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雷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雷雨》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雷雨》2. 教材主题:《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家族悲剧的展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崩溃,同时也表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抗争。
3. 教材目标:通过对《雷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人物角色分析:对《雷雨》中的主要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一步理解剧作的深意。
2. 剧情分析:对剧作《雷雨》进行整体分析,探讨其中的主题和寓意,了解曹禺透过剧作所呈现出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
3. 艺术形式欣赏:结合对剧作的理解,欣赏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演出,感受不同演绎方式对剧作的诠释。
4. 文化背景了解:通过对《雷雨》中反映的封建社会背景的了解,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和性别观念等方面的变革和冲突。
5. 文本解读与讨论:对剧作中的重要场景和意象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剧作的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剧作进行理解和思考。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视听欣赏法:通过欣赏相应的电影或舞台剧演出,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演绎方式对剧作的诠释。
4. 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剧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演绎来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雷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有哪些了解?”步骤二:人物角色分析1. 指导学生阅读剧作,并针对每个人物角色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2.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角色,并展示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
课本剧雷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课本剧《雷雨》教学设计一、引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是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教学设计以《雷雨》这部剧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剧本阅读、角色分析、舞台剖析等手段,旨在激发学生对现代戏剧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剧情梗概;2.分析剧中人物性格、情感冲突及其对剧情发展的影响;3.学习运用剧本语言进行表演和演绎;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点1.剧作背景和剧情分析;2.人物的性格、情感冲突及演绎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读复杂的情感关系;2.通过语言和表演演绎人物形象。
五、教学内容1.剧本阅读:教师向学生介绍《雷雨》的作者、年代背景以及剧情梗概,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剧本,并提醒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情感冲突等细节。
2.角色分析:学生分组,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剧本语言,分析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冲突。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剧情,进行小组讨论和表演,展示角色的独特性格。
3.舞台剖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一些重要的舞台场景,包括布景设计、道具运用和角色位置等,让学生理解舞台效果对剧情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舞台设计的观察和鉴赏能力。
4.合作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表演剧中的一场重要片段。
学生通过分析剧本、商讨合作方式,演绎人物的情感冲突和复杂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演绎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剧作背景、剧情梗概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剧本。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角色分析和舞台剖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展示表演: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和展示,通过表演实践来理解剧作和角色。
4.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参与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角色分析、舞台剖析和表演实践,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小学语文《雷雨》教案1《雷雨》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同时,要注意引导课前课后的积累,比如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第一课时(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雷雨前后的景象。
(板书课题)(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
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1.自己出声试读两遍课文。
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并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
生字中“沉”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乱”声母是边音“l”,不要读成“nuàn”。
要读准前鼻音“渐”和后鼻音“网、虹”。
“越”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雷雨》公开课教案
《雷雨》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公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雷雨》,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整体阅读理解,对戏剧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的分析,以及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戏剧《雷雨》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及性格特点。
2. 品味作者运用的语言艺术,领会作品的现实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雷雨》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戏剧冲突表现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戏剧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雷雨》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雷雨天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雷雨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雷雨》。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分析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周、鲁两家的人物关系,梳理剧情发展。
4. 情节分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恩怨情仇、四幕戏的戏剧冲突等。
5. 主题思想探讨:讨论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如阶级矛盾、家庭伦理等。
6. 语言艺术分析:通过例句分析,欣赏作者运用的戏剧语言,如对白、独白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剧情,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周、鲁两家的人物关系。
2. 情节发展:四幕戏的主要情节。
3. 主题思想:阶级矛盾、家庭伦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喜欢周朴园,因为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诚信,对家人和朋友关爱备至,体现了人性的善良。
2.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雷雨》主题思想的认识。
答案:示例:《雷雨》通过揭示周、鲁两家的恩怨情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家庭伦理等问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16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本二下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找段落"的方式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学习雷雨前的片段,借助“完善板贴"这一学习活动,通过微视频、直观感受、表演等方式理解“垂下来、压下来、乱摆”这两个词语,并能借助这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段落。
3.会写“雷、压、黑、垂"四个生字。
并能借助魔法棒和魔法圈写好“垂和黑”两个生字的横画间距和横画长度。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活动一:猜雨揭题猜“雨"字,积累和雨有关的词语①第一次见面,林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它是什么字?②你能给“雨”找找朋友吗?③老师也带来了很多雨的朋友呢:毛毛细雨和风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揭题雨的朋友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看老师板书课题:雷活动二:看图梳理自由读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图找段落林老师给这篇课文画了三幅画,现在请你先好好地观察第一幅画,对照课文,来读读对应的段落。
指名读,追问,你读这段的理由是?为什么读这段呢?你们赞成吗?图片:小结: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就显得特别有条理。
活动三:借板贴,学习1—3自然段圈画雷雨前的事物·让我们走进描写雷雨前的第1——3自然段,同桌合作:①默读圈画:默读1——3自然段,圈出雷雨前的事物②讨论校对:同桌校对·幻灯展示学生的圈画结果,并修正·全班修改2.利用板贴,理解词语,指导朗读对照课文,仔细观察,给老师提提意见,这幅画哪里需要改进?(相机教学)①教学“满天"·哪个词告诉你要贴很多很多乌云呢?·指名读句子,评价读好“满天、黑沉沉”等词语。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9篇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9篇小学语文《雷雨》教案1一、设计思想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的第16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千条线,万条线。
小学《雷雨》公开课教案
小学《雷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雷雨》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雷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步骤展示《雷雨》的封面和作者照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问学生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的期待;布置预读任务,要求学生回家阅读《雷雨》第一章。
第二章: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注。
2.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利用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增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回顾上一节课的预读任务,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物的情感和冲突;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后续章节,并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雷雨》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雷雨》中的重要情节和冲突;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3.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情节和主题;利用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3.4 教学步骤回顾上一节课的人物分析,引出情节分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冲突;分析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的绘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后续章节,并关注情节与主题的关联。
第四章:文学技巧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雷雨》的文学技巧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14篇
《雷雨》教学设计14篇《雷雨》教学设计14篇《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雷雨》教学设计3篇
《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雷雨》这部剧作,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和特点;2. 理解和掌握戏剧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分析剧本和观看相关演出片段,介绍《雷雨》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2. 分析《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3. 分析剧作的结构和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4. 分析剧中关键场景和对话,讨论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5. 比较不同演绎版本的《雷雨》,探讨不同导演和演员的诠释和理解差异。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分析:通过讲解剧作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剧作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小组合作研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塑造,交流不同的解读和理解;3. 观看演出片段:观看相关的演出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剧作;4. 阅读剧本:学生阅读剧本,深入分析剧作的对话和情节展开,探索剧作的内涵和作品的意义;5. 批判性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价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解读,形成小组报告;2. 个人写作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写一篇文章分析该角色或情节在剧作中的作用和意义;3. 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剧本表演,展示对剧作的理解和体会;4. 口头回答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剧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雷雨》剧本;2. 相关的演出片段和演员采访;3. 课堂展示投影仪或电视机等视听设备;4. 相关的文献和评论阅读材料。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通过描写上海一个富裕家庭的婚姻纠纷来反映社会和家庭矛盾的作品。
课文《雷雨》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3篇
1、课文《雷雨》语文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雷雨教案。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雷雨教案》。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雷雨》教案公开课
《雷雨》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讲解:《雷雨》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描写农村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1.2 学生分享:让学生谈谈对《雷雨》的初步了解,以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1.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师讲解:介绍《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周朴园、鲁侍萍、周萍、四凤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自己喜欢的人物,阐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命运走向。
2.3 教学目标:通过人物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雷雨》的故事情节,包括家庭矛盾、爱情冲突、悲剧发生等,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2 学生分享:让学生讲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讲解:阐述《雷雨》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以及作品所揭示的人性光辉和悲剧色彩。
4.2 学生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雷雨》主题的认识,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4.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雨》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雷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5.3 教学目标: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艺术特色分析6.1 教师讲解:《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包括鲁迅先生精湛的描写技巧、对话中的内涵、以及场景的切换等。
6.2 学生分享:让学生挑选出自己认为最具艺术特色的一段文字,分享其艺术魅力所在。
6.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感受作者对雷雨的描绘,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雷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2.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字义。
4.课文理解与分析(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雷雨是怎样的?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5.比喻句学习(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品词析句。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比喻句的含义。
6.情境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课文的情感。
(2)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7.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其他关于雷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雷雨,写一篇小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在朗读、理解、表演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分享的内容较为简单,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情境表演中的表现。
4.学生对拓展延伸环节的参与程度。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雷雨》优秀教案5篇
《雷雨》优秀教案5篇教案一:《雷雨》第一幕教学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雷雨》,主要内容是第一幕的剧本学习。
第一幕主要描绘了周家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各自的内心矛盾,以及雷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剧本的结构和人物关系,体会作者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 学生能够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理解剧情的发展。
3. 学生能够掌握剧本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提高朗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剧本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关系的把握。
难点: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理解剧情的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剧本文本、多媒体设备、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雷雨》电视剧片段,让学生对剧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剧本: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幕,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4. 解读剧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情的发展,理解雷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提高对剧情的理解能力。
5. 表演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表情动作和台词的配合,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雷雨》第一幕板书内容:1. 人物关系图2. 人物性格特点3. 剧情发展脉络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分析《雷雨》第一幕的剧情发展,并谈谈自己对剧情的理解。
答案:1. 人物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是旧情人,周朴园与周萍是父子,周萍与四凤是姐弟,鲁侍萍与四凤是母女。
2. 剧情发展: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家相遇,周朴园想弥补过去的错误,但被鲁侍萍拒绝。
周萍对四凤产生了感情,但四凤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雷雨来临,周家家庭成员的矛盾冲突达到了顶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雷雨》第一幕有了深入的理解,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雷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
雷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雷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雷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紧扣单元教学的主题——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展教学;本单元围绕着导语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这句话来体会感受。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和价值观的引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随文认识巩固需要认识的四个生字:压、乱、垂、虹3、给课文分自然段,明确1-3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景象;4-6自然段是描写雨中景象;7-8是自然段描写雨后景象。
4、质疑。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雨,问:“你们知道多少种雨?”(微雨、烟雨、细雨、阵雨、春雨、雷雨、秋雨……)2、对,有一种雨,是大自然中的杀菌清新剂,也就是刚才小朋友们提到的——板书“雷”。
3、齐读课题。
二、质疑,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一些引起人家思考兴趣的问题吗?2、很好,带着问题去读书,是一种懂得学习的表现。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能不能帮助我们回答刚才的问题。
打开课本80页。
3、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检查生字读音,先同桌互相检查再全班交流。
三、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1、自由默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的现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中的现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后的现象的?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3、指名分段读。
四、学习生字。
1、生字卡片:压、乱、垂、虹2、你知道这个字藏在课文哪个词语里?哪里句子里?3、进行认读: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第二课时(推荐课)【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巩固会写的字:彩虹、蜘蛛、垂2、默读课文,读懂“雷雨”这本“书”,并能通过朗读,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感受。
《雷雨》优秀教案5篇
Real happiness is internal, and it can only be found in the human min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雷雨》优秀教案5篇《雷雨》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2.生字词卡片.第一课时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雷雨》优秀教案篇2【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两张(课文插图)。
【多媒体】1、音响效果:电闪雷鸣和雨声。
2、PPT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带点的字用红色。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以及戏剧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揭示的伦理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社会关系中的责任与担当。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雷雨》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戏剧结构。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深入剖析人物心理,理解人物行为的动机。
2. 探讨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作者和戏剧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戏剧结构。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各个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境表演,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冲突。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启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课时:人物关系与情节梳理分析主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梳理课文情节,了解戏剧冲突2. 第七课时:周朴园形象分析探讨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分析周朴园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3. 第八课时:鲁侍萍与四凤形象分析对比分析鲁侍萍与四凤的性格特征探讨她们在剧情中的命运走向4. 第九课时:周萍与周冲形象分析分析周萍与周冲的性格差异探讨他们在家庭冲突中的立场与选择5. 第十课时: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揭示的伦理道德问题讨论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启示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雷雨》教案优秀7篇
《雷雨》教案优秀7篇《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雷雨教案设计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9篇
雷雨教案设计曹禺《雷雨》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9篇曹禺《雷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雷雨教案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语设计:【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有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二、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分组探讨。
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谁有关?(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2、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 【板书】怀念——惊慌——冷酷3、鲁侍萍想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
《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 、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2 、通过揣摩戏剧人物语言来探测人物内心世界。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周朴园的语言品读,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一、导入新课1933 年,一位年仅23 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
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 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 年4 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简介剧情及课文1 、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
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
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痴呆了……2 、点击课文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主要学法与教品读、分析、讨论、表演、评价法课前准备音频、PPT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关于戏剧(1)什么是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
戏剧文学即文学剧本。
)(2)什么是戏剧三要素?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人物语言(台词)————对话、独白、旁白等戏剧语言舞台说明戏剧人物(3)戏剧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结构繁简分:独幕剧、多幕剧;按反映时代分:历史剧、现代剧;按内容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4)戏剧情节和结构戏剧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戏剧结构: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使你想到什么呢?(明确: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革命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此时中国的社会酝酿着一场大变动。
)二、《雷雨》的标题和情节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
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三、关于作者曹禺(1910一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1922年入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
1925年开始演戏。
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
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于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代表作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四、检查预习1、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明确: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2、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第一场从爱情、生活角度揭露周朴园的丑恶灵魂第二场从社会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见,揭露封建阶级的伪善、冷酷、凶残和罪恶。
第二场:写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与周萍会面。
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了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第一场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写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鲁侍萍的表现。
板书设计:过去的矛盾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见面现在的矛盾第二场: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周萍会面周朴园←→鲁侍萍冲突周朴园←→鲁大海五、研习第一场的第一层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一层2、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3、鲁侍萍有什么表现使周朴园感到奇怪?明确: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4、在这一层中,鲁侍萍起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既然要隐瞒,为什么周朴园叫她先下去的时候,她“望着朴园,泪要涌出”?鲁侍萍关于绸衬衫的话,很明显是要表明自己的身份,这与前面的隐瞒想矛盾吗?明确:她不想马上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也没有马上要表明自己身份的渴望。
前后也不矛盾。
隐瞒自己的身份,是为了要通过自己的口吻沉痛诉说自己三十年来的悲惨遭遇,表达自己悲愤交加的情怀。
六、布置课外作业1、复习旧课2、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第二课时一、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二层二、研读分析1、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2、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
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
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
”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3、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板书设计: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口口声声不忘旧情)→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鲁侍萍: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抗议(骨气与尊严)三、角色朗读戏剧的第二场四、布置作业1、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周朴园态度怎样?2、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本性质、是什么?3、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第三课时一、分析第二场的内容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明确: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容。
板书设计:冷酷的的面孔傲慢的态度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明确: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
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
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板书设计: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工人阶级二、人物形象分析:1 、周朴园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 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
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板书设计: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2、鲁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
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
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
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
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
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 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板书设计: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3 、鲁大海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
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
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
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
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 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第四课时小结一、结构紧凑集中:作者灵活运用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又以鲁大海的控诉,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这样就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深刻表现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