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关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6、我国疆域辽阔,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 )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7、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2.95亿),居世界(第一)。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中国的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9、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共有(55)个。我国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0、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全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杂聚、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我国最大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3、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4、(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5、我国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6、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8、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干旱)、(洪涝)、(台风)。9、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9、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锋面雨)又称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10、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植被由东向西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
漠)。
11、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2、我国的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汛期最长的是(珠江);流量最大的是(长江);结冰期最长的是(黑龙江);含沙量最大的是(黄河)。
13、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14、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型,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最终注入(渤海)。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措施是()。
1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山脉),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最终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6月25日)是世界土地日。
5、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