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108例疗效观察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8例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8例](https://img.taocdn.com/s3/m/9bac5ec40508763231121220.png)
讨 论
对剧烈 的撕 裂性痛 用抗惊 厥药 卡马西 平 10 g每 日2次。神经 营养剂 : 0m , 酌性选用 营养神经 , 促使恢 复缓解疼痛的药物 如维
生 素 B 和 维 生 素 B 其 他 对 症 法 根 据
旺火脾湿郁 于 内, 毒邪乘 之诱于 外 , 血 气 瘀阻为其果 。气 血阻 于经 络 , 气不 宜 , 经
社
区
中
医 药
C HI ES C o M M UN IY D 0 C I IS N E T '  ̄ O
中西药 物 结合 治疗 带 状疱 疹 后遗 神 经痛 18例 2
郭文 华 林长生 刘 哺 育
12 0 30 0吉林省吉林市高新区郭文华
皮 肤 科 诊所
程短 , 气滞血瘀 , 毒热未尽者 , 可以解毒 活 血 , 气止痛为 治则 。方 用 : 行 紫草 1g 茜 5, 草 1 g板蓝根 3 g大青 叶 3 g丹参 1 g 5, 0, 0, 5, 枳壳 1 g木香 1 g厚朴 1 g元胡 1 g川 0, 0, 0, 0, 楝子 1 g制乳 没各 3 , 瓜蒌 1 g 熟地 0, g全 5,
伤, 血脉瘀阻 的老龄病程长 的患者, 方用 :
P N是 老 年 人 带 状 疱 疹 严 重 并 发 H 症 ,HN的发生 率 与 带状 疱疹 的急 性期 P 治疗 有明显关 系 , 其发病主要是 由于神经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8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80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4ca8240c850ad02de804170.png)
表 1两 组 患 者 治 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疗 效 比 较
疹所 特 有 的节 段性 疱 疹 。偶尔 , 毒散 布 到脊 髓 前 角细 胞 及运 动 病
【】陈庆 元 .六 神 丸 外 治 带 状 疱 疹 5 3 4例 疗 效 观 察 I】新 医学 , J .
鄂尔多斯 市东胜 Ⅸ人 民医院 ( r0 0 o70 ) 21年 8 2 00 月 0日收稿
1 9 ,31 ) 9 . 9 22 ( : 8 15
1 一般 资 料 :本组 8 例仅 为 2 0 年 1 20 年 1 月 门诊病 《 病 源 候沦 ・ 病诸 候 - 带疮 候 》 : 带疮 者 , 腰 生状 如甑 . 1 0 07 月~ 09 2 诸 疮 甑 说“ 甑 缠 例, 年龄 1~ 2 平 均 4 66 岁, O岁, 4 例, 3 例 ; 程 3 1 天 。 男 2 女 8 病 ~2 带 , 以 为名 。” ・ 肯 堂 《 因 明 王 证治 准 绳 ・ 医 》 疡 日说 :或 问 : 生 “ 缠腰
3 讨 论
然 发 生, 簇 性水 疱 排列 成 带 状 , 一侧 周 围 神经 分 布 区出 现, 集 沿 伴 析 两组 间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 ) 明治 疗 组优 于 对 照组 。 P 00 , 5说
对 于 带状 疱 疹我 们 的祖 先很 早 就记 载 过 这 种病 : ・ 元方 隋 巢
生地 1g 泽泻 1g延 胡 索 lg车 前 子 lg包 煎) 日 1 , 煎 等 , 烂 流水 , 于者 多疼 , 脾 、 5、 2、 O、 5( 每 剂水 作 较 此属 肺二 经 湿热 , 宜 除 湿 胃苓 汤 。 治
中药熏蒸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_2
![中药熏蒸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_2](https://img.taocdn.com/s3/m/c94106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2.png)
·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 其特点为 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群集的小水疱 , 常 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
· 为探索治疗带状疱疹的新方法 , 我们采用中药熏 蒸汽浴仪联合治疗带状疱疹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 西医诊断标准: 按《皮肤病及性病学》 的 诊断标准
畅 ,瘀肿消 ,疼痛止
· 运用中药熏蒸方法治疗 , 熏蒸时产生大量 中药气分子 , 作用于皮肤 ,进入皮下 , 使 皮下瘀血消散 , 气血流通 , 通则不痛 , 疼
痛渐止
· 首先恒定的湿热作用刺激皮肤 , 引起皮肤 血管扩张 , 改善微循环 。使新陈代谢旺盛, 从而改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 提高吞噬 细胞吞噬指数 , 促进其吞噬病毒颗粒。
索10g 、蛇蜕10g 、丹皮15g 、丹参15g 、冰 片3g。 · 阿昔洛韦片
使用方法
· 患者进入汽疗舱内 , 自由选择治疗舱位置 角度 , 使患者达到舒适的体位 。温控37-40℃ 时控20分钟左右 。
· 疗程: 每日1次 , 15次为一疗程 。2组均治 疗1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 红斑 · 水疱大小 · 水疱形态 · 水疱个数 · 淋巴结肿大 · 发热
2.2 结 果
治疗带状疱疹疗效
· 甲组45例 , 其中显效率以上30例 , 总有效 率66.66%
· 乙组42例 , 显效率以上37例 , 总有效率88. 1%
· 按Ridit检验 , 甲组与乙组比较P<0.05 , 有 显著差异
甲 、乙两组疗效比较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 、体征指数变化比较
· 除甲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无显著差异 (P>0.05)外 , 其他指数甲组 、 乙组治疗前后 分别与本组相比较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或P<0.05
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412292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f.png)
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的疗效,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两组均以疗效和副作用作为观察指标。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对比,发现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疗法;综合护理一、绪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特殊的皮损和神经疼痛。
根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带状疱疹,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目前西方医学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只能对症治疗,对病毒本身没有明显疗效。
中医疗法注重整体调理,从多个角度入手,调整机体免疫力,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并且不容易产生副作用。
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能够综合利用中西医疗法优势,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个性化、有效的治疗。
本研究对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
二、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观察、EHV-1抗体检查确认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
其中男性61例,女性41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
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符合以下情况的患者被排除:1)过敏体质;2)严重肝、肾、心、脑等重要系统疾病;3)已接受较长时间的其他治疗方案;4)无法配合治疗或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药物。
2.2 研究方法将受试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
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联合中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治疗方案。
治疗期为14天,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治疗组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31ac1626fff705cc170adf.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A组采用静脉注射阿昔洛韦,B组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观察病人疱疹的干涸时间和水疱完全结痂时间。
结果:水疱完全结痂天数比较,A组8.32±1.14,B组7.03±1.19。
(t=4.4376,P<0.001)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中药与阿昔洛韦联合用药可缩短皮损愈合时间,病程缩短,减轻病人痛苦【关键词】带状疱疹;阿昔洛韦;中药;联合应用【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214-01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感染这种病毒的人多为儿童或免疫力低下的人。
临床上常表现为隐匿性感染或者水痘,随着时间病毒会进入感觉神经末梢,并且病毒会沿着三叉神经纤维或脊髓后跟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元之中,潜伏的病毒在各种诱因的刺激下被激活,生长繁殖,导致被病毒侵犯的神经系统坏死或发炎,引起神经疼痛。
进而病毒可顺着周围的神经纤维而传染到皮肤,感染生成带状疱疹所特有的段性水疱疹[1],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皮肤灼痛、患部发生红斑、继而出现集簇的丘疱疹群为主的病毒性疾病。
我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分别采用静脉滴注阿昔洛韦;阿昔洛韦与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共计治疗64例带状疱疹病例,并对水疱干涸、结痂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64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
A组(阿昔洛韦组):31例,男性14例,女性17例。
年龄14~76岁,平均43岁,病程2~7天。
受累神经主要为、颈神经、颅神经、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B组(阿昔洛韦与中药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2~74岁,平均46岁。
病程2~7天,受累神经主要为,颈神经、颅神经、胸神经、腰神经、骶神经。
阿昔洛韦联合蛇药片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蛇药片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08f1c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0.png)
中国乡村医药阿昔洛韦联合蛇药片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观察吕秀华带状疱疹(HZ)属于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会有较明显神经痛。
西药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抗炎镇痛、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等,但会出现反复疼痛,甚至后遗症神经痛等。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于蛇串疮、缠腰火丹范围,发生原因主要为外部入侵身体出现火毒、湿热、感染邪毒于皮肤中,导致肝脾内蕴湿热、引起气血阻滞经络[1]。
笔者采用阿昔洛韦联合蛇药片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7例,病程均在6天内,就诊前未服用过抗病毒、免疫抑制药类,排除三叉神经分支带状疱疹,无对本次观察有影响的其他情况。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加本观察,并且签署同意书。
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研究组54例。
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17~78岁,平均(47.5±2.5)岁;病程(5.5±0.4)天。
研究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18~77岁,平均(48.3±2.7)岁;病程(5.2±0.2)天。
两组基本资料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阿昔洛韦片,400mg/次,每日3次温水口服,连服7~10天。
研究组联合季德胜蛇药片(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4g/片)外敷:将6~10作者单位:321013 浙江金华市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通信作者:吕秀华,片碾碎,然后用少量50~60°白酒化开,搅拌成糊状,患处先用生理盐水擦拭,待干后涂抹已搅拌好的蛇药片,每天外敷2~4次,直至患处结痂。
1.3 观察指标 ① 止疱时间:即为皮疹消退时间,从患者皮疹症状减轻开始,到皮疹消退的时间。
② 结痂时间:从水疱开始结痂至痂脱的时间。
③ 两组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的VAS评分,分值0~10分。
0分为无痛;1~3分为有轻微疼痛感,可以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感,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7~10分为有强烈疼痛感,难以忍受,影响睡眠和食欲。
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250f1ceff00bed5b8f31d5a.png)
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83例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42例)和西药组(41例)。
西药组只用单纯的西药抗病毒治疗,中西药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中西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0.73%,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中药治疗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阿昔洛韦;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属于皮肤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比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痛苦[1]。
因此,对此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带状疱疹主要是病毒感染,在临床上主要给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目前,采用中药按照特有的中医理论对此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就中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本院门诊皮肤科治疗的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42例)和西药组(41例)。
中西药结合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8.11±8.61)岁,平均病程(5.21±1.31)d;西药组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7.11±8.61)岁,平均病程(5.31±1.41)d。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治疗:①阿昔洛韦片,0.4 g,3次/d,口服;维生素B 1片,20 mg,3次/d,口服;②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患处,2次/d。
中西药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处方组成:柴胡10 g,川楝子10 g,甘草10 g,红花15 g,鸡血藤15 g,桃仁15 g,菊花15 g,水煎服,1剂/d,2次/d。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1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13例](https://img.taocdn.com/s3/m/94ea7582d0d233d4b14e698c.png)
带 状疱疹 , 医称 “ 盘疮 ” “ 腰 火毒 ” 中医 中 蛇 、缠 。 认 为 , 病多 因七情 内伤 , 肝 经湿 热 蕴结 , 脾 湿郁 本 致 或 久 化火 热 , 兼感外 界毒邪 , 蕴积肌 肤所发 。临床表现皮
损特点 : 红斑成簇 水疱 群 , 单侧 周 围神 经分 布 , 有 沿 伴 明显神经 痛为 主 。门诊 在 2 0 0 9对 1 3例 患 者 进 行调 1
散型 1 9例 ( 6 8 ) 病 灶 常见 局部 出疹后 数 日内 , 1. % , 全 身发 生类 似水痘样 皮疹 , 高热 、 怠 。 伴 倦
治 : 解毒 生肌 、 ① 润肤 止痛 。方法 : 黄芩 、 取 黄柏 、 黄连 、 乳 香 、 药 、 子 各 等 份 , 以上 中药 磨 成 细 末 装 瓶 。 没 栀 将 用 时取麻 油适 量调 成 糊状 , 敷 皮损 患 处 。每 天换 药 外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带 状疱 疹 13例 1
徐 淮 辽 宁省鞍 山师 范学院 附属 卫 生学校 ( 山 l4 0 ) 鞍 10 1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蛇盘疮; 中西医结合疗法
d i 1 . 9 9 j i n 1 0 —9 4 2 1 . 7 0 5 o:0 3 6 / . s . 0 3 8 1 .0 0 0 . 9 s 文 章编 号 :0 3 8 1 ( 0 0 一 —2 20 1 0 —9 4 2 1 )0 16 -l 7
12 诊 断标 准 .
① 前 驱 症 状 , 发 部 位 。② 成簇 好
水疱 群 , 某一周 围神经 呈 带状 排 列 。③ 发生 在 身体 沿
一
侧, 一般 不超过 正 中线 。④神 经痛是本 病特 征。
针 , 针埋 针 3 。 耳 d
中西医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中西医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779fde0b8f67c1cfad6b89e.png)
中西医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冰硼散与1%黄连炉甘石擦剂与哈西奈德溶液的混合液涂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冰硼散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黄连炉甘石擦剂与哈西奈德溶液的混合液涂擦局部皮损,疗程2周。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冰硼散外敷、1%黄连炉甘石擦剂混合哈西奈德溶液涂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可靠。
【关键词】冰硼散;黄连炉甘石擦剂;哈西奈德溶液;带状疱疹;治疗结果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春秋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病毒长期潜伏于机体神经节细胞中,不引起临床症状。
但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如疾病、创伤、劳累、机体在应急情况下可导致神经节内病毒基因组被激活,病毒增殖引起带状疱疹。
笔者应用中成药冰硼散与黄连炉甘石擦剂与哈西奈德溶液的混悬液联合治疗此病,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资料为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集临床带状疱疹患者100例,56名男性和44位女性,年龄在16岁至75岁,平均46岁,1-15d,5d的平均时间。
未经任何处理。
带状分布的临床特点;该组沿一侧神经群集水疱的综合性集团,也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
其中,17例疼痛和疱疹78例,同时,5例疱疹症状出现之前,疱疹后出现疼痛症状。
发病地区:32例肋间部,腰部24例,10例腹部,背部6例和面部14例,小腿1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同的样本。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①取冰硼散(生产厂家:安徽孟仁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1061)适量与凡士林调成糊状,患处常规消毒后,将药膏均匀地涂在患处,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②维生素b120.5ugimqod(生产厂家:河南润弘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0313)聚肌胞注射液2mgimqod(生产厂家: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201),维生素b1片剂20mgtidpo,甘露聚糖肽片(生产厂家: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606)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照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30分钟后清拭干净,皮损处涂擦1%黄连炉甘石擦剂与哈西奈德溶液(药品厂家:台州康宁制药有限公司10ml/瓶,含本品0.025%。
中药联合阿昔洛韦等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阿昔洛韦等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63b03db9ec3d5bbfd0a7459.png)
1 . 1 一 般资料 : 人选 2 0 1 5年 1 月至 2 0 1 7年 1月来
作 者 单位 : 5 2 6 2 0 0广 东 省 四 会 市 中 医 院 内二 科 ( 姜 洮 洮) ; 广 州中医药大学( 朱璞 玉) ;广 州 医 科 大 学 附属 第 一 医
院,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孙丽红)
院就诊 的带状 疱疹患 者 7 O例 , 均 符合 带状 疱 疹 的诊
断标 准 。其 中男性 4 6 例, 女性 2 4例 , 年龄 4 0  ̄8 6 岁 。随机分 为观察 组 和对 照 组 , 其 中观察 组 男 性 2 4 例, 女性 1 1 例, 年龄 4 1 ~8 6岁 , 平均 ( 6 5 ±1 3 ) 岁; 发
起 的发热 现 象却 可 能造 成其 他脏 器 出 现 合 并 症 对 患儿 身体 造 成 较 大 的伤 害 , 因 此 对 于小 儿 肠 炎 2 . 2 2组 患儿 临床 症状 消失 时 间对 比 : 见表 2 。 必须 引起 足够 的重 视 。 通 过上 面 的对 比发现 利用
留严 重 的神 经痛 , 多发 于 春 、 秋季节肋 间 神 经分 布 区域 , 常伴 剧 烈 的 神 经痛 及局 部 淋 巴结肿 痛 , 易 发生 后 遗 神经 痛 。西 医治 疗 一 般 多 采 用 消 炎 、 止痛 、 抗病 毒、 营 养 等 方 法, 但治 疗后 发 生 的后 遗 神 经 痛 ,常 对 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造 成 严 重 影 响 。有 报 道 中 医治 疗 带 状 疱 疹 可 阻止病 情进 展且 取 得较 好 的 临床疗 效 [ 3 ] , 本 研究 随
d
表2 2组 患 儿 临床 症 状 消 失 时 间 ( 膏- - i s )
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f70ed2c941ea76e59fa0458.png)
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9-12-04T10:29:42.653Z 来源:《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作者:李韡[导读] 结论带状疱疹患者予以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能明显改善症状,值得推广。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究带状疱疹予以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外敷临床观察。
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收入带状疱疹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2.5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带状疱疹患者予以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能明显改善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昔洛韦;中药外敷;带状疱疹;疗效带状疱疹作为皮肤科最为常见疾病,引起该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常见为水痘-带状疱疹,该病临床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分布密集小水疱,多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颈神经等支配趋于[1]。
往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自身具有亲神经性,当患者感染后,可长时间潜伏在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神经元内,当患者抵抗能力低下时,往往会随着神经纤维不断蔓延至患者皮肤,产生强烈炎症反应。
现阶段临床研究表明[2],对带状疱疹早期治疗予以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更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文章就带状疱疹予以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情况进行以下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收入带状疱疹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经过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②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对本次用药无过敏患者。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存在影响本次研究顺利开展相关疾病。
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2~77岁,平均(56.8±3.4)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4~79岁,平均(57.8±4.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带状疱疹急性期用单纯西药治疗和西药联合火针加艾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带状疱疹急性期用单纯西药治疗和西药联合火针加艾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f6fe30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1.png)
2021年5月第10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经验交流文章编号:WHR202006156带状疱疹急性期用单纯西药治疗和西药联合火针加艾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鲁形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浙江余姚315400【摘要】目的:比较带状疱疹急性期用单纯西药治疗和西药联合火针加艾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05月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西药联合火针加艾灸治疗),每组各50例。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皮损情况及疼痛情况。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结痂、止疱、脱痂时间均更短P V0.05,比较有差异性。
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 P V0.05,比较有差异性。
结论:相比单纯西药治疗,予以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西药联合火针加艾灸治疗效果更佳,可提高患者疗效,加快皮损恢复,减轻患者疼痛,可予以应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急性期;西药;火针;艾灸【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B带状疱疹(HZ)是皮肤科及针灸科常见、高发病,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山。
接触感染后病毒可匿藏在脊髓后跟神经节内,在患者老年期、过度疲劳、外伤、重大手术、恶性肿瘤等治 疗或接受高剂量激素等治疗后免疫力下降时,可使病毒趁机复发,并使活化病毒沿神经节所支配的神经扩散至皮肤表面,引发皮肤红疹和水疱、水肿甚至坏死,进而诱发神经炎性反应,并造成疼痛,最典型的特征是沿神经节分布长出带状的疱疹,发病后以疼痛及局部皮损为主要表现,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使用药物不当或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使并发症发生率升高2。
目前,临床多采用止痛、营养神经、抗病毒等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其虽具有一定镇痛之效,但长期用药较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且无法有效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几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cabd1c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8.png)
内蒙古中医药第40卷2021年1月第I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40No.l202169表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结果(x士s,分)H刀'J I7UAX.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2 4.5±2.1 1.4±0.2 3.9±1.21」±0.3 3.5±1.00.8±0.1对照组52 4.6±1.9 2.4±0.6 3.8±1.4 2.2±0.6 3.4±0.7 1.6±0.3t0.25411.4010.39111.8240.59018.242P0.7990.0000.6960.0000.5560.000表2治疗前后两组24h尿微■白蛋白水平(尬S)组别例数治疗前(mg/L)治疗后(mg/L)研究组52341.3±6.4265.3±12.3对照组52339.9±6.2308.6±11.9t 1.13218.244P0.2590.0002.3观察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研究组血浆白蛋白以及血肌肝、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P<0.05)。
见表3。
表3观察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x土s)组别例数血浆白蛋血肌軒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g/L)(|imol/L)(mmol/L)(mmol/L)研究组5234.6±2.9122.9±11.3 4.2±1.7 1.0±0.4对照组522&3±2.4128.9±12.4 5.5±1.9 1.6±0.6 t12.068 2.579 3.676 6.000P P<0.053讨论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该病远期发展可导致肾功能丧失,对整体健康状态造成的影响较大。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108例疗效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108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d0c061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b.png)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108例疗效观察
毕连红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9(015)016
【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0mg/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500mg/d静脉滴注,第8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皮疹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皮疹有效率为70.37%,疼痛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7.04%,对照组有效率为61.1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小.
【总页数】2页(P130-131)
【作者】毕连红
【作者单位】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J], 加孜腊·吾腊勒拜
2.骨折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J], 葛新红;俞玉梅;张进才
3.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J], 王勇
4.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J], 岳海华
5.糖皮质激素应用在老年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J], 周爱珍;蔡静;浦振;李银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148例疗效分析
![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148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f2733bc8d376eeafaa3188.png)
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148例疗效分析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
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患肿瘤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点,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由于在急性期可引起神经炎和神经节炎,大多伴有较重神经痛,且可拖延甚久。
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在缩短疗程,减少复发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4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90例,年龄17-96岁,中位年龄40岁,病程2天至1月,中位病程2周,148例患者均有不同部位疱疹,伴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其108例伴有眼部不适、疼痛、畏光、流泪,92例伴有皮肤瘙痒,32例伴有皮肤感觉麻木,40例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6例伴有发热。
1.2方法:我科对以上病例采用西咪替丁注射液0.6克或0.8克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0.75克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1天1次,7天为一个疗程。
其它常规用药不变。
1.3 疗效标准:痊愈-疱疹结痂、脱落,疼痛消失,眼部、皮肤、消化道等症状全部消失;基本治愈-疱疹结痂、脱落,疼痛缓解,眼部、皮肤、消化道等症状全部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2.1 本组148例用药后,痊愈140例,基本痊愈5例,无效3例。
治愈天数最短4天,最长14天,平均7天,治愈率94.6%。
2.2 我们对所有病例追踪调查,发现其复发率低,追踪半年仅有2例复发,即带状疱疹经过治疗好转数月或数年后,再次出现在相同或不同部位的疱疹,伴疼痛,可有眼部症状,或皮肤症状,或消化道症状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115例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115例带状疱疹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2b0655aad02de80d5d84001.png)
用x线定位 ,其优 点在于 穿刺时 经输尿管导 管注入 泛影葡胺 ,可清 晰
显示 肾盂及 各盏 ,只有 谨慎处理 每个操作 细节 ,才能保 证一期取石 的 成 功率 ,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6 】 。
患者 均有不 同程度 血尿 ,1 d ~4 尿色转 清 ,其余患 者均无 术 中术后大 出血 ,无 气胸及腹腔脏 器损伤 ,无输尿管 穿孔及术 后尿瘘等 并发症 。
l5例 带状 疤疹 患者 , 治愈 l3例 ,好 转 两例 ( 留神 经 痛 ) 1 l 遗 。
平 均治疗 天数 7 d . 。结 论疹收 效快 ,疗 程短 ,后 遗 神经 痛 发生率 低 , 治疗 效 果好 ,值得 推广 、应 用。 7
文章 编 号 :17 — 14 (0 0 3 0 6— 2 6 1 8 9 2 1 )1- 0 3 0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年 5月第 8 第 1 期 00 卷 3 2结 果
G ie f h a dc eMa 2 1 , o. N . ud C i i n , y 0 0V 1 , o1 o n Me i 8 3
临床研究 I 3 6
或消失 。总 结手术过程 中,穿刺 点的选择及 经皮微通道 的建立是手术 成功 的关键 。为确保穿 刺成功 ,应预先 于患侧 留置输尿 管导管 ,采 】
20 : 821 . 012l . 9
[ 李逊 , 2 ] 曾国华 , 吴开俊 , 等馓 创 经皮 肾穿刺 取石治疗 上尿 路结石【 . J 】 中华 泌尿 科杂 志, 0,89:l~ 1. 2 31() 6 58 0 5 【】 李 建 兴, 3 田溪 泉 , 张军 晖 , . 皮 肾镜 下气 压 弹道 碎 石联 合 超声 等经
195 L 1.m ,均无术 中输血 。住 院时间 :7 1d - 2 ,平均 l. 。继 续随访 O2 d 时间l 个月 ,作K B I P ~3 U +V 未发现结石 ,无输尿管狭窄 ,肾功能有不 同程度恢复 ,B 超患侧 肾积水 减轻或消失 。
探讨带状疱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与观察
![探讨带状疱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与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90ef928aaea998fcc220ed9.png)
Ja gM eb Le gJ n in io n i g
A s at O jci : x lrsteb l- s a e l tr a ls h e t rame t l . to s C r e n tedaet a miuet 0 e a l bt c : bet e E po e h e r v t h p d bi e me s eb s tet n a Me d : ar so h il i l n t o3 x mpe s et pn h i cc
的 中西药 内服 及 中成 药和 中草 药外 敷 , 得 了 良好 疗 效 , 取 总结 如 下 : 1 辨 证分 型论 治
在 带状 疱疹 的 以上 治 疗 中 , 可根 据 疱 疹 的形 状 选 用 以下 两 种 治 疗
广使 用 。
关 键词 : 带状疤 疹
中西 医结合
辨 证论 治 内服 外敷
疗 效观 察
Dic s i n b I— s a e l tr me se s h o p r to fCh n s n e t r e ii et e t n u a ie e f c t o o s r e s u so et h p d b i e a lsu et e c o e a in o i e ea d W se n m d cn r a me tc r t fe twi t b e v s v h
b l— s a e l t rme se , n h p l a in t e c o e a in o i e e a d W e t r dcn t o ft e t n a re n t et e t n . 。 et h p d b i e a ls a d t e a p i t h o p r to fCh n s n se n me i e me h d o r a me tc r iso h r a me t Re s c o i s is 3 x mp e b l- s a e l t rme se u e c mp e ey, 7 e a l ste t5 1 a sh ai g ; x mp e r a 1 1 a sh ai g t tle _ u t : 0 e a l et h p d b i e s a lsc r o l t l 2 x mp e r a ~ 0d y e l s 3 e a l st e t1 ~ 5d y e l s,o a f n n
中西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中西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66fcc14227916888486d7c1.png)
胆泻 肝汤 ; ②疾 病 后 期 以疼 痛 为 主者 方 拟 柴 胡 疏 肝 散
合桃 红 四物汤 ; 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 野菊花; 有 血疱 者加 水牛 角 、 丹皮 ; 疼痛明显者 加制乳香 、 制没药 、 全 蝎、 蜈蚣 、 延胡 索 、 川楝 子 。1 0 d为 1个疗 程 , 一 般 治 疗
疹, 疱 壁紧 张 , 基底红色 , 呈带 状 排 列 , 单侧分布 ; ② 皮 损 严重 者可 有血 疱 、 糜烂 、 坏死 等 改 变 , 皮 损 出现前 , 常
先 有皮 肤刺 痛或 烧灼 感 , 伴有 发 热 、 疲 乏 无力 及 全 身不 适 等症 状 ; ③疼 痛 明显 , 有 时 有 难 以忍 受 的剧 痛 , 或 疱 症 消退 后 的后遗 神 经痛 。 排 除患 肝 、 肾、 血 液 系统 等严 重疾 病 , 妊 娠期 、 哺乳
西药 治疗 : 口服伐 昔 洛 韦 片 0 . 3 g每 日 2次 , 连 续 服用 1 0 d 。 甲钴 安 0 . 5 mg每 日 2次 , 西米 替 丁 0 . 4 g每
日 3次 。1 0 d为 1 疗程 , 一般 治疗 1 ~4 个 疗程 。 中药 治疗 : ① 疾 病初 期 以红 斑 水 疱 为 主 者 方 拟 龙
效优 于单 用 西药 治疗 。
主题 词 带状 疱疹/ 中西 医综合 疗 法 穴 , 太阳 穴, 风 池 【 中 图分类 号】 R7 5 2 . 1 【 文献标 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7 3 6 9 . 2 0 1 4 . 0 4 . 0 2 4 临床 资 料 本组 7 7例患者 全 部 源 于本 院 2 0 1 2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a4c2b5d1f34693daef3e6c.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1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中医临床治疗方式干预。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治疗效果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在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四季均有发病,成年人相对较多[1]。
中医学中,带状疱疹被称之为蛇串疮,病机为肝气郁结、经络阻塞,长时间肝胆火旺而造成的。
有研究提示联合中西医治疗对于带状疱疹的疗效较好,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周围神经群呈现带状分布的水疱,伴随出现神经痛。
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为(43.5±7.1)岁;病程在1-7d之间,平均为(3.1±1.2)d之间。
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在20-66岁之间,平均为(44.1±6.8)岁;病程在1-6d之间,平均为(2.6±1.0)d之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具体为:(1).将0.25g更昔洛韦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用药2次;(2).给予0.5g甲钴胺片口服,每天3次;(3).同时给2mg聚肌胞肌肉注射隔日用药;(4).给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10u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1] 中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制定。 1.2.1发疹前有发热、倦怠、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1.2.2局部先觉皮肤灼热、疼痛、感觉过敏,继而出现皮肤潮红等簇集粟粒大小丘疹,迅速变为小水泡,附近淋巴结肿大 1.2.3皮疹好发于胸背、面、颈、腰腹部,单侧发疹,常沿皮神经分布 1.2.4多于舂秋季发病,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1.2.5发病迅速,全病程平均1—2周,皮疹消退后可留色素沉着 1.2.6疼痛以神经痛样疼痛为特征 1.2.7组织病理变化与球状变性,形成表皮内水泡。 1.3方法 1.3.1 对照组 : 按西医常规对症处理。局部涂0.25%疱疹净软膏,无环鸟苷200mg,每日5次,肌注vitB12 500ug、vitB1 100mg,每日 1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口服,均连用5—7天为一疗程。 1.3.2 治疗组 : 除按对照组治疗外,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基本方: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各10g,生地黄、泽泻、茵陈、牡丹 皮各15g,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服,5—7天一疗程。 2.1 疗效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制定(标准)》中有关带状疱疹的疗效标准制定。显效:皮疹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 有效:皮疹大部分消退,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经过治疗一周以上,皮疹及自觉症状均不见好转者。 2.2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均观察2个疗程,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n(%)]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水疱性皮肤病,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人体而不发病,但在抵抗力降低时诱发本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 病。笔者自2006年7月—2009年5月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6例带状疱疹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就诊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中,男28例,女3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2天, 最长22天。对照组32例中,男14例,女18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者20天。两组患者在性 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西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10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0-13T14:24:18.00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1年第8期供稿 作者: 张永锋 贡琴 [导读] 可以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皮疹水泡及早收敛,疼痛得到尽快消除,湿热得泻,郁滞得通。
张永锋 贡琴 戚墅堰区戚墅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常州213011)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 治疗,治疗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外,配合龙胆泻肝汤口服治疗,两组两组疗效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 【关键词】 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龙胆泻肝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 5734(2011)8-00-
注:与对照组比照,P<0.05 3讨论 中医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蛇丹”其发病由于湿热内蕴,肝火妄动,然感毒邪所致。主要表现为局部有簇集成群的带状水泡性皮 损,局部剧烈疼痛,部分患者皮疹消失后,疼痛仍可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这是因为湿热毒火未得到彻底清除而致,故以龙胆泻肝汤以 清热除湿祛火,通络止痛。方中龙胆草、栀子清肝胆实热;黄芩、牡丹皮、生地黄清热凉血;泽泻、茵陈清热利湿;柴胡理气止痛。全方 共奏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通络止痛之功。可以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皮疹水泡及早收敛,疼痛得到尽快消除,湿热得泻,郁滞得通。 参考文献 [1]吴少贞,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