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人事)中国古代制度
人事制度
历史沿革
古代人事
当代人事
中国古代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职官的管理包括对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 品秩、俸禄及休假、退休等制度。
铨选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 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管理体制
分部管理
分级管理
即按工作需要将全体干部分类,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类 别是:军队干部;文教工作干部;计划、工业工作干部;财政、贸易工作干部;交通、运输工作干部;农、林、 水利工作干部;少数民族、宗教界的党外上层代表人物,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民主人士,华侨民主人士,工商 界代表人物,协商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工商联、佛教协会、伊斯兰协会和国民文化协会的机关干部;政法工作 干部;中共党委、群众团体工作干部;以及未包括在上述九类之内的其他工作干部。
世袭制
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 “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 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荐举制
是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冲破了先秦贵族 血缘世袭制的藩篱。西汉的察举、征辟制的出现,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 表明其走向衰败。
即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分工管理各级干部的制度。凡属于担负全国某个方面重要职务的干部,均由中共中 央管理,其他干部则由中共中央局、分局及各级党委分工管理。管理的层次是分别管理党政机关下属两级机构中 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
我国人事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人事制度发展历程我国人事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中,人事制度往往与血缘关系密切相关,贵族身份和世袭制度决定了人事任免的主要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人事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演进。
在秦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政府开始实行按才能选拔人才的政策。
这一时期的人事制度重视选拔人才,重视教育培养,注重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对人才的重用和提拔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形成,并在后来的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科举制度选才公平,提拔人才的机会更加平等,不再由出身和家族关系来决定。
这为人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同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成为了中国的主要选拔人才的方式。
尽管科举制度有其局限性,但它为中国的人事制度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和体系化的选拔和提拔人才的机制。
近代以来,中国人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革。
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开始了政治制度的改革。
北洋政府建立了“国家学校”,实行了官吏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并试图实行职业化的公务员制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事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演变。
在统一战线阶段,中共在人事制度上遵循了先容纳、后改造的原则,吸收了一部分原国民党的官员。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共强调党委的领导权,推行了干部选拔与考核的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人事制度也迎来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消了职称制度,推行了聘任制度。
1993年,《公务员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实行了一套相对完整和科学的公务员制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家的发展,人事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当今中国,在实行市场化经济的条件下,人事制度更加注重中层干部的选拔和选拔机制的公正、科学和透明,也更加注重新一代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综上所述,我国人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历史和长期的演进。
中国人事制度史
中国人事制度史中国的人事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
从古代朝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到现代的职称评聘制度,中国的人事制度从一开始的贵族政权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实行了官员的选拔制度。
这个制度以举荐和科举考试为主要方式,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担任朝廷中的要职。
科举制度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为优秀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获得官职的途径,也为朝廷提供了可靠的官员。
这个制度一度十分严格,要求考生具备才学、品德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优点,以确保选拔出的官员能够胜任工作。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人事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列强侵华和反封建斗争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制度,试图进行改革。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了新的官员选拔制度。
这个制度主要以考试选拔为基础,同时注重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一时期的人事制度也尝试了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推行了选举和任免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些制度并没有持续下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人事制度进一步演变。
根据社会主义的原则,中国建立了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事制度也随之改革,注重选拔党和政府的干部,强调党性、组织纪律和政治觉悟的培养。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职称评聘制度,通过评聘的方式来确定官员的级别和职务。
这种制度主要基于绩效评价和考核,强调工作业绩和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的人事制度也面临着改革和调整的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人才选拔和管理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人事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变。
从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到现代的职称评聘制度,中国的人事制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浅论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之道
首先是知人,对于如何知人? 诸葛亮提出“七观法”:一是,问 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是,资之以 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是,醉之以酒而观 其 性 ;六 是 ,临 之 以 利 而 观 其 廉 ;七 是 ,期 之 以 事 而 观 其 信 (《将 苑·知人性》)。 唐代名臣魏征也提出了“六观法”。 这都是指要在 不同的环境中全面地去观察考察一个人。
覆 土 应 取 菜 园 表 层 土 20cm 以 下 的 新 鲜 壤 土 加 砻 糠 拌 合 或 用草炭土,晒干后,用 5%的甲醛液将覆土拌匀后,用薄膜覆盖堆 闷 24 小时以上,然后摊开,散尽药味后方可进棚使用。 4.5 发病后的处理
发生此菌后应立即停止向感菌床面喷水,使土面干燥,小面 积发生时用碳酸氢氨覆盖隔离; 大面积发生直接用干石灰覆盖 隔离后,尽早将受污染的培养料和覆土清除深埋或烧毁;然后对 菇房进行消毒。
双孢菇属草腐菌,培养料需经过严格发酵,最好进行 2 次发 酵,以消灭培养料内的病菌。 培养料堆制时不宜过熟、过湿,料要 偏碱性;含水量要控制在 55%~60%,pH 控制在 7.5~8,发酵料应 有弹性、褐色且具有料香味。 4.3 老菇房、旧床架要严格消毒
堆料进房前半个月,菇房、床架、墙壁及四周要用石灰水冲 洗、粉刷墙壁消毒;也可用高锰酸钾液洗刷老菇房门、窗、墙壁及 床架。 培养料进房前 1 周,菇房要用甲醛或硫磺密封熏蒸一次, 用 量 是 甲 醛 10ml/m3 硫 磺 20g/m3。 培 养 料 进 房 前 2 天 开 启 所 有 门窗通风散气。 4.4 覆土材料要严格消毒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在《管子》篇中指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是为谷,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是为树,一分耕耘百分收获是人才”, 这已经道出了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唐太宗在《贞 观政要》里有句名言是“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里所提到的“得 人”是指的人才,对于人才,历代有远见卓识的君王,无不孜孜以 求。周文王为了得到姜子牙,不惜力气,亲自为他拉车,刘备为了 得到诸葛亮,情愿三顾茅庐。
古代政府 管理制度
古代政府管理制度古代政府管理制度是古代社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政府管理制度包括政府机构设置、官职等级、行政管理、财政管理、民事管理等方面。
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特点和规律。
政府机构设置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政府的机构设置多样,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军事政权等。
其中,中央政府是古代政权的核心,是统领全国的政治机构。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设有宫廷、宰相、各部门等机构,负责国家的军事、外交、司法、财政等方面的管理。
而地方政府则分布在全国各地,负责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管理。
古代政府机构设置的特点是分权制衡,各级政府相对独立,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
官职等级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政府的官职等级分布合理,根据官员的职权、地位、待遇等因素进行划分。
在中国古代,官职等级分为九品官员和九卿官员,九品官员包括郎、中郎、从事、郡丞、郡正、都官、常侍、尚书、大司马等,位高权重;九卿官员分为吏部尚书、礼部尚书、都官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常、太仆、太丞,负责国家的政务和行政等事务。
官职等级的设立和晋升制度,有利于激励官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
行政管理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古代政府的行政管理包括国家政务、人事管理、监察管理、文书管理等各方面。
在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机构是完善的,政务办理有章可循、程序有规可依。
古代政府行政管理的特点是严谨、精密、有序,重视程序的管理、文书的记录,保证了政府行政的效率和规范。
财政管理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古代政府的财政管理包括税收、财政预算、投资和支出等各方面。
在中国古代,财政管理的机构是完善的,财政收支有序,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古代政府财政管理的特点是重视民生、重视财政纪律,避免了财政的滥用和浪费。
民事管理是古代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精华资料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把人力称为资源,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就一直存在。
故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说。
现代的社会中,不过是把其中的名词改了一下罢了。
就是:学成数理化,聘与企业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们就研究所谓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是因为古代中国传统上是个内陆国家,土地肥沃,重视农业,政治上轻商重农,所以现代工商社会就忽视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许多在管理上的精义。
是故“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
”所以说,中国文化并不是没有管理理论,而是现代的人们没有把老祖宗的东西领会和发扬;中国管理理论并不是落后的,恰恰相反,中国文化是王者之道,只是因为人们难以窥其全貌,而误认为如此。
再或者有其它的什么缘由。
“朝者义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
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
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
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贤者则民不能自理也。
是故辩于爵位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
为之有道。
”不论是企业、集团或是国家,其理皆可用之。
如果一个单位只有领导,而没有办事的人,就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中的那个“小偷公司”了。
苏东坡有篇文章叫《论养士》,(“养士”这个名词,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点像是现在的“参谋”,唐宋元明清的“幕府”。
)文中提到了该重视和培养哪些人。
苏轼提出的分类是智、辩、勇、力四种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两种人,用头脑的和用力气的。
用社会学来研究,社会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常提到的人才、专才),用头脑非常行,让他去劳动就总会出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来。
反之,也是如此。
苏东坡说这四类人,往往需要人家来养他,不能自立。
浅析我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
浅析我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摘要:我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和实践经验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从史料考证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古代人事管理的主要思想内容和特点,包括择优用人、注重培训、重视奖励惩罚、保障员工权益等方面。
通过对我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的分析,既有利于回顾历史,也具有启示意义,为现代人事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古代人事管理思想;择优用人;注重培训;奖励惩罚;员工权益正文:一、古代人事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候各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在选拔人才、管理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到了汉代,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进一步提升了人才的需求,并且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深入人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武帝出台了“六艺教育”和“博士制度”,并强调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管理原则,成为了古代人事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历史的发展,唐朝时期出现了“科举制度”,明代推行“九门襟”和“选贤举能”的选拔机制,这些制度和管理思想的出现和实践,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古代人事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1. 择优用人古代人事管理思想强调择优用人,主张根据人才的特长和能力来分配工作和职务,以使其能够发挥其所长,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这种思想在诸多历史时期得以实践,如唐朝的科举制度、宋朝的制举科和元朝的十三经、十二艺等选拔机制。
2. 注重培训古代人事管理思想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学习,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工作需要。
这种思想在唐朝的“弘法会”,宋代的“书院”和明朝的“经义堂”等教育机构中得到实践。
3. 奖励惩罚古代人事管理思想主张用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加强工作动力和向心力。
这种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官制中得到体现,如唐代的“赏罚制度”和明代的“刑礼法度”。
古人的管理制度
古人的管理制度古人的管理制度可以分为政治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和文化管理制度等不同方面。
在政治管理制度方面,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方式主要是以君主制为主,君主制下又分为中央集权制和封建分权制。
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兼有手工业和商业。
在文化管理制度方面,古代社会的文化组织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其它则兼有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等。
古代社会的政治管理制度主要是以君主制为主。
君主制下又分为中央集权制和封建分权制两种方式。
在中央集权制下,国家的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君主有着绝对的权力,国家的政治组织是以中央政府为主。
在封建分权制下,国家的政治权力主要是分散在各个封建诸侯手中,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政治组织是以封建诸侯为主。
这两种政治组织方式在古代社会中曾经是两种主要的政治形态。
古代社会的经济管理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兼有手工业和商业。
在古代社会的农业管理制度中,农业的生产主要是依靠地主和农民的合作进行。
地主(王公贵族)拥有土地,农民以地主的土地为基础进行种植。
地主和农民之间通过租佃、赋役等方式进行生产合作,地主向农民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民向地主提供劳动力和生产成果。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古代社会中曾经是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古代社会的手工业管理制度主要是依靠手工业工人进行生产,手工业工人通过手工制作生产出各种商品,这些商品通过商业交易流通到各地。
古代社会的商业管理制度主要是依靠商人进行商品的交易和流通,商人通过贩卖商品获取利润。
这些商品通过商人的贩卖传递到各地,从而实现了商品的流通。
古代社会的文化管理制度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
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中是最主要的文化传统,它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忠恕、仁义、孝道、礼法等道德伦理观念,这些道德伦理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官方礼仪等都是依照儒家思想进行的。
此外,古代社会的政权组织、社会秩序等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归纳
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归纳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各种制度的归纳。
1.皇权制度: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是法律的最高制定者和执行者,有权朝纲大政,授予爵位,组织军队,设立国家机构,任命官员等。
2.官僚制度:古代中国通过设立官僚体系来管理国家事务。
官员通过考试选拔,按照官职的等级制度进行管理,分为九品官员制度。
官员职责包括管理财政、军事、人事等方面的事务。
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员被视为高质量的官员,科举制度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4.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地方藩镇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由地方豪强统治,被封建王朝认可。
封建制度有效地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地方豪强的权益。
5.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包括皇族、官僚、士人、农民和工匠等。
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权力和社会地位,这种社会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6.农业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和主体。
土地制度通过赋税来支撑国家财政,农民实行田赋制度,交纳的税收直接用于国家的军费和官僚开销。
7.兵役制度:中国古代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一般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服兵役,为国家参军。
士人和官僚则承担更高级别的兵役责任。
8.家族制度:中国古代家族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家族为单位,由长辈统领,强调家族的尊重和责任。
9.儒家教育制度:古代中国实行儒家教育制度,强调道德、礼仪和文化传统的培养。
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和古代经书的教育,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士人。
10.民族自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权常常容纳和赞助少数民族,实行诸侯割据和民族自治制度,以稳定边疆地区。
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论述题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论述题中国古代人事制度是古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代表了古代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古代人事制度涵盖了诸多方面,例如官僚选拔、官员晋升、人员流动等。
古代人事制度的运行不仅关系到政府的稳定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古代中国的人事制度主要是通过科举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的核心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将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充实官僚队伍。
科举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证选拔到的官员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使政府的运作得到保证。
同时,科举制度也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其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的晋升。
但是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官员晋升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实际能力和经验的重要性,并且会导致官员拜财主和权贵,使官僚主义蔓延。
其次,古代人事制度还注重官员的流动和调动。
古代中国的官员通常不会长期任职于一个地方,而是经常被调动到不同的地方任职。
这种流动制度有利于防止官员滥权腐败,同时也有利于不同地区间的互通有无。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任命制度,例如借使、挂职和考核制度等,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评估和监督官员的工作绩效。
古代人事制度的运行还需要非常严格的规定和监督机制。
古代中国设立了专门的纪检机构,监督官员的行为,查处违法乱纪的官员。
同时,官员在任职期间也需要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充分接受上级的监督和指导。
这些制度的存在,既保护了政府和社会的利益,也保护了官员个人的权益。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人事制度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能够有效地选拔、评估和管理官员,保证政府的正常运作。
古代中国在人事制度上的一些做法,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古代人事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官员晋升的过度依赖考试成绩等。
因此,我们应该总结古代人事制度的优点,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为现代社会的人事制度提供启示和借鉴。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作用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作用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首先,人事制度在古代中国起到了对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人事制度主要以科举制度为核心,通过科举选拔出的士人能够进入官府担任各类职位。
科举制度采用了文化才能为标准,使得有才学之士能够得到相应的官职,并通过官府为国家效力。
这种制度能够使得人才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能。
同时,科举制度还鼓励了庶民的教育,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其次,古代人事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事制度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注重品行操守,对政治人物有严格的要求。
这种制度可以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保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另外,在选拔官员时还注重其政治能力和对国家的忠诚度,确保了官员的质量和忠诚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再次,古代人事制度对于培养和传承优秀人才也发挥了作用。
古代人事制度对于选拔人才时优先考虑通过家族或师徒关系推荐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保持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通过推崇家族和师徒传承,使得优秀人才能够得到培养和传承,保持了社会间的凝聚力和纽带。
此外,古代人事制度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使得优秀人才能够进入相应的职位,通过其在政府中的工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
古代中国各个时期通过选才制度和培养人才,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而有序。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有效地选拔和利用人才,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培养和传承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然古代的人事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功利性考试导致等盛行,但整体上来说,它在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代人事制度
历代人事制度历代人事制度是指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在管理人事方面所采取的制度和规定。
它们是帮助统治者治理国家和保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对历代人事制度进行简要介绍。
在先秦时期,人事制度较为简单。
由于当时国家的统治未完全建立,人事制度主要由君主任免官员,并通过官阶和爵位来体现官员的等级和地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朝代,它在人事制度方面也有很大改革。
秦朝实行的人事制度主要体现为任用公卿、郡守等高级官员的制度,以及选拔人才的选拔制度。
这些制度使得秦朝得以快速建立起庞大的中央官僚机构。
汉朝延续了秦朝的人事制度,并根据时代变化进行了适应和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设立丞相和御史台,作为监察朝廷和官员之间关系的机构。
此外,还施行了推举官员的制度。
隋朝在人事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它设立了太府卿和尚书机构,这些机构主要负责官员的评定、考核和任免。
此外,隋朝还施行了农田制度和戍边制度,以保持社会秩序和军事力量。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辉煌的朝代之一,它在人事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新。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这一制度选拔官员。
此外,唐朝还设立了六部和中书省等中央机构,进行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官僚化的朝代之一,它的人事制度主要体现在推行了新的考试制度和吏治政策。
这些制度使得选官更加公平和合理。
明朝继承了宋朝的人事制度,并对之进行了改革。
明朝实行了殿试和会试的科举制度,这使得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此外,明朝还实行了修改官员俸禄的制度,以改革财政。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人事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新。
清朝推行了贡士制度,选拔官员。
同时,清朝还设立了各种官员考试,评定和任免官员。
以上是中国古代历代人事制度的简要介绍。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制度和规定,它们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国家治理理念。
这些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概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把人力称为资源,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就一直存在。
故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说。
现代的社会中,不过是把其中的名词改了一下罢了。
就是:学成数理化,聘与企业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们就研究所谓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是因为古代中国传统上是个内陆国家,土地肥沃,重视农业,政治上轻商重农,所以现代工商社会就忽视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许多在管理上的精义。
是故“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
”所以说,中国文化并不是没有管理理论,而是现代的人们没有把老祖宗的东西领会和发扬;中国管理理论并不是落后的,恰恰相反,中国文化是王者之道,只是因为人们难以窥其全貌,而误认为如此。
再或者有其它的什么缘由。
“朝者义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
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
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
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贤者则民不能自理也。
是故辩于爵位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
为之有道。
”不论是企业、集团或是国家,其理皆可用之。
如果一个单位只有领导,而没有办事的人,就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中的那个“小偷公司”了。
苏东坡有篇文章叫《论养士》,(“养士”这个名词,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点像是现在的“参谋”,唐宋元明清的“幕府”。
)文中提到了该重视和培养哪些人。
苏轼提出的分类是智、辩、勇、力四种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两种人,用头脑的和用力气的。
用社会学来研究,社会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常提到的人才、专才),用头脑非常行,让他去劳动就总会出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来。
反之,也是如此。
苏东坡说这四类人,往往需要人家来养他,不能自立。
人事管理古文
人事管理古文
人事管理古文指的是古代社会中对人员的选拔、任命、考核和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和实践。
古代中国的人事管理主要体现在官职任免和官员考核等方面。
在古代中国,人事管理往往是由皇帝和官僚体系共同负责的。
皇帝通常会根据官员的能力和表现来任命和调动官职,同时也会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官员在任期内需要履行职责,如果表现出色,有可能得到晋升或提升官位,反之则有可能被贬官或免职。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人事管理制度,如科举制度,通过举办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以及封赏和贬责制度,根据官员的表现奖励或处罚官位等。
古代人事管理注重选拔能臣、用人唯贤,讲究公正、公平和公道,重视官员的品德和能力。
官员需要具备高尚的品行和儒家思想,同时也需要有才能和才干,能够胜任所任职务。
古代社会对官员的要求较高,除了具备各种技能和知识外,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政之能。
古代中国的人事管理制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这些古代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如今的人事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虽然现代的人事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古代中国的人事管理依然是一个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理解和推动现代人事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
教学随笔
5 7
根据不同的职务和 职事分 别制定 的 , 除按 职务分 工 制定政 绩考课标准外 , 所有 的官吏还 有统 一 的基 对 本要求 , 即清 正 、 治行 、 勤谨 、 廉能等 。唐朝制定 了考 课的法规 , 唐代 的考课 已经制度化 、 使 法律 化。宋 代 沿袭 了唐朝的考课标 准 , 内容有 所变化 。古代统 但 治者认 为 :赏罚所 以劝善禁恶 , “ 政之本也” 。他们兼 用刑罚和奖励 的手段来管理 和约束官吏 。封建统 治 者除了运用考课制度 外 , 还通过监 察 制度来 监督考 察官员的政绩 , 纠举 百官 , 严肃吏治 。 政绩考课制度 的特 点 : 一是 这些政 绩考 课制度 是 以“ 皇权为本 ” 。二是 这些 政绩考 课制度 是 封闭 、 专制式 的考核制度 。三是体 系完 备 、 制度 严谨 。从 机构设 置 、 考核标 准 、 监察范 围、 考课 时期 、 方法与程 序到奖励惩罚等 , 形成 了一 套完备严谨 的制度体系 , 且 易于实施 , 操作 性强 。这对肃 正朝 纲 , 黜恶扬 善 , 严明吏治 , 除各种官 员的腐败 因素 , 消 提高政府官吏 的为政素质 , 促进 官吏 勤政 廉政 , 国家法律政令得 使 以贯彻 执行 , 动国家机器 的正常运 转 , 推 促进社会发 展, 缓解社 会 阶级 矛盾 冲 突都起 到 了一定 的作 用 。 这些政绩考课 、 监察 制度是世界官制史上的首创 , 无 论是对 东方 、 还是 西方 国家的官 员管理 制度 均产生 过深远的影响 。这些制度是根据 中国古代社会 的历 史特点 和客观政治需 要产生 的 , 一份 珍贵 的政治 是 制度历史遗产 , 我们今 天建立健 全科 学 的国家工 对 作 人员政绩评价 、 考核制度体 系 , 具有一定 的借鉴意 义。 三、 古代 官 员 退 休 制 度 中国古代官员 的退休制度源 于周朝 。《 公羊传 ・ 宣公元年》 有 :古之道不即人心 , 载 “ 退而致仕 。“ ” 致” 有一个接近于“ 归还” 的意思 , 将官职归还给 对退 休条 件 和退休后 的待遇都有规定 。与现在退休年龄定 为六 十岁不 同, 代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 。西周有“ 古 大夫 七十而致事” 其后 的各朝 代大都 沿袭 , 定官吏 七 , 规 十岁致仕 。官员退休虽 以 7 0为限 , 也有特例 。一 但 些体弱多病的官员 虽未届七 旬 , 监察 机构 可据其 但 无法正常履行职责而纠 弹其离职 。也有一些官员 虽 自请退休 , 却被一再扣 留 , 将他们安排于集 贤院或翰 林院继续任职 。具有特殊技能和专长 的官 员如太史 官、 司天官也不受退休年龄限制 , 如郭 守敬 主持 太史 院, 屡请 退休不允 , 这是 因为他们 的专 长是 国家所 需 的。这种情况一直 到了 明清两代 , 改 为六十岁 退 才 休。 官员们 为国家鞠躬尽瘁 , 了力 , 尽 国家在他们退 休后会优 厚对 待。首先 , 养老金 方 面, 代规定 , 在 汉 年俸禄在两千 石以上者 , 可带 原俸 禄的 三分之 一作 为养 老金 ; 而魏 、 时期 的官吏会被委任一个“ 问” 晋 顾 之类 的闲职 , 供养起来 ; 至于唐 代 , 取 的是赐 田地 采 给官 员 , 允许其土地代代相传 ; 明代官员退休后一般 是回故 乡养老 , 其返 乡交通 工具 和途 中费用 由政府 提供 , 回乡后仍名列 官籍 , 有免税 免役 特权 , 享 地方 官府 还要 派人为其服役 。除此外 , 规定 : 四品以 还 如 下官员退休晋级一等 , 官员退休 , 其子孙可获荫补 资 格。有特殊贡献的官 员按原 俸禄发 放 , 一般 官员则 多是半俸 ; 朝退休 制度大体和明朝同 。 清 我 国古代对官员 的一些 管理制 度 与做法 , 对我 们今天 的干部管理制度 , 仍有着某些 积极 的启示作 用和借鉴意义 。 ( 者单位 : 南省辉县 市第二 高级 中学) 作 河
浅论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之道
之 , 为 轻 ”唐 太 宗 做 皇 帝 后 把 自己 比作 舟 , 老 百 姓 比作 水 , 君 , 把 说
“ 能 载 舟 , 也 能 覆 舟 ” 水 水 。
春 秋 时 期 齐 国名 相 在 《 子 》 中 指 出 “ 分 耕 耘 一 分 收 获 管 篇 一
是 为 谷 , 分 耕 耘 十 分 收 获 是 为树 , 分 耕 耘 百分 收获 是 人 才 ” 一 一 , 这 已经 道 出 了人 才 在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中的 重要 作 用 。 太 宗 在 《 唐 贞 观 政 要 》 有 句 名 言 是 “ 政 之 要 , 在 得 人 ”这 里所 提 到 的“ 里 为 惟 , 得 人” 是指 的人 才 , 于 人 才 , 代 有 远见 卓 识 的君 王 , 不 孜 孜 以 对 历 无 求 。 文 王 为 了 得 到 姜 子 牙 , 惜 力 气 , 自为他 拉 车 , 备 为 了 周 不 亲 刘 得到诸葛亮 , 愿三顾 茅庐。 情
卢明 浅 国 代的 管 之道 星:论中 古 人事 理
科 教 园 地
浅论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之道
卢 明星 ( 河南省 卫 生学校 , 南 安 阳 河 4 50 ) 5 0 1
【 摘 要 1 国 具 有 5 0 中 0 0多年 的 文 明 史, 历 代 王 朝 的 文 治 在
武 功过 程 中。 淀 了丰 富 的 治 国 、 才 、 才 经 验 , 些 都 是 古代 积 求 用 这
家 属 的 重 任 , 冲散 后 , 人 冲 出包 围 , 要 见 到 刘 备 时 , 觉 无 被 个 当 感 脸 见 刘 备 , 回身 杀 回重 围 , 飞看 见 后 , 刘 备 说 赵 云 要 叛变 , 又 张 对 刘 备 不 仅 不 听 。 而 训 斥 张 飞 , 果 激 励 了 赵 云 , 赵 云 能 不 顾 反 结 使
中国最早的人事制度
中国最早的人事制度中国最早的人事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人事制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官员选拔、考核与奖惩、任免与调配、回避、养老、管理以及部门设置与管理体制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面。
1. 官员选拔制度中国最早的官员选拔制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官员选拔主要是以世袭为主,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选拔方式,如推荐、考试等。
到了汉代,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察举、征召等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
2. 官员考核与奖惩制度官员考核与奖惩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考核制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
到了明清时期,考核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三年一大考、一年一小考的制度。
奖惩方面,最早的奖惩制度主要是以爵位和俸禄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奖惩制度,包括赐物、赏赐名誉、升官晋级等。
3. 官员任免与调配制度官员任免与调配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官员的任免与调配通常是由皇帝直接决定或由高级官员推荐后由皇帝批准。
任免的依据主要包括官员的政绩、才能、忠诚度等方面。
调配方面,主要是根据官员的能力和需要,将其调配到不同的职位上,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4. 官员回避制度为了防止官员在任职过程中产生腐败和不公正的现象,中国古代官制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回避制度。
其中最主要的回避制度是地域回避和亲属回避。
地域回避是指官员不得在其出生地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任职;亲属回避则是指官员不得在其亲属或曾经有恩怨的人所在的部门或地区任职。
5. 官员养老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养老制度主要包括退休制度、养老金制度和抚恤制度等。
退休年龄一般为七十岁左右,但也有特殊情况可以提前退休。
养老金制度主要是为退休官员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一般相当于原工资的一定比例。
抚恤制度则主要是为因公殉职或病亡的官员提供一定的抚恤金或丧葬补助等。
周朝的人事制度
周朝的人事制度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对于中国古代的人事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周朝的人事制度主要包括官制、封爵制和考试制度。
首先,周朝的官制是以官职等级来进行划分的。
官制分为三等九品制度,即以三公为最高级别的官员,包括宰相、太师和司徒,九品则代表着官员的等级不同,品级越高,地位越崇高。
这个官制的制定起到了明确官员的职责和地位的作用,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其次,周朝的封爵制是一种赏罚制度,用于奖励和激励官员的表现。
封爵制是根据官员的品级和贡献程度来确定封爵的等级和封地的多寡。
周朝不断对优秀的官员进行封爵,封爵的等级高低代表着官员在社会地位上的差距。
这种制度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官员们努力工作,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周朝还有一种考试制度,即乡试和殿试。
乡试是选拔地方官员的考试,殿试则是选拔朝廷官员的考试。
这种考试制度对于选拔人才和提高政府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试内容包括经史、礼乐、兵法等,要求考生精通各种学科。
这种考试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具备才能和学问的人担任重要职位,为周朝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总体来说,周朝的人事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官制、封爵制和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周
朝得以管理和组织大规模的社会和政府机构,培养出一大批有才干的官员,推动了周朝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些人事制度的设立也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典管理制度是什么制度
古典管理制度是什么制度首先,古典管理制度在人员选拔方面具有显著特点。
在古代社会,各种组织机构包括宫廷、政府、将军、家族、工匠行业等都需要选拔合适的人才来担任领导和管理职务。
按照各种机构的不同性质,选拔人才会有所不同。
在宫廷、政府等国家机构中,选拔人才主要依靠出身背景、父辈荫补、功劳积累等方式来确定。
而在将军、家族、工匠行业中,选拔人才则主要依靠家族世袭、功勋表现、技艺能力等来确定。
其次,古典管理制度在组织架构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古代社会,组织架构分为宫廷政府、军队组织、家族集团、手工业行业等。
这些组织的结构往往是以君主为核心,下设官员、将领、家族长老、师傅等管理层级,下设平民百姓、士兵、家族成员、徒弟等基层成员。
各个组织往往以家族血缘、身份地位、职业身份为基础进行组织划分,形成家族集团、官员阶层、将领官卒、工匠师徒等不同的组织体系。
古典管理制度的第三个方面是权力分配。
在古代社会,权力往往是围绕着君主、官员、将领等统治者身上集中的。
各种组织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往往是建立在君臣、长幼、上下级、师徒、家族等关系上的。
例如在宫廷政府中,君主拥有最高的权威,下设诸侯王、大臣等官员;在军队组织中,将领拥有最高的指挥权力,下设校尉、士卒等军士;在家族集团中,家族长老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力,下设家族成员、长幼、家臣等。
古典管理制度的第四个方面是任务分工。
在古代社会,任务分工是根据不同的组织机构的需要,按照成员的能力和身份进行合理的分配。
在宫廷政府中,官员和公务员根据职务来分工,诸侯王和大臣负责管理国家政务;在军队组织中,将领和校尉分别负责领导与指挥,士兵和军士负责执行与作战;在家族集团中,家族长老负责家族的大事决策,长幼和家臣负责家族内务等。
古典管理制度的第五个方面是规章制度。
在古代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都会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成员的行为。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礼制、政令、法律、家规等。
在宫廷政府中,礼制和政令是最为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官员和士民的言行;在军队组织中,军规军纪是军事领域里最为重要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将士们的军纪与纪律;在家族集团中,家规则是最为常见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家族成员的行为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中国古代制度㈠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体包括:行政、官职、称号、法律、军事制度等1、行政区划制度夏商九州:《尚书.禹贡》载: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春秋十二诸侯: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
后又兴起吴、越等。
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郡县制: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
汉:州、郡、县唐:道、郡、县宋:路、郡、县元:设“省”。
(从此,有了“省”的名称)明清:省、府、县。
(延续至今)2、职官制度(1)中央官职先秦:由于实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官制秦代: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以后各代继承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迁、罢免等官职制度。
三公(中央最高级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
九卿(三公之下)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
(隋)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礼部:掌管学校,科举,国家的祭礼兵部:掌管全国军政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工部:掌管工程,屯田,水利(唐)沿用三省六部制。
李世民正式定名六部,至清代未变。
(清)沿用三省六部制。
(2)其他中央官职:史官:掌管国家图书典籍。
(兰台令,秘书郎)太学教师:掌管祭酒,博士,助教。
翰林学士:翰林是进士经殿试选拔者。
无实权的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文学侍从,陪读。
唐玄宗始设,唐以后,宰相非翰林学士出身则为人轻视。
翰林学士在唐代不是正官,在宋代成为正官。
(3)地方官职:省级:地方大员,独掌一方军政大权。
“省”在各朝的称呼不同,故官称也不同。
如:郡守、节度使、转运使、巡抚、省长。
郡级:省之下,县之上的官员,由朝廷委派。
称呼:太守,刺史,知州,知府县级:最基层的国家政权,自秦始皇起,至今未变。
称呼:县令,知县,(元)县尹,民国后至今称县长。
3、称号制度:我国古代称号制度包括年号,谥号,庙号,以及避讳等内容(1)年号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每次新皇帝登基,均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
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
产生时间始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终于清宣统(1909年)数量:中国历史上各种年号约600多个年号。
著名的年号,如:建安,贞观,永乐,康熙。
(2)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设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①产生时间:赠谥始于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姬旦(鸡蛋同音)即周公,故又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②使用范围:帝王,诸侯,大臣,立奇功之人等③谥法类别:美谥(褒义)文,武,神,烈,昭,庄,纯,等等平谥(中性) 怀,献,闵,哀,悼,康,玄,等等恶谥(贬义)暴,炀,昏,厉,幽,灵,等等(元朝后取消恶谥)变谥:谥号一般不变,但也有后来加谥,改谥,夺谥之事私谥:非朝廷所谥,多为弟子对老师,乡民对乡里尊者,宗族内部(3)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太祖,世祖,太宗,世宗(祖祖宗宗)(4)避讳讳: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避讳:避开讳名,以示尊重。
①产生时间:始于周朝②避讳类别:国讳:当朝皇帝和其七世以内祖先的名字。
如:秦始皇赢政,秦朝时月份名称中,"正月"改为"端月"家讳:父母祖先(有时包括所有长辈)的名字,作为小辈应在日常言行或行文用字时回避。
如:林黛玉读"敏"字时皆念作"密",就是避母亲名讳。
唐代大诗人李贺,只因父名"晋肃",竟终身失去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
宪讳:对上司官员的名讳,因下属官员对上司长官称“大宪”“宪台”,而对他们的名字要避讳。
例如:宋代—个叫田登的人当上了州官之后,要求百姓将“点灯”改为“放火”以达到宪讳目的。
③避讳方法改字法:对成讳之字不用,另择它字代替。
如: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先秦时叫"启蛰",汉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作"惊蛰"空字法:对成讳之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直写"讳"宇。
缺笔法:不写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如林黛玉逢"敏"字必减笔画一样4、法律制度(1)立法原则:自汉至清,一切立法均以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律出于礼”原则。
特别是儒家礼教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法律演变:教化为主,刑罚为辅。
“德主刑辅,出礼入刑”①周公制礼,引礼入法。
周礼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
亲亲与尊尊的一致性,表现了族权与王权的统一②独尊儒术,德主刑辅。
汉儒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说为德主刑辅的哲学基础,以阴阳五行相辅相成之理,来论证德主刑辅符合天道运行的规律。
③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唐朝继续并发展了汉魏晋以来的法律儒家化的潮流,使体现宗法伦理关系的礼,基本上法律化,“一准乎礼”成为对唐律的主要评价(3)法律内容基本内容:孝,忠。
首要地位:父权,夫权,君权把家庭伦理移于治国立法立政,相应法律从家族制度出发维护封建秩序。
(4)法律形式有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如:律,敕,令,例,格,式,典律——根本敕——皇帝特命令——格——式——专门法或对令的解释典——法律汇编(填空题:我国古代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式外,____________与例占有重要地位。
)(5)中央司法机关秦廷尉魏晋大理寺,御史台隋唐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省六部的一部)宋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审刑院明清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注:隋至宋,均有大理寺,御史台。
隋至清,均有大理寺,刑部)(6)地方司法机关秦汉郡守,县令隋唐宋州,县(法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元路,府,州,县明省,府,县清总督(巡抚),省,府,州,县(注:秦至清,均有县。
元至清,均有府。
)(7)诉讼制度诉:告,起诉。
(禁止诉讼项目:民不告官,婢不告尊,子不告父,妻不告夫,贱不告良,囚人禁告,禁止越诉)讼:传唤或拘捕--〉审理--〉定证据--〉审判执行:依照法律程序实现判决内容和要求。
(8)刑罚种类死刑、流放、服役、杖笞、罚金(9)监狱监狱非执行死刑之地,而是有罪未决,或决而待执行者监禁之处。
地方至县级政府军设监狱,中央大理寺也设监狱。
(男女分监)狱具始于商代。
政警不分,军警不分。
未形成独立于行政和军事部门的警察组织。
5、军事制度(1)兵源制度我国古代兵源制度主要有:府兵制,募兵制,部落军队。
(可出填空题)①府兵制:创立于西魏时期。
以开府为基层组织,故称为府兵。
由农户按规定出丁府兵编入军籍,兵士自备武器,平时参加生产,免除租调力役,战时应征打仗。
②募兵制:创立于唐玄宗时期。
自由应募。
(府兵是由农户按规定出丁。
)应募后授田。
(府兵已有田亩。
)募兵是职业兵。
(府兵与将领分离,只在战争时才临时征调在一起,故兵不识将)(注:可出简答题:比较中国古代兵制中的府兵制和募兵制)③部落军队:清朝,八旗兵。
每300人编为一个牛录,5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5个甲喇组成一个旗。
(注:可出选择或填空题---清朝满族的“旗”大约________人?)每个旗用一种专用的颜色作旗帜,最初只分四个旗,有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可出填空题)后增设的四种镶边旗,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共为八旗。
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变为单纯的军事组织,变成了职业军队(2)战争方式我国古代战争的作战方式有:车战,步兵战,骑兵战(可出填空题)①车战:夏商至春秋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
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战事没有波及全民。
四马战车是周代中国主力部队,不但要有四匹马和战车,还要有御手,戈手,箭手②步兵战:春秋步兵指徒步作战,是陆军的主要兵种。
始于晋平公。
(此后,春秋战国“无义战”)(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金朝骑兵。
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
)③骑兵战:战国中期骑马作战的军队。
始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总结赵国武备落后,说服王公大臣穿起胡服,训练骑兵。
(选择题:中国历史上的战争,____朝代以车战为主:A.春秋前,B.宋代,C.战国)(3)古代武器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冷兵器和①冷兵器:唐前长兵器——戈,矛,大刀,棍,叉短兵器——刀,剑射远器——弓箭,弩,抛石机②热兵器唐末弓弩射出的火药包南宋简单火炮金炸弹元金属火炮(广泛使用铁火炮,并曾在进攻日本时使用铁火炮取得重要成果)明大小枪炮、地雷、水雷、“水底龙王炮”(用熟铁制成,外面用膀胱包裹,使水不能浸入,下面用木板承裁,矩之入于水但又不沉子水底,引火线套以羊肠,上面用轻质钥毛为浮物使引火线之顶端浮于水面备用。
临战时,将引火线点燃。
是一种原始的鱼雷。
)清引进西方枪炮(填空题:_____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中国古代制度中的第一部分政治制度包括行政区划,职官,称号,法律,军事制度。
㈡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包括:土地,赋税,货币,度量衡等制度1、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
①井田制西周时期,以村社共同体为基础的多级贵族所有制,周王是政治统辖权与土地所有权的最高代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②授田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凭借国家权力推行"",确立个体家庭(包括农民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主导地位,国有土地与私有土地的产权开始分离。
(秦汉)地主兼并土地与国家反兼并的斗争常常采取暴力对抗形式,无论是国有公田还是私有民田,都受到政治强权甚至公私武装的强力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