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接入配电网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科技成果——微电网并网运行及接入控制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微电网并网运行及接入控制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微电网并网运行及接入控制关键技术技术类别零碳技术适用范围电力行业微电网领域行业现状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并网运行及接入控制关键技术,包含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接入和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两方面内容。

近年来,随着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分布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传统大电网的必要补充。

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微电网并网接入控制及运行控制技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五、技术内容技术原理该技术是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基础的微网技术。

针对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并网点处并网设备冗余、安全维护性差的缺点,通过先进的集成技术,实现保护、通信、电能质量监测、远动、计量等功能一体化。

通过区域性系统管理平台(微网领域使用微网运行控制器)实现区域内各类电源的协调运行,不仅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提供了保障,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实现碳减排。

关键技术(1)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保护、测控、通讯、远动、电能质量监测、抄表等多种管控功能的集成化应用技术。

(2)分布式电源的管控与即插即用技术分布式电源的管控与即插即用技术是实现主站对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调度、管理,以及分布式电源友好并网的基础。

该技术构建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模型,对主站采用标准信息交互接口,分布式电源建成后通过模型一致性测试,即可接入主站接受调度。

布式电源接入控制系统整体架构图(3)基于全景监测技术的多时间尺度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协调调度策略基于各种清洁能源的特点,从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以储能系统作为动态调节单元,采用多能源互补方法实现能量供需平衡。

并网运行情况下,微电网调度控制器按照既定的目标函数(分布式电源最大化利用/峰谷电价策略/储能最优化利用等),实现特定的运行结果。

离网运行情况下,微电网调度控制器将以微电网的电压频率稳定为基础,以微电网的长期运行为目标函数,最大时间、最大程度的支撑负荷。

微网群技术导则(16-04-23-尚伟峰)汇总

微网群技术导则(16-04-23-尚伟峰)汇总

微网群技术导则1范围本导则用于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微电网群(以下简称“微网群”)的功能设计以及系统测试等相关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GB/T 2900.50 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GB/T 2900.57 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运行GB/T 2900.58 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电力系统规划和管理GB/T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7624.1 电磁兼容综述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GB 17625.2 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 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 17625.3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 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 17625.6 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 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GB/T 17626.27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GB/T 17626.2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7626.2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IEC 61000-4-30:2008 电磁兼容第4-30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能质量测量方法DB45/T864-20123术语和定义加引用标准DB45/T864-2012等标准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配电网规范化管理规定

配电网规范化管理规定

配电网规范化管理规定1 范围本办法规定了 10 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配电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要求,。

3 职责3.1配电管理部门应加强配电网规范化的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并对电力施工部门与各供电所配电网规范化程度提出考核意见。

3.2 电力施工单位与各供电所因遵照执行配电网规范化管理规定,按要求做好配网施工与配网运行维护。

4 运行管理4.1 确定维护范围4.1.1 配电网应有明确的设备维护分界点。

应与相关变电站、同一线路其他运行维护单位明确划分线路维护分界点,避免出现空白点,并应签订线路维护分界协议书。

与客户产权维护分界划分参照《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设施维护责任分界点划分暂行规定》(闽电营[2003]313 号文)进行划分。

4.1.2 配电网管理部门应参与《供用电合同》的签订,《供用电合同》应包括分界点的内容。

4.2 运行维护管理4.2.1 运行维护单位必须严格遵守配电网运行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做好配电网的巡视、检测工作。

4.2.2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类别的配电线路设备制定年度、月度配电线路设备巡视维护计划。

4.2.3 建立配电网设备巡视制度,所有设备应有明确的设备巡视维护责任人。

根据班组变动、人员变动、设备增减等情况应及时调整责任人和对应的维护设备。

4.2.4 根据季节特点,开展专项维护工作。

重点开展配电网设备电气连接点的温度测试和电气设备的负荷测试等工作。

4.3 缺陷管理4.3.1 配电网运行维护部门应把配电网设备缺陷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对发现的设备缺陷应进行闭环管理。

4.3.2 配电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类。

I 类缺陷: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必须尽快消除,应安排临时性事故检修或采取必须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附件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为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并规范微电网健康发展,引导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结合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

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和独立型,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治管理。

并网型微电网通常与外部电网联网运行,且具备并离网切换与独立运行能力。

本办法适用于并网型微电网的管理。

第二条微电网须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微型。

主要体现在电压等级低,一般在35千伏及以下;系统规模小,系统容量(最大用电负荷)原则上不大于20兆瓦。

(二)清洁。

电源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或以天然气多联供等能源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发电型式,鼓励采用燃料电池等新型清洁技术。

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在50%以上,或天然气多联供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

(三)自治。

微电网内部具有保障负荷用电与电气设备独立运行的控制系统,具备电力供需自我平衡运行和黑启动能力,独立运1行时能保障重要负荷连续供电(不低于2小时)。

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年交换电量一般不超过年用电量的50%。

(四)友好。

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交换功率和交换时段具有可控性,可与并入电网实现备用、调峰、需求侧响应等双向服务,满足用户用电质量要求,实现与并入电网的友好互动,用户的友好用能。

第三条微电网应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满足多元化接入与个性化需求。

结合城市、新型城镇及新农村等发展需要,鼓励利用当地资源,进行融合创新,培育能源生产和消费新业态。

第四条微电网源-网-荷一体化运营,具有统一的运营主体。

微电网项目在规划建设中应依法实行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各类企业、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投资建设、经营微电网项目;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展微电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应用

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应用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微电网;应用引言在配电网中合理引入微电网技术,可以建立完善的网络,实施智能性的调控,为配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重要的保证。

为了使能源消耗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深入分析微电网技术,并在配网工作中合理进行应用,从而促使主动配电网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1微电网技术定义在目前的电力系统中,最具有创新性的电力网络结构就是微电网,在电网与配电网工作过程中接入传统DEG分布式电力资源时,分布式电力资源所具有的稳定性较差,无法为用户带来便利[1]。

而微电网技术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在应用微电网技术时,需要合理转化清洁电力资源,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调节电力负荷,利用储能设备合理转化空余的清洁电力。

在运行微电网的过程中,需要以系统的指令为基础,确定配电网是否接入。

因此,在电力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组成就是微电网与主动配电网。

2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应用优势分析目前,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以往的被动式电网已经难以适应实际的发展变化,必须合理转变电网,使其成为主动式电网,以更好地吸纳间歇性电源。

而在主动配电网中合理运用微电网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能源,从而积极推动主动配网的建设。

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技术的合理运用,以更好地发展电力事业。

2.1有效促进分布式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在主动配电网中,应用微电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分布式能源,使分布式电网的拓展和兼容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2]。

通过微电网技术调整配电网的流向及大小,确保柔性消纳分布式电源的最终目的得到有效实现。

分布式电源的功率主要通过微电网技术来调节,例如热电微型汽轮机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其在运行过程中就是依托微电网技术向配电网输送多余的能量,这样就可以确保配网系统的正常供电,合理利用电力资源。

因此,需要将微电网技术应用于配电网中,以有效促进分布式电源提高利用率。

2.2提升配网质量配电网的分压状态变化性较强,因为大量的储能装置存在于主动配电网中,同时这种变化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因此配网分压的规律无法明确[3]。

微网系统接入系统验收试验标准-大纲-改0614

微网系统接入系统验收试验标准-大纲-改0614

微网系统接入系统验收试验标准(大纲)1 范围与微网系列标准同。

对于其它容量或通过其它电压等级与电网连接的微网,也可参照本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1 微(电)网micro grid(MG)微(电)网是由微电源、负荷、网架、监控和保护自动装置等构成,通过公共连接点与电网连接,可实现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的小型可控发配电系统。

3.2 微(电)源micro-power1微网中的电源,包括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主要向微网内的负荷提供电能。

微电源可包括内燃机、柴油机、微型燃气轮机、小水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燃料电池、生物质发电机组、及储能装置等。

3.3电网power grid电网指公共电网,是输、配电的各种装置和设备、变电站、电力线路或电缆的组合。

它把分布在广阔地域内的发电厂和用户联接成一个整体,把集中生产的电能配送到众多分散的电力用户。

在本标准中特指供电区电力变压器次级输出到微网或用户端的输电网络。

3.4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在本标准中专指微网与电网的公共连接处。

3.5并网设备interconnection devices将微网和电网相连接的所有设备的集合。

图1给出了上述术语的关系。

2图1 术语关系3.6 并列过程3.7 并列时间closing time所有参数处于并网允许范围内到微网与电网可靠连接的时间。

3.8 并网运行interconnection operation微网接入电网后的并列运行状态。

3.9 解列过程微电网解列过程包括主动解列过程和被动解列过程。

3主动解列过程是指外部电网正常运行,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微电网并网设备接收外部解列指令后,断开与外部公共电网的连接,微电网转入独立运行状态的过程。

2019微能源网接入设计规范

2019微能源网接入设计规范

微能源网接入设计规范目次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与定义 (2)3.1分布式能源D ISTRIBUTED E NERGY R ESOURCES,DER S (2)3.2能源互联网I NTERNET OF E NERGY,IOE (2)3.3区域能源互联网R EGIONAL I NTERNET OF E NERGY,RIOE (2)3.4微能源网 MICRO INTERNET OF ENERGY (2)3.5能源站 ENERGY STATION (2)3.6并网点 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3)4 总则 (3)4.1接入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微能源网应与外部能源系统协调配合,增强各系统间的能源转换和相互支援,构建安全可靠、能力充足、适应性强的能源供应结构,满足用能需求,保障可靠供能,提高能源转换与利用效率。

(3)4.2微能源网宜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并通过接入区域能源互联网参与能源交易。

(3)4.3微能源网接入设计应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原则,应考虑接入各类能源系统的技术及经济适应性。

(3)4.4微能源网接入设计应考虑微能源网内不同能源间的耦合转化对接入的影响。

(3)4.5微能源网接入设计应考虑上级区域能源互联网的能源容量对接入的影响。

(3)5 一次系统接入设计 (3)5.1一般规定 (3)5.2电能 (3)5.3热能 (5)5.4气能 (6)6 二次系统接入设计 (7)6.1一般规定 (7)6.2信息集成系统 (7)6.3安全保护系统 (7)6.4通信系统 (9)6.5综合调度系统 (9)微能源网接入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能源网接入区域能源互联网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气、热能接入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微能源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配电网技术用户接入实施细则

配电网技术用户接入实施细则

配电网技术用户接入实施细则1.1 用户接入容量范围和供电电压用户接入容量和供电电压:注:供电半径较长、负荷较大的用户,电压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高一级电压供电。

1.2用户供电方式(1)用户应按照报装容量选择相应电压等级电网,按区域配电网规划接入,严格控制专线数量。

(2)在规划电缆区内不应再发展架空线路,新装高压用户原则上全部接入电缆网。

(3)10(20)千伏供电的新装、增容用户的供电方式,应按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088-2007《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DB32/T 1362-2009《20kV配电系统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电缆网中,用户配电室应经环网单元接入公用电网。

(5)用户应在产权分界点处安装用于隔离用户内部故障的故障隔离装置。

1.3 双电源或多电源用户双电源或多电源用户,不同电源进线之间原则上不应安装母联开关;重要用户确需装设母联开关时,必须同时安装可靠的电气、机械闭锁装置,不得采用第二路电源自动投切,不得引起两路电源合环运行。

并满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32/J14-2007《35kV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1.4 重要用户重要用户的供电电源除应满足GB 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088-2007《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1.5特殊用户(1)用户因畸变负荷、冲击负荷、波动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对公用电网造成污染的,应编制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大容量非线性负荷的用户,须提供省级及以上专业机构出具的电能质量评估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经供电方进行验算复核,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同步达标”的原则进行治理;(2)电压敏感负荷用户应自行装设电能质量补偿装置。

(3)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应符合Q/GDW 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有关规定。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付吟雪1孟子健2郝圣杰3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付吟雪1孟子健2郝圣杰3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付吟雪1 孟子健2 郝圣杰3发布时间:2021-08-30T03:08:27.48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付吟雪1 孟子健2 郝圣杰3[导读]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是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发生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

而微电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控制和管理这一问题,并且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对象1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兴隆县供电分公司河北省承德市 0673002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宽城县供电分公司河北省承德市 067600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宽城县供电分公司河北省承德市 067600摘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是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发生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

而微电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控制和管理这一问题,并且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在主动配电网中引入微电网,在保障主动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实际运用效率,进而提高了供电企业的正常供电质量。

因此,微电网技术在我国电网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促进了我国电网事业的快速发展,进而让我国各方经济利益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关键词:微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应用引言:微电网技术是我国现阶段电力事业的研究重点,该技术具有高可靠性、高灵活与环保等优势,因此在我国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开始全面规划设计微电网技术,对该技术进行大范围推广,我国主动配电网中应用微电网技术取得一定的成绩。

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电网技术会实现新的突破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微电网相关概述1.1概念分析世界各国研究微电网的重点不同,造成各个国家对其定义存在差别。

我国学者依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微电网定义为:微电网指的是合理承担该地区中小型传统发电模式及分布式电源的分派,给周边提供电能的一种特殊电网,相比于传统电网,微电网有着独立运行的特点。

1.2特点分析微电网技术是储存能量与分布式发现的结合体,其主要特点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第一,微电网以单点方式被接入大电网,然后由大电网来对其发电负荷和单元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了微电网分布式电源互补的特点,以此方式有效提升了能源的利用率。

国家电网公司小型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小型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
6.2
小型电源参与电网电压调节的方式包括调节电源的无功功率、调节无功补偿设备投入量以及调整电源变压器的变比。
通过0.38kV电压等级并网的小型电源功率因数应在0.98(超前)~0.98(滞后)范围。
通过10kV(6kV)~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小型电源电压调节按以下规定:
(1)同步电机类型小型电源接入电网应保证机端功率因数在0.95(超前)~0.85(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并参与并网点的电压调节。
3
用于将电能变换成适合于电网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电能的电气设备。
注1:具备控制、保护和滤波功能,用于电源和电网之间接口的静态功率变流器。有时被称为功率调节子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静态变换器,或者功率调节单元。
注2:由于其整体化的属性,在维修或维护时才要求变流器与电网完全断开。在其他所有的时间里,无论变流器是否在向电网输送电力,控制电路应保持与电网的连接,以监测电网状态。“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的说法在本规定中普遍使用。应该认识到在发生跳闸时,例如过电压跳闸,变流器不会与电网完全断开。变流器维护时可以通过一个电网交流断路开关来实现与电网完全断开。
5
小型电源所连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值)应满足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规定,不应超过表1中规定的允许值,其中小型电源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按此电源协议容量与其公共连接点上发/供电设备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表1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
标准电压kV
基准短路容量MVA
按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现象。
3
防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注: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发生时,由于系统供电状态未知,将造成以下不利影响:①可能危及电网线路维护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②干扰电网的正常合闸;③电网不能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从而损坏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

配电网技术、管理细则

配电网技术、管理细则

《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试行)》、《配电网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宣贯稿各位领导、同志们: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司配电网管理工作,今天我们召开配电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内容是宣贯公司新近制订并印发的《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试行)》、《配电网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强化配电网全过程管理,为营造2010年公司系统配电网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进行动员部署。

会议在省公司本部设主会场,在各市、县供电公司设分会场,参加主会场会议的人员有:公司领导,总助、副总师,本部科级及以上干部,各直属公司、直属单位及在宁施工、修造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分会场会议的人员有:各供电公司中层及以上干部、班组长、农村供电所所长,以及非在宁施工、修造企业的党政主要负责人。

本次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由我对《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试行)》、《配电网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进行宣贯;二是总经理做重要讲话。

下面,首先由我对配电网管理两个“实施细则”进行宣贯。

省公司编制、印发这两个“实施细则”,目的是规范配电网从规划、计划、建设、客户接入到检修、运行等全过程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统一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标准,加快配网建设与改造步伐,提高配电网运行检修水平,增强配网供电能力,满足电能质量要求,提高配电网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等一会,总经理将对配电网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与工作要求,下面我对《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试行)》、《配电网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的主要内容作一说明:一、《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试行)》主要内容《技术细则》正文共9 章,96 条,内容包括一般性技术要求、规划设计原则、负荷控制原则、高低压设备配臵要求、客户接入等方面,并根据江苏配电网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在国家电网公司技术导则的基础上,适度超前,提高了设备配臵标准,努力做到建成后不需再改造,并且简化了设备规格。

(一)明确了配电网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与供电区域负荷密度相对应,并提高了配电网低压供电半径标准1、城市中压供电半径高负荷密度区(主城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0000千瓦/平方千米),10千伏供电半径不大于2千米;中等负荷密度区,10千伏供电半径不大于3千米;较低负荷密度区,10千伏供电半径不大于5千米。

国网公司配电网管理规范标准

国网公司配电网管理规范标准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管理规(征求意见稿)2009年4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管理职责 (1)第三章经济技术指标管理 (2)第四章规划、设计 (4)第五章配电网用户的接入 (5)第六章建设、改造与验收管理 (5)第七章配电网负荷管理 (6)第八章配电台区管理 (7)第九章配电网调度、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管理 (7)第十章运行与检修管理 (9)第十一章事故预案和抢修、备品备件管理 (12)第十二章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13)第十三章附则 (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配电网是连接并从输电网(或本地区发电厂)接受电力,就地或逐级向各类用户供给和配送电能的重要环节。

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用户电能质量,提升电网企业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规和强化配电网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制订本规。

第二条本规对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调度、改造以及用户接入等全过程管理工作提出了规性工作要求。

第三条本规适用于国网公司系统35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网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区域电网公司、省(区、市)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可根据本规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配电网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实行专业化管理。

各单位要确定负责日常工作的配电网归口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设置配电网管理岗位,充实专责人员力量,落实岗位责任制。

分工负责的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围、明晰管理界面,保证配电网管理工作规、有序开展。

第六条国家电网公司管理职责(一)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组织制定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各单位配电网专业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配电网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三)定期开展配电网运行情况统计、专业分析和总结工作,组织开展配电网重大技术问题研究、重大事故调查分析、科技攻关和预防事故措施的制定。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详]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详]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运行监控与故障抢修指挥。

3.2 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即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简称配电主站)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及运行监控、故障研判和抢修指挥等功能,为配电网调度运行和控制服务。

3.3 配电自动化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配电自动化终端(简称配电终端)是安装在配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 完成数据采集、控制、通信等功能。

包括站所终端(DTU)、馈线终端(FTU)、配变终端(TTU)和故障指示器(FI)等。

3.4 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slave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简称配电子站),是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之间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

3.5 故障指示器fault indicator故障指示器由检测单元和通信单元组成,安装在配电线路上,用于检测线路故障,并具有数据远传功能。

3.6 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故障,进行故障定位、隔离和对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3.7 信息交互information interactive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服务共享。

3.8 故障研判fault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依据系统采集的配网故障、95598 报修、计划停电、低压设备召唤量测等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型。

解读《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解读《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

解读《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为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并规范微电网健康发展,引导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结合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特制定本办法。

【注:由能源局电力司发布,与新能源司15年出台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向左,主要促进小型微网发展,从低压电网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新能源发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

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和独立型,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治管理。

并网型微电网通常与外部电网联网运行,且具备并离网切换与独立运行能力。

本办法适用于并网型微电网的管理。

【注:与当初发布的《微电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适用范围。

征求意见稿适用于并网型和独立型,正式稿则只适用于并网型,对独立型微电网则未做规定。

相较而言,发改委能源局和电网公司对微网独立运营的态度可见一斑,从技术角度来看,暂时国内并不具备发展独立型微网的条件。

】第二条微电网须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一)微型。

主要体现在电压等级低,一般在35千伏及以下;系统规模小,系统容量(最大用电负荷)原则上不大于20兆瓦。

(二)清洁。

电源以当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或以天然气多联供等能源综合利用为目标的发电型式,鼓励采用燃料电池等新型清洁技术。

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在50%以上,或天然气多联供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

(三)自治。

微电网内部具有保障负荷用电与电气设备独立运行的控制系统,具备电力供需自我平衡运行和黑启动能力,独立运行时能保障重要负荷连续供电(不低于2小时)。

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年交换电量一般不超过年用电量的50%。

(四)友好。

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交换功率和交换时段具有可控性,可与并入电网实现备用、调峰、需求侧响应等双向服务,满足用户用电质量要求,实现与并入电网的友好互动,用户的友好用能。

微电网接入对配网保护的影响分析

微电网接入对配网保护的影响分析

微电网接入对配网保护的影响分析目前,分布式发电大量地引入电网中,有效地减小环境污染、降低能量损耗、提高了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

为了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技术的优势,协调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之间的矛盾,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组成微电网,并合理的接入配电网。

然而,微电网接入将对配电网保护带来较大的影响,传统的故障检测方法和继电保护模式很难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需要,因此,研究微电网及其对配电网保护影响和相关保护算法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微电网就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以及保护装置组合而成并可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小型发配电系统。

微电网是“网中网”,既可孤岛运行也可并网运行。

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叫作微型电源,简称微电源。

大电网与分布式发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减少能耗、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分布式发电具有投资小、环保好和灵活性高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单机接入成本高、控制困难等问题。

大量分布式电源并网会给配电网运行控制带来影响,而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也会影响与其相连的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发电是解决未来能源短缺的必经之路,而微电网作为“网中网”是保证分布式电源无缝接入大电网的发展趋势。

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能够为大电网提供有力的补充和有效的支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微电网并网具有很大的技术经济优势,与此同时也会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带来较大的影响,微电网通常接入到配电网中,其并网可能会影响配电网的调度运行、保护控制。

其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保护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问题,关系到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及供电的质量。

其中主要影响如下:1)改变保护范围,可能引起保护失去选择性,灵敏度降低,拒绝动作和误动作等;2)配电网故障电流水平发生变化,给保护装置和断路器的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3)影响原有过流保护,焰断器以及重合闹之间的配合;4)当为经逆变器接口分布式电源接入时,可能会产生谐波影响保护正确动作5)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能会造成故障点电弧不媳灭或者非同期合闸。

DB13_T2031_2-2014泛能微网技术标准体系第2部分_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技术要求

DB13_T2031_2-2014泛能微网技术标准体系第2部分_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技术要求

ICS35.110M 11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2031.2—2014泛能微网技术标准体系第2部分: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技术要求 Technical standard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s connected to micro grid2014-07-07发布2014-07-3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3/T 2031《泛能微网技术标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基本定义及要求;——第2部分: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技术要求;——第3部分:继电保护技术要求。

本部分为DB13/T 2031的第2部分。

本标准由廊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电科院、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新奥智能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北变微电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超、舒鹏、王成、侯义明、张德志、褚洪涛、宋臣、张毅、孔启翔。

泛能微网技术标准体系 第2部分: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技术要求 1 范围本标准包括了基本要求、电气接入要求、信息交互要求、控制接口要求、元件保护要求。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以变流器、同步电机、感应电机等形式接入微网内的分布式电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3 基本要求分布式电源的正常运行区间、以及输出电能质量,应参照GB/T 12325-2008以及GB/T 12326-2008。

分布式电源在规定的电压和频率范围内,必须保持连续运行,而不发生意外脱网。

4 电气接入要求4.1 容量限制微网内部接入一个以上电源时,微网公共连接点应以分布式电源总容量为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网接入配电网技术规范篇一:微网概述美国标准CERTS(Consortium for Electric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合作组织由美国的电力集团、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组成的,在美国能源部和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资助下,对微电网技术开展了专门的研究。

CERTS定义的微电网基本概念:这是一种负荷和微电源的集合。

该微电源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提供电力和热力的方式运行,这些微电源中的大多数必须是电力电子型的,并提供所要求的灵活性,以确保能以一个集成系统运行,其控制的灵活性使微电网能作为大电力系统的一个受控单元,以适应当地负荷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CERTS定义的微电网提出了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新方法。

传统的方法在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时,着重在分布式电源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按传统方法当电网出现问题时,要确保联网的分布式电源自动停运,以免对电网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CERTS定义的微电网要设计成当主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电网与主电网无缝解列或成孤岛运行,一旦故障去除后便可与主电网重新连接。

这种微电网的优点是它在与之相连的配电系统中被视为一个自控型实体,保证重要用户电力供应的不间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馈线损耗,对当地电压起支持和校正作用。

因此,微电网不但避免了传统的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的一些负面影响,还能对微电网接入点的配电网起一定的支持作用。

欧洲标准欧洲提出要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智能技术、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等实现集中供电与分布式发电的高效紧密结合,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电力市场,共同推进电网发展。

微电网以其智能性、能量利用多元化等特点也成为欧洲未来电网的重要组成。

目前,欧洲已初步形成了微电网的运行、控制、保护、安全及通信等理论,并在实验室微电网平台上对这些理论进行了验证。

其后续任务将集中于研究更加先进的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标准、建立示范工程等。

即,为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人以及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初步过渡做积极准备。

日本标准微电网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可控的分布式电源,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电能的小型系统。

[1]东京大学给出的定义:微电网是一种由分布式电源组成的独立系统,一般通过联络线与大系统相连,由于供电与需求的不平衡关系,微电网可选择与主网之间互供或者独立运行。

三菱公司给出的定义:微电网是一种包含电源和热能设备以及负荷的小型可控系统,对外表现为一整体单元并可以接入主网运行;并且将以传统电源供电的独立电力系统也归入为微电网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CERTS(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协会)对微电网的定义范围。

技术应用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

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即含有电力电子接口的小型机组,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电池、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超级电容、飞轮及蓄电池等储能装置。

它们接在用户侧,具有成本低、电压低以及污染小等特点。

由于环境保护和能源枯竭的双重压力,迫使我们大力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高效分布式能源工业(热电联供)的发展潜力和利益空间巨大。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以及远距离输电带来的种种约束都在推动着在靠近负荷中心设立相应电源。

通过微电网控制器可以实现对整个电网的集中控制,不需要分布式的就地控制器,而仅采用常规的量测装置,量测装置与就地控制器之间采用快速通讯通道。

采用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就地控制器实现微电网暂态控制,微电网集中能量管理系统实现稳态安全、经济运行分析。

微电网集中能量管理系统与就地控制器采用弱通讯连接[2]。

微电网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它作为完整的电力系统,依靠自身的控制及管理供能实现功率平衡控制、系统运行优化、故障检测与保护、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的功能。

微电网控制系统中国发展国外对于微电网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一些突破,并在小规模微电网中得到验证。

其中美国、欧洲、日本及加拿大等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为微电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成为微电网领域领先国家。

国外正在推动微电网向更高电压等级、更大容量发展。

国内微电网研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国家电网公司是微电网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

2011 年8 月,国网电科院微电网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该项目首次提出了中国微电网技术体系,涵盖微电网核心技术框架、电网应对微电网的策略、技术标准和政策等,制定了我国微电网发展线路和技术路线图,对我国微电网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河北、天津、河南、浙江、珠海等地已经在进行微电网示范项目的研究及建设。

其中,珠海东澳岛微电网项目的建成,解决了岛上长期以来的缺电现象,最大程度地利用海岛上丰富的太阳光和风力资源,最小程度地利用柴油发电,提供绿色电力。

随着整个微电网系统的运行,东澳岛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从30%上升到70%。

微电网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微电网是大电网的有力补充,是智能电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商业区域、城市片区及偏远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进度加快,预计微电网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国内对微电网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与欧洲、美国及日本等由研究机构、制造商和电力公司组成的庞大研究团队相比,我国在研究力量和取得成果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缺乏统一、规范的微电网体系技术标准和规范。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范的微电网体系技术标准和规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电网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工程的建设。

二、电力电子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水平不高。

微电网技术的发展与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紧密相关。

根据微电网的特殊需求,需要研究使用的电力电子技术并研制一些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

三、微电网的保护控制技术尚不成熟。

四、投资及运维成本高。

微电网孤网运行要求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建设投资成本较高。

储能系统容量配置越大,效果越好,但成本越高,需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这和微电网的运行要求,峰谷电价政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微电网监控平台及能量管理系统,投资成本高。

在运维成本上,也比一般电网要高。

[3]发展前景欧美日三地都在进行微电网的技术研究,其中日本立足于国内能源日益紧缺、负荷日益增长的现实背景,展开了微电网研究,但其发展目标主要定位于能源供给多样化、减少污染、满足用户的个性电力需求。

日本学者还提出了灵活可靠性和智能能量供给系统(FRIENDS)其主要思想是在配电网中加人一些灵活交流输电系统装置,利用控制器快速、灵活的控制性能,实现对配电网能源结构的优化,并满足用户的多种电能质量需求。

日本已将该系统作为其微电网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

从全球来看,微电网主要处于实验和示范阶段,微电网的技术推广已经度过幼稚期,市场规模稳步成长。

着眼于当下世界范围的能源和环境困局以及电力安全需求的长期高企,微电网技术应用前景看好。

未来5到10年,微电网的市场规模、地区分布和应用场所分布都将会发生显著变化。

国内方面,近三年,微电网开始逐渐走到政策前台,国家能源局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0个微电网示范工程,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政策,自下而上推动力越来越显著。

2012年陆续有一批重大示范工程获批,预期未来各地会有更多政府或企业主导的项目上马,微电网在国内的市场将非常广阔。

[4]相关会议一. Symposium on Microgrids由美国能源部与劳伦斯巴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微电网专项学术研讨会,200多名学术权威参与,每年在亚洲、美洲、三地巡回,2012年9月在葡萄牙召开了上届会议,2013年的会议将在7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办。

[3]二. 微电网产业聚焦由易贸主办的会议,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峰会,历届演讲嘉宾包括微电网之父Robert Lasseter教授,巴克利国家实验室Chris Marnay教授与天津大学王成山教授等国际权威。

2012年会议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

[3]参考资料1.<<微电网运行控制与保护技术>>,张建华黄伟著;中国电力出版社;第六页2..中国移动物联网 [引用日期2013-07-26] .3..绿色节能网 [引用日期2013-2-26] .4.智能电网发展分支微电网来袭.电缆网 [引用日期2013-05-23] .篇二:含有微网的配电网规划含有微网的配电网规划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配电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期间网络中空间负荷预测的结果和现有网络的基本状况确定最优的系统建设方案,在满足负荷增长和安全可靠供应电能的前提下,使配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最小。

配网规划方案必须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之间权衡决策,实现供电经济可靠是规划的目标,而要做配网规划的条件是:准确的负荷预测,网络结构的合理设计。

含有微网的配网规划也必须考虑以上条件,考虑引入微网对配网规划的影响。

同时,还必须考虑微网的入网问题。

微网是分布式发电发展的结果。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渗透,给网络的规划及调度运行带来一定的困难:分布式电源相对大电网来说是一个不可控源,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增加,大系统往往采取限制、隔离的方式来处置分布式电源,以期减小其对大电网的冲击。

IEEE P1547对分布式能源的并网标准做了规定: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必须马上退出运行。

[IEEE P1547]这就大大限制了分布式能源效能的充分发挥。

为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在本世纪初,学者们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以期实现新型的分布式发电的潜力,即采取这样一个系统的方法,即把电源和相关的负荷作为一个子系统或者称为“微网”。

发生扰动时,电源和相关的负荷与配电系统隔离,把微网负荷从系统扰动中孤立出来(从而提供USP服务)而不损害输电网络的完整性。

在此,有必要先明确一下微网的特点:微电网从系统观点看问题,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

微电源接在用户侧,具有低成本、低电压、低污染等特点。

微电网既可与大电网联网运行,也可在电网故障或需要时与主网断开单独运行。

它具有双重角色:对于公用电力企业,微电网可视为电力系统可控的“细胞”,例如,这个“细胞”可以被控制为一个简单的可调度负荷,可以在数秒内做出响应以满足传输系统的需要;对于用户,微电网可以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增强局部供电可靠性,降低馈电损耗,支持当地电压,通过利用废热提高效率,提供电压下陷的校正,或作为不可中断电源。

微电网灵活的可调度性为用户和大电网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但是微网的灵活性也为配网规划和调度带来一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