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笔记(课件)【精】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研究还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和启示。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广泛,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文化传 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1
定量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定性分析
02
03
比较分析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资料,对历 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入剖析和 解释。
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资料进 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和发展变化。
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提纲
根据研究问题和资料情况,制定详细的研究报 告提纲。
通过学习史学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学的本质、特点和学 科体系,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 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历史知识服务于现实 社会。
史学概论的发展历程
史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历 史学家对于历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就有了一定 的思考和探讨。
社会调查资料需要经过科学设计和严谨分析,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与其他资料 进行相互印证和补充。
04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方向
在大量阅读和了解相关领域的基 础上,确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 研究问题。
口述历史资料
口述历史资料是指通过口头叙述的方 式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这种方式可 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 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
史学概论·笔记整理

【史学概论·笔记整理(一)】[导论]重点:史学概论的性质和内容体系难点:史学概论课程的产生与中外历史学科发展的关系一、课程性质与基本内容。
1、何谓“史学概论”?史学概论努力阐明史学研究过程各个阶段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不同特点。
(姜义华《从<史学要论>到<史学概论>》,《书林》1985年1期)2、《历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1)相关争论(2)历史学的结构与史学概论的内容历史学的结构:①历史哲学(理论与方法,是史学的指导部分):A.史学论:关于历史学本身的理论探讨;B.本体论: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探讨;C.认识论: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历史客体的理论问题;D.方法论: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问题。
②历史重构(复原与解释,是史学的主体部分):A.以时间为顺序的重构——编年、大事记、人物年谱等;B.空间位置——区域史、地方史、国别史等;C.史实内容——各专门史。
③历史痕迹(信息与材料,是史学的基础部分):A.心理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留下来的文学材料与信息;B.行为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等;C.遗风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留下来的习俗、传统等。
二、“史学概论”的产生与学科地位1、从中外史学史的角度看“史学概论”的产生(1)传统史学的依附经学到近代史学的学科独立(2)西方中世纪史学依附神学到近代史学的理性解放民族国家2、史学观念的转变与历史学的“范式”革命(1)史学概论与史学观念的密切关系(2)历史观与历史学研究的“范式”(革命与近代化)三、20世纪中国“史学概论”研究状况[第一章]什么是历史?①广义:是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它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②狭义:专指人类史,即与自然界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
历史学的特性:时序性、整体性、实证性。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纵向观察、横向观察、证据与历史有关的学问:①文字资料:文献学、档案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收藏学;②非文字资料:考古学、文物学、金石学、古器物学、陶瓷学、印章学、古钱币学、古建筑学;③辨伪学、训诂学、考据学一、辨伪学伪书伪事二、校勘学客观原因:水、火、虫、乱主观原因:误、脱、衍、倒三、辑佚学类书四、版本学善本、孤本、殿本、局本、坊刻本、家刻本五、考据学:①外考证:决定某种材料之真伪;②内考证:决定某种材料陈述之真假。
史学概论笔记

史学概论笔记⼤学三年级第⼆学期编辑:李逸凡原⽂提供:李晓婷考试内容题型: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4个40分);论述(2个40分)重点在第⼆、三、五章史学概论的特定任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概括地论述史学在发展中为⾃⼰提出的重要问题及其成就,并应该指出当前史学⼯作⾯临的重⼤任务。
2 / 21史学概论笔记第⼀章绪论⼀、历史1.含义a.⾃然界和⼈类社会的发展过程b.过去的事实c.关于过去事实的记载d.历史学科就其本质⽽⾔,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马克思认为:历史包含⾃然史和⼈类史,它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
2.⾃然史与⼈类史⾃然史——⾃然界中⽆意识发⽣的⼀切,是⾃然界永不停⽌的客观存在⼈类史——⼈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史学⼤都以⼈类社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关系:(1)共性:a.时间属性:⼀度性(⼀去不返);b.均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观性)(2)差别:a.⾃然界的变化与⼈类社会历史相⽐,速度慢,在短时期内甚⾄难以为⼈发现(变化⽅⾯);b.⾃然史与⼈类史相⽐,在时间上要久远的多;c.⼈类史是⼈类⾃⼰创造的,⽽⾃然史则不然,⾃然史没有意识的存在,相对于有意识的⼈类社会来说,后者更加复杂。
3.区别客观的历史与写的历史原因:(1)有⽂字记载的历史仅有⼏千年,⽽⼈类客观发展的历史已有300万年,两者不可同⽇⽽语;(2)出现⽂字记载之后,即使对某⼀时代或某⼀事实的记述,⽂字也不能完全反映出来;(3)⽂字记载是作者根据⾃⼰的接触感受⽽写出的,⽆论再好也不能等同于历史本⾝。
⼆、史料包含史迹遗存,⽂字记录(历史⽂献),⼝述史料1.含义:⼈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2.史迹遗存:遗址,墓葬,遗物(1)遗址:古代⼈的活动遗迹。
⽐如居址、村落(2)墓葬为研究历史提供资料(3)遗物:古代⼈遗留下的⽣产⼯具,器⽫等优点:(1)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真实准确,增强⼈们对历史的实感性,帮助⼈们直观认识历史(2)可以补充⽂字记载的不⾜,可纠正⽂献谬误;对于没有⽂字记载时期,是重要的仅有的资料3 / 21⼤学三年级第⼆学期编辑:李逸凡原⽂提供:李晓婷局限性:⽆论是地下发掘还是地上遗留的遗存,相对于当时社会只是局部的甚⾄是个别的;对于⽂字出现后的历史考证仍然以历史⽂献为主。
史学概论·笔记整理-(27198)

【史学概论·笔记整理(一)】[导论]重点:史学概论的性质和内容体系难点:史学概论课程的产生与中外历史学科发展的关系一、课程性质与基本内容。
1、何谓“史学概论”?史学概论努力阐明史学研究过程各个阶段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不同特点。
(姜义华《从<史学要论>到<史学概论>》,《书林》1985年1期)2、《历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1)相关争论(2)历史学的结构与史学概论的内容历史学的结构:①历史哲学(理论与方法,是史学的指导部分):A.史学论:关于历史学本身的理论探讨;B.本体论: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探讨;C.认识论: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历史客体的理论问题;D.方法论: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问题。
②历史重构(复原与解释,是史学的主体部分):A.以时间为顺序的重构——编年、大事记、人物年谱等;B.空间位置——区域史、地方史、国别史等;C.史实内容——各专门史。
③历史痕迹(信息与材料,是史学的基础部分):A.心理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留下来的文学材料与信息;B.行为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等;C.遗风痕迹:一切人类发展过程留下来的习俗、传统等。
二、“史学概论”的产生与学科地位1、从中外史学史的角度看“史学概论”的产生(1)传统史学的依附经学到近代史学的学科独立(2)西方中世纪史学依附神学到近代史学的理性解放民族国家2、史学观念的转变与历史学的“范式”革命(1)史学概论与史学观念的密切关系(2)历史观与历史学研究的“范式”(革命与近代化)三、20世纪中国“史学概论”研究状况[第一章]什么是历史?①广义:是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它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②狭义:专指人类史,即与自然界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
历史学的特性:时序性、整体性、实证性。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纵向观察、横向观察、证据与历史有关的学问:①文字资料:文献学、档案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收藏学;②非文字资料:考古学、文物学、金石学、古器物学、陶瓷学、印章学、古钱币学、古建筑学;③辨伪学、训诂学、考据学一、辨伪学伪书伪事二、校勘学客观原因:水、火、虫、乱主观原因:误、脱、衍、倒三、辑佚学类书四、版本学善本、孤本、殿本、局本、坊刻本、家刻本五、考据学:①外考证:决定某种材料之真伪;②内考证:决定某种材料陈述之真假。
《史学概论》课件

• 现在由于他们逃离了庄园或行会的束缚,开始自己独立的生 活,再也不把庄园主或行业主看作是自己的保护者或恩人。 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发现上帝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 由于人身的自由和商品交换的平等原则,使他们产生了自由 和平等的观念。逐渐抛弃了人身依附和贵贱不平等是上帝安 排的旧观念。一种强调个人独立、平等、自由的新的社会历 史观开始出现。
• 在这些团体中,普通人受到团体首领的保护,因而与这些首 领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庇护—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又称为人身 依附关系。 • 当时的人们不理解这种依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认为除了这 种关系外,不可能有其它关系的选择。 • 当他们在思考自己的历史命运时,往往把这种处境归结为命 中注定,以及超自然力量支配的结果。
• 西方古代的天命—神学史观 • 克罗齐在评价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时说”关于全部历史 的动力问题常常被一般化了。……。命运或不变的必然性是 不是压迫人类的,人是否不过是任性的命运的玩物。人是不 是被睿智而精明的天命所统治的?……认为神本身并不关心 人类事务,而只关心报复和惩罚。”
•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历史观 • 把上帝看作决定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最高主宰。人类的社会 历史进程只不过是在实现上帝预先制定好了的计划。 • 该计划就是,所有的人分为“上帝的选民”和“上帝的弃 民”。 • 前者是真正的基督徒,后者是虚假的假基督徒。两者混杂居 住,难以区分。 • 最后上帝来审判,让罪恶的弃民永受魔鬼统治,而选民则永 享天国之乐。
• 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意 思和感性相对 ,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 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 做事情。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 为。反之就是非理性 。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但是,所交上来的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却错误百出。在这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只有1篇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 14篇有20%~40%的错误,而其余25篇则 有超过40%以上的错误。而且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在这些“观察记录报告”中,有 半数以上的报告中有10%以上的情节纯属 臆造。
A E DC B
※客观过去是不变的,但史料的形成与整 理带有主观色彩,对史料的解读与综合也 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因此,历史著述通 常是两次“主观什么化是历”史的《史产学概物论》。马工程
六、讨论
请先阅读下列资料:
心理学家W.H.乔治在20世纪30年代曾 经报道过一个实际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 被之后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广泛地引用来 说明观察的易谬性。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哥廷根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从门 外冲进一个人,其后面又追着一个手里拿 着手枪的人。两人正在屋子的中央混战时 突然响了一枪,两人又一起冲了出去。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问题:
相对于客观过去而言,史料只是冰山之 一角,并且从上面的例子看,即便训练有 素的学者亲身观察记载的史料都充满错误, 而史学家又只能依靠史料来工作,因此, 历史真相是不可能得知的。请就此谈谈你 的看法。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注意: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加深认识,训练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6 《明史》:兴宗、睿宗虽未尝身为天 子,而尊号徽称典礼具备,其实有不容泯者。 史者所以记事也,记事必核其名与实。曰宗 曰帝者,当时已定之名,名定而实着焉矣。 爰据《元史》裕宗、睿宗列传之例,别为一 卷如右,而各以后附焉。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7 《明史》: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 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 璹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 历。日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至于起居注 之说,亦专以甲子起例,盖纪事之法无逾此 也。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的意义
历史研究:了解 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历史 研究提供基础
社会认知:通过 历史了解社会变 迁、文化传承, 提高社会认知能 力
价值观教育:通 过历史学习,培 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
决策参考:为政 府决策提供历史 借鉴,提高决策 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
史学的起源和发展
史学的起源: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都有史学记载 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史学经历了从口述到文字、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 的发展过程 史学的分类:包括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
学术诚信:尊重历史事实,不篡 改、伪造历史
学术伦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 不抄袭、剽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引用 文献要注明出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道德:保持学术独立,不因 利益而歪曲历史事实
史学研究的学术评价和引用规范
学术评价:客观公正,尊重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引用规范:注明出处,尊重知识产权,避免抄袭和剽窃 学术伦理:遵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推动学术发展
史学概论的学科特点
历史性:以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研究对象
实证性:注重史料的搜集、 整理和考证
综合性:涉及历史、哲学、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批判性:对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价和批判
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研究 方法和理论,推动学科的发
展和进步
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历史学的升华
现代主义 史学:强 调历史研 究的现代 性和多元 性
史学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历史和史学概论第一节历史和历史学•一、什么是历史:•1、三层含义(p1):(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2)过去事实的记载。
(3)指历史学科。
•历史,广义地说,是指一切事物-----客观世界过去的发展,它可以分好自然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
马克思曾站在广义的历史概念说∶“我们仅仅知道唯一的科学∶就是历史科学。
”但我们平时所言的历史乃狭义好的历史,即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即与自然界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人类社会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
2、人类历史的特点:(1)人被称为“万物之灵”。
有意志、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是人类创造自己历史的显著特点。
(2)作为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都有其一度性,即一去不返的性质3、历史与历史著述对于史学遗产,必须批判地加以总结,而不能简单地抄袭。
孟子本是一个“言必称尧舜”的人,他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二、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三、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所谓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从而感到需要学习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人类产生历史意识的原因在于: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正是由于人们普遍需要“史鉴”和“史师”,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而且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开始有了这种需要。
•寻求“史鉴”和“史师”的需要,决定了历史学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
第二节历史学的功能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也就是有的书中所说的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价值。
一、“以史为鉴”——认识现在必须了解过去,指导人们社会实践1、“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现实的实践。
其前提就是能从历史中寻找某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古今中外,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2、历史科学是大用之学:历史科学决非可有可无,作为认识世界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是至关紧要的。
史学概论笔记

10、什么是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全称唯物主义历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哲学史上的巨大贡献。
(2)这一理论体系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
它的任务就是为专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1、概述唯物史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理论源泉。
(一)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准备了物质前提;无产阶级的成长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源泉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体系;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自然科学的发现;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提出的阶级斗争史论。
12、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基本内涵)1)、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生产方式物质生产活动是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出发点;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为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着辨证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分工关系、交换和分配关系、消息关系、所有制关系,这些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等的制度和机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形态:就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人类现实的物质生活。
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实践及其前提自然条件、生产力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应,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史学概论ppt课件

历史知识的解放性特质
历史知识的功能并不在于它能指示具体行 动。它的功能在于,经由扩大人们自我认 识的历史视野,进而提升行为能力,以及 开启更多的行动机会。
历史知识的功能在启示人们,社会化过程 中,获得自由的机会何在。人们的个别的 自我意识,经历史知识注入以后,可以扩 大而产生“我是全人类的一部分”的意识。
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钱穆: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 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 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 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 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国史新论·自序》) 钱穆:诊病必须查询病源,建屋必先踏看基地。 中国以往四千年历史,必为判断近百年中国病态 之最要资料,与建设将来新中国惟一不可背弃之 最实基础。 (《国史新论·自序》)
他必须首先确定他想发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要 确定什么样类型的发掘点可能挖出他想要的东西。 这是“问答逻辑”的中心原则,也适用于考古。
第二条原则是,由于真正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 历史中就不存在什么“事件”了,被误称为“事 件”的东西实际上是行动,它表明了行动者的某 个思想(意图、目的);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 就是识别这个思想。
爱德华·卡尔:《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 事实》。
第三讲 史义
两种错误的倾向:发现社会发展的密码——元史 学;古董癖和文物癖 历史学与“通人教育” 历史学的用途: 1、“差异”的意义(一种有关各种可能性的清单; 帮助区分持久性现象与暂时性现象;直面痛苦) 2、“背景”的意义(整体感;历史的不重复性) 3、“过程”的意义(发展序列预测;对一些所谓 “真理”提出质疑的能力)
历史学是关于现在的学问
历史知识所要达成的,是以深刻的时间面向说明 现今社会。 以历史方式研究过去,对史家而言,他所要研究 的过去,根本是现社会在过去先行发生的事情。 历史知识是现今(社会及人)借着过去事迹为媒 介的自我认识。而这个过去,不管它是以如何的 方式进入现状之中,它又将走出现今状态之外, 朝向未来。 人类的自我,借着历史知识为媒介,展开自己对 自己的认识:历史知识是自知的知识——知识的 主人,认识他自己是某个历史演变的结果;也洞 识他在与时俱移的(个人与世界的)活动中,所 形成的个性。
史学概论1·绪论 ppt课件

史学概论1·绪论
19
陕西师范大学的赵吉惠《史学概论》:
“历史学,是在历史记录的基础上, 经过整理、鉴别、分析,对历史实践 或历史过程所做的判断、解释、说 明。”
31.10.2020
史学概论1·绪论
20
天津师范大学庞卓恒主编的《史学概论》说:
“历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对历史现象和过程 的探寻和描绘,揭示寓于其中的历史规律。 所以,一句话,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 和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因此,由于历史学是以此两重性的事物 为研究对象,那么,它究竟应该是什么个 样子?有着什么样的性质与特征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一直讨论至今,主 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关于历史学性质的讨论
❖ 观点1:历史学是科学(伯里、兰克、周祥森) ❖ 观点2:客观和科学只是历史学努力达到的目标 (白寿彝) ❖ 观点3:历史学是一门艺术(克罗齐、屈维廉) ❖ 观点4: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罗素、刘节) ❖ 观点5:历史学是一种人文知识 ,而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
“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 华东师范大学王斯德在《历史学:人类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必修
之学》一文中说:
历史学是“人类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必修之学” 。 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在《中国史学史纲》中说: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 这便是史学。”
31.10.2020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 动之本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 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 鉴者也。史的目的:求得真事实, 予以新意义,予以新价值,供吾人 活动之资鉴。”
近代 学者
的 主要 观点
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 念》中说:
历史学是一种研究或探 讨,历史学要弄明白的是活动 事迹:即人类在过去的所作 所为。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 的解释而进行的。历史学是 “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第⼀部分—本体论第⼀节、什么是历史马恩: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然史和⼈类社会史两⽅⾯。
历史可以从两⽅⾯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然史和⼈类史。
但这两⽅⾯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存在,⾃然史和⼈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性:都是“过去式”;都不以⼈的意志为转移。
区别:⾃然史变化是“长时段”;⾃然史时间更久远,范围更宽⼴;⾃然史⽆意识的存在。
第⼀,历史认识是⼀种现实的思想活动;第⼆,现实的兴趣以及⽣活的需要才会引起对过去的历史的探索和研究第三,对过去的历史的思考和理解总是受到现在的兴趣和价值观的影响。
正是现实的需要呼唤着过去的历史,过去的历史才得以复活并获得它的当代性。
历史与历史著述性质有别:客观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
“被加⼯原型”和“加⼯产物”之间的关系。
“加⼯产物”依据“思想痕迹”与“⾏为痕迹”来加⼯;“加⼯产物”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历史的真实。
相对于克罗齐过于强调⼈的主观能动,兰克则过分强调了历史的客观实在。
历史是⼈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杜赞奇:历史是古⼈打给今⼈的电话,话题由古⼈决定,⽽如何回答则取决于我们。
第⼆节、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运动过程贵在求真;发现规律贵在致⽤。
运动过程重研究是什么;发现规律重在研究为什么。
科学与艺术之争历史学是科学:从兰克学派到年鉴学派历史学是艺术:从浪漫主义到《万历⼗五年》黄仁宇是历史学界的琼瑶。
中国必须从⼀个靠尊卑有序来管理的国家,过渡到靠数⽬字来管理的国家。
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从罗素到唯物史学王国维:介于科学和⼈⽂之间的历史学历史思维的⽅式与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形象思维:具体性、个别性、多样性的艺术特征与史学研究对象暗合整体性、⽴体化复原历史实际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深刻理解历史实际需要借助精神沟通和感情共鸣呈现历史实际的画⾯和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历史具体性中蕴含着常规性,个别性中蕴含着重复性,多样性中蕴含着统⼀性和因果关系。
史学概论课件

汤因比文明演进四阶段说对中国历史的解释:
起源:春秋战国 成长: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 衰落:魏晋时期 解体:五胡乱华 这种历史规律只是主观臆造,强加于历史的,不能 用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
三、相对主义思潮及克罗齐的史学也非“历史科学”
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非当代史,“假如真是一种历史,亦即,假如具有某种意 义而不是一种空洞的回声,就也是当代的,和当代史没有 任何区别。像当代史一样,它的存在的条件是,它所述的 事迹必须在历史家的心灵中回荡 ”。 “显而易见,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 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去的事实。因此,这种过去的事实只要和现在生活 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它就不是针对一种过去的兴趣而是 针对一种现在的兴趣的”
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否认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因 而达不到科学的标准。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 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 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 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 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不 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 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 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 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 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一、近代西方历史学的学科体系
培根:历史包括自然史、政治史、教会史、学术史四部分。 狄德罗、达朗贝尔:历史包括宗教的、世俗的和自然的三 大部分。 西方学者的划分表明:历史记忆的重点已从帝王将相英雄 豪杰和教会的功勋业绩,转到对于人类及其所生活的自然 环境的普遍关怀,历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包罗外在环境、 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庞大学科体系。
史学概论 笔记-推荐下载

1、请谈谈天命历史观主导下的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史学时期,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的古希腊时代。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是其最杰出的代表。
希罗多德已把叙述历史事件作为著作的主线,并已具有对史实的批判求真精神和一定的历史观——宿命论。
修昔底德对史料的批判原则、摒弃用神的力量来解释历史的人本思想,以及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都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他们尝试用历史事件参加者的心理来解释事件,运用为人物塑像的方法来描述历史时代。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西方中世纪史学。
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的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了。
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拨开和透过宗教色彩的神秘迷雾,可以从中发现不少对西方史学发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史学观念。
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发展”观念和“进步”观念。
基督教神学家构造的整个人类历史,从上帝创世到末日审判,是一个单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虽然人类在现世要不断地赎罪,但其前景却是无比美好的。
人类的历史在宗教外衣的包裹下正是朝着这个前景不断向前的一个“进步”的过程。
这种历史“发展”和“进步”的观念,不仅比古希腊时的“循环论”、“灾变论”要先进,而且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此外;中世纪史学发展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如“编年史”和“年代纪”体裁的出现。
它们虽然逐渐取代古典时代流行的历史叙述体裁,但仍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
2、以兰克史学为例,说明西方传统史学的特点及不足特点:1、必须依靠原始资料让身临其境的人说话,主要是指事件的亲历者,当事人旁观者留下的材料。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2、还要对记录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分析记录者为什么要这样记录3、把原始材料与同时代其他记录者记录的资料相对比4、关注客观的叙述态度,超然释外。
史学概论课件.ppt11

第一、历史学的总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研究对 第二、由于第一个特点的存在,决定了历史学与其他社会
象上与其它各个部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有交叉重叠之处。 科学研究之间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第三、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关系又 决定了它们之间在理论研究上、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第二、主张历史是科学的史学家及其他们的观点 客观主义史学: 实证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 哲学家孔德。
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学研究必须以实证事实为前提条件, 社会历史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一样,同样存在着实证
的事实。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些“实证的”事实之间 的因果联系,即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他认为,在社会历 史领域,“也可作出像几何学结论那样可靠的结论来”。 (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围绕史学是“科学”与 “艺术”的争论 英国史学家布瑞,、英国史学家屈维廉 、英国哲学家罗 素。 3、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关于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
历史记录
历史著述
史学著作
历史纪录是较低层次,它是对历史事物、现象的 记录,其基本特点是侧重于记人、记事、记物, 而很少分析其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 史学著作是较高的层次,它是历史认识者、研究 者通过对历史事务、现象和过程的把握,借助于 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历史记录在内的各 种史料进行鉴别,分析而达到的对历史事件或过 程的相互联系或性质、特点等等的认识。
3、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 系。特别是在今天,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趋势 进一步加强。 第一、自然科学领域内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历 史学领域,特别是与历史学关系密切的一些学科,。 第二、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手段经哲学升华后可适用于 史学研究。 第三、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相互的。 首先,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史学研究的提高。 其次,历史学间接推动这自然科学朝深度和广度发展。
史学概论 笔记

1、请谈谈天命历史观主导下的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史学时期,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的古希腊时代。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是其最杰出的代表。
希罗多德已把叙述历史事件作为著作的主线,并已具有对史实的批判求真精神和一定的历史观——宿命论。
修昔底德对史料的批判原则、摒弃用神的力量来解释历史的人本思想,以及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都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他们尝试用历史事件参加者的心理来解释事件,运用为人物塑像的方法来描述历史时代。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西方中世纪史学。
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的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了。
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拨开和透过宗教色彩的神秘迷雾,可以从中发现不少对西方史学发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史学观念。
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发展”观念和“进步”观念。
基督教神学家构造的整个人类历史,从上帝创世到末日审判,是一个单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虽然人类在现世要不断地赎罪,但其前景却是无比美好的。
人类的历史在宗教外衣的包裹下正是朝着这个前景不断向前的一个“进步”的过程。
这种历史“发展”和“进步”的观念,不仅比古希腊时的“循环论”、“灾变论”要先进,而且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此外;中世纪史学发展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如“编年史”和“年代纪”体裁的出现。
它们虽然逐渐取代古典时代流行的历史叙述体裁,但仍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
2、以兰克史学为例,说明西方传统史学的特点及不足特点:1、必须依靠原始资料让身临其境的人说话,主要是指事件的亲历者,当事人旁观者留下的材料。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2、还要对记录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分析记录者为什么要这样记录3、把原始材料与同时代其他记录者记录的资料相对比4、关注客观的叙述态度,超然释外。
史学概论第一讲.ppt

4/10/2019
历史学:记忆的储存方式
4/10/2019
历史观与历史哲学
• 历史观是对人类客观历史的概括性、总体性认识。 • 历史哲学是将某种历史观予以理论的、系统的论证。 • 二者的区别是历史观可以不作理论论证性的表述,可以寓 于其他历史撰述或散见于判断的表达。历史哲学也可称之 历史理论,解决诸如社会历史的根本性质、历史是否发展、 如何发展,历史发展的动力如何,历史发展的方向及有无 规律等重大问题。
4/10/2019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 7、从历史研究的过程看,从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看,历 史学是科学、人文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明白它是三者的交集。在实证研究 阶段具有一般的科学特征;在历史解释、价值评价阶段, 具有人学的特点,必须从社会出发,而社会是由具体的人 构成的,因此,“人文”性质突出;在表述阶段,应当具 有艺术性。
为什么学历史?
•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案例——客家人 • • 祖先源流问题成为 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 分
为什么学历史?
•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案例——客家人 • • 罗香林的《客家学导论》
• 追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顺德人黄节,于上 海保存会出版《广东乡土历史》,误据上海徐家 汇教堂所编《中国舆地志》提到“广东种族有曰 客家福佬二族,非粤种,亦非汉种”。
为什么学历史?
•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1、历史学是现在和过去永恒的对话。 • • “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 有关过去的知识。我们在一个与过去的事件和事 物有因果联系的脉络中体验现在的世界。” • ——保罗· 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
4/10/2019
为什么学历史?
•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案例——客家人 • 1)地域 • 2)方言群 • 3)近代族群
史学概论笔记(课件)【精】

绪论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二、“继往开来”—陶冶人们精神品格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1、历史学与哲学第一,哲学往往向史学提供观点和方法上的启发,史学往往向哲学提供经验和事实上的依据。
第二,哲学和史学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此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和制约;每一时代的哲学和史学都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所以它们具有同源的关系。
2、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1)史学与文学第一,文学作品是历史的产物。
第二,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如果写得好,会比历史记载更能反映社会面貌。
第三,在具体材料的运用上,史家往往利用文学作品以充实、丰富历史著作的内容。
第四,文学作品中的材料,对于史书可以补缺、订谬或佐证。
第五,还有一些优秀的诗文,是由于得到史书的记载才流传下来或有更广泛的传播。
而有不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则由于文学作品用作题材而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2)史学与考古学(3)史学与民族学(4)史学与地理学3、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1)史学和天文学(2)史学与地质学(3)史学与古人类学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都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讲授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历史学的入门必修课。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一、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是社会历史观。
1、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兰克学派)第一,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过程。
第二,认为历史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2、科学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年鉴学派)第一,认为人类社会中总是存在某些结构,它们在长时期里、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命运,决定着历史的进程。
第二,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
3、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第一,既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和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性,也重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作用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二、“继往开来”—陶冶人们精神品格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1、历史学与哲学第一,哲学往往向史学提供观点和方法上的启发,史学往往向哲学提供经验和事实上的依据。
第二,哲学和史学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此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和制约;每一时代的哲学和史学都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所以它们具有同源的关系。
2、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1)史学与文学第一,文学作品是历史的产物。
第二,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如果写得好,会比历史记载更能反映社会面貌。
第三,在具体材料的运用上,史家往往利用文学作品以充实、丰富历史著作的内容。
第四,文学作品中的材料,对于史书可以补缺、订谬或佐证。
第五,还有一些优秀的诗文,是由于得到史书的记载才流传下来或有更广泛的传播。
而有不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则由于文学作品用作题材而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2)史学与考古学(3)史学与民族学(4)史学与地理学3、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1)史学和天文学(2)史学与地质学(3)史学与古人类学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都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讲授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历史学的入门必修课。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一、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是社会历史观。
1、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兰克学派)第一,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过程。
第二,认为历史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2、科学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年鉴学派)第一,认为人类社会中总是存在某些结构,它们在长时期里、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命运,决定着历史的进程。
第二,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
3、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第一,既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和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性,也重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作用的合理性。
第二,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只看到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忽视了客观条件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制约,尤其否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承认历史有规律可循,但它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精神因素和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既肯定人本主义本体论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和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性,也肯定科学主义本体论重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作用的合理性。
二、历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关系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和认识论。
研究者持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但是,历史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和认识论之间,并不仅仅是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历史学家在研究实践中有时可能采纳与自己的本体论不一致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而且由此作出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反过来引起自己原来持有的史学本体论的改变。
思考题:1.历史学具有哪些社会价值?2.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3.简述史学本体论与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的关系。
4.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有哪些特点?5.科学主义史学本体论有哪些特点?6.马克思主义史学本体论有哪些特点?7.史学的本体论与哲学的本体论有何区别与联系?第一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第一节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一、中国古代史学(一)战国秦汉时期1.记事史、记言史,系统的编年史等都有很大的进步。
2.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观。
3.史实的考证也受到了重视。
4.形成了“书法不隐”、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1.修史者众,史书的数量、种类和体例都比以往多。
2.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在学术领域内逐渐取得仅次于经学的重要地位。
3.反映士族门阀制度影响的谱碟之学和人物传记十分盛行。
4.各民族史学的蓬勃发展。
(三)唐宋元时期1.注重通变。
2.通史著作空前流行,人物传记被冷落,典章制度史则受到了高度重视。
3.在撰修史书的数量上、史书种类和体例上,在历史文献的整理和考证上,在历史研究内容的拓宽和史学思想的深化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四)明清时期1.明清时期,由于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封建专制制度更加强化,迫使一部分史学家向注重文献整理和考据的方向发展。
2.伴随着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吹起了一股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宋明理学和各种陈腐历史观念、提倡经世致用史学的清新之风。
纵观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可知,天命-神学史观始终是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封建王朝正统思想是史学评论的基本标准,臧否人物的纪传体正史是占主导地位的史书体例。
二、西方古代、中世纪史学(一)古希腊史学1.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3.希昔阿德:他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
《田功农时》描述的不是神和英雄的活动,而是凡人的劳动生活。
4.希罗多德:他努力从人事的角度探讨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战争的结局,注意观察分析历史事变之间的因果联系,充满了人本主义精神;他注重史实的考订。
草创了历史叙述体。
《历史》(《希波战争史》)5.修昔底德:他具有比希罗多德更为彻底的人本主义精神,他认为“人是第一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他注重利用原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历史叙述体。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二)古罗马史学1.李维:《罗马史》(《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
他大力宣扬爱国主义,赞颂罗马的历史及罗马人祖先的美德和业绩,讴歌罗马历史上的英雄,用罗马先人的美德来针砭时弊,唤起人们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美德。
2.塔西佗: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以“道德史家”著称。
他的历史著作被后人称为“惩罚暴君们的鞭子”。
在史学思想上,他主张记事载言须摒弃一切主观不良动机。
《历史》、《编年史》(三)罗马人统治时期的希腊史学1.波里比阿:《历史》(《通史》)把整个地中海地区视作-个统一体加以研究,注意各不同地区历史事变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通史。
他研究历史,不限于陈述历史事件,还努力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他提出了一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他主张历史研究的目的和功用是以史为鉴,因此,历史研究的任务是求真;波里比阿还对史学家的素养提出了要求。
波里比阿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四)中世纪史学—基督教史学1.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出自上帝的安排,是上帝通过若干必要的历史阶段而最终救赎人类的一个必然的、进步的过程。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自于上帝的旨意,并通过“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斗争及“世俗之城”内部的斗争来实现。
奥古斯丁的神学历史观提出了古代史学所缺乏的历史目的论思想,包含了一些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对后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攸西比乌斯:基督教史学的奠基人,他的《编年史》把他所知世界各国的历史分为“神圣的”历史和“世俗的”历史,按统一的编年结构加以记叙,开了基督教会写史的传统。
第二节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一、中国近代史学1.严复:在翻译和介绍近代西方进化史观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2.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
他倡导史学革命,建立新史学。
《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3.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把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与原则贯彻到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实践中的第一人。
《中国古代史》采用了新的史书体例—章节体。
4.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并运用此方法对中国古史、特别是殷周史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5.章太炎:重视历史的现实作用,认为欲“寻求政术”,必须“历览前史”;他用历史进化论分析考察了上古历史,在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馗书》《史学略说》《中国通史目录》。
中国近代史学的特征;第一,反对天命、循环史观,反对封建制度及其纲常伦理,提倡人性、理性史观,宣扬历史进化论。
第二,反对把历史撰述归结为给统治上层立传续谱,主张写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历史、社会的历史。
第三,在史书编纂体裁上,便于综述和论证的章节体,代替了古代史书盛行的编年、纪传等体裁,成为史书撰述的主要体裁。
二、西方近代史学1.人文主义史学政治修辞学派:主张历史应主要研究人们以往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以便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的政治服务。
马基雅维里。
《佛罗伦萨史》博学学派:他们研究历史的目的是重建过去,如实写史。
瓦拉《论君士坦丁的赠礼》2.理性主义史学:提倡理性主义史观,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把揭示人类理性的发展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主张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提倡反映整个人类的活动,写广义的社会文化史;提出了系统的历史进步理论。
伏尔泰、孟德斯鸠。
3.浪漫主义-自由主义史学:其思想核心是历史主义。
认为人类历史是有机发展的过程,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连续性,研究社会现象应追溯其起源,进行历史的分析;对历史现象,要以同情的、理解的态度加以研究,承认它们存在的合理性,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
梯也里、梯也尔、迷涅、基佐。
4. 客观主义史学:以兰克学派为代表。
宣扬“上帝是无所不在的”唯心史观;主张根据原始资料写史,重视史料搜集、整理与考证;主张史家治史要坚持客观主义,不偏不倚,提出“如实直书”。
兰克。
5.实证主义史学:其突出特点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设历史学,力图使史学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追寻“一般法则”的科学。
提出以探索历史规律作为史学的主要任务;主张史学自立;主张史学应研究常规现象,经过综合分析以发现规律。
为此,他们把整个社会作为研究对象。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博克尔、法国的泰恩和德国的朗普雷希特等人。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当代史学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与早期发展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
1.梅林:是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史学家。
他的主要史学著作有《莱辛传奇》《论历史唯物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中世纪以来的德国史》等。
梅林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把唯物史观作为研究历史的指南,在不少领域中都取得了大量开拓性的成果。
2.拉法格:是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在当时颇有声望。
代表作为《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马克思的历史方法》《法国的阶级斗争》《1876 一1896 年的法国社会主义》《法国上地所有制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