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趋势

合集下载

【课件】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卢洪友、张楠《国家治理逻辑下的税收制度:历史线索、内在机理及启示》 上述材料表明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那么,中国古代
的赋税状况如何呢?今天我们便来一起进行学习。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
(1)夏商西周的贡、助、彻 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赋税制度的雏形——贡法、助法、彻法。贡、助、
彻虽有所差异,但发展一脉相承。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孟子·滕文公上》
贡:夏代的贡有两种,一是诸侯 进献的土贡,一是百姓缴纳的田赋。 贡额是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夏朝平民 每户从国家受田50亩,然后将收获物 的一部分贡纳给国家。贡纳物根据百 姓距王城远近的不同而不同。
——《新唐书·食货志》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唐朝的两税法
(4)实施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 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以土地和资产为宗)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 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 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俗有不便者正之。
知识拓展 汉代的算缗、告缗
算缗,亦称“算缗
钱”。西汉初年所行税 法之一,主要针对商人、 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 车船所征的赋税。
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商人势力,解决财政困难 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告缗是算缗的延伸。元 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实行告缗,即 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 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 产的一半。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唐朝的两税法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变化。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南北朝、隋唐、宋代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探讨这些变化。

首先,封建社会时期的赋税主要以田租为主。

在这个阶段,土地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因此赋税主要通过对土地的征收来实现。

田租是农业农民向地主支付的税金,通常以农产品的形式交纳。

同时,地主还要向上级贡献一定比例的产出作为贡赋。

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基本上维持了农民和地主的社会地位。

其次,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社会动荡,南北朝的政权不断更迭,税制也随之改变。

南朝梁代采取了一种以户为单位,按户人口定额缴纳税赋的制度。

而北朝魏晋则采用了以田地面积为参考,按地力征收的方法。

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地耕作的状况挂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随后,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隋朝实行了统一的赋税制度,包括普遍征收田租和专税。

唐朝则进一步扩大了税收范围,设置了多种税种,如田赋、庸赋、户赋、亩赋等。

这些税种在税收对象、征收方式和赋税比例上均有所不同。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官田和官府作坊制度,将大量土地和生产资料收归官府管理,以提高赋税收入。

宋代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继承了唐朝的税收制度,并做了一些。

首先,宋代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减轻了他们的赋税负担。

其次,宋代取消了大量的专税,保留了少量的税种,如田赋、兵赋、钱粮赋等。

此外,宋代还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如维持货币的稳定和鼓励商业活动等,从而提高了税收收入。

最后,明代的赋税制度在官僚主义和封建专制的背景下有所变化。

明代继承了宋代的税收制度,并进行了一些。

首先,明代加强了对农田的管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明代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人才来提高官员素质,并加强税收管理。

此外,明代还通过设置税科、户科、户部等机构,加强了财政和税收的管控,进一步提高了赋税收入。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变化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变化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变化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变革。

以下是中国赋税制度的主要演变变化:
1. 春秋时期:封建诸侯国家开始实行赋税制度,主要是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

2. 秦汉时期: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土地税和人头税成为主要税种,同时还增加了商税和关税等税种。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和市调制,土地税和人头税仍是主要税种,但商税和关税的比重有所增加。

4. 唐宋时期:实行租调制和市调制,土地税和人头税仍是主要税种,但商税和关税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同时还出现了专卖制度和均输制度等。

5. 明清时期:实行一条鞭法,即将各种税种合并为一种税,同时实行均输制度和海禁政策等。

6. 近代以来:实行新税制,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同时逐步取消了人头税和土地税等传统税种。

总的来说,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变化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迁、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 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是中国 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指对土 地的课税,即田赋,有时还包括人头税和资产税。役,亦称徭役,即在统治者 强迫下,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
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田赋:也叫田租,历代封建政府以田亩为征

收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也叫人头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以
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杂税
徭役:以成年男子为 依据,为封建国家无
役 偿从事劳动的劳役。
包括力役、兵役和杂 役;
● 魏晋到隋唐赋役制度的变化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标准
租庸调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两税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魏晋到隋唐赋役制度的变化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税标准
人丁
土地、资产
征税项目
田租、户调、 力役、杂税等
户税、田税
征税对象
授田农民
不分主客农商, 一律纳税
征税次数
旬输月送
夏、秋两季
放松了人身控制 简化了税收名目 扩大了收税对象 固定了税收时间
● 魏晋到隋唐赋役制度的变化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唐初天下初定,继续推 行均田制,并将原来的 租调制改为租庸调制。
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均田制走向瓦解 与之配套的租庸调制也 走向瓦解,改行两税法
玄宗之末,版籍(户口册)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 ,所在赋敛,迫趣[ cù ] 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 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 纪极。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 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五次重大变革1.第一次变革(鲁国:初税亩)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因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是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井田制,所以在赋税制度上行贡、助、彻之法,即“籍田以力”的劳役地租。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赋税制度方面也出现了相应的变革。

公元前685年,齐相管仲推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法,突破了井田制的局限。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井田制被废除。

初税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2.第二次变革(租庸调制开始于隋完善于唐)秦汉时期的比例农业税制度变革为魏晋至唐前期的定额农业税制。

秦统一后,征收田租“舍地而税人”即按每人应有土地亩数征税。

由于没有按实际占有土地数征收,对一般农民负担苛重。

西汉初年,推行“什五而税一”,后又实行“三十而税一”。

东汉初年,曾实行十一税制,但不久重新改为三十而税一。

两汉时期的国家田税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较轻的,而且也为后世封建国家的田租租率、确定了一个大体的标准。

但并不表明这一时期农民的负担的减轻,秦汉时期的赋税,除田租外还有口税、杂税等,其中人口税及各种杂税远比田赋重得多, 是这一时期的赋税的特点。

魏晋至唐前期逐步改变了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至唐时实行租庸调制,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定额缴纳。

这次改革取消了按土地产量分成的税制,确定了按土地数量定额缴税的制度。

租庸调制是对唐以前我国两千多年来各朝代所实行的实物税的总结,并有一定的创新。

3.第三次变革(唐中后期:两税法)租庸调制,在当时的一定历史阶段中确实起到了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保证封建国家赋税收入的作用。

但是,随着唐朝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均田制遭破坏,土地兼并严重,编户流失,赋税剥削加重,国家财政收入日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租庸调制的不合理性更加明显,最终为两税法所代替。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主要趋势:
(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
币地租 (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奴隶社会的赋税改革
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财物
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地而衰
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 赋税。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开始 按亩收税
明朝时期(五)
弊病:
1.力役折成丁银,仍然属于人头税性
质,丁银数字不固定,给国家和农民 带来繁重的负担. 2.把原来正赋以外的加征和摊派都 变成正税. 3.纳银代役,变相加重农民的负担.
清朝时期
停止圈地,奖励垦荒
1669年实行“更名田”,部分承认农民
土地所有. 1712年宣布以1711年人丁数为主,以后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 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老师,请详细介绍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答:一、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1.夏商周时期:主要是贡赋制,它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

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必须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财物作为贡赋。

2.春秋时期: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它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开始按亩收税。

3.汉朝时期:编户齐民制度。

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对封建国家的主要赋役负担有田租、人口税、更赋、徭役、兵役等,另外统治者还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和征发杂税等。

汉代的田租税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4.魏晋南北朝时期: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时开始实行,受田者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定量的租调和服徭役兵役等。

5.隋唐时期:(1)隋朝和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

“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调”是缴纳定量的绢或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庸”。

隋朝的庸有年龄限制(50以上),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它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2)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

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它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6.北宋时期: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愿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贫瘠收赋税,官僚地主不例外,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7.明朝时期:一条鞭法。

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一,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

它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清朝时期:地丁银。

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它废除了人头税,有利于当时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1.以人丁为主征收标准的赋税制有编户齐民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变迁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变迁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变迁在中国古代社会,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变迁紧密相连,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赋税制度是国家为了获取财政收入而制定的规则和方法。

在古代,赋税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因此与土地制度息息相关。

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

土地被划分成规整的方块,中间为公田,四周为私田。

农民要先耕种公田,以作为向贵族交纳的赋税。

这种赋税形式较为简单和粗放。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尤为典型。

他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按亩征税。

这一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赋税制度逐渐完善。

秦朝的赋税繁重,百姓负担沉重。

汉朝初期,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初的田赋税率较低,但同时还有人头税等其他税种。

汉武帝时期,由于对外战争频繁,财政支出巨大,加重了赋税征收。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形成了均田制。

国家将无主荒地按人口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交纳一定的租调。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隋唐时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这一制度保证了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

到了唐朝中后期,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改行两税法。

两税法不再按人口征税,而是按资产和田亩征税,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

这一变革适应了当时土地集中和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宋元时期,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

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买卖更加频繁。

赋税制度上,除了两税外,还有各种苛捐杂税。

元朝时期,北方实行丁税和地税,南方实行夏税和秋税。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推行均田制,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以及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时,实行国家统一的赋税制度,以及穀、禄、税为主要的赋税形式。

汉朝时期,实行均田制,推行政区划分,建立郡县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田地的控制。

在这个制度下,国家根据农民的田地面积,征收一定的赋税。

此外,还设立了丝绸、酒、盐等特产税,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有了较大的改变。

隋朝时期实行均田制,但后来废除了均田制,通过赋税品等分类严重影响了赋税公平性。

唐朝时期推行了三税法,即租庸调、免役赋,以及赋砧石和亩产税。

这个制度对农民非常不利,导致了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

宋代的赋税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北宋时期,由于财政困难,实行了归率赋税制度。

这个制度以农业产出的一定比例作为赋税,并由官府经营,从而解决了财政困难。

南宋时期,继续实行这个制度,但取消了由官府经营,改为由地方官员管理。

此外,还加强了在民族地区的赋税征收,增加了财政收入。

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在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有一些特点。

明代时,实行府、州、县三级税收制度,主要以捐纳为主要形式。

清代时,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以田赋为主要形式。

此外,还设立了徭役税、盐税、酒税等特产税。

清朝的赋税制度相对稳定,但因为负担重,也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经历了周朝、秦汉、隋唐、宋代、明清等时期的变化。

从封地赋税到均田制,再到归率赋税和捐纳制,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

每一个时期都在强化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但也导致了农民的负担加重和社会的不稳定。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的赋税演变及特征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的赋税演变及特征

中国古代的赋税演变及特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文化、典章制度等为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赋税制度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何为赋税。

赋税,田赋与其他税收的总称。

中国最初的赋税是统治者向下属征取土产、劳役和其他实物。

稍后渐变为按丁口征收军役及军需品,称为“赋”;按土地及工商经营征收财物称为“税”。

其实,赋税制度源来已久。

我国的赋税制度始于封建社会的开端-----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地主阶级逐步上升为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封建生产方式使之发展,赋税制度相应创立。

从此之后,赋税制度虽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但一直被各朝所采用。

夏商周时期,我国赋税制度主要是贡赋制。

这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即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必须向周王交纳一定得财物作为贡赋。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发生,各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和增加剥削收入,不得不在赋税制度上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如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的多寡肥瘠征收贡税;晋国以“作爰田”为手段,达到扩充军力的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有土地向私有土地的转化;鲁国的“初税亩”,对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土地逐渐私有化,封建化。

而既然赋和税都依田土作为征收的依据,赋和税也就逐渐趋合一了。

以初税亩为标志,向国王纳贡逐渐过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

当然,诸侯国改革赋税制度,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但为了扩大政治者的经济收入或兵员补给,不能不在某种制度上肯定已经出现的客观现实,其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到了汉代,汉高祖刘邦记录了强秦灭亡的教训,在汉初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即“十五税一”,此后。

纵观两汉赋税制度,除恒帝、灵帝曾加亩税十钱以外,一般通行“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实物地租。

除此之外,汉朝还实行编户齐民制度,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
春秋初税亩: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

规定
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
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等。

1、春秋初税亩: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

2、战国秦汉时期:商鞅变法,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相继出现了贵族地主、军功地
主和商人地主。

2、王田制王莽时期,把全国的土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

3、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使以大地主庄园经济为特征的士族门阀地
主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4、屯田制曹魏时期,国家用强制手段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生产军粮或征收田
租的土地制度。

5、隋唐五代时期。

门阀士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向以纯粹租佃关系为特征的庶民地主土
地所有制经济转型。

6、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
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制度。

7、宋元明清时期。

以纯粹租佃制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确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3篇

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3篇

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3篇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1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中国古代,税收体系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对中国古代史上的税收变革进行探析。

秦汉时期,实行轻徭薄赋,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

秦始皇统一币制,增设盐铁官,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秦汉时期对农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并建立了专门的财政部门,建立了相对统一的税收制度。

其中重要的税种有田租、赋粮、商税等。

史书记载:“秦税既集,岁米百四十万石,各以其方均之。

……犹得百万金。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社会经济萎靡。

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先贤贾思勰编纂的《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对宋前国家农耕生产及其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其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税收的办法,如缩小官田、限制豪族土地、统一税制等。

到隋唐时期,受文化涵养的影响,对农业生产进行制度性规范,出现了完善的税收制度。

唐宋时期,税收制度达到了相对壮丽的地步。

唐朝贞观年间实行“两税法”,即征收田赋和户口调查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

唐玄宗大曆年间编纂和颁布的《永乐大典》,将唐代财经税政卷中的薛能《农政纪事》、包饶《户口调查法式》、何韶《全唐会要》等汇编在内。

由此看来,唐代税收制度已相对完整。

宋代的税收制度极为复杂,不仅有明税(田赋、布帛赋、钱粮税),还有暗税(州府税、民间募粮、米价等)。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多种附加的税种,如文、武科举税、税印、杂役等,甚至还有奴隶产税、妓女赋税等诸多非常规的税收项目。

在此环境下,商人和地主豪绅不仅有机可乘,一些地方还发生了收储收粮和征购有区别的“两步盐法”。

这些不合理的税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元明清时期,税制的变化十分显著。

元朝开始实行的盐铁专卖制度,是中国税制中被斥责最多的一项措施。

明朝初年受海外航行的冲击,增加了对农业税收的征收。

此后明朝对税收的改革基本停滞,但清朝在税收方面,再次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统制。

魏晋赋税制度

魏晋赋税制度

魏晋赋税制度
自古以来,财政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支持,而赋税就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国家财政政策重要形式之一。

魏晋时期,由于政治社会的变革,和农业的发展,以及当时的金融政策的改变,赋税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魏晋时期,赋税制度比较灵活,采取了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条件、人口增长率、财政需求等多种因素的政策,分三级收税,即全民百分税、家庭赋税,和按地方赋税。

在魏晋时期,全民百分税是当时赋税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魏晋政府曾在不同年份实施过不同比例的全民百分税,主要是从家庭成员的财产,收取固定的百分之一的税收。

另外,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还包括基于家庭的家庭赋税,它根据家庭的财产和家庭成员的贡献,给予不同的赋税额度,家庭的财产越多,赋税也就越大。

最后,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也包括按照地区不同,分别征收不同比例的赋税,在每个地区,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赋税标准,若达不到标准,要补足差额。

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灵活多变,体现了当时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当下的赋税制度,也继承了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更加注重灵活性,注重各类财政收入的累积,以实现政府的建设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不仅体现了当时政治、农业、金融政策的变革,而且体现了当时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民生,注重农业生
产,以及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精神,给我们的赋税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对现在的赋税制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主要是借以维持庞大的军队与官僚系统,并以此维持其统治地位。

赋税
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 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 的一种手段
田赋(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 户税(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其它杂税

徭役
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主 要是成年男子)从事的无 偿劳役
兵役 力役 杂役
(一)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2)两税法内容: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 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 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旧唐书·杨炎传》
财(政3)原特则点::量量出出制为入入。;中人央丁根税据转财为政财支产出税先;做简预化算名,目定;出扩总大税收额税,对再象 分配到各地征收, 课税主体: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登入户籍,缴纳赋 税。商人也要交税。 课税标准: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但由于古代的资产 主要是土地,实际上课税的对象就是土地); 纳税期限: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的由来)。
政务院颁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 条例》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 化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海关法》,并重新 修订发布关税条例, 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 基本制度。
1951
1985
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 口税则》(纸质 1951年 中 国海关博物馆藏)
有所有权,而受田农民则获得对这些土地的使用权) (2)内容: 租(地税、田赋):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 调(户税、人头税):按人头交纳定量的绫(以桑蚕丝斜纹织就)绢(以桑蚕丝横纹织就)或布代替。 徭役: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庸(表明农民对国家的强制依附关系有一定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复习提纲-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复习提纲-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阶段特征:政治: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战火连绵,政局动荡经济: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民族关系: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1、东汉灭亡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魏:220年,曹丕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蜀: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

吴: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的建立和统一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卷入西晋内战4、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二、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替(1)东晋时期: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北方高门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南朝时期: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1)原因:北方人民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战乱较少,政局相对稳定;晋室南移,东晋南朝统治者的重视;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2)表现农业: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主要的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2)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2、前秦: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后被东晋击败于淝水3、北魏(1)建立: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动民族交融措施:①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②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③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④仿照汉族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4.北朝(1)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05
04
战国时期的田租
06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私人土地买卖的现象,因 此田租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赋税来源。
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
秦朝的户赋和口赋
01
户赋是以户为单位,按照户的
规模和财产状况来征收的。
02
口赋是以人口为单位,按照人 口的年龄和性别来征收的。
03
汉朝的田租和人头税
04
田租是以土地为征收对象,按
照土地的产量来收取的。
屯田制
为解决军粮问题,实行屯田制,由国家组织农民耕种土地。
租佃制
随着地主庄园的发展,租佃关系成为主要农业经济形式。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
租佃关系普遍化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成为主导农业经济形式,农民 向地主租种土地并交纳租金。
土地兼并加剧
随着时间推移,地主掌握更多土地,兼并现象加剧 。
官田与民田并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方田均税法是以土地为征收对象,按照土地的质量和产量来收取赋税。此法还 规定了哪些土地可以耕种,哪些土地不能耕种。此外,宋朝还实行了禁榷制度 ,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制度。
0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制
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掌握土地分 配权。
分封制
国家将土地分封给各个贵族,让他们自行管理。
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
私有制确立
秦统一六国后,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民间自由买卖土地。
均田制
汉朝实行均田制,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并限制土地兼 并。
地主庄园制
随着时间推移,地主庄园逐渐成为主要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迁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迁

赋税改革与xx变迁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行超经济剥削的手段。

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赋税制度的变革是一个王朝改革的重要内容。

因此赋税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矛盾,对王朝兴衰更替有重要影响力。

“赋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源泉。

一句话制征收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剥削、掠夺人民的工具,是运用国家政权对农民进,它是行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

”可见一个国家倘若没有充足稳定的赋税来源,那么势必导致国力衰落,对内不能维护王朝统治秩序对外不能抵御外敌入侵。

因此各个朝代在王朝初期、中期或者后期都进行过或大或小的赋税制度改革。

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改变,势必会发生各种矛盾,而这些矛盾则激发赋税制度的变革。

中国的赋税制度起源比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那是并没有明确提出赋税这一概念,但却出现了“贡赋”制度,这就是赋税制度最初形成的雏形。

纵观历史发展,我国的赋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开始。

这一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地主阶级逐步上升为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封建生产方式使之发展,赋税制度相应创立。

从战国开始,赋税制度一直被各个朝代沿用且有过几次大的变化。

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各国奴隶社会的财政,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相继实行了改革。

为满足齐国争霸战争的需要,公元前685年管仲率先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法。

“相地而衰征”突破了贡赋制度的局限。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

xx之外的私田,从此也开始纳税。

“初税亩”的实行标志着赋税制度开始有奴隶制贡赋制度向封建制赋税制度转变。

此后,列国纷纷仿效鲁国实行“初税亩”。

初税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10基地班王文东摘要赋税作为中国古代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由统治者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自始至终。

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之间的关系,也能更好地把握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大有益处。

在我写这篇论文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他们主要是针对某一朝代的赋税制度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梳理,并就是与同时代的土地政策相结合分析。

而我虽然写不出他们那样精深的理论,但当我拜读他们的作品之后,我通过归纳总结历朝历代的赋税制度找出了一些其中的规律,帮助大家能更好的了解我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状况。

关键词赋税;赋税制度;古代经济;引言:赋役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剥削、掠夺人民的工具,是运用国家政权对农民进行超经济剥削的手段。

封建财政管理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点,就是如何保证赋役来源和加强对赋税的攫夺。

本文开篇梳理了中国历朝历代的赋税制度,然后对这些赋税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归纳总结,最后得出了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得几条规律。

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

1、夏商周时期(奴隶社会):主要是贡赋制,它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

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必须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财物作为贡赋。

路史曾经记载“神农之时,民为赋,二十而一。

”是中国有征收税收最早的传说。

而西周时,土地为贵族所有,贵族将土地依井田制划分为公田与私田,公田的耕种收获为贵族所有,而私田的收获则可由耕种的庶民保留。

特征: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

2、春秋战国的赋税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至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趋势
魏晋至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趋势
一、背景介绍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至唐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税制变革的
关键时期。

在这段时期内,隋唐大一统的统治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
巅峰时期,对税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而这些变革趋势,
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中国的赋税
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
1. 赋税对象的变化
魏晋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确立,赋税对象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原先的赋税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地主,而到了魏晋时期,赋税对象的范
围逐渐扩大,甚至包括了商人和手工业者。

2. 赋税方式的调整
在赋税方式上,魏晋时期也出现了很多调整。

原先的赋税方式以田赋
为主,到了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以货币形式征收的赋税。

这种转变,不仅使得国家的财政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
供了有利条件。

三、唐代赋税制度的变革
1. 赋税对象的进一步扩大
随着唐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赋税对象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除了农民、地主、商人和手工业者,还包括了工匠、医生、教师等各个行业的人士。

这种赋税对象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到了进一步增加,也为财政的维持提供了更多的来源。

2. 赋税方式的多样化
唐代赋税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继续采用田赋和货币征收的方式外,还出现了以劳役和物品形式征收的赋税。

这种多样化的赋税方式,不仅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更多的来源,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四、总结与展望
魏晋至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趋势,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赋税对象的扩大和赋税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国家的财政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而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需要继续借鉴这些变革趋势,不断完善和调整赋税制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魏晋至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趋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
期。

这种变革趋势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也为后世的赋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中学习和借鉴,
不断完善和调整现代的赋税制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魏晋至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趋势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内,赋税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赋税方式也得到了调整和
发展,这使得国家的财政得以进一步完善,为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
重要保障。

魏晋至唐朝时期,赋税的对象得到了扩大和调整。

在这一时期内,国
家的财政需要逐渐增加,因此赋税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

原先赋税对
象主要是农民和地主,但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商人和手
工业者也成为了赋税对象。

这种变化不仅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更
多来源,也为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赋税方式也得到了调整和改革。

原先的赋税方式主要以田赋形式进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逐渐兴起,因此赋税方式也逐渐向货币
征收的方式发展。

这种变化使得国家的财政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也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唐代,赋税对象的范围和赋税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多样化。

除了农民、地主、商人和手工业者,还包括了工匠、医生、教师等各
个行业的人士成为了赋税对象。

赋税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以
劳役和物品形式征收的赋税。

这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得以进一步增加,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魏晋至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趋势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赋税对象的扩大和赋税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国家的财政得
到了进一步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而这种变革
趋势也为后世的赋税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
要不断借鉴和完善赋税制度,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