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

合集下载

浅谈《南方周末》的人物报道与描写手法(样例5)

浅谈《南方周末》的人物报道与描写手法(样例5)

浅谈《南方周末》的人物报道与描写手法(样例5)第一篇:浅谈《南方周末》的人物报道与描写手法浅谈《南方周末》人物报道《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是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

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核心读者群为知识型读者。

《南方周末》关注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及尊严,人文色彩浓厚,在新闻写作上独具风格。

这里仅浅谈《南方周末》人物报道的报道对象特色及文章叙述手法。

我们知道,每个人与社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人物都可以透过不同的角度去做不同的诠释。

人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物报道的难度,让人打开话匣子、敞开心扉,对记者也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

当然,选好人物报道的对象是一篇人物报道成功的关键,《南方周末》的人物报道对象也从单一典型走向多类人物。

一、《南方周末》人物报道选取的三大类人物(一)新闻人物。

这类人物通常是普通人物。

他们因为自己的特殊经历或者遭遇而成为舆论中心。

这些人物虽然不具备权威性,但却代表了民意,反映着一种或多种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例如早期的追星女孩杨丽娟,10年风火一时的李一道士、犀利哥,12年深圳自闭症孩子李孟等,这些人物都是当时媒体舆论的“宠儿”,是社会的风向标。

《南方周末》善于利用这些“舆论风口”上的人物,通过人物来深入事件,挖掘事件背后反映的社会现实,同时也通过事件来凸显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可以说,每个人物都能代表一种现象,反映一种现实,他们不仅仅是个体,他们也代表着一群人。

(二)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 比如明星、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他们因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观点、言行举止而被世人关注,自身存在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浅谈深度报道如何深入

浅谈深度报道如何深入

第5期(总第66期)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No. 52008年9 月Jou r na l of S hanxi R a d i o & T V U n i ve r sity Sep. 2008浅谈深度报道如何深入□孙海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沈阳123000)摘要: 在深度报道中, 记者要通过思考来判断选题价值和提升选题意义; 采访要深入到事实的本质层面; 除了依靠深厚的知识积累, 技术性的写作方法对写好深度报道也很重要。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的采写方式及其风格是中国深度报道的成熟范例。

关键词: 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 深度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8350 ( 2008) 05 —0090 —02当前,媒体已经进入了品牌营销时代,具有高品质信息“附加值”的深度报道得到新闻界的广泛重视。

但是,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深度报道实践不过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对于我国的新闻界来说,深度报道还是一种崭新的新闻理念。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新闻媒介在深度报道上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效值得充分肯定,但是,现在的一些所谓的“深度报道”也存在着不深入的问题。

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哈钦斯报告》中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中说:“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是全景化、全程化和全知化,在这个发展进程里,面对信息技术进步和新媒体兴起后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让深度报道更有深度、昭显这一报道方式本身的魅力变得十分有意义。

本文结合《南方周末》的报道以及记者体会就深度报道如何深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深思成就深度梅尔文·门彻在他的著名的新闻学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文版中说:“一个负责任的记者应懂得把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来思考,来发现其原因和结果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记者不仅要不断发展采访报道的技巧,还要扩展对人的理解,对所处社会的文化和社会的理解。

从_南方周末_看报纸的深度报道

从_南方周末_看报纸的深度报道
三、报纸深度报道的拓展 面对多媒体数字网络的冲击,报纸一 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危机所在,适应新的社 会形势,及时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另一 方面也要有自己的生存理念和信心。因为 报纸自身所具有的长处和优势是网络所 不具备的。相反,按照媒介形态变化的 “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原则,只要传统 媒介能够深刻认识网络媒介所带来变化 的实质,寻找新的报道模式来建立自己的 差异竞争优势,将会形成一种共生共荣的 格局。 众所周知,网络新闻和多媒体 “快 餐”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新闻的浅显性,这 就决定了网络媒体上的信息基本是一些 简单、浅显的初级信息,缺乏进一步的加 工和提升。而报纸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可 以在这方面施展拳脚,它有一定的编辑时 间和一些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可以用解 释性的深度报道来应对网络的浅显性特 征。④ 1、挖掘新闻背景,解读新闻背后的 “新闻” 深度报道重在对社会疑难问题、热点 问题的探讨和解释,通过记者对新闻背景 及大量材料的分析,对某一社会现象采取
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满足读者 的新闻信息需求。广大受众很容易从其他 渠道获取新闻信息,但对一些现象出现的 深层次原因,则需要通过报纸的深度报道 来解疑释惑。深度报道不仅在向受众提供 一般化的新闻信息,而且由此及彼,把个 案的问题推而广之;它既要探讨事实的来 龙去脉、前因后果,又要揭示事实的意义、 影响,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帮助受 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评判、选择、分析 和认识。
深度报道是近些年来受欢迎的报道 形式。西方新闻业界往往从操作的角度去 理解深度报道,最广为人知的是美国专栏 作家朱蒙得的观点“: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 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也就 是说深度报道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 的事件发生关系,以获得明天的意义。另一 个流行的观点是,深度报道是在“5W”理 论的基础上,将五个“W”和一个“how”的 内涵加以扩大。然而上述两种观点也还并 不能够完整地揭示出深度报道的理论本 质,它们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指导新闻从 业人员的深度报道写作实践上。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南方周末》是由南方报业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众多媒体深度报道的领头羊之一,因其独特的观点和精确的选题使之有很大的读者市场。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指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脉络的意义中。

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求是”。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尽管它的核心读者是精英教育传播,但是它自动地站在平民的立场,为沉默的大多数直言,直击许多民生问题。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如下:一、深度报道的选题鲜明,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

它总是能在最快时间找到社会危害性大,民众最为关心的热点,并且能够不留余地地去为民众说话,去抨击。

它和其他媒体纸业的深度报道不同的是,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民生问题、官民问题等等,而是更加侧重政府的决策对国家、社会不同阶级乃至个人的命运影响;社会法治与官场的冲突,政府的改革,社会观念的变化,人心和利益格局,城乡人民生活的就业状态,医疗与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公共问题。

例如2012年9月13日那一期的调查版面刊登的《殁于贫困》---三个地震亡童和他们的寨子这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出《南方周末》的选题非常具有特色。

在当今的媒体业频繁出现新闻碎片化的现象下,《南方周末》的选题总能恰到时候的温暖到你的心。

这篇报道的选题是围绕着贫困者的多灾多难愈发地显示出国家财政分配不公的情况下社会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

就像这篇深度报道所说的那样,“三名幼童在一场震级是汶川地震的两千八百一十八分之一的地震中罹难,只是因为灾难对贫困者更残忍一些。

”在我们国家发生地震灾害过后,往往在报纸杂志或网页上看到的是歌颂干部士兵的奉献精神,或者灾难带给人民有多大的伤害等等,很少有媒体会从地震对于弱势群体带来的不堪一击的伤害有多深,而《南方周末》做到了,它独特的选题角度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

浅谈《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报道特色及未来走向

浅谈《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报道特色及未来走向
和能力 。因而需要 在未来更 注重对 于记者 的素养 的培养 , 的 好 报 业 领 导 出来 的 团 队 应 该 是 有 着 明 确 的 角 色 认 知 的 团 队 , 且 并
二 、 南 方周 末》 度 报道 的未 来走 向 《 深
( ) “ 国 的视 野 , 国 的 声 音 ”。 极 发 展 国 际 题 材 的 一 以 中 中 积
周末》 , 中 调查性报 道 占的 比重 最大 。调查 报告 由于其消 息来
源的可靠性 , 依据 详 细 充 分而 充 满说 服 力。据 调 查 , 南 方周 《 末》 的零购读者 中有 13受过 大学本 科以上的教育 P 6 显然 / 3,
( ) 取科学的 , 新意的报道视 角 , 达 有深度 的思想 。 二 选 有 表
受众 中一大部分属 于较有学识 的群体 , 希望能接 受到 的信息来 源更具科学性和事实依 据。例如 , 南方周 末》 《 曾刊登 了一则关 于食物价格上涨 的调查报 道 ,食 物价格是 怎么涨上来 的》 《 …一
文, 南方 周末 记者从上海地 区最 大的 中式连锁快 餐企业 新亚大 包起步 , 过对产品供应商 , 工环节以及原料生产源头三方 的 通 加 经营变化和市场对其 影响展 开调查 , 揭示 在整个 食 品产业链 中 其食物价格上涨 , 无论是 连锁店 还是源 头和 中间环节 所有方都 很无奈 , 文章最后提到 了国家是 唯一在 大家都 亏本 的前提下 大 赚 的机构 , 点到为止 , 引发读者深思。
《 南方周末》 并不 仅仅 追求猎 奇但 却不 见思 想 。如 果报 道思 想
跟不上去 , 即便 是选题选对 了, 那 也挖不出或挖补全选题 内所 含 有的含金量 , 而影 响 了报 道 的分量 , 从 甚至 糟蹋 了好 的写作 材

报纸媒体在深度报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探究——以《南方周末》为例

报纸媒体在深度报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探究——以《南方周末》为例
今传 媒
2 1 年第 6 02 期 Nhomakorabea传媒 调 查报 告
报歙 藤镩瘫渌触 道领域的棱露 争力 峨 探究
— —
以 南方周末 为例
王 海
( 北京交通大学 语言与传播学 院,北京 10 4 ) 0 0 4
摘 要:针对全媒体时代 日益激烈的媒介 生存 竞争,以 《 南方周末》为研究范例 ,以“ 深度 报道” 这一领 域为突破,结合报纸 媒体 自身的特点,在 报道主题选择 、记者素养培养等方面做 了分析,为报纸媒体这 一传统纸媒觅得 了在竞争中逆流而上的发展 道
路和方 向
关键词:报纸媒体 ;深度 报道 ;核心竞争力;《 南方周末》
中图分类号:G2 5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 2(0 2 60 3 —3 6 28 2 2 1 )0 —0 80

引 言
网络媒体公司的利润增长基本都在两位数 ,像腾讯这样 的巨
擘年增长率可达 3%以上 ;无独有偶,从统计 数据 来看 ,手 0 毋庸置疑 ,2 世纪是高科技 的时代 ,高科技给我们 生活 机 移 动 媒 体 的利 润 增 长 也 远 比传 统 报 刊 媒 体 快 [ 1 。单 从 市场 的各个领域带来 了革命性 的改变 。而对于传媒领域而言 ,高 配额 来看 ,报纸媒体早 已经 出现 了发展的危机。 科技给所带来 的媒介高速发展传统媒介带来 了不小 的冲击和 其实稍作 分析 也不难发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远 比过去 挑 战 。作 为 曾经 的媒 介 大 亨 ,报 纸 如 影 响 力 已 经今 非昔 比 , 要 快 ,因 此 多 数 人 对 于 新 闻 这 样 高 时 效 性 的信 息 追 求 速 度 的 互 联 网 、手 机 的普 及 ,让 现 代 人 获 取 信 息 的方 式 发 生 了翻 天 趋势也越 来越 明显 ,在速度上竞争 ,报纸媒体势必无法 与互 覆地的变化 ,报纸媒体 的阅读群体 日益萎缩 。形象地说 ,发 联网、手机媒 体等新兴媒介相提并论 。不仅如此 ,受市场 改 展迅猛的新媒体 留给报纸媒体 的发展空 间已经越来越小 ,报 革和 市场 竞争的影响,报刊业 已经高度分化 ,市场竞争也非 纸媒体的生存发展 空间几近夹缝 。然而 ,在如此激 烈的市场 常激烈, 因此报 刊行业对 于资金 回笼 的速度要求也有所提高 , 瓜 分 下 , 《 方 周 末 》作 为 一 份 有 历 史 的报 刊 却 仍 然 能够 觅 南 因此其在记者、编辑等人员规模 以及产业规模上都无法 与大 得 生 机 。它 一 纸 风 行 2 载 ,已经 成 为 中 国 报 纸 的 一 道独 特 的 0 型杂志、 电视 机构竞争。为此,报纸媒体就陷入 了速度 、质 风景【。南方周末 最大的竞争优势 ,无疑 就是其风格独特 、 1 】 量双 重竞 争的压力之下。速 度上,新媒体当然能不让 ;质量 卓尔不群的深度报道 。 《 南方周末》在深度报道上 的优势 , 上,报纸媒体在和杂志、 电视的竞争又缺乏绝对优势 。如何 几 乎 是 其 他任 何报 纸 都无 法 企及 的 。 挖掘传统报纸媒体 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势所趋。 从 这 一 点 出发 ,本 文 试 从 《 方 周 末 》深 度 报 道 方 面 的 南 优势 出发透析其在深度报道领域 的核心竞争优势 ,也为在夹 缝中生存 的报 刊行 业探索一条深度报道领域的发展出路。

《南方周末》新闻头版深度报道分析——刘阳

《南方周末》新闻头版深度报道分析——刘阳

《南方周末》新闻头版深度报道分析(大一时搜集的素材)《南方周末》可以说是新闻界数一数二的好报纸,与一般报纸不同的是,《南方周末》是每周一期而不是每天一期,所以也为其新闻的深度报道创造了条件。

而南方周末每期的头版头条基本上会是一篇专稿,深入报道一个热点新闻,彰显了其专业性的特质。

一、选题下面表格是《南方周末》2010年前三个月的头版新闻题目,从中可以看出,南方周末的选题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南方周末》会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上选择相应的选题。

2010.01.21的海地地震报道,2010.02.11的春节故事报道,2010.03.04和2010.03.11的关于两会话题的报道都是根据当时特殊的时间点来进行的相关报道。

第二,《南方周末》会选择存在疑虑的重大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发掘背后的深刻原因。

读者可以在日报中了解到新闻事实,而在2010.01.14的抢尸背后的维稳逻辑聚焦内江“死而复活”案和2010.02.04前公安局长文强的“白加黑”这样的报道中,却可以看到现象背后的更富逻辑的分析和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三,《南方周末》会报道显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像2010.01.28的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2010.02.18的文化大国是否可能,如何可能等都是这样的报道。

但是《南方周末》并不会采取批判的态度,而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将现象、原因一一列举在读者面前,孰是孰非就由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表格 1:《南方周末》2010年第一季度头版选题第四,从下表《新周刊》2010年第一季度头版选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周刊》更爱选用的是偏向文化、精神层面的话题,更为“新潮”,也更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而《南方周末》却很少会选用像《新周刊》中文化气息更为浓郁的话题作为头版,而是更加关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更加注重自身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

这一点也体现了《南方周末》虽然为周刊报纸,但其与杂志还并没有混为一谈,也没有忽略自身作为报纸的使命。

小议如何写好深度报道

小议如何写好深度报道

小议如何写好深度报道谭品娥一提起深度报道,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南方周末》,它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给读者剖析一周的社会焦点,是深度报道中的典型。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新闻报道方式,各媒体,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题材大,牵涉的方面多,文章结构较复杂。

但是不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深度报道呢?其实不全是,有的最多只能称作为长消息。

因为它仅仅只讲究“密度”而非“深度”。

百度百科定义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深度报道呢?第一、思想深度决定着深度报道的深度,那么思想深度从哪来?这就需要记者平时多积累知识,又较强的知识面,关注现实的焦距才能拉的更远。

另外,思想深度的实现,需要记者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和较深的思想修养,但要注意,深度报道蕴含的理论思想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揭示的,因此要做到既不单纯记载事实,又不让理论色彩过于浓,还要注意深度报道不等同于对整篇报道阐述哲理或者空发议论。

第二、在选择深度报道的题材时,可能是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深度报道可能关注其中一个很微观的方面,但一定是这件事所集中体现的矛盾主体。

还可能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为人们所关心的社会现象。

但是这些题材往往具有事件重大,内容敏感,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即通常所说的热点,焦点,难点。

第三、在选择好题材之后,要找好切入点,选择的题材本身具有的重大性和复杂性,对报道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敏锐的新闻触觉还不够,还要记者有意识的观察,思考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以联系的发展的目光随时关注事态的动向,透视社会和剖析社会心态,盘根错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关键在于题材的切入点是否到位。

一个好的切入点往往能找到问题的切入口。

第四、采访的深入决定深度,采访是新闻事实客观再现的依据,是记者通过现象挖掘事物本质的过程。

新闻深度报道内容分析

新闻深度报道内容分析

新闻深度报道内容分析作者:张英杰来源:《活力》2011年第02期摘要:转型期的中国面临众多挑战和调整,传统和现代、西方和东方以及各种社会形态和价值观的碰撞都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改进都促进了处在变革社会中的人群对新闻的追求。

而新时期的受众对新闻的追求也不仅止于知道。

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的海置信息冲击下,受众渴望知道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新闻更深的原因、趋势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度报道在中国有了得以发展的土壤,也从此成为了各家媒体赢得受众的最佳法宝。

本文以《南方周末》为窗口。

对中国新闻深度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深度报道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报道;新闻策划;《南方周末》一、对《南方周末》主要采用的深度报道类型进行内容分析《南方周末》于1984年创办,创办之初主要走娱乐小报的路线,而同质化的报纸越来越多。

90年代以后《南方周末》成功转型,1995年之后更是进入了该报纸的“黄金时代”,转型后《南方周末》提出“以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点,以正义、爱心、良知为诉求,坚持讲真话,坚持公信力”的办报理念,走起了“舆论监督”的路线,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揭露和调查性质的深度报道。

内容深入到社会、法治、时政、文化、国际等方方面面,《南方周末》的报道不仅仅是阐释一个新闻事实,坚持能让受众“在这里读懂中国”。

《南方周末》对其办报理念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成功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也让这份报纸在数不清的各类报纸中突出重围,独树一帜。

通过2008年《南方周末》的头版及其他版块的深度报道,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南方周末在打造民生新闻深度报道的诚意和深入。

传统意义上的党报系统进行的民生新闻深度报道,通常过分关注指导性,具有对受众的说教性质,存在着脱离群众的现象。

但转型期的中国有严重的体制性缺失,《南方周末》的民生新闻则更加贴近受众,更加敢言和真诚,没有高高在上的写作倾向,也没有华而不实的报道。

而是处处展现人文关怀,坚持“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用平民视角加上优秀的记者团队,打造出真实的民生新闻,坚持“受众本位”思想。

浅析《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

浅析《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

③ 侯建新 :现代 化第一基石》 第 5 ̄ 7页。 《 , 35
④ 《 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 马 1卷 ,人 民 出版 社
身 份有 了新 的认 识 ,对 自身 的 土地 权 利 也有 了新 的 认 1 7 9 2年 版 , 4 8 4 8页 。 第 4 ̄5
识 。 他 们看 来 , 在 手 中握 有 一 份 证 明其 土 地 保 有权 在 现 的庄 园法 庭 记 录副 本 。 即意 味 着 他 们 与 领 主 只能 是 一 ⑨ R国 H丽T w e, h ga a rb m h a n y T eA rrnPo l I T e i e n
社科 视 点
0 豫 } % " * 。 0 - - 锄 Ⅲ ¨ ■ 一 峨 * ‘
浅析《 南方周末》 的深度报道
文/ 晓梅 韩
自上 世 纪 8 0年
者 , 成 了 固有 的 读 者 群 , 使 其 成 形 并
为 了颇 具 社 会 影 响 力 的 报 刊 。
H .Hi o .Th ci e o ef o i e i v l E g l n t e De l f S r m n M d e a n — n d
透彻地 指出 , l 到 5世 纪 , 国 的绝 大 多 数 人 口已 经 是 l d 麦 克 米 兰 出版 社 18 英 a ) n 9 3年 版 . 4 第 4页 。
时间 , 《 》 于 揭黑 、 于 批 判 的精 神 影 响 了众 多 读 但 南 敢 敢
在 伯 克 郡 南 莫 尔 顿 庄 园 .4世 纪 从 维 兰 制 向 其 他 间得 到 了进 一 步 的 扩展 , 有 权 得 到 了进 一 步 的强 化 。 1 所
保 有 制 形 式 的转 变 非 常 明 显 . 3 1年 4名 佃 户 来 到 庄 这 是 中世 纪 以 来 维 兰 在 赢 得 自身 劳 动 力 的 所 有 权 之 16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特色探析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特色探析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特色探析作者:宫玉玲郑芝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09年第06期摘要:《南方周末》素来以其深度报道著称。

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使深度报道的写作手法逐渐成熟与稳定并形成一大特色。

时间或逻辑的结构,从点到线的报道维度以及富有思辨色彩和理论追求的语言在其报道中成为区别它报的亮点为受众所接受。

通过此次研究与梳理希望为深度报道的实践操作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关键词:深度报道南方周末国庆中图分类号:G2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一、结构上,以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建构全篇在“资治通鉴”专题里,作者运用时间结构布局,按时间顺序梳理回顾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六十年治世历程,标志性事件被凸显出来以惊醒世人:没有制约的权力,人民无论怎样辛勤创造,都无法满足它那黑洞般贪婪的胃口。

所有积累起来的文明终将会被权力的病毒侵袭,成为帝国坍塌的直接导火索。

在“国家机器”专题里,“军队国家动用军队的六大时刻”这篇文章,同样运用了时间结构,事件与时间组合成为文章的小标题并缀连成篇,“1949年:接管政权”、“ 1950年:朝鲜战争”、“ ‘文革’:军管”、“ 1976年:逮捕‘四人帮’”、“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 新时期:救灾与维稳”。

阅读国庆其它报道,用时间结构全篇的手法随处可见。

除时间结构外,逻辑结构也是《南方周末》经常运用的手法。

如“平治之世,不测之忧”这篇报道,制造悬念、提出疑问、过渡、因果联系等逻辑手法并用,使报道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唐高宗李治, 体弱多病,不理朝政人所共知,加上武后雄才伟略,使一些善于奔竞的官员竞相追捧天后,这样的政治环境在经历过太祖的沉毅果敢,太宗的雄才大略之后,恐怕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同样的问题,“祖上的英明雄姿为什么在当今圣上身上依稀难寻?” 这样的疑问不仅给当时的人们以思考,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必定也不无寻思并同时反思我们当今的政治机制与社会运行。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时间:2011-01-20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1月上主持人:赵金嘉宾:郭光东:《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李梁:《南方周末》时政编辑大众报业集团部分编辑记者主持人的话:201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郭光东和《南方周末》时政编辑李梁,就深度报道和评论的相关问题,与大众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讨论。

本刊对讨论内容作了综合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如下,供业界参考。

问:《南方周末》每期都有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策划水平比较高。

现在很多报纸都意识到深度报道对报纸影响力的提升作用,但是在操作中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持续策划、持续关注的机制,往往是碰到什么做什么,形成不了大的阵势。

《南方周末》是怎样进行新闻策划和组织协调的?答:对新闻部而言,周一下午我们有一个编前会,大约两个小时,周四有周会,还有新闻部的一个评报会。

周二还有一个会,相对比较重要,所有新闻部的记者、编辑,在家的全部参加,主要是报选题。

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编辑中心制,策划基本上都是靠编辑这个层面来发动。

编辑要把各个版面的想法,以及下期的题目和最近几期的想法提出来。

记者报选题并不是必需的任务,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报题奖励制度,记者报的题被采纳,上了版面,奖励500元,如果上了头版,奖励800~1000元,如果是好的策划,那可能会有2000元的奖励。

在这个会上,常规的选题可以出来,不过,由于这个会是很多人一起参加的,就会产生一种互相激励的作用,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

比如很多时候只是提了一个很常规的想法,但其他人补充,各种想法产生碰撞,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策划案。

我们做过的很多好的选题,都是这么碰撞出来的。

问:一个选题提出来之后,怎么认定是不是一个好的选题?答:基本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这个选题出来后,在座所有人听起来都很兴奋:哗!这个好!要是你说出来大家没任何反应,在睡觉的还在睡觉,那说明你的选题就是个垃圾题目,我们不会从这个选题中做什么策划。

南方周末与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与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与深度报道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南方周末》的读者定位和报道风格,进一步探讨其在深度报道领域所取得巨大成就。

并提出在如今新媒体的冲击下,深度报道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南方周末》;深度报道;读者定位;报道风格;新媒体冲击《南方周末》作为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能够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独具一格的创办思想和内容风格。

其在深度报道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一.深度报道与《南方周末》1.深度报道根据《新闻学大词典》的定义,深度报道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在这个解释的引领下,深度报道对于新闻事件是更深层次的剖析,它以其题材重大、报道面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富有思辨色彩,成为各家新闻媒体的报道重点,同时也因为深度报道在选择题材时往往能紧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事实背后的事实,针贬时弊,直击要害,起到监督的作用。

近些年来,西方新闻业界往往从操作的角度去理解深度报道,最广为人知的是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得的观点“: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明日的意义”,也就是说深度报道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的事件发生关系,以获得明天的义;也有说深度报道是在“5W”理论的基础上,将五个“W”和一个“how 的内涵加以扩大;而美国哈钦斯委员会也在其著名的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为深度报道下定义。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换句话说,深度报道“深”就深在以实问题的解释分析为核心,为呈“点”状分布的有关新闻事实编织出一个正确地确定其社会位置的经纬度坐标系来。

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本质要求就是“求是”。

然而上述几种观点也还并不能够完整地揭示出深度报道的理论本质,它们更多地体现在指导新闻从业人员的深度报道写作实践上。

南方周末读后感

南方周末读后感

南方周末读后感
南方周末是一本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新闻周刊,其报道内容涵盖了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深度分析能力。

在我看来,南方周末所报道的内容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刻剖析,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在阅读南方周末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其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南方周
末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陈述,更多的是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最近一期的南方周末报道了一起重大的经济案件,不仅仅是简单地报道了案件的经过,更是对案件背后的经济问题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起案件对社会的影响。

此外,南方周末还经常报道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如教育、医疗、环境等,其报道内容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我看来,南方周末的这种深度报道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更是希望能够引发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除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外,南方周末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吸引了我。

南方周末的报道往往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观点独特性,能够给人以耐人寻味的阅读体验。

在我看来,南方周末的这种独特视角和风格不仅仅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更是希望能够通过独特的报道方式和观点引发读者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南方周末是一本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新闻周刊,其报道内容不
仅仅是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刻剖析。

通过阅读南方周末,我深刻感受到了其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我相信,在未来的阅读中,南方周末将继续为我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南方周末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读后感

南方周末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读后感

南方周末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读后感《南方周末》是中国一份经典的新闻周刊,它总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份杂志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报道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并成为了公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

作为读者,每次阅读《南方周末》都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真实与美好,从而引发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这份杂志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度的报道而闻名,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能看到记者们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和对问题的独特观察。

他们不仅能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与变化。

这种深度报道,不仅扩大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激发我们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发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第二,人文关怀。

《南方周末》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并用镜头和笔墨记录下他们的遭遇与坚强。

这些报道真实而生动,从而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无论是关于孩子们的故事、扶贫干部的奋斗、还是农民工的辛苦等等,这些报道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力量。

它们不仅给我们带来感动,还让我们在感动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成长。

第三,时代刻画。

《南方周末》善于捕捉时代的脉搏,用镜头和笔墨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还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这些报道都记录下了时代的荣光与苦难。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与成长,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变革中不断前进。

这些报道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泪水,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四,艺术表达。

除了深度报道和人文关怀外,南方周末还善于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观点。

无论是照片、插画还是特稿,这些艺术作品都带给我们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它们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报道的内容,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艺术作品,让我们在泪水中感受到美的力量,让我们思考艺术在传递情感和思想方面的作用。

新闻深度报道内容分析——以《南方周末》为例

新闻深度报道内容分析——以《南方周末》为例

越 体 现 在 媒 体 独 特 的 报 道 视 角 上 ,也 就 是 说 独特 的新 闻 策 划 。 《 方 周 末 》 南 的创 新意识体 现在方方面 面 , 《 方周 末》 如 南 每 年 的 第 ~ 期 都 会 在 头 版 刊 登 新 年 祝 词 , 也 被 看 做 《 方 周 末 》 神 内涵 的 这 南 精 体 现 ; 南 方 周 末 》 在 每 年 年 底 的 年终 特 《 刊 , 括封 面年度人 物 、 度事件评 选 、 包 年 年 度 国 内 外事 件 总 结 等 。 深 度报 道 上 . 在 这 种 策 划 的 创 新 意 识 也 无 处 不 在 ,追 求 独 家 新 闻 , 不 是 捡 其 他媒 体 的料 。2人 而 . 文情 怀 : 文 情 怀 . 然 不是 策划 的一 种 人 虽 操作 方法 ,但 是好 的新 闻 策 划应 当有 具 备 人 文情 怀 。3媒 体 责 任 感 : 天 的媒 体 . 今 呈 现 出 市 场 主 导倾 向 .媒体 功利 化 的 问 题 越 来 越 突 出 。 媒 体 的 职业 操 守 成 了公 众 怀 疑 的 对 象 。 但 是 忠 诚 于 新 闻 事 实 的 《 方 周 末 》 终 得 到 受 众 信 任 , 源 于 南 始 这 高 素 质 的 记 者 队 伍 坚 守 媒 体 责 任 和 职 业 道 德 。报 纸是 说 真话 的 地 方 , 言 的 《 敢 南 方 周 末》 了大 量 的 揭 露 性 报 道 , 做 高举 舆 论 监 督 的 大旗 ,南 方 周 末 》 始终 坚守 着 《 媒 体 该有 的责 任 。
对 《 方 周 末 》 要 采 用 的 深 度 南 主 报 道 类 注社会 的弱势 群体 . 不 仅 反 映 了人 文 关 怀 ,也 通 过 记 者 的 文 字 和 努 力 渴 望 改 变 那 些 伤 的 画 面 ,呼 唤 更 良性 的 社会 。 二 、 《 方 周 末 》 深 度 报 道 的 编 从 南 看 辑 策 划 随 着 新 闻 实 践 的 日益 加 强 ,新 闻媒 体 的 竞 争 也 日益 激 烈 .越 来 越 多 的媒 体 选 择 了 深 度 报 道 。以 增 加 新 闻 的纵 深 力

报纸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

报纸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

报纸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摘要:深度报道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报刊,但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影响却超乎人们的想象,他被媒体作为市场竞争的突破口和重型武器。

深度报道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所以一定程度上,深度报道是一个社会时代的缩影。

深度报道发展至今,取得了成就,存在着问题,等待着被人们清醒地认识及探讨。

关键词:报纸;深度报道;思维方式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71-01一、选择适合的报道角度把握三个方向所谓“角度”,即看事情的出发点。

对同一事物而言,如果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它,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于深度报道而言,好的角度,可以有效地体现报道核心,并且受到读者的关注。

如何选择合适的报道角度,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和当前的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程度上;二是要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报道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不能高高在上;三是要善于以小见大,我们所报道的环境新闻是个大范畴,一些事情不太可能面面俱到,在一些事情的挖掘中,要善于做到以小见大。

二、具有吸引力的开头深度报道篇幅都比较长,与消息写作中简短有力的直接式导语相比,深度报道的开头更需要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刺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否则,如果开头乏味平淡,读者在看了开头之后,也就没兴趣继续读下去。

如何制作有吸引力的开头,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类:展示矛盾冲突。

在文章的开头把整个事件的冲突展示出来,让读者一看到就会在心里发出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情如何进展。

2007年12月11日5版的〈大闸蟹变局〉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头:阳澄湖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色、香、味极佳,向来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极品螃蟹,被誉为‘蟹中之王’,市场上的价格至少是别处螃蟹的两倍以上。

香港有关方面曾对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进行评估,目前已经攀升到了22.1亿元。

就在阳澄湖大闸蟹面临大好前景的时候,苏州市政府却作出了‘阳澄湖大闸蟹,请为清洁水源让道’的抉择,决定将阳澄湖围网养殖面积从8.06万亩一下子压减到3.2万亩。

如何打造专业化的深度报道团队

如何打造专业化的深度报道团队

如何打造专业化的深度报道团队作者:李晨来源:《传媒》 2012年第5期文/李晨2000年左右是中国的都市报媒体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在深度报道领域比较活跃的有《南方周末》和《北京青年报》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报社。

这两家报社的报道手法多样,版面形式丰富,可以说引领了那一时期的深度报道风尚。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在叙事风格上更偏重于可读性和故事性,而《北京青年报》则有郑直等一批深度报道记者以调查和写作的逻辑严谨而著称。

2003年《新京报》成立,深度报道部自创刊之始就被寄以厚望,核心报道更是其经营多年的拳头产品。

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的一些都市报也开始加紧打造自己的深度报道团队。

此后在很多重大新闻事件现场中,都可以看到大批的深度报道记者,那是报刊的深度报道百花齐放的时期。

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类报纸若想在残酷的新闻竞技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深度报道团队。

如何搭建并管理好这支团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深度报道团队的搭建每一支队伍的搭建,都有所不同。

做深度报道就是在做新闻中的新闻,要写出一篇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的新闻报道作品,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因此,深度报道部在人员的安排和业务氛围的把控上显得非常考究。

一个深度报道团队在搭建之初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人员数量。

一家都市报的深度报道团队若想长久运行,首先一定要有人员数量做基础。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部门记者人数至少也应保持在10人以上,编辑人数则可视版面数量而定。

以《新京报》的深度报道团队为例,这个团队一直保持在20人左右,目前该部门有正副主任各1人,编辑3人,记者15人。

人员年龄在25~35岁之间,是一支非常年轻的报道团队。

由于这个领域的采访压力大、工作艰苦,深度报道部的人员流动性也非常大。

基于此,一方面构建一定数量的记者团队是深度报道部编辑派题的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即使有个别人员流失,也不至于让整个报道团队的工作陷入窘境。

以深度风行《南方周末》的内容定位策略

以深度风行《南方周末》的内容定位策略

以“深度”风行——《南方周末》的内容定位策略《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2月11日,诞生于我国报业新闻改革以及周末报和晚报热开始的前夕。

方日报》的党报身份之外做一₩、3甘扚新的尝试。

报纸创办之初只有4版,且多为从其他报刊上摘录的文化娱乐新闻。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南方周末》从版亘让土查到发行量箦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仅就发行量而言,从创刊时期的7000份增加到现在的每期一、《南方周末》简介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方》)自创刊以来在版面和内容上的变化。

1984年2月11日,诞生于我国报业新闻改革以及周末,。

它由《南方日报》的几名编辑创办,其初衷是想在《南时间版面数及内容变化1984年2月11日(第1期)4版1991年11月1日(第403期)扩至8版1996年1月扩至16版1998年3月13日20版1998年4月24日首次推出实验特刊1998年4月24至11月13日陆续推出17次实验特刊1998年11月6日(第769期)"新生活。

试刊,新闻、文化、生活三板块确立1998年11月20日。

新生活"试刊二1999年1月22日推出"财经特刊。

(不定期出现24版)1999年2月12日。

财经特刊。

和"新生活。

共同出现2000年至2001年稳定于新闻/经济/文化/生活四大板块,扩至24版2002年6月推出城市/行走版,在广、京、沪三地发行,扩至32版1998年可以说是《南方》的一个转型期,这个时候的《南方》的期发行量已经达到130万份,但仍然在进行新的尝试。

它在这一年的4月24日到11月13日先后推出了17次《实验特刊》,所谓《实验特刊》,是《南方》在版面创新与扩张上的一种尝试。

据笔者统计,到9月25日为止,先后有11个版面被编人了《实验特刊》,原有的栏目有"解密新闻廾、。

周末消息"、。

浮世绘。

、。

天下。

、。

健康。

,新设置的栏目有"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主持人:赵金嘉宾:郭光东:《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李梁:《南方周末》时政编辑大众报业集团部分编辑记者主持人的话:201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郭光东和《南方周末》时政编辑李梁,就深度报道和评论的相关问题,与大众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讨论。

本刊对讨论内容作了综合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如下,供业界参考。

问:《南方周末》每期都有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策划水平比较高。

现在很多报纸都意识到深度报道对报纸影响力的提升作用,但是在操作中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持续策划、持续关注的机制,往往是碰到什么做什么,形成不了大的阵势。

《南方周末》是怎样进行新闻策划和组织协调的?答:对新闻部而言,周一下午我们有一个编前会,大约两个小时,周四有周会,还有新闻部的一个评报会。

周二还有一个会,相对比较重要,所有新闻部的记者、编辑,在家的全部参加,主要是报选题。

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编辑中心制,策划基本上都是靠编辑这个层面来发动。

编辑要把各个版面的想法,以及下期的题目和最近几期的想法提出来。

记者报选题并不是必需的任务,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报题奖励制度,记者报的题被采纳,上了版面,奖励500元,如果上了头版,奖励800~1000元,如果是好的策划,那可能会有2000元的奖励。

在这个会上,常规的选题可以出来,不过,由于这个会是很多人一起参加的,就会产生一种互相激励的作用,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

比如很多时候只是提了一个很常规的想法,但其他人补充,各种想法产生碰撞,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策划案。

我们做过的很多好的选题,都是这么碰撞出来的。

问:一个选题提出来之后,怎么认定是不是一个好的选题?答:基本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这个选题出来后,在座所有人听起来都很兴奋:哗!这个好!要是你说出来大家没任何反应,在睡觉的还在睡觉,那说明你的选题就是个垃圾题目,我们不会从这个选题中做什么策划。

另外一个,要看这个选题能不能做得出来,有没有可操作性。

2008年国庆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策划,是评论策划,被评为当年《南方周末》年度最佳策划,叫《我和我的国家》。

国庆的策划很难出新,一般提到国庆节就被理解为“黄金周”,每次国庆一结束,媒体就统计今年国庆消费了多少,拉动了多少内需,哪里人头攒动,景点火爆。

我们当时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想,还是要把国庆回归到它本来的意义,决定把焦点集中在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上。

当时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大家都很兴奋,后来我们就决定,围绕四个问题,让读者来参与:1.我为国家做了什么?2.国家为我做了什么?3.我还能为国家做什么?4.国家还能为我做什么?这四个非常简短的问题抛出去,很多读者就说,这一生中,还是第一次有人问他这四个问题,很受触动。

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公民教育。

《我和我的国家》这个策划用了评论部的全部四个版面,报纸10月2日出街后,好多人转了这四个问题,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博客里回答。

紧接着《羊城晚报》的记者也上街做了一个调查,随机访问街上的市民,“国庆是什么意思?中国哪一天成立的?”又过了一天,《人民日报》也发了一篇社论,好像叫“国庆不能只是黄金周”,估计也是受到我们这个策划的启发。

问:现在很多人希望通过媒体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媒体经常可以收到很多的报料,不免鱼龙混杂,你们是怎么来甄选这些报料的?答:每天通过信件、电子邮件给《南方周末》报料的也很多。

从报料人的角度来讲,很多人都很苦,遭遇都非常值得关注,但是从媒体角度讲,我们必须考虑到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卖新闻的、卖新信息的,假如我们报了一个刑讯逼供案件,无数的人把刑讯逼供的事情再投给你,你再报这个肯定没多少人愿意看了,对国家的法治建设、媒体的责任,也起不到更好的作用了。

所以,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时,我们只能残忍地甩掉了。

媒体的责任是要“瞭望”,但不能老“瞭望”一个点。

问:《南方周末》的稿件中经常能爆出一些猛料,你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尤其是一些官员、商务人士,他们比较善于打太极或者说制造迷雾,怎么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内幕?答: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跟官员打交道的确是非常困难的。

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做过一系列高端访谈,大概做了有十多个人吧,就是省部级干部,突破也是非常困难的。

像海南省的省长卫留成,通过一些渠道找到他的秘书,跟他联系上之后,写个采访申请过去,然后他回过来讲一下他的意见,他可能愿意接受采访但是没有时间。

我们就再去一次信,让他知道我们的意图,说明这次采访对《南方周末》是一个扩大影响力的机会,但对于海南省政府表达一些想法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再不断地协调、沟通,他慢慢地就答应了。

这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

这种官员访问类型的报道,在报纸上,一篇文章可能一二十分钟就看完了,但是背后的工作是大量的,可能要做一两个月,或者可能更长的时间。

再一个,我们现在有这样一个机制,鼓励记者去做他自己感兴趣的报道,比如说某一个记者对人事变动感兴趣,我们就鼓励他在日常的报道中长期保持关注。

这样,一方面他对这种信息很敏感、很了解,另外一方面,他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人,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积累起很多资源。

像2010年张春贤调任新疆去做党委书记,我们做了一篇《张春贤突然入疆》,报道里面应该说是有很多的料。

比如,在张春贤在去新疆之前,他专门去了湘潭,在毛泽东铜像前三鞠躬。

他当天上午去韶山冲,下午就飞到新疆了,这是他在湖南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实际上,他调任湖南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这个。

我们还了解到,他在跟部下话别的时候,嘱咐了部下一些很私人的话。

这些情况是怎么了解到的呢?是通过张春贤的秘书。

我们有一个长期关注湖南的记者,她本来就是湖南人,比较了解湖南的情况,在做报道过程中和湖南各级官员打过交道,有一些比较好的朋友。

关于张春贤的这个报道,她就把这种关系用上了。

我们联系到的那个秘书之前是湖南省委办公厅的,那时他们就认识,做张春贤的秘书之后,他们还经常保持接触。

后来张春贤去新疆之后,在那边怎么开会的,经常还发发短信,沟通一下情况。

这可能需要记者对人脉的敏感和积累吧。

有些政府官员可能现在不重要,过几年之后这个官员可能就很重要了。

问:现在网上经常爆出一些猛料,我们纸媒就要跟进,往往是先做一个策划案,记者根据这个去采访。

但是,现实中经常发现,预想的情况和实际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如果记者缺乏判断力或者只图省事,按照原有的策划案的思路采访,往往会导致失实,至少是不客观。

如何让策划案不会成为对记者采访的一种约束?答:做策划,免不了主题先行。

如果发现了事实与你的策划意图是完全相反的,那你就可以按照这个相反的事实,再重新做一个相反的策划,如果也能引起轰动的话,那就很好。

如果这个相反的事实跟我们原来的意图有很大的冲突,而且按照新的事实来做读者也不感兴趣了,那就舍弃掉。

好的报道是什么呢?就是你在做第二落点的时候,要么不做,要做就跟别人不一样。

或者说,最好的报道是颠覆性的报道。

举个例子,前几年,江苏南通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福利院把智障女孩的子宫给切掉,全国媒体群起而攻之,海外媒体也有很多报道。

这个恶性事件我们肯定也应该去做。

去了以后我们推出了一个报道,跟其他媒体的都不一样,主题就是南通福利院切智障女孩的子宫切得有道理。

因为我们经过调查发现,把智障女童的子宫切掉竟然是一个国际惯例。

很多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通过立法,允许通过一定严密的程序切除这些智障女孩子的子宫。

这样做一是因为在生理周期她自己不会护理,二是因为她容易受到性侵犯导致怀孕。

我们这个报道推出来以后,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说:我看到南通福利院残忍地做这样的坏事情,拍案而起,但是刚拍案而起,我看到了《南方周末》的报道,然后我就慢慢地坐了下来,觉得这个事要冷静一下,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这个报道实际上就是提醒大家,一方面这种做法可能是有道理的,国际上就有这么一个做法;再一个,我们最缺的可能是一个立法,是把这个东西怎么规范化的问题。

还有关于邱兴华案件的报道,我们后期的那个报道,完全就是颠覆性的报道,颠覆了所有媒体之前对邱兴华的报道。

按刑法规定,这样的精神病人犯错是不应该受惩处的,他是免刑的。

我们就调查他种种精神病的迹象。

这样的报道,你越具有颠覆性,越跟大家一窝蜂的选择不一样,你的新闻反响就越好。

关键是要自信。

问:采访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官员的时候,采访是有记录也有录音的,都是他说的。

一般按照约定,成稿后要发给他看一看,但是经常是发回去之后,他就不同意发了。

怎么应对这种问题?答:在我们的报道中,包括做一些采访官员的报道,完全不让发的还是比较少的。

如果真的碰到这样事情,首先把这个录音保存好,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证据。

然后对后果进行一下评估,如果说这个官员位高权重,报道发出来之后,他的反应可能会对报纸有一定影响,就要慎重。

我们碰到的情况,更多的不是说完全不让发,而是他会把一些最有意思的东西,最能让读者眼前一亮的话给删掉。

我们曾采访过湖南一个叫王明高的反腐学者,就国内反腐的一些情况,聊得挺好,聊得很深。

他坚持要我们把写成的稿件给他看,看过之后,就要求把最有意思的一些话都删掉。

我们就反复跟他打电话沟通,跟他说,这样的话在某些地方很多人都已经说过,你这样说也不算出格,做他的工作。

就是反复跟他磨,一次次地跟他磨,一段话一段话地争取过来,这是一个很笨的办法了,但最后他还是同意了我们的意见。

问: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如何能够接触到一些核心信息源?答:《南方周末》靠的可能更多是20多年攒下来的资本,可能这个人他不想跟其他媒体讲,但愿意跟《南方周末》的记者讲,这就是我们的运气或者说人家看得起了。

另外,《南方周末》有一些忠实的读者,他们可能分布在很多机关里面,分布在一些要害部门,平常没什么联系,关键时候就可以通过读者库或者其他记者掌握的人脉资源,顺藤摸瓜,找到当地的忠实读者,他可能又再介绍其他人,慢慢地就接近了核心信息源。

比如,我们做湖南郴州窝案时,当时很多人去了都是在外围打转转。

《南方周末》的一个读者,他比我们还积极,到处给我们联系人、找人,找郴州市政协的领导、郴州市人大的领导、郴州市委个别的领导跟我们谈。

虽然这些人有的不能在报纸上露面,但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线索。

其中一个重要线索就是,郴州纪委书记马上要被“搞”掉。

当时郴州市委书记被抓,其他媒体都知道,我们再报道只是细节更丰富一点,资料更多一点而已,他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消息之后。

我们的记者就在那儿等着,等的同时也在搜集纪委书记曾锦春的信息。

正好就在我们出报前一天,中纪委就把他双规了,我们把准备好的稿子拿出来,第二天轻松见报,报道时效赶上了日报的时效!这个报道最好的地方在预见性,在其他媒体都报道其他事情的时候,我们打了提前量,抓了这样一个报道,也是《南方周末》的一个独家报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