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对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播影响

浅谈电视对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播影响
浅谈电视对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播影响

1 引言

自从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之后,电视行业便开始是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的发展,逐渐占据了广大受众的大部分休闲时间,也涉及到了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文化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电视传媒所持有的试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传播同时,使它在传播领域确立了重要地位,但是由电视传媒所创造和传播的消费型大众文化,也为受众带来了深刻的思想意义、难以达到较高精神层次、缺少积极进取的活力等许多负面影响。[1]愈来愈发达的电视业中,以综艺类节目为主打的电视娱乐节目,无疑正陷入"纯娱乐"的怪圈。要构建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主要还是要在电视媒介传播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倡导主旋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媒介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发挥电视传播媒介的最大积极作用,发挥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引导社会文化的建设。

2 电视媒介的传播影响力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报纸这种传播媒介的阅读人群广泛,发行量达,信息容量大,但是它的发行区域较小,不能保证发送到每一个人。杂志的版面色彩绚丽,视觉冲击力较大,但是发行量较小,传递信息比较慢。广播的播出非常灵活,有很大的激发情感的煽动性,但是它只能靠声音传递,不能出现事物的外观形状。而电视这种传播媒介是声画并茂的统一,让受众不仅能够接收到很多信息,而且很生动地展现在画面前,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相比较而言,电视媒介的传播影响力方面,更超越了报纸,杂志,广播。

2.1 电视媒介的发展

从20世纪初叶起,美、英、法、苏等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加强对电视的研制。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开播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播出的电视台。60年代后,世界电视技术日益成熟,电视在发达国家日渐普及。发展中国家的电视事业则是到了50年代刚刚起步,墨西哥、巴西、古巴、菲律宾、泰

国等相继开办;1958年5月1日中国大陆首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播;但是直到1980年代初,电视机仍是少数人的所有物,有时甚至只是极少数人的所有物。某些国家的节目内容表明它主要是为地方上层人士和外国移居者提供服务的[2]。1980年以来,世界电视已由传统的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方向发展。进入1990年,世界各国开办国际卫星电视形成热潮。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土耳其、菲律宾、文莱、突尼斯等国都开办了国际卫星电视。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开办了官方、半官方的国际电视台,商业性的国际电视台更有上百个之多。[3]

目前世界著名的电视机构有: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半岛电视台(AI Jazeera)、日本广播协会(NHK)等。[4]

2.2 电视媒介传播影响力的表现

1996年11月21日和22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一次世界电视论坛上,各主要传播媒介的重要人士讨论了电视在当今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并考虑如何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认识到电视在提醒世界注意冲突及对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上,以及在集中注意力于其他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电视节目更加富有吸引力,成为许多家庭接受外界信息的首选渠道。其中电视新闻的节目以声情并茂、对事发现场的真实“再现”等优势,每每在遇到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时发挥奇效。以美国为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在报道总统选举、越南战争、“阿波罗”号航天飞机载人登月等新闻时,都充分展示了电视无与伦比的视觉魅力。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效果在于影响了人们理解与思考的习惯”。迄今为止,电视媒介所遭致的最严厉的批评莫过于它所创造和传播的消费型大众文化,造成社会价值体系越老越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审美意向,如此吸取,最终将导致人类文化精神意义的缺失。[5]

3 社会文化的简要概述分析

3.1 社会文化的定义

“社会文化”的定义。所谓社会文化:就是以各种“社会公共道德”思想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各项规章制度”等为依据和准绳,再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架构协作关系和形式”进行承载、共识和强制力贯彻执行,以便来调整处理、协调平衡、稳固和谐国家、政府、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的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等相互之间的“共存共处、和谐稳定、互助合作、权益分配、上级下级、长幼次序、婚姻亲朋、好友邻里、矛盾纠纷、斗争暴力”等各种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的纵横交错社会关系为“重点”的综合性多元化文化体系。

3.2 社会文化的分类

“社会文化”的分类理论。社会文化”可划分为:一是社会公共道德;二是社会组织架构协作关系和形式;三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三大方面。也有把“社会文化”划分为:一是社会道德,或是叫社会公共伦理道德;二是社会组织架构协作关系和形式;三是调整各种“社会协作关系”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三大方面。

4 电视对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播影响

4.1 电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1世纪是传媒的飞跃时期,前所未有的传媒巨变,从电影、电视到多媒体、网络、电子传媒。书籍阅读的静态消费被声、画一体的动态消费所冲击,电视成为传媒世界的“领头羊”。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经深深介入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电视使人们在教育、生活、艺术、文化、娱乐、家居甚至某些生存习惯发生改变。

电视媒介对社会文化有着积极的传播影响,比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与导向作用;同时在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中华美德的宣传导向作用;引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4.2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这一治国方略的提出,要求舆论宣传阵地,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和谐、传播和谐。完成好这一任务,应是包括电视媒介在内的大众媒体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使命。[6]电视媒介传播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搞好理论武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文化建设地位重要,作用巨大,影响深远,必须大力加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理论武装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电视媒介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和手段,可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如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了这样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电视媒介应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结构会发生剧烈变化,社会稳定问题比较突出。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一阶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切实防止社会的失序和动荡,就要应对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说国家采取的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硬约束力”,那么,运用新闻舆论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软约束力”。电视媒介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等优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调节、协调、沟通、疏导等功能,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去影响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就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电视媒介是国家重要的舆论阵地,要大力宣传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精神和生动实践;大力宣传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切实搞好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电视媒介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思路,

并向社会传达理性和积极的信号。

电视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电视新闻宣传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人民心声,是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的重要渠道,可以发挥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电视媒介要加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报道,加强产业升级换代的报道,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报道,加强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报道,加强发展社会事业的报道。通过新闻舆论的调控力量,推进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的进程,协调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和谐,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际关系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也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职责。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又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们处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国内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倾向有所滋长。未成年人更易于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传播渗透优势,创作传播寓教于乐的精品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力方法和重要渠道。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中也包含了传统道德的精华。只要广播电视传播像邓小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的工作抓起,从一件一件事情做起,思想道德建设就一定会不断结出新的硕果,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崭新风尚。目前,应该大力宣传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3 发挥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中华美德的宣传导向作用

被誉为“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是央视塑造时代精神的又一文化品牌。《感动中国》坚守社会责任,聚焦普通人群,以朴素的人文关怀和平民化的视角,在平凡中寻找伟大,在伟大中弘扬精神,塑造了一批普通而伟大的平民英雄,他们的生活经历虽然不同,但有着相同的人性美德,通过电视形式的展现,共同铸造中华民族风骨的精神脉络,传承中华的美德,影响并引导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更好的引导广大青年的成长。[7]

4.4 促进社会教育事业发展

(一)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上下功夫。要适应国家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发挥电视媒介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等,完善教育体系。

(二)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在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三)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上下功夫。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要在转换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改革上下功夫。推动教育新一轮发展,面临许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和困惑。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转换体制机制是关键。要围绕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把大力推进育人模式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内容、形式、方法多方面推进教学课程、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改革,使教育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社会责

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继续推进教育评价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和实践者。通过电视媒介的大幅宣传与报道,为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有效的建议,对城乡差异进行合理分配与安排,积极宣扬优秀文化。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电视对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播影响的同时,也有着消极的传播影响。

5 电视对社会文化的消极传播影响

5.1 社会文化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和非主流因素逐渐趋向调和,社会文化多元化、大众化和商业化的特性正在彼此互融,总的来说,当前的中国社会文化是一种整合文化,这种整合文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开放性和吸收性,可以高效地催生出形式多样的文化形态,使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获得并充分使用话语权,从而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平等;最大弱点在于缺乏核心价值体系,容易造成文化混乱。近几年社会上呈现出一种浮躁、媚俗的非理性文化现象,从“地域攻击”到网络狂搞,从家乐福事件到艳照门,从芙蓉姐姐走上北大领奖台到相亲节目中的马诺等,光怪陆离的社会文化现象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视听极限,人们渐渐接受了这一现状,进而催生出一种反文明文化。从人们的狂热追捧到“审丑对象”的相继走红,再到商业炒作的全面介入,由于缺乏主流核心文化的镇守,从而导致社会多元文化呈现一种非理性的状态。

5.2 电视节目的分类体系及占有比重

电视节目分为新闻类,娱乐类,专题类。据200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影视剧节目(74.8分钟)、高于时事新闻类节目(38.3分钟)位居第二。据央视-索福瑞传媒研究数据显示:2004年娱乐综艺节目收视持续稳步增长,收视份额达到了6.7%,比2003年高出1个百分点,更超过2002年2个多百分点。数据还显示2004年仅综艺与影视剧两项就占我国电视节目总体收视份额的48.7%。[8]电视娱乐节目近年来已经成为电视收视率的重要保证,而且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外来

节目对本土电视台的影响,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可见,娱乐类节目的收视率在电视节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电视媒介对社会文化的消极传播影响集中体现在对娱乐节目的影响方面,进而使娱乐节目“道德越界”。

5.3 电视娱乐节目的“道德越界”

5.3.1“道德越界”的含义

电视娱乐节目内容轻松幽默,主持风格活泼,广泛受到大众的喜爱,但娱乐节目在给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和知识的同时,由于电视台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加之一些娱乐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对自身所承担的人文、道德责任的漠视,电视娱乐节目出现了冲击、违背社会道德和以及社会责任感严重缺乏的现象,即“道德越界”。

5.3.2“道德越界”的表现

一是对明星等知名人士的隐私的曝光、揭露。台湾地区的谈话类娱乐节目《康熙来了》堪称娱乐节目“道德越界”的“楷模”,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在节目中言语无忌,将娱乐低俗发展到了极致。在与连战谈话期间,小S公然问时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内裤是什么颜色的?在台湾偶像歌唱组合飞轮海一期中,节目不仅请到了台湾两性作家黄小姐,还在节目中问飞轮海的四位成员是不是处男,并要他们讲自己泪光闪闪的初恋。

二是选秀活动中对选手的隐私的夸大,曝光。现今的媒体广泛评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走入“真人秀”时代。但是在选秀节目中,电视台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和选手知名度,会或真或假的渲染一些选手的私生活的报道,或引起观众的同情心获得选票,或满足“粉丝团”的信息需求,或填补大众传媒的内容量,而这些输出的信息可能并不是选手愿意让大众知晓的。

三是对普通人的隐私的曝光,如果说名人和即将成名人的人的隐私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崇拜者的需要,那揭露普通人的隐私就是纯粹的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和赚进广告费了,各种情感节目是这方面的代表。比如在野外生存的节目中,不仅把参加者的野外生活情况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还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充分”挖掘,把参加者遇难时的窘境播放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成为家庭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开阔了其视野,增长了知识,但是看电视过多往往会带来了一些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电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电视;儿童发展;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我国人口控制所带来的特有的“核心家庭”现象——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缺少玩伴,电视逐渐取代父母和玩伴,成为孩子们的主要伴侣。 1992年便有调查显示,城市学前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1.43小时,每天都收看电视的学前儿童达到72.4%。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现有电视机4亿多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周平均看电视时间为18小时左右,看电视在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中位居第二,电视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最佳伴侣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的普及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但是看电视过多在儿童发展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社会交往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电视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对儿童视力的影响 婴幼儿的眼睛正处于发育期,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早且长时间看电视容易给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损害,影响孩子视力及视觉发育,还可能造成屈光不正。所以,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过早看电视。 (二)对婴幼儿听力的影响 电视机音量应该控制在60分贝以下,不然时间长了,将导致婴幼儿听力下降,影响婴幼儿的性格、动作、语言、智力等,导致其精力不集中、性格变的急躁、 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好奇心等。 (三)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008年,阿根廷有5000多名儿童因语言障碍而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立医院就诊。专家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对话和长时间观看电视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语言障碍,例如口吃和发音不准,甚至导致语言缺失。专家认为,导致儿童语言障碍的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电视广告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电视广告的普遍性、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发展。实际上,电视广告对于儿童的影响效果是呈现多元化的,包括了正面影响以及负面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电视广告特征和导向的基础上探究了电视广告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同时分析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电视广告对儿童负面影响的策略,旨在还给儿童一个干净、无害的广告节目。 关键词:电视广告;儿童;广告

目录 一、电视广告特征、导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电视广告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视广告导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及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正面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消极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满足儿童的群体性和社会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的影响 (9) 3.儿童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粮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如何避免电视广告对儿童群体的负面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有关儿童媒介素养的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加强广告创作人员培训,增强媒介社责任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增强媒介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儿童教育专家参与电视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广告监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进相关的立法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内容提要:电视是一种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当儿童成为电视广告的受众群 时,人们普遍地注意到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种种影响。广告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也越来越遭到关注和质疑。电视广告分为两大类: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其中的商业广告如果不好好的分清宣传的内容是高雅的还是注重商业经济的话就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行为、心理能力。电视广告如何让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电视广告的本质和分类及其引起的几个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初步探讨电视广告应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对儿童。 关键词:电视广告、儿童 美国传播学家施瓦茨曾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这个“上帝”通过无数不在的电波向他的信徒,尤其是儿童,传播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广告信息,硬气儿童在语言上、行为上、心理上等方面引起的一系列微妙的变化。①电视广告不仅是在商品促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且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广告的内容会有意识的去记忆,这也可能是出于本能吧。陈家华、麦箴时、陈芳怡(2002)在中国的三个城市北京、南京和成都的调查发现将近三分之一(30.8%)的儿童对电视广告,9.2%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喜欢电视广告,而20.3%的儿童报告他们讨厌电视广告,15.4%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讨厌电视广告。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太度因性别.年龄.城市以及电视收看率不一样而存在着差异。在这三个城市中,对电视广告持较强烈态度(“非常讨厌”和“非常喜欢”)的比例在增长而减少,而持中立态度“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比例在增长。总体而言,北京的儿童比南京和成都的儿童更喜欢电视广告。在南京,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而成都的情况刚好相反,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北京的儿童则没有着方面的差异,认为电视广告所说的是真的,所以儿童会比较喜欢电视广告。②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国儿童经常接触广告媒体,其中儿童认为最重要的媒体是电视〈Mc Neal and ji ,1998〉。事实上,在中国这个以家庭为本的社会中,电视已经诼渐取代父母成为儿童了解新产品的重要的信息渠道〈Mc Neal and ji ,1998〉。 (一) (1)电视广告的概念: 耐斯特姆(Paul.H .Nystrom)对广告的解释是:“所谓广告,乃对所有顾客,都能使其毫无遗憾地获得满足。”毕学帕(Beshop)则作这样解释:“所谓广告,乃通过大众传播,公布广告主的商品及劳务。”里查逊(Richardson)认为:“所谓广告,乃对于可能购买广告商品的消费者,以大家都知道的名称及价格为目的所作的大众传播,简述商品的要点,使消费者铭记于怀。”综上所述,我们将现代商业广告的定义概括为:广告是广告主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媒体将商品和劳务信息传递给大众,而起到促进销售作用的一种非人员推销的信息传递方式。 电视广告被称为是一门视听兼容的综合艺术,它既是固定或运动的生物形象的图像、绚丽的色彩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字幕,又有经典的对白解说、美妙悦耳的的音乐和突出的效果, 注释 ①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②丁俊杰《广告学》二武汉出版社2001年3月

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电视剧产业已积累了雄厚的软、硬件基础,影视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电视剧产业制作人才,同时,一批国有和其它经济成份的影视实体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不断脱颖而出,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制作和管理经验,电视剧产业作品和市场营销的新方式和新观念在改革和探索之后已基本上被接受。 1.1中国电视体制特点 电视作为一种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播事业,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各国在电视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经营管理体制。目前世界各国电视的电视体制主要有五种类型: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根据这些体制在各国的实现程度的不同,各国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两种或者多种并行的方式运营。中国的电视体制是典型的国有国营体制,电视事业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一直是按照行政科层体制来发展的。1983年前后,随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基本政策,省辖市和许多县级行政区纷纷创办自己的电视台,并逐渐形成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市(地)级电视台——部分县级电视台这样一个树形网络结构。很明显,这个结构与国家的行政体制完全是同构的。这些由各级党政权力机关投资创办,作为行政机构一部分而存在的电视体系,其基本职能只能是国家宣传机器和“党的喉舌”。[1]近年来,这种中国的电视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变化,但其中国电视组织的基本性质却没有改变。 1.2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电视剧的产业化进程与电视产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剧的市场是在电视台的节目经营中最先形成的,另一方面,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台作为电视剧的主要播出平台,具有明显的强势和垄断地位,对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限制和影响。因此电视产业化对于电视剧的产业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由于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等量的时间并不能真正体现节目的价值,这种不平等的交易方式必然会影响各台进行交换节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对节目的版权意识很淡薄,也很容易引起版权纠纷,特别是涉及国外电视公司就更加麻烦。因此,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明显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电视节目经营的需要,所以,在电视节目交易逐渐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交流就逐渐停止了。 在电视节目经营市场的形成过程中,1986 年开始兴办的上海电视节首先开始按质论价[1],并且当场现金交易的完全市场化操作。以后相继兴办的北京国际电视周和四川电视节也都采取这种方式。这些稳定的节目交易市场的形成是中国电视节目经营走向

论影视文化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论影视文化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卜映升 530700365 建筑学院影视文化学从字面上理解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电影和电视,影视文化学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影视文化由于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背景之上,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品种的特殊性、复杂性与丰富性。 狭义地看,“影视”指电影、电视交叉的共性部分;广义地看,“影视”包括电影、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部。而“影视文化”同样可以从三个系统中见出其特质和地位。 1.从大众传播系统来看: 电影、电视自诞生起,就以其广泛的覆盖性而与传统印刷媒体发生了歧变。传统印刷媒体不论是传播渠道、方式,还是接受渠道、方式,还是传播机制,都带有浓烈的个人化、个性化特色,而伴随现代科技成长起来的电影、电视,则以其科技优势而迅速在大众传播系统中成为重要角色。从印刷媒体——电子传媒,大众传播系统内部各媒体在此消彼长中成长。 从表中我们看出,电影、电视无论是与传播印刷媒体相比,还是与广播比,都在传播范围、传播能力上占有许多优势。报纸、杂志的文字传播需一定的知识基础,广播单一的声音传播难免丢失很多重要的可感知信息,而电影、电视的声像合一、声画结合,使其获得了相对“全息性”的传播能力,可以覆盖更大的传播范围。 2.从艺术系统来看: 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主要艺术形式主要由文字形态、非文字形态、综合形态三类组成,它们合成了人类的艺术创造系统。 不论是文字形态的艺术品种,还是非文字形态的艺术品种,乃至综合形态的戏剧,它们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电影与电视尽管在艺术系统中资历最浅,但却以其巨大的包容力,吸纳了以往人类艺术创造的许多因子,作为其基本元素,并创造性地整合为新的艺术品种——将文字与非文字、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借助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创造出20世纪艺术的新的成果与成就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3.从娱乐休闲系统来看: 娱乐休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娱乐休闲在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方式与表现。仅从现代人们普遍流行的一些娱乐休闲方式的比较中,就可看出电影、电视的特质与地位。 健身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包括了滑冰、樊岩、器械训练、球类活动等;游艺则包括了棋、牌、跳舞、卡拉OK及书画等;旅行则包括了观光旅游、购物等。电影、电视作为人们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不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从消费便捷程度上,都是最日常、最方便的一种。而且由于电影、电视信息量大,或想象力强、艺术魅力强,人们在娱乐休闲中还可以充分得到信息服务或艺术享受。 在当今社会中,影视无疑是一种最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的大众文化,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休闲的方式,而影视是一种最自然、体验最丰富的“休闲文化”。所以,影视文化对于大众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大部分优秀影视作品,都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表现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是非观念,赞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大量的影片都是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警示人们,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结合实际谈谈电视节目制作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结合实际谈谈电视节目制作艺术和技术之间的 关系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结合实际,谈谈电视节目制作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电视节目制作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技术为艺术提供支持,艺术则是技术得以发展的灵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的硬件越来越先进,而赋予电视节目内容的创作者则越来越需要有新的艺术理念来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在技术日益进步的时代,通过技术手段能完成创作者心目中的构思的任何场景,这就是技术给艺术带来的创作大空间。 以前两年获得巨大成功的电影《阿凡达》和最近比较热门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它们都取得了高额的商业回报,而且好评如潮,细细分析,他们的成功不仅是由于采用各种高科技制作技术,还在于导演能把技术和艺术融为一体,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有美的享受。电影《阿凡达》中使用了三项突破性技术:虚拟摄像和技术、表情抓取和联合数字立体摄像机。没有这三项技术创新就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潘多拉星体验,观众就不能切身体会那种神秘、瑰奇,不能领会漫游夜森林的色彩,不能感知生命之树的呼吸和呢喃。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设备、光、影和后期技术至关重要,表现在节目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方面。目前后期制作中,蒙太奇的艺术思路给电视节目制作者创造了延展的时空,它确立了表现动作的新形式,打破了对空间的限制,形成了新的时间观念,所以,蒙太奇的创作思维是电视节目制作艺术与纪实结合的焦点,为技术设备的使用提供了必备的指导思想。非线性编辑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主要手段,它带来的最大优点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艺术空间的扩展。随着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发展,其创作艺术也影响着更新的思维和理念诞生。技术和艺术像马车的双轮一样并驾齐驱,只有这样电视艺术才有前进的美好未来。 一部只有技术进步的电影只能停在电影学院的教科书上,却无法停留在影迷心里,比如《变形金刚》那样的好莱坞电影,再多的技术投入,再炫的视觉效果,再复杂的打斗场面,也只是一场缺乏真情的噱头。而《阿凡达》和《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功,不仅是因为空前的3D技术,不仅因为它无以匹敌的视觉效果,更主要的是它让我们审视自己、感受美。 一个好的电视节目,所做的就是把技术运用和艺术创作进行混合,或者说是平衡。就像中国的‘阴阳’。 (894字)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电视也对儿童的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让家长们和所有社会上关注的人士不得不重新回过头,认真的审视和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的确,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已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电视进入家庭之前,父母一般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报纸,孩子在知识性、娱乐性和情感方面较多的依赖父母。而当电视家庭化后,五彩的电视荧屏就向孩子们直接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视摧毁了隔离儿童世界与成年人世界的那堵墙。”由于看电视不需要特别的指导、无须思考、而且电视的播出不分观众。电视对儿童轻而易举的“俘获”,使得儿童最终“依附”于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据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30万桩。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 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业主的暴力。在这方面,像美国早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改编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圣斗士》等片,都包含了这种因素。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制作的精良上确实让人佩服。但在其更深远意义上对儿童的教育方面的作用确是让人质疑的、不能信服的。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电视节目中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食品和其他穿戴之类的商品。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完整版)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非常渴望在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与信息。广告是我们了解信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广告已经十分具体地参与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过程,成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又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观念与做法。 关键词:广告生活影响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推进器,是沟通产销的桥梁和纽带。广告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功能是传播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离开了经济信息,社会再生产就难以正常进行。当今生活中需要广告,试想若没有了广告,你在商场挑选货品时,琳琅满目的产品你该如何挑选呢?虽然偶尔轻信虚假的广告会扰乱了你的生活,你的计划,但只要小心谨慎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广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广告的概念及形式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报刊广告、海报、四处散发的传单、喷印在公交车上的广告、张贴在墙上的小广告……如此繁多的广告充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令我们目不暇接。 二、广告给人们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1、广告的正面影响 (1)公益广告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 公益广告的特征是清醇朴素,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象征意义,作用就是来激发人们的意识,使人对自己身边的一些事引起一些注意.是很抽象的认识。公益广告的内容大多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往往能触动人们内心中最真实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 (2)广告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获取信息 每一项新产品的问世和投放市场,都必须通过广告把有关产品和市场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企业通过广告活动,为广大消费者介绍各种产品的信息,并告诉人们,如何利用这些产品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从而买到满意的产品。 (3)广告对消费者知识的传授 现代广告,五花八门,宣传着各种各样的新商品,同时,也在给消费者传授着各种各样的有关生活、工作的新知识。由于现代广告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新发明、新创造的产品,它必须花相当的时间去详细讲授和介绍这些新发明和新创造的原理和产品的工作机制,介绍产品的特性、用途和使用方法,从而通过广告简洁地把有关新发明、新创造的知识传授给大众。(4)广告指导消费资金合理投向 近两年,在各地常能见到许多有关有奖储蓄和发行有奖债券和集资券的广告,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把资金投入,从而使民间资金得以集中投放到大项目的建设上来。这是广告的另一项效能,它指导消费者对消费资金进行合理的投向,从而活跃了社会经济。 2、广告的负面影响 (1)广告失实与欺骗 有些生产商和广告商,没有真实的反映产品的功能,夸大了产品的效果,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侵犯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这让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大大的打了折扣。还有一些生产商,找一些明星做代言,其实产品并不是很好,但是由于明星效应,使得消费者购买,

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摘要】电视益智类节目是具有益智色彩的娱乐节目,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在各类题材的益智节目的推动下,促进了大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认知力的提升,社会风气呈现出新的面貌,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关键字】益智类节目传播效果 一、益智类节目概述 (一)、益智类节目概念 “益智节目,就是以参赛者的各种知识竞猜和现场游戏性活动作为节目的基本构架和主要内容。节目中,参加者必须遵守节目制作者所制订的规则,并按照这些规则来进行竞赛和游戏,整个益智的形式和内容就是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因此电视益智类节目的主要构成元素是固定的,即有“知识”、“娱乐”及“奖励”。一般电视益智类节目也是围绕这三者展开,所谓益智类节目,除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外,还具有大众性、博彩性、对抗性与戏剧性。因此,益智类节目不仅具有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又具有益智类节目特有的知识性与博彩性。 (二)益智类节目的特点 1、知识性 随着节目形态的发展,益智类节目中的知识不再枯燥单一,而变得更加有趣,除了融入一些娱乐元素外,寓教于乐特点让观众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增加见闻。体现出一定的知识性。

2.益智类节目的娱乐性 益智类节目往往把娱乐性作为知识性的载体贯穿于节目之中。因此娱乐性就成了益智类节目的主要属性。 3、益智类节目的大众性 益智类节目的独树一帜,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少,因此,它更容易让受众接受、认可,更易引起大众的反响。 4、益智类节目的对抗性 益智类节目不管是答题上的激烈较量,还是参赛者之间语言的针锋相对,都体现了对抗性。这种对抗性再以电视等媒介放大展示给受众,就更易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 5.益智类节目的戏剧性 在益智类节目中,因比赛的结果有未知性,它呈现的时候就有很强的戏剧效果。挑战者能否答对下一题,甚至关系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存在一定悬念,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三)、益智类节目的组成要素 益智类节目的组成要素包括,主持人,参与者,现场观众,场外观众,题目,奖品6个要素。 1、主持人 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决定这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影响着结果,甚至节目的收视率。 2、参与者 参与者是节目的主人公,参与者的表现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节目的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手册 精品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手册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做为广播电视行业人的必修内容,也是当代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的普及内容。本课程包括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线性编辑”、“DPS非线性编辑”、“电子新闻采集”、“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四个部分。四门课程均在学校的综合实验楼内的最新建立的专业实验室和专业演播室内进行。每门课程配备的是专业主讲教师。做为一名立志要成为“电视人”的在校学生,就应该懂得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知识,学习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理论,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系统地确立自己“电视人”的知识结构,使得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都能够顺利发展。 电视节目制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要求都非常高的认真细致的工作,这里面还应该包括:转播车、晚会现场录像转播、片头包装、声音的后期合成等等重要的工作。通过本课程的教和学,将使我们每一名同学 1.全面了解电视媒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2.提高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3.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系统构成、简单原理和操作方法; 4.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与技巧,并能完美地、艺术地再现作品的主题; 授课方式:精讲多练,课程讲练比例大概按照1:2进行,三部分内容分配方案如下:对编9学时/非编12学时/ENG、演播室节目制作15学时 考核方法:1,考勤要求全勤,不迟到早退(不能请假)更不许旷课; 占总成绩59%; 2,课程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阶段性测验:实际操作记录成绩(百分制),三部分成绩均合格者给予学分; (测验内容:对编—“小片”,非编—“小片”,演播室—“自编 访谈小品”);占总成绩21%; 3,课程结业后每人上交一篇《学习总结》占总成绩20%。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电视对孩子的伤害,你想不到的大 看电视不仅妨碍孩子的脑部发展,更会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与想象力……不管什么节目,只要打开电视,就可能伤害你的孩子。 节目开始了。恐龙布偶挺着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现在电视荧光幕上,与一群小孩唱儿歌、玩游戏。还不及电视高的孩子,站在荧光幕前仰着头,不时随着玩偶摇动身体,哼哼呀呀。 也许你心里想着:才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就能跟着电视节目唱歌、甚至学英文,真是愈来愈聪明。这可是大错特错。 「只要在电视荧光幕前坐上半个小时,人的新陈代谢与活动力都下降,智商减少五十。」美国《圣路易邮讯报》报导了曼菲斯几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看电视会使人变得被动与焦虑。 真的吗? 近年针对脑波的研究,让我们透视电视对脑部的影响。 人脑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与类似催眠效果有关;还有贝塔波(beta waves),显示意识、理性思考。研究发现,人在阅读时,脑中产生活跃、快速的贝塔波,一旦转为看电视,脑中立刻就产生大量的阿法波。看电视的时间愈长,脑中的阿法波愈强,贝塔波愈弱,脑部活动力大减,人就像被催眠一样,思考力与注意力都下降。 而长时间看电视造成脑部活动力大减,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澳洲大学的艾莫瑞夫妇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为幼儿自呱呱落地后的前几年,是脑部发展与成长特别重要的时期。美国小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还公布政策,极力主张父母避免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正是有鉴于幼儿在这段时间看太多电视,对脑部发育有负面影响。 只要看电视就有碍发展 《电视对孩童心灵的伤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s Minds)一书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论电视播放什么节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面,对他们就是有害的。」

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电视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大众性的传播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成为一种最受宠信的娱乐形式,而且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尤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它正在有形或无形、有意或无意地改变着社会,影响着作为社会主体的人。 电视文化犹如一只“上帝之手”使数以亿计的大众痴迷于电视机前,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使得所有的电视观众面对它都不能不发生思想观念、精神心理、行为表现上的变化。特别在享受到电视文化滋养的同时,其所受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知识结构、行为方式、审美趣味都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研究电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客观的看待所造成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到电视的巨大影响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电视转播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场凝聚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空前盛会,有8.4亿中国观众、40多亿海内外观众收看,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纪录。通过电视,辫子、小脚、长袍马褂等残留在一些西方人记忆中的旧中国印记被颠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改变了无数西方人士对当代中国面貌的认识、对当代中国人的认识。这说明,电视不仅是信息发布的载体,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电视艺术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产生了重要作用。 我国电视剧经历了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现场切换到制播分离,从产量个位数到每年500多部12000多集的不平凡历程,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和播出大国。有学者作过专门比较,一部热门电视剧一个晚上的收视观众数就相当于全国所有舞台艺术一年的观众总和。应当看到,电视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决不仅仅是依靠电视这一强势媒体深入亿万家庭,更靠的是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靠的是创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大胆的艺术想象。 今天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满足人们一次性消费需求的文化快餐,还有一大批内涵深刻、品位高雅的文化营养餐。《春节联欢晚会》、《百家讲坛》、《文化视点》、《艺术人生》、《大家》、《同一首歌》、《大风车》等电视栏目问世以来,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较好地统一起来,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当然,它也有着一些无法否认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的身上。其负面负面影响主要有: (1)电视文化对现实的简化或歪曲误导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电视文化由于与商业利润越来越唇齿相依,有时,不可避免地要用媚俗的方来换取大众的青睐,电视节目哗众取宠、收视率至上的观念往往导致一种“伪真实性”,从而误导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判断。 大量的“贵族化”的人物,奢侈的生活方式,屏幕上的挥金如土诱发了青少年的奢华、挥霍的愿望。电视节目中“王子、格格、公子、小姐”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助长了青少年追求享受、畏惧困难的思想。 (2)电视文化对视听感官的过分依赖,不利于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由于在电视文化传播过程中图像占绝对主导地位,因而在看电视的时候主要是右脑兴奋,而左脑则相对抑制。大量调查显示:越不用动脑筋,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为观众接受和欣赏。电视剧《还珠格格》、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获得极高的收视率,而教育性节目、科普片在青少年中收视率不高就说明了这一点。 青少年若长时间地在电视机前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有可能使头脑本身也变得消极起来,不喜欢思考也不善于对各种信息作出积极反应。长此下去,最终势必造成想象力肤浅和思维能力的减退。 (3)电视文化叙事的模式化和制造的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的创造性和独立个性。电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复制的文化,它不仅仅是对物质的复制,也是对精神的复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及解决策略案例 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中心小学冯艳杰 【案例】 李强是个电视迷,放学回到家里,别的什么事都顾不上做,先打开电视,而且看起来没完没了,动画片一场接一场地看,武打片一集接一集地“观摩”,“忙”得饭顾不上吃,家庭作业顾不上做。爸爸妈妈要是生气把电视关了,他会大吵大闹。李强的妈妈无奈地说:“这个电视迷,可怎么办的哟!” 【案例分析】 随着电视机走上千家万户,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电视是我国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娱乐方式。在很多家长的眼里,看电视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实际上,电视是“面向社会的窗户”,它为儿童提供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和各种生活的模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如下: (一)积极影响 (1)、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外界环境 电视为儿童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媒介。例如:每到节假日,一些电视台会播放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儿童通过观看西游记,可以了解人物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孙悟空有一身高强的本领、善恶分明,忌恶如仇、不畏强权;猪八戒善良、憨厚老实,油嘴滑舌;白骨精阴险、毒辣、残忍。 (2)、促进儿童语言学习,丰富词汇量 幼儿学习语言,词汇量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丰富幼儿词汇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幼儿说话和掌握词汇主要是从模仿开始的。电视承担“大众娱乐者”的角色的同时,也以其集声音、图象、色彩、动作一应俱全的内容吸引着广大幼儿。电视文化的形象性、多样性、通俗性的特点,使之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娱乐

性,这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差尤其是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传播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经研究证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之中,看电视较多的儿童他们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要明显的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3)、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角色、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儿童主要是通过在游戏中模仿社会角色来体验各种行为规范的。老师们创设各种区角活动:邮局、银行、理发店、医院……让幼儿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消极影响 (1)给儿童的智力带来危害 玛丽·温女士用了8年时间,研究持续看电视数个小时,对儿童大脑的影响。她在谈到大脑的发展原则时说:人的左半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她说,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为言语而迟钝,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2)给儿童大脑、眼睛有危害 儿童年龄小,若没有充足的睡眠,根本就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工作,而长时间的看电视会使大脑长时间的处于思考紧张的状态;现在的很多儿童小小年纪,就戴上了一副大眼镜,我们不排除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以及正确的坐姿,但是我相信:更多的原因还是在电视。孩子的眼睛是很脆弱的,但电视却呈现给孩子们连续不断的,新颖别致的画面。时刻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的眼睛一刻也得不到休息。我们大人有时候看电视久了,还感觉到眼睛酸胀难受,更何况孩子稚嫩的眼睛呢?现在城市中许多小学生就开始戴深度眼镜,一个个小博士似的。纠其原因,电视恐怕“功不可没”! (3)给幼儿造成攀比的心理 我们在广告中常会听到这些用语:“妈妈,我要喝……”、“今天你喝了吗?“我有,你有吗?”此类广告灌输的是消费攀比心理,助长了儿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广告中过度物欲的宣传,难免导致儿童对物质消费的过分追逐,形成儿童拜物主义和消费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念以及使儿童产生自私心理。消除广告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关键在于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广告教育。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广告是一种产品宣传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人们对许多广告都耳熟能详,广告的作用显而易见,有些非常耐人寻味,但不可忽视的是广告对少年儿童的有着不少负而影响。如: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在湖上滑冰,老师说:“小朋友们,青春只有一次,大家一定要珍惜。”一个小朋友举起了手说:“老师,你说得不对,电视上说了‘延丹,给你第二青春’!”小朋友的这些认知从何而来?我想电视广告难辞其咎,故而究竟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利用广告值得我们深思。 电视是一种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电视广告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视听兼容的综合艺术,既有生动的图像、绚丽的色彩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又有经典的对白解说、美妙的音乐,再加上一些剪辑的技巧,形成了其独特魅力。声画并茂、跳跃动感、短小精悍的广告,符合儿童注重感觉、好奇心强、活泼善变等性格特征,所以受到儿童的普遍欢迎。 中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众多商家瞄准了儿童市场这块大蛋糕。平时儿童接触的媒介以电视为主,不可否认,不少制作精良的儿童广告不仅很好地达到促销的目的,还能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但不可排除某些企业、广告代理商只顾经济效益,违背了社会对儿童的总教育目标,令人堪忧,例如:儿童会不分情形地模仿广告里的语言、行为;儿童尚不能明辨是非,往往对电视里的事物深信不疑。所以共同关注、研究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影响绝不是杞人忧天。 一、电视广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看电视”这一行为本身就对儿童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电视放射的电磁波,电视画面的快速转换等都不利于儿童的视力发育;电视广告图像颜色鲜艳、图像噪声大,势必造成对儿童感官的刺激;电视的视频和音频输出,也可能影响处于迅速发育阶段的大脑,从而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习能力;电视广告还会引起儿童营养失衡,儿童食品多为高脂、高粮或高盐类,如大大泡泡糖、肯德基等,却往往打着“营养食品”、“健康食品”的旗号出现在广告中。 二、电视广告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1.导致儿童成人化。广告里除了食品和药品外,大多是成人用品,从而导致儿童的过早成人化。典型案例有化妆品广告:“世上只有妈妈好,长斑的妈妈难看了。”像这种错误的伦理道德观念,避之还唯恐不及,他们竟然敢公然在广告中宣传,污染儿童的视听和心灵。 2.助长儿童的个人享乐心理。学习本来是要下苦功夫的,可有的广告扬言,只要吃某“忘不了”就能学习轻松,考试理想。这些广告将知识的获得,考高分都寄托在其“神奇”产品上,误导望子成龙的家长和缺乏判断力的孩子迷信营养品、保健品,视之为“灵丹妙药”,而不再去刻苦学习,只图个人享乐,从而争先恐后地去买,伤害了身体,花了冤枉钱,最为严重的是滋长了儿童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 三、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 儿童阶段是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认知发展呈现出被动接受多于主动选择的特点,所以广告中宣传的错误观念会误导认知判断能力,表现为:礼貌的缺失、价值观的误导等。如:洗衣粉的广告“不怕,不怕,我有**”结果把同伴的衣服弄脏了,换来的不是道歉,而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有**”。 另外,电视广告中所弘扬的高消费和占有观念与主流价值和道德标准呈现偏差,强有力地在儿童的内心植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很多时候看到人家有的东西自己也要买,可买回来发现并不需要,这种需求感往往来自于广告,儿童在追求假需要时,忘记了真正的需要。久而久之,便形成攀比心理,有时会不择手段地向父母索取来满足虚荣心,重则养成盗窃行为,诸如“我有,你有吗?”这些广告给孩子的直觉就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更要有。这与传统的勤俭节约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浅谈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