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编纂基本方法提纲

合集下载

方志编纂基本方法提纲

方志编纂基本方法提纲

方志编纂基本方法(提纲)王晖一、志书结构与设计(一)拟定编纂方案凡事预则立。

编纂方案是做好修志工作总体设计的首要环节。

要对编纂宗旨、编纂任务、编纂体例、质量标准、编纂组织、编纂步骤、编纂分工、编纂经费、篇目大纲等事项做出操作性的详细的规定。

(二)拟订志书凡例新志书的凡例大体上由通例、分例和特例组成,通例是原则性条款,分例是技术性条款,特例是说明性条款,总体上包括编纂目的、编纂宗旨(常说指导思想)、时间断限、空间范围、志书内容、志书体例、编纂原则、人物收录、行文规则、资料来源等。

(三)选定框架结构1. 纵向三体结构章节体。

下分“篇(编、卷)、章、节、目” ,条目又分“一、(一)、1、(1)……”几级子目。

条目体。

又称“类目体、纲目体” 。

大类为纲,小类为章节与条目结合体。

此体最佳中国通史》章节与条目结合体目录结构甲编序说第一章文献资料 (1)第一节基本史籍 (1)《史记》(1 )《汉书》(5)《后汉书》(8)《三国志》(1 1 )《汉纪》(12)《后汉纪》(1 3 )《三辐黄图》(4 )《华阳国志》(1 4 )《水经注》(1 5 )第二节史籍佚文的辑本 (15)《东观汉记》(1 5 )《后汉书》(17)章节与条目结合体目录结构(例)第十五篇政党第一章中国共产党xx市委员会第一节党员代表会议代表大会中共xx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xx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共xx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中共xx市第四次代表大会2. 横向三体结构大篇体。

即一级结构分“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六至七篇。

小篇体。

即取消大篇体的一级结构“篇(编、卷)”,以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为依据,平列“建置、地理、人口、农业、林业……政权、军事、民政、司法……教育、文化、新闻、体育、卫生……民俗、方言、人物”等数十章。

中篇体。

此体是在小篇体的基础上把若干个分量轻的分志合为一志,如“水利电力” 、“司法军事”……此体不合理。

3. 横排逻辑顺序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相结合。

地方志书编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地方志书编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地方志书编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连绵不断地编纂地方志。

要编好一部地方志书,首先就要了解掌握地方志书编纂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地方志书的概念地方志书,简称“方志”“地方志”。

地方,即地域;志,就是“记述、记载”的意思。

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将地方志书定义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地方志书记述的对象是“某一个行政区域内的事”;时间范围是“历史和现状”;性质是“资料性文献”。

因之,“地域性、时代性、资料性”是地方志书的三大本质属性。

(一)“地域性”。

志书是以地域为记述的重心,也就是说编写地方志书先要确定编纂事物的疆界范围。

这个疆界范围是以行政区域为依据的。

要求志书所记述对象是发生在这个特定地域内的,如果超出这个区域范围,就叫“越境而书”。

(二)时代性。

志书记述的是某个特定时期发生的事。

如《渭城区志(1987~2010)》,就是以1987年设区为记述时间的上限,以2010年底为下限,凡是在这个时间界线内的事都属于记述对象。

除在概述、无题小序中为衔接首轮志,可以突破上限外,一般情况,不能随意突破上下限。

(三)资料性。

志书不是散文,不是小说,不是史学论述,也不是教科书,更不是总结报告。

写散文可以大量描写,抒发感情;写小说可以胡思乱想,任意虚构;教科书可以写定义,讲道理,写总结报告,可以评论是非得失,谈体会。

志书是如实记述某一事物,它记述的对象是历史上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内容是科学的、真实的、严谨的。

二、地方志书的编纂体例体例是书籍编纂的基本要求与格式。

简单说,体例就是材料的组织形式与编纂方法。

地方志书编纂基本要求

地方志书编纂基本要求

• 2.述。旧志使用亦不多,有也较简略。新志 对这一体裁运用较多,且渐趋完备,成为 不可或缺的部件,且是画龙点睛的部件, 使志书的整体性更强,贯注其中的“识” 是灵魂,无“识”则难驾驭。
• 3.志。这是志书的主体。志书志书,实际是 由不同的分志或专志组成,每一专志的任 务是记述某一特定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在 旧志中,分有不同的门类,分类记述,这 些门类的划分,便是现代志书的专志或分 志。一部综合志如……一般都由若干专志 组成。怎样分设专志,是制订篇目的任务。 怎样记述,下面将作专门介绍。
• 4.传。即人物传。这是史志同有的体裁,也 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志书人物志一般分传 录表三个层次,要注意的事项有: • 生死、籍贯、标准等。记述的内容,首先 以履历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丰富内容、 丰满个性……
• 5.图。旧志虽技术手段不能与今天相比,但 对图的重视有过于今人。特别重舆地图 (图经的传承),价值很高。今人多注重 图片,舆地图份量相对弱些。今志之图大 致有地图、示意图、图画(少),照片 (多)。注意的是:与正文的呼应,有机 的整体性,各图要素齐全,画面,说明文 字的准确等。
(四)方志的功能
• 志书三大功能:存史、资治、教化。 • 这是古今学者对地方志长期研究形成的广 泛共识,是对方志功能、作用的科学总结。 民国于乃仁称:“一曰备行政官吏省阅,发政施 令得其宜;二曰资学者治史之史料;三曰启发 后进敬恭桑梓之心。”
• 任何事物的实际功能,是由该事物本身内在品质 所决定的,人为地贴上什么功能什么功能的标签 是没有用的。功能能发挥多少,既与事物本身内 在品质有关,也与外在的环境或使用者有关。但 是否具备某种功能,功能强弱程度,只与事物本 身内在品质有关。 • 志书的三大功能是对志书属性的理论总结,而对 于任何某一部具体的志书而言,是否具备这三大 功能,情况则千差万别。志书是否具备这三大功 能,实际就是对志书质量的考量。如何判断具体 某志书是否具备这三大功能,我们可先看看这三 大功能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

编写志书初稿基本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

编写志书初稿基本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

• 又如:“回顾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 信心百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 地”; “海南乡镇企业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落后的,差距是 悬殊的。造成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是主要地由于海南岛地处国防前哨,长期 备战。地方工业落后,基础差,商品经济 不发达,没有大的工业辐射。”此话均属 空话套话,写了则显得累赘。失去志书语 言的简洁性。
• 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 如:(1)总结报告式语言 • 在送来的志稿中有这样写的:“这些私招工人的单
位,违反了劳动法令,必须及时纠正。”在这句话 中“必须及时纠正”明显是领导作批示的口气,如 果说我们想用这个材料来反映当时的这种情况,那 么应改写为:“这些私招工人的单位,违反了劳动 法令,被责令纠正。”
• (4)教科书式写法。
• 如:送来的志稿有这样写的:“年度计划 是根据国家下达的指导性的计划任务和市 场需求编制的年度内有关生产、技术、财 务等方面的计划。”这就是对年度计划作 解释。
• 第二条,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 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外,以第三人称记述, 不用第一人称。
• 志书是记事、纪实的资料性文献,它的价 值在于真实和科学。这就决定了志书行文 中不能滥用形容词,有什么就记什么,该 详的详,该略的略,尽量做到文约事丰, 同时文字语言还要让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 (七)录:就是附录,凡门类志中不便收 录而又有存史价值的文件、文稿、名录、 奇闻轶事等,均可收录。
• (八)索引:起指引查阅的作用。因此要 名称概念清楚,标注页码准确。
二、志书的行文规范
(一) 文体、文风要求 • 第一条,志书的记述,除引文外,一律使
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不用文言文、 文白相夹的半文言文、方言、土语、俗语 和口头语。不用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 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

方志知识学习提纲

方志知识学习提纲

目录第一部分: 文件 ---------------------------------------------------------- 3京兴办文[2009]3号--------------------------------------------------------------------------------------3 关于调整大兴区志编委会组成人员的通知---------------------------------------------------------5 第二部分: 大兴区志参考编目 ---------------------------------------------- 9第三部分大兴区镇志简稿参考编目 ---------------------------------------- 21 第四部分: 方志理论及编纂知识 ------------------------------------------- 25 §1 方志学通论 ------------------------------------------------------- 25 §1·1 地方志的起源和发展 ------------------------------------------ 25 §1·2 方志学的形成和发展 ------------------------------------------ 26 §1·2·1 方志学的萌芽 ------------------------------------------- 27 §1·2·2 方志学的建立和发展 ------------------------------------- 27 §1·3 方志的性质 -------------------------------------------------- 30 §1·3·1 方志与地理书的关系和区别 ------------------------------- 31 §1·3·2 方志与历史书的关系和区别 ------------------------------- 32 §1·4 方志的特征与功能 --------------------------------------------- 33 §1·4·1 地方志的特征 ------------------------------------------- 33 §1·4·2 方志的功能 --------------------------------------------- 34 §2 新方志的编纂 ----------------------------------------------------- 34 §2·1 新方志编纂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 35 §2·1·1 方志编纂的指导思想 -------------------------------------- 35 §2·1·1·1 全面反映社会进步 ----------------------------------- 35§2·1·1·2 正确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 ------------------------- 36§2·1·1·3 准确记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 36§2·1·1·4 正确记述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 36 §2·2 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 ---------------------------------------- 36 §2·2·1 地方志的思想性 ----------------------------------------- 36 §2·2·2 地方志的科学性 ----------------------------------------- 37 §2·2·3 地方志的资料性 ----------------------------------------- 37 §2·3 新方志编纂的质量标准 ---------------------------------------- 38 §2·3·1 篇目 --------------------------------------------------- 38 §2·3·2 内容 --------------------------------------------------- 38 §2·3·3 文字 --------------------------------------------------- 39 §2·3·4 出版 --------------------------------------------------- 40 §2·4 方志的体例 -------------------------------------------------- 40 §2·4·1 结构 --------------------------------------------------- 40 §2·4·2 体裁 --------------------------------------------------- 41 §2·4·3 章法 --------------------------------------------------- 41 §2·4·4 文体 --------------------------------------------------- 41 §2·4·5 断限 --------------------------------------------------- 42 §2·4·6 详略 --------------------------------------------------- 43§2·5 市管县市志的特殊体例 ---------------------------------------- 43 §2·6 市、县志的总体设计 ------------------------------------------ 47 §2·6·1 拟定志书的功能目标 ------------------------------------- 47 §2·6·2 选择框架制订篇目 --------------------------------------- 48 §2·7 方志分述的编写 ---------------------------------------------- 50 §2·7·1宏观事物,横不缺项,顾及整体,确定条目------------------- 50 §2·7·2明确目的,确定主题,选准要素,记事完整------------------- 51 §2·7·3顺时叙事,阶段分明,断面清晰,脉络清楚------------------- 51 §2·7·4线点面结合,立体记事,述而不论,寓见规律----------------- 52 §2·7·5详特略同,选材精当,标志鲜明,特点相融------------------- 53 §2·7·6见事见人,以事系人,以人详事,以事彰人------------------- 55 §2·7·7以文为主,辅之图表,文表结合,文约事半------------------- 55 §2·8 方志综述的编写 ----------------------------------------------- 56 §2·8·1综述的作用----------------------------------------------- 56 §2·8·2综述与分述的区别----------------------------------------- 56 §2·8·3怎样编写综述--------------------------------------------- 57 §2·9 几种体裁志稿的编写 ------------------------------------------- 57 §2·9·1 序言、凡例的撰写 ---------------------------------------- 58 §2·9·2 大事记的编写 -------------------------------------------- 58 §2·9·3人物分志的编写------------------------------------------- 60 §2·9·4 杂录的编写 ---------------------------------------------- 62 §2·10 方志的资料工作 ---------------------------------------------- 62 §2·10·1 资料工作在编纂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 62 §2·10·2 资料的搜集 --------------------------------------------- 63 §2·10·3资料的鉴别考订------------------------------------------ 64 §2·10·4 资料的管理 --------------------------------------------- 64 第五部分: 名词浅意 ------------------------------------------------------ 65 §1 横排竖写 --------------------------------------------------------- 65 §2 标目确立 --------------------------------------------------------- 65 §3 竖写史实 --------------------------------------------------------- 65 §4 资料翔实 --------------------------------------------------------- 66 §5 修志文风 --------------------------------------------------------- 66 §6 述而不论 --------------------------------------------------------- 67 §7 交叉处理 --------------------------------------------------------- 67 第六部分:语言文字规范 -------------------------------------------------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 ----------------------------------- 75第一部分: 文件京兴办文〔2009〕3号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办公室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大兴区志编委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各镇党委、政府,区委区政府各部委办局中心公司,各人民团体,各街道办事处:根据工作需要,结合人事变动情况,区委区政府对大兴区志编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名单如下:顾问:林克庆区委书记高树旺区政协主席主任:李长友区委副书记、区长副主任:孟令华区委副书记戴明超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曲凤宏副区长委员:李福增区史志办主任王宗刚区委办主任李维民区政府办主任邵德江区人大办主任王志刚区委研究室主任王大舜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郑怀志区财政局局长绳立成区发改委主任李学元区建委主任汪宝国区农委主任刘学忠区市政管委主任李达区教委主任王自学区科委主任许玉增区文委主任李亦武区国资委主任帅淑敏区人口计生委主任刘辉区政协研究室主任魏文元区监察局局长张丽英区商务局局长汪锡锟区统计局局长何立楼区旅游局局长佟秀全区人事局局长李书深区工业局局长于学强区档案局局长袁书林区外事办主任李金龙区规划分局局长吴山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青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编委会办公室设在区史志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李福增(兼)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办公室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年2月18日《大兴区志》第一届编纂委会(通知)关于启动《大兴区志•(1991年—2010年)》编修工作的通知贯彻《北京市地方志工作纲要•(2000年—2010年)》精神和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大兴区志•(1991年—2010年)》第一届编纂委员会决定,自2005年起,全面启动《大兴区志•(1991年—2010年)》编修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大兴区志》的编修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秉笔直书、不曲不媚、述而不论的志体要求,全面真实地记述断限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变迁过程,以体现其内在规律,传世后人。

地方志稿的编纂方法(2013.9.25)

地方志稿的编纂方法(2013.9.25)

如何编纂地方志稿如何编纂志书,历史上对此有过争论:一种是主要把资料堆砌起来,并一一考证,说明出处,做到每字必有证据,没有撰稿人对资料的主见,被称作是“纂辑之史”。

另一种主张把方志的撰稿过程,视为一种再创作过程。

通过对史料的融会贯通,反映社会各项活动的本质特征,使志书成为大势贯通,提纲挈领、重点突出,事物间内在联系紧凑的著述,读后给人以某种启迪。

此主张延续至今。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资料性是志书内容特征,是地方志的本质属性。

正志书的资料性,志书才能保持延绵不绝的生命力。

撰写志稿是艰苦的创作过程,绝不是对资料长编进行简单的压缩。

撰稿人须先消化资料,熟悉记述内容,搞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借以理清写作思路,在写作时能驾轻就熟地使用资料,这些都必须依靠撰稿人对资料的深刻把握。

故写志稿前我们要对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

一、资料的整理志稿是以目为基本撰写单元,资料整理要围绕“目”内容展开:①舍弃那些与目标题无关的资料,舍弃那些与党的现行政策不符合的资料、舍弃那些思想错误或政治倾向不对的资料。

②原始资料优先原则。

出现数张反映同一事物的资料,要选录较原始的和详尽的;③删同存异原则。

对同一事物记载有所补充的部分,则依次并列于同一标题之下,使问题说明得更加清楚;④对资料进行初步加工,提升资料的条理性。

如:可以依据资料绘制相关的示意图、结构图等,丰富志书的表述形式。

同一事物文字记载资料少的,除补充搜集相关的口述资料或实物资料外,也可以对零散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使之形成较为集中的、有条理性的内容。

资料整理时,可适当加入编者按、必要的述评或注释等,连接有因果关系的每件事,以反映事情的关联度;用一些过渡性语言,说明没有因果关系的资料之间的关系。

但要注意:严格区分原始资料和编者语言,不要将编者语言与原始资料混淆。

(详见:《烟草志》资料整理示例)资料整理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完备。

关于方志编纂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方志编纂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方志编纂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篇:关于方志编纂的几个基本问题文章标题:关于方志编纂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方志概说方志是地方志书的总称,是系统记载各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状况,或某一项、某一范围的重要文献典籍。

方志以其所载信息量大,堪补史书之阙,具有存史资治、利国益民的功能。

因为它源远流长,亘贯古今,延续不衰,卷帙浩繁,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方志作为社会文化产物,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经过历代人们的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而逐渐演进成今天各种形式的方志。

1.方志的名称方志起源于何处,这是古今历史学家和方志学家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今天,仍是众说纷纭,有的主张渊源于《禹贡》,有的认为导源于《山海经》,有的认为起源于《周官》,有的认为始自《越绝书》、《吴越春秋》或《华阳国志》。

有源于古史说、地理说、两汉地记说、多源说等。

由于方志发展自身特点使然,历史上方志的名称歧出纷纭,别称种种。

除常用“记”、“书”、“典”、“考”、“鉴”、“览”代替“志”字外,偏重地理者常以“地记”、“地理”、“沿革”、“图经”、“图说”、“图志”等名之,偏重掌故的常以“典”、“故”、“掌故”等名之,偏重文征的常以“文献略考”、“文献征略”、“文献撮要”、“备征志”等名之,偏重丛谈的常以“丛载”、“拾遗”、“琐志”等名之,内容简略的方志常以“要”、“略”、“概览”等名之。

中国地方志名称繁多,历朝历代各地普遍编修,同一省府州县的志书先后叠出,为了区别不同时限所修的志书,又出现多种方志名称和标法:一是冠以纂修者的姓名;二是标名纂修的朝代和年号;三是以纂修的次序和联系标注,如首次修有“鼎修”、“创修”、“初志”等字样,重修、续纂加“重修”、“重纂”、“续修”、“续志”等字样,再次修纂加“再续”、“重续”等字,相对于前志、后志加“后”字,相对于旧志则加“新修”、“新”字;四是以政区的别称或用古地名标明,如苏州别名为姑苏,又旧为吴郡,所以有《姑苏志》、《吴郡志》,扬州称广陵而有《广陵通典》等。

方志篇目编写方法

方志篇目编写方法

方志编写方法为:横排竖写。要求横不 缺项,竖不断线。 横为事,竖为时。
1
2
《志书》第一层横向排列:凡例、概述、各类专业、党群建设、 机构、附录----最好以章排列 第二层横向排列:在第一层下根据工作类别分为节
3
4
第三层横向排列:在同一工作类别节下将不同工作方向分为 “目”-----章节与条目结合为最佳结构
不用感叹词:“哈哈、唉、哼、喂、呸”
为官一任,修志存绩; 工作一生,入志光荣。
谢谢大家!
竖写-----不断线(以年或月为主线,个 别短期主线可以用起止时间连接上下文)
编纂原则 1.遵守疆界、越境慎书 2.以时为经、以事为纬 3.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4.以事系人、生不立传 5.追根溯源、通典不录 6.事实说话、述而不论 7.融汇群籍、自铸新词 8.实事求是、返朴归真
志书结构是事以类从,撰写的结构是纵述事实,是严格按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编志办副主任
郭汉彪Biblioteka 为推进《志书》工作这一共同目标,今天,我和大家相聚
这里,非常荣幸。首先,我对志书编纂工作培训班的成功召开 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各单位参加培训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 欢迎!向到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筹办培训班付 出辛勤劳动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地方志具有存史价值,所以有“地方之史”之称。方志学 家章学诚说:“志为史裁”,方志被史志家视为生命。
在目下对不同的资料设子目子目下对一些阶段性总结类资料设一二1234每章设无题小序由两部分内容组成涉及本章历史沿革钩弦提要入无标本章限内综述历史上下限之内方志编排格式第一篇黑体二号第一章黑体小三如不设篇则黑体二号第一节宋体小三一黑体小四一及以下全为宋体小四其他规范以甘肃省志卫生志行文规范为准

方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

方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

方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2016-08-23点击数:165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资料是志书的基础,是志书的生命,方志没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资料的搜集、整理与运用,是方志编纂中的关键一环。

新一轮方志纂修,对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收集各地、各业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资料,并科学整理运用,以充分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伟大壮丽的事业。

一、资料分类资料按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网络资料4类。

1.文字资料文字资料是指以书面文字形式存在的资料。

包括以下几方面:文献档案。

档案是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具体反映。

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资料,许多文献资料已经入档,但仍有大量资料没有入档,散存于各个单位和各种形式的文字载体中,应该注意收集。

档案和文献都是编志最主要的资料来源。

报刊图书。

包括各时期报纸刊物上关于某一方面或某地的报道、文章等。

报刊资料是历史活动的真实或曲折的记录,所记载的内容丰富具体,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编修志书重要的资料来源。

有关本地区、本部门和相邻地区、部门的出版物,记载了当地的情况。

这些资料对于方志编纂也十分有用,编纂时可以批判地运用。

私人著述。

包括当事人、当地人的笔记、手稿、函电、笔记、诗文、回忆录、调查记录、演讲稿等,这些资料无论是否正式刊出,往往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能够补充档案资料的不足,在资料收集时应注意收录。

2.实物资料实物资料是指具有资料价值的实物。

主要有以下几种:遗址、遗迹。

这些资料能够提供前人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文化发展等相关情况,对于考察历史往往能够提供极具价值的资料。

文物。

蕴藏丰富的文物,真实地记录了事物的本来面貌,甚至本身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有的甚至比文字更可靠,更富有生命力。

编纂《金州区志》的辅导提纲

编纂《金州区志》的辅导提纲

编纂《金州区志》的辅导提纲一、关于地方志(一)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就是以一定的体例,记载一定行政单位各方面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

方志的种类:一统志、通志、厅志、州志、市志、县志、乡镇志,还有专业志等。

方志起源于春秋战国,南宋定型,清朝进入全盛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方志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峰。

(二)性质和特点1、地方性;2、时代性;3、资料性;4、官方性;5、科学性。

(三)功能和意义1、功能:资治、存史、教化。

2、意义:①地情的指南,经济建设的参考依据。

②有利于各级领导加强本地治理和领导。

③学术研究的可靠资料。

④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怎样编纂《金州区志》(一)端正思想,保证政治质量1、指导思想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创建和谐社会的构想。

①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现象,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

②用唯物史观指导修志,增加对经济方面内容的记叙份量。

③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如实反映群众的实践活动。

2、严肃对待政治问题。

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记述,既不能愤笔妄书,授敌以柄,更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杜撰史实,改铸历史。

②既要坚持志书的时代性和思想性,又要坚持真实性和科学性。

3、要克服政治化的倾向。

①杜绝用空洞的宣传口号式语言,不适当地表现政治色彩。

②用事实本身说话,述而不议,述而不论。

不要画蛇添足地加上作者的观点。

(二)谋篇布局,搞好篇目设计1、总的要求:囊括资料,突出特点,归属得当,排列有序。

①横排竖写。

横列门类,纵述史实。

②归属得当。

按内在的逻辑关系合理归类,避免记述上的交叉和重复。

③排列有序。

就是排列科学,先后有序,层次分明。

④点面结合。

既要有典型资料,又要有面上的情况,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2、标题的写法。

①要合乎志体,隐时显事。

②标题与正文必须相符。

③定类定性,不必定量。

④简洁明了,不宜冗长。

⑤标题的设计要顾及篇幅。

(三)广征核准,搞好资料征集资料是志书的基础,是修志的先决条件。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与方法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王晖一、方志学基本常识方志是记述某一地方古今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情况的资料性科学文献。

记述各个方面情况的为总志,记述某一方面情况的为专志。

方志概念诞生于周,方志的雏形地记、地志萌芽于秦汉,郡书起于汉晋,图经演变于隋唐,方志定型于两宋,盛行于元明清,空前发展到当代,已历经3000余年历史。

(一)方志概念“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方”同“邦”,在商代、周初是对周围少数部族的称呼,如当时将西北方少数民族称鬼方。

中国古代国家最初形态是部族式邦国和小国寡民式的方国。

西周王朝,周公旦摄政时封邦建立71个方国,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作典章礼乐各种制度,汇编成《周官》,汉代古文经学家将其改名《周礼》。

《周礼·春官》记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

”“小史掌邦国之志。

”四方即指诸侯方国。

《周礼·地官》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方志就是方国之志。

东汉郑玄作注:“方志: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观博古所识。

”“志”通“识”,又作“誌”,即记述。

方志即方国情况的记述。

《尚书》记载周公摄政六年(公元前1019年)制礼作乐,以此推算,“方志”概念诞生至今已有3000余年。

(二)方志与史志与史在不同的阶段存在不同的关系。

1.古方志就是古国史。

《后汉书·西域传》提到西域有“二汉方志”,但先秦至西汉的方志已全部失传。

“古方志”到底是什么书,郑玄《周礼注疏》曰:“志,记也。

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

”近代傅振伦认为:“墨子所称燕宋齐周等春秋及百国春秋,孔子所见百二十国宝书,皆周外史所掌四方之志也。

”宋人郑樵说:“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

”清代章学诚认为:“外史掌四方之志……是一国之全史也。

”近代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众多史志学家认为方志是最古之史,是因为“在司马迁当时,大家只知道有经学、子学、文学这些观念,而没有史学的独立观念。

地方志的基本特征与纂修方法

地方志的基本特征与纂修方法

地方志的基本特征与纂修方法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很早即誉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既然被称为文明古国,就要有文明古国的标志,长城、大运河、故宫、秦始皇兵马佣、三星堆等都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实除了上述中外闻名的古代建筑和遗存之外,代表我国古代文明的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

我国是世界上古代文献保留下来最多的国家,有说十余万种,有说二十多万种。

不管多少,这些典籍都是我国的巨大财富。

之所以我国能将大批古代文献完整的保留下来,应当归功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而我国正是这两项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国。

我国传流下来的古代典籍内容丰富,种类繁冗,其中既有史书、地理书、兵书与农书,也有政书、类书、天文书与占卜之书。

除上述典籍之外,在我国的古代文献里,还有一种特殊体裁的书籍——即倍受瞩目的地方志。

在我国现存的古籍当中,有人估算府志、州志与县志约占我国现存古籍总量的百分之十。

我国现存古籍有十万余种,就是根据现存记述府州县的地方志书数量推算出来的。

但这种统计仅限于府志、州志、县志,如果算上其他各种专志,地方志在我国现存的古籍当中所占比例将会超过百分之十五。

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到底是一种什么书,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属史书之流,有的认为应入地理书之列,也有的认为地方志乃“史地两性,兼而有之”。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修志以来,对地方志的属性,出现了很多新观点。

有的认为是“地方百科全书”(朱士嘉《谈谈地方志中的几个问题》);有的认为是“行政管理科学的书”(于希贤《试论中国方志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的认为地方志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方信息学”,为“地情之书”(刘伯伦《方志与信息》);而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说“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

”这些观点或标新,或立异,各执一词。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模板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模板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梅森一、体例要求志书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

它涉及到志书的类型和名称、时间断限、体裁、篇目结构、记事、立传、文体、叙事等方面的要求。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准则,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

(一)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纵述史实。

除总述卷、分志(分卷)概述外,其他正文一般坚持述而不论。

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本分志、分卷内容记述的要求。

地方志体例有五个基本特征:1时空界限明确;2事以类从,类为一志;3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4综合性资料文献为特征,门类齐全,内容全面;5述而不论。

坚持这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志书体例。

(二)体裁运用得当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1、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述体)(1)总述、概述、综述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

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

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概括性(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的语言。

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议论力避空泛。

如夹叙夹议,须论从事出,不空喊口号不唱高调。

各个方面(板块)的记述,分别遵循顺时记事的原则。

举要综述,把握重点要点节点和标志性事物及精华事物,不面面俱到。

注意反映事件活动的阶段,阐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彰明因果。

恰当评说利弊得失。

源于高于各分志、卷内容或本分志、卷篇章内容。

行文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流畅,凝练意深。

总述卷对全志内容进行概述,分志综述与分志、分卷概述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概述。

(2)无题序一般放在篇一级,特殊的,个别的也可以放在章节之下。

对本篇(或章节)进行全面概括,包括发展沿革、彰明因果、沟通联系、基本特点、经验教训。

2.大事记、专记、编纂始末(记体)(1)大事记大事记卷选录大事要得当,要事不漏,既要突出重点,纵不断主线,又要覆盖全面,横不缺要项(从事条组合后整体看)。

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采用编年体为主,适当结合纪事本末体,分年、月、日记述大事、要事,对于其中在时间上有一定跨度、又是连续性的重大事件,则采用适当集中记述始末的方式。

志书编纂讲义提纲(报)

志书编纂讲义提纲(报)

志书编纂讲义提纲(报)第一篇:志书编纂讲义提纲(报)《志书编纂》讲义提纲(草)一、志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一)志书的概念与种类 1.志书的概念“志”是“记”,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载一地自然与社会(或一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记述范围为“一地”,即某行政区域。

记述的对象是“自然与社会”或“一事物”,也可以延伸为“一行业”。

记述时间范围是“历史和现状”。

记述内容为“资料”。

2.志书的种类(1)区域志。

记载一定区域范围事物的志书,是志书主要种类,根据行政区域大小可分为总志(跨省或全国性志书)、省志、市志、区志、县志、乡镇志、村志等。

(2)专志。

专门记载某专业、某事业、某项内容的志书叫专志。

如工程志、山水志、名胜志、风土志以及部门志、厂志、公司志、校志等。

区域志中的每一“分志”,都可以独立成为“专志”。

(3)杂志。

私人杂述著作,是志书的旁枝。

作品无统一内容,记事、记地、记人、记物,各有所长,因此称为杂志。

(二)志书的基本特征 1.区域性是志书的主要特征,以特定区域、特定行业为记述范围。

无论是省、市、县综合志,还是专业志,都有明确的地域范围。

2.广泛性志书记载一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纵涉几千年、几十年或十几年,横涉各种门类,资料全面、系统、丰富。

堪称地方百科全书。

3.连续性志书要求记述各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有三层含义:第一“部部相承不断修”,一个地方首届志书贯通古今,一般上限不限,明确统一下限。

若干年后承接上届志书的下限修续志。

第二“事事相接”,指志书记述事物的连续性。

志书在记述事物时,要按时间顺序记清其起源、发展变化,做到记述不断线。

第三“数据不缺”,是指各阶段横断面数据不缺。

形成发展线索,呈现连续性。

且这些数据形成对比性,体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和因果。

4.资料性志书不直接探索自然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只提供资料,为科研或需要者使用。

志书以资料见长,全面、系统记述一地、一事物情况,任何一种地情书无法与之比拟,是志书的本质特征。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及编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及编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志书编写的基本步骤及编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志书编写基本原则和方志体裁一、志书编写的基本原则(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把握重大事件,鉴别历史资料,科学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

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反映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客观记述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3、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要突出志书的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

4、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

(二)必须严守志体。

一是记述要真实,是什么就记什么,不要妄加分析。

在当记述某一事件时,首先分析发生这一事件的背景和条件,再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写成了史体。

二是要反映规律,但不要总结规律。

只以科学的方法,把各行业各事物的原本始末记述清楚,其中就包含了规律,即使所谓寓规律于记事之中。

研究和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志书的任务,而是专门学科、专门论著的任务。

三是只记事业本身,不作专业知识介绍。

编写地方志只需把每一行业、每项事业的发展脉络记述清楚即可,即使电影志非常专业,也不必作专业知识介绍。

四是重在自身行业或事业记述,不记或尽量少记有间接关系的事物。

五是要写出事物的动态,即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不能把事物记成死的静态的东西。

六是要采取点面结合的记述方法,力避“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三)必须采用史笔。

史笔也称秉笔直书,是史志家直言记载史实的一种笔法。

采用史笔主要应注意以下3 个方面。

1、文字表述要用史笔。

文字表述采用史笔是对新方志编者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方面语言要简明、准确、流畅,文字要精练、朴实、无华。

行文中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文约事丰,坚决摒弃浮词,不堆砌辞藻,不故弄玄虚,切忌大话、空话、套话,更不能说假话。

在使用判断词和定语时,要反复斟酌,注意分寸,不用或尽量少用形容词,切不要使用“大约、或许、可能、等不准确的言词和字眼。

地方志编纂方法(一)

地方志编纂方法(一)

地方志编纂方法(一)地方志编纂方法1. 概述地方志是记录地域特色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资料,编纂地方志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方志编纂方法。

2. 调研和采集编纂地方志首先需要进行调研和采集工作,以收集地域相关的历史文献、地图、照片等资料。

•查阅历史文献:收集有关该地区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书籍、文献和档案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

•地方考察:深入实地考察,了解地域特色、风景名胜、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具体细节,记录感受和收集背景材料。

•采访当地人:与当地居民、有关部门负责人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见解和故事,以获取更多信息。

3. 文献整理和分类在编纂地方志过程中,文献整理和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文献整理和分类方法:•时间顺序分类: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历史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读者了解地域历史的发展过程。

•主题分类:按照地方志记录的内容和主题,将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空间分类: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划分,将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按城市、乡镇、村庄进行分区。

4. 写作和编辑在收集和整理了足够的素材后,需要进行写作和编辑工作,以形成完整的地方志文章。

•逻辑清晰:文章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和逻辑,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展示,并注明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来源。

•简明扼要:要注意文字表达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累赘的描述,重点突出地区的重要特色和亮点。

•事实准确:编纂地方志应该依据准确的历史资料和事实,避免夸大和虚构。

5. 审定和出版地方志编纂完成后,需要经过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审定,最终确定正式出版。

•专家审定:将地方志稿件提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和修改,确保内容准确、权威。

•部门审定:根据地方志编纂的规定,将稿件提交给有关地方政府或出版社审定,确保稿件符合出版要求。

•出版发行:经过审定后,由出版社进行排版和发行,最终使地方志面世,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学习的文献资料。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提纲)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提纲)

方志编纂基本理论(提纲)王晖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

一、方志简史方志史是与历史、地理史紧密相连并行发展的。

(一)方志与古史——古方志1. 方志概念诞生于周朝据《周礼》记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

“小史掌邦国之志“。

“诵训掌道方志, 以观诏事。

”《周礼》又称《周官》,今文经学家认为是刘歆伪造,古文经学家认为是周公(公元前1046年前后)所作,其内容是周王室和战国时代各国设官分职的制度汇编。

方志的槪念诞生至今已有3000余年。

2“古方志”就是古国史《周礼》所载“方志“内涵是什么?方是指方域、方国;志,记也。

方志是记方国(地方)之事的书。

方志即方国之志,一国之史,古方志就是古国史。

历史概念诞生晚,所以“古方志”是史之源流。

宋人郑樵:’‘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

”淸代章学诚:“志者,古之国史。

I外史掌四方之志,若晋《乘》鲁《春秋》、楚《祷机》之类,是一国之全史也。

“近代梁启超:“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3.历史学概念形成于明朝“历史“的形成大约经历以下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文字历史,即口述历史。

第二阶段史书没有统一统称。

都属于方志系列。

第三阶段记事之史称之为“志“。

第四阶段记事之史称之为“书”。

第五阶段记事之史称之为“历“。

第六阶段记事之史称之为“史“。

第七阶段将“历”与“史"合二为一称历史。

史书诞生很早,而历史概念形成至今才430多年。

4•史官的“史"不等于史学的“史”方志学家李泰菜说:“史乃官需,非学需。

-商代设垃,原为驻守在外的武官《周礼•春官》之属有内史,执国法及国令之贰。

同时也主管文书、典籍和记事之官,故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名。

汉代以前史官编纂的书不称史,如同淸代翰林编的史书不称翰林一样,史官的“史"不等于史学的“史”。

汉以前只有经学而没有史学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志编纂基本方法(提纲)王晖一、志书结构与设计(一)拟定编纂方案凡事预则立。

编纂方案是做好修志工作总体设计的首要环节。

要对编纂宗旨、编纂任务、编纂体例、质量标准、编纂组织、编纂步骤、编纂分工、编纂经费、篇目大纲等事项做出操作性的详细的规定。

(二)拟订志书凡例新志书的凡例大体上由通例、分例和特例组成,通例是原则性条款,分例是技术性条款,特例是说明性条款,总体上包括编纂目的、编纂宗旨(常说指导思想)、时间断限、空间范围、志书内容、志书体例、编纂原则、人物收录、行文规则、资料来源等。

(三)选定框架结构1.纵向三体结构章节体。

下分“篇(编、卷)、章、节、目”,条目又分“一、(一)、1、(1)……”几级子目。

条目体。

又称“类目体、纲目体”。

大类为纲,小类为目。

章节与条目结合体。

此体最佳。

《中国通史》章节与条目结合体目录结构甲编序说第一章文献资料 (1)第一节基本史籍 (1)《史记》(1)《汉书》(5)《后汉书》(8)《三国志》(11)《汉纪》(12)《后汉纪》(13)《三辐黄图》(4)《华阳国志》(14)《水经注》(15)第二节史籍佚文的辑本 (15)《东观汉记》(15)《后汉书》(17)章节与条目结合体目录结构(例)第十五篇政党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市委员会第一节党员代表会议代表大会中共××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共××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中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2.横向三体结构大篇体。

即一级结构分“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六至七篇。

小篇体。

即取消大篇体的一级结构“篇(编、卷)”,以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为依据,平列“建置、地理、人口、农业、林业……政权、军事、民政、司法……教育、文化、新闻、体育、卫生……民俗、方言、人物”等数十章。

中篇体。

此体是在小篇体的基础上把若干个分量轻的分志合为一志,如“水利电力”、“司法军事”……此体不合理。

3.横排逻辑顺序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社会分工与科学分类相结合。

全志部类的横排逻辑顺序: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专志篇章的横排逻辑顺序:经济类:资源、生产、经营、科研、管理政治类:机构(队伍)、职能工作、重大活动文化类:事业机构、行业工作、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各个层次排列都必须符合逻辑顺序专篇章次的横排逻辑顺序:如《发展改革志》原以机构名称为序设立四章:第一章经济发展第二章经济改革第三章机构管理第四章经济规划调整后的逻辑顺序:规划章改革章发展章机构章(四)分类原则1.分工与分类的统一2.横排与纵述的统一3.形式与内容的统一4.逻辑与升格的统一5.集中与分散的统一6.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五)条目设置条目设置是纪事本末体的标题,要求能独立完整地反映记述对象,题目见事、见物、见人、见活动,不设立“初期、发展、结局”之类的过程条目,如“××学会”,下设“成立背景、筹备经过、成立大会、主要成就”,设立这些阶段性空洞条目丝毫没有意义,充其量是段落标题而已;也不设立重复出现的共性条目,如土特产品下设“产区”、“购销”、“储备”、“规格质量标准”、“价格”等雷同的条目就没有实际意义。

志书类辞书。

独立存在的条目可分为八个类型。

1、社会实体条目记述对象是组织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既可记机构,也可记人员队伍。

如“山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铁路检察院”、“机构设置”、“青岛大学”。

2、职能工作条目记述对象是部门职能、体制机制、行业工作等,如“兵役登记”、“护照签证”、“对外经济合作”、“刑事检察”、“党员教育”、“党史研究”。

3、大事活动条目记述对象是重要事件、重要会议、政治运动、兵事战役、典型案例等,如“取缔非法教派”、“扫黄打非”、“希望工程”、“百日安全竞赛活动”。

4、科技术语条目记述对象是特定不能改动的科学名词术语,如“气温”、“地温”、“降水”、“沉积岩”、“褶皱构造”、“流行性乙型脑炎”、“非典型性肺炎”。

5、自然实体条目记述对象是自然现象、地质地貌、疆域面积、景观景点等,如“沂蒙山区”、“华北平原”、“黄河故道”、“淮河流域”、“巢湖”、“崂山”。

6、建筑实体条目记述对象是人工建筑楼、堂、馆、所、桥梁、公园、体育场所等。

如“某某大桥”、“某某大厦”、“人民广场”、“某某公园”、“科技馆”、“济南市体育中心”。

7、器具物产条目记述对象是具体物件,有人工制造的产品,也自然生长的物产。

如“车辆、枪支警械装备”、“海尔冰箱”、“青岛啤酒”、“水稻、小麦、大豆”、“砀山梨”等。

8、人物事迹条目记述对象就是人、重要人物活动,条目即人名。

这不仅在人物志有各类入志人物,其他篇章也有,如“邓小平视察黄山”。

(六)标题拟订1.标题结构条目统率材料,限制外延,直言内涵,显事隐时,无需修饰。

(1)标题词组结构除专用名词外,多用主谓或动宾词组。

如“常务委员会组成”、“办理代表提案”。

标题不能缺谓语,如“党史”,外延太大,必须加谓语“党史研究”。

标题不能缺主语,如:“引进”,没有主语,外延无边无际,必须加主语:“教练员引进”。

(2)一事一目,不用联合词组。

如《教育志》有个条目为“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及村办幼儿园所”。

这个标题涉及到两个不同的主体,行文难以表述两条线,条目就应当改为一事一目: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村办幼儿园所(3)不用定语句式。

如: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改为:远程教育2.标题得体一不能用新闻报道式的标题。

如“社区建设大有可为”,志体就是“社区建设”。

二不能用文艺体的标题。

如“咆哮的大黄河”,志体就是“黄河”。

三不能用工作总结式的标题。

如:“执行工作的发展、执行工作的改革”。

志体改为:“执行工作机构、执行管理体制”。

四不能用标语口号式的标题。

如“文明创建,从我做起”。

志体就是“文明创建”。

五不能用广告式的标题。

如“文房四宝,中外名扬”,志体就是“宣纸、宣笔、徽墨、歙砚”。

六不能用教科书式的标题。

如“打顶抹杈”、“避孕节育技术”,志体就是“栽培管理”、“避孕节育措施”。

七不能用论文式的标题。

如“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志体就是“非公有制经济”。

八少用历史分期式的标题。

如“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建设”,志体就是“城乡建设”。

3.条目格式条目两侧不加括号【】,《标点符号用法》规定方括号是注释用的,志书条目可用黑体标目,子目用楷体标目。

条目前可不加序号,条目独立性不需要排第次,也不需要数量统计。

条目后不需要冒号和句号,空一字格排正文。

4.概念准确(1)常识性错误概念“市人大主任”、“人大常委”“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共××乡党委”“中共××镇党委”《中共上海党志》《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应为《浙江省志·中国共产党志》(2)客观存在的歧义例如:①《当代志坛诸老学术思想研究文选》后改为《当代中国志坛诸老纪念文集》②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③中澳合资(3)主观臆造的歧义例如:“有色教育”“劳改干警”,这个词组具有二重性,既可理解“管理劳动改造的干警”,也可以理解为“劳动改造干警”。

改为“监狱民警”“犯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改为“劳动改造表现优秀分子”二、资料搜集与鉴别(一)资料种类1.资料载体形式分四大类:(1)实物资料是指可以反映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2)行为资料指今人行为中保留的历史沉淀(3)文献资料指人们对历史的文字记录(4)口碑资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的对历史的回忆2.资料存在形态上分两大类(1)静态资料:包括档案、报刊、史志族谱、图表照片、私人著述笔记、网络、金石碑刻以及其他形成文字载体的资料。

(2)动态资料:包括口碑、实地考察、民间传说等流传人间地面地上未形成文字载体的零次性文献资料。

(二)资料搜集方法1.细化篇目,制订收集资料提纲。

2.摸清家底,熟悉本单位档案馆藏。

3.明确分工,做什么管什么写什么。

4.抽调人员,专业培训,掌握规范。

5.全面发动,发函启事,社会支持。

6.重点采访,实地考察,专题调查。

资料搜集“六先六后”先面后点先内后外先今后古先易后难先动后静先急后缓获取资料手段:抄录、复印、网络传输、照相、录像、刻录光盘、拓印、测绘等八种。

数码相机是查阅资料的最有用的武器,数码照片可用软件转换成文字。

(三)搜集线索“四求”1、因人以求。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2、因地以求。

根据事件所发生的处所顺藤摸瓜,实地考察,并在与该地有关的文献中去查阅资料。

3、因时以求。

根据时间去寻物、寻人、寻事。

4、因类以求。

图书目录学上有“即类求书”之说,社会分工、科学分类、档案保存都是分类有序的,只有掌握类别“即类求书”。

(四)资料鉴别资料出错:来源不同、以讹传讹、政绩水分、摘译有误。

修志资料一要全,二要真。

求是存真,孤证不立,无证不信。

1、鉴证方法书证:以文献证文献;物证:以实物证文献;人证:以当事人材料证文献;理证:以逻辑原则和经验进行推理判断。

2.鉴别资料“六准则”(1)以时近的资料为准。

“时近则迹真”。

(2)以本地的资料为准。

“地近则易核”。

(3)以原始正式档案资料为准。

(4)以“三亲”的资料为准。

(5)以数说同证的资料为准。

(6)以符合逻辑的资料为准。

(五)资料整理(1)形成载体。

口碑资料要整理书面记录、文献资料复印备份、网络资料拷贝备份并出书面载体、实物资料要有记录和照片。

(2)摘作卡片(或录入电脑)。

一事一卡(目)、专志资料按篇目分类、大事记资料按时间分类、重要资料按专题分类。

(3)分类归档。

按主题、时间、事件、材料载体分类。

编号造册:篇目分类号、主题年代号、资料种类号。

健全管理制度。

(六)资料应用(1)主题资料的应用。

起始资料、过程资料、现状(结果)资料。

(2)背景资料的应用。

自然背景、社会背景、时代背景。

(3)典型资料的应用。

地方之最、时代之先、代表人物、代表年份(4)对比资料的应用。

横向区域对比、纵向时代对比。

三、编纂原则与章法(一)编纂原则1、遵守疆界、越境慎书2、以时为经、以事为纬3、横不缺项、纵不断线4、以事系人、生不立传5、追根溯源、通典不录6、事实说话、述而不论7.详今略古,详独略同8、融汇群籍、自铸新词(二)概述撰写五要概述可用历史散文体式,也可用策论体,文风上“浪下三吴求庄重,云横九派自飘逸”。

撰写五要:一要“概”——鸟瞰全志,概而述之;但不泛泛而谈。

二要“通”——通贯古今,通览各业;但不面面俱到。

三要“特”——特事特写,特色鲜明;但不言过其实。

四要“简”——简而周详,淡而情深;但不简单罗列。

五要“活”——语言活泼,引人入胜;但不文过饰非。

(三)行文力戒公文化(1)条目不用序号如:一、彩票发行基本情况二、彩票发行飞速发展三、彩票发行体制改革……彩票发行(2)句首不用波折号如某志“概述”——重心下移,强基固本,基层基础工作率先跨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