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近代分析测试结课论文讲义

高分子近代分析测试结课论文讲义
高分子近代分析测试结课论文讲义

山东科技大学

高分子近代分析测试结课论文如何评价掺杂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

班级:高分子11-1

姓名:李先贺

学号:201101130718

如何评价掺杂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能

摘要:聚苯胺是导电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极有应用前途的高分子材料。本文概述了聚苯胺的掺杂机制,以及列举了几种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的关系,并对聚苯胺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乳液法合成不同摩尔比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磺基水杨酸(SSA)复合功能磺酸共掺杂的聚苯胺(PAn),并通过X 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I?IR)、电子顺磁共振谱(ESR)以及溶解性实验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掺杂体系中n(DBSA)?n(SSA)=1?3时,所得的PAn 样品的电导率高达3.57 S/cm;复合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 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掺杂程度以及溶解性能比单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 的高;电子顺磁共振谱结果表明,复合功能磺酸掺杂PAn 为自由电子自旋模型,属典型的PAn 盐形式。

关键词:聚苯胺;复合功能磺酸;掺杂;乳液聚合法;电导率;聚苯胺;

由于聚苯胺单体价廉易得,合成工艺简单,很容易通过控制其掺杂度,使其实现从绝缘体到导体的转变,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导电高分子聚合物[1]。PAn 的掺杂通常采用的掺杂剂有无机酸和有机磺酸两大类[2]。将无机酸掺杂虽然可以得到电导率较高的聚苯胺,但是其溶解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较差;有机大分子磺酸的熔点和沸点较高,在环境稳定性方面优于无机酸,它既含非极性基团,又含极性基团,因此,不仅可使掺杂态PAn 的电导率提高,而且可使其环境稳定性和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3]。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功能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合成及其相关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4?7],然而,关于复合磺酸体系掺杂PAn的研究报道很少。杨庆浩等[6]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对甲基苯磺酸(TSA)共掺杂PAn,其最高电导率可达1.1 S/cm,溶解性能也得到提高。在此,本文作者选取不同摩尔比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磺基水杨酸(SSA)组成复合磺酸掺杂体系,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复合磺酸掺杂PAn,并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1.聚苯胺的掺杂机制

通过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所合成的固体聚苯胺,同酸反应后导电率提高大约10个数量级,达到5~200 S/cm ,再同碱反应,又回到绝缘状态。MacDiarmid首先将这种行为称为质子酸掺杂和反掺杂。质子酸掺杂,是聚苯胺区别于其它导电高分子的重要特征,它涉及质子的捕获和释放,但不涉及电子的得失,因而在表观上,不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但是,掺杂反应究竟是怎样进行的,掺杂态的聚苯胺究竟是什么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清楚的。

MacDiarmid根据聚苯胺的酸碱滴定曲线i和掺杂聚苯胺具有强顺磁性的试验事实,提出了聚半醌自由基正离子模型,即极化子模型:

这个模型表明,掺杂聚苯胺中有两种不同的N 原子和一种芳环。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景遐斌等根据得到的可溶性聚苯胺的UV-Vis、IR、Raman 以及NMR谱图可以看出,在HCl掺杂和NH3反掺杂过程中,能发生可逆的变化ii,iii。分析这些变化,得到几个基本的结论:(1)聚苯胺原有的苯环和醌环结构在掺杂态中不复存在,所变成的新结构又互不相同;(2)某些N原子被质子化,由质子携带的正电荷被离域到邻近的芳环上;(3)发生了从苯环至醌环的电荷转移。这些结构用

极化子晶格模型是无法解释的,于是,他们提出了“四环苯醌变体”模型iv:

它表示一个重复单元由3种共4个芳环(Q′+2B1′+2B2′)和两种氮原子(Nδ+,Nδ++)组成;在重复单元内存在正电荷的分布;掺杂剂负离子处于Q′环的附近,但不一定连接在哪一个氮原子上。

将聚甲基苯胺跟适当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可以获得不同氧化程度的稳定的聚合物,它们都可以同酸反应,但反应产物的导电率却有很大差别,最高氧化态和最高还原态的聚合物的酸化产物,导电率很低,导电率最高的酸化产物是由苯二胺和醌二亚胺摩尔比1∶1 的聚合物得到的v,vi。这说明苯二胺和醌二亚胺的相邻并存,是聚苯胺掺杂导电的必要条件。从这个实验,还得出一个结论,不同氧化态的聚苯胺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但不一定是掺杂;掺杂是一个特殊的成盐反应,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伴有分子链上的部分的电荷转移和氧化还原。这样“成盐”和“掺杂”这两个概念就被完全区别开来了。根据上述模型,他们推断聚苯胺的掺杂反应如下[28~30 ]

它说明(1)聚苯胺的掺杂,从醌二亚胺上氮原子的质子化开始;(2) 醌亚胺环得到电子而部分还原,苯二胺单元失去电子而部分氧化,这样本来由质子携带的正电荷离域化到4个芳环的范围,换句话说,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本质上是一种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掺杂后的分子依然记忆着掺杂前的结构,分子链上的电荷转移和氧化还原,并没有使分子链完全均匀化。vii

2. 有机质子酸掺杂剂

能够提供较高H+浓度的浓盐酸、浓硫酸等无机强酸是过去研究中常用的掺杂剂,但是,在电子应用中,小分子无机酸会缓慢的释放并腐蚀其它器件,同时伴随着电导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更剧烈。因此,有机质子酸被用来取代无机强酸,特别是樟脑磺酸(CSA) 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等有机酸在提高电导率和改善掺杂聚苯胺溶解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良好潜力。

2.1 磺酸基化合物

有机磺酸基化合物由于酸性较强,一直以来都是掺杂聚苯胺的重要的研究对象。Majidi 等在对樟脑磺酸掺杂的聚苯胺研究中,通过圆振二色性光谱的观察,证明聚苯胺在有机酸掺杂时具有对映选择性,随樟脑磺酸中不同位置阴离子的参与,会优先产生单螺旋的聚合物链。viii Cao 等报道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樟脑磺酸(CSA)掺杂的聚苯胺可以溶于氯仿或邻甲酚等有机溶剂。ix,x可以通过这种特性制作柔软的光发射二极管。xi Jamshid等通过研究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指出,掺杂的聚苯胺在溶液中的链构象,影响了其制成固体器件的导电性。xii在溶液中,聚合物链的膨胀,使得链旋转而造成的聚苯胺骨架的π键的结合缺陷减少,增加了高分子链的极子离域效应,使聚苯胺的导电性增强。樟脑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溶于邻甲酚浇铸成膜后其电导率可达400 S/cm。xiii Zhang 等xiv比较了对甲苯磺酸(TSA),甲基磺酸(MSA)对聚苯胺的掺杂效果。相对于TSA,分子体积较小的MSA更容易扩散到聚苯胺固体颗粒中,掺杂效果更好,得到的电导率更高(32。5 S/cm)。另外,MSA的挥发性比盐酸弱,因此用MSA掺杂后的聚苯胺的电导率也高于使用盐酸掺杂的聚苯胺。

a b

Fig. 2 . a. Molecular structure of hydrogensulfated fullerenol b.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zipping effect by doping of polyaniline emeraldine base chains with the hydrogensulfated fullerenol derivatives containing multiple -OSO3H groups.

Dai等研究了磺酸取代富勒烯掺杂聚苯胺发现掺杂聚苯胺产生了非定域极化和间带跃迁。xv除了初级掺杂,通过-OSO3H基团的质子酸掺杂,磺酸取代富勒烯也作二次掺杂剂使聚苯胺产生离域极化,从而拉直聚苯胺分子链。由于磺酸取代富勒烯上的-OSO3H的“多臂结构”与聚苯胺链的“多点连接”形成如图2.b的“之”字形结构的二次掺杂展开了聚苯胺链的卷曲结构。该掺杂化合物的电导率在室温下可达100 S/cm。

1 实验

1.1 试剂

试剂有:苯胺(使用前需经二次蒸馏),过硫酸铵(APS)、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磺基水杨酸(SSA)、

无水乙醇、二甲苯,均为分析纯试剂。

1.2 性能测试与表征

红外光谱测试在Nicolet550Ⅱ型FT–IR 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 公司制造)上进行;采用SX1934(SZ?82)

数字式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苏州电讯仪器厂制造)测试电导率;采用Setaram DSC141 型热分析仪

进行热重分析,升温速度为 10 ℃/min,温度范围为25~600 ℃;电子顺磁共振谱(ESR)在JEOL JES?FA200ESR 谱仪上获得;产率参照文献[6]中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称取一定量样品(记为m)溶于20 mL 溶剂,恒温(25 ℃)磁力搅拌 24 h后离心分离出不溶物,将不溶物洗涤、干燥、称重( 记为m1) ,得溶解率η=[(m?m1)/m]×100%。

1.3 掺杂态PAn 的合成

称取一定量苯胺单体于三颈瓶反应器中,然后,向反应器中加入一定摩尔比的DBSA 和SSA 的水溶液100 mL,搅拌片刻加入25 mL 二甲苯,继续搅拌30 min 使体系形成均匀的乳白色乳液。向体系中缓慢滴加一定量的1 mol/L 过硫酸铵(APS)溶液,控制温度(12~15 ℃)反应 4 h,产物经破乳,抽滤、洗涤、烘干、研磨,制得产品。单磺酸掺杂PAn 记为PAn?DBSA(DBSA 掺杂)和PAn?SSA(SSA 掺杂)。

2 结果与讨论

2.1 产率和电导率分析

表1 所示为PAn 样品的相关数据。由表1 可以看出,当掺杂体系中n(DBSA)?n(SSA)=1?3时,样品的产率(掺杂态产品中由于含有掺杂酸对阴离子,因此,掺杂率较高时产率能超过100%[6],这种产率表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掺杂率)和电导率都高,分别为122.0%和3.57 S/cm,与单磺酸掺杂PAn?DBSA 和PAn?SSA 样品相比均有较大提高。电导率主要由所得PAn 链的电荷密度、电荷运动性的变化、掺杂程度、结构以及游离

磺酸的含量等因素决定。复合磺酸掺杂体系中,SSA 与DBSA 协同进入聚苯胺骨架,使聚苯胺分子以伸展链构象存在,降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电荷的离域和电荷运动性的增强,从而使样品具有较高的

电导率和掺杂率。当掺杂体系中n(DBSA)?n(SSA)=1?3 时,PAn 电导率达到最大值,说明掺杂基本达到饱和状态,电荷离域程度和电荷运动

性达到最大值,附在PAn 分子链骨架上的对阴离子数目最多,因此,产率也达到最大值;而n(DBSA)?n(SSA)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掺杂,导致电导率和产率降低,这主要是受反应过程中不同磺酸的给质子性、含量、分子体积(即空间位阻)、掺杂能力和水溶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也受SSA 和DBSA 之间的竞争反应及其互溶性等因素的制约[6]。

注:当DBSA掺杂时,PAn样品的产率和电导率分别为89.9%和2.58 S/cm;当SSA 掺杂时,PAn 样品的产率和电导率分

别为73.5%和2.63 S/cm。

2.2 XRD 分析

图1 所示为不同PAn 样品的X 射线衍射图谱。由图1 可见,所有样品均具有类似的衍射图形,都在2θ为20°和25°处出现强度大而尖锐的衍射峰,说明所有的PAn样品均为部分结晶[8]。由图1还可见,n(DBSA)?

n(SSA)=1?3的样品与PAn?DBSA和PAn?SSA样品相比,其衍射峰的强度更大,说明复合磺酸掺杂PAn 分子链的有序性和结晶性更高。XRD 分析结果说明,复合磺酸体系相对单磺酸掺杂体系更有利于提高PAn分子链的规整性,这也是复合磺酸体系中DBSA 与SSA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3 TGA 分析

图2 所示为不同PAn 样品的热重曲线。可见,不同PAn 样品均呈现3 个主要质量损失峰。第1 个峰的质量

损失为5%~8%,这是失去残留水分所致;第2个质量损失峰从220 ℃开始,质量损失为18%~36%,这是由于失去掺杂剂和部分齐聚物;在330~440 ℃所观察到的平缓而又宽广的质量损失曲线是聚合物的分解造成的[5]。n(DBSA)?n(SSA)=1? 3 的样品(初始分解温度约为440 ℃)与单磺酸掺杂PAn样品(PAn?DBSA样品初始分解温

度约为400 ℃,PAn?SSA 样品初始分解温度约为 340 ℃)相比,质量损失曲线更加平稳,初始分解温度更高,热稳定性更强TGA 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磺酸掺杂体系制备PAn,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此结果与XRD 分析结果相吻合。

2.4 溶解性能

PAn 样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率数据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n(DBSA)?n(SSA)=1?3的样品在不同有机溶

剂(甲基亚砜、丙酮、间甲酚、二甲苯)中的溶解率均比单磺酸掺杂的PAn 样品(PAn?DBSA 和PAn?SSA)的溶

解率高。这主要是掺杂态PAn 的结构、游离磺酸和空间位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5 红外光谱分析

图3 所示为不同PAn 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其主要红外吸收峰数据见表3。由图3 可见,1 302 和1 250 cm?1附近的吸收峰分别对应N—H 伸缩振动和苯环中C—N 不对称伸缩振动;在1 562 cm?1 出现的吸收峰对应醌式结构特吸收峰(υN=Q=N),在1 480 cm?1 出现的吸收峰对应苯式结构特征吸收峰(υN—B—N),在805 cm?1出现的一定强度的吸收峰对应于1,4?二取代苯[9],在1 135 cm?1 附近出现的宽而强的峰是PAn 中N=Q=N 的模式吸收振动峰[10],在518 cm?1 附近的吸收峰证实了?SO3 组分的存在

由表3 可知,n(DBSA)?n(SSA)=1? 3 的样品与单磺酸掺杂PAn 样品相比,一些特征IR 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

位移。在单磺酸掺杂PAn 样品中,1 578 和1 490~1 502 cm?1 处的吸收峰在复合磺酸掺杂PAn 样品中向低频方向移动了10~22 cm?1,证明复合磺酸掺杂PAn的分子链离域程度更大,电子云密度下降,原子间力常数更低。该结果表明复合磺酸掺杂体系比单磺酸掺杂体系更有利于PAn 的掺杂,而掺杂程度增大也使得其导

电性增强,溶解性能更好。

2.6 ESR 分析

ESR 是研究聚合物导电机理必不可缺的手段,因为它是检测聚合物中极化子的惟一直接方法。ESR 还能从

信号的g 因子[11]推知导电链中的杂原子种类,从峰宽得到自旋电子活动性等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信息。

图4 所示为各PAn 样品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图。由图4 可见,它显示了单一的信号,没有超精细结构。超精

细分裂现象反映未成对电子与所在顺磁分子中磁性核相偶合的情况。固体样品通常不出现超精细结构,这

是原子与原子间的距离较近,邻近自由基间的相互影响较强的缘故。固体PAn 样品也是如此。各PAn 样品

的g 因子在2.001 00~2.00 141 范围内,与自由电子g 因子(2.002 3)接近,说明PAn 掺杂后,所产生的自由基阳离子具有自由电子的性质,而正是自由基阳离子在整个分子链上的离域使PAn 产生导电性。正峰与

负峰的高度比也接近1,表明各样品均为自由

电子自旋模型;各 PAn 样品(包括n(DBSA)?n(SSA)=1?3 样品)的线宽均为典型的 PAn 盐形式。分析结果

还表明,各样品的自旋浓度几乎在同一个数量级,n(DBSA)?n(SSA)=1?3 样品的电导率要明显高于单磺酸掺杂PAn 样品电导率,这证明了电导率与自旋浓度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与P. Swapna Rao 等的报道结果一致[5]。

3 结论

a. 采用复合功能磺酸掺杂体系制备PAn,当掺杂体系中n(DBSA)?n(SSA)=1? 3 时,产品的产率和电导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和3.57 S/cm。

b. 复合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 的结晶性能更好,结晶度更高;复合磺酸掺杂PAn 的热稳定性能更好,其初始分解温度约为440 ℃,分别比单磺酸掺杂样品PAn?DBSA(初始分解温度约为400 ℃)和PAn?SSA(初始分解温度约为340 ℃)高出约40 ℃和 100 ℃。

c. 复合磺酸掺杂PAn 的掺杂程度及溶解性能与单磺酸掺杂样品PAn?DBSA 和PAn?SSA 的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d. 复合磺酸掺杂PAn 为自由电子自旋模型,属典型的PAn 盐;PAn 电导率与其自旋浓度之间无直接

联系。

参考文献:

[1] 傅和青, 张心亚, 黄洪, 等.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及其导电性能[J]. 化工学报, 2005, 56(9): 1790?1793.

FU He-qing, ZHANG Xin-ya, HUANG Hong, et al.Conductivity property of polyaniline synthesized by emulsionpolymerization[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2005, 56(9): 1790?1793.

[2] 马利, 刘昊, 甘孟瑜, 等. 乳液法合成磺基水杨酸掺杂纳米聚苯胺[J]. 表面技术, 2006, 35(4): 42?45.MA Li, LIU Hao, GAN Meng-yu, et al. Synthesis ofnanopolyaniline doped by sulfosalicylic acid with emulsionpolymerization[J]. Surface Technology, 2006, 35(4): 42?45.

[3] 颜海燕, 胡志毅, 寇开昌, 等. 功能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及其光谱特性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1): 50?52.YAN Hai-yan, HU Zhi-yi, KOU Kai-chang, et al. Study onconductivity and spectra of polyaniline doped with functionalsulfonic acids[J].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05(1): 50?52.

[4] Neoh K G, Pun M Y, Kang E T. Polyaniline treated with organicacids: Do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J]. Synthetic Metals,1995, 73(3):209?215.

[5] Swapna Rao P, Subrahmanya S, Sathyanarayana D N. Inverse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 new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conducting polyaniline[J]. Synthetic Metals, 2002, 128(3):311?316.

[6] 杨庆浩, 王杨勇, 程光旭. 复合磺酸体系原位聚合聚苯胺性能研究[J]. 材料工程, 2005(5):

30?33.YANG Qing-hao, WANG Yang-yong, CHENG Guang-xu.Study on property of polyaniline in-situ synthesized frommultiple sulfonic acids medium[J]. Materials Engineering,2005(5): 30?33.

[7] 潘春跃, 曾燕. 乳液聚合条件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 17(3):

163?165.PAN Chun-yue, ZENG Yan. Effect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conditions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aniline[J]. Polymer 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1, 17(3): 163?165.

[8] Palaniappan S, Amarnath C A. Polyaniline-dodecylhydrogensulfate-acid salt: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5, 92(1): 82?88.

[9] Cruz-Silva R, Romero-Garcy′a J, Angulo-Sa′nchez J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8007612.html,parative study of polyaniline cast films prepared fromenzymatically and chemically synthesized polyaniline[J].Polymer, 2004, 45(14): 4711?4717.

[10] 杨胜林, 潘伟, 李广, 等. 掺杂率对乳液聚合制备聚苯胺结构性能的影响[J].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03, 16(2): 203?206.YANG Sheng-lin, PAN Wei, LI Guang, et al. Studies of theinfluene of doing extent on the structure an properties ofpolyanline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 Journalof Functional Polymer, 2003, 16(2): 203?206.

[11] 庄林, 周琴, 陆君涛. 聚苯胺的电化学现场ESR-电导同步测量[J]. 电化学, 2000, 6(1):

10?16.ZHUANG Lin, ZHOU Qing, LU Jun-tao. In-situ simultaneousESR and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for polyaniline[J].Electrochemistry, 2000, 6(1): 10?16.

i Menardo C ,Nechtschein M,Rousseau A ,Travers J P ,Hany P. Synth Metals ,1988 ,25 :311~322

ii Jing Xiabin(景遐斌) ,Tang Jingsong (唐劲松) ,Wang Ying (王英) ,Lei Liangcai (雷良才) ,Wang Baochen (王宝忱) ,Wang Fosong (王佛松) .Science in China ,Ser B(中国科学B 辑) ,1990 ,(1) :15~20

iii Jing X B ,Tang J S ,Wang Y,Lei L C ,Wang B C ,Wang F S. Science in China ,Ser B(Eng) ,1990 ,33 (7) :787~794

iv Jing Xiabin(景遐斌) ,Tang Jingsong (唐劲松) ,Wang Ying (王英) ,Lei Liangcai (雷良才) ,Wang Baochen (王宝忱) ,Wang Fosong (王佛松) .Science in China ,Ser B(中国科学B 辑) ,1990 ,(1) :15~20

29 Jing X B ,Tang J S ,Wang Y,Lei L C ,Wang B C ,Wang F S. Science in China ,Ser B(Eng) ,1990 ,33 (7) :787~794

30 Zhou Yuqing(周宇清) ,Lei Liangcai (雷良才) ,Jing Xiabin(景遐斌) ,Tang Jingsong(唐劲松) ,Wang Fosong(王佛松) ,Tian Zhongqun(田中群) .Acta Polymerica Sinica (高分子学报) ,1992 , (4) :438~443

v Wang L X,Jing X B ,Wang F S. Synth Metals ,1989 ,29 :E363~E370

vi Wang Lixiang(王利祥) ,Li Ji (李季) ,Jiang Hai (姜海) ,Wang Xianhong (王献红) ,Jing Xiabin

(景遐斌) ,Wang Fosong (王佛松) . Acta ChimicaSinica (化学学报) ,1994 ,52 :779~783

vii景遐斌,王利祥,王献红,耿延候,王佛松.导电聚苯胺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高分子学报,2005,655-663 viii Majidi M R , Kane2Maguire L A P , Wallace G G. Chemical genera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polyaniline via the doping of emeraldine base with ( + )2 or (2)2camphorsulfonic acid. Pol2 ymer ,1995 , 36 (18) : 3597

ix Y. Cao, P. Smith, A.J. Heeger, Synth. Met. 48_1992.91.

x Y. Cao, P. Smith, Polymer 34_1993.3139

xi G. Gustafsson, Y. Cao, G.M. Treac, F. Klavetter, N. Colaneri, A.J. Heeger, Nature

357_1992.477.

xii Jamshid K. Avlyanov, Yonggang Min, Alan G. MacDiarmid, Arthur J. Epstein Polyanilin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duced in solution by variation of solvent and doping level Synthetic Metals 72 (1995) 65-71

xiii MacDiarmid, A. G. Synth. Met. 1997,84,27.

xiv Keqing Zhanga and Xinli Jinga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aniline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olym. Adv. Technol. 2009, 20 689–695

xv Doping of Conducting Polymers by Sulfonated Fullerene Derivatives and Dendrimers

Liming Dai,* Jianping Lu,? Barry Matthews, and Albert W. H. Mau* J. Phys. Chem. B 1998,102,4049-4053

(完整word版)川大版高分子近代分析方法重点

第一章紫外光谱 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无论何种电磁波都具有该性质)。生色基: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具有双键结构的基团对紫外—可见光区能产生特征吸收的基团统称生色基。可为c=c,c=o,c=s,-N=N-双键及共轭双键,芳环,-NO2,-NO3,-COOH,-CONH2等基团,总之,可产生π→π*和n→π*跃迁的基团都是生色基。 助色基:与生色基相连时,通过非键电子的分配,扩展了生色基的共轭效应,从而影响生色基的吸收波长,增大其吸收系数,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基。如-NH2,-NR2,-SH,-SR,-OH,-OR,-cl,-Br,-I,等,这些助色基都具有孤对电子~n电子,它们与生色基的π电子发生共轭。 蓝移:因环境或结构的变化,使生色基的λmax向低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红移:使生色基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向高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光谱分析法类型:吸收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分析和散射光谱分析三种类型。 光谱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高2.特征性强3.样品用量少4.操作简便5.不需标样。 紫外吸收带的类型及特征: R吸收带:含C=O,-N=O,-NO2,-N=N-基的有机物可产生这类谱带,它是n→π*跃迁形成的吸收带,ε很小,吸收谱带较弱,易被强吸收谱带掩盖,易受溶剂极性的影响而发生偏移。 K吸收带:共轭烯烃,取代芳香化合物可产生这类谱带,它是π→π*跃迁形成的吸收带,εmax>10000,吸收谱带较强。 B吸收带:是芳香化合物及杂芳香化合物的特征谱带,εmax=200,特征是峰形有精细结构,(溶剂的极性,酸碱性对精细结构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振动次能级对电子跃迁的影响。E吸收带:也是芳香族聚合物的特征谱带之一,也属π→π*跃迁。 ①E1带:εmax >100000,是由苯环内双键上的π电子被激发所致。 ②E2带:εmax的2000-14000,是由苯环的共轭双键所引起。 紫外吸收带的影响因素:①生色基和助色基②蓝移和红移③溶剂和介质④溶剂的酸碱性。 紫外吸收光谱在高分子中的应用: 1.定量分析①丁苯橡胶中共聚物组成的分析②高分子单体纯度的测定 2.定性分析:将不具备生色基的高分子区别开来 3.聚合反应动力学:苯胺光引发机理的研究 4.其他:①互变异构体的确定②分子量的测定。 光谱分析的原理: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而形成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核可以具有多种能级状态,通过对光谱学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内部运动规律,获得物质定性与定量的信息。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 紫外光谱中电子的跃迁类型及特征:①n→σ*跃迁:是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卤素等杂原子的饱和烃及衍生物可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较大,吸收峰的吸收系数ε较低,ε<300.②n→π*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和π键的有机化合物会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小,ε很小,在10-100之间。③π→π*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凡含有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的有机化合物可发生此类跃迁,特征:所需能量小,ε很高,一般ε>10000。④d-d跃迁:在过渡金属络合物溶液中易产生的跃迁。⑤电荷转移跃迁:条件是同时具备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其吸收谱带的强度大,吸收系数ε>10000.

性能测试培训——基础知识

性能测试培训(一) ——基础知识 1.软件性能测试的概念 1.1软件性能与性能测试 软件性能:覆盖面广泛,对一个系统而言,包括执行效率、资源占用、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可靠性等。 性能测试:为保证系统运行后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测试组织工作。 1.2不同角色对软件性能的认识 用户眼中的软件性能: ?软件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 如用户提交一个查询操作或打开一个web页面的链接等。 ?业务可用度,或者系统的服务水平如何 管理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开发人员眼中的软件性能: 1.3性能测试的对象 服务器端: ?负载均衡系统; ?服务器(单机、双机热备、集群); ?存储系统、灾备中心; ?数据库、中间件。 网络端: ?核心交换设备、路由设备; ?广域网络、专线网络、局域网络、拨号网络等; 应用系统: 由此可见,性能测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被测对象包括系统运行时使用的所有软硬件。但在实际操作时,将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特定的被测对象。 1.4性能测试的目标 评价系统当前的性能:

?系统刚上线使用,即处于试运行时,用户需要确定当前系 统是否满足验收要求; ?系统已经运行一段时间,如何保证一直具有良好的性能。分析系统瓶颈、优化系统: ?用户提出业务操作响应时间长,如何定位问题,调整性能;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速度变慢,如何寻找瓶颈,进而优 化性能。 预见系统未来性能、容量可扩充性: ?系统用户数增加或业务量增加时,当前系统是否能够满足 需求,如果不能,需要进行哪些调整?提高硬件配置?增 加应用服务器?提高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或者是需要对 代码进行调整? 1.5性能测试的分类 按照测试压力级别: ?负载测试; ?压力测试; 按照测试实施目标: ?应用在客户端的测试; ?应用在网络的测试; ?应用在服务器端的测试; 按照测试实施策略: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总结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一.填空: 1.高聚物红外谱图的三要素指:谱带的位置、谱带的形状、谱带的相对强度; 2.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物质组分的吸收峰强度的大小来进行的。 3.核磁共振的共振条件:①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不能为零; ②有自旋的原子核必须置于一外加磁场H。中,使核磁能级发生分裂;③必须有一外加的频率为v的电磁辐射,其能量正好是作旋进运动的原子核的两能级差,才能被原子核吸收,使其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从而发生核磁共振。 4.有机化合物四种类型的跃迁:n-π*、π-π*、n-6*、6-6*;四种吸收带:R吸收带(n-π*)、K吸收带(π-π*)、B吸收带(π-π*)、E吸收带(π-π*)。 5.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π-π*)跃迁的吸收峰红移;(n-π*)跃迁的吸收峰蓝移。 6.做扫描电镜时,要求样品(必须为固体),高分子样品在观察前要预先在分析表面上蒸镀一层厚度为(10nm)的金属膜,这是因为:以消除荷电现象。 7.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包含两部分:(连续谱)和(特征谱)。SAXS的散射角小于(2°)。 8.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为:利用成像电磁透镜成像,并一次成像;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则不需要成像透镜,其图像是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逐点形成的,并在镜体外显像管上显示。 9.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 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波数精度高、扫描速度快、光谱范围宽、能量输出大、光谱重复性好。 11.各官能团的基团频率:C=O——1540~1870;(羧酸的羰基在1700附近,而羟基在2500~3500,峰值在3000附近,很具有特征性。) O-H基在3100~3700区域。N-H也在这个区域3200~3500。醚类C-O-C在1100~1300区域。过氧化物C-O-O在1176~1198区域。含硫磷化合物:在1100~1250区域。 12.H。磁旋比=2.67 ;13C=0.6721 13.核磁共振普中不同质子产生不同化学位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质子处于静磁场中所受的屏蔽效应不同,使得每个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引起Larmor进动频率不同,化学位移自然不同。 二、简答: 1.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答: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1)诱导效应。在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着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2)共轭效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建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3)键应力和空间效应的影响。(4)氢键效应。(5)偶合效应。(6)费米共振。(7)物态变化及溶剂的影响。2.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量、化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 答: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于组成这一化学键的原子质量和键的力常数。v=1/2π根号(k/m);O-H>C-H>C-C>C- O C=C>C=O>C-O 3.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起吸收强度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度决定于偶极矩变化的大小。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强度越大。 4.用红外光谱法研究高分子材料时,常用哪些制样方法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答:(1)溶液铸膜法。优点:制得的样品厚度均匀。缺点:制样花费时间较多,而且在聚合物里残留溶剂的消除比较麻烦。(2)热压成膜法。优点:一定压力下可以得到厚度适当的薄膜,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缺点:压力和温度控制需要做到正确操作。(3)显微切片。需要样品有一定的硬度,太软不行,太硬也不行。(4)卤化物压片法。(5)热裂解方法。很多交联树脂或橡胶类步溶不熔的聚合物用此法。 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色散型的红外光谱法比较有哪些优点? 答:(1)具有很高的分辨率。(2)波数精度高。(3)扫描速度快。(4)光谱范围宽。(5)能量输出大。 6.某一单位从一进口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红外谱,请问是否含有苯环? 答:从1500cm-1和1590吸收带的看出有苯环骨架振动谱带,820是对位取代苯环上相邻两个氢的面外弯曲振动,而1700~2000的一组不强的吸收带又是苯环的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证明有苯环的存在。1760是C=O的伸缩振动谱带,为什么频率比一般的羰基高,有可能由相连接的基团或原子的诱导效应的影响造成的。 1220、1190、1160等谱带是C-O的伸缩振动的吸收带,1080和1050是C-O-与苯环相连的醚键的伸缩振动,1380和1360这双峰吸收特征性很强,是两个甲基连接在一个碳原子上。2950和2850是CH3上的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带。最后证明是聚碳酸酯。【-C(=O)-O-苯-C(两个甲基)-苯-O-] 7.某一未知聚合物? 答:从图可以排除O-H,N-H和C=-N基团。谱图上1600、1580是苯环的骨架振动谱带,760和690是单取代苯的谱带,1668~2000一系列低强度谱带是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和合频,这就证明了该聚合物含有苯环。2800~3000的谱带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C-H伸缩振动谱带。1400~1500的谱带是-CH2-和C-H的变形振动有关的谱带是反式不饱和基团的C-H面外弯曲的特征谱带,990和910是与末端的乙烯基有关的谱带。所以该聚合物含有单取代苯环,又有反式双键和末端双键的化合物,不含其他的元素,只有碳氢组成。而且也不会由单烯类单体聚合而成。所以查证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 8.在聚合物研究中,有时需要分析聚合物中少量的配合剂(增塑剂、抗氧剂等)以及这些配合剂与聚合物本体相连的作用情况,差谱法可以胜任。又如聚合物完全结晶和非完全结晶也可以用此法。光谱C是从结晶度高的光谱A减去结晶度低的光谱B得到的差示光谱,已得到纯的晶区光谱。 二核磁共振:

常用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国家标准

1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 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 GB/T 1036-198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4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 5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6 GB/T 1039-199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7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8 GB/T 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9 GB/T 1043-19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1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13 GB/T 1409-1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14 GB/T 1410-19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15 GB/T 1411-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 16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7 GB/T 1447-2005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8 GB/T 1448-2005 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9 GB/T 144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20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1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2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23 GB/T 1458-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4 GB/T 1461-19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5 GB/T 146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6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7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8 GB/T 1634.1-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29 GB/T 1634.2-2004 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典型力学性能测试实验

《高分子材料典型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在这一实验中将选取两种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力学测试实验,即拉伸实验及冲 击试验作为介绍。 实验一:高分子材料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高分子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标准条件、测试原理及其操作,了解测 试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判断不同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征。 二、实验原理 在规定的实验温度、湿度和实验速率下,在标准试样(通常为哑铃形)的 两端沿轴向施加载荷直至拉断为止。拉伸强度定义为断裂前试样承受最大载荷与试样的宽度和厚度的乘积的比值。实验不仅可以测得拉伸强度,同时可得到断裂伸长率和拉伸模量。 玻璃态聚合物在拉伸时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

是在较低温度下出现的不均匀拉伸,所以又称为冷拉。 将试样夹持在专用夹具上,对试样施加静态拉伸负荷,通过压力传感器、 形变测量装置以及计算机处理,测绘出试样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曲线上的特征点如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拉伸强度)、试样断裂时的拉伸应力(拉伸断裂应力)、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屈服 点处的应力(拉伸屈服应力)和试样断裂时标线间距离的增加量与初始标距之比(断裂伸长率,以百分数表示)。所涉及的相关计算公式: (1)拉伸强度或拉伸断裂应力或拉伸屈服应力或偏置屈服应力σt σt 按式(1)计算: (1) 式中σt—抗拉伸强度或拉伸断裂应力或拉伸屈服应力或偏置屈服应力,MPa; p—最大负荷或断裂负荷或屈服负荷或偏置屈服负荷,N; b—实验宽度,mm;d—试样厚度,mm。 (2)断裂伸长率εt εt 按式(2)计算: 式中εt——断裂伸长率,%;

高分子材料的测试标准共5页文档

高分子材料的测试标准 Testing Items Test Requirement 力学测试~ 邵氏A型硬度Shore Type A Hardness ASTM D2240-05 ISO 7619-97 GB/T 2411-1980(1989) 邵氏D型硬度Shore Type D Hardness ASTM D2240-05 ISO 7619-97 GB/T 2411-1980(1989) 洛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 ASTM D785-03 ISO 2039-2:1987 GB/T 9342-88 拉伸强度(模塑料,原料)Tensile Strength (Mould Plastic& Materials) ASTM D638-03 ISO 527-2:1993 GB/T 1040-92 ASTM D412-1998a(2019)e1 (橡胶) ISO 37-2019(橡胶) GB/T 528-2019(橡胶) 拉伸强度(膜材与片材)Tensile Strength(Plastic Sheet & Film) ASTM D882-02 (单方向) ISO 527-3:1995 (单方向) GB/T 13022-1991 (单方向) ASTM D882-02 (MD/CD) ISO 527-3:1995 (MD/CD) GB/T 13022-1991 (MD/CD) 拉伸强度(编织袋)Tensile Strength(Braided tapes ) ISO 10371-1993(单方向) GB/T 8946-2019(单方向) GB/T 10454-2000(单方向) ISO 10371-1993(MD/CD) GB/T 8946-2019(MD/CD) GB/T 10454-2000(MD/CD) 断裂伸长率(模塑料、原料)Elongation at break(Mould Plastic& Materials) ASTM D638-03 ISO 527-2:1993 GB/T 1040-92 ASTM D412-1998a(2019)e1 (橡胶) ISO 37-2019(橡胶) GB/T 528-2019(橡胶)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高分子近代测试复习 一.填空: 1.高聚物红外谱图的三要素指:谱带的位置、谱带的形状、谱带的相对强度; 2.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物质组分的吸收峰强度的大小来进行的。 3.核磁共振的共振条件:①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I不能为零;②有自旋的原子核必须置于一外加磁场H。中,使核磁能级发生分裂;③必须有一外加的频率为v的电磁辐射,其能量正好是作旋进运动的原子核的两能级差,才能被原子核吸收,使其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从而发生核磁共振。 4.有机化合物四种类型的跃迁:n-π*、π-π*、n-6*、6-6*;四种吸收带:R吸收带(n-π*)、K吸收带(π-π*)、B吸收带(π-π*)、E吸收带(π-π*)。 5.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π-π*)跃迁的吸收峰红移;(n-π*)跃迁的吸收峰蓝移。 6.做扫描电镜时,要求样品(必须为固体),高分子样品在观察前要预先在分析表面上蒸镀一层厚度为(10nm)的金属膜,这是因为:以消除荷电现象。 7.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包含两部分:(连续谱)和(特征谱)。SAXS的散射角小于(2°)。 8.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为:利用成像电磁透镜成像,并一次成像;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则不需要成像透镜,其图像是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逐点形成的,并在镜体外显像管上显示。9.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振动过程发生偶极距发生变化(2)辐射能量与振动能级差相当。 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波数精度高、扫描速度快、光谱围宽、能量输出大、光谱重复性好。 11.各官能团的基团频率:C=O——1540~1870;(羧酸的羰基在1700附近,而羟基在 2500~3500,峰值在3000附近,很具有特征性。) O-H基在3100~3700区域。N-H 也在这个区域3200~3500。醚类C-O-C在1100~1300区域。过氧化物C-O-O在1176~1198区域。含硫磷化合物:在1100~1250区域。 12.H。磁旋比=2.67 ;13C=0.6721 13.核磁共振普中不同质子产生不同化学位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质子处于静磁场中所受的屏蔽效应不同,使得每个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引起Larmor进动频率不同,化学位移自然不同。 二、简答: 1.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 答:影响基团红外吸收谱带位移的因素:(1)诱导效应。在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着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2)共轭效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建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3)键应力和空间效应的影响。(4)氢键效应。(5)偶合效应。(6)费米共振。(7)物态变化及溶剂的影响。 2.基团振动的频率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量、化学键力常数的关系如何? 答: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决定于组成这一化学键的原子质量和键的力常数。v=1/2π根号(k/m);O-H>C-H>C-C>C-O C=C>C=O>C-O 3.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起吸收强度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性能测试方案讲解

1.引言 说明测试方案中所涉及内容的简单介绍,包含:编写目的,项目背景、参考文档,以及预期的读者等。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描述××系统性能测试的范围、方法、资源、进度,该文档的目的主要有: 1.明确测试目的范围。 2.明确测试范围和目标。 3.明确测试环境需求,包括:测试需要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测试人力需求。 4.确定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5.确定测试需要输出的结果和结果表现形式。 6.分析测试的风险,寻找规避办法。 1.2.项目简介 简要描述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如被测系统简介,项目上线计划等。 1.3.参考文档 说明文档编写过程参考引用的资料信息。 2.测试目的、范围与目标 2.1.测试目的

根据项目总体计划明确项目测试目的。常见的测试目的如下(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修改。 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 ?测试已完成系统的综合性能表现,检验交易或系统的处理能力是否满足 系统运行的性能要求; ?发现交易中存在的性能瓶颈,并对性能瓶颈进行修改; ?模拟发生概率较高的单点故障,对系统得可靠性进行验证; ?验证系统的生产环境运行参数设置是否合理,或确定该参数; ?获得不同备选方案的性能表现,为方案选择提供性能数据支持。 2.2.测试功能范围 说明本项目需要进行测试的待测系统功能范围,列出被测对象的测试重要性及优先级等,提供一份简要列表。对于交易类功能要细化到每一个交易码;对于页面类功能要细化到每一个发起页面。下面表格供参考,非强制使用。 如果测试目的为方案验证,需要文字列出需要验证的方案项。 明确列出说明本次测试需要关注的测试指标的定义及范围,不需要关注的测试指标也应列出。下面的内容供参考。 本次性能测试需要获得的性能指标如下所列:

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13章:红外气体分析 分子光谱: 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包括从紫外到远红外直至微波谱). E E E E ?=?+?+?电子振动转动 . 气体特征吸收带: 气体:1~25μ m 近、中红外 . 红外吸收的前提: 存在偶极距(对称分子无法分析)、频率满足要求 . 非分光红外(色散型)原理、特点 : 原理:课本P195 特点: 优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不改变组分、连续稳定、维护简单寿命长. 缺点:无法检测对称分子气体(如O 2,H 2,N 2.)、测量组分受探头限制. 烟气预处理的作用 :滤除固液杂质(3224SO H O H SO +=)、冷凝保护(1.酸露点温度达 155℃ 2.冷凝器 )、 去除水气影响(1.红外吸收干扰 2.气体溶解干扰 ). 分光红外原理: ? (三棱镜分光原理) 傅立叶分光原理(属于分光红外常用一种)、特点 : 原理:光束进入干涉仪后被一分为二:一束透射到动镜(T),另一束反射到定镜(R)。透射到动镜的红外光被反射到分束器后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透射返回光源(TT), 另一部分经反射到达样品(TR);反射到定镜的光再经过定镜的反射作用到达分束器,一部分经过分束器的反射作用返回光源(RR), 另一部分透过分束器到达样品(RT)。也就是说,在干涉仪的输出部分有两束光,这两束相干光被加和, 移动动镜可改变两光束的光程差,从而产生干涉,得到干涉图,做出此干涉图函数的傅立叶余弦变化即得光谱, 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傅立叶变换. 特点:优点:测试时间短、同时测多组分、可测未知组分;而且,分辨能力高、具有极低的杂散辐射、适于微少试样的研究、研究很宽的光谱范围、辐射通量大、扫描时间极快. 第12章:色谱法 色谱法的发明和命名、色谱法原理 : P173-174 色谱系统的组成:分析对象、固定相、流动相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区别 :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物质或其衍生物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优缺点:1、气相色谱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由于物质在气相中的流速比在液相中快得多,气体又比液体的渗透性强,因而相比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柱阻力小,可以采用长柱,例如毛细管柱,所以分离效率高。2、由于气相色谱毋需使用有机溶剂和价格昂贵的高压泵,因此气相色谱仪的价格和运行费用较低,且不易出故障。3、能和气相色谱分离相匹配的检测器种类很多,因而可用于各种物质的分离与检测。特别是当使用质谱仪作为检测器时,气相色谱很容易把分离分析与定性鉴定结合起来,成为未知物质剖析的有力工具。4、气相色谱不能分析在柱工作温度下不汽化的组分,例如,各种离子状态的化合物和许多高分子化合物。气相色谱也不能分析在高温下不稳定的化合物,例如蛋白质等。5、液相色谱则不能分析在色谱条件下为气体的物质,但却能分离不挥发、在某溶剂中具有一定溶解度的化合物,例如高分子化合物、各种离子型化合物以及受热不稳定的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生化物质)。 色谱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载气、进样、温控、分离、检测 (P176) 温控的作用:P178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复习材料.doc

一.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1. 什么是红外光谱图 当一束连续变化的各种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吸收的这部分光能就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另一部分光透过,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以得到一谱带。若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或透光度为纵坐标,把这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也有称红外振-转光谱图 2. 红外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 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3.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1) 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4. 红外光谱图的三要素 峰位、峰强和峰形 5. 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方法 1) 固体样品的制备 a. 压片法 b. 糊状法: c. 溶液法 2) 液体样品的制备 a. 液膜法 b. 液体吸收池法 3) 气态样品的制备: 气态样品一般都灌注于气体池内进行测试 4) 特殊样品的制备—薄膜法 a. 熔融法 b. 热压成膜法

c. 溶液制膜法 6. 红外对供试样品的要求 ①试样纯度应大于98%,或者符合商业规格,这样才便于与纯化合物的标准光谱或商业光谱进行对照,多组份试样应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互相重叠,难予解析。 ②试样不应含水(结晶水或游离水) 水有红外吸收,与羟基峰干扰,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所用试样应当经过干燥处理。 ③试样浓度和厚度要适当 使最强吸收透光度在5~20%之间 7.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4)分析速度快;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6)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7)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二. 紫外光谱 1. 什么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是利用某些物质对200-800 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使用的仪器设备简便,价格廉价,且易于操作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2. 什么是吸收曲线?及其吸收曲线的特点? 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它反映了物质

高分子材料测试方法

定义下列概念 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即为标准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拉伸应力:试样在计量标距范围内,单位初始横截面上承受的拉伸负荷。 剪切应力:试验过程中任一时刻施加于试样的剪切负荷除以受剪面积的值。 压缩应力:压缩试验中,试样单位原始横截面上承受的压缩负荷,MPa。 弯曲应力: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的正应力,MPa。 冲击强度试验速度: 蠕变:指材料在恒负载(外界给予的外力不变)的条件下,变形随时间增加的现象。 应力松弛:试样在恒定形变下,物体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裤形撕裂强度:用平行于割口平面的外力作用于规定的裤形试样上,将试样撕断所需的力除以试样厚度,并按GB/T12833计算得到的中位数。 无割口直角撕裂强度:用与试样长度方向一致的外力作用于规定的直角试样,将试样撕断所需的最大力除以试样厚度。 割口直角或新月形撕裂强度:垂直于割口平面的外力作用于规定的直角或新月形试样,拉伸试样撕断割口所需的最大力除以试样的厚度。 硬度:指材料抵抗其它较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熔点:熔点就是物质受热后,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高聚物通常没有明显的熔点。 线膨胀系数:指温度每变化1℃,试样长度变化值与其原始长度值之比。表示物质在某一温度区间的线膨胀特性的,称平均线膨胀系数。 热导率:是表明物体热传导能力的重要参数,即单位面积、单位厚度试样的温差为1 ℃时,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热量,单位是W/(m·K)。 冲击脆化温度:是常温下为软质的塑料在试验条件下,以冲击的方法使试样在低温下受到冲击弯曲,求出试样破坏概率为50%时的温度。 玻璃化温度:非结晶高聚物由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的转变温度称为玻璃转变化温度,简称玻璃化温度Tg。 失强温度:标准试样在恒定重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温度。 列出5个标准组织,并给出其标准的代号 ISO:国际标准, ANSI:美国标准, 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 BS:英国标准, CSA:加拿大标准, DIN:德国标准, JIS:日本工业标准, GB:中国标准, NF:法国标准, 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UL:美国保险商试验室标准 弯曲试验有哪两种常见的试验方法,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弯曲试验有两种加载方法,一种为三点式加载方法,另一种为四点式加载方法。三点式加载方法在试验时将规定形状和尺寸的试样置于两支座上,并在两支座的中点施加一集中负荷,

高分子近代测试技术复习题

名词解析: 第一章热分析方法 1、热分析是测量物质的物理或化学参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的一种分析技术。 2、所谓程序控制温度,就是把温度看着是时间的函数。 3、热分析的定义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性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统称为“热分析” 4、热重法TG: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5、微商热重法DTG:给出熱重曲线对时间或温度一级微商的方法。 6、热差分析法DTA: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7、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第一节TG及DTG 1、TG及DTG的测试原理:通过用热天平测量加热时物质的质量变化,凡是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有重量变化的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2、两种测量方式:零位法、变位法 3、各种因素对TG测重的影响:浮力的影响、对流的影响、还有试样盘的形状、试样量、气氛、升温速度以及被分析样品的挥发物的再凝缩、温度的测量等,甚至同样的样品在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得到最佳的可比性,应该尽可能稳定每次实验的条件,以便减少误差,使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4、TG及DTG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1)热稳定性的评定(2)添加剂的分析(3)共聚物和共混物的分析(4)挥发物的分析(5)水分的测定(6)氧化诱导期的测定(7)固化过程分析(8)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差示法、多种加热速率法)。 很多高分子材料在加热时有失重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各种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所以应用TG及DTG方法来分析高分子材料时能得到多方面的信息,如配方的分析、热稳定性的研究、热裂解机理的研究、聚合物并用及共聚物的研究和某些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等。 5、评价热稳定性:简单的相同条件比较法(相对热稳定性比较)、关键温度表示法(特征温度比较)、ipdt(积分程序分解温度)法(阴影面积少稳定性差)、最大失重速度法(即DTG曲线的峰顶温度就是最大失重速度点温度)、ISO法和ASTM法等 测定增塑剂、水分的含量。 第二节DTA和DSC 一、 DTA:把试样和参考试样同置于相同的加热或冷却的条件下,观察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记录两者的温差,所得到的温差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曲线,就是DTA曲线。1、影响基线偏移仪器的零基线的因素:试样与参考试样之间的热容差、升温速度、在不同仪器上的实验结果也会有差别 2、DTA在分析物质时所得到的信息总结起来有两点:(1)物质的一些热物理量的变化(2)物质发生的热效应 二、DSC:使试样与参考试样绝热分离开,分别输入能量,测量使两者的温差等于零时所需的能量差“得塔”E与温度T的关系。 1、DTA和DSC的应用:(1)玻璃化温度的测定(2)结晶熔点及结晶度的测定(3)聚合物的氧化和热裂解的研究(4)比热容的测定(5)纯度的测定(6)加工工艺温度的预测。它们的最大特点是:能测定一切有热效应的过程。

(完整版)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性能

《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测试热塑性塑料拉伸性能。 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绘制。 4、了解塑料抗张强度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拉伸试验是材料最基本的一种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可以得到材料的各种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伸长率、应力-应变曲线等。拉伸试验是指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试验速度下,在试样上沿纵轴方向施加拉伸载荷使其破坏,此时材料的性能指标如下: 1.拉伸强度为: (1) 式中σ--拉伸强度,MPa; P---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N; b---试样宽度,cm; h---试样厚度,cm. 2.拉伸破坏(或最大载荷处)的伸长率为: (2) 式中ε---试样拉伸破坏(或最大载荷处)伸长率,%; ΔL0-破坏时标距内伸长量,cm; L0---测量的标距,cm, 3.拉伸弹性模量为: (3) 式中E t---拉伸弹性模量,MPa; ΔP—荷载-变形曲线上初始直线段部分载荷量,N; ΔL0—与载荷增量对应的标距内变形量,cm。 4.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如果材料是理想弹性体,抗张应力与抗张应变之间的关系服从胡克定律,即:σ = Eε 式中: E-杨氏模量或拉伸模量;σ-应力;ε-应变

聚合物材料由干本身长链分子的大分子结构持点,使其具有多重的运动单元,因此不是理想的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是一个松弛过程,具有明显的粘弹性质。拉伸试验时因试验条件的不同,其拉伸行为有很大差别。起始时,应力增加,应变也增加,在A点之前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呈理想弹性体。A点叫做比例极限点。超过A点后的一段,应力增大,应变仍增加,但二者不再成正比关系,比值逐渐减小;当达到Y点时,其比值为零。Y点叫做屈服点。此时弹性模最近似为零,这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持征点。对塑料来说,它是使用的极限。如果再继续拉伸,应力保持不变甚至还会下降,而应变可以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增加,直至断裂。断裂点的应力可能比屈服点应力小,也可能比它大。断裂点的应力和应变叫做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高分子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应力—应变曲线也是多样的并且受外界条件的极大影响。 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表示其反抗外力时所做的功,因此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该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科学02班 姓名:吴明玉 学号:20103412

SnO 基纳米晶气敏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 2 一.摘要 随着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人们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人们对气敏材料机理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本文主要以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等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了可行的气敏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方案。 关键词:XRD XPS SEM HRTEM 二.引言 材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半导体SnO2气敏材料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大气环境的检测以及工业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等领域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开发的半导体气敏材料仍存在着灵敏度不高、交叉敏感严重、长期使用敏感材料易中毒失效稳定性差、重复性不好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工作。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进、优化成膜工艺和对现有材料进行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处理,以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降低工作温度,提高选择性稳定性等性能。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电导率,还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选择性,金属掺杂是最为常见的掺杂方式,掺杂物的电子效应可以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降低被测气体化学吸附的活化能,有效提高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和缩短响应时间。 成分,结构,加工和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成分和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精确表征是实现材料性能控制的前提。材料的分析包括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晶体的相结构,化学成分和价键结构,相应地,材料分析方法有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为了对SnO 掺杂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设计出了 2 微观结构表征方案,为微观结构研究做好了铺垫。 三.正文 3.1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并对其分别进行Cd,Ni等金属的掺杂。通采用水热法制备SnO 2 过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得到薄膜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的化学组成,原子价态,表面能态分布信息;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得到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信息;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得到材料的晶体取向, 3.2表征方案 3.2.1X衍射分析仪(XRD)

高分子近代测试 聚合物测试考试 热分析部分

1、下图为某一复合材料的热失重曲线,请从图中指出该复合材料的主要配方组 成。 答:上图表明挥发物(增塑剂)的质量分数为19.8%,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3.3%,炭黑为34.5%,灰分为2.4%。 2简要说明TG.DTG.DTA.DSC的原理,在他们的热谱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各代表什么? 答:TG:热重分析法为使样品处于一定的温度程序(升/降/恒温)控制下,观察样品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过程。热谱中纵坐标为质量保持率,横坐标为时间或温度。 DTG:微商热重法是TG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热谱图中纵坐标为质量变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 DTA:热差分析法是把试样和参考试样同置于相同的加热或冷却的条件下,观察随温度或时间变化,它们之间的温差与温度间的关系的一种技术。其纵坐标为样品与参考试样的温差,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 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使试样与参考试样绝热分离,分别输入能量,测量使两者温差为0时需的能量差△E与温度的关系。纵坐标代表能量差△W或功率变化率dw/dt和热焓变化率dH/dt,横坐标为温差△T

3应用DTA或DSC如何测定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答:聚合物随温度升高,当达到Tg时在DTA或DSC曲线上会显示出拐弯的变化。在测定Tg时由于开始温度很难准确地确定,一般要以拐弯处的外延线与基线交点作为Tg的值。 4如何应用DTA或DSC研究某二元聚合物共混物样品中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并画出示意图。 答: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往往用Tg测定来研究,相容性好的的两聚合物的Tg在共混物中表示出相互靠近或称一个统一的Tg。相反,不相容的两聚合物的Tg在共混后仍表现出远离的Tg。 (图见老师课件) 对于结晶型聚合物,若相容性好,混炼均匀,分散性好,则其结晶度降低较大。相反,不相容或混炼不均匀而造成互相分散性差的对结晶度影响较小。即可以通过结晶度的变化大小推断两者的相容性, 5为考察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EV 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采用一种热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比例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和结晶熔融温度Tm,以及热焓变化等热性能,结果见下表所示。请回答PET/EV 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如何?为什么?(15分) 第1题表PET/EV A共混体系的热分析谱图数据 答: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往往用Tg测定来研究。在上表可知,组分PET 的Tg并没有因共混比例的变化而出现大幅的变化,基本保持在80 ℃左右,这表明PET 与EV A 共混后在无定形区是不相容的。而且共混后PET 的Tm 与纯PET 的Tm 相一致,也不随共混组分比例变化而变化,可见其晶区也是不相容的。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复习材料

一.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1.什么是红外光谱图 当一束连续变化的各种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吸收的这部分光能就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量和转动能量;另一部分光透过,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以得到一谱带。若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或透光度为纵坐标,把这谱带记录下来,就得到了该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也有称红外振-转光谱图 2.红外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 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 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 3.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4.红外光谱图的三要素 峰位、峰强和峰形 5.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方法 1)固体样品的制备 a.压片法 b.糊状法: c.溶液法 2)液体样品的制备 a.液膜法 b.液体吸收池法 3)气态样品的制备:气态样品一般都灌注于气体池内进行测试 4)特殊样品的制备一薄膜法 a.熔融法 b.热压成膜法 c.溶液制膜法

6.红外对供试样品的要求 ①试样纯度应大于98%,或者符合商业规格,这样才便于与纯化合物的标准光谱或商业光谱进行对照,多组份试样应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互相重叠,难予解析。 ②试样不应含水(结晶水或游离水) 水有红外吸收,与羟基峰干扰,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所用试样应当经过干燥处理。 ③试样浓度和厚度要适当 使最强吸收透光度在5?20%之间 7.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 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4)分析速度快;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6)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7)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二.紫外光谱 1?什么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是 利用某些物质对200-800 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种方法。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使用的仪器设备简便,价格廉价,且易于操作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2?什么是吸收曲线?及其吸收曲线的特点? 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它反映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