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水平

合集下载

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的概念与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审计人员需要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报表中的错误对其决策的影响,如果这个错误的金额和性质足够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者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那么,此业务就是重要的。

但是,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时候,除了以上基准之外,还需要根据审计人员本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特定环境。

这是由于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同一公司的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得出的结论可能会相差甚多,而不同的公司面临不同的环境,即使是同一公司,由于所处的时间段不同,其情况也会有所变化。

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时候,还需要了解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原因。

这就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举措是否有效的问题,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那么,其可信赖程度就会比较高,审计人员在初步评估的时候就会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点,以此来缩小凭证抽查的范围,节约审计成本。

综上所述,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时,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金额及各项目的相互关系、金额波动幅度这些因素。

之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合理地选用合适的判断基础,并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计算方法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从而初步确定审计的范围、性质、时间。

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而固定比率的百分比一般参考税前净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以及营业收入的0.5%-1%;变动比率的变动百分比一般根据资产总额或者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

具体的百分比需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决定。

如果同一时期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一样,那么,审计人员应该考虑不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其最低者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财务报表还未编制完成,那么,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其中财务报表推算年度财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度财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

重要性水平的理解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也就是说如果错报的金额超过了这个重要性水平,那么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不是随便的制定,而是根据报表使用人所能承受的错报金额,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做出的。

并且这个重要性水平是在计划审计阶段做出的,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性质和关联关系,财务报表项目金额以及变动幅度,还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上进行考虑。

从性质上来说,就是项目金额小的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项目金额小但是性质重大,比如该项目具有舞弊可能,违法操纵高度主观性。

从数量上来说,需要考虑两个层次的重要性一个是报表整体层面,另一个是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是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时候制定的,因为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就需要确定财务报表层面的重要性水平,一般通过一个恰当的基准*适当的百分数来确定,如果超过这个重要性水平,就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层面的重要性水平如果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则应当单独制定重要性水平,但是一般低于财务报表整体层面重要性水平。

还有一个就是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要水平的确定,一般这个重要性水平要低于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计划阶段可能确定的重要性水平100万,而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定重要性水平是60万,这样是为了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防止由于未发现的错报超过计划中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性,更能体现出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职业谨慎。

一般来说,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水平是财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50%-75%,需要考虑各种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前审计期间发生的错报,根据以前期间的错报预计本期发生的错报可能性。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被审计单位情况会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说了解到新的情况,或者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与其以前期预期不同,则需要修改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同时修改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什么关系呢?重要性水平越高,也就是说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能容忍的最大错报金额越高,那么审计风险就越低,因为注册会计师出错的机率就会降低,这里姗姗不多讲,课本上有理解,很简单,也就说成反比关系,但是注册会计师不应当为了降低审计风险,而随意的将重要性水平提高,因为这里要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接受程度的。

重要性水平基准

重要性水平基准

重要性水平基准
重要性水平基准是企业在真实应用中衡量数据、信息和服务重要性的定量标准。

它可以帮助企业以不同的层次识别数据的价值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功能以及用户价值开展综合考量。

重要性水平基准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初级重要性(紧急)、中级重要性(重要)、高级重要性(首要)。

初级重要性下包含有客户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等内容,这些报告以绩效考核和客户满意度为目标而准备的,是企业业务和重要决策的依据。

例如,客户报告可以帮助企业维护质量和效果,而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有助于营造企业的信任度和可持续性。

中级重要性包括了市场调研、分析、技术研发等数据,主要是帮助企业有效推进投资和经营,将非传统数据建模,将业务目标转变为算法任务,收集和分析市场、顾客、行业信息以便更深层次的判断和行动。

最后,高级重要性下包括的是企业的加密技术和应用程序技术,这些内容是包含向客户提供支付服务、保护数据安全以及管理安全性及其他网站服务等企业最核心的活动。

拥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优势,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总之,重要性水平基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数据和信息在实际中的价值,有效管理和应用,从而确保业务发展的最佳状态。

它将不同类型的功能和用户价值进行结合,以实现目标的实现和有效的使用。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会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一、重要性原则及重要性水平(一)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在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但对重要性原则的定义并未明确,世界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都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

”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

对重要性原则定义的把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

会计人员在反映会计信息的时候,应针对会计报表对相关决策人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考虑。

事实上,由于账户与会计报表有密切的联系,还应考虑重要性对账户、交易层面的影响。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充分考虑。

考虑重要性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涉及到重要性信息的反映上,始终应以有利于使用者的决策为立足点。

3.重要性的判定不能脱离特定环境而存在。

对于不同的企业、事业单位,同一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时期,重要性的判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要求信息提供者应具备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针对客观实际适当地判定重要性水平。

(二)重要性水平的提出实际工作中要应用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重要性与其说是信息要有用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门槛或取舍点。

实际工作中要运用重要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怎样进行重要与否的取舍,涉及到特定环境各信息具体的“质”与“量”。

3重要性水平

3重要性水平
报表项目 资产总额 净资产 营业收入 净利润 金额(基准) 18亿 8.8亿 24亿 2.412亿 百分比 0.5% 1% 0.5% 5% 重要性水平 900万 880万 1200万 1206万
【结论】根据稳健性原则,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 定为880万,即报表层次的错报如果超过880万,注册会计 师认为是“重大错报”。
资产总额
净资产
18亿
8.8亿
营业收入
净利润
24亿
2.412亿
【要求】采用固定比率法并假定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 业收入和净利润比值分别为0.5%,1%.0.5%和5%,请代甲、 乙计算确定x公司2016年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教学案例
【解析】 X公司2016年报表层次审计重要性:
在理解“重要性”的含义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重要性的确定要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视角。
(2)重要性的确定要考虑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3)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4)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
(四)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确定 ——是为了防止单独不重大的错报累积成重大错报而确定的一 个累计界限。当单独来看不重要的错报达到这个界限时就要累计。
如果注册会计师将低于某一金额的错报 界定为明显微小的错报,意味着这些错 报无论从规模、性质或其发生的环境, 无论单独或者汇总起来,都是明显微不 足道的,所以不需要汇总。
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各账户的重要性水平之和 ﹦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是为了防止累计错报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确定的 一个技术界限。当累计错报达到这个界限时就要考虑这些累计 错报连同其他错报是否重大。

审计学——重要性水平

审计学——重要性水平
小组小
(晦涩难懂版本)
《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 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 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 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个临界值
举例说明:当某账户一重要性水平确定为30万元时 >=30万元的错报或漏报项目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 人的判断或决策,注册会计师必须执行有关的审计程序查出这些 错漏报项目。 <30万元的错漏报项目则相反,它们不会影响到报 表使用人的判断和决策,注册会计师将不必执行程序来查出这些 项目。
和重要性相关的几个概念
1
审计成本。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成本成反比。 2 检查风险。 重要性水平与检查风险成反比。 3 审计风险。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比。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举个例子: 当重要性水平30万(核查>=30万的项目) 然而当重要性水平20万(核查>=20万的项目)
重要性的两个层次
会计报表层:即总体重要性水平:财务报表的
累积错报或漏报金额超过这个层次的重要性水 平,便又可能对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 各类交易/账户层次:即总体重要性水平在各 个账户交易的分配。
重要性水平在各账户的分配影 响因素:
金额大小

一般情况下,金额越大,则重要性越重要,重要 性水平分配越大。(即金额大的账户关注度更 高,不容易出错,)
注意点:
1、重要性水平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2、重要性水平为报表的使用者而言。 3、重要性水平不等于重要账户。 4、容易错的项目应当将重要性水平放低, 而不容易出错的项目重要性水平可以略 高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摘要:确定重要性水平(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importance)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明确资源分配的优先级。

本文将介绍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指南,包括定义重要性水平、确定指标、设定权重、综合评估和调整水平。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个人和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资源并优化目标的达成。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确定重要性水平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通过清晰地了解任务、项目或目标在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水平,个人和组织能够更好地分配时间、财务和其他资源,以便达成最高优先级的目标。

本文将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帮助个人和组织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1. 定义重要性水平: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分配资源的优先级。

它可以基于目标的战略重要性、战略需求、时间敏感性、资源可用性等因素来进行确定。

2. 确定指标:确定适合衡量重要性水平的关键指标是关键一步。

例如,对于一个项目,指标可以包括预期收益、风险评估、战略目标的支持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定制。

3. 设定权重:为了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做出权衡,需要为每个指标设定权重。

权重应根据目标的优先级和攸关方的意见进行确定。

例如,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财务收益可能比品牌形象更为重要,因此可以给予财务收益更高的权重。

4. 综合评估:根据指标和权重,进行综合评估。

这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决策矩阵或其他评估方法来完成。

根据不同指标的得分和权重,可以计算出每个目标或项目的重要性水平。

5. 调整水平:在实践中,重要性水平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发生调整。

因此,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重要性水平。

这可以确保资源继续正确地分配,以实现最佳的战略效果。

结论:确定重要性水平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决策过程,对于个人和组织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义重要性水平、明确定义指标、设定权重、综合评估和定期调整水平,个人和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资源并优化目标的达成。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指南摘要:本文档旨在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一个确定项目或任务重要性水平的指南。

确定重要性水平是一个关键的决策过程,可以帮助管理层和团队成员了解任务的优先级,合理分配资源,并确保项目和任务能够按时、高效地完成。

1. 引言确定任务和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对于组织和企业来说非常关键。

合理地评估和划分工作的优先级可以帮助管理层做出明智的决策,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任务的按时完成。

本指南将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法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2. 评估关键驱动因素在确定重要性水平之前,首先需要识别和评估任务或项目的关键驱动因素。

这些驱动因素可以是时间敏感性、成本效益、客户需求、组织战略等。

通过分析和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判断任务或项目的重要性水平。

3. 制定评估指标根据关键驱动因素,制定合适的评估指标来衡量任务或项目的重要性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是时间要求、预算要求、客户需求满足程度等。

指标应具体、可量化、可比较,并能够准确反映任务或项目的重要程度。

4. 确定重要性级别根据评估指标,将任务或项目分成不同的重要性级别。

可以根据优先级、紧急程度、战略重要性等因素来确定级别。

例如,可以将任务分为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或根据重要性程度分为重要、一般、次要等级别。

5. 重要性评估工具和方法在确定重要性级别时,可以借助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决策矩阵、优先级矩阵、满意度调查等。

根据任务或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评估工具,并进行综合评估,以尽可能准确地确定重要性水平。

6. 团队参与和决策过程确定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涉及多方参与的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团队的力量,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团队协作,可以更好地理解任务或项目的重要性,做出明智的决策。

7. 重要性水平的影响因素任务或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会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因素可以是市场需求变化、竞争态势等;内部因素可以是组织资源限制、人员能力等。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安排工作。

重要性水平的实际应用方法

重要性水平的实际应用方法

121999 9《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技术与方法一、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及审计策略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有三种。

1.百分比法,又称固定比率法。

这是国际审计界通行的一种方法,即在选定重要性的确定基础后,乘上一个固定的百分比,计算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在对国家财政金融事项审计中,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审计机关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基础是:(1)财政财务收支总额;(2)存贷款总额;(3)经费支出总额。

例如,英国国家审计署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经验数据为被审计帐目总额的0.5-2%;澳大利亚审计总局对其财政部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为被审计总数额(即财政财务收支总额)的3-4.8%。

在企业审计中,世界上许多会计公司都将以下项目作为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基础,这些项目及重要性的参考百分比有:(1)企业资产总额的0.5-1%;(2)企业营业(销售)收入的0.5-1%;(3)企业税前利润总额的5%;(4)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3-6%;(5)股东收益的0.5-5%。

其中一般以前三项指标作为计算重要性水平的基础为多。

我国的情况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所确定的重要性百分比率应该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外各国之间采用的重要性百分比率也有很大差异,甚至各个审计项目之间也各有不同。

2.绝对数额法。

即审计人员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自己的“专业判断”,直接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绝对数额,而不必经过百分比相对地确定重要性水平。

因为重要性水平本身就是一个绝对数额而非相对数(百分比),百分比法不过是确定这个绝对数额的一种相对方法。

在有些情况下,绝对数额法比百分比法更是必要的。

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我国审计人员的经验,我们提出以下“审计重要性水平参考数额”(表一)。

重要性水平的实际应用方法㈠□潘博■技术与方法表一审计重要性水平参考数额单位:万元报表数额(±盈亏/资产)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损益表的重要性水平财政财务收支总额或资产总额(+)的%税前利润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的% %数额%数额(±)0-100.510万元-0.050.50.05-0.25 (±)10-50 1.00.1-0.50.70.35-0.70 (±)50-100 1.5 1.75-1.5 1.00.5-1.0 (±)100-500 2.0 2.0-10.0 1.5 1.5-1.75 (±)500-1000 2.512.5-25.0 2.010-20 (±)1000-5000 3.030-1005000万以元以上改用绝对数额1000万元以上改用绝对数额5000 2.01000.420 7000 1.41000.320 10000 1.01000.220 150000.71000.1320 200000.51000.120表一列举的重要性水平“参考数额”主要基于以下一些审计策略。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

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0410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及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刘光斌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

(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

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判断。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到,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金额的错误,对小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可能并不重要。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

(二)重要性水平的性质标准会计报表中错误的性质是审计重要性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性分析。

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中有些错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属于重要。

如违法或非法交易,有误导效应的错误,以及对本期虽不重要但对未来时期却很重要的错误等等。

这些错误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错报、漏报产生的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并考虑该项错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错误的性质是否重要。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张帮金(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重要性水平运用贯穿于审计计划、实施、报告阶段,本文探讨了计划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施时重要性对审计程序的影响、报告时重要性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关键词:审计风险可容忍误差修正重要性水平审计意见一、重要性与重要性水平重大错报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而重要性是判断错报是否重大的标准。

具体而言,重要性是指在具体环境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对重要性的界定,需要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考虑。

重要性水平是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是数量方面的考虑。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影响着审计效率、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

如果重要性水平定的越低,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收集越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影响审计效率;而重要性水平越高时,表明允许错报的金额越大,审计证据可以较少,但审计风险比较高,影响审计质量。

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既能保证审计质量,避免较高的审计风险,又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计划阶段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下列主要因素:第一,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第二,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第三,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第五,注册会计师经验水平。

第六,考虑注册会计师能够接受的审计风险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

(二)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CPA:重要性水平以及可容忍错报的概念与联系

CPA:重要性水平以及可容忍错报的概念与联系

创立财经培训新标准 浦江财经——创立财经培训新标准 CPA :重要性水平以及可容忍错报的概念与联系来源:浦江’财经在CPA 《审计》这一科目中,第二章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重要性。

重要性有什么用呢?通俗来讲,就是帮助审计师判断财务报表中的某个或者累计起来的错报是不是重大。

首先,重要性水平分成财务报表整体层面的重要性(financial statement level )和认定层面的重要性(assertion level )。

前者就整个财务报表而言,比如说总资产最多错报10w ;后者就报表的某一个科目而言,比如说固定资产最多错报2w 。

在实务中,审计师首先了解被审企业及其环境,评估审计风险,确定财务报表整体层面的重要性水平,之后再以此确定认定层面的重要性水平。

老师上课说的30%,应该指的就是认定层面的重要性占财务报表整体层面的重要性的30%。

不过因为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千差万别,审计师会在审计过程中不断调节重要性水平,30%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其次,我再来讲重要性水平和可容忍错报两者之间的联系。

重要性(materiality )指的是错报的上限。

例如:审计师在认定层面认为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水平是1万元人民币,这表示,应收账款这一会计科目最多只能错报1万元人民币。

如果错报超过1万元,就是重大错报(material misstatement )。

不超过1万元,就仅仅是错报(misstatement ),并不达到重大的水平。

任何不超过1万元的错报,都是可容忍错报(tolerant misstatement )。

所以,重要性水平是上限,也就是10000元人民币;可容忍错报是不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部分,也就是0-9999元人民币。

此文为浦江’财经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要性水平计算

重要性水平计算

重要性水平计算
计算重要性水平通常要求对多个因素进行用数学公式求和计算,来确定其重要性水平。

每个因素都有一个权重,表示它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权重可以通过经验法或统计法来测定。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测量重要性水平。

例如,可以使用矩阵乘法和最小二乘法对因子进行加权,以精确测量其重要性。

除此之外,如果用一个单独的因素去评估某个组合或包括多个因素的产品,则可以使用比较分析法或熵计算法来计算重要性水平。

这些技术在选择参数时很有用,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测量所选参数的重要性并帮助深入分析相关数据。

重要性水平——精选推荐

重要性水平——精选推荐

重要性⽔平重要性标准的理解与运⽤⼀、概念解释“重要性”是⼀个在任何时候都会⽤到的概念,在这⽅⾯,我们各有各的看法,运⽤各⾃的判断,举⼀些实际的例⼦来帮助理解,例如:(1) 你的⽉⼯资短缺到什么地步,你才会询问⼈事部门?-1元-10元-100元-视差额是否多于或少于⽉⼯资数额(2)在超市购物后,你到收银处付款并找回零钱。

钱少了多少的情况下,你会回头再找收银处?-1⽑-1元-10元-50元-视消费额的多少你可以向办公室的同事们提出这些问题。

你得到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会让你⼤吃⼀惊。

但是,当我们说到“重要性”时,有时候数值本⾝的⼤⼩并不重要。

⽐如,我们为奥运会建造⼀个游泳池,如果游泳池的长度短了10厘⽶,是否事关重⼤?回答是肯定的。

同样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会运⽤重要性的概念。

就是报表数额出⼊达到何种地步才会影响到报表使⽤者。

从上⾯的例⼦可以看出,不同的报表使⽤⼈根据其⾃⾝的情况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对不同的使⽤者,重要性⽔平也是不同的。

⽽对于我们会计师来说,审计⼯作的最终⽬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错报,所以重要性⽔平的概念其实相当简单,我们将某个数字放到⼀套报表中作参照,看看我们找出来的未调整的错误是否超出或者是否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是,那么我们就不能签发⽆保留审计意见。

⼆、重要性⽔平的三个层次在我们的审计⽅法中,我们按三个等级来看重要性问题:重要性⽔平(PM)――对财务报表整体⽽⾔可容忍错误(TE)――对帐户余额⽽⾔名义数额(SAD)――对每笔交易⽽⾔这是审计⽅法中需要项⽬负责⼈进⾏判断的其中⼀个领域。

设定重要性⽔平应考虑的因素:1、报表使⽤者的要求2、客户的固定风险3、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4、以往审计的情况可容忍错误⽤于帐户余额。

可容忍错误⼀般为重要性⽔平的50%,我们可以根据⾃⼰对客户的评估提⾼或降低百分⽐。

简单概况其产⽣的效果是:我们所设定的百分率越⾼,则导致误报和漏报的机率就越⼩,相应地,我们的测试范围也就越⼩。

会计差错重要性水平计算公式

会计差错重要性水平计算公式

会计差错重要性水平计算公式
会计差错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公式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
1、固定比率法。

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
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
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性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性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性金额。

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
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
资产总额的0.5%-1%;
净资产的1%;
营业收入的0.5%-1%.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性水平指标时应慎重。

对负债事项重要性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
如企业期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会计报表整体重要性金额确认为:资产总额1600万元×1%=16万元;则负债重要性金额为16万元×1200万元/1600万
元=12万元。

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

2、变动比率法。

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

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选择基准时考虑的因素可能包括:
(1) 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2) 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
(3)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 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5) 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2. 选择基准时,我们认为以下选择可能是合适的:
(1) 以营利为目的的制造行业实体,可以以税前利润或亏损(取绝对值)作为计算基准;
(2) 税前利润或亏损波动较大,或以前年度营利而本年度亏损的实体,可以考虑将异常项目或非经常性项目扣除,或使用近几年平均税前利润/亏损(通常3至5年)作为计算基准;异常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
(3) 非营利性组织(如学校、慈善机构、研发中心等)不宜以净利润作为判断重要性的基准,可以考虑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费用总额作为计算基准;
(4) 新设立实体运营初期可以考虑以资产总额、费用总额、净资产作为计算基准;
(5) 以资产为主的实体(如基金)可以考虑以净资产作为计算基准;
(6) 如果被审计单位属于商品流通企业,可考虑以营业收入作为计算基准;
(7) 如果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不宜以资产总额和净资产作为计算基准;
(8) 如果被审计单位属于上市公司,且已连续亏损两年,确定财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时,应遵循谨慎原则。

3. 基准数据的选择
以资产总额或所有者权益等为基础计算重要性水平时,采用资产负债表日或接近该日的余额。

当以营业收入、税前利润、费用总额等为基础计算重要性水平时,如果采用的是最近的中期数据,应当将其换算为年度数据;如果年度间波动显著,应考虑采用3-5年的平均数,同时应扣除重大的偶发因素影响。

数据来源可以选择资产负债表日未审报表、总账或内部财务报表等。

4. 确定经验百分比
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百分比和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

例如,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制造行业实体,税前利润的5%可能是适当的;而对非营利组织,总收入或费用总额的1%可能是适当的。

百分比无论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只要符合具体情况,都是适当的。

5. 当存在多个恰当的基准计算所得的重要性水平之间存在差异时,应选择较低者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菜菜10:09:09
好的
向峥10:09:37
恰当的基准经验百分比如何选择百分比
税前利润或亏损5%-10% 税前利润或亏损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税前亏损取绝对值计算
扣除异常项目或非经常性项目的税前利润或亏损;或使用近几年平均税前利润/亏损(通常3至5年) 5%-10% 税前利润或亏损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税前亏损取绝对值计算
营业收入0.5%-5% 营业收入较小时用5%,较大时用0.5%
资产总额0.5%-5% 资产总额较小时用5%,较大时用0.5%
费用总额0.5%-5% 费用较小时用5%,较大时用0.5% 净资产1%-5% 净资产较小时用5%,较大时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