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4《柳永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
1.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2.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B. 便纵有/千种风情
C. 自/胡马窥江去后
D.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3. 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都门帐饮无绪绪:心情、情绪
B. 暮霭沈沈楚天阔暮霭:傍晚的云气
C. 夜雪初霁霁:雨、雪停止,天晴
D. 解鞍稍驻初程初程:指整装待发
4. 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惨状。
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5. 北宋时期开阔了词的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_______,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__________;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_________字_____号_______。
6. 阅读下列四首杜牧的诗,按要求填空: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春尽江南草木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下列四句诗分别归原到上面四首诗中去。
A.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
C.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1)______(2)_____(3)_____(4)_____
7. 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 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
C. 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
D. 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8. 对《扬州慢》这首词中表现“《黍离》之悲”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城市;“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8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
B.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像往昔扬州城十四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
C.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况人乎?
D.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如果说上面所写均是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话,此句则写出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回答文后问题。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9.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三句,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丝绸被子抵御不了五更时的春寒袭击。
B. “梦里”两句是说,梦中以为自己还在做着皇帝,不知已经是亡国俘囚了。“一晌”,片时片刻。
C. “无限江山”即锦绣江山;“别时”句是说,离别时很容易(即丢失很快),再要见可就难了(即身不由己)。
D. 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同时也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10.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写的时间是暮春一个五更天的梦醒之后,写的地点是睡床上,写的事情是怀旧感今。
B. 这首词,以词人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苦和绝望的心情。
C. 结尾写好的景物,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用“天上人间”概括对比今昔生活,都是形象而很有余味的双关。
D.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
【试题答案】
1. A
2. B
3. D
4. B
5. 柳永柳屯田姜夔尧卓白石道人
6. (1)C(2)B(3)A(4)D
7. A 点拨:全词应围绕“伤离别”构思。
8. A 点拨:本项的表述,不符合试题的要求--试题要求“表现《黍离》之悲”,而本项所表述的则是昔日扬州的繁华,可见与题意相悖;再者,昔日的繁华,都完全是诗人想像中的境界,但本项中却用了耳闻目睹一词,显然错位了。
9. C点拨:“身不由己”应改为“恢复无望”。
10. C点拨:是比喻不是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