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十大长效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十大长效机制

摘要: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剥离不良资产和补充资本金只是股份制改革的一个起点,要真正成为现代化商业银行,关键是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即从战略决策、组织运作、制度规范、技术创新、文化保障、资本约束、政策引导、风险补偿、预警预控和责任追究等十个方面,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运行机制和传导机制,使风险管理与内控在较长时期内发挥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一、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战略决策机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股改的一项紧要任务是实现战略性风险决策权由经营管理层向董事会转移。要完成这一转变,商业银行必须具备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一方面,要确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决策程序,使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风险偏好决定、市场定位、激励约束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战略决策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董事会的管理架构,董事会应下设战略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战略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对经营管理者进行全面的业绩考核,以在战略上保证风险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专业化、垂直化的组织运作机制

要实现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改变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地区分行为主体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以业务单元为主线的、更为专业化的垂直管理模式。首先,要通过人事和财务两条线的垂直化管理,实现风险管理的独立运作,减少地方政府和分行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不正当干预,提高风险信息的畅达程度,增强风险政策的贯彻力度。要实行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一总行风险管理部一分行风险管理部一基层行风险管理部的垂直管理线路,上级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对下一级风险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任职期限及任职绩效进行审批、考核。其次,要将风险管理职能进一步向总行本部集中,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层级,逐步形成横向延展、纵向深入的扁平化矩阵模式。再次,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在总行本部设立专业化评估中心和审批中心,实行专职审批人和风险经理制度,不仅要实现“评审分离”和“审贷分离”,还要建立对审批人和风险经理的长期考核和监督机制。要将风险评估和授信审批权归集到风险管理部门,实现集中的专业评估和专职审批。在此基础上,建立贷后管理中心,加强事后监督,控制操作风险。

同时,建立重大风险事项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对全行风险的统筹和集约化管理。

三、系统缜密、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机制

严谨、缜密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第一,要根据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不断增加管理制度对风险点的覆盖密度。一方面,从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出发,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另一方面,要总结重大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第二,风险管理部门针对不同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控制程序及管理要求作出统一的制度规定。在此基础上,相关业务部门、附属机构和分支机构,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方法和事项作详细规定。第三,不断增强风险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和系统平台建设,推进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要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把制度建设与业务流程改造、技术手段创新、管理工具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四、以风险量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机制

科技进步是推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改进风险计量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大幅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含量,向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迈进。这就要求我国银行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启动技术创新机制,加快系统平台和工具体系的建设。一是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平台,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业务处理、数据控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二是全面更新客户内部评级体系,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导向,引入先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设计开发客户违约概率模型,提高信用风险计量的科学性;三是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以预期损失率为基础的l2级分类系统,提高贷款定价和限额设定的精确度;四是通过VaR、AMA等分析技术,实现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数据整合与风险计量;五是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引入KMV、Creditmetrics、Riskmetrics等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工具软件,实现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组合分析和集成化管理。

五、以“诚信审慎”为核心的文化保障机制

国际经验表明。银行风险管理的失败往

往不是由于缺乏政策、程序和技术,即使设置了非常科学的政策、程序、检查、报告等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个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所有这些都将流于形式。风

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管理理念、风险控制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是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商业银行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树立包括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监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另一方面,要在深化风险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引导全行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通过文化和理念的更新,要把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银行应着重培育“诚实审慎”的风险管理文化,要将个人行为与发展、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这一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以诚实守信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信贷调查,以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信贷审查,以对客户负责、对全行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正确审批每一笔业务。在这一文化的熏陶下,建立一支品行端正、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风险管理队伍。

六、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内在约束机制

规模和速度是衡量银行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风险积聚超过了自身承受能力,结果可能“欲速而不达”。建立在风险计量基础上的经济资本管理,要求商业银行更加科学、准确地把握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逻辑关系。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就是以资本可增加额统领发展规划,促进业务结构的调整、优化,把风险资产控制在与可用经济资本相适应的范围内,实现资本总量对业务扩张的硬约束。

运用经济资本这一管理工具,商业银行可以从整体上计量、监控和掌握风险状况,实施科学化的全面风险管理,并最终赢得竞争优势。按照国际标准定义,风险程度可以表示为特定敞口或资产在一定概率条件下的最大非预期损失。当汇总后的非预期损失接近或超过相应的经济资本总量时,表明实际风险水平正在超出银行的可承受能力,这时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须及时采取措施,一方面通过适当途径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收缩和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以保证银行战略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七、基于资产组合管理的政策引导机制

风险管理的一句格言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每个不同风险的篮子里应该放多少只鸡蛋?这就需要通过资产组合分析加以确定。资产组合管理是通过资产多样化来降低银行的整体风险,即运用某种资产的盈利来抵补另一种资产的亏损,进而提升整体盈利性和安全性。一般而言,拥有的资产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