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

合集下载

作文范文之莫言作文素材

作文范文之莫言作文素材

莫言作文素材【篇一:2015高考作文素材:有关莫言的作文素材】2015高考作文素材:有关莫言的作文素材当看到又一届的学生举起右手,庄严地举行百日誓师这也就意味着高考日子近了,近了自然,新一轮的高考热议话题也掀起了高潮,其中2012年红遍世界的作家莫言就是一个今年高考肯定要考莫言!很多学生都猜测。

于是阅读莫言的小说、了解莫言的生平故事也成了很多高三学生高考准备的必要部分。

若是莫言走进2013高考考场,会考些什么呢?我也在思考琢磨这个问题我个人观点:关于莫言的话题有可能在文学作品阅读或者作文中设题。

但是应该只是会以试卷材料的形式出现,而不是把作家本身作为考题出现,所以会仅仅只是材料,这和选择其他作家的作品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学生要提高的是自己解题的能力,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莫言这个人身上,作家不是重点。

如果考到莫言,最大的可能性会在作文上,有可能从三个方面来考学生,第一:让学生来分析中国人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二:一个人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总会取得成功,以此作文,第三:就是讲故事的魅力,因为莫言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如何学会讲故事,用语言的魅力来折服人。

如果他真考这些,我们又该为莫言做些什么准备呢?一、首先要关注莫言的精神内涵。

莫言认为,在小说中要保持真正的民间立场和视角,就要求作家丢掉知识分子立场,要用老百姓的思维来思维,否则,你写出来的民间就是粉刷过的民间,就是伪民间。

他在谈到《四十一炮》时说道:因为本书是用罗小通的口吻诉说,作者深藏幕后,或者说,在这本书里,没有作者的思想。

而罗小通的思想,罗小通对老兰的矛盾心态,正代表着民间的标准。

老百姓有自己的是非观念,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比如说往肉里注水,我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那是深恶痛绝的,因为这种肉会损害我的健康和利益,但从罗小通和老兰的角度看,那就是注水有理。

你如果不注,别人也要注。

农民往肉里注水,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诸多腐败现象中的一个现象。

作文之莫言作文素材

作文之莫言作文素材

莫言作文素材【篇一: 2015 高考作文素材:有关莫言的作文素材】2015 高考作文素材:有关莫言的作文素材当看到又一届的学生举起右手,威严地举行百日誓师这也就意味着高考日子近了,近了自然,新一轮的高考热议话题也掀起了热潮,此中 2012 年红遍世界的作家莫言就是一个今年高考必定要考莫言!好多学生都猜想。

于是阅读莫言的小说、认识莫言的平生故事也成了好多高三学生高考准备的必需部分。

假如莫言走进2013 高考考场,会考些什么呢?我也在思虑思索这个问题我个人看法:对于莫言的话题有可能在文学作品阅读或许作文中设题。

但是应当不过会以试卷资料的形式出现,而不是把作家自己作为考题出现,所以会不过不过资料,这和选择其余作家的作品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学生要提高的是自己解题的能力,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莫言这个人身上,作家不是重点。

假如考到莫言,最大的可能性会在作文上,有可能从三个方面来考学生,第一:让学生来解析中国人为何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第二:一个人锲而不舍做一件事情,总会获得成功,以此作文,第三 :就是讲故事的魅力,因为莫言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怎样学会讲故事,用语言的魅力来信服人。

假如他真考这些,我们又该为莫言做些什么准备呢?一、第一要关注莫言的精神内涵。

莫言认为,在小说中要保持真切的民间立场和视角,就要求作家扔掉知识分子立场,要用老百姓的思想来思想,不然,你写出来的民间就是粉刷过的民间,就是伪民间。

他在谈到《四十一炮》时说道:因为本书是用罗小通的口吻诉说,作者深藏幕后,或许说,在这本书里,没有作者的思想。

而罗小通的思想,罗小通对老兰的矛盾心态,正代表着民间的标准。

老百姓有自己的是非看法,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比方说往肉里灌水,我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那是痛心疾首的,因为这类肉会伤害我的健康和利益,但从罗小通和老兰的角度看,那就是灌水有理。

你假如不注,他人也要注。

农民往肉里灌水,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诸多腐败现象中的一个现象。

八上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2018

八上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参考答案)2018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问卷)命题人:本试卷共7页,分三部分,共21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 溃.退(kuì)妯.娌(zhóu)仲裁.(zái)眼花缭.乱(liáo)B. 辍.学(zhuì)顽强.(qiáng)屏.息(píng)锐不可当.(dāng)C. 澎.湃(péng)默.契(mò)溺.爱(nì)震.耳欲聋(zhèn)D. 翘.首(qiáo)佃.农(tián)凛.冽(lǐn)悄.然不惊(qi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聊叙舰载机宽厚仁慈沉静自若B. 慰勉同盟会惮精竭虑任劳任怨C. 颁发客藉人东挪西借无怨无悔D. 桅干阻拦索为富不仁惊心动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依法依规、对症下药,勇于攻坚、敢于破难,以摧枯拉朽之势推进“大拆大整”专项行动。

B.为了瘦身,李婷婷节衣缩食,结果上午第一节课就晕倒了。

C.《朗读者》节目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造成的。

D.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第一部曾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

4.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比喻)B.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比喻)C.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反问)D.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夸张)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4分)我们循着古人的脚步,游历祖国山河,黄鹤楼上,看悠悠白云,结烟波乡愁;,,;,,。

《莫言访谈录》阅读答案

《莫言访谈录》阅读答案

引导语:2021年10月13日上午8点,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接受了访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莫言访谈录》阅读训练及答案。

莫言访谈录《南方周末》记者2012年10月13日上午8点,记者在莫言的书房见到了他,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神色平静却难掩倦怠。

当时,一群外媒记者已挤在客厅中等候采访。

莫言要求穿着一双拖鞋接受采访,但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还是很配合地脱掉了运动外套。

南方周末:对于你获奖后的第一反应,媒体报道有不同版本,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什么?莫言:10月11日18点40分前后,评奖委员会通知我获奖并询问当时的心情,我说的是“惊喜和惶恐”。

因为全世界那么多的优秀作家都没有获奖,他们有的八十多岁才获奖,在漫长的队伍中,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年轻的;我想,这么巨大的荣誉降落在我身上,面对世界上那么多有充足的获奖理由却没有获奖的优秀作家,我压力倍增;南方周末:你说过你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尤其推崇《聊斋志异》,却不提《红楼梦》,为什么?莫言: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读得很入迷。

《红楼梦》是我早在18岁时读的,它在文学价值上当然超过《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但需要经过历练之后再去读,才能读得出它的味道。

南方周末:美国汉学家认为,你创作的《生死疲劳》“几乎涵盖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有经历,算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南方周末:法新社认为,你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

写作的时候,你付出了比其他作品更大的勇气吗?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

我1980年的中短篇,在当时都是艺术上标新立异、思想上离经叛道的。

当然他们指的很可能是《蛙》涉及了计划生育。

作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当然要直面现实,关心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但进行文学创作时可以有一定的处理方式。

《蛙》是以我姑为原型,她从解放初开始做妇科医生,一直到退休。

关于《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题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9-21 题。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 (2012 年 12 月 16 日,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接受《名人访谈录》洋洋专访) 洋洋: 莫言老师, 欢迎您来到 《名人访谈录》 。

我也知道您这个时候特别忙, 也特别累。

莫言:是很累,但接受采访已经成了我的义务,这都是诺贝尔文学 奖惹的祸! 洋洋:那诺贝尔文学奖有错吗?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没有错, 只是我们国人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错 了。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奥运比赛不一样,奥运会你得了奖,得了冠军,你就 真的是世界第一了! 但是得了谱贝尔文学奖却不能说你就是最好的, 你的作品就 是最好的。

有可能一个什么奖都没拿到的,他比你更是一个好的作家,他的作品 也比你的更好,这都不一定。

所以对待诺贝尔文学奖不必盲目地迷信。

洋洋:那您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什么呢? 莫言: 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说明这个作家是个好作家, 作品也是值得一读的, 仅此而已。

洋洋:在没有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您认为自己是个好作家吗? 莫言:那当然,我首先是个好作家,所以才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 在中国好作家绝对不止我一人。

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最优秀的。

洋洋:莫言老师,您太自谦了!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人们每做一件事情必 定是想要得到什么,如果一部文学作品 读了它没有什么好处, 也没有什么坏处, 那文学作品到底能带给读者什么呢? 读者又为什么去读呢? 莫言:我想这因人而异吧!阅读是不能用功利的思维去看,它可以不为什么 而存在,就为事受阅读本身。

一个人可能仅仅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就去阅读,一部 作品可能会唤起读者对童年的美好记忆, 也可能会勾起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还可能会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反省, 或者对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再或者 让他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

所有这一切的感受与体验,都只有在阅读之中才有,1/7不可能是因为有这些感受与体验所以才去阅读的。

莫言访谈观后感

莫言访谈观后感

莫言访谈观后感看了莫言的访谈之后,我就像吃了一顿满汉全席,那叫一个过瘾又回味无穷。

莫言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特别实在。

他就像隔壁家见多识广的大叔,坐下来跟你唠家常,但一开口就是满满的智慧。

他说起自己的创作经历,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实实在在地告诉大家他的故事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

就像他那些小说里奇奇怪怪却又无比真实的情节,原来都是从他经历过的人和事里慢慢琢磨出来的。

这让我觉得创作好像也不是那么神秘的事儿,只要好好观察生活,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小世界里挖出宝藏。

而且他说话还特别风趣幽默。

你想啊,谈文学这么高大上的事儿,他却能像讲笑话一样,轻轻松松地就把那些深刻的道理给抖落出来。

比如说他在解释自己创作中的某个想法时,用了个特别搞笑的比喻,就像拿个痒痒挠直接挠到了我的笑点上。

这也让我明白,文学虽然很严肃,但不代表谈论它就得板着脸,像个老学究似的。

幽默就像佐料,能让文学这道菜更有滋味,也能让读者更容易把那些道理吃进肚子里。

在访谈里,我还感受到了他对文学的那种敬畏之心。

他对待每一个问题都很认真,就好像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被赋予了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谈到现在的文学环境,既有担忧,又充满希望。

他希望年轻人能多读好书,多写好故事,不要被一些浮躁的东西带偏了。

这就像一个老船长,看着一群小水手,苦口婆心地叮嘱大家怎么在文学的大海里航行,别触了礁。

还有啊,莫言在访谈中的表情特别丰富。

有时候他皱着眉头思考,就像在大脑里翻箱倒柜找最恰当的词儿;有时候又眉飞色舞,那肯定是说到他得意的创作点子了。

他的眼睛里好像藏着无数的故事,每一个闪烁都像是在暗示着下一个精彩的情节。

这让整个访谈就像一场生动的表演,而他既是主角,也是导演,带着我们这些观众在他的文学世界里畅游。

总的来说,看了莫言的访谈,我就像被注入了一股文学的热血。

感觉自己对文学创作、对读书都有了新的认识。

我就想啊,我也要像莫言那样,从生活里找灵感,带着敬畏之心对待文字,说不定哪天我也能写出点有意思的东西呢!这访谈就像一把小钥匙,打开了我对文学理解的一扇新大门,我现在就想迫不及待地冲进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研究

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2012/1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研究口郑瑞萍摘要: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作为一种批评形态活跃于"-3今文坛,按照不同的风格,可以将其分为媒体式作家访谈和文学访谈。

究其兴盛的原因,主要在于时代文化语境、文学批评发展的内在要求、大众传媒的兴起等方面。

中国"-3代作家访谈录具有一定的文学批评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它对对话批评的推动、为文学研究提供资料以及为口述史与文学史研究与实践提供样本等方面的内容将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访谈录对话录"-3代作家对话批评中图分类号: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12)01—197—04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对话辩论形式,叙述见闻,发表自己的见解。

”具体到作录(以下简称当代作家访谈录)日渐增多,除了散见于各大报家访谈录/对话录,我们可以说,作家访谈录/对话录是针对刊杂志的大量作家访谈录外,专门的作家访谈录著述或汇编作家和其创作对作家进行的访谈和对话,采访者是文学批评不断结集出版,诸如《王蒙王干对话录》,王尧、林建法主编的家或者媒体记者等,而被采访者是作家,其采访的重要媒介《新人文对话录丛书》(收录了lo本作家和批评家的对话是作家的作品。

进一步说,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是从不同角录),陈骏涛主编的《精神之旅——当代作家访谈录》,林舟度,围绕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和人生等主题,运用访谈或对采’哼的《生命的摆渡——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张钧采写的话的形式,展示当代作家的创作历程和精神之旅的谈话实《文学的力量——当代作家访谈录》,傅光明采写的《生命与录。

从本文搜集的中国当代作家访谈录著述来看,访谈对象创作——中国作家访谈录》,姜广平采写的《经过与穿越:与包括王蒙、刘心武、铁凝、史铁生、莫言、贾平凹、王安忆、王当代著名作家对话》,陈平主编的《八O后作家访谈录》,等朔、余华、陈染、韩东、朱文、鬼子、于坚、东西、韩寒等,基本上等。

【说明文阅读】《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造作》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造作》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造作》阅读答案莫言被幸福烦恼并非矫揉造作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遭遇到了幸福的烦恼。

被各大媒体采访,被央视记者追问“你幸福吗”,被陈光标隔空喊话要赠与豪宅等,莫言烦恼强势袭来,因疲于采访无奈下宣称不再接待任何人。

莫言称遭遇幸福烦恼,并非其在矫揉造作。

当记者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相”。

幸福是什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难有标准答案。

获大奖后遭遇烦恼被“骚扰”,莫言既幸福又不幸福,是真实而又真诚的反应。

幸福,是个心理过程,幸福,和钱有关,但幸福感,花钱买不来。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列为五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在我看来,幸福感则是渗透各层面的综合需求,虽与财富紧密相关,但各层面的幸福更需要有效感知。

如,鹿特丹的社会学家研究就认为,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烈日下不得不工作的痛苦。

伦敦经济学家则认为,孟加拉人最幸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永远达不到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憧憬,穷但快乐着。

再如,闻信莫言想用诺奖在北京买房后,陈光标欲豪爽掷豪宅,试图让莫言幸福,而莫言却并不感觉幸福,反而坚守做人原则表示,无功不受禄,回绝好意。

如此的回合,张弛有力更彰显出不同的幸福理念。

你幸福吗?其实答案也简单---舒服了就幸福,不爽了就不幸福。

经济学上的幸福指数告诉我们,幸福=可感知幸福/欲望。

欲望越大,幸福指数则越低。

一个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就在于自己如何去想。

因此,调节幸福的心理感受,至关重要----追求名利、拼命赚钱,或是一种幸福;工作向上看、生活向下看,也是一种幸福。

能在相同条件相同境遇下,活得更开心一些,多想想已拥有的,少觊觎难以得到的,就会快乐幸福很多。

对莫言来说,让他开开心心写作,或许远比让其面对镜头回答“你幸福吗”的提问,快乐得多,也幸福得多。

1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划线句中冰岛人和孟加拉人的例子是否可以删掉一个?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社会热点素材(三)莫言

社会热点素材(三)莫言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三)莫言人物简介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作品经典语录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

回首彼岸。

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5.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6.所以。

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7.回首。

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8.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

易于迁延与迟滞。

9.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0.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

愈陈愈香。

11.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12.哀莫过于心不死。

13.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14.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15.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16.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

17.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莫言的材料作文集锦(一)材料作文“莫言改名”的范文[文题回放]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2012年12月6日,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大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的本名叫“管谟业”,改名莫言有三个原因,一是“谟”字拆开就是“莫言”;二是小时候因为乱说话,给父母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他们教育我要少说话;三是人如果多说话就没精力写作了,既然选择作家这个职业,就把用嘴说出的话全都写出来。

当前最希望重新回到书桌前写小说,有人说一个作家获得诺贝尔奖后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但也有很多优秀作家打破了这个魔咒,我也希望自己努力加入这个行列,打破这个魔咒。

高考实用类阅读人物访谈试题经典版有精

高考实用类阅读人物访谈试题经典版有精

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进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期间。

一、阅读下边的访谈,达成 1 ~ 3 题。

记者您真是中国货真价实的“天然气之父”。

依据您成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成效?中国天然气之父戴金星上世纪 80 年月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照,先后展望了 5 个——《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1000 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后推进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行。

目前中戴金星,着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国天然气 70% 的储量是依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觉很“中国天然气之父”。

宽慰。

记者您长久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就是什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成的,我只可是是把一世的痴心寄望在么?“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河山。

戴金星过去认为石油和天然气不过由低等的但生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记者您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生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您对“气”情有独钟。

机质生成的,向来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您能否从小就喜爱呢?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成工业性油随和,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戴金星记得小学一次上地理课时,林景晖老师要求我们用石膏制作一个全国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但是腐殖型有机物主要煤、铁、铜等矿产散布图。

我仔细地做了一个,此刻想想那时做的石膏模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型是很粗拙的,但却获取林老师的夸奖,此后我的心中就萌生了为祖国找矿藏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益地域。

的想法。

我们是 1979 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找寻天然气的,此刻回忆起来,其实也记者人的一世中碰到一位好老师是一世的有幸。

您还常常当年的学生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从前没有想到而已。

活吗?记者真谛常常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找寻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莫言接受专访:不用再为养家快速拼命地写作

莫言接受专访:不用再为养家快速拼命地写作

莫言接受专访:不用再为养家快速拼命地写作∙正文∙我来说两句(217人参与)2012年12月10日09:20来源:东方早报作者:石剑峰∙∙∙保存到博客原标题[不用再为养家快速拼命地写作]莫言接受诺贝尔基金会专访谈童年与写作“任何一个作家的写作都是从童年开始,尤其是写童年记忆。

我1955年出生,我有记忆的时候就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人吃不饱……我们村子里很多孩子在冬天太阳出来的时候,靠在墙上晒太阳,每个人衣不蔽体。

我五年级就辍学了,放牛放羊,要想交流只能跟动物植物交流。

当我开始写作,就想起童年往事,把童年记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构成了我最初的小说。

”莫言莫言(中)与他的父母莫言(原名管谟业)的作业本莫言参军时的照片童年莫言(左)与堂姐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奖之前,诺贝尔基金会都会专访获奖者,谈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成就。

日前,瑞典教育广播公司的记者周宇婕(YuSieRundkvist Chou)替基金会专访了莫言,在访谈中莫言谈及自己的童年,尤其是辍学、孤独地放牛羊对写作的帮助,谈到最初写作的动力就是为了一天吃三顿饺子,相信文学的不休。

而对于诺贝尔奖金,他希望得了这笔钱,可以不再“为了养家糊口快速拼命地写作,可以慢慢地精雕细琢,可以有时间写得少点慢点”。

专访地点是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下榻的Grand Hotel,瑞典教育广播公司的记者周宇婕先来到了酒店等候莫言。

在之前,周宇婕已经采访过包括余华在内的多位中国作家。

刚刚经历过新闻发布会考验的莫言在休息过后,依然穿着中午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西装,疲惫下楼。

见到在楼下等候的中国记者,尽管很熟悉但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跟诺贝尔基金会工作人员简单寒暄之后,他被带入酒店的专用采访房间。

专访持续了30分钟。

“当我开始写作,就想起童年往事”诺贝尔基金会:你出生在农村,你是怎么开始写作的?我确实出生在山东农村,但我父亲读过私塾,算是乡村知识分子,他鼓励我读书。

我大哥后来也考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罕见的。

莫言瑞典答记者问全文

莫言瑞典答记者问全文

着正装潇洒“首秀”文学奖发布会幽默回应众媒体提问莫言获奖就是我个人的事情记者:您在瑞典除了领奖外,还有什么其他目的?莫言:感谢各位记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更早地来到这里。

我来斯德哥尔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领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参加这个记者招待会。

很多人把这个记者招待会描述得非常可怕,还有很多人把我也描述得非常可怕。

我来了以后才发现你们并不可怕,我希望你们发现我也并不可怕。

记者:十八大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您对此有何感受?莫言:我想莫言获奖就是我个人的事情。

诺贝尔文学奖从来都是颁给一个文学家而不是一个国家的。

但我相信我获奖后会引起中国读者对文学的热情,我也希望我的获奖会对中国文学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记者:获奖后您的生活、您的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莫言:我过去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街头没有人理睬我。

前几天我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街头走,有几个姑娘追着我照相。

我知道我成了名人了。

我在得奖后就立刻说过,我希望对我的热情能够转移到广大的中国作家身上去。

希望从读莫言一个人的作品转移到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

记者:我注意到其他人是坐宝马来的,而您和夫人是走着来的。

您获奖后升到了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第二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莫言:我父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莫言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他没有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依然是农民的儿子。

我看见好多人追着我签名我觉得有点奇怪,我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有多高。

我今后还想继续保持这种谦虚的本色。

至于中国作家富豪榜,他们说我收到了2100万的版税,我后来去银行查了一下,哪有那么多啊?没有。

我不知道钱都到哪里去了。

我也在围观对莫言的批评和表扬记者:如果您向欧美推荐作品,您会推荐哪一部?莫言:那我就说,我推荐《生死疲劳》吧,因为这部作品有想象力,有童话色彩,也有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

记者:您能用一句话描述您此时的心情吗。

莫言:“心如巨石,风吹不动。

”记者:当您面对这么多照相机,而这段时间关于您的传言和议论这么多,是不是有点不适应?莫言:诺奖公布后,我确实有点不适应。

莫言瑞典记者会 现场实录

莫言瑞典记者会 现场实录

以下为莫言在发布会现场答记者问文字实录:你们不可怕我也不可怕中国记者:莫言先生,此次来到斯德哥尔摩,除了领奖,还有什么是您最大的目的?莫言:我知道大家等了我很久,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没有能够更早的来一点。

我来斯德哥尔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来领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来参加记者招待会,很多人把这个记者招待会描述得十分可怕,我也知道有一些人把我描述得好像也很可怕,结果我来了以后发现你们也不可怕,我相信你们看了我以后也会感觉到我也不可怕,我们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

诺奖是颁给作家的不是颁给国家的记者:你好,我是北京锦连环教育品牌顾问机构,那我想请教一下莫言,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从您这次获奖,对于文化强国的推进你有一些什么感受?谢谢。

莫言:我想莫言获奖就是我个人的事情,诺贝尔文学奖从来都是颁给一个作家的,而不是颁给一个国家的,当然我相信我获奖以后会引起中国读者对文学的热情,我也希望因为我的获奖,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进作用。

人们用想象力塑造着另一个莫言记者:获奖后记者追拍给给你带来了哪些“烦恼”与“喜悦”?莫言:诺奖公布以后,刚开始我确实有点不适应。

包括在网络上很多对我的议论和批评,我也感到很生气。

后来我渐渐感觉到大家关注议论批评的这个人跟我本人没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在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着另一个莫言。

所以我是跟大家一起来围观大家对莫言的批评与表扬。

记者提问莫言“喧嚣”与“心情”问题莫言:“心如巨石,风吹不动。

”记者:如果您向欧美读者推荐一部自己的作品,您推荐哪一部?莫言:我就推荐《生死疲劳》。

这部小说里面有想象力、有童话色彩、也有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

我仍然是农民的儿子我没有2150万《广州日报》记者提问:别人领奖坐宝马来,您是和夫人走路来的。

您如何看待财富和生活?莫言:我父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莫言是农民的儿子。

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仍然是农民的儿子。

所以我看着好多人追着我签名我都觉得有点奇怪。

莫言读后感

莫言读后感

碎语文学》是一个对谈的整理,由知名作家莫言和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文学评论家王尧,于2002年底于苏州的一场谈话;全书以对谈方式呈现,十分忠实地表现对谈当时的氛围;同时也生动地表达了对谈当时的畅快淋漓。

本书可说是以莫言的创作为中心的剥洋葱似的谈话,从莫言的生长背景、童年记忆、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环境变迁等等四面八方来谈他的创作,虽然是一本谈话的整理,却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创作生命以及他对文学、对小说、对创作的态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读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本书可说是以莫言的创作为中心的剥洋葱似的谈话,从莫言的生长背景、童年记忆、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环境变迁等等四面八方来谈他的创作,虽然是一本谈话的整理,却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创作生命以及他对文学、对小说、对创作的态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读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除了对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书读来也真是趣味横生,作家的语言果真是充满妙趣,谈起生命一路行来的种种际遇,精彩得有如小说一般。

·查看全部>>人到中年,我除了想努力争做一个坦率的人,我还想努力争做一个谦虚的人。

做一个坦率的人是为了夜里不失眠,做一个谦虚的人是为了能够进步。

至于当代中国小说写作的现状,一个谦虚的人是不会回答这种问题的。

作者简介莫言,山东高密人。

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

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

1976年2月应征入伍。

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

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

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十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欢乐》、《怀抱鲜花的女人》、《爆炸》、《师父越来越幽默》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

对话莫言

对话莫言

对话莫言:希望把对我的关注变成对中国文学的热情2012年10月19日11:17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手机看新闻如常的沉默和冷峻,如常的低调和羞涩,身着粉灰相间的条纹衬衫、卡其色便装西服的莫言似乎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

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莫言斩获2012年诺贝尔奖,霎时间,整个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

一个星期过去了,“莫言”两个字仍然占据着全球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

10月18日,受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之邀,莫言在获奖后首次离开老家高密回到北京,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莫言文学座谈会。

在会议的间隙,记者对莫言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能够面对面对向你表示祝贺。

2012年10月11日,对于中国文学而言,是一个欢喜之夜,也是一个不眠之夜,在无数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守望中,我们盼来了你获奖的喜讯。

经过一个星期的沉淀,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什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当然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奖项,获得这个奖项好像确实挺不容易的。

但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在全世界有许多杰出的作家,都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

在我们中国,也有许多作家,他们作品也非常优秀,他们也都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

但是,瑞典皇家学院将今天的诺贝尔奖授予了我,所以在高兴之外,我的内心深处仍深感惶恐。

记者:此次回到北京,准备逗留多少天?莫言:两三天吧。

我的老家将要举办高密文化节,我准备回去看看。

记者:从世界范围来看,21世纪的中国文学几乎是没有声音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声音更是微弱。

在2007年出版的《朗文世界文学选》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仅有鲁迅《狂人日记》一篇入选。

以致曾经有汉学家用“锦衣夜行”来描述中国文学的世界地位。

你的获奖不仅为世界提供了重新评价中国文学的机会,也打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通道。

莫言:中国当代文学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同时代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实,我倒更想谈谈“莫言热”这个问题。

我就希望大家把对我的热爱变成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把对我的作品的关注普及到中国当代文学上,把对我个人的关注普及到所有的作家身上。

2013高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实用类文本阅读(精)

2013高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实用类文本阅读(精)

专题十实用类文本阅读一.【2013.1江西协作体领航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汤用彤先生是一个不大计较名位的人。

像他这样一个被公认为很有学问、曾经在美国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的学者,在1952年北大院系调整后竟不让他再管教研,而成为分管“基建”的副校长!那时,校园内很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

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缓慢的脚步和不高的身影。

他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常说事情总需要人去做,做什么都一样。

他和胡适有一段非同寻常的友谊。

当年,他从南京中央大学去北大教书是胡适推荐的。

1954年《人民日报》组织批判胡适,对他的打击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

当晚,他回到家里就中风了。

这以后,他手不能写,腿也不能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

但他仍然手不释卷,总在看书和思考问题。

我尽可能帮他找书,听他口述,然后笔录下来。

这样写成的篇章,很多收集在他的《饾饤札记》中。

这段时间,有一件事对我影响至深。

汤老先生在口述中,有一次提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我没有读过,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很惊讶,连说,你《诗经》都没通读过一遍吗?连《诗经》中这两句常被引用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生吗?我惭愧万分,只好说我们上大学时,成天搞运动;而且我是搞现代文学的,老师没教过这个课。

后来他还是耐心地给我解释,“厉阶”就是“祸端”的意思,“梗”是“灾害”的意思,全诗的意思是哀叹周厉王昏庸暴虐,任用非人,人民痛苦,国家将亡。

这件事令我感到非常耻辱,从此我就很发奋,开始背诵《诗经》。

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学者,做什么学问都要有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是从汤老的教训开始的。

过去早就听说汤老先生在北大开的课,有“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还有“欧洲大陆哲学”。

大家都说像他这样,能够统观中、印、欧三大文化系统的学者恐怕还少有。

和汤老先生告别17年后,我有幸来到了他从前求学过的哈佛大学,我把汤老先生在那里的有关资料找出来看了一遍,才发现他在哈佛研究院不仅研究梵文、佛教、西方哲学,并还对西方理论和东方理论的比较,有特殊的兴趣。

莫言访谈录

莫言访谈录

莫言访谈录莫言访谈录引导语: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莫言的访谈录。

莫言访谈录得知获奖消息很吃惊当时正在吃饭莫言:首先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听说你们有的来了好几天了,所以我确实是没有办法提前跟你们见面。

非常感谢大家跑到我们高密这个地方来,这是一个本来应该有红高粱的季节,可惜现在不种高粱了,我估计你们都没有看到。

我的心情很高兴,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有一点吃惊。

因为我想我们全世界有许多优秀的伟大的作家,都在那儿排着队等候,要轮到我们这个还相对年轻的,相对年轻的作家,可能性很小,所以刚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惊讶。

记者:原来有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获得这个奖项?莫言:基本上没想到,因为我觉得可能性太小了。

刚才我反复说过,全世界有这么多个优秀作家,包括我们中国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他们也都具备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我想这么一个大奖,落到我头上可能性太小了。

记者:您现在觉得获了这个奖对您以后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吗?莫言:这应该是一种巨大的鞭策,我想尽快地从热闹和喧嚣当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你们明天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记者:当时您听到获奖这个消息的时候,您当时在做什么?莫言:我正在吃饭。

记者:看着电视吗?莫言:没看电视,因为我家的小外孙他妈妈不让他看电视,反正是他们打电话告诉我的。

我是靠作品的素质打动了诺贝尔评委记者:今年和您之前一直呼声特别高的是日本的村上春树先生,我们知道您和大江健三郎先生是非常好的朋友,不知道您和村上先生有没有交往,然后您怎么评价他的作品?莫言:跟村上没有直接的交往,但互相之间也通过朋友,通过信息,我认为他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文体,他也描述了他所熟悉的这种生活,我觉得他的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也完全具备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

记者:那您觉得您这次能够获奖是您作品当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会?莫言:我想最主要因为我的作品的文学的素质,因为这是一个文学奖,授给我的理由就是文学。

莫言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

莫言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

莫言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作者:南方周末记者朱强发自:山东高密2012-10-18 11:10:03 来源:南方周末本文获得2012年度南方周末新闻奖二等奖获奖理由厚积薄发,对全球紧追的最热点人物第一时间的深度专访和全息还原,突显了南方周末作为新闻周报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彰显了南方周末态度,为南方周末赢得了荣誉。

获奖感言南方周末记者张英:我还在等待莫言的承诺在2012年秋,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一个星期,莫言回到了山东高密。

和去年茅盾文学奖颁发时一样,为躲避媒体的采访,他把北京的手机留在了女儿处,和妻子带着外孙女回了高密老家。

为避开媒体的采访,莫言让女儿关掉了北京手机,新办了一个高密的手机号。

10日下午,微博上铺天盖地的莫言和诺贝尔,南方周末文化板块总监袁蕾给我电话,让我提前找莫言采访:“不管他是否拿奖,光中国文坛的复杂心态和社会的反应,足以做个新闻了。

”... 阅读全部∙标签∙莫言∙诺比尔文学奖∙虚幻现实主义∙作家编者按2012年10月11日斯德哥尔摩时间下午一点,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65岁的历史研究者乔尼〃尼尔森骄傲的是,他第一次开赌文学奖,就从这个叫“MO YAN”的中国作家身上赢回了1800瑞典克朗。

斯德哥尔摩43岁的里卡多〃瑟德贝里押的是村上春树,输了100瑞典克朗,第二天他立刻去买了莫言的《西门闹和他的七世生活》。

在瑞典起印1000本的《红土地》、《大蒜民谣》卖了10年都没卖完,开奖之后,全部售光。

当晚,中国山东高密夏庄镇河崖平安庄,莫言92岁的父亲在红砖砌成的小院门口,点燃了当地政府送来的鞭炮和焰火。

莫言认同诺贝尔奖对自己作品“虚幻现实主义”的评价。

“仅仅写实,小说没有生命;全是虚幻和中国现实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

” (日越/图)高密,山东半岛中部的一个县级市。

2012年10月11日,这里成为中国最为灼热的新闻中心。

连续两天两次的媒体见面会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和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马,莫言宣布“不再接待任何人”。

说不尽的莫言——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陈晓勤问

说不尽的莫言——答《南方都市报》记者陈晓勤问

作者: 刘再复
作者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页码: 4-1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南方都市报》;莫言;记者;东方出版社;陈晓;《金融时报》;文化情怀;香港
摘要:一、你与莫言的交往、看法1、你最近在香港出了一本谈莫言的新书《莫言了不起》,你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莫言?答:《莫言了不起》同时由北京(东方出版社)和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

这是莫言获奖前我写的一些文章和他获奖后我接受报刊访谈的结集。

“莫言了不起”原是我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薛莉采访时所用的题目,范曾兄读后非常兴奋,说他“激赏”这一谈话,并建议出版此集子,还立即写了书名。

“莫言了不起”这五个毛笔字,写得真漂亮,因为他不仅是用“手”写,而且用“心”写。

范曾兄和我一样,衷心喜爱莫言,十几年前(在巴黎)他就开玩笑地说:“莫言的脑袋比你还大,所以饥饿感比你还甚”。

(我平生最深刻的体验是饥饿的体验。

)在香港能迅速出版,则完全仰仗中和出版社的总编陈翠玲女士的眼光与中国文化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作者:南方周末记者朱强发自:山东高密2012-10-18 11:10:03 来源:南方周末本文获得2012年度南方周末新闻奖二等奖获奖理由厚积薄发,对全球紧追的最热点人物第一时间的深度专访和全息还原,突显了南方周末作为新闻周报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彰显了南方周末态度,为南方周末赢得了荣誉。

获奖感言南方周末记者张英:我还在等待莫言的承诺在2012年秋,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一个星期,莫言回到了山东高密。

和去年茅盾文学奖颁发时一样,为躲避媒体的采访,他把北京的手机留在了女儿处,和妻子带着外孙女回了高密老家。

为避开媒体的采访,莫言让女儿关掉了北京手机,新办了一个高密的手机号。

10日下午,微博上铺天盖地的莫言和诺贝尔,南方周末文化板块总监袁蕾给我电话,让我提前找莫言采访:“不管他是否拿奖,光中国文坛的复杂心态和社会的反应,足以做个新闻了。

”... 阅读全部∙标签∙莫言∙诺比尔文学奖∙虚幻现实主义∙作家编者按2012年10月11日斯德哥尔摩时间下午一点,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65岁的历史研究者乔尼〃尼尔森骄傲的是,他第一次开赌文学奖,就从这个叫“MO YAN”的中国作家身上赢回了1800瑞典克朗。

斯德哥尔摩43岁的里卡多〃瑟德贝里押的是村上春树,输了100瑞典克朗,第二天他立刻去买了莫言的《西门闹和他的七世生活》。

在瑞典起印1000本的《红土地》、《大蒜民谣》卖了10年都没卖完,开奖之后,全部售光。

当晚,中国山东高密夏庄镇河崖平安庄,莫言92岁的父亲在红砖砌成的小院门口,点燃了当地政府送来的鞭炮和焰火。

莫言认同诺贝尔奖对自己作品“虚幻现实主义”的评价。

“仅仅写实,小说没有生命;全是虚幻和中国现实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

” (日越/图)高密,山东半岛中部的一个县级市。

2012年10月11日,这里成为中国最为灼热的新闻中心。

连续两天两次的媒体见面会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和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马,莫言宣布“不再接待任何人”。

见面会的下午,莫言接受了央视的采访,被主持人董倩问道“你幸福吗”。

“我不知道。

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2012年10月13日上午8点,南方周末记者在莫言的书房见到了他,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神色平静却难掩倦怠,当时,一群外媒记者已经拥挤在客厅中等候采访。

莫言要求穿着一双拖鞋接受采访,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镜头,他还是配合着脱掉了运动外套。

“这几天我实在是有点疲倦。

”10月16日中午,南方周末记者接到了莫言的邮件,他说:“从昨天开始,感冒发烧,浑身酸痛。

”为什么惊喜,为什么惶恐南方周末:你获奖后的第一反应,媒体报道有几种不同版本:狂喜和惶恐;惊讶和觉得遥远;还有“没什么可兴奋的”。

上述表达哪种更准确?或者都准确?再或者是一种复合式的反应?莫言:10月11日18点40左右,我接到评奖委员会的电话,通知我获奖并询问彼时的心情,我说的是惊喜和惶恐。

为什么惊喜?全世界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家——包括中国——都没有获得,排着漫长的队伍,我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年轻的。

他们有的八十多岁才获奖。

为什么说惶恐,我想,这么巨大的荣誉降落在我身上,面对世界上这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都有获奖的理由,但他们没有获得,我得到了,因而惶恐。

“惊喜”经过两道翻译就变成了“狂喜”。

白岩松电话连线采访时也问了这个问题,因为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当时心情比较平静。

应该说,最准确的表达是“惊喜和惶恐”。

南方周末:颁奖词用十分简洁的评价概括了你的文学成就,其中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是一个关键符号。

你曾经说过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影响,并且多次提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但四大名著独缺《红楼梦》,而尤其推崇《聊斋志异》,这与文学界的主流评价有很大的差异,为什么你对“聊斋”格外偏爱而冷落“红楼”?莫言:关于古典名著,当然读过《红楼梦》,天天说话,有时候为节省时间,就没有提到。

即席的讲话总是有漏洞。

即便是反复修改的文稿,依然不会面面俱到。

《红楼梦》我是18岁读的,在老家高密棉花加工厂做临时工的时候,从一个工友那边借来看的,它对我的影响很大,里面的很多诗歌名句都能背诵。

比如描写贾宝玉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对“聊斋”、“三国”、“水浒”的兴趣与年轻有关,经过历练之后,再去读《红楼梦》就读得出味道,《红楼梦》在文学价值上当然超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为什么特别推崇《聊斋志异》,因为作者蒲松龄是我家乡人,“聊斋”里的很多故事,我小时候都听村里的老人讲过。

还有就是他的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读得入迷。

南方周末:你的作品很多,但是翻译成瑞典文的只有三部,《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劳》。

为什么是这三部?是出版社的意见还是你的意见?莫言:是翻译家的选择。

瑞典汉学家陈安娜(Anna Gustafsson)翻译的。

《红高粱家族》,是因为电影在前面,有一定的影响。

《天堂蒜薹之歌》,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了英文的版本,还是不错的。

至于《生死疲劳》,他们的选择很准确。

这都是翻译家的选择,我从来不干涉,也不会向他们推荐。

莫言说自己反感不把自己当老百姓,“不尊重世俗礼仪”的人。

(蒋彬/图)最虚幻,最现实南方周末:《生死疲劳》是你被翻译成瑞典文的“最近”的一部作品。

颁奖词的另一个重要符号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生死疲劳》充满了“魔幻”色彩,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这部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有经历,几乎可以算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莫言:关于颁奖词,据说翻译得不太准确,我看到有两种译法,一是“幻觉”,二是“幻象”,好像还有一些译法,总之是一个与“魔幻”不同的概念。

是虚幻跟民间艺术的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的结合,这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我作品的特质,当然用一两句话很难精准地概括一个写了30年的作家,但是还是相对准确。

我觉得颁奖词很可能是因为《生死疲劳》这本书。

虚幻的部分,比如生死轮回变牛变马,各种动物,但动物眼中看到人间的生活,这部分是现实的。

小说描写的历史跨度有50年。

对历史的延伸,可能是50年之前的,100年之前的。

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这两部分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虚幻,仅仅写实,这部小说没有生命。

反之,全是虚幻的,和现实中国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

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

既是现实生活但同时又高于现实生活,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

南方周末:马尔克斯之于你是一个被重复了许多遍的名字。

这次的诺贝尔颁奖词也有他。

我的问题是,你是否见过马尔克斯?媒体曾经报道,你因为要见到他,在前一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却反而发现了他的败笔。

莫言:《百年孤独》我很早就读过,但没有读完。

他的书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

2008年要去日本参加一个活动,他们说马尔克斯也要参加。

我想,要见崇拜已久的大师,就应该读完他的《百年孤独》。

用两个星期读了一遍。

读完感觉18章之后写得勉强,甚至有点草率。

感觉作家写到这里,气不足,有点强弩之末。

我就说,即便是马尔克斯这样的大师的巅峰之作也是不完美的,也是可以挑出不足的,当然这只是作为读者的我的个人看法。

后来由于个人原因我没去参加这次会议,他因身体原因也没有出席,很遗憾没有见到。

其实,作家之间互相读作品,就是最好的见面。

南方周末:法新社曾经发表评论,认为你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

写作《蛙》的时候,你有付出比其他作品更大的勇气吗?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

我1980年代的中短篇,《枯河》、《爆炸》、《金发婴儿》、《欢乐》等,在当时都是艺术上标新立异、思想上离经叛道的。

他们也可以看看我的《天堂蒜薹之歌》、《酒国》。

当然他们很可能指的是,《蛙》涉及了计划生育。

去年获得茅盾文学奖,我接受采访时也说了,作家当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要直面现实,关心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但进行文学创作,写小说可以有一定的处理方式,如果是报告文学当然是越真实越好。

小说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写出有典型性格的人,塑造让人难以忘记的人物形象。

《蛙》是以我的姑姑为人物原型,她从解放初期开始担任妇科医生,一直到退休。

写这样一个人物,自然要涉及到从1980年代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

写这个问题是文学的需要,塑造人物的需要,这个小说是文学作品。

问题没有压倒文学,事件没有破坏人物,挑战性也不仅在于题材本身,还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

开放的故乡,爱知县的“莫言”馒头南方周末:《生死疲劳》里,元旦之夜在县城广场上,万众欢庆,大雪纷飞中辞旧迎新的场面,你说其实不是高密,而是你2004年底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经历。

那个夜晚有多重要,为什么你会把这个场景加进了文章里?莫言:这是个故乡经验的问题,一个作家老写故乡经验会不会资源穷尽?作家开始写作时,一般都会写自己的故乡,包括自己的亲身经历,亲朋好友的故事。

但这些资源很快就要罄尽,这就需要不断补充。

我说过,作家的故乡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变化的概念。

作家作品中的故乡,是不断拓展、丰富着的。

就像一个巨大的湖泊,四面的小河小溪往里面涌入。

发生在世界各地,天南海北的事件,各种故事,包括风土人情,自然风光。

都有可能拿来移植到他最熟悉的环境里去,于我而言,就是我的高密东北乡。

这个日本北海道雪夜狂欢的场面,就被我移植过来。

南方周末:日本爱知县一个寺庙里,有以你的名字“莫言”命名的点心,味道是玉米味的,据说厨师是《红高粱家族》的读者,你怎么看待你的作品在日本的影响?另外,请你谈谈你跟大江健三郎的故事,很多人都认为是他在矢志不渝地把你推荐给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还有你怎么评价村上春树的作品?他在本届的竞争中呼声也很高。

莫言:我在日本出版的作品是比较多的,多数都是长篇。

除了大江健三郎先生,翻译家吉田富夫教授和藤井省三教授也来过中国高密,后两个都是日本当代非常优秀的中文翻译家,本身也是汉学家,对中国文学研究很深,尤其对中国农村社会非常了解,在翻译我的作品当中,也渗透了他们汉学研究的学术功底。

由于优秀的翻译,我的作品在日本赢得了一定的读者。

我去看过爱知县的莫言馒头,和点心铺老板吃过饭。

爱知县有个称念寺,住持和尚伊势德,是个文学爱好者。

日本和尚和中国和尚不一样,可以结婚不需要剃度。

穿上法衣就是和尚,换上西装革履就是平常人。

和尚对我的小说很有研究,而且是个很好的文学活动组织者,他把我的书分发给周围的信众看。

点心铺老板夫妻就是他的信众。

是他建议点心铺老板做一种莫言馒头,高粱米的颜色,里面是糖、奶油,馒头还不错,我吃过,可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那边。

和尚还做了酒,红萝卜酒,红高粱酒。

日本文学对中国影响很大,比如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等等,我看过很多,也很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