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合集下载

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审计人员需要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报表中的错误对其决策的影响,如果这个错误的金额和性质足够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者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那么,此业务就是重要的。

但是,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时候,除了以上基准之外,还需要根据审计人员本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特定环境。

这是由于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同一公司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得出的结论可能会相差甚多,而不同的公司面临不同的环境,即使是同一公司,由于所处的时间段不同,其情况也会有所变化。

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时候,还需要了解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原因。

这就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举措是否有效的问题,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那么,其可信赖程度就会比较高,审计人员在初步评估的时候就会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点,以此来缩小凭证抽查的范围,节约审计成本。

综上所述,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时,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金额及各项目的相互关系、金额波动幅度这些因素。

之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合理地选用合适的判断基础,并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计算方法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从而初步确定审计的范围、性质、时间。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而固定比率的百分比一般参考税前净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以及营业收入的0.5%-1%;变动比率的变动百分比一般根据资产总额或者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

具体的百分比需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决定。

如果同一时期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一样,那么,审计人员应该考虑不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其最低者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财务报表还未编制完成,那么,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其中财务报表推算年度财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度财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第二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第二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审计第二章 审计计划知识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定义: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指从金额(数量)上来衡量审计重要性。

● 详细描述: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需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以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1.适当的基准 在选择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选用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财务报表要素,或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举例】2.百分比的确定 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百分比与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

注意: 第一,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是否重要时,不仅要考虑金额,还要考虑性质; 第二,对于上市公司及其他公众利益实体,注册会计师会使用较低的百分比; 第三,注册会计师为被审计单位选择的基准在各年度中通常会保持稳定,但并非必须保持一贯不变; 第四,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也就是说如果错报的金额超过了这个重要性水平,那么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不是随便的制定,而是根据报表使用人所能承受的错报金额,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做出的。

并且这个重要性水平是在计划审计阶段做出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性质和关联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以及变动幅度,还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上进行考虑。

从性质上来说,就是项目金额小的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项目金额小但是性质重大,比如该项目具有舞弊可能,违法操纵高度主观性。

从数量上来说,需要考虑两个层次的重要性一个是报表整体层面,另一个是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是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时候制定的,因为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就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层面的重要性水平,一般通过一个恰当的基准*适当的百分数来确定,如果超过这个重要性水平,就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如果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则应当单独制定重要性水平,但是一般低于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

还有一个就是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要水平的确定,一般这个重要性水平要低于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计划阶段可能确定的重要性水平100万,而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定重要性水平是60万,这样是为了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防止由于未发现的错报超过计划中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性,更能体现出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职业谨慎。

一般来说,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水平是财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50%-75%,需要考虑各种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前审计期间发生的错报,根据以前期间的错报预计本期发生的错报可能性。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被审计单位情况会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说了解到新的情况,或者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与其以前期预期不同,则需要修改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同时修改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什么关系呢?重要性水平越高,也就是说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金额越高,那么审计风险就越低,因为注册会计师出错的机率就会降低,这里姗姗不多讲,课本上有理解,很简单,也就说成反比关系,但是注册会计师不应当为了降低审计风险,而随意的将重要性水平提高,因为这里要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接受程度的。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一、重要性原则及重要性水平(一)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在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对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并未明确,世界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都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

”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

对重要性原则定义的把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会计人员在反映会计信息的时候,应针对会计报表对相关决策人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考虑。

事实上,由于账户与会计报表有密切的联系,还应考虑重要性对账户、交易层面的影响。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充分考虑。

考虑重要性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涉及到重要性信息的反映上,始终应以有利于使用者的决策为立足点。

3.重要性的判定不能脱离特定环境而存在。

对于不同的企业、事业单位,同一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时期,重要性的判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要求信息提供者应具备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针对客观实际适当地判定重要性水平。

(二)重要性水平的提出实际工作中要应用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重要性与其说是信息要有用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取舍点。

实际工作中要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怎样进行重要与否的取舍,涉及到特定环境各信息具体的“质”与“量”。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的基础知识回顾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第二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层次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同样重要,确定重要性水平是集团项目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集团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三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第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第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集团项目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生命周期、行业及经济环境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要素为基准,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关键性披露、重要预期及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业务,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总体要求是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集团项目组应当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为这些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为了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2.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无须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因此,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固定比率:实务中的常用比率(1)净利润5%大-—10%小(2)资产总额0。

5%———1%(3)净资产1%(4) 营业收入0。

5%—--1%变动比率:根据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不同会计报表之间,应选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计算方法固定比率:在选定判断基础后,乘一个固定比率,求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参考数值:资产总额的0。

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0。

5%—1%税前净利润5%—10%例:某企业税前净利润为200000元,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指标比例为10%,则计划重要性水平=200000*10%=20000元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规模越的大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历年的总收入、总资产、股东权益等指标变动较大,那么基于合理性考虑,可按历年平均数计算重要性水平;对于同一被审计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重要性水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审计人员可采用几种基本方法混合的方法来计算重要性水平或根据经验进行调整。

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采用分配的方法,既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帐户.例:CPA初步判断的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资产总额的1%不分配的方法假设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可根据帐户或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将其确定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20%——50%。

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该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该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项目
金额
甲方案
乙方案
现金 应收帐款 存货
固定资产 总计
700 2100 4200
7000 14000
7 21 42
70 140
2.8 25.2 70
42 140
哪一种方案更为合理?
•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 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错误 地发表了财务报表含有重大错报的审计意见 的风险是否属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审计失败?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 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 控制环境有关,如由舞弊引起的特别风险 ,也可 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 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1.侵占资产 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 位的资产。侵占资产的手段很多,主要包括:将个人费用 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 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等。 2.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 (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 伪造或篡改; (2)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 表达或故意遗漏; (3)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 估计的故意误用。
• 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 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 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 错报。 •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 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 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 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 报风险。

确定重要性水平-01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重要性水平-01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索引号:
(审计机关名称)
重要性水平初步确定表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期间 _______
被审计企业:金额单
位: 年份或项目净利润法营业收入法总资产法净资产法
前三年平均
当年未审数
重要性比例5%—10% 0. 5%—1% 0 • 5%— 1 % 1%
重要性标准(绝对值)
说明
(一)方法适用范围
1 •净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水平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

2.营业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
(二)以上四种方法只用其一,不能四者同时使用
(三)所有未调整不符事项总和不超过确定的重要性标准
(四)重要性标准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主,适当使用前三年平均数
派出审计机构的意见
审计人员: 审计日期: 复核人员: 复核日期:。

(朱锦余)审计学(第四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第7章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习题+案例

(朱锦余)审计学(第四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第7章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习题+案例

第7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习题参考答案1.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重要性水平的概念是如何界定?重要性水平与重要性的关系如何?【答】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大的,即当信息的错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时就是重要的。

由于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是针对整体财务报表的,因此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也就从财务报表层次开始。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尚不会影响合理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最大金额。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重要性的数量特征,是将重要性概念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的桥梁,即多大金额的错报就是重要的。

此外,审计重要性还有性质特征,即什么样的错报就是重要的。

12.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的性质(质量)方面的因素有哪些?【答】重要性同时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特征。

其中:审计重要性的质量特征即错报的性质,即什么样的错报是重要的。

通常,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错报,就有可能从性质上被认为是重要的:(1)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2)可能引起违反合同义务履行的错报;(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5)小金额错报的累计。

3.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答】在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应首先从财务报表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判断基础,并乘以相应的百分比以得出重要性水平。

即: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相应的百分比在财务报表中选择判断基础时,审计师应当考虑三个确定依据:第一,所选择的判断基础必须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

因此,资产总额指标就比流动资产总额指标更好;第二,所选择的判断基础应该能够反映财务报表使用者主体的2要求;第三,需要考虑判断基础的具体情况。

一般而言,财务报表中可以选择的判断基础通常有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选择了合适的判断基础之后,审计师就可以乘以相应的百分比以获得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重要性水平的界定和运用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公认的难点问题。

202x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2x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本次准则修订中,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被拆分为两项准则,即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和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的重大变化与现行准则相比,我国新修订的审计重要性相关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重大变化。

从形式上看,相关准则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包括:第一,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被一分为二,突出了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的两项主要用途,即一方面用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被用于评价审计结果,体现出重要性水平是一个贯穿审计过程始终的重要概念。

第二,两项相关准则均按照总则、定义、目标、要求、附则的新体例进行了改写,结构更为合理,语言更为简洁和清晰,便于理解和执行。

第三,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分为执业准则和应用指南两大部分,应用指南作为对执业准则重要条款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和举例,其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应用指南各条目的排列顺序按照执业准则的条目顺序进行了调整,同时,应用指南中大量增加了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和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模块,而执业准则本身不再涉及相关内容。

从内容上看,相关准则也发生了诸多实质性的重大变化。

新准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原则导向的准则制定思路,减少了不适当的条条框框对于审计人员的束缚,给予审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

同时,新准则结合相关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对重要性的内涵和层次进行了重新界定,引入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概念,强化了对于已识别错报的沟通与更正要求,使得重要性的概念在逻辑上更为合理,并在审计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界定和运用要点阐释(一)对于重要性水平内涵的理解第1221号新准则没有直接给出重要性的定义,而是给出了理解财务报告基础中重要性水平概念的三个要点。

重要性概念

重要性概念

重要性概念,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注册会计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因此,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科学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分配1.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某础上,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

以下是实务中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值。

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同内事务所的数值。

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而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由于我们目前所向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少CPA自身的审计风险,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平。

当然审计重要性的运用,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界定,而只能由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CPA的专业判断来确认其重要性水平。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来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确定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CPA在制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审计程序前,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也可单独确定它们的重要性水平。

但单独确定的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不应大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否则,就收集不到充分、适当的证据。

3.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考虑。

在实际工作中,CPA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性质、面临的特定环境和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首先应考虑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即先按错报或漏报的原因判断其重要性水平。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的基础知识回顾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第二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层次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同样重要,确定重要性水平是集团项目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集团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三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第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第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集团项目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生命周期、行业及经济环境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要素为基准,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关键性披露、重要预期及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业务,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总体要求是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集团项目组应当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为这些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为了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2.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无须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因此,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转载]重要性水平

[转载]重要性水平

[转载]重要性⽔平原⽂地址:重要性⽔平作者:蓝调的胖头鱼重要性标准的理解与运⽤⼀、概念解释“重要性”是⼀个在任何时候都会⽤到的概念,在这⽅⾯,我们各有各的看法,运⽤各⾃的判断,举⼀些实际的例⼦来帮助理解,例如:(1) 你的⽉⼯资短缺到什么地步,你才会询问⼈事部门?-1元-10元-100元-视差额是否多于或少于⽉⼯资数额(2)在超市购物后,你到收银处付款并找回零钱。

钱少了多少的情况下,你会回头再找收银处?-1⽑-1元-10元-50元-视消费额的多少你可以向办公室的同事们提出这些问题。

你得到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会让你⼤吃⼀惊。

但是,当我们说到“重要性”时,有时候数值本⾝的⼤⼩并不重要。

⽐如,我们为奥运会建造⼀个游泳池,如果游泳池的长度短了10厘⽶,是否事关重⼤?回答是肯定的。

同样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会运⽤重要性的概念。

就是报表数额出⼊达到何种地步才会影响到报表使⽤者。

从上⾯的例⼦可以看出,不同的报表使⽤⼈根据其⾃⾝的情况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对不同的使⽤者,重要性⽔平也是不同的。

⽽对于我们会计师来说,审计⼯作的最终⽬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错报,所以重要性⽔平的概念其实相当简单,我们将某个数字放到⼀套报表中作参照,看看我们找出来的未调整的错误是否超出或者是否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是,那么我们就不能签发⽆保留审计意见。

⼆、重要性⽔平的三个层次在我们的审计⽅法中,我们按三个等级来看重要性问题:重要性⽔平(PM)――对财务报表整体⽽⾔可容忍错误(TE)――对帐户余额⽽⾔名义数额(SAD)――对每笔交易⽽⾔这是审计⽅法中需要项⽬负责⼈进⾏判断的其中⼀个领域。

设定重要性⽔平应考虑的因素:1、报表使⽤者的要求2、客户的固定风险3、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4、以往审计的情况可容忍错误⽤于帐户余额。

可容忍错误⼀般为重要性⽔平的50%,我们可以根据⾃⼰对客户的评估提⾼或降低百分⽐。

审计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分析

(一) [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 20X2 年 12 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 20X2 年全年实现利润 800 万,资产总额 4 000 万。

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1)该公司 10 月份虚报冒领工资 1 820 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2) 11 月 15 日收到业务咨询费 3 850 元,列入小金库;(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抵估 16 万元,原因尚待查明。

上述问题尚未调整。

[要求] (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应采取的对策。

答案:(一) 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 = 4 000 *0.5% = 20 万元根据利润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 = 800 * 5% = 40 万元根据稳健性原则,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 20 万元。

2.问题(1)、(2)涉及违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问题,性质严重,尽管金额不大,但属于重大错报;问题 (3) ,存货低估 16 万元,达到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 80% ,超过了存货的可容忍误差,属于存货项目的重大错报。

3.因所发现问题的性质重要或金额重大,因此,应当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4.在审计报告阶段,如果被审计单位调整了所有的重大错报或漏报,使会计报表反映公允,审计人员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性质严重,或其汇总数可能影响个别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就会计报表整体而言是公允的,审计人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性质极其严重,或其汇总数可能影响大多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使会计报表整体不公允的,审计人员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

二、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小李通过对 A 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七、审计意见的表述(一) [资料]后,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五种状况:(1) 库存现金未经认真盘点;(2) 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前入库的 A 产品可能已计入存货项目, 但可能未进 行相关的会计记录;(3) 由 X 公司代管的甲材料可能并不存在;(4) Y 公司存放在 A 公司仓库的乙材料可能已计入 A 公司的存货项目;(5) 本次审计为 A 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计。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摘要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核心概念之一,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要性水平的界定和运用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公认的难点问题。

本文重点探讨了审计重要性概念的内涵、确定原则及其在审计各阶段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程序重大错报风险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审计师必须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在计划阶段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师还应当对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重新评估,从而调整重要性水平和审计程序,以保证未查出的错报不超过重要性水平。

在审计报告阶段,如果审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存在影响理性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正确判断和决策的错报和漏报,那么这种错报和漏报便是重要的,审计人员就要通过非无保留意见提请财务报告使用者予以关注。

2010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的第1221号准则《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要求将重要性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突出了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对重要性概念内涵的界定重要性概念有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之分。

对于会计重要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对于审计重要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指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美国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47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指出:“一项差错当它的性质和金额以及其所涉及的会计报表中其他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将影响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时,那么差错就是重要的。

可见,不管是会计重要性还是审计重要性,都是基于财务报告使用人的立场,对财务报告错报和漏报影响程度所作的判断。

因此,对财务报告使用人的界定就成为确定重要性的前提。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讲求审计效率。

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运用重要性概念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本文拟在讨论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两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一种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的新方法。

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界定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审计理论中,指会计报告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严重程度。

《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定”。

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会计或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

补充: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也就是说如果错报的金额超过了这个重要性水平,那么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不是随便的制定,而是根据报表使用人所能承受的错报金额,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做出的。

并且这个重要性水平是在计划审计阶段做出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性质和关联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以及变动幅度,还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上进行考虑。

从性质上来说,就是项目金额小的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项目金额小但是性质重大,比如该项目具有舞弊可能,违法操纵高度主观性。

从数量上来说,需要考虑两个层次的重要性一个是报表整体层面,另一个是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是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时候制定的,因为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就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层面的重要性水平,一般通过一个恰当的基准*适当的百分数来确定,如果超过这个重要性水平,就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总)。

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如果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则应当单独制定重要性水平,但是一般低于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非简单的分配)。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张帮金(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重要性水平运用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报告阶段,本文探讨了计划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施时重要性对审计程序的影响、报告时重要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关键词:审计风险可容忍误差修正重要性水平审计意见一、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重大错报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而重要性是判断错报是否重大的标准。

具体而言,重要性是指在具体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界定,需要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考虑。

重要性水平是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是数量方面的考虑。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着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

如果重要性水平定的越低,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收集越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影响审计效率;而重要性水平越高时,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大,审计证据可以较少,但审计风险比较高,影响审计质量。

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既能保证审计质量,避免较高的审计风险,又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计划阶段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下列主要因素:第一,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第二,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第三,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第五,注册会计师经验水平。

第六,考虑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审计风险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二)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机关名称)
重要性水平初步确定表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期间
被审计企业:金额单
位:
年份或项目
净利润法
营业收入法
总资产法
净资产法
前三年平均Leabharlann 当年未审数重要性比例
5%—10%
0.5%—1%
0•5%—1%
1%
重要性标准(绝对值)


(一)方法适用范围
1•净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水平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
2.营业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
(二)以上四种方法只用其一,不能四者同时使用
(三)所有未调整不符事项总和不超过确定的重要性标准
(四)重要性标准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主,适当使用前三年平均数
派出审计机构的意见
审计人员:
审计日期:
复核人员:
复核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