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阶段检测卷-阶段检测卷二(3-4单元)(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检测卷二(3-4单元)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据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B.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哥伦布及西班牙王室支持航海的目的就是寻找黄金之地,以获取财富,说明新航路开辟具备明显的经济动因,A项正确。
2.“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中( )
A.传播宗教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答案】A
【解析】根据“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可知,传播宗教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3.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
由此可见其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他方民众
【答案】C
【解析】从议定条件可以看出,当时远航是为了获得土地财富,这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的掠夺性质,故选C项。
4.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中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1492年”“发现新大陆”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的情形,故选C项。
5.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A.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
B.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
C.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答案】C
【解析】由“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得知这是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C项正确。
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亚洲人口的膨胀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得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洲际贸易使得美洲大量的高产作物流入中国,才产生材料中的“餐桌革命”,A项正确。
7.1602年,一艘名为“克拉克”的葡萄牙商船,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船上发现了大量的中国青花瓷器,但荷兰人不知瓷器的产地,便以“克拉克瓷”命名。
此商船的最初出发地和最终目的地分别是( )
A.中国澳门、美洲
B.菲律宾马尼拉、欧洲
C.中国景德镇、非洲
D.中国澳门、欧洲
【答案】D
【解析】此时,葡萄牙以中国澳门为主要中转站,将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贩往欧洲,出发点是中国澳门,目的地是欧洲,D项正确。
8.下面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代表枪支、手工制品等,那么序号②③可能包括( )
A.黑奴、黄金
B.黑奴、枪支
C.黄金、枪支
D.烟草、丝绸
【答案】A
【解析】殖民者到达非洲后,用枪支、手工制品等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直航美洲,商船到达美洲后,用掠来的黑人换取黄金、烟草等,再运回欧洲。
9.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当然不是皆大欢喜的事,而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事。
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其中“愁”一类的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意大利
D.英国
【答案】C
【解析】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沿岸,新航路的开辟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贸易中心地位丧失,C项正确。
10.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
这些名称反映( )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非洲西海岸的名称反映了早期殖民掠夺的主要货物或者贵重金属,是欧洲殖民者进行残酷掠夺的见证,B项正确。
1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威尼斯、佛罗伦萨思想较开放
B.威尼斯、佛罗伦萨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威尼斯、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早
【答案】C
【解析】材料观点强调“纺纱作坊”对人文主义兴起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是强调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人文主义的复兴,故选C项。
12.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抓住人物——彼特拉克及题干材料“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知文艺复兴者——彼特拉克推崇人文主义,故选A项。
13.加尔文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这表明加尔文教( )
A.旨在变革现行政体
B.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
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加尔文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并且这是“受命于上帝”,这适应了新兴的市民阶层要求发财致富的愿望,即符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故选B 项。
14.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由于国家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因此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
这一言论( )
A.科学的分析了国家产生的原因
B.有力地批判了“君权神授”理论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为全人类描绘了美好政治蓝图
【答案】B
【解析】材料“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由于国家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国家是由人民达成的社会契约构成的,强调主权在民,有力批判了“君权神授”理论,故选B 项。
国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有关法律的描述,排除C项;D项“全人类”表述夸大其影响,应为资产阶级。
15.
上表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中国的言论。
根据这些言论,可确定的结论是( )
A.伦理治国导致中国的落后
B.中国具有伦理治国的特征
C.法治取代伦理是历史进步
D.中国的政治体制优于西方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国已经治理得像一个家庭……被视为兄长”“在中国,立法者们把宗教、法律……就是所谓礼教”“(中国)君主被看做一个大家庭里的大家长……君王反转来也应当像父亲那样热爱他的人民”得出中国具有伦理治国的特征,故选B项;材料只是说中国具有伦理治国的特征,没有说明这样做的后果,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法治取代伦理,排除C 项;材料只是强调中国的治国理念,没有和西方比较,排除D项。
16.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大事件。
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 )
A.王权的衰落
B.神权的动摇
C.人的解放
D.理性的启蒙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强调人文主义,即人的解放,故选C项;文艺复兴时期不反对封建王权,而且宗教改革推动王权的加强,故排除A项;应是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动摇,故排除B项;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启蒙,排除D项。
17.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该内容协调了( )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答案】D
【解析】“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体现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权力的划分,故选D项。
18.如图漫画“建国的基石”为纪念美国联邦宪法颁布150周年所画。
该宪法中起到“建国的基石”作用的有( )
①联邦制原则②三权分立原则③两党制原则④共和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漫画反映了1787年宪法是美国的建国基石。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保证了地方的权力,故①正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与制衡,有效保证权力的制衡,故②正确;1787年宪法没有两党制的规定,故③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总统共和制,防止美国走向专制,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19.1791年至1870年的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交替经历了15种不同政体,发生了“至少4次革命、2次政变和3次外国势力的干预”。
这一结果取决于法国( )
A.资产阶级派系林立
B.君主派不想退出历史舞台
C.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国内外敌人进行极力破坏
【答案】C
【解析】材料问的是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当时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故选C项。
20.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的职权包括审查法案及其调整各邦与帝国间的关系,并作为最高的上诉机关。
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
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
这一制度设计( )
A.削弱了联邦议会立法权威
B.破坏了联邦制的政治框架
C.体现了国内政治力量格局
D.违背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
【答案】C
【解析】“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
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保证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优先地位,故选C 项;A、B两项材料体现不出,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顺应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排除D 项。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22题16分,23题18分,24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美]珀金斯
《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材料二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4分)
【答案】
(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
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
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
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
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联系加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提取材料一包含的信息,然后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第二小问,依据第一小问可知,这显然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密切相关。
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及前两小问作答即可。
第(2)问,联系材料一中人口变化与殖民扩张的关系,依据材料二信息及所学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和影响分析作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的欧洲对统称为“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
……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
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
——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材料二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16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
……16~17世纪,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
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中叶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
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7世纪初又来了荷兰人。
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
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
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
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
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8分)
【答案】
(1)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其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增大;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逆差使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商
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达;中国经济的自给自足。
(2)影响
对中国:丰富了农作物结构,提高了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白银流通量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随贸易而来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演进。
对欧洲:丰富了欧洲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商业革命的进程,推动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拓展。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分层,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商品贸易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第(2)问,可从中国和西欧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二者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进行归纳总结。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专断的教皇朱利乌斯二世把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布拉曼特都带到罗马来工作,其间相距不过几十米。
其中米开朗琪罗负责绘制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拉斐尔为教皇在梵蒂冈的宅部创作壁画;而布拉曼特则负责建造新的圣彼得教堂,并且将梵蒂冈和贝尔维德勒別墅相连,从而创造了文艺复兴时期园艺的典范。
——[英]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这些人如同他们文艺复兴时期的前辈一样易怒、好辩,相互之间进行着辩论。
然而就像他们自己所说的“家人”一样,他们同样可以随时团结起来,勠力同心地支持他们共同的事业——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质询与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的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教会的关系以及形成此关系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他们和教会的关系如何?新的世界指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分别如何发展人文主义。
(6分)
【答案】
(1)文艺复兴与教会的关系:虽然憎恶教会的腐败,又不敢公开反对教会,同时又接受教会的公职,以宗教为题材进行创作。
原因: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他们指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用理性的态度审视和批判天主教会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新的世界指法制和民主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
(3)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性;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
的腐败;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性自由和解放。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提出了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蓝图。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专断的教皇朱利乌斯二世把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布拉曼特都带到罗马来工作……而布拉曼特则负责建造新的圣彼得教堂”,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虽然憎恶教会的腐败,却为教会工作,创作的作品都是宗教题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支持他们共同的事业——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新’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他们主要指启蒙思想家;第二小问,根据“公民有权质询与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的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用理性的态度审视和批判天主教会及其宗教思想体系;第三小问,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为构建资产阶级政权提供理论基础。
第(3)问,据所学回答即可。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8分)
【答案】
(1)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曲折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
(2)英法不同的历史传统,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英国孤居海外,较少受到国外势力的影响,可以自主地发展,法国受欧洲其它国家干涉。
【解析】第(1)问,英国:根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光荣革命”“《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妥协方式扩大民主”可知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根据材料“‘议会至上’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
法国:根据材料二表格信息“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等信息可知伴随着不断革命的曲折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不同政党交替上台,民众参与度高,这体现了它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
第(2)问,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原因,内因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外因可从外部环境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