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的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指出本段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论据类型:事实(历史、现实)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2.这段文字中的立论体现在哪里?正确答案:周任有言曰:陈列就列,不能者止。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3.这段文字的双重比喻有何意义?正确答案:一方面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比如虎兕从笼中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甲、美玉在柙子中被毁坏;另一方面,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护人、看管人。

季氏攻伐颛臾,是冉有、季路的责任。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第三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正确答案:指出季氏将伐颛臾的危害: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5.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正确答案: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6.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正确答案: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涉及知识点:论说文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问题: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日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 4.盖均无贫(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
)(

三、词类活用
既来之,则安之(
)(

四、一词多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 ⑵ 虎兕出于柙


(3)龟玉毁于椟中(


(1)危而不扶(
) (2) 正襟危坐(

(3)危乎高哉(
) (4) 危言危行(

相(注意读音的不同)
(1)则将焉用彼相矣 (
共 25 页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
共 23 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C.第 3 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 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带点的字注音
①省
②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侍坐》拓展阅读《季氏将伐颛臾》

《侍坐》拓展阅读《季氏将伐颛臾》

拓展阅读与训练《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练习】一、文常回顾孔子,名,字,时期国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家学说的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政治主张是。

二、文言知识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 “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4.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第1单元季氏将伐颛臾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第1单元季氏将伐颛臾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本课话题——以德治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认为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方针,采用“修文德”的措施,才能实现国家的“无贫”“无寡”“无倾”。

这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汉文帝注重与民同乐,关心孤寡,力倡孝悌。

文帝对鳏寡孤独、残疾穷困者及老年人大加关照。

文帝即位当年,就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

诏书中说道:“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将赈济与培养孝道结合起来,并规定:“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已上,又赐帛二疋、絮三斤。

”文帝曾写信给匈奴单于,剖露自己的为政之道:“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忧于心。

”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史,像汉文帝这样勤政爱民的帝王为数不多,他的德治精神不失为治国理政的一面镜子。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3.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5.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荀子》6.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荀子》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颛.臾( ) 社稷.( )虎兕.( ) 干戈.( ) 萧.墙( )出于柙.( ) 毁于椟.( ) 安无倾.( )冉.有( ) 【答案 zhuān jì sì ɡē xiāo xiá dú qīnɡrǎn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风吹草低见.牛羊( )(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君有疾.在腠理( )(3)过⎩⎪⎨⎪⎧是谁之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 )且尔言过.矣( )不过.三十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一狼得骨止.(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5)相⎩⎪⎨⎪⎧则将焉用彼相.矣(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6)为⎩⎪⎨⎪⎧何以伐为.(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7)而⎩⎪⎨⎪⎧危而.不持( )固而.近于费( )简能而.任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 【答案 (1)动词,拜见,谒见/动词,看见/动词,召见/介词,表被动,译为“被”/动词,通“现”,显现 (2)动词,痛恨、讨厌/形容词,快,迅速,引申为“洪亮”/名词,病 (3)名词,错误,过失/动词,责备/形容词,错,错误/动词,超过/副词,过分、过于/动词,经过 (4)动词,停止,这里指不就其位/动词,阻止/同“只”,副词,只是,仅仅/动词,停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5)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动词,辅佐/名词,辅助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副词,互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即动作偏指一方 (6)语气助词,呢/动词,当作/动词,成为/介词,替 (7)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无乃尔是过.与 ( )__________ (2)固而近.于费 ( )__________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 (4)则修文德以来.之 ( )__________ (5)既来.之,则安.之 ( )__________ (6)后世必为子孙忧. ( )__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动词 责备 (2)形容词作动词 靠近 (3)名词作动词 找托辞,找借口(4)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来 (5)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来;使……安定(6)动词作名词 祸患,忧患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今义:有事情。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季氏①将伐颛臾②。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③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且在邦域⑤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⑥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⑦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注】①季氏,季康子,名肥,鲁国执政大夫。

②颛臾,附属于鲁的小国。

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③冉有,名求,字子有。

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录。

④先王以为东蒙主,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⑤邦域,这里指鲁国境内。

邦,诸侯封地。

⑥夫子,指季康子。

⑦费,季氏的封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今A夫B颛臾C固D而近E于费F今不取G后世H必为子孙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也指国家。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社稷”是指后者。

B.从文言特殊句式上来看,“何以伐为?”和《侍坐》中的“不吾知也!”是相同的,都是宾语前置。

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2) 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2) 含答案

文言文整体阅读:季氏将伐颛臾课后练习(2)1.翻译下面句子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2.翻译下面句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3.翻译下面句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翻译下面句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5.翻译下面句子子曰:“狂而不直,侗(tóng,无知幼稚)而不愿,悾悾(kōng,诚恳的样子)而不信,吾不知之矣.”6.翻译下面句子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翻译下面句子伯牛有疾,子问之,至牖执其手,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8.翻译下面句子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9.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夫子相:辅佐B.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C.陈力就列就:担任D.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担忧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伐为为:呢,助词B.危而不持而:而且,连词C.既来之,则安之则:就,连词D.是谁之过与之:的,助词3.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尔是过与.?()⑵何以为.?()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

知识梳理案答案:一.给加点的词注音:冉(rǎn)有颛臾(zhuān yú)社稷(jì)焉用彼相(xiàng)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固而近于费(bì)萧墙(xiāo)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三、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作动,找借口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3、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5、是谁之过与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典型问题案答案:一、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且:①而且例:且在邦域之中矣②况且例:且尔言过矣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 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二:重点虚词突破虚词而的用法1.而(1) 连词,表转折。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答案参考答案:一、1.A2.C3.B4.C5.C二、1.语录2.丘、仲尼、春秋、儒3.仁4.虎兕龟玉5.为政以德三、1.把……作为2.岂不、恐怕3.通“欤”,语气词4.危:站立不稳。

颠:摔倒。

四、1.为什么要攻打它呢?2.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那个助手呢?3.远方之人还不归附,便再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4.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鲁君啊!五、1.“夫子”指季氏。

由(子路)与求(冉有)足季氏的家臣。

2.指攻打颛臾一事。

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干戈”指代战争。

3.成语:“祸起萧墙”。

修辞方法:借代,以“萧墙之内”代指鲁君(古代只有人君宫内有萧墙)。

课文翻译: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二人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恐怕这应该责备你了吧!颛臾,已故的周天子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疆土早在我们鲁国最初被封时的`疆界之中,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忠心耿耿的附属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做,我们二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譬如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摔倒了,不去搀扶,何必还要那个助手呢?你的话是错误的。

老虎犀牛从木笼子中逃了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冉有说:“颛臾,城郭坚固而兵甲精锐,而且离季孙家的采邑费(今费县附近)很近。

现在不去占领,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得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

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有国者)还是大夫(有家者),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须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应担心境内不安。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睦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定地生活。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一、课外阅读(2021·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白话文,完成1~4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从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满,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假定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实施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季氏将伐颛臾(答案版)

季氏将伐颛臾(答案版)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测试一、古今异义(填写古义)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古义:可译为“把…作为”;今义:认为)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④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士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二、词类活用(指出活用词,并解释用法和意义)①无乃尔是过与。

(过:名词作动词,责备 )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动用法,使┅┅归附)③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三、一词多义1.相① 则将焉用彼相矣(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②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代主持礼仪的官)③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名词,宰相,丞相,相国)④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辅助)⑤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动词,辅佐)⑥ 伯乐学相马(动词,观察,审察)⑦ 儿已薄禄相(名词,容貌,相貌)⑧ 杂然相许(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⑨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⑩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相得:相投合。

)⑪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相应:合适。

)2.过①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②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的)③是谁之过与(名词,过错)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动词,经过,通过)⑤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动词,超过)⑥以其境过清(副词,过分,过于)⑦过故人庄(动词,访问(地名),拜访(人名))3.是①无乃尔是过与?(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②是//社稷之臣也。

(代词,这,这样,这些)③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正确,认为正确)④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下住(动词,表示肯定判断)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因此)⑥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4.见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动词,看见)②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动词,拜见)③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召见,接见)④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最新《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最新《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⑵且尔言过矣( )(3)谁之过与(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为.?()..尔是过与.?()⑵何以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答案季氏将伐颛臾,此话出自《论语·季氏》一章。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和答案的形式,探讨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和启示。

练习题一:季氏将伐颛臾,为何会引起这样的行动?答案:季氏将伐颛臾,是因为季氏家族对颛臾地区的资源和利益有所觊觎。

他们希望通过武力征服颛臾,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力。

练习题二: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是否正当?答案: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看,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是不正当的。

他们以武力侵犯他人的领土和权益,违背了和平与公正的原则。

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受到谴责。

练习题三:颛臾是否应该被季氏征服?答案:颛臾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区,拥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是对颛臾人民的侵犯和剥夺。

颛臾应该保持独立,并且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练习题四:季氏将伐颛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反思权力和利益的关系。

追求权力和利益是人类的天性,但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当和合理。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尊重他们的独立和自主权。

练习题五:如何避免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重演?答案:要避免季氏将伐颛臾的行为重演,我们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

法律应该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和自由,确保公平和正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明白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

练习题六: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对我们个人有何启示?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权力和利益往往会让人迷失自我,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智和公正的判断。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平与和谐的环境,不去侵犯他人的权益。

练习题七:如何用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来解读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可以引起我们对现实社会中的权力滥用和侵犯他人权益的问题的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为了追求权力和利益而不择手段。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12优化方案练习】语必修第四册(配苏教版)第一专题第一模块季氏将伐颛臾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

既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解析:选B。

A.过:责备。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之,则安之.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 B.②③④.③④⑤ D.①③⑤解析:选B。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①《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④之内也!”【注】①季氏将伐颛臾(Zhuān yú):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他是鲁国大夫,鲁哀公的权臣。

颛臾,附庸于鲁国的小国。

②东蒙主:蒙山,在鲁东,故名东蒙。

鲁使颛臾主其祭。

③费:季氏私邑,与颛臾相距70里。

④萧墙:这里指鲁国内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B.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服:制服C.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D.相夫子相:辅助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以伐为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且在邦域之中矣若属皆且为所虏C.则将焉用彼相矣则修文德以来之D.危而不持固而近于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破中有立,既批驳了季氏企图吞并颛臾的野心,也阐明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B.第①段的划线句,从不同角度指出季氏不具备攻打颛臾的理由,可谓鞭辟入里。

C.本文多用比喻说理,如用失虎兕、毁龟玉是谁之过比喻求与由对伐颛臾负有责任。

D.冉有受孔子责备,推卸自身责任,又为季氏巧言开脱,他对季氏的忠心值得肯定。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精品文档《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⑵虎兕出于柙(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龟玉毁于椟中(危))(2)正襟危坐((1)危而不扶()(4)危言危行((3)危乎高哉()相(注意读音的不同))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1)则将焉用彼相矣()(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 ) (1)无乃尔是过与( ⑵且尔言过矣)(《论语?先进》)(( ) ⑷过犹不及(3)谁之过与(《小石潭记》))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6)过故人庄(夫)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1)夫子..)(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2是) ⑵无乃尔是过与( ) 是社稷之臣也(1)()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⑵.⑴何以伐为()无乃尔是过与(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⑶是社稷之臣也())()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尔是过与⑴无乃(⑵何以?(伐为)......一、基础知识检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篇》原文、译文及注释

《季氏篇》原文、译文及注释

《季氏篇》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季氏篇先秦-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一、夯基训练1.解析:A项,“谡”应为“稷”,“牍”应为“椟”;B项,“箫”应为“萧”;D项,“柙”应读xiá。

答案:C2.解析:C项,疾:痛恨、讨厌。

答案:C3.解析:D项,代词,指远方之人。

A项,介词,与/介词,在。

B项,连词,表递进,并且/副词,将近,接近。

C项,介词,把/介词,凭。

答案:D4.解析:A项,动词用作名词,祸患,忧患。

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C项,名词用作动词,找托辞,找借口。

答案:D5.解析:A、B、C三项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尔是过”一般语序是“过尔”。

6.解析:D项,“来”与“安”是按现代汉语常用的意思翻译的,而文中的“来”和“安”都是使动用法。

所以D项的翻译应为“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答案:D二、延伸阅读7.解析:D项,殆:危险。

8.解析:A项是“到”的意思,其余三项是“在”的意思。

9.解析:第(1)句,道:学说;修:修明;用:采用;是:这;有国者:当权者;丑:耻辱。

第(2)句,下:下车;与:和,跟;趋:快步走;而:连词,表修饰;弗:没有。

注意补全省略的成分。

答案:(1)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修明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2)孔子走下车,打算与他说话。

狂人接舆快步离去,孔子没能与他说话。

10.解析:明确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情况危急,身边的弟子们都“病”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

对此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三、语言运用11.解析:把孔子作为陈述对象,将原来的句首状语置入句中,句子通顺即可。

答案: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与逐渐寻回文化自信,第一次被中国官方以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运用。

12.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鲜明的能力。

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同时要使上下联的字数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的阅读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夫子相:辅佐B.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C.陈力就列就:担任D.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担忧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伐为为:呢,助词B.危而不持而:而且,连词
C.既来之,则安之则:就,连词D.是谁之过与之:的,助词
18.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4分)
1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20.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参考答案:
16.B (过:责备)(3分)
17.B (而:却,连词)(3分)
18.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大动干戈(写出其中的两个即可得4分)
19.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3分)
20.反对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3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