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重要性水平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合集下载

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审计人员需要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报表中的错误对其决策的影响,如果这个错误的金额和性质足够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者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那么,此业务就是重要的。

但是,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时候,除了以上基准之外,还需要根据审计人员本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特定环境。

这是由于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同一公司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得出的结论可能会相差甚多,而不同的公司面临不同的环境,即使是同一公司,由于所处的时间段不同,其情况也会有所变化。

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时候,还需要了解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原因。

这就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举措是否有效的问题,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那么,其可信赖程度就会比较高,审计人员在初步评估的时候就会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点,以此来缩小凭证抽查的范围,节约审计成本。

综上所述,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时,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金额及各项目的相互关系、金额波动幅度这些因素。

之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合理地选用合适的判断基础,并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计算方法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从而初步确定审计的范围、性质、时间。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而固定比率的百分比一般参考税前净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以及营业收入的0.5%-1%;变动比率的变动百分比一般根据资产总额或者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

具体的百分比需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决定。

如果同一时期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一样,那么,审计人员应该考虑不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其最低者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财务报表还未编制完成,那么,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其中财务报表推算年度财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度财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第二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第二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审计第二章 审计计划知识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定义: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指从金额(数量)上来衡量审计重要性。

● 详细描述: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需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以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1.适当的基准 在选择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选用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财务报表要素,或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举例】2.百分比的确定 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百分比与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

注意: 第一,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是否重要时,不仅要考虑金额,还要考虑性质; 第二,对于上市公司及其他公众利益实体,注册会计师会使用较低的百分比; 第三,注册会计师为被审计单位选择的基准在各年度中通常会保持稳定,但并非必须保持一贯不变; 第四,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二)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朱锦余)审计学(第四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第7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习题+案例

(朱锦余)审计学(第四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第7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习题+案例

(朱锦余)审计学(第四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第7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习题+案例第7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习题参考答案1.审计重要性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重要性⽔平的概念是如何界定?重要性⽔平与重要性的关系如何?【答】如果⼀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的,即当信息的错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者的决策或判断时就是重要的。

由于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是针对整体财务报表的,因此重要性⽔平的概念也就从财务报表层次开始。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平,就是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尚不会影响合理的财务报表使⽤者决策的最⼤⾦额。

审计重要性⽔平是审计重要性的数量特征,是将重要性概念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的桥梁,即多⼤⾦额的错报就是重要的。

此外,审计重要性还有性质特征,即什么样的错报就是重要的。

12.确定重要性⽔平时需要考虑的性质(质量)⽅⾯的因素有哪些?【答】重要性同时具有“质量”和“数量”两⽅⾯特征。

其中:审计重要性的质量特征即错报的性质,即什么样的错报是重要的。

通常,具有下列特征之⼀的错报,就有可能从性质上被认为是重要的:(1)涉及到舞弊与违法⾏为的错报;(2)可能引起违反合同义务履⾏的错报;(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5)⼩⾦额错报的累计。

3.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平如何确定?【答】在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平时,应⾸先从财务报表中选择⼀个合适的判断基础,并乘以相应的百分⽐以得出重要性⽔平。

即: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平=判断基础*相应的百分⽐在财务报表中选择判断基础时,审计师应当考虑三个确定依据:第⼀,所选择的判断基础必须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

因此,资产总额指标就⽐流动资产总额指标更好;第⼆,所选择的判断基础应该能够反映财务报表使⽤者主体的2要求;第三,需要考虑判断基础的具体情况。

⼀般⽽⾔,财务报表中可以选择的判断基础通常有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净利润等。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也就是说如果错报的金额超过了这个重要性水平,那么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不是随便的制定,而是根据报表使用人所能承受的错报金额,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做出的。

并且这个重要性水平是在计划审计阶段做出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性质和关联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以及变动幅度,还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上进行考虑。

从性质上来说,就是项目金额小的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项目金额小但是性质重大,比如该项目具有舞弊可能,违法操纵高度主观性。

从数量上来说,需要考虑两个层次的重要性一个是报表整体层面,另一个是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是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时候制定的,因为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就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层面的重要性水平,一般通过一个恰当的基准*适当的百分数来确定,如果超过这个重要性水平,就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如果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则应当单独制定重要性水平,但是一般低于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

还有一个就是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要水平的确定,一般这个重要性水平要低于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计划阶段可能确定的重要性水平100万,而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定重要性水平是60万,这样是为了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防止由于未发现的错报超过计划中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性,更能体现出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职业谨慎。

一般来说,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水平是财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50%-75%,需要考虑各种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前审计期间发生的错报,根据以前期间的错报预计本期发生的错报可能性。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被审计单位情况会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说了解到新的情况,或者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与其以前期预期不同,则需要修改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同时修改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什么关系呢?重要性水平越高,也就是说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金额越高,那么审计风险就越低,因为注册会计师出错的机率就会降低,这里姗姗不多讲,课本上有理解,很简单,也就说成反比关系,但是注册会计师不应当为了降低审计风险,而随意的将重要性水平提高,因为这里要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接受程度的。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一、重要性原则及重要性水平(一)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在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对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并未明确,世界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都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

”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

对重要性原则定义的把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会计人员在反映会计信息的时候,应针对会计报表对相关决策人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考虑。

事实上,由于账户与会计报表有密切的联系,还应考虑重要性对账户、交易层面的影响。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充分考虑。

考虑重要性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涉及到重要性信息的反映上,始终应以有利于使用者的决策为立足点。

3.重要性的判定不能脱离特定环境而存在。

对于不同的企业、事业单位,同一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时期,重要性的判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要求信息提供者应具备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针对客观实际适当地判定重要性水平。

(二)重要性水平的提出实际工作中要应用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重要性与其说是信息要有用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取舍点。

实际工作中要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怎样进行重要与否的取舍,涉及到特定环境各信息具体的“质”与“量”。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的基础知识回顾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第二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层次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同样重要,确定重要性水平是集团项目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集团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三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第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第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集团项目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生命周期、行业及经济环境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要素为基准,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关键性披露、重要预期及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业务,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总体要求是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集团项目组应当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为这些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为了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2.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无须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因此,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CPA考试《审计》重要知识点归纳笔记[3]

CPA考试《审计》重要知识点归纳笔记[3]

5、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1.需了解的基本情况(1)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被审计单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经营特点。

(2)⾏业类型、⾏业受经济状况变动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产业政策和会计惯例。

(3)关联⽅及其交易的存在情况。

(4)影响被审计单位及所属⾏业的法律、法规。

(5)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6)提供给有关管理机关的报告的性质。

2.了解的⽅法(1)查阅上⼀年度的⼯作底稿;(2)查阅⾏业、业务经营资料;(3)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产经营场所及设施;(4)询问内部审计⼈员;(5)询问管理*;(6)确定关联⽅及其交易的存在。

6、执⾏分析性复核程序(P129)1.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分析性复核有三种⽤途:(1)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

(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

(3)在审计报告阶段,⽤于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

分析性复核程序在所有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和报告阶段都要求必须使⽤,但在审计实施阶段则是任意选择的。

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程序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①分析的⽬标;②分析结果的可信赖程序;③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④信息的相关性;⑤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来源、可靠性、可⽐性;⑥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⑦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计划审计⼯作时,使⽤分析性复核程序的主要⽬的是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和确认资料间异常的关系和意外的波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风险的领域。

后者通常被称为“以引起注意为⽬的”的分析性复核程序。

2.在计划阶段,有效使⽤分析性复核程序必须系统地执⾏以下步骤:(1)确定将要执⾏的计算及⽐较。

在计划审计⼯作中,使⽤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精细程度及范围,视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性、资料的可靠性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定。

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该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该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项目
金额
甲方案
乙方案
现金 应收帐款 存货
固定资产 总计
700 2100 4200
7000 14000
7 21 42
70 140
2.8 25.2 70
42 140
哪一种方案更为合理?
•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 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错误 地发表了财务报表含有重大错报的审计意见 的风险是否属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审计失败?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 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 控制环境有关,如由舞弊引起的特别风险 ,也可 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 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1.侵占资产 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 位的资产。侵占资产的手段很多,主要包括:将个人费用 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 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等。 2.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 (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 伪造或篡改; (2)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 表达或故意遗漏; (3)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 估计的故意误用。
• 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 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 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 错报。 •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 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 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 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 (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 报风险。

确定重要性水平-01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重要性水平-01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索引号:
(审计机关名称)
重要性水平初步确定表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期间 _______
被审计企业:金额单
位: 年份或项目净利润法营业收入法总资产法净资产法
前三年平均
当年未审数
重要性比例5%—10% 0. 5%—1% 0 • 5%— 1 % 1%
重要性标准(绝对值)
说明
(一)方法适用范围
1 •净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水平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

2.营业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
(二)以上四种方法只用其一,不能四者同时使用
(三)所有未调整不符事项总和不超过确定的重要性标准
(四)重要性标准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主,适当使用前三年平均数
派出审计机构的意见
审计人员: 审计日期: 复核人员: 复核日期:。

审计学_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审计学_第五章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3)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 信息需求而言的。 (4) 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5)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返回
二、重要性的运用
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 判断。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 原则。 对重要性运用问题要把握两个阶段、两个 标准、两个层次;并需要考虑重要性与审 计风险的关系。
文件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二节 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当考虑导致财务报表 发生重大的错报的原因,并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 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 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 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CPA还应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 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 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CPA也需要考虑重要性 水平。
(2)调整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 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①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 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②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四、终结阶段重要性的评估与运用
(一)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其环境的关键性 披露;(制药行业研发成本)
(3)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报表披露中特定 业务分部的业绩。(如新购买)
5、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1)调整的必要性 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 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 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 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 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进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 和范围。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企业集团财务报表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的基础知识回顾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第二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是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层次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同样重要,确定重要性水平是集团项目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企业集团审计中集团项目组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三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一是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第二是确定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第三是组成部分重要性。

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集团项目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环境、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生命周期、行业及经济环境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要素为基准,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适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关键性披露、重要预期及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业务,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总体要求是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或审阅,集团项目组应当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为这些组成部分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为了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集团项目组应当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2.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无须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因此,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模拟试题第八章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模拟试题第八章

第⼋章 计划审计⼯作 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考试的次重点章节,是审计的基础理论部分,从历年考题来看,以客观题居多,考点很明确,主要围绕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重要性的运⽤、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以及与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等进⾏考核。

主要考点 考⽣在学习时应仔细阅读教材与辅导讲义,多思考,重在理解。

本章主要考点有: 1.重要性含义的理解,重要性原则的运⽤(包括运⽤的⼀般要求、判断标准、两个层次的考虑、账户层次重要性⽔平的分配); 2.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 3.评价审计结果时,尚未调整的错报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平时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意见的影响(难点); 4.审计风险的涵义、模型及模型的运⽤。

考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 A注册会计师是J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外勤负责⼈,在编制财务报表时A注册会计师遇到以下问题,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2004年)(1~3题) 1.在对财务报表进⾏分析后,确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平为200万元,利润表的重要性⽔平是100万元,则A注册会计师应确定的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平为( )。

A.100万元 B.150万元 C.200万元 D.300万元 【答案】A 【解析】如果同⼀期间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平不同,应当选择⼀个对任何⼀张财务报表都重要的重要性⽔平,即选择最低的那张报表的重要性⽔平作为所有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平。

2.在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初步评价后,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平为低⽔平,则选择实质性程序的策略应为( )。

A.以分析程序 B.以交易测试为主 C.以余额测试为主 D.以分析程序和交易测试为主 【答案】C 【解析】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平为低⽔平,说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平都较⾼,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余额测试为主的实质性程序,直接证实财务报表的相关认定,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

3.在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初步评价后,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平为低⽔平,则确定实质性程序时间应为( )。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

如何确定审计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本文就此谈点认识.一,审计重要性的内涵《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三条界定了重要性的含义,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上述定义: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重要性实际上是指一种错误的程度,它是一个临界点,即报表中的错报和漏报是否会影响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临界点.判断一项错报重要与否,应视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不产生影响,或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仍然可以认为财务报表是公允的.对重要性概念的理解.还应从重要性的性质和数量两方面来进行考虑.从数量角度来看,重要性又称为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量化,是具体的数额限额,是指金额的大小,那么如果仅从数量角度来考虑,通常情况下6000元的重要性水平要比3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3000元,则意味着低于3000元的错报是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3000元的错报.在有些情况下,有些金额的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考虑,则可能是重要的.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如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现金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等.对于某些财务报表披露的错报,难以从数量上判断是否重要.应从性质上考虑其是否重要.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五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影响重要性的因素很多,如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被审计单位监督机制的完善状况,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调整变化等,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具体环境.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对影响重要性各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西寿磊振食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财务报表的信息又来自各类交易,账户余额.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财务报表层次,账户余额和交易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的不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是指某个报表账户中可以存在的最大错报或漏报金额.(一)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于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的整体结论.在同一个年度,被审计单位可能有很多会计报表,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年度的会计报表. 只能有一个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对于这一个年度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来说,能够接受会计信息错弊严重程度的标准只能有一个.因为所有报表上的会计信息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会计报表只是对同样的一些信息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归纳.反映了不同方面的信息而已,对于同样的信息不能规定不同的判断标准,因此注册会计师只需选择其中的一张报表即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和计算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确定出不同的重要性水平,但确定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使用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计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公式为:重要性金额=判断基础×固定比率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的判断基础包括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 毛利,净利润等汇总性财务数据.并且在选择判断基准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 所有权性质等因素.还要考虑是否存在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报表项目.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一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O%,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一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一1%.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性水平指标时应慎重.2,变动比率法,又称经验数据法.其原理是规模越大的组织或单位,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重要性水平的统计数据,制定出分层次的"比率" 和"基数",再按这些数据确定重要性水平.采用变动比率法时,一般是先选择会计报表中资产或营业收入总额较大者,然后查表找到报表所在的范围及重要性系数和基数,据此计算出重要性水平.这个变动的百分比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经验取得的,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适当进行修正.计算公式:重要性水平=重要性基数+某一比率×(被审计单位实际金额一下限)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也可选择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其他方法.只要审计人员能够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使用该种方法确定本豸弦食西的重要性水平是恰当的.这种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就是可以运用的.(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于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类交易或各账户余额,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验证各类交易各账户余额,才能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的整体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必须考虑账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可容忍错报",也就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可容忍错报的确定以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如何确定账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取决予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以采用分配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办法确定,也可以采用不分配的方法单独确定.1,采用分配的方法采用分配的方法时,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账户.损益表一般不参加分配.因为一是所有损益表上账户记录的业务,几乎都能在资产和负债账户记录的业务范围内得到反映:二是损益表的账户一般情况下都要详查. 在审计实务中,由于资产负债表是注册会计师最注重审查的财务报表,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分解重要性水平更方便,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将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进行分配.在采用分配法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也不一定要等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因为错报有可能是高估.也有可能是低估,且高估,低估会相互抵消,如果出现抵消,项目的错误就不易达到最高可容忍错误的水平.事实上,资产负债表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究竟应该限定在什么样的范围之内.不同国家的不同审计机关对于审计实践的要求不同.规定也不同,有的甚至完全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判断.即使在要求"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应等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情况下,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所分配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事实上也是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两倍.因为在复式记账法下,一笔业务的错误记录,一定会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错报.2,不分配方法采用不分配的方法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实际上是根据事务所的以往经验统一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比例关系,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直接运用.,三,在确定重要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选择恰当的样本,提高审计效率, 合理地保障审计质量,但是在确定审计重要性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缺陷.1,过度的依赖于数据和公式.绝大多数工作者都倾向于将审计重要性水平量化,于是在量化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公式和数据.从表面看来这些数据将重要性很直观的呈现出来, 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由于这些数据来自于公式.所以看上去似乎很科学,很准确.于是越来越多的审计人员逐渐忽略掉了重要性的另一关键要素就是审计重要性的性质,一味的追求数值上的准确性而忽略性质上的重要性;那么所计算出来的数据就失去了价值.同时这些数据本身也是存在缺陷的,公式的推出固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它只体现了事物的普遍性, 却很难考虑到事物的特殊性.另外公式中一些系数都是固定给出的,审计人员并没有仔细考察就代入公式中,而这些系数并不一定符合被审计单位当时的实际环境情况,由此所得的数据可靠性值得怀疑.可见,对于数据公式的依自寿墨铱食赖,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同时也会提高审计风险.事实上,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而且这一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除了考虑利用公式计算出来的重要性水平金额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业务性质的变化,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如果仅仅靠特定的比率计算重要性水平或因循环长年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难免产生"死数字",让舞弊者有机可乘.所以如何活学活用重要性水平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审计的结果,尤其是审计重要性.由于审计重要性的判断需要运用专业审计知识进行量化分析考核,并结合多种相关因素以及审计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所以在确定过程中更加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可是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的经验不足.判断力较差,在分析时漏掉了许多隐蔽且重要的因素,使得披露的信息不真实,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该考虑的因素众多舞弊案显示,常年接受审计的企业可能因为太了解注册会计师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而别有用心地设计有关会计造假的应对和规避措施.单位的会计人员长年对注册会计师们的观察和与他们博弈的经验.别有用心的舞弊分子不难了解注册会计师在各个科目上所能容忍的最大误差,甚至可以知晓注册会计师们习惯的抽样起点金额.如果审计小组成员比较固定,舞弊者做到这一点就更容易了.所以必须灵活运用重要性水平.第一,舞弊者为规避重要性原则而设计的利润操纵一般来说每笔金额较小,但造假分录发生的频率较高,舞弊者试图通过"化整为零"使造假金额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小金额错报和漏报的累积,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单独地看,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无论是从性质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是不重要的,但会计报表是一个整体,必须从整体的角度予以考虑.如果企业每天均出现同样的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原本几百元的错漏报或漏报,全年累计起来,就有可能成为上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企业许多账户或交易均存在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所有的账户或交易累积起来,就有可能变成大金额的错报或漏报,这必然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予以充分的关注.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提高职业谨慎,如果在抽样过程中捕捉到一些"奇特"的分录,即便发生额不大,也应拓展审计程序,弄清其来龙去脉,以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第二,质与量相结合.由于审计是在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审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记录,所以在考虑重要性质的方面因素时,应以会计重要性为前提,结合企业的行业背景.确定重点审查的项目,然后再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计算出重要性水平的大致范围,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审计工作.第三.经常轮换审计小组成员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重要性既然是一种专业判断,必然因人而异.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因此,事务所在派遣人员时.如果轮换不同的注册会计师负责某一具体项目的审计,就能产生较好的流动性,这不仅有助于克服审计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而造成的不必要失误,还可以增加发现问题, 自我补救的机会,避免长久地陷入思维定式的陷阱中.此外还可以使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李振食囝●储备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张鹏涛郑诺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粗放型的粮食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信息化的手段,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粮食企业顺应这一发展要求的关键变革之一.为此.山东省粮食局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发了山东省省级储备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IS系统). 该系统将粮油进,销,存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并用于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省级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MIS系统的管理维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MIS系统管理维护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一个硬件设备在经过制造,安装,调试,投入运行后,必须要进行定期检修,及时更换损耗零件,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同样道理,在一个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如果说建设阶段需要投入开发费用的话.运行阶段也必须有一定的运行维护投入.软件的应用不仅是一次单纯的购买行为,更是一段固定时期内的服务活动,相对于硬件而言,它在运行阶段的成本主要产生于人力的付出,而非生产资料的消耗.使用单位与其说购买了一套软件不如说购买了一项技术服务.这项服务的内容包括技术研发,日常运行咨询,版本升级,增加新功能,故障排除等.使用单位和开发单位的关系不会因为一次购买而结束.只会随着应用的开展而不断加深,因此双方应该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由于维护内容的不确定性,开发单位在提供软件产品的时候,往往附带一个固定的免费维护期,超过该期限后,则采取固定年费或逐次付款的方式提供服务.因此,MIS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应该属于软件应用的固定支出,MIS系统绝不是次性建设,其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工作需要持续地投人人力,物力才能真正管好,用好.二,MIS系统管理维护需解决的问题一个软件产品在完成建设即开发阶段投入运行后,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才能顺利运行,特第四,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必须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一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 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开展后续教育,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二是经常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恪守审计规范,倡导敬业精神,不徇私情秉公执法.达到遏制审计风险的目的.除了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增加经验外,专门培养某一领域审计的专门人才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西本墨振食\。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

如何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讲求审计效率。

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运用重要性概念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本文拟在讨论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两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一种确定重要性数量水平的新方法。

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界定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审计理论中,指会计报告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严重程度。

《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定”。

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会计或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

补充: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也就是说如果错报的金额超过了这个重要性水平,那么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不是随便的制定,而是根据报表使用人所能承受的错报金额,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做出的。

并且这个重要性水平是在计划审计阶段做出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性质和关联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以及变动幅度,还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上进行考虑。

从性质上来说,就是项目金额小的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项目金额小但是性质重大,比如该项目具有舞弊可能,违法操纵高度主观性。

从数量上来说,需要考虑两个层次的重要性一个是报表整体层面,另一个是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是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时候制定的,因为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就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层面的重要性水平,一般通过一个恰当的基准*适当的百分数来确定,如果超过这个重要性水平,就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总)。

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如果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则应当单独制定重要性水平,但是一般低于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非简单的分配)。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张帮金(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重要性水平运用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报告阶段,本文探讨了计划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施时重要性对审计程序的影响、报告时重要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关键词:审计风险可容忍误差修正重要性水平审计意见一、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重大错报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而重要性是判断错报是否重大的标准。

具体而言,重要性是指在具体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界定,需要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考虑。

重要性水平是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是数量方面的考虑。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着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

如果重要性水平定的越低,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收集越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影响审计效率;而重要性水平越高时,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大,审计证据可以较少,但审计风险比较高,影响审计质量。

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既能保证审计质量,避免较高的审计风险,又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计划阶段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下列主要因素:第一,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第二,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第三,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第五,注册会计师经验水平。

第六,考虑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审计风险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二)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审计学》案例分析题答案

《审计学》案例分析题答案

《审计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一、审计重要性标准的初步评估(一)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 4 000 *0.5% = 20万元根据利润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 = 800 * 5% = 40万元根据稳健性原则,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20万元。

2.问题(1)、(2)涉及违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问题,性质严重,尽管金额不大,但属于重大错报;问题(3),存货低估16万元,达到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80%,超过了存货的可容忍误差,属于存货项目的重大错报。

3.因所发现问题的性质重要或金额重大,因此,应当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4.在审计报告阶段,如果被审计单位调整了所有的重大错报或漏报,使会计报表反映公允,审计人员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性质严重,或其汇总数可能影响个别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就会计报表整体而言是公允的,审计人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性质极其严重,或其汇总数可能影响大多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使会计报表整体不公允的,审计人员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

(二)乙方案较为合理。

因为现金账户属于重要的资产账户,其重要性水平应当从严制定;而应收账款和存货项目出现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较大,为节约审计成本,其重要性水平可确定得高些;固定资产项目出现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较小,可将其重要性水平确定得低些。

因此,乙方案较为合理。

二、审计风险的分析审计风险的分析(一)1.各种情况下的审计风险分别为:0.24%、1%、0.36%、1.44%、1.5%、6%。

2.(1)审计风险减少,(2)审计风险减少,(3)审计风险减少。

3.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即审计风险越高,为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反之,审计风险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

由于:审计风险 = 固有风险 * 控制风险 * 检查风险,在审计实践中,一般要求将审计风险降低到5%左右,审计人员又只能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而不能控制它们。

确定重要性水平-01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重要性水平-01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索引号: (审计机关名称) 重要性水平 被审计企业: 位:
年份或项目 净利润法 营业收入法 总资产法
金额单
净资产法
前三年平均 当年未审数 重要性比例 重要性标准(绝对值) (一)方法适用范围 1.净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水平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 2.营业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 (二)以上四种方法只用其一,不能四者同时使用 (三)所有未调整不符事项总和不超过确定的重要性标准 (四)重要性标准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主,适当使用前三年平均数 5%-10% 0.5%-1% 0.5%-1% 1%


派出审计机构的意见
审计人员:
审计日期:
复核人员:
复核日期: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重要性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方法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要符合审计目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再次要区别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业务规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水平、财政财务收支的性质和金额、收支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动趋势等。

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根据被审计单位性质确定基数和比例进行计算的过程,重要性水平是基数和比例的乘积,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

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数据计算:(1)对于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预算单位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按收入或支出总额的0.5%--2%确定;(2)对于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可按资产总额的0.5%--1%确定,或者按流动资产或净资产的1%--2%确定,也可按营业收入的0.5%--1%确定,还可按净利润的5%--10%确定。

如: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可能的报表使用者:主要使用者是财政部门,次要使用者是主要投资者、媒体和社会公众。

2、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财务信息或报表项目: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主要使用者财政部门(1)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2)支出总额(3)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距(4)决算情况(5)合规性(6)舞弊发生(7)项目试运行情况次要使用者主要投资者(1)资金管理情况(2)决算情况(3)支出总额(4)合规合法性(5)项目试运行情况;媒体(1)合规性(2)决算一般公众合规性3、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敏感性:非常敏感。

4、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因为报表主要使用者和次要使用者最关心的项目信息均包括支出的合规性,支出指标也相对稳定,故选择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

考虑到项目建设单位为非盈利性单位,决定采用固定比率法,按照常规的以支出总额为判断基础。

重要性水平的实际应用方法

重要性水平的实际应用方法

121999 9《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技术与方法一、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及审计策略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有三种。

1.百分比法,又称固定比率法。

这是国际审计界通行的一种方法,即在选定重要性的确定基础后,乘上一个固定的百分比,计算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在对国家财政金融事项审计中,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审计机关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基础是:(1)财政财务收支总额;(2)存贷款总额;(3)经费支出总额。

例如,英国国家审计署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经验数据为被审计帐目总额的0.5-2%;澳大利亚审计总局对其财政部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为被审计总数额(即财政财务收支总额)的3-4.8%。

在企业审计中,世界上许多会计公司都将以下项目作为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基础,这些项目及重要性的参考百分比有:(1)企业资产总额的0.5-1%;(2)企业营业(销售)收入的0.5-1%;(3)企业税前利润总额的5%;(4)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3-6%;(5)股东收益的0.5-5%。

其中一般以前三项指标作为计算重要性水平的基础为多。

我国的情况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所确定的重要性百分比率应该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外各国之间采用的重要性百分比率也有很大差异,甚至各个审计项目之间也各有不同。

2.绝对数额法。

即审计人员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自己的“专业判断”,直接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绝对数额,而不必经过百分比相对地确定重要性水平。

因为重要性水平本身就是一个绝对数额而非相对数(百分比),百分比法不过是确定这个绝对数额的一种相对方法。

在有些情况下,绝对数额法比百分比法更是必要的。

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我国审计人员的经验,我们提出以下“审计重要性水平参考数额”(表一)。

重要性水平的实际应用方法㈠□潘博■技术与方法表一审计重要性水平参考数额单位:万元报表数额(±盈亏/资产)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损益表的重要性水平财政财务收支总额或资产总额(+)的%税前利润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的% %数额%数额(±)0-100.510万元-0.050.50.05-0.25 (±)10-50 1.00.1-0.50.70.35-0.70 (±)50-100 1.5 1.75-1.5 1.00.5-1.0 (±)100-500 2.0 2.0-10.0 1.5 1.5-1.75 (±)500-1000 2.512.5-25.0 2.010-20 (±)1000-5000 3.030-1005000万以元以上改用绝对数额1000万元以上改用绝对数额5000 2.01000.420 7000 1.41000.320 10000 1.01000.220 150000.71000.1320 200000.51000.120表一列举的重要性水平“参考数额”主要基于以下一些审计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引号:
(审计机关名Leabharlann )重要性水平初步确定表-------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期间
被审计企业:金额单位:
年份或项目
净利润法
营业收入法
总资产法
净资产法
前三年平均
当年未审数
重要性比例
5%-10%
0.5%-1%
0.5%-1%
1%
重要性标准(绝对值)


(一)方法适用范围
1.净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水平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
2.营业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
(二)以上四种方法只用其一,不能四者同时使用
(三)所有未调整不符事项总和不超过确定的重要性标准
(四)重要性标准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主,适当使用前三年平均数
派出审计机构的意见
审计人员:审计日期:复核人员:复核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