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
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学时:___学时课程学分:___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对儿科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介绍儿科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强调儿科学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和任务。
2、儿童年龄分期详细讲解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特点和保健重点。
(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顺序性等。
2、体格生长(1)体格生长指标介绍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和生长曲线的应用。
(2)体格生长评价讲解如何运用体格生长指标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包括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的评估。
3、神经心理发育(1)神经系统发育简述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特点,包括大脑皮质的发育、神经反射的形成和演变。
(2)心理行为发育介绍儿童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心理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和评估方法。
(三)儿童保健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分别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要点,包括营养、预防接种、疾病筛查等。
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讲解儿童营养指导、体格锻炼、早期教育、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意义。
(四)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1、儿童营养基础(1)能量与营养素需求介绍儿童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特点。
(2)食物的营养成分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为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2、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母乳的成分、哺乳技巧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
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健康维护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提高学生对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儿童健康事业服务。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相关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知识;2.熟悉常见儿童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具备基本的儿科临床技能;3.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儿童健康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医学伦理观念。
三、教学内容1.中医儿科学理论基础a.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概述b.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与规律c.儿童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理论d.中医儿科养生与健康保健2.中医儿科学的基本诊断方法a.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常用诊断方法的运用b.中医四诊合参的理论与实践c.辨证论治与儿科疾病的辨证论治3.常见儿科疾病与治疗a.发热病、咳嗽哮喘类疾病的辨证施治b.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c.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d.泌尿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e.皮肤科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f.小儿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治原则与方法4.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疾病的中医治疗a.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b.儿童腹泻的中医治疗c.儿童扁桃体炎的中医治疗d.儿童过敏症的中医治疗e.儿童夜尿症的中医治疗f.儿童小儿肺炎的中医治疗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a.传授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讲解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背景;b.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儿童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c.讲解不同疾病在儿童中的特点与规律。
2.实践教学a.组织学生进行病案分析、诊断演练;b.引导学生进行病历书写、辨证施治和中药调配等实践操作;c.指导学生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
3.诊所实习a.安排学生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实习,实践掌握儿童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b.指导学生进行患者的初诊与随诊,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临床教研室前言《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
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第四章临证概要 (6)第一节诊法概要 (6)第二节辩证概要 (6)第三节治疗概要 (6)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第一章肺系病证 (6)第一节感冒 (6)第三节咳嗽 (7)第四节肺炎喘嗽 (7)第五节哮喘 (7)第二章脾胃系疾病 (8)第一节鹅口疮 (8)第二节口疮 (8)第三节呕吐(自学) (8)第四节泄泻 (8)第五节腹痛(自学) (9)第六节厌食 (9)第七节积滞 (9)第八节疳证 (9)第三章心肝系疾病 (10)第一节惊风 (10)第二节癇证 (10)第三节夜啼(自学) (10)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0)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 (11)第四章肾系病症 (11)第一节遗尿 (11)第二节小儿热淋(自学) (12)第三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12)第四节肾病综合征 (12)第五章时行疾病 (12)第一节麻疹 (12)第三节风痧 (12)第四节丹痧 (13)第五节水痘 (13)第六节痄腮 (13)第七节顿咳 (14)第八节暑温 (14)第九节手足口病(新增) (14)第六章寄生虫病(自学) (14)第七章其他病症 (15)第一节汗证 (15)第二节五迟、五软 (15)第三节VitD缺乏性佝偻病 (15)第四节紫癜 (15)第五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16)第六节奶癣(自学) (16)第八章新生儿疾病 (16)第一节胎黄 (16)第二节硬肿症 (17)第三节脐部疾患 (17)第九章儿科急症(自学) (17)第十章补充 (17)主要参考书目 (18)中医儿科学学时分配表 (19)上篇儿科学基础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 .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第一篇:《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学时:54(39/15)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临床课。
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儿科学总论(4学时)主要介绍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特点、喂养与保健、四诊概要、治疗概要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儿科的发展过程、中医儿科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学术思想、主要著作。
重点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各种生理常数,熟悉中医儿科四诊的内容,了解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肺系病证(6学时)第一节感冒(2学时)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
重点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不同及所出现的兼夹症的辨证治疗。
第二节肺炎喘嗽(2学时)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难点: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第三节哮喘(2学时)熟悉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诱发因素,掌握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重点掌握哮喘的辨证论治。
第三章脾系病证(5学时)第一节厌食、积滞、疳证(3学时)熟悉厌食的发病原因,掌握厌食的临床表现和基本治疗原则,重点掌握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区别。
了解积滞的一般发病原因,掌握积滞的辨证论治。
掌握疳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熟悉疳证的发病原因及常见兼证得临床表现,重点掌握疳证的辨证论治。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儿科学)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308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儿科学)总学分:4学分总学时:64学时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医学临床课后续课程:无选用教材:《中医学》高鹏翔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必读书目:[1]《中医学》卜平,郑新梅. [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12[2]《基础中医学》吕志平[M]. 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选读书目[1]《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中医诊断学》李灿东、吴承玉[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3]《中药学》钟赣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方剂学》邓中甲[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针灸学》石学敏[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二、课程教学目标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卓越诊疗效果的医学理论体系,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历经2000多年沧桑巨变,依然生机勃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中医学的发展,不仅是本身的师承授受、学术争鸣,而且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佛教等影响,特别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存共生,中国历史的演进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与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也密不可分。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如《内经》、《本草纲目》等巨著,除了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的防治等内容外,还大量涉及天文、地理、气象、物候、矿物、动物、植物等学科的内容,所以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产物,而这些中医学经典著作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导言: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专门研究儿童阶段的疾病诊疗与保健。
中医儿科学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的考虑,以达到维持儿童健康的目标。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儿科学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培养具备中医儿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医学生。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谱。
2. 掌握中医儿科学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药物应用。
3. 了解常见儿童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能独立进行中医儿科学的病案分析与处理。
4. 具备儿科学相关的中医药保健知识,能够制定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策略。
5. 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1. 儿科学基础知识:儿童生理发育、儿童疾病谱、儿童心理发展等。
2. 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脏腑学说、经络学说、辩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
3. 中医儿科学诊断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中医诊断方法。
4. 常见儿童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感冒、咳嗽、腹泻、发热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5. 中医药物应用:中药的配伍、用量和副作用等。
6. 儿童中医药保健:食疗、按摩、针灸、艾灸等中医药保健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教师通过讲述中医儿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
2. 病案分析讨论:教师根据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
3. 临床实践:学生在实习阶段进入门诊或医院儿科科室,参与实际病例的临床工作,并与指导教师一起讨论病例。
4. 小组讨论:学生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和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5. 文献查阅与研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参与科研项目,提高中医儿科学的研究水平。
四、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教学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考核:通过期末考试、小组讨论和病案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理论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临床专业本科床边教学用)中医儿科学教研室编写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学时: 72学时讲课对象: 五年制临床专业床边教学前言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区别于中医基础学科,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是走向临床的桥梁。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认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份:总论包括儿科学基础、儿童保健;各论包括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他疾病。
另外,附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计划免疫程序,儿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常用方剂和常用中成药。
根据临床床边教学特点,《中医儿科学》床边教学课程的总学时安排为126学时,其中授课72学时、自学9学时、临床见习床边教学45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并安排临床见习床边教学典型病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二版《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大纲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结合临床见习床边教学典型病例两大部分,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可以保证典型病例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实施床边教学,其余疾病根据条件实施课堂理论教学后床边强化。
1上篇总论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南京中医药大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初稿)(供七年制中医专业使用)说明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认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份:总论包括儿科学基础、儿童保健;各论包括新生儿病、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心肝病证、肾系病证、传染病、寄生虫病、其他疾病。
另外,附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7岁以下正常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发育的衡量数字,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计划免疫程序,儿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方剂索引和中成药索引。
七年制中医专业中医儿科学课程的总学时安排建议为108学时,其中授课80(72~90)学时、自学10学时、见习18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并安排临床见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各院校在教学中可按照本校教学计划,适当增减教学时数,但一定要达到本大纲规定的中医儿科学教学要求。
正文上篇总论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
3.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中医儿科学教案
中医儿科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中医儿科学教案科学课应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中医儿科学教案课程情况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章节第一章第一、二节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授课题目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年龄分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中医儿科学发展史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儿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各代医家的主要学术贡献;通过讲述小儿年龄分期,让学生掌握划分方法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提要掌握内容:1、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中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著作及其贡献。
包括《颅囟经》、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万全及其学术贡献等。
熟悉内容:1、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过程。
2、小儿各年龄分期的生理、病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
了解内容:1、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2、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及特点。
教学设计与组织70分钟。
以学术著作和成就为主要讲述内容,突出讲授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30分钟。
对各年龄分期重点讲述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及对临床诊疗的意义,可举例说明。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情况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授课题目小儿生长发育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小儿体格、智力发育的讲述,使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以便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
教学内容提要掌握内容: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其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熟悉内容:小儿智能发育规律了解内容: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1、小儿体格生长规律及主要生理常数(体重、身高、血压等)。
2、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理解“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教学设计与组织50分钟。
小儿体重、身高、囟门、牙齿、呼吸、脉搏及血压等的生理常数主要从测量方法、正常参考值、异常的临床意义等方面讲述。
25分钟。
智能发育主要讲述总体规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貌。
中医儿科学教案设计
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 舌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针灸治疗方案。
选穴原则
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 端取穴,以达到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的目的。
针灸方法
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选 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法,如 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 。
推拿治疗原则及方法
辨证施治
推拿治疗同样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 则,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
鼓励学生多参与临床实习,提高实践技能 运用能力,积累临床经验。
拓展相关学科知识
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建议学生拓展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西医 儿科学、儿童心理学、营养学等,以更全 面地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
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 交流活动。
THANKS
累。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 生和传播。
饮食调养原则及方法
饮食有节
遵循“五谷为养,五果 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的饮食原则,适
量摄入各种食物。
寒温适宜
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 整饮食,避免过食生冷
或辛辣食物。
荤素搭配
合理搭配荤素食物,保 证营养的全面性。
家庭护理指导
观察病情
合理用药
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常用中药介绍
麻黄 桂枝 柴胡 黄芩 黄连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 消肿。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 化气。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 阳气。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安胎。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方剂组成及功效分析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 喘。
中医学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
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儿科学知 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现代化教 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
01
02
03
04
理论考试
通过闭卷考试等方式考核学生 对中医儿科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
实践技能考核
对学生临床见习、实验教学等 实践环节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
其他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简述
营养不良
通过望诊、问诊等方法诊断, 采用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综
合治疗。
遗尿症
通过问诊、切诊等方法诊断, 采用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非药物治疗。
过敏性紫癜
通过望诊、问诊等方法诊断, 采用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综 合治疗,同时注意避免接触过 敏原。
多动症
通过问诊、心理评估等方法诊 断,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儿童常见病理变化及机制阐述
常见病理变化
儿童常见病理变化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常、外感六淫之邪等。
机制阐述
脏腑功能失调多与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有关;气血津液失常则与儿童生长 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求较高有关;外感六淫之邪则与儿童卫外不固、易感 受外邪有关。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诊疗策略
新生儿期
02
03
临床见习
组织学生到医院儿科进行 临床见习,观察和学习中 医儿科疾病的诊疗过程。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 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中医 儿科学理论的理解。
病例讨论
选取典型病例,组织学生 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
学时:54(39/15)
学分: 3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临床课。
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儿科学总论( 4 学时)主要介绍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特点、喂养与保健、四诊概要、治疗概要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儿科的发展过程、中医儿科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学术思想、主要著作。
重点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各种生理常数,熟悉中医儿科四诊的内容,了解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肺系病证(6 学时)
第一节感冒(2 学时)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及辨证论治规律。
重点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不同及所出现的兼夹症的辨证治疗。
第二节肺炎喘嗽(2 学时)
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掌握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及
各型的辨证论治。
难点: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第三节哮喘( 2 学时)熟悉小儿哮喘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和诱发因素,掌握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重点掌握哮喘的辨证论治。
第三章脾系病证(5 学时)
第一节厌食、积滞、疳证(3 学时)熟悉厌食的发病原因,掌握厌食的临床表现和基
本治疗原则,重点掌握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区别。
了解积滞的一般发病原因,掌握积滞的辨证论治。
掌握疳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熟悉疳证的发病原因及常见兼证得临床表现,重点掌握疳证的辨证论治。
难点:厌食与积滞、疳证的病因病机及病证鉴别。
第二节泄泻(2 学时)熟悉泄泻的病因以及产生伤阴、伤阳或导致疳证、慢惊风的病理转归,掌握泄泻的主证及泄泻治疗的常法和变法。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2
第四章心肝病证(6 学时)
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2 学时)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情况及所属的中
医范畴,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要点。
第二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2 学时)熟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病机,掌握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第三节惊风(2 学时)
了解惊风的概念、发病年龄特点、惊风八候,掌握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掌握惊风的病因病机及急惊风慢惊风的辨证论治。
第五章肾系病证(4 学时)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2 学时)
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二节肾病综合征(2 学时)熟悉肾病综合征的分类、临床特征、中医范畴及发病情况,重点掌握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了解西医治疗。
第六章传染病(8 学时)
第一节麻疹(2 学时)
熟悉麻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熟悉麻疹的特点及顺证逆证得鉴别,重点掌握麻疹顺证和逆证的辨证论治。
第二节风疹、水痘、手足口病(2 学时)了解风疹的病因病机与临床特征,掌握风疹的证治。
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水痘的证治。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掌握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
第三节猩红热幼儿急疹(2 学时)了解猩红热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了解幼儿急疹的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征、辨证论治。
重点掌握猩红热与麻疹。
幼儿急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2 学时)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痄腮)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辨证论治。
第七章新生儿疾病(2 学时)熟悉生理性胎黄和病理形胎黄的鉴别,熟悉胎黄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掌握胎黄的辨证论治。
了解胎怯、新生儿硬肿症的特点。
第八章其他疾病(4 学时)第一节紫癜(2 学时)
了解紫癜的发病情况、所属的中医范畴及临床特征,掌握紫癜的病因病机,重点掌握紫癜的辨证论治。
掌握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鉴别。
第二节佝偻病(2 学时)
了解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改变,掌握佝偻病的诊断要点、治疗、预防及辨证论
治。
难点:钙在小儿体内代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