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
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体悟
经济评论 1999年第4期ECONOM I C REV I E W No .4 1999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体悟卞慕东 功利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既然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那末功利主义作为与之相应的观念形态,当然也是这个阶段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必然内容和表现。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仅在于它可以通过价格信号的导向作用实现优化组合,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更在于它最能满足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和生存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最能激发社会的经济活力。
所以,尽管中国坚持实行了30年的计划经济,搞了30年禁欲主义,但市场经济规律及其机制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必然性的形式诱导着人们,并使整个社会在多次经验教训的反复比较中普遍接受了这个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经济运行方式。
如不健忘,早在中国商品经济发育初期,司马迁就提出商业活动最能满足人们的致富愿望:“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他还特别形象地描述了商品市场机制对整个社会的激励、诱导作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琅琅,皆为利往”。
①今天我们同样看到,我国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稍一冲破传统的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樊篱,整个社会立刻随之涌动,沸腾起来,讲实际、追功利、务效益的功利主义思潮也由此应运而生。
一功利主义的最大特征是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作为一种自觉意识确定下来,并以此激励、规定人们的行动。
功利主义认为,追求利益是人之天性、本性。
明末李贽就讲:“趋利避害,人之同心”。
②后来黄宗羲更直言不讳:“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③几乎同时,西半球的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发了同样的议论。
如英国的洛克、霍布斯、孟德维尔都讲,趋利避害人之天性。
霍布斯、孟德维尔及休谟并且认为,这是由于人的自私自利的本性。
功利主义不仅肯定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而且认为义和利是统一的。
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功利主义
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功利主义
王继学
【期刊名称】《长白学刊》
【年(卷),期】1989()1
【摘要】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是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突破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计划经济旧体制及其思想局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功利主义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最早提出社会关系中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十九世纪英国的边沁又提出功利原则,把功利作为道德的标准,认为“个人利益是唯一的现实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一种个人利益的总合”,强调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就有利于全人类.可见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原则在道德上的反映.
【总页数】3页(P44-46)
【关键词】竞争原则;实际功效;伦理学说;功利原则;边沁;社会利益;经验教训;产品经济;个人利益;十九世纪
【作者】王继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四次大讨论--兼谈转变观念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J], 吴勇青
2.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J], 陈铁成
3.股份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效方式吗?——与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希友一席谈 [J],
4.“福”与“善”的统一——功利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J], 曹景田;杨俊一
5.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刑法观——兼谈刑法典修改的条件性 [J], 李卫红;周立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功利观评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功利观评析》XX学院 XX[摘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利观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本文将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功利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功利观,功利主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没收了官僚资本,并通过“三大改造”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经济;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有经济日益壮大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自己的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只能在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后,依靠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革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树立集体功利主义意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特殊的社会制度结构的巨大变革和根本转型。
其深刻性、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一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结构的重构, 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政治制度重构、意识形态的重塑。
功利主义最初来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表述, 他的代表作( 国富论》中通篇贯穿着功利主义思想。
后来, 英国哲学家边沁首先使用了“功利原则”这一概念, 他认为所谓功利原则就是“赞成或不赞成任何一种行为, 其根据都在于这一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利益当事人的幸福他的学生约翰穆勒则在功利原则的基础上第一个使用了“功利主义”概念,他认为功利主义就是指承认功用为道德基础的信条, 换言之, 最大幸福主义, 主张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 行为的非是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此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概念本身也不断发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功利主义成为市场经济不可剥离的一面。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doc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功利主义的局限性功利主义具有短视性,只强调效果的作用,认知取向只肯定现在,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容易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使人格受到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功利主义通常是以创造多少财富或收入来衡量的。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脉相承,导致人格扭曲或异化。
功利主义的又一局限在于个体主义的凸现,其本质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标准和目标,集体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因此,集体成为了一种虚幻的利益形式,使得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截然对立起来。
功利主义引起的矛盾分析1.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在现实生活中反映了衡量社会发展的两个尺度。
效率即衡量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所能达到的速度和水平;公平则衡量国家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上所达到的程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经济发展的效率来实现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反映了义利革新的有机统一。
功利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中效率的要求。
马克思指出:“‘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体现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功利性观念、效用观念与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比资本主义更公平,因为它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一切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但是,这一公平目的的实现是以生产力较高水平的发展为前提,绝不是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先进。
生产关系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它与生产的性质、水平相适应,从而提高更高的生产效率。
没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社会主义的公平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效率优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需,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途径。
市场经济会使人们收入差距拉大,拉开的差距只要适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但必须看到,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第二次分配,进行必要的调节。
把握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原则
把握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原则[提要] 功利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坚持个人主义价值向度,但它并不等同于自私自利。
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可以借鉴功利主义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主义。
关键词:功利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为江西科技学院校级精品建设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成果之一由边沁、密尔创立的西方功利主义从创立之日起就对西方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功利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是否有关联?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功利主义是否可以借鉴功利主义?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功利主义作以考察。
一、功利主义的本质特征从14世纪末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与展开,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伦理思想。
到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遍布西欧各国。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冲破封建制度与宗教势力的束缚,与封建势力、宗教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这一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资本主义人文思想对封建宗教伦理的大批判。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把矛头直指宗教禁欲主义,阐述了许多功利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世间万物中最伟大的生灵,是最为宝贵的,因此必须用人性来反对神性,用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之父”佩脱拉克坚决反对蔑视人生、放弃尘世享乐的禁欲主义,认为享受尘世的幸福是发自人性的自然要求,并宣称自己是凡人,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薄伽丘在其《十日谈》中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教会、僧侣们自己经受不住情欲的诱惑,却要别人弃情绝欲的奸诈与虚伪。
薄伽丘肯定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享受幸福。
17世纪的资产阶级伦理学家们继承了人文主义者尊重人和人世幸福的思想,强调理性、经验和人性,注重功利和现世幸福。
培根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抨击了中世纪那种愚昧无知、不近人情、扼杀人类情欲的禁欲主义思想,认为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追求物质功利是自然合理的。
霍布斯公开主张利己主义,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追逐个人幸福的赛跑,号召人们为自己的私利和幸福而奋斗。
浅析功利主义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影响
率f 对 于 被提 取 的柿 叶 干重 ) 21 %。 相 为 .6 参考文献 : [ ] 军 , 迪 峰 , 阳 等 . 叶 多酚 的提 取 及 体 外 生物 活性 1鲁 任 杨 柿 的研 究 【. 品 工业 科 技 ,0 0 3 , ) J食 】 2 1 , 1 7. (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过 程 中 , 然 值 得我 们 去 借 鉴 。 依
一
有 物 质 欲 望 和其 他 激 情 , 格拉 底 认 为 这 是 恶 的 源泉 , 导 致人 苏 是
纯 洁 灵 魂受 污染 的 主 要 因素 。 因此 需 要 人 理性 对 欲 望 的控 制 , 才
能 达 到幸 福 的至 善 。 他 的 这 一思 想 开 端 了西 方 道 义 论思 想 的发 展, 此后 他 的学 生 柏 拉 图也 继 承 了 这 一 理论 , 理智 看 作 是 洞 穴 将
名哲 学 家 苏 格 拉 底 就 提 出“ 识 即 美 德 ” 这 中 间 蕴含 的 就 是 理 知 , 性 道 德 的 道 义论 。 知识 理 性 看 作是 达 到 至 善 的主 要 手 段 , 都 将 人
出的 : 大 多数 人 的最 大幸 福 。 利 主 义 思想 在 中 国与 西方 都 有 最 功
发 展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过 程 中 , 然 值得 我 们 去借 鉴 。 依
2 2
3 1
关键 词 : 功利 主义 ; 益 ; 进 利 促
功 利 主义 的主 要 理 念 是 : 重 功 效 与 实 际 利益 , 个 人 和社 注 以 会 利 益作 为道 德 原 则 的 评 价 标 准 , 注 重 动 机 的 同 时 , 高 效果 在 提
分析 的 研 究 D1南 宁: 西 大学 ,0 0 . 广 20 .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及解决路径
瞭望观点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及解决路径功利主义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伦理道德,为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作辩护,它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追求快乐、趋利避害、趋乐避苦。
因而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我国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的经济模式,在价值观引导上,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对功利主义进行改造,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功利主义的相关内涵(一)西方功利主义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产生之后,功利主义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与君主的斗争中处于劣势,资本主义尚不发达,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爱尔维修,他认为支配行为的唯一准则是幸福和快乐。
第二阶段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逐利的愿望,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和洛克。
霍布斯宣扬利己主义的思想,主张个人为了自己的幸福去奋斗。
洛克也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有追求幸福的本性。
第三阶段,是功利主义的成熟阶段,称为古典功利主义,其主要人物有边沁和密尔。
边沁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受两个方面的支配,即“苦”与“乐”,趋乐避苦是人们的自然本性。
他阐述了功利原理,看某一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了当事者的幸福,当行为增多社会幸福的趋势大于减少社会幸福时,就是符合功利原理的。
他还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
密尔将功利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他认为人生的目的不完全是“自利”,也要去关心别人的和人类的幸福,调和了个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总之,功利主义主张“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对私人利益的追求是财富增加的动力。
(二)马克思对功利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辩证的对待功利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其观点既有批判又有肯定。
首先,马克思揭露了功利主义的实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认为在资产阶级中,功利关系的确定意义在于通过别人受损的办法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者对无产者进行剥削,即取得利益是通过人剥削人的方式。
资产阶级以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宣扬个人利益的至高无上性,而功利主义实质上在为资产阶级利益作辩护。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
浅谈功利主义的得与失摘要:功利主义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基本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经过穆勒、边沁的发展功利主义的思想才得以形成。
功利主义的产生有着社会历史意义,但功利主义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和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当前如何看待功利主义的得与失,以及辨析“义”与“利”的正确关系,对建设当代社会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功利主义;公平正义;“义”与“利”当我们考察道德的起源时,可以发现一切道德都是根据行为事实的某种效用制定出来的。
哈逊湾原始部落有一条匪夷所思的道德规定,要求“应该勒死年老体衰的父母”。
当父母年老体衰时,儿女们为父母挖好坟墓,在一顿饱餐以后用腰带勒死父母,然后掩埋入土。
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残忍的道德规范呢?原来,哈逊湾原始部落,生产力落后粮食不足,即是平均分配食物也难以支撑所有人口的生命。
因此年轻人只有勒死自己的父母,才能保证下一代甚至是整个部落的传承延续。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道德的目的是增加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而如何区分道德规范的优劣之分,功利主义学家们给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答案,作为衡量一切行为之善恶和一切道德之优劣的道德终极标准。
功利是与最大幸福原理相等同的概念,穆勒在《功利主义》中说道:“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
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要清楚地揭示这个理论所建立的道德标准,还有很多东西要说,特别是要说明,痛苦和快乐的观念究竟包含了那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这是个未决的问题。
不过,这些补充说明并不影响到这种道德理论所根据的人生理论——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东西(它们在功利主理论中与在其他任何理论中一样为数众多)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为内在于它们之中的快乐,或者是因为它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
王国武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7(000)033
【摘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与道义的冲突市场经济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
商品经济是以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凡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必须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属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的使用价值……在物和人的直接关系中就能实现”的观点已阐释了商品社会中人与物的直接关系。
而社会的主体——人作为劳动者,是商品生产中的重要要素,当其它生产要素都商品化的同时,人当然也面临着商品化的问题,这主要是指人的劳动的商品化,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王国武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 [J], 王国武
2.浅析设计美学中的人文价值 [J], 王楠
3.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及解决路径 [J], 闫星星
4.浅析商业社会下如何发挥音乐表演的人文价值 [J], 梁潇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功利价值观念 [J], 龚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致思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致思作者:杨清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4期摘要:功利主义在近代西方诞生以来,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效用,而现今,中国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如何正确对待功利主义,人们对功利主义的态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主要分析中国从古至今的功利主义思想对人们产生的作用,再结合西方的边沁功利主义思想,阐述当下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对功利主义的态度。
关键词:市场经济;儒家;功利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已经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很多人将功利主义误解为极端利己主义,追逐物质的脚步远远快于精神前进的步伐。
在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本文结合该指导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诸多影响因素对功利主义给以思考。
1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思想对当代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为主流学派宣扬的重义贱利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人们对功利主义的态度。
儒家一开始就宣扬君子重义轻利的思想,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小人反是。
(《论语卫灵公》)沿着孔子的思想发展,重义轻利,德本财末,成为儒家经济价值观的标准。
而后,荀子也曾指出,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记其功。
(荀子天论)孟子更是鄙视追逐利益的商人,把商人斥之为贱丈夫,鄙视他们的唯利是图与仁义相距甚远。
在儒家看来,谋道比谋食更重要,君子治其本,而不恤其末,岂以外在者忧乐哉?(朱熹《四书集注》)。
君子学而优则仕,为国分忧,这种入世的思想并不是要君子去追逐功名,而是去为国尽忠效劳。
以上儒家所宣扬的这种重义轻利的思想我们可以联系当下的客观环境进行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对利益的追求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主导,所以,才会出现为了逐利不顾一切地现象,比如,假冒伪劣商品的横行,不守信用的行为愈加增多,人们可以做出表面一套仁义礼节,背后却是逐利的卑贱劣行。
落实中的功利主义
落实中的功利主义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功利主义的概述
2.功利主义在社会中的体现
3.功利主义的优缺点
4.如何正确对待和落实功利主义
正文
一、功利主义的概述
功利主义,起源于 18 世纪的英国,是一种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理论。
它主张人类行为和道德应当以追求幸福、最大化利益为原则,强调实际效果,提倡实用主义。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杰里米·边沁、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
二、功利主义在社会中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功利主义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1.经济领域: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政治领域: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往往会考虑到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3.教育领域:教育目的和方法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强调培养实用性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功利主义的优缺点
1.优点:
(1)强调实际效果,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关注最大化利益,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福祉。
2.缺点:
(1)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可能导致精神性追求的缺失。
(2)过分强调实用主义,可能忽视道德和伦理原则。
四、如何正确对待和落实功利主义
1.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关注精神性追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和福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3.坚持道德和伦理原则,避免将功利主义过度应用于损害他人利益和尊严的场合。
总之,功利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功利主义的发展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
.
据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 价一种 行为 的道德价 值 ,而这 种判断 必 须以具体 隋况下个人行为所达到的效果为标准,而不应以某种道德 准则为标准。从总体上看 ,行为功利主义是对边沁、密尔功利主义 的 “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原则的复述与维护。
1 . 边 沁 、 密 尔的 功 利 主 义
二. 功 利 主 义 的 局 限性
功利主义伦理 学虽有 复兴之 势 ,却无法 实现 再度辉 煌 。首 功利 ,而其 中的背离 幸福 的倾 向都可 以称为祸 害。功利 主义是 先 ,功利主义 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最终是个 人 主义 。功利 主义者 以行为 的目的和效果来衡量行为价值 的学说 ,被称为 “目的论 ” 虽然不像利 己主义者那 样一 味主张个 人利益 优先 ,但 是 ,功利 或者 “ 效果论 ” 。边沁提出了快乐 主义理论 ,密尔作 了修 正转化 主义并没有改变个人 主义 的基本立 场 ,因而 它并没 有真正 协调 为幸福主义理论 ,它包含 了除简单 的快乐体 验 以外 许多其 它 的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的能力 ,因此无 论怎样谈 论追 求最大 多数 追求。他们都把趋乐 避苦作 为其论 证功利 主义 原理 的根据 。在 人 的最大幸福 ,只要 把个人 是否快 乐作 为追求利 益 的基础 ,功 边沁、密尔看来 ,只有 能够给 人带来 快乐 的行为才 是善 和道德 利主义在本质上仍 然是 利 已主义。其 次 ,功利 主义是 狭 隘的 目 的 ,相反就是恶和不 道德 的。边沁提 出 了 7个 计算 快乐数 量 的 的论或效果论 。功利 主义认 为只有 一种行 为取得 好 的效 果 ,这 标准 :强度 、持续性 、确定 性 、远 近性 、繁殖 性、纯 洁性 和广 种行为才是道德的 ,他们 毫不关 心人们做事 的动机 和中间过程 , 延 性。这些因子可 以计算 出快乐 的总量 ,并作 为判 断行为 的善 这必然会阻碍人们对真 正道德 的追求 ,混淆人 们对道 德 的正确 与恶的标准。密尔不 仅从数 量上来计 算快 乐 ,更指 出快乐 也存 认识 ,打击人们追求 真正道德 的积极性 ,甚至否定所谓的道德 。
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对它们关系的一些分析:
1. 激励机制: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通常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获得利润来实现目标。
这种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体现,即追求最大的幸福或效益。
2. 效率与效益:市场经济通常被认为能够促进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个体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促使他们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机制和追求效益的行为与功利主义的理念相契合。
3. 社会福利:功利主义强调最大化社会整体的福利或幸福。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和自由交易,资源往往能够流向最有价值和需求的领域,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市场经济的运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功利主义所追求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4. 公平与正义:然而,市场经济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平等。
功利主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因此,政府可能需要通过税收、社会福利等政策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总之,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和追求效益的行为可以与功利主义的理念相契合,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公平和正义的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福利的提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阈下的功利主义的重现与批判
经济 的社会存在并不具 有一致性 , 因而 , 功利主义不 具备在当前居于主导地位 的合理性 , 当然这并不是说 不能从中借鉴 、 挖掘某些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 的合理成份 , 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服务 , 可是将 之视 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主导伦理观则并不具有合
维普资讯
20 年 6月 06
北京科技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un l f ies yo c nea dTeh oo yB in o r a o v ri fSi c n cn lg e ig Un t e j
( o il ce c sEdio S ca in e t n) S i
利主义视为 当前社会 的主 导伦理观 则是偏 激而不可取的。 [ 关键词] 道德 ; 利益; 功利主 义; 市场经济 [ 中图分 类号] o F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8 6 9 20 ) 2 0 2 — 5 1 0 —28 (0 6 0 — 0 1 0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 , 我国学术理论界对于西方 功利主义是采取批判 态度 的。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建立, 由于社会转 型过程 中利益 的主体化 、 利益的多元化 以及竞争机制 的形成 , 人们更多地关注 自己的利益 。功利 主 义 这 一 在 西方 伦 理 学 史 上 曾有
为新的社会伦理关系提供了物质准备 和动力。这种 社会利益 的冲突说 明了新兴资本主义试 图摆脱 旧的
封建主义的经济形式的束缚 , 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的 发展开辟道路 。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和旧的封建 主义的较量过程中确立 自己的地位 , 除了要打碎旧的 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 建立 自己的经济、 政治体制 , 还 需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新的伦理关系, 从而在思想意 识上为 自己的经济关 系提供文化上 的支持。而这种 新 的伦理关系的特点是突出了利益关系 , 用利益关系 替代了封建社会 的政治依附关 系, 并努力使之 成为 社会的主导性关系 。在市场化的社会条件下 , 政治性 关系让位于经济利益的关系 。 在资本主义市场关系中, 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 自 由、 平等地位 , 得到 了形式上的确认 , 这种确认 构成 了 社会关 系中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伦理性的规定 , 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利益主体都在商 品生产 的平等 自 愿 的原 则下进行着交换活动 , 经济上的平等交换和利 益主体化、 个体化决 定了交换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 ,
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五问
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五问[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集体主义;功利主义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价值观倾向仍是功利主义,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集体主义;功利主义对社会道德有双重影响,不能成为主流价值观;必须解决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体主义价值观的矛盾问题。
应该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的影响作用呢?马克思指出:从社会意义上讲,“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
因此,我们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人手,来探讨它与社会道德的相互关系。
1、功利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价值观倾向吗?从基本范畴来看,市场经济是从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起来的。
本来,小商品生产便是以“我”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最初的织工为什么要用“20码麻布”换“1夸特小麦”?就因为他算准了:“我”用生产20码麻布的时间,也能生产出1夸特小麦。
可见,最初的商品交换便使人不得不以“我”为核心。
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各经济实体不但要求要补偿自己的生产消耗,更要求获得高于成本的收益,因此,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被称为市场经济的“黄金原则”。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的题目,就是“经济分析中的最大化原理”。
而西方经济学老祖宗亚当·斯密早就将市场经济的这种伦理要求作了概括—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也可以称作“合理利己主义”,即“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那样一种价值观。
亚当·斯密描述了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所注意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只无形的手使他产生了一个他没有注意到的结果—他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去促进社会的利益,往往比他真正有意识地去促进社会利益更加有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货币即金钱,成为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成为能够购买一切商品的流通手段,因而成为财富的象征,成为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之所在。
这就要求每一个经济主体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以生产使用价值为手段,以实现交换价值,即取得货币而且是尽可能多的货币为目的,因此,功利主义之“功利”大小的衡量尺度,就是金钱。
功利主义
19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的主导转变为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强烈批判,但是个人主义因素却被继承下来。
功利主义是用快乐和痛苦的心理学解释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论,功利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因此,人本质上是自私的、利己的,开明的自利的正当性表现在它是与公民利益和谐一致的。
边沁系统地阐述了功利主义,他把个人利益看作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根本的道德原则,个人只要都能够追求和实现个人的最大利益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密尔对个人自由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论证,他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论述自由,确立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他详细论述了思想言论自由、个性自由和反对政府干涉的自由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个性自由的论述,成为自由主义思想史上的经典论述。
个人主义是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因为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同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过由于资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要求,二者又表现为不同的理论模式。
17至18世纪理性主义政治观的核心是“权利”即自然权利或天赋人权。
自然权利意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这成为当时大部分政治思想家的共识。
他们认为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也是人应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自然法(人类理性)的指导和规定。
功利原则要求以行为的最终结果为标准来判断行为的优劣,看行为能否实现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功利原则虽然仍具有一定批判功能,但已大为减弱,尤其它建立在以苦乐为内容的心理学基础上,使其具有了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它关注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社会领域,提倡通过个人在经济领域的积极进取以获取个人的幸福和利益,从而增加整个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幸福。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边沁和密尔最终将其建立成一种系统的、有严格论证的伦理思想体系。
功利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功利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比较研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经济思想涌现出来,其中功利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流派。
这两种经济思想对于社会的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方法。
本文将对功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和实践中的表现。
首先,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注重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功利主义者认为,个人的利益追求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们追求个人利益会促使他们努力工作,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功利主义强调市场经济和竞争的重要性,认为自由市场能够有效引导资源的配置,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在功利主义思想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力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保障。
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则强调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应当追求共同利益,人们的利益应该在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得到保障。
社会主义经济强调国家的调控和计划经济,认为政府应该有经济的主导权,通过公有制和国家计划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整体效益。
功利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功利主义注重个人的利益追求,更加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主张个人的自由。
而社会主义则注重集体利益的实现,更加强调国家的调控和计划经济,主张公有制和国家计划。
这两种思想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的实践路径和效果。
在实践中,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在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许多国家采取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措施,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种改革旨在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使经济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转。
然而,功利主义经济思想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市场失灵等。
而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则不同,它注重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平分配。
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通过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整体效益。
然而,社会主义经济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官僚主义等。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与资本主义的“逐利性”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与资本主义的“逐利性”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和市场经济的“功利性”【摘要】资本主义的“逐利性”由资本本质决定,是资本经济的固有属性,其引发的问题不可调和;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与资本的“逐利性”密切相关。
两者对于社会都有利有弊。
【关键词】资本主义逐利性市场经济功利性一.资本主义的“逐利性”1.“逐利性”是由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资本之为资本的本质规定是价值增值,只要是资本,必然会发生价值增值(反之,发生了价值增值的必是资本)。
无论是作为货币还是作为商品,资本总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或者说是能够自行增值的价值。
所谓的“价值增值”,必须是价值的生产和创造,因而必须与生产过程相联系。
而要在生产领域实现“价值增值”,就必须雇佣劳动。
使商品和货币变为资本的正是雇佣劳动。
雇佣关系是“死劳动”对“活劳动”,或者说物对人的一种支配权,是一种剥削关系。
从资本流通来看,价值增值既是资本流通的“客观内容”,也是资本家阶级的“主观目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看,价值增值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所在。
马克思曾说:“资本的增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惟一目的。
”而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具象表现即是资本主义的“逐利性”。
因此,这种“逐利性”是由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一种性质。
2.辩证地看待“逐利性”马克思曾这样说道:“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
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老师在课上常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机器,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但对于资本家来说,这机器降低了他们所能获得的利润,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把这个年轻人装在麻袋里扔到江中。
“逐利性”会使资本家不惜以破坏机器、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手段来获取利益。
当然,对于“逐利性”我们也得辩证地看。
“逐利性”也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很多好处,蒸汽机的发明、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出现、科学理论的突破发展等等,说到底都与它密切相关。
功利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 李世超
作者机构: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出版物刊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功利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义利观
摘要:功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它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伦理道德的支持。
但由于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个人,因而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所以必须用社会主义义利观来超越它。
而要用社会主义义利观来克服、代替资产阶级个人功利主义,必须把握好义、利取向的多元化与义、利导向的一元化的关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为己性、谋利性和为他性、服务性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
功利主义的局限性
功利主义具有短视性,只强调效果的作用,认知取向只肯定现在,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容易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使人格受到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功利主义通常是以创造多少财富或收入来衡量的。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脉相承,导致人格扭曲或异化。
功利主义的又一局限在于个体主义的凸现,其本质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标准和目标,集体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因此,集体成为了一种虚幻的利益形式,使得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截然对立起来。
功利主义引起的矛盾分析
1.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公平与效率在现实生活中反映了衡量社会发展的两个尺度。
效率即衡量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所能达到的速度和水平;公平则衡量国家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上所达到的程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经济发展的效率来实现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反映了义利革新的有机统一。
功利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中效率的要求。
马克思指出:“‘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体现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功利性观念、效用观念与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比资本主义更公平,因为它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一切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但是,这一公平目的的实现是以生产力较高水平的发展为前提,绝不是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先进。
生产关系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它与生产的性质、水平相适应,从而提高更高的生产效率。
没有更高的生产效率,社会主义的公平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效率优
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需,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途径。
市场经济会使人们收入差距拉大,拉开的差距只要适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但必须看到,为了
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第二次分配,进行必要的调节。
2.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
个人利益这根杠杆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了个
人追求物质利益的观念,人们不再耻于谈利,赚钱也不再是不义之举,带来了人们对个体利益的高度重视。
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
场经济的某些特征和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利益与集
体利益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但是,如果把市场经济发展中个人利益
的要求过分夸大,就混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相结合时,对社会道德
状态的影响是不同的。
3.短视行为与务实思维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活动本身的特征,使功利主义以有用性、功利性的后果作为评价行为的根据,也使得社
会上许多短视行为有了市场,只顾眼前的利益,轻视长远利益,注重
结果,轻视原因和动机。
这种短视行为与务实精神是相违背的,务实
精神强调重实效、重效果,坚持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坚持真抓实干,
开拓前进。
功利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的二元张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必须建立在社会
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以物质资料的充足为前提。
在一定程度上,
功利主义为社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但是,过分的强调功利
主义则使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为了物的发展而发展,人变成了物的发展
手段和工具。
所以,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1.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来说,市场主体往往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通常并不优先顾及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因而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局限于从分配领域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历了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公平和效率兼顾,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性转变。
即使仅从分配关系看,我们也只是重视公平与效率的量的统一,忽视了二者的质的统一。
因此,要严格尊重市场机制,以求效率,又要适当地对市场的弱者、失败者、最小受惠者给予扶持、帮助和救济。
2.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的强调和重视,一方面使社会发展得到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
对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我们绝不能只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或以集体利益的名义剥夺个人利益,而是应该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两相利”,辩证地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
第一,我们要肯定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第二,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第三,在确保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关心个人的正当利益,尊重个性的独立和发展。
这样,一方面克服对个人利益的偏激可能引发的反社会倾向,另一方面也纠正了片面地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
3.正确认识未来发展对当前发展的规定性
未来的发展对当前发展的目的、方向、性质、途径、手段等具有规定性。
在社会发展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当下的利益,更要看到长远的利益。
既要吸取讲究实际、讲究效果的功利主义的合理因素,又要克服其短视思维、短视行为的局限性。
应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观的根本观点,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
社会的发展,从现象上看是“物”的变化,即物质财富的数量增长、品质改善及技术的提高等;而从本质上看,则是“人”的变化,即人的能力提高与需求的增长。
我们要抓住本质看发展,既要看到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又要看到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因此,我们在努力增加物质财富,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