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

3.了解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的理解。

2.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的理解。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现象。

三、教学内容及时序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5分钟课前预热,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观念问答互动15分钟以物体的状态为起点,引入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讲解+示范20分钟介绍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及其影响讲解+示范1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现象图片解析10分钟小结本节内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问答互动四、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

2.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3.图片解析:通过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设备1.讲台。

2.课件。

3.展示板。

六、教学过程11. 课前预热,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观念(5分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 以物体的状态为起点,引入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者示范,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三种存在状态(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做曲线运动),然后引入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

3. 介绍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及其影响(20分钟)教师引入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具体应用。

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现象(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各种现象,如重力引起物体的下落、物体平衡时各种力量的平衡等。

5. 小结本节内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问答和互动,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了解力的施加对象以及力的来源与转化。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种类、施加对象以及力的来源与转化。

2.教学难点:把握力的概念和种类。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讲授力的基本概念和种类1.引入: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场景,比如拉弓、推车、扭螺丝等。

2.授课:讲解力的概念和种类,如牛顿定律和重力等。

3.练习:让学生举出身边其他力的例子,并描述作用力与受力物体的关系。

2. 探究力的作用对象和来源1.引入:呈现一些力的作用对象和来源,比如重力、弹力等。

2.授课:讲解力的作用对象和来源,如万有引力以及摩擦力等。

3.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力,归纳力的作用对象和来源。

3. 理解力的转化1.引入:呈现一些力的转化现象,比如机械能转化、动能转化等。

2.授课:讲解力的转化,如机械能转化、动能转化以及热能转化等。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不同类型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应用力的知识分析解释现象1.引入: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雪橇的滑行和风筝的飞行等。

2.授课:让学生通过力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如应用摩擦力解释雪橇的滑行等。

3.练习:让学生应用力的知识,解释身边其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手段1.设计生动的PPT。

2.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力的来源和作用对象。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结合实际场景分析解释现象。

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互动;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3.对学生的小测验;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他们对力的概念、作用对象、来源和转化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作为教师,我在互动和评估方面还需多加努力,增加教学内涵。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幼儿资料、教案大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笔记、说课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children’s materials, lesson plans, case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education notes, lecture not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教材:湘科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物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无处不在的力》 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无处不在的力》 湘科版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力》是湘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下册第四单元《力与运动》中的第一课。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总起,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要素包括大小和方向,这一切,都将为后续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课是第四单元的重点课。

二、学情分析:力对于四年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用到它,陌生的是学生缺乏对力的系统性认识。

力是无形的,只有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力”。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在“弹棋打靶竞赛”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

2、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一)导入新知:师(出示动态画面):同学们看:帆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帆船是靠什么推动它前进的?生回答问题,引出浮力、风力。

师: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力?力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关力的知识。

(板书:力)。

(设计意图:在三年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风力”和“浮力”,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导入新课,既简单、直接,又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课内容很好的衔接起来。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发现力,感受力师:力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找到它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活动一:发现力,感受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无处不在的力-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无处不在的力-湘科版

《无处不在的力》教案教学内容: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力与运动“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的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活动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教学准备:木质长斜面、磁铁、铁球、课件、海绵、纸杯、乒乓球、笔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孩子们,喜欢看比赛吗?这里有一场精彩绝伦的帆船比赛,想一想,帆船在前进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力?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力。

二、探究新知(一)感受力的作用帆船在江面前行过程中受到了浮力和风力的作用,那力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力吧。

1、活动一:小组活动提示:(1)做一做:压海绵、引铁球、捏橡皮。

(2)想一想:力是()。

(3)说一说:在压海绵的过程中,力使海绵的()发生了改变。

在引铁球的过程中,力使铁球的()发生了改变。

在捏橡皮的过程中,力使橡皮的()发生了改变。

所以:力能使物体的()或()发生变化。

小组汇报:在压海绵的过程中,力使海绵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在引铁球的过程中,力使铁球的运动方向、位置、运动的轨迹……发生了改变。

师:科学上,我们通常把物体的静止、运动、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称作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023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无处不在的力教案湘教版

2023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无处不在的力教案湘教版

2023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无处不在的力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到力的无所不在,并能与同学沟通活动中的感受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3在弯道行走的活动中能够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生活到中勇于探究、擅长总结阅历乐于合作沟通体验到力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学问:1.知道生活当中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使物体的外形或运动状态发生转变,力的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的的区分,力的作用效果与两者均有关系教学重难点:知道关于力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什么是力等教学重点:知道力无所不在,能说诞生活常见的力。

教学预备:海绵、磁铁、弯道等。

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出示帆船在水面航行图片。

T:为什么帆船能够浮在水面上?能够在水面上行驶?S:因为有浮力、在吹风,风力T:对了,是因为浮力和风力,那究竟什么是力呢?有同学清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过程活动一、熟悉“力的作用”体验“推门”“提水”“扳手腕”“压海绵”“拔河”等活动(留意这里不是每个活动都要进行,过多重复的活动反而会引起同学的反感)争论沟通活动中的感受,可以从以提水为例从几个问题来说明:你在向对方用力的时候,对方有回应你吗?假如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全都不?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用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变化有没有影响?总结:力就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方向的区分,力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形变、位置变化;这里的提、拉、掰、压、吸引、推都是力。

活动二、探究活动:弯道“竞走”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弯道、然后标明起点终点,试着推磁铁在弯道中活动,到达终点争论:在嬉戏中你是怎么掌握磁铁,使它顺当到达终点的?使同学感受到力的大小方向影响着力的效果活动三、阅读指南车信箱内容并制作资料卡什么是力?力有大小方向之分,力的效果有哪些?熟悉各种各样的力力的单位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课后反思:。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第4单元力与运动1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的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教学难点】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器材和资源】教师准备: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长),条形磁铁;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力的图片。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海绵(手按下去须有一定反弹的感觉)、厚纸条(做蛇形弯道用)、胶带、乒乓球、记录纸。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无处不在的力力的存在:(提水、推门、打球······)力表现的形式:风力、电力、重力·····力的产生: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力的特点:力由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能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的快慢。

力的单位:牛顿用字母:“N”表示。

【新版】湖南科技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无处不在的力》【创新教案】

【新版】湖南科技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无处不在的力》【创新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安排是: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感受力的作用”及亲历“弯道竞走”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的要素,从而来构建自身关于力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生活中的力,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学情分析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度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科学探究: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出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和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方向)。

评价任务1.能够有序地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在“弯道竞走”体验活动中,能够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3.针对教材40页的图片能够回答“相互作用的力的对象有哪些”、“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等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长),条形磁铁;多媒体课件(船在水面上航行、人们生活中应用力的图片)、装着水的桶(水以学生能提起为宜),弹簧。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弹簧与钩码多少的对比实验: ①让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 ②然后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最佳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 2、问: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的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和规律?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问:①根弹簧拉伸长度的规律,挂 2 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是多少?挂 4 个钩码呢?②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为什么?③学生讨论 后,汇报交流。 4、学生认识和理解“弹性”和“弹力”。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弹性”和“弹力”。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橡皮泥、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相关图片等。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力”是什么东西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感觉到过力吗? 2、听取学生回答。 3、出示 P40 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后再回答) 4、师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 效果。 活动一: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谈话:要使弹子(玻璃球)滚动起来,滚的快一点或停下来,应该怎样做? 2、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3、提问: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 活动二: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学生拿一小团橡皮呢或面粉,朝不同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2、学生活动,合作交流。 3、问: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研究力的大小、 1、谈话:力是可以测量的,要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只有用测量仪器------弹簧 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强调: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学 P41 下面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4、学生活动。(测量一下苹果的质量),合作交流并汇报。
课后反思:
年月日
课时
课型

《科学四年级下_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_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最大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理想 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 目的在于努力使这两种因 素都趋于最大。
弱点因素和威胁因素,目
的是努力使这些因素都趋


于最小。
WO对策 最小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苦乐
S
W
考虑弱点因素和机会因素, 参半
目的是努力使弱点趋于最
小,使机会趋于最大
O
T ST对策
最小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苦乐
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 参半


目的是努力使优势因素趋 于最大,是威胁因素趋于
最小。
SO对策
根据SW分析,公司建立并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通过一定努力, 建立自身竞争 优势
竞争优势受到 削弱,寻找新 的策略增强自 身竞争优势
引起竞争者 注意,开始 作出反应
直接进攻企 业优势所在, 或采取更为 有力的策略
企业在维持竞争优势过 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自 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 适当的措施。因为一个 企业一旦在某一方面具 有了竞争优势,势必会 吸引到竞争对手的注意。
和同学掰手腕时,你 向对方用力,对方有回应 吗?如果有,和你用力 的方向一样吗?
你提水桶时,感觉 水桶在拉你吗?如果有 这种感觉,这种力的方 向是怎么样的?和你提 水的方向一样吗?
你向前推门时, 感觉到门也在推你 的手吗?如果有这 种感觉,这种力的 方向是怎样的?和 你推门时用力的方 向一样吗?
想一想: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 本课限于谈地球引力(即重力),且限于 谈地球与地球上物体之间的引力,不涉及 其他天体,其他方面在将来才会学到。 苹 果落地和万有引力定律: 树上的苹果熟透
了,就落到地下。这种现象从来没有引起 人们的注意。可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却受 苹果落地的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

《无处不在的力》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无处不在的力》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观察图片:排球运动员击球、重物压海绵。
排球的 运动方向 发 生了改变,这是因为 排球受到 力 的作用。
海绵发生 形状 的改 变,它受到了力的作 用。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 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 用。
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为什么我们用手按住桌面,却看 不见桌面发生形变呢?
用脚尖踢球,足球受到力的作用改变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非出去,那么此时你的脚有什么感觉 呢?
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 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 作用呢?
①将载有条形磁体的小车释放后,小车 将如何运动?
将载有条形磁体
的小车释放后,
小车将
A、不吸引磁铁 B、不一定吸引磁铁,看情况而 定
C、同样吸引磁铁 (原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力作用在弹簧上,只会使弹簧发生形变 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一定会发生形变 C、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原理:力能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你向前推门时,感觉到
门也在推你的手吗?如果 有这种感觉,这种力的方 向是怎样的?和你推门时 用力的方向一样吗?
力对物体可以产生哪些影响?
1、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想一想: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通过实验我发现了: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者运动状态发 生变化。
无处不在的力
(浮力)使帆船浮在水面上?(风力)推动帆船前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力的作用
各组同学实验时注意的问题
你拍皮球时,感觉皮

湘教版科学四下4.1《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4.1《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4.1《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力》是湘教版科学四下4.1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计量单位。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力有一定的认知,但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但对于力的计量单位等抽象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的计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体验力的存在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计量单位。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器材(如弹簧、小车等),力的计量单位图片,PPT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物线运动的篮球,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计量单位等知识,让学生对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如弹簧的伸长、小车的运动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巩固对力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了解力的计量单位,如牛顿、克力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力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力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计量单位。

《无处不在的力》教案及反思(卢淼鸿).docx

《无处不在的力》教案及反思(卢淼鸿).docx

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单元:第四单元课题:无处不在的力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卢淼鸿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力有大小和方向。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力的普遍存在,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力有大小和方向。

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单元的总起,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这一切,都将为后续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课是此单元的重点课。

(2)学生分析具备了什么?一一在生活中接触过不同类型的力。

困难是什么?一一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力有大小和方向。

提升些什么?一一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3、课前准备:弹簧、橡皮筋、海绵、橡皮泥、弹珠、游戏底板、皮球、记录单、课件等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戏游戏:学生相互之间扳手腕,提问:在扳手腕过程屮,你有哪些感受?引出研究对象“力"(并板书“力")(二)感受力的存在提问:想想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地方有力的存在呢?能举例说明吗?小结:力无处不在。

(板书:无处不在的)完善板书:无处不在的力学生活动,谈体验。

思考,举例说说推土机:推力;扬谷子:风力;拉弓箭:拉力;推小车:推力;蹦床:弹力;跷跷板:重力……以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回顾与重组生活经验,与新知建立联系,引发科学探究热情(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体来表现力吗?2、提问:既然在我们生活中力无处不在,学生利用身边物体表现自己熟悉通过提供有结构的材料,那么力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对物体有什么影响呢?3、投影仪下出示材料:弹簧、橡皮筋、海绵、橡皮泥4、观察并猜想:对它们用力的话,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5、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及时记录。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无处不在的力》 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无处不在的力》 湘科版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的第一课。

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3.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和形状发生改变,力有大小和方向。

4.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套圈、弹簧秤、记录单生:导线、橡皮泥、橡筋、弹簧、风车、乒乓球、气球、陀螺、磁铁和曲别针、核桃和钳子、玩具车(每人自由地选择一到两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课前交流:自己的爱好)师:想知道老师的爱好吗?钓鱼!有没有同学也喜欢的?钓鱼确实是项很好的运动。

不过这样的情形大家见过吗?一起来看下。

(播放视频)有没有想说的?生:这鱼的力量真大呀。

师:你们是从哪看出的?(出示钓鱼图)除了鱼的拉力外,还有哪儿有力的存在?生:钓鱼人的手臂、腿、腰,鱼竿的弹力……二、发现力无处不在师:我们在钓鱼时,不只是手臂和手腕用了力,其实全身都在用力。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力的世界,去探寻力在哪里。

(板书课题:力在哪里)(生交流)生:跳远也要用力,叫弹力。

生:打乒乓球时要用腕力。

生:拉车时要用拉力。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找到了这么多,现在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从中找到力吗?(出示课本中的四幅图片)指名回答。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力一口气是说不完的,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力在哪里?生:力是无处不在的。

师:这时候如果有人问老师“力在哪里?”老师这样回答:“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当风吹起落叶时,我知道,那里有力。

”你觉得老师的回答怎么样?生:像诗歌。

师:你想不想美美地用诗歌的方式像老师这样也来说一说力呢?生1: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当水滴轻轻落下时,我知道,那里有力。

苏教版科学四下《无处不在的力》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无处不在的力》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无处不在的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下《无处不在的力》这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方式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方式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力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化和深入化的理解。

他们在实验操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的掌握可能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能够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式的运用,力的概念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力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无处不在的力中班科学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中班科学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中班科学教案一、教案简介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理解和应用力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本质和应用,本教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力的作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理解力的作用和应用。

2. 技能目标- 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力;-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 进行力的计算。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活动一:力的概念探究(30分钟)活动内容:通过观察物体受力的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力的概念,并对力进行分类和归纳。

活动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物体受力的实例,如书在桌上、弹力绳上的物体等。

(2)引导学生描述物体受力的现象,并让学生列举不同的受力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力的概念,分为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4)组织全班讨论,总结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活动二:测力计的使用(40分钟)活动内容:学习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力的大小,并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受力点位置的关系。

活动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测力计测量书在桌上受力大小。

(3)引导学生讨论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并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4)学生自主探究力与受力点位置的关系,并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3. 活动三:力的计算(40分钟)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力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活动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计算书在桌上受到的重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组织全班讨论,总结力的计算方法和力的合成和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课题: 1、力在哪里教课目:程与方法:1、能收集案例,明力是物体之的互相作用;2、能通棋子游力的三个因素;科学知:1、知道力的广泛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的互相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感情、度与价:1、喜行科学研究活,并从中体和感觉到趣。

教课要点:1、能收集案例,明力是物体之的互相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课点:1、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课准:分器械:磁与小回形、海、橡皮筋、橡皮、皮球、木塞、、木、子、有圆滑桌面的桌子、若干同大小的棋子或硬等。

教课程:一、入1.力在哪里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干盒,干盒(物体)怎了二、察1.拓展描绘:走开我的身体,往想,哪里有力2.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人力、机器的力称机械力、的力称力⋯⋯渡:力在哪里——到都有力。

三、、1.小:会“跳舞”的回形。

用吸石、模板、回形演示。

区:与我前方的力有什么区——借助外力。

2.对于力你想知道什么(究竟什么是力)3.引学生力的观点的描绘。

一种物体另一种物体生了作用,就叫力。

4.假如你将些力分,你能够怎么分出你分的原由。

四、研究1.活:移一个大箱子能够用什么力(推、拉⋯⋯)渡:想想,能否我自然界中的力都能够有推和拉两种力呢2.游:棋子要求:棋子的方法。

(教演示)分方法。

(板明)分,每人三次。

思虑:当你棋子的候,你什么对于力的知学生行游。

:力有什么特色(打棋子的不一样点,棋子的方向不一样。

力能够在物体。

力有大有小。

力有方向⋯⋯)五、反1.对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2.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对于力的板:1、力在哪里力的三因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题: 2、物体形状改变此后教课目程与方法:能研究与生活中性物体的共同点;能通感觉力的大小与方向;能描绘察到的物体本来和受力前后的一些化。

知与技术:性物体受力形状会生化,去掉外力恢还本来的形状;性物体形会生力;认识簧伸与拉力之的关系。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四年级《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1课,教材的安排是:在日常生活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及亲历“弯道竞走”的游戏,引导他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的要素,从而构建关于力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生活中的'力、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可能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本课教学重点是搜集事例,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并感受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感受力的作用,发现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事例,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并感受力的作用。

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要素。

3.知道力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力能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

4.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5.学习合作与交流,并从中体验到乐趣。

三、教学准备磁铁、回形针、乒乓球、小水桶、橡皮泥、纸、弹簧、橡皮筋、气球、泡沫、棋子、弹棋子游戏底板、A4纸(记录用)等。

四、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提问:很多同学比较喜欢体育运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冰壶比赛录像。

看完以后,说说你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感受?(教师播放录像,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多提问题,大胆思考,并乐于研究。

课前了解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有:为什么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怎样能把冰壶投入红色的圆圈中?怎样能让冰壶停下来?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橡皮泥、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相关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力”是什么东西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感觉到过力吗?2、听取学生回答。

3、出示P40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后再回答)4、师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

活动一: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谈话:要使弹子(玻璃球)滚动起来,滚的快一点或停下来,应该怎样做?2、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3、提问: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活动二: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学生拿一小团橡皮呢或面粉,朝不同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学生活动,合作交流。

3、问:这说明了什么?活动三:研究力的大小、1、谈话:力是可以测量的,要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只有用测量仪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强调: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什么?学生自学P41下面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4、学生活动。

(测量一下苹果的质量),合作交流并汇报。

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1、谈话: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活动四:研究力的方向1、我们手提一桶水,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方向,会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学生观察P42下图。

研究:①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②在水中运动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3、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五:1、找两个力气大小相同的学生做推门表演,门为什么没动?两生向两边拉一只大箱子,箱子也为什么没有移动?2、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了解到力有方向以及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2、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三、布置作业:观察同学或自己哪些动作用了力?章节首页年月日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钢尺、海绵、硬币、弹簧秤、钩码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去掉所用的力,会发生什么现象。

1、学生实验:活动一:用准备的材料研究,压弹簧、拉橡皮筋、弯尺子、捏海绵等动手操作,发现它们共同点。

2、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⑴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⑵教师引导:施力与撤力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活动二:学生做弹币实验。

1、教师讲清弹币活动要求。

2、小组合作弹硬币。

3、弹完后,学生讨论。

①为什么中间硬币没有动而右边硬币会被弹出去?②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当给予解释。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三: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弹簧与钩码多少的对比实验:①让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方案。

②然后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最佳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

2、问: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的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和规律?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问:①根弹簧拉伸长度的规律,挂2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是多少?挂4个钩码呢?②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为什么?③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4、学生认识和理解“弹性”和“弹力”。

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弹性”和“弹力”。

活动四:研究了解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

1、谈话:生活中和生产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物体的弹性?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师引导学生观察P44图中的现象中什么物体是弹性较大的物体,谁对这些物体施力?哪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又引起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力?4、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三、课后总结:1、问: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2、问:关于弹力,你还有什么问题?四、布置作业:回家观察哪些物体运用了弹性?章节首页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牛顿的科学故事,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苹果落地的课件。

2、重力(地球引力)方向示意图,直尺。

3、装水的水瓶上系上绳子,火箭升空及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录像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课件演示、苹果落地。

2、提问:看到这一现象,你想到什么?3、谈话:当科学家牛顿看到这一现象,他是怎么想的?由此他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活动一:了解牛顿研究地球引力的故事。

1、谈话:关于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你知道吗?给同学们讲一讲。

2、学生讲各自收集的“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

3、谈话:关于牛顿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假如苹果树非常高,一直顶到月亮,设想月亮就是棵高高苹果树上的一个苹果,它会不会落到地上来呢?”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二:认识重力的存在及其方向1、谈话:牛顿经过反复思考,对此提出了令人信服的两个解释。

2、出示地球上物体重力的方向示意图,讲解牛顿的第一种解释。

3、讨论:重力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重力?4、游戏:抓尺子(或铅笔)①讲解游戏方法。

②学生活动。

③谈感受。

活动三:认识离心力1、游戏:旋转装有水的瓶子。

①讲解游戏方法。

②学生活动、汇报。

③提问:怎样解释这一现象?1、讨论:通过以上现象,你认为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谈话:正是牛顿的这个第二解释,才有了今天航天事业的发展。

播放火箭升空以及人造卫星绕地飞行的录像或图片。

三、总结、评价。

章节首页1、砖块、人游泳活动,物体在空中运动的图片或录像。

2、弹簧秤、带钩的重物(或钩码)、圆杆铅笔、油。

3、橡皮泥若干、洗洁精或油、透明塑料瓶、秒表、鲸或海豚体形照片。

4、流线型火车的图片。

5、生活中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事例的图片或实物。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学生活动:用小拇指推砖块或把手平放在桌面向前推。

2、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什么是摩擦力?3、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摩擦力的秘密”。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活动一:认识摩擦现象及摩擦力1、讨论:摩擦力是从何处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讲解:摩擦力。

3、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是否产生摩擦力?4、出示图片或放录像讲解。

活动二:认识摩擦力的正负效应。

1、谈话:冬季,我们必须及时清理街道上的积雪,而当滑冰时,我们会专门冻一个冰场。

由此,你想到什么?2、讨论:你认为哪些是摩擦力的“功”?哪些是摩擦力的“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辨析。

活动三:研究减小固体间摩擦力的办法。

1、谈话:当物体运动时,怎样减小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呢?利用桌上所给的材料,自己想想办法。

2、提问: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活动,要求尽可能多的想出办法。

4、汇报。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活动四:研究减小物体在水中受到阻力的办法。

1、谈话:物体在水中运动,怎样减小它受到的摩擦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识。

2、出示鲸或海豚的图片启发:为什么鲸或海豚的身体是两头尖,中间大,这有什么作用?3、讲解实验方法。

4、学生活动,用秒表计时。

5、汇报。

6、小结。

活动五:了解流线型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较小。

1、出示流线型车或火车图片,问:怎样减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呢?设计方案,并进行研究。

2、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完善。

3、学生合作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

活动六:了解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事例。

1、提问:摩擦力的存在有时有用,有时又给人带来不便,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2、学生讨论、汇报。

3、出示一组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图片,让学生辨析。

三、巩固、评价1、提问: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2、提问:假如世界上不存在摩擦力,将会怎样?作业设计:1、观察自行车的构造,哪些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2、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并想办法解决。

章节首页章节首页年月日教学准备:1、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料。

2、各种各样的降落伞,实验记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同学们在电视、电影上都见过降落伞,降落伞为什么能起到保护人或物的作用呢?它降落快慢与什么有关呢?我们今天来探究。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活动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播放降落伞下降的录像。

讨论:降落伞下降时都受到哪些力?2、汇报。

3、小结。

活动二:制作简易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1、观察材料。

2、提问:制作降落伞时应注意什么?3、讲解制作方法。

4、学生进行制度。

5、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①学生合作交流。

②汇报。

活动三: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讨论: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汇报。

3、根据你选择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4、进行完善。

5、学生活动。

6、集体交流。

三、巩固、评价。

1、提问:通过探究,你都认识到了什么?2、提问: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作业:自己设计实验,研究有关“力”的问题。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