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麻醉方法
聊一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聊一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发表时间:2019-09-05T17:26:41.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李直[导读] 大家可能听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这个词组会比较陌生,其实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四川省西充县人民医院,637200)大家可能听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这个词组会比较陌生,其实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当人体手、前臂或者上臂以及肩部位置需要进行临床手术时,可以将局部的麻醉药注射到我们的臂丛神经干周围,这样可以用来麻醉神经所支配的区域,这种新的麻醉方法被称为臂丛神经组织麻醉,也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的麻醉方法之一。
随着近年来,相关医学专家对神经阻滞的不断研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逐渐成为许多学者研究、探究的重点,对进行了一些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意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阻滞麻醉的方式,也为临床手术麻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不但麻醉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小,它不仅仅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同时也可以被用来缓解某些疾病或术后疼痛的情况。
臂丛神经阻滞的神经路径入口是从人体的颈椎横突位置到腋窝下的数厘米处,也是臂丛鞘的必经路径,这个过程中所经过的各段神经都可都成为臂丛阻滞的入口,可以进行单次的射麻醉,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的阻滞。
现在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一些并发症情况,方便大家更好的学习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
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的方法及特点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人体肩部和上臂手术,也是麻醉方法的最佳选择。
首先要保证患者去掉枕头,平卧在病床上,并且要求患者保持头部微微抬起,可以保持颈部侧曲状或是为患者的侧肩位置垫上薄枕,保证患者上肢紧贴身旁。
进行麻醉穿刺的部位选在第六颈椎水平处,同时左手食指将患者的皮肤固定,右手持7G注射针头,找准锁骨上1~1.5cm处位置,进行麻醉剂进针,若进行时,患者有明显异常感,则证明位置较为可靠,证实定位无误,即可注药,同时要用手指压迫穿刺的位置,以便药液能够有效向下扩散;若患者无异感表现,就要缓慢进针。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实践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手术和治疗。
这种麻醉方法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到臂丛神经周围,实现了局部麻醉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
本文将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和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实现局部麻醉的效果。
臂丛神经是由颈段神经根C5-T1的融合形成,负责供应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通过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可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使手臂区域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通常适用于手臂、肘部和手部的手术和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手部外科手术•肘部外科手术•上臂骨折复位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术等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患者仰卧位,手臂自然展开,准备局麻注射需用的设备和药物。
2.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定位臂丛神经的位置,常见的定位方法有锁骨下动脉定位法、直线定位法等。
3.使用超声引导或神经刺激仪帮助定位神经位置,准确插入针头到神经周围,并注射局麻药物。
4.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根据需要可以补充注射局麻药物。
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优缺点优点:•麻醉范围准确:可实现局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麻醉。
•镇痛效果良好: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
•术中患者稳定:避免全麻带来的意识混乱和呕吐等问题。
缺点:•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熟练掌握针头插入位置和注射技巧。
•不适用于所有手术:某些手术要求全身麻醉,不适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综上所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选择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任何外科手术都可以在全麻下进行,但麻 醉医生掌握了外周神经阻滞并在临床上灵 活选择应用,可使麻醉处理更加灵活合理, 使患者术中术后更加舒适。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简称臂丛麻醉)不仅适 用于手术麻醉,也可用于某些疾病和术后 疼痛的治疗。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电刺激法 1962年开始使用手提式周围神经刺激器, 并开始使用绝缘针。原理为通过电流刺激混合神 经,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并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志。 针尖同神经的距离与可引发相应肌肉运动反应的 电流大小呈反比。该方法的优点是定位准确,可 为实施者提供反馈,便于教学,时效较高。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局部浸润法 类似于血管旁法,不刻意寻找 异感,而是以血管或神经为中心在它的周 围各个象限内作扇状封闭,以期阻滞分布 于各个不同象限的所有神经。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近期也有采用超声、透视、CT或 MRI影像来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有国内学者在Whiffler喙突法的基础上,对 17例骨科臂丛神经探查手术病人,测量了 臂丛神经的深度,即距胸廓的距离以及其 在喙突下的位置,提出喙突下臂丛神经阻 滞的改进方法。
通过10,890例实践,证实麻醉效果佳,成功 率97.86%[崔永武,等.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3,增刊:104 ] 。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传统锁骨上阻滞法;
1964年Winnie根据臂丛鞘的解剖,对传统的锁骨 上入路臂丛阻滞法提出异议,认为:①从锁骨中 点上1 cm处进针,在第一肋面上找异感,气胸的 发生率可达1%;②从臂丛解剖关系分析,进针方 向不尽合理;③臂丛神经干系上、下重迭越过第 一肋,并非水平排列在第一肋面上,用穿刺针沿 第一肋面寻找异感,不够合理。据此,Winnie提 出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庄心良 等. 现代麻醉学 第三版] 。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04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监测与复苏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方法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 • 监测神经阻滞的范围和程度
指标
• 生命体征稳定,无异常波动 • 神经阻滞范围符合手术要求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复苏技术与注意事项
复苏技术
• 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 如出现麻醉不全,可补充注射药物 • 术后给予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疼痛
• 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临床 • 随着麻醉药物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 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 法之一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类 型
• 肌间沟阻滞(Intramuscular Block) • 腋窝阻滞(Axillary Block) • 侧入路阻滞(Lateral Approach Block)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培训模式
• 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 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估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继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 新型局部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将不断涌现
挑战
• 如何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如何降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 • 如何优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教学和培训模式
臂丛神经的组成
• 由C5、C6、C7、C8和T1神经根组成 • 分出五大主要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臂丛神经的分布
• 肌皮神经主要分布在上臂前群肌肉 • 正中神经主要分布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 尺神经主要分布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 桡神经主要分布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 腋神经主要分布在上臂后群肌肉和皮肤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禁忌症、准备工作、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rachiaIp1exusb1ockanesthesia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臂丛神经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
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
主要的分支有: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楼神经、尺神经。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临床医师通过超声显像观察外周神经及其周围结构,并在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精准地实施神经阻滞,避免了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阻滞效率。
3适应症主要适用于主要适用于肩部及上肢手术的麻醉,也可用于临床疼痛治疗。
4禁忌症4.1 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
4.2 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者。
4.3 穿刺局部或全身感染者。
4.4 休克、衰竭或濒危病人。
4.5 局麻药过敏者。
4.6 凝血功能障碍。
5准备工作5.1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签署知情同意书。
5.2 操作前了解病史,亚阅气管镜报告(特别是封堵右肺时注意右肺上叶开口与隆突位置关系,肺癌是否累及左、右主支气管)。
5.3 检查喉镜、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管路是否堵塞,套囊是否易脱落)等器械。
5.4 牙垫、胶布、听诊器、吸引器等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准备纤维支气管镜备用。
5.5 术者戴口罩、帽子、洗手。
6操作方法6.1 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术者面向病人。
嘱咐病人不能任意转动头部。
臂丛麻醉
上述各阻滞方法的并发症
邻近穿刺部位感染、血肿或神经损伤 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的并 发症) 使用丙胺卡因时的高铁血红蛋白症 过敏(极罕见)
谢 谢 !
阻滞技术
患者仰卧位,阻滞侧的手最好处于休息位搁 在腹部 穿刺部位在肩峰的腹侧骨突和颈静脉切迹的 中点。 需要的运动反应是第1-3指伸肌或指屈肌这些 远侧肌肉的颤搐 一旦阈电流达到,注入40-50ml的局麻药。 5-15分钟出现完全的阻滞。 阻滞后患者容易耐受上臂止血带。 上述剂量用于术后镇痛一般持续8小时左右 (3-20小时)。
后路
后路可作为前路的替代。 穿刺点在颈后,第6、第7颈椎水平,朝 着斜角肌间隙,指向背侧。
阻滞技术
患者屈膝收腹侧卧位,头放枕上和体轴一致, 颈椎屈曲。 在第6和第7颈椎椎体的棘突中点作个记号。 穿刺点在这个点外侧3cm。 穿刺沿着矢状面,和皮肤方向保持垂直。 偏离矢状面、朝向内侧须严格避免。 进入4-7cm的深度,可探到第7颈椎的横突。 穿刺方向稍调向头端,刺激针再进1-2cm, 直到触发二头肌的颤搐。
神经电刺激的评价
优于“异感法”的特点 麻醉医师可以不依赖患者的配合(寻找 一条纯粹的感觉神经除外) 患者可以在镇静状态下接受阻滞 神经损伤的风险最小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通过阻滞钠通道可逆地抑制神经纤维 的冲动传导 不同的神经,其结构不同,对麻醉作 用表现出来的敏感性也各异 细小的无髓鞘纤维比粗大的有髓鞘纤 维更敏感。
解剖标志
甲状软骨上切迹,胸锁乳突肌(后斜 角肌间隙)
阻滞技术
患者去枕仰卧,阻滞侧的手臂安置于其腹部。 头稍转向一侧。将头部轻轻从手术床抬起有助于识 别胸锁乳突肌后缘。 穿刺点定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甲状软骨上切迹水平。 进针方向朝尾端;相对躯体长轴,还得间断向背侧 作调整。 进入3-4cm后,肱二头肌的区域出现颤搐。 阈电流(0.2-0.3mA)下一切正常,注入局麻药。 完全的阻滞在10-15分钟出现。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
YY
18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 部各种手术。
亦可用于疼痛科终止急性疼 痛的镇痛疗法。
YY
19
1 局麻药毒性反应
2 肌间沟和锁骨上可出现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麻痹,星状神经节阻滞造成 的霍纳氏综合征(同侧瞳孔缩小、眼 睑下垂、鼻粘膜充血、面部潮红)
缺点:1,尺神经阻滞可不全;注药时可压迫穿刺点上 部迫使药液向下扩散,可改善尺神经阻滞效果;
2,有可能可伤及椎动脉;
3,可能引起星状神经节,(霍纳综合症)喉返 N和膈N的阻滞;
4,有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的危险;
5,不能同时行双侧阻滞,以防膈N和喉返N阻 滞造成呼吸抑制;
6,行低位穿刺有可能刺破胸膜产生气胸。YY Nhomakorabea14
操作:常规消毒,由穿刺点垂直进针刺入 皮肤,略向足侧推进,接近臂丛时常有异 感。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针头回抽无血 无脑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药。
注药:成人一次注入20~25ml。药物配制以 不超过局麻药最大用量为原则。起效快, 时效长为宜(可兼顾术后长时间的止痛)
YY
15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此方法气胸发生率高,临床上已经较少采用。 锁骨下血管旁路同样易发气胸,且失败率较高,
临床亦不常采用,在此不再赘述
YY
17
腋路:术前备皮,病人仰卧,患肢外展90度,前臂在上屈 90度,呈行礼姿势,麻醉着站在患侧,在腋窝处触摸腋A 搏动,取腋A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
操作:常规消毒,一手按在腋A上定位,另一手持针穿刺, 缓慢进针,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当有落空感时,表明针 尖已入液鞘,松开针头,可见针头随动脉搏动而摆动,表 示针已入液鞘内。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1页】
腋路臂丛阻滞
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术
探头紧贴于锁骨上缘放置 深度选择在2-3cm处 葡萄串样的强回声(含有更多的结缔组织) 主要识别标志锁骨下动脉 定位简单;常伴血、气胸的风险 “上肢的脊麻”
上肢阻滞——锁骨上臂丛阻滞
经锁骨下法臂丛阻滞术
探头放置于锁骨下缘,垂直于锁骨,一般选择在锁骨中线 与腋前线之间 深度在3-4cm 臂丛各束围绕腋动脉排列 外侧束和内束常位于锁骨下动脉表面或同一水平 几乎不存在气胸风险 穿刺难度较大
临床上,我们根据病人的伤口所在部位,并结合臂丛神经 支配区域选择入路。一般来说,肘关节以上用肌间沟,以 下用腋路阻滞。肘关节两者都用。
适应证:上肢的各种手术,及肩关节闭合性复位
禁忌证: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
穿刺点有感染、血肿、肿瘤等
对麻醉剂特别敏感的病人。
臂丛神经麻醉的常用麻药
局麻药名称
剂量(成人) 作用维持时间 一次最大用量 毒性
毒性反应尤以腋路阻滞者为高,发生率可达1%~10%。预防措施:①严格掌 握局麻药安全剂量;②局麻药中加用肾上腺素;③注入局麻药期间,反复做回 抽试验;④高度重视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如惊恐、突然入睡、多语、肌肉抽 动等
4 血管损伤
臂丛阻滞穿刺中损伤血管的机会可达1/3,但发生巨大血肿的机会尚少
5 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髓麻醉
锁骨下臂丛超声
并发症
1.胸部并发症
多见于锁骨上、肌间沟或锁骨下入路阻滞,喙突下阻滞偶尔也可发生,系穿刺针 刺伤胸膜及肺,空气进入胸腔引起,病人常伴有疼痛或轻咳征象,多数于术后4~ 6 h内逐渐感觉呼吸困难,X线检查可确诊气胸。刺伤胸膜小、胸腔进气少,病人 呼吸困难轻,一般可自愈;同时刺伤胸膜和肺者,胸腔积气逐渐增多,肺脏可压 缩至一定程度,呼吸困难症状急转明确,需要紧急胸腔穿刺水封瓶引流处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
这些前支在相应颈椎横突水平, 组成臂丛神经的上、中、下三个 束
臂丛神经的分支
上干
发出胸廓内神经和胸外侧神经
中干
发出肩胛背神经和胸背神经
下干
发出腋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的分布
支配上肢和肩部的肌 肉运动
支配胸部和上肢的自 主神经功能
支配胸部和上肢的感 觉
03
CATALOGUE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流程
在特殊手术麻醉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如超声引导技术、神经刺激器等来提高 阻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5
CATALOGUE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
局部麻醉药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局部麻醉药产 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
困难等症状。
神经损伤
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臂丛神经 ,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 障碍。
麻醉药物的改进
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如长效麻醉剂和局部麻醉药 的混合使用,延长了麻醉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
神经监测技术如神经刺激器和肌电图的应用,可以实时监 测神经传导功能,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和效 果。
研究展望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未来研究将探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新型技术如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和机器人辅助技术 的结合,以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进行手术修复 。
呼吸抑制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辅助呼 吸等措施,严重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 机械通气。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规范操作流程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仅用于必要的情况, 并避免用于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的患者。
医院麻醉科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技术规范
医院麻醉科颈丛、臂丛阻滞麻醉技术规范颈丛神经阻滞【解剖】颈丛由C1-4 脊神经前支构成,C1 重要为运动神经,其它均为感觉神经,分深丛和浅丛,从椎间孔穿出后,经颈椎横突分叉处,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筋膜,分为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颈前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内侧支、中间支和外侧支),支配区域为枕、颈及胸肩上部,呈披肩状。
【适应证】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但病变侵及气管,颈部巨大肿瘤,不合作者或穿刺部位感染者不适宜采用。
【操作办法】1.体位:仰卧,头偏对侧;2.定位:病人昂首,显露胸锁乳突肌,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称C4 水平,平甲状软骨上缘);3.穿刺办法:取6.5 号针,穿刺点处作皮丘,与皮肤垂直进针,在颈前筋膜前方寻找横突,此时病人有酸胀感,回抽无血也无脑脊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
【局麻药浓度及剂量】1.2%利多卡因20ml 及1%地卡因4ml,加生理盐水16ml,即为1%利多卡因和0.1%地卡因混合液,每侧8~12ml。
在40ml 混合液中加入1:1000 肾上腺素2滴(7 号针),如遇甲亢、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脏病患者则不加肾上腺素;2.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或单纯用0.25%布比卡因,不加肾上腺素,剂量同上。
【并发症】1.药液误入硬膜外腔可引发高位硬膜外阻滞,如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呼吸心跳停止,意识消失,解决见全脊麻;2.局麻药毒性反映:由于颈部血管丰富吸取过快或误入血管引发,症状及解决见局麻药毒性反映;3.膈神经阻滞:双侧膈神经阻滞可致呼吸困难,应予以面罩供氧;4.喉返神经阻滞:可致声嘶或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恢复;5.Horher's 综合征: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血管扩张,鼻塞,皮肤干燥,短期内无需解决;6.椎动脉损伤引发出血;7.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1)镇静和镇痛药:根据病情用安定、氟哌啶或哌替啶等;(2)吸氧,对高血压患者局麻药中毒避免加肾上腺素;(3)必要时用心律平、慢心律、美托洛尔或西地兰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相信大家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多少也是有点接触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我们在临床上面比较常使用到的一种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意义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各种手术。
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
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
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
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
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臂丛麻醉术后注意事项
臂丛麻醉术后注意事项
臂丛麻醉术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可以用于手术过程中的局部麻醉。
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术后恢复的良好。
首先,术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手术过程中,身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加上麻醉药物的作用,容易导致患者精神疲劳。
因此,术后需要尽量减少活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伤口的愈合。
其次,要注意伤口的护理。
臂丛麻醉术通常需要在颈部或锁骨下方切开,因此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在清洗伤口时要用温开水或消毒纱布轻轻擦拭,切忌用力过猛。
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此外,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恢复训练。
臂丛麻醉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
在术后恢复期间,适当的运动和逐渐增加的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范围,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发生。
另外,术后患者还要注意饮食。
麻醉药物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因此术后要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帮助身体排出代谢产物,促进康复。
最后,术后患者要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麻醉药物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等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按时、
按量服药,避免出现药物滥用或停药过早的情况。
总之,臂丛麻醉术后需要注意休息、伤口护理、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和按时服药等方面。
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可以促进术后的康复和恢复,使患者尽快回到正常生活中。
臂丛解剖和麻醉操作常规
臂丛解剖及阻滞操作常规臂丛阻滞麻醉:适应证:上肢及肩关节手术。
禁忌证:1、局麻药过敏;2、穿刺部位感染。
操作前准备:1、病人准备:术前禁食水6-8小时,常规备皮。
2、抢救用品:气管插管用具,麻醉机。
操作程序:1、锁骨上法:(1)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
戴手套、铺孔巾。
(2)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
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3)回吸无血,无气即可注药。
(4)注药完毕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2、腋路法:(1)病人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患肢外展外旋屈肘,手背贴于台面或呈举手礼状。
(2)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
(3)以腋动脉搏动最高点和最明显处为穿刺点,用6 1/2注射针头,与腋动脉呈45°角向腋窝顶方向进针,入腋鞘时可有落空惑,放手后针随腋动脉摆动。
(4)回吸无血即可注药,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向上刺入喙肱肌注药5ml,以阻滞肌皮神经。
(5)注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3、肌间沟法:(1)病人平卧,头转向对侧肩胛骨下垫一薄枕,肩和手臂尽量下垂。
(2)常规消毒皮肤,铺巾。
(3)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与第六颈椎横突平面交叉点做皮丘,用22号3.5cm长穿刺针与皮肤呈垂直并略向尾侧方向进针,刺入神经鞘时可有落空感,触及臂丛神经可有坚韧感,患者上肢出现异感。
(4)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即可注药。
(5)注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注意事项:1、穿剌针勿入血管及刺破胸膜,肌间沟法谨防剌入椎管内。
2、注药勿过快。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禁用肾上腺素。
4、常用药物浓度及剂量:常用1-1.6%利多卡因、2%普鲁卡因溶液,并加0.1%肾上腺素2-3滴。
锁骨上径路注药剂量为20-30ml,腋径路为30-40ml,肌间沟径路为10-15ml,如并用丁卡因30-40mg或布比卡因30-75mg,可延长作用时间。
颈丛阻滞和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副标题
颈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一、适应证 ▪ 颈丛阻滞麻醉的适应证包括颈部浅表手术的麻醉,神经性疼痛的
治疗。
颈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二、禁忌证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特别是病情控制不佳者。 2.颈部巨大肿块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 3.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 4.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 5.穿刺部位感染者。 6.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 7.小儿由于自控能力差,也不宜使用。
谢谢观看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三、局麻药 ▪ 使用的局麻药包括 1.0%~1.5% 利多卡因,1% 利多卡因加 0.25%
丁哌卡因,或0.375%罗哌卡因,还可加1:200000 的肾上腺素。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四、操作方法 (一)肌间沟阻滞法 1.适应证 肩部和上肢手术,但对尺侧神经的阻滞效果稍差。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一、禁忌证 ▪ 臂丛阻滞麻醉的禁忌证包括患者拒绝,神经阻滞妨碍手术操作,
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患者过度焦虑以及精术前准备 1.术前禁食、禁水至少 6h。 2.评估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开放静脉通路。 4.麻醉机、插管器具及急救药品。 5.常规麻醉监测包括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无创脉搏氧饱和度。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二)腋路阻滞法 1.适应证 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为最佳。
臂丛阻滞麻醉标准操作流程
2.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上臂外展 90°,前臂屈曲90°,充分暴露腋窝。 (2)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 (3)在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向内、下方 刺入。当针突破筋膜时有落空感,针体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并可出现上 肢异感,说明针已进入腋鞘内。 (4)固定穿刺针,回抽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 20~35ml。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臂丛麻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禁忌症】双上肢同时进行手术。
【解剖】(一)臂丛神经由颈5~8及胸1脊神经的前支所组成。
上列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颈椎横突的前与后结节之间(结节间沟),离开横突后,向下向外走行于前、中斜角肌之间(肌间沟),到达肩胛舌骨肌的后面时已基本汇集成束,继续下行到达第一肋骨平面时,走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外侧,并与它并行继续下行至腋窝顶,围绕腋动脉的周围,分为肌皮、桡、正中及尺神经等分布于上肢。
(二)前斜角肌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垂直向下走行,最后汇集成细腱而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的斜角肌结节,后者位于第一肋骨面上的锁骨下动脉沟的内侧。
本肌肉的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前面,下行至第一肋骨的附着部时,它与臂丛神经之间被锁骨下动脉所隔开。
锁骨下动脉则在本肌肉止点的内侧。
(三)中斜角肌起自颈椎2~7横突的后结节,向下走行汇集成细腱,附着于第一肋骨面上,在臂丛神经的外侧。
本肌肉在上部直接位于臂丛神经的后面。
(四)锁骨下动脉由胸腔穿出,在相当于锁骨中点处,跨过第一肋骨,并弯向腋窝顶方向走行,构成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在第一肋骨面上的位置恰好在锁骨的中点,而臂丛神经则紧挨在它的外侧伴行。
(五)从上述解剖看,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可取以下四处:1. 前中斜角肌之间,称“经肌间沟法臂丛阻滞”。
2. 锁骨中点偏外第一肋骨水平上,称“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
3. 腋窝顶腋动脉周围,称“经腋窝法臂丛阻滞”。
4. 锁骨下胸小肌三角区,称“经锁骨下法臂丛阻滞”(甚少采用)。
这四处的神经束比较集中,局部的解剖标志也比较清楚,根据穿刺点的不同,临床上分别予以上述命名。
【局麻药】见下表。
可根据手术时间长短选用其一。
麻药中宜常规加用肾上腺素0.1 mg 。
表臂丛神经麻醉的常用麻药局麻药名称————————剂量(成人)——————作用维持时间(小时)2%利多卡因————————20 ml——————————3~5 h2%普鲁卡因————————25~30 ml————————1.5~3 h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20~30 ml————————2.5~5 h0.5%布比卡因——————15~20 ml————————3~6 h【操作方法】一、【经锁骨上法臂丛阻滞术】(一)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关知识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各种手术。
禁忌症
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
操作方法
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
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
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
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
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
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
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常用局麻药
1)1%利多卡因。
2)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
3)2%普鲁卡因。
4)0.5%罗哌卡因。
以上药液内可加入1︰20万肾上腺素。
主要意外与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①局麻药中毒反应:腋路阻滞时,左手固定针头不稳,导致穿刺针误入腋动脉内是常见原因,肌间沟法有误人椎动脉的可能,预防与处理同颈丛阻滞。
②肌间沟法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和膈神经阻滞等意外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同颈丛阻滞。
③气胸:肌间沟法锁骨上、下法阻滞后患者出现胸闷,有发生气胸可能。
阻滞前、后应进行两肺听诊对比,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伴呼吸困难即可确定气胸成立,X线检查可确诊。
气胸肺压缩<20%可进一步观察,吸O2,待其自然恢复。
若气胸肺压缩>20%并有明显症状应使用闭式引流术。
④肌间沟法有误入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间隙的可能性,应加强对意识、呼吸及循环的观察和监测。
⑤避免同时做双侧肌间沟法,以防膈神经和喉返神经阻滞造成呼吸抑制需做双侧臂丛阻滞麻醉,应一侧肌间沟法另一侧为腋路法或锁骨下法,严格控制单位时间用药剂量,二者用药时间需间隔10~40min以防局麻药中毒,或一例用1%利多卡因另一侧用2%普鲁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