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二课2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2: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区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依据?
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 客观精神:人之外的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存在即被感知 ——英.贝克莱
(三)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
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 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 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 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 但从哲学的发展过程看,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 和发展了辩证法,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唯心 主义全盘否定。
二元论 ——如同一人骑二马
④“心外无物”,天地万物依赖人的灵明。——明朝.王守仁
⑤“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国.贝克莱
——主观唯心主义
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马克思
自主探究:
——辩证唯物主义
(1)上述唯心主义观点有什么区别? (2)简要辨析上述唯心主义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四)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其一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其二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全面、联系、发展
片面、孤立、静止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 原是什么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世界的 状态是 怎么样
辨证的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的
辨证的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的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探究提示:(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观点。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1、矛盾。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课堂探究:漫画:你敢吗?(略)◇探究提示:教材中引用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图中的两人分别悬挂在山崖两边,他们两人之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一方面,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双方又可以转化。
因此结论是“不敢”。
烧断绳子的后果是: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课堂练习: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刻舟求剑④居安思危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该题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一是要求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二是正确理解题目所列成语的含义。
其解题思路应该是对题目所列的成语进行逐一分析。
在明确其本身含义的基础上抽象出哲学寓意,看是否完整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分析上题成语的哲学寓意不难看出,①②④都体现了矛盾的观点,③⑤没有体现矛盾的观点。
故该题应选D项。
◇课堂探究:(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探究提示:(1)中的相互依存和。
(2)中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在下面将学到,此处提出这一探究性问题也起到了引出下一问题的作用。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二课2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学案知识盘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栝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二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释疑解难: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两对概念一一对应。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而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地指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决定谁呢?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称之为唯心主义。
哲学就依此划分成了两大阵营。
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精品,全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精品,全册)前言(第一课时)一、课改的必要性: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1、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 2、政治生活—对应:一个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会主义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3、选修:经济学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第2课 第2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讲义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正确把握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1.结合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具体事例,认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判一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展开的。
() 提示:错误。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问题两个方面。
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第一个方面展开的,而不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014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辨证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的唯心主义
哲学中的 两个对子
唯心主义
其二 辨证法 (从属)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
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 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 的观点。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判断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唯物主义 ②上帝七天创造世界。 唯心主义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 唯心主义 ④形存而神存,形谢而神灭。 唯物主义 ⑤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唯物主义 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唯心主义 ⑦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物质和意识
谁是本原
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土 是世界的本原,五行相生相克,产生万物。 ②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 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 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④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认为, 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 归复于水。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 的哪种基本形态
1.世界的本原是一团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 .世界一切运动都是从这地方到那地方,并 且都是原子在动
最新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课优秀教案
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课优秀教案1美好生活的向导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2、能力目标:(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二、【重点、难点】: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五、【课文导语】:人和动物不同。
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二框《运X的规律性》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二框《运X的规
律性》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二框《运X的规律性》。
第一单元讲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分两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物质是运X的,运X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规律是客观的,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1.4:描述世界是永恒**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运X的规律性》主要讲述了世界运X规律的客观性,要正确发挥主。
高中政治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三、设计思想教师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由学生围绕情境和探究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开展合作探究,启迪思维,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标。
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注意使用教材现有的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言论,采用学生喜爱的漫画、flash等形式来呈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更具体、生动、形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寓教于乐!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课第2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t课件
“两个对子”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 回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 区别 质,属于唯物主义;认为世 界的本原是意识,属于唯心 主义
在于对世界状态的问题的 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发 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 属于辩证法;采用孤立、静 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 属于形而上学
1.学会运用比较法 建议学生通过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 义的几种基本形态的比较,加深自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2.学会运用列举法 建议学生在论述各个哲学派别时,能够列举出中外哲学家 的著名论断、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找出相关漫画加以论述。
本原
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
意识
主观 客观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解析]A。所谓“自然之根”,就是指天地万物的根源。在
这里,张衡明确地指出,天地万物最早的起源,既不是什么上
帝、神灵的旨意,也不是什么理论,而是“无形之类”的“元”,
也就是太始,即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 本区别在于( )
A.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B.可知论 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法 形而上学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朱熹 把“理 ”( 理念等客观精神) 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都是 “理”的外化和表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把 “心”(即人的主观精神)看成世界的本原,认为一切事物都依 赖于人的“心”,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故选 C。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
大思想武器
①这些观点只是一 种可贵的猜测,没有 科学依据。②把复杂 的问题简单化了
2021-2022年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
2021年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习本课,使学生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教学重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高中政治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课时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教学难点】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放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回顾上一框内容,主要是有两大方面,一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一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中,我们明确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学习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我们明确了两个具体内容,第一、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
即哲学可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第二、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即哲学可以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导入新课:学习这些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哲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时代的真正哲学,那样,才能让哲学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那么,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真正哲学了吗?在我们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终于找到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起促进作用的真正哲学,它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板书)探究活动--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8页虚线材料,并回答材料中我们非常有必要掌握的两个问题:展示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②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生(回答):略师(小结):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同学们的答案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来阐述: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基础(板书)(1)阶级基础(板书)19世纪,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二框《运X的规律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二框《运X的规
律性》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运X的规律性》主要讲述了世界运X规律的客观性,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的运X性、运X的规律及其客观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等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规律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运X的规律性,理解规律是客观的。
2.理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
探究运X的规律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
高中政治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疑邻盗斧
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 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 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 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 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 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 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 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 窃斧者。 窃斧者。
下列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辨别 下列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1、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唯心主义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客观 3、心外无物 主观
4、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 5、我思故我在 主观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分歧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全面 片面 联系 孤立 发展 静止
马克思 唯物主义 辩证法 费尔巴哈 黑格尔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风动?幡动? 风动?幡动?
唐朝时佛教盛行, 有一次, 唐朝时佛教盛行 , 有一次 , 广州法性寺方 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 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 会神听讲。忽然, 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 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 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 那幡在动呢! 另一个却说: 不对, “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 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 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 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 不是幡动, 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 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判断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判断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A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 天没有我的灵明, 天没有我的灵明 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 唯心主义 谁去俯它深? _______ 谁去俯它深?” B “气者,理之依也” 气者, _______ 气者 理之依也” 唯物主义 C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_______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D “存在即被感知” 存在即被感知” _______ 存在即被感知 E “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 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 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 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 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 唯物主义 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 _______ 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 F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 形存则神存, 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 唯物主义 _______ 用” 唯心主义 G “非风动,非帆动,仁者心动” 非风动, _______ 非风动 非帆动,仁者心动” H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何处惹尘 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 唯心主义 _______ 埃。”
高中政治 第二课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这一探究活动主要说明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实践处处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些生活和实践活动,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要求思考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从中认识到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地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四、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五、教学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B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问题,同我们的生活实际也有密切联系
举例:相信世界可知与不相信世界可知是大不一样的,这两种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相信世界可知,相信世界是有规律的人,会经常保持乐观的进取精神,相信前人没有认识的事物,一定会被今人和后人所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就会多一些。而那些不相信世界可知的人,往往消极等待,最终碌碌无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事件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提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总是先有计划后有行动?为什么有的计划和愿望能够实现,有的却不能实现,甚至会事与愿违?为什么不能只凭自己的意志行事?
A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学习要求】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选修学习要求】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理解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理解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讲解】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理解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理解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知识点梳理】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2.哲学源于:3.哲学是一门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学案知识盘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栝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二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释疑解难: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两对概念一一对应。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而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地指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决定谁呢?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称之为唯心主义。
哲学就依此划分成了两大阵营。
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认为思维(意识)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思维(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不可知论者。
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哲学的发展历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的观点是: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但要注意:从哲学派别上看,只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因为在哲学史上,从来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是同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同唯心主义相结合,因为它们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4.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6.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7.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这种观点()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③把宇宙中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④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二、非选择题9.辨析: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10.判断下列观点哪些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哪些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为什么?(1)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王充)(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3)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4)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子夏)(5)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王充)(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王阳明)(8)理在事先。
(朱熹)(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0)掩耳盗铃。
参考答案1.A2.C3.D4.D5.B6.C7.D8.C9.(1)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
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题目中的观点缺乏必要的前提,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因此是不科学的。
10.(1)意思是指没有有形的物质,就没有精神。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意思是指,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精神不过是物质实体的一种作用,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3)因为主张人的感知决定物的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4)因为主张天的意志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5)意思是指,鬼不过是人们生病时由于恐惧而造成的一种主观幻觉。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6)因为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7)因为主张人的感知决定物的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8)因为强调人的理念先于客观实际,是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9)意思是指,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10)意思是指,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附:(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合理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合理性: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实验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自发性。
③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却认为原子是不变的,是不可分割的。
这显然不能解释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不符合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
我们知道原子可以分为核外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
因此,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不仅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坚持了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主观唯心:基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精神。
“疑邻偷斧”王守仁的“心外无物”(人的心灵,感觉之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即认为世界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一切物体的存在都离不开感知它们的心灵或者说存在于心灵之中);“物是观念的集合”。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我在思考、怀疑,所以得出“自我”的存在)。
认为先有意识,后有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哲学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性观点:把“8”联系成“发”;“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神创论:即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
理在事先: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