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设计

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设计

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设计导言建筑结构是建筑学中的重要课程,其作用是教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将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建筑结构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将提出一份建筑结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在教学背景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建筑结构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

建筑结构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掌握建筑结构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性能,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建筑结构课程还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部分,可以列举出教师希望学生在建筑结构课程中达到的学习目标。

例如:1. 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 熟悉常见的建筑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3. 学会使用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4. 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和选择原则;5.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建筑结构问题。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部分,可以列举出建筑结构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学习内容。

例如:1. 建筑结构基本原理- 分类和特点- 受力分析- 建筑构件设计原则2. 建筑材料- 钢材- 混凝土- 木材- 砖石材料3. 建筑结构设计- 梁、柱、板、墙等构件设计方法- 基础设计原理- 结构连接和节点设计4. 结构计算软件应用- 常用结构计算软件的使用介绍- 结构计算实例分析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部分,可以描述一下教师将如何教授这门课程。

例如:1. 讲授教师将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传授建筑结构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

讲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幻灯片、教学板等辅助工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实例分析教师将选取一些实际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实例分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课堂演示。

3. 实践操作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操作,例如使用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中。

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单元教学设计《结构及其设计》领队:授课教师: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介绍1.实施学科:通用技术2.实施年级:高二3.课程模块:通用技术必修2“结构及其设计”4.教材章节:粤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5.单元名称:《结构及其设计》6.单元课时:10 课时二、单元分析1.单元概述依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和安徽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分析,“结构及其设计”单元属于《技术与设计2》模块。

此单元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 3 点:1.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对技术产品及其功能实现的独特价值,了解结构的一般分类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赏析经典结构案例。

2.通过技术试验或技术探究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样,做出模型或原型。

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五大部分,即认识结构、探究结构、结构设计、典型结构的欣赏、综合学习活动。

2.概念提取本单元的大概念相对比较明确,即“结构”,单元始终围绕结构及其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学习。

3.项目选定经过仔细研究并结合教材体系,本单元将选用的大项目为“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下为此大项目与“结构”大概念、教学内容联系分析图。

4.学情分析经过高一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技术性质与技术发展历史,认识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见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方案构思及其方法、图样识读与绘制、模型制作及其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了基本的学科核心素养。

高二学习主要围绕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等技术学科基本概念展开。

此单元为第一个基本概念——结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与结构相对应的技术原理的内涵与应用,进一步提高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5.开放性学习环境1.教学白板,智慧教育平台并配相关教学软件及课件。

结构与功能的实现教学设计

结构与功能的实现教学设计

结构与功能的实现教学设计一、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关于结构与功能的实现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结构与功能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事物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其所能实现的功能。

结构与功能的实现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介绍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设计步骤和方法,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设计步骤:1. 预设目标:在开始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结构与功能的实现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使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目标,例如“学生能够解释事物的内部组织结构,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提供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结构与功能的概念。

示例可以是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机械设备作为示例,通过介绍其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功能来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概念。

3. 引导探究: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自主思考其内部的组成结构和所实现的功能,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4. 梳理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需要将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呈现知识点,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逻辑关系。

5. 提供练习:为了检验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难度,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6. 总结归纳: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归纳。

可以请学生思考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与教师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和策略。

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基于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基于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

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教学模式。

本文将探讨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二、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理论1. 内容结构化的概念内容结构化是指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精心编排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通联和逻辑关系。

2. 内容结构化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学习和理解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通过内容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3. 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原则内容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逻辑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当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系统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完整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当包括知识的全部要点,有效性是指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三、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实施1. 教师角色在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应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学生角色学生在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成为知识的主体。

他们需要通过思考、探索和实践,主动地构建和掌握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 教学实践在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效果评价1. 效果评价标准内容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效果评价应该符合教学的目标和实际需求。

1.4简单结构的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1.4简单结构的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二、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为实现结构设计的基本目标,进行结构 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稳定性、强 度、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成本控 制要求等。
不同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各有侧重 ,但无论在哪一类用途的结构设计中, 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安全 性
强度
适用 性
稳定 性
设计 结构
.....
耐久 性
批量制造中,还可以来用不需要连接的塑料整体成型的结构。 讨论:相片架的设计分析是从哪些因素来考虑的?
站立式办公桌方案设计
从结构稳固性、使用的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等方 面设计分析站立式办公桌,完成方案的制定,每组至少完 成三个方案,并画出详细的设计草图。
组内讨论:从功能实现、工艺、成本、可行性等方面 分析与权衡,筛选出一至两个方案用于展示与交流。
第一章 结构及其设计
1.4简单结构的设计
简单结构的设计
任务一:分析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任务二:设计并制作站立式办公桌
任务一 分析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同学们每天都要走好几遍楼梯?有没有发现室外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室内楼梯的不同呢?
拓展阅读
●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 ● 商店营业厅的出人门、安全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0 m,不应设置门槛。 ●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 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 踏步
成本
P案例分析
简易相片架的设计目的:设计一个简易相片架。 要求: 1.能方便地取放相片。 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相框不易变形,支架不易松动,相框
与支架连接牢固。3.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4.相框的长度、宽度、厚度的尺寸要求为175 mm x 125 mmx 10 mm。 设计分析: 相片架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即相框和支架。 1.相框的结构设计 在取放相片时,相框的构件需要承受-定的外力, 所以在相框结构

简单结构设计(教案)

简单结构设计(教案)

课题: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授课教师:东阳中学张华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简易秋千架的设计,掌握结构与稳定性、强度、功能的关系。

(2)通过简易秋千架的设计案例分析,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

2.能力目标:(1)能围绕设计要求进行简单结构的设计,绘制设计图纸并能制作模型或原型。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实现解决实际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迁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综合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到结构设计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根据多种设计方案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能对作品方案进行优化。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

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能力展现——总结提升”。

1.学生分组设计秋千架结构方案,制作秋千架模型。

2.让学生进行设计师的角色扮演,对各组作品进行评价和优化,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各式秋千架模型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这是什么?(展示一次性筷子)生:一次性筷子。

师:对,一次性筷子。

筷子除了作为用餐的工具,还能派上什么用场?生:……师:我们通用技术课里面学习了结构与设计的许多知识,我们能否用这种材料进行一些简单结构的设计与制作呢?展示图片:桌子、杯垫、风车等师:这些作品在设计的过程中,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应考虑哪些问题?生:稳定性、强度、功能、安全、美观……师: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师:结构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影响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生:……师: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一次性筷子来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秋千架,看看大家能否把所学知识用到实践活动中。

(二)、设计制作——简单的秋千架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活动要求说明:1.设计项目:设计一个放在桌面上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强度的秋千架。

以结构化与整体性的视角设计教学

以结构化与整体性的视角设计教学

以结构化与整体性的视角设计教学【摘要】本文以结构化与整体性的视角设计教学为主题,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首先介绍了教学背景和问题提出,阐述了研究的意义。

接着详细讨论了结构化教学方法和整体性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方法。

总结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结构化、整体性、设计教学、教学模式、优势、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结论、展望、教学实践的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学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设计教学模式更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结构化与整体性的视角设计教学成为了当前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会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将知识点独立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学习,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而以结构化与整体性为视角设计教学模式,更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体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结构化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条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整体性教学方法的优势则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将知识点融为一体。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深层次含义。

在本文中,将结合结构化与整体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探讨,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2 问题提出在设计教学模式时,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结构化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整体性思维能力?这一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的内涵分析与结构

教学设计的内涵分析与结构

教学设计的内涵分析与结构1)教学设计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2)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指导性2.统整性3.操作性4.预演性5.突显性6.易控性7.创造性。

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

3)教学设计的依据: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2.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4.依据学生的特点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4)教师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

5)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6)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起点、内容、时间、措施、评价设计。

7)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的灵魂。

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8)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教学总目标即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最一般意义的目标,是期望教学达到的最终结果。

由实质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教育性目标三种分项目标构成。

课程目标是由学校教学中各门学科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

单元是指各门课程中相对完整的划分单位。

课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往往需要由连续的几个课时来完成。

9)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激励、标准功能。

10)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11)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与检测12)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学生的学习结果。

13)教学起点的确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认知、非认知、社会因素)2.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问卷法、谈话法、观察法、课堂提问、作业、测验、考试)3.进行学习任务分析14)教学内容分析和处理的方法: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 2.通览教材,鸟瞰全局3.疏通教材,清除障碍4.熟悉教材,重点记忆5.分析教材,把握三点(重点、难点、关键点)6.精心设计,妥善安排7.阅读资料,吸取营养15)课程标准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是国家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

教学设计基本结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实现学生学习目标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的安排。

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确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指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指学生应该具备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指学生应该形成的价值观和态度。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应当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和拓展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核心知识是教学重点,拓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面。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同时要与时俱进,具有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游戏法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合运用,创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的全面评估。

教学评价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基准,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定、考试评测等。

教学评价应该及时和有效,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指导教学调整和学习提升。

教学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的结构和流程图

教学设计的结构和流程图

教学设计的结构和流程图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在教学设计中,结构和流程图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表达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教学设计的结构教学设计的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并与教学内容相对应。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操作目标三个层次。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对应,逐步递进,有机结合。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合理选择和组织教材。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方法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注重启发性、互动性和探究性。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讲解、讨论、实验、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ative评价和summative评价两种形式。

教学评价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操作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可以采用课堂测试、作业评价、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

二、教学设计的流程图教学设计的流程图是用图示方式表达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的工具。

教学设计的流程图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的流程图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环节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设计教学课件等。

结构设计原理教学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教学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结构设计原理是建筑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关键课程。

本文将对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的设计进行详细论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结构设计中的力学分析方法;3. 结构设计中的材料力学;4. 结构设计中的结构形式和构造;5. 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和抗震设计;6. 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和软件应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 授课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工程案例,通过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结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共同解决一个结构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实验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结构的力学行为,加深对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

5. 课程设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在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1. 笔试和作业:通过组织笔试和布置作业,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程设计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教学设计结构化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意义、有组织的安排和组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结构化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本文将围绕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教学设计展开讨论,介绍其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一、结构化教学设计的定义结构化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意义、有组织的安排和组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和呈现的过程。

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单元,有序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二、结构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构化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通过有意义、有组织的安排和组织,教师能够将课程内容有序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提高教学效果:结构化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合理地安排和组织课程内容,教师能够清晰地传递知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同时,结构化教学设计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构化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意义、有组织的安排和组织,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结构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 分析课程内容: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逻辑关系。

通过分析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结构化设计。

3. 划分教学单元: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单元。

每个教学单元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制作细胞膜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同细胞膜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2、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解释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直观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外部边界,提出问题:“细胞的边界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细胞膜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细胞膜的成分(1)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功能,如分隔细胞内外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等,推测细胞膜可能的成分。

(2)介绍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

(3)讲解磷脂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它在细胞膜中的分布和作用。

(4)介绍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种类和功能,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等。

(5)简单介绍糖类在细胞膜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细胞膜的结构(1)讲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强调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

(3)解释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3、细胞膜的功能(1)分隔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方式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介绍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即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教学设计结构包括

教学设计结构包括

教学设计结构包括教学设计结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安排和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结构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学设计结构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结构的基础。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实现。

2. 教学内容和资源: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源。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关。

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结构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结构的核心。

在教学设计结构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导入、讲授、练习、巩固和评价等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包括课堂测验、作业评阅、小组讨论等形式,通过评价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设计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要素。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设计结构,以提高教学效果。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第六版教学设计 (2)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第六版教学设计 (2)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第六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钢结构稳定理论和设计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钢结构稳定理论的基本概念,知道各种稳定模式的表现形式2.了解钢结构稳定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钢结构的稳定分析3.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解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及其相关标准规范。

二、教学内容1. 钢结构稳定理论1.钢结构稳定理论基础2.尺寸设计中的各种稳定模式3.受剪加弯、同时受压和弯曲的构件的稳定性分析4.大跨度钢结构的稳定性分析2. 钢结构设计1.钢材的力学特性和构件尺寸的确定2.构件的截面形式、材料和翼板的选型3.构件的连接节点设计和分析4.钢结构设计的概念和流程5.应力分析和稳定分析6.验算和设计检查,包括正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防范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理论授课:讲解钢结构稳定的基本理论,以及设计方法和流程2.实例分析:通过典型结构例子,分析钢结构稳定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钢结构稳定设计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就钢结构稳定问题展开探讨,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室或工程现场实际操作进行钢结构稳定分析和设计四、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钢结构稳定理论的掌握程度2.听课情况:考察学生出席课堂的情况3.作业情况:考察学生的课后学习和掌握程度4.论文报告: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设计,完成论文报告并做好展示5.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五、参考文献1.钢结构稳定设计规范(GB50017-2017)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3.钢结构设计手册(GB50017-2017)4.钢结构之稳定分析与设计(Rosemary Regan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土建施工)结构设计的要求教学设计

(土建施工)结构设计的要求教学设计

结构设计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掌握作用的分类和作用的代表值;
掌握结构的功能要求,结构的可靠性与可靠度的概念,平安等级、设计
使用年限。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应用作用的代表值;
结构的可靠度在工程设计中的表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用的分类和作用的代表值;
结构的功能要求,结构的可靠性与可靠度的概念。

难点:作用代表值的应用;
平安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小组讨论、讲授、举例等方法。

四、教学实施
课前:利用云课堂教师推送预习内容,学生自学结构各项功能要求的含义,可靠性与可靠度的概念以及设计使用年限的定义,并推送相应的考虑题和练习题进行考核。

课中:通过教材、教学课件等讲解结构各项功能要求的含义,可靠性与可靠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查表得平安等级、设计使用年限。

课后:通过云课堂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各小组讨论结构的可靠度理论是如何表白的;从题库中选取对应题目部署在线作业以对课后复习情况进行考核。

五、小结
学生利用云课堂对本次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结构的功能要求包括的方面,可靠性与可靠度、设计使用年限的概念;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后复习,掌握本局部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结构与设计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设计思路
全书四个单元在内容上即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本单元研究的对象是“结构”,相对于后三单元的“流程”“系统”“控制”而言,内容较直观、容易理解,故作为全书的开篇。

“结构”“设计”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两个核心概念。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学习原则,在学生建立了结构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结构的概念、分析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结构设计。

学习进程
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应用。

依据教学目标,本单元沿着这样的线索展开:
1、常见结构的认识
从认识普通意义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结构的基本分类的讨论,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应用的理解。

2、稳固结构的探析
通过简单易行的试验,使学生理解、分析稳定性和强度这两个结构的重要参数,为后续进行的结构设计奠定良好的铺垫。

3、简单结构的设计
在明晰结构设计应关注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通过简易相片架结构设计的若干种设计方案的呈现,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一是如何进行结构设计,二是技术设计的解决方案是不唯一的,解决技术问题的答案也不是非此即彼的。

4、经典结构的欣赏
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赏析,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培养他们高尚的技术文化位品。

三、教学准备
1、相关学科知识
本单元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力学知
识。

2、教学器材和材料
本单元需要的教学设备和器材主要有,演示用的实物如自行车、可改变重心位置的装置等,试验用硬纸板、生鸡蛋、瓶盖、木板、重物等。

各地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以及本校情况酌情使用和选择替代器材、材料以及与为教学服务的音像资料等。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使用8学时。

节次内容建议学时数
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 1
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 2
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 3
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2
合计8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应查阅有关结构力学和理论力学书籍,重点研究结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结构的分类。

2、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实物素材,如案例、阅读材料、典型的结构设计实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

3、每一节“案例分析”栏目之后的“马上行动”或“讨
论”中,提出了一些承上启下的问题或者围绕核心内容的支撑性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提出更适合学生的问题,教学活动可以沿着这些问题展开、延伸,到第3、4节,则应引导学生综合理解和运用前几节的内容。

4、强调学生在结构设计中的多角度、多方案构思,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或肯定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创意,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价
1、本章每一节的练习和末尾的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教师可根据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和调整教学。

2、要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的任何一件合格的结构设计的作品的诞生需要思维的反复和时间的磨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不可忽略的过程。

要引导学生用技术设计档案袋的形式,把这一过程的丰富性记录下来,便于把过程性评价落到实处。

多数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较多,如何实现有效的学生技术设计档案袋记录,珠海二中曹玉宝老师运用电子表格运作已有很好的经验,不久我们将把他的方案放到网上。

3、允许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反复,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结构设计,一开始难免走弯路,或者设计结果不理想,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偿
试解决它。

4、在结构的方案设计中,要倡导学生对方案进行互评,学会接纳不同声音,学会倾听对设计方案的多元化理解,要引导学生不断的质疑、不断的修正,共同寻找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七、参考资料
1、《结构力学》,包世华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工程力学》,崔玉玺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74820/805649.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