,20世纪初期,出现了新闻业的职业化教育以 及许多设计新闻事业的职业团体。 如,自1908年密苏里大学建立全美第一个新闻学 院,至1920年,全美一游131所大学和学院设有新闻 学院、新闻系、新闻专业或开设新闻学课程。1923年, 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制订《报业信条》,美国记者公 会于1934年制订《记者道德律》。美国的广播和电视 也各自你定了对行业的规范和准则。其中,最具影响 力的是,1904年以普利策为代表的报业代表提出了报 业的社会责任问题,1942年由罗伯特·哈钦斯负责的 委员会完成了《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1947年) 的调查报告,提出了“社会责任论”。在社会责任论 思想的影响下,西方新闻界把报业的社会责任细化为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即新闻专业理念。 这意味着更加自觉的专业自律机制出现,推动了新闻 专业主义的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开始批判性 地接受西方的办报理念。但由于受到“左”的思 潮影响,新闻实践活动和新闻专业主义处于停滞 状态。 1979年—1982年,高举新闻规律的旗帜,否 定“阶级斗争工具”,摒弃“假大空”;1983年 以后,引入信息概念,纯客观新闻开始出现;开 始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新思路;1996年 之后,传媒集团纷纷简历,广播电视开始走向专 业化、分众化之路。
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毛泽东认 为,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必须坚持高度的党性 原则,他提出报刊要由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 党报的明确目标。《解放日报》的改革是配合 党的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对马克思列宁新闻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确立了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 耳目喉舌的性质,认为报刊是政治的工具,批 判“报纸独立”、“新闻至上”的具有新闻专 业主义理念的观点
哈钦斯委员会认为,新闻传播者不仅仅是“公共传播 者”,更应该是“负责任的公共传播者”。报告指出 :“报业必须针对每日发生的事件提供忠实、完整、理性 的报道;媒体必须是公共论坛,必须无偏见的呈现社会各 阶层的事实”,强调媒体正确公平的态度,独立的地位, 为公众服务的理念。 《报告》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义务的强调培养新闻工作 者积极的道德情感,激发起他们为社会及公共事业服务的 自觉意识。形成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雏形:第一,报刊 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同时还要干预和推动社会。第二, 在性质上,报刊是一个独立专业,是自主的,不受政党控 制;第三,报纸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并反映民意;第四, 报纸的运转靠自己的有效经营,尤其是广告收入;第五, 报纸的约束机制是法律和职业道德自律,尤其是后者。由 此,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成为成熟的话语实践。
(二)新闻业“公共服务” 角色的确立
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得益于一个基本条件的 具备——即在整个行业中发展的“公共服务”的信 念。
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 社会因素 学术因素
经 济Leabharlann 经济的发展和经济 结构的转型,为新闻专 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条 件和可能。随着经济的 发展,新闻业进入了商 业化发展的时期。一种 行业在向商业化发展的 进程中,需要对其进行 相应的规范以保证,因 此,商业化发展的行业 就必然向着专业化的方 向发展,其从业人员也 就必然向着职业化的方 向发展。
二、效果诉求:坚守底线———最大程度地实现 媒介公信力 在现有的媒介环境中,“调查”不仅有禁区,更要有 底线。这种底线首先是制度层面或意识形态层面的,即坚 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是法律层面的,比如对公民人身 权利、隐私权的尊重,对国家机密、商业机密的保守,对 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再次是伦理层面的,即从国情出发, 从社会承受力角度出发,对选题进行选择和控制, 平衡报道是实现公信力的最大保障,《新闻调查》较 好地处理好了各种关系,如:①感性和理性:冷静的理性 融入震撼人心的感性表述之中;②客观的报道和主观的发 现:调查主体的人格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探究真相的执 着精神有机结合;③记录与报道的两极延伸:不干预地纪 录和干预性的报道水乳交融。
改革开放至今,1994年开播的《焦点访谈》坚 持着平民视角,坚持着用事实说话,坚持着舆论 监督,坚持着永远的信念与责任,节目通过现场 多侧面的事实进行评论,客观公正,以理服人, 注重社会效果。1996年开办的《新闻调查》也是 一档具有责任和服务意识的电视节目。
到20世纪中期,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将“客观 公正”由原先一套僵化的“客观性原则”的规范, 转向一种存于新闻记者心中并不断努力逼近的职 业理想和职业理念。
2、特征:
新闻专业主义的突出特点是相信媒介可以以 非党派、非团体的独立立场,进行客观的事实报 道和监督政府。 具体说来,有两个方面:中立性、客观性
中立性要求把关人在 做必不可少的抉择时, 按照中立标准进行取 舍;在报道争议问题 时,采取不偏不倚的 态度。
客观性则要求新闻报 道者抛弃个人的任何 偏见、情感和观点, 这种客观性新闻学理 论要求事实和意见的 分离,要求事实的准 确和报道方式的冷静。
新闻专业主义性质的体现: 一、职业精神:坚韧不拔地探究真相 《新闻调查》建构了电视新闻调查报道的专业品质, 这一电视标本所有的出发点在于对事关国计民生的、有重 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的真相调查。从已经播出的节目中, 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从业者承受的压力,至于那些无法播 出的、至今依然被掩盖的真相,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新闻调查》的生存状态。因此,合理争取舆论空间和话 语权力的努力以及专业主义激情,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电视 调查。这种“专业主义”的激情,可以表述为“铁肩担道 义”的“济世情怀”,这是《新闻调查》的精神内核。 《新闻调查》的记者冲破种种险阻,采取各种策略,不屈 不挠地获取真相、披露真相,客观但并不局限于“中立”, 他们追求的乃是成为事实真相的鉴定者,社会变革的参与 者,社会正义的呼吁者以及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3、本质:
新闻专业主义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隶 属、依附某一利益集团。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 实、真相或真理。
二 、 历 史 沿 革 及 其 成 因
(一)新闻专业主义 的萌芽
(二)新闻业“公共 服务”角色的确立
(三)新闻专业主义 的日臻完善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
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化报纸的滥觞标 志着新闻业进入到大众化和商业化的时代,同 时也表明,新闻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己 独特的职业追求的行业的可能。在19世纪中期, 《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 坛报》并称为美国的三大便士报。便士报又称 为商业性报刊,其三大特征是:标榜独立、注 重新闻、企业化经营。便士报的特征在某种程 度上已经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因此, 构成了培育新闻专业主义的要件,使得新闻业 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有独特的职业追求的行业 成为可能。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一、新闻专业主义
1、内涵 2、特征
3、本质
1、内涵: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 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 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 于政府、财团之外,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的一系 列规范和行业标准。 新闻专业主义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关新闻媒 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种用以规范新闻工作的职 业伦理,一种自觉服务公众的精神和态度,也可 视为一种对新闻业与其他权力和利益团体的关系 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