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
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3篇《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案1《语文课程规范》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
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
同学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
何为对话?《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①两人或更多人的谈话。
②国际上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
哲学意义上的对话,中国最早是老子阐释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即对立两极的相互作用,最后达到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和谐状态。
文学意义上的对话,集中体现在巴赫金对话小说理论中,他认为:“对话性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
”文艺学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它自身便是一种发明历史的力量。
”综上所述,对话有以下共性:首先,对话展开的前提是对话各方不能完全对立,有共通性。
二是对话展开的条件是各方能互补、互促,对话各方具有平等性。
三是对话的结果具有创新性。
通过开放的对话,“重新建构、生成意义”,打破“二元对抗”的封闭状态。
因此,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同学、文本在平等地位上发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同学发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
“对话”成为语文教学必定的选择,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对话教学改变了保守阅读过程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
而对话教学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
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生长的一局部。
2023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课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agrave;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稚、避、峻”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学习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李大钊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例如,课文开头提到“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又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这种前后照应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更能突出作者对父亲遇难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2.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体会李大钊同志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从字里行间体会李大钊同志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并让这种情感内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关于革命时期的视频片段,展示李大钊的图片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在讲解李大钊被捕时的情景时,可以播放一段模拟当时紧张氛围的音乐,然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让学生沉浸在那种紧张、危险的氛围中,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品质。
2.问题引导法-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统编版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1.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等。
引导学生从李大钊的言行中感受他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表现,体会他的革命精神。
学习课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例如,课文开头提到“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处又写道“妈,昨天是4月28日。
”这种前后照应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能突出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一事件刻骨铭心的记忆。
2.2教学难点理解当时的复杂社会背景,体会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背后的深层原因。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文中一些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如何透过这些描写深刻理解父亲的革命情怀。
3.教学过程3.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为了正义和理想英勇献身。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课文,去了解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提问引导: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如: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回忆的是谁?)3.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稚、避、峻、啪、瞪、僻、瞅、魔、刑、哼、严峻、冷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纠正读音。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王崧舟教案
教案名称: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教学目标1.掌握回忆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2.培养学生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记忆能力;3.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回忆文体概述1.1 了解回忆文体的起源和发展; 1.2 了解回忆文体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
2. 十六年前的回忆2.1 简要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2 分析文章中展现的人物形象、情感和观点; 2.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写作技巧3.1 学习使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手法; 3.2 掌握叙事的时序和节奏控制; 3.3 发展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4. 回忆文体写作练习4.1 学生自选十六年前的回忆并进行好记下来; 4.2 分组互相交流和修改; 4.3 学生进行朗读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回忆文体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2.示范法:教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进行文本解读和写作技巧的示范;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回忆文体写作练习,并互相交流和修改,提升合作和创新意识;4.评价方法:以小组互评、全班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情况。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回忆文体概述1.导入(5分钟)–展示十六年前的回忆书籍封面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教学篇章(15分钟)–讲解回忆文体的起源和发展,并通过范例分析回忆文体的特点和写作风格。
3.深入讨论(15分钟)–学生提问和回答,讨论回忆文体的意义和作用。
4.小结(5分钟)–总结回忆文体概述,并布置十六年前的回忆选写作业。
第二课时:十六年前的回忆1.回顾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回忆文体概述。
2.分析文章(15分钟)–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观点。
3.文本解读(15分钟)–解读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小结(5分钟)–总结《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特点和价值。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联系相关资料,在多元信息的关联中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升思维水平。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传承革命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联系相关资料,在多元信息的关联中深刻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提升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导入学习。
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讲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请学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图片二、自主学习,自主交流1.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解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部分认真阅读,画出相关语句,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解人物的方法,结合查阅的资料,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片三、多元关联,体会品质1.聚焦“局势危急,父亲坚持留京工作"部分。
(依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关键语句)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1)关注对话,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人物品质。
(2)指导朗读。
(出示关键语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3)关注语言,引导学生在关联资料中体会人物品质。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统整,在关注人物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等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聚焦“父亲被捕"部分。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7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阅读本文时,我们会被李大钊这样的伟大革命者深深感动,但学生由于阅历较少,这样的历史知识掌握也有限 ,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 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 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 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文章篇幅较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 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 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 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2.升华情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及作用,只有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领悟才是最深刻的。
四、小结方法,学后有思
这节课通过关注父亲的言行体会到父亲对革命无限的忠诚,这是学习文章、感悟人物形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试着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思考在“被捕时”及“被审时”,父亲的言行让你感受到了他的哪些品质 ?请在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批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习李大钊被捕前部分,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体会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学习李大钊被捕前部分,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体会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法学法】 引导法小组交流讨论法点拨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语文要素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写作: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人文主题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
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等。
2.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2.查找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事迹。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介绍背景,了解李大钊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我们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正是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自己,坚决斗争,顽强奋斗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都不会忘记他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已经十六年了。
(3)“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分析】: 这是⼀篇回忆录,是李⼤钊的⼥⼉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钊同志遇难⼗六周年所以题⽬为《⼗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章是对学⽣进⾏⾰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章开头提出⼗六年前的1927年4⽉28⽇是⽗亲的被难⽇,结尾⼜强调母亲嘱咐⾃⼰要记住⽗亲被害的⽇⼦。
这样⾸尾呼应,充分显⽰了敌⼈的凶残和⾰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钊,部分学⽣有所了解。
学习本⽂,要引导学⽣认真阅读,理解课⽂,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深⼊体会李⼤钊同志忠于⾰命事业的伟⼤精神和在敌⼈⾯前坚贞不屈的⾼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思想内容,了解李⼤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作⽃争的事迹,受到⽣动的⾰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1、深⼊领会描写李⼤钊同志⾰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体会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学习⽣字新词。
2、读课⽂,初知全⽂内容。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课题 ⽑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数⾰命者⾝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个,为了⾰命,他不谓艰险,⾯对敌⼈,他⼤义凛然,表现了⾰命者⽆所畏惧的崇⾼品德。
本课是⾰命先驱李⼤钊烈⼠的⼥⼉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钊烈⼠牺牲于1927年,所以⽂章题⽬叫《⼗六年前的回忆》。
李⼤钊的⼥⼉李星华同志,在⽗亲遇难⼗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的年代。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全套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全套【课前解析】关注课文人物: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关注时代背景: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感知题目1.教师导入新课: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2.教师引发思考: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3.教师组织交流: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范文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精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书籍、严峻”等词语。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2.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本课的预习案。
2. 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李大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单元导读,导入新课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应该先来学习什么呢?2.出示课本45页的单元导读。
通过抓关键词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书籍—狼藉严峻—竣工满脸横肉夹衣(三)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事的,请划出文中标志性的句子。
明确答案:时间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有一天;4月28日。
2.同学们,4月6日的早晨,父亲被捕了。
那么那年春天写被捕前;有一天写被捕后;4月28日写被害后。
3. 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写我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以及被害后所发生的事情。
4. 同学们,你看一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板书:首尾照应)其实文中还有几处是属于内容上的前后照应,找一找。
《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阀、娱、僻”等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学会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感受他的革命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李大钊同志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体会他的革命精神。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以课文第17 29自然段为例,分析李大钊面对敌人时的表现。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里通过对李大钊神情的描写,表现出他在敌人面前的镇定自若,而这种镇定来自于他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心。
引导学生从这样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复杂的句子和段落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如“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在当时的局势下,李大钊面临着危险,但他却坚守岗位,这背后体现的是他对革命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这种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使学生能够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安排多次朗读,包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等。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阀、娱、僻、怖、宪、靴、刑、哼、峻、残、匪、舅”等生字词。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以及父亲的革命精神。
-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感受他的伟大形象。
-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 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他的革命精神。
-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些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如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和结尾“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拾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这种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能突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 教学难点- 体会李大钊同志在严峻的形势下,仍然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忠诚,理解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内涵。
-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平静而慈祥”中体会李大钊面对敌人的从容和对家人深深的爱。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9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9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篇一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之日所作的文章。
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3、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两课时。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
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
(师看情况补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最新教案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说一说你对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理解?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阀()娱()僻()怖()宪()伐()误()避()布()选()胖()刑()押()舅()绞()伴()形()胛()臼()较()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
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
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⑴被捕前:
①“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
(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
②“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③填空: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④指导朗读。
⑵被捕时:
①读议句子,填空: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
②分角色朗读。
⑶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①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②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
③填空: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④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
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
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
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
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
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
你听出了什么?
⑴内容上:
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⑵写法上:
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工友阎振三被捕前后。
)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
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紧张紧张工作
被捕时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被捕后镇定自如伟大力量
英勇就义
怀念亲人憎恨敌人讨还血债革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