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练习一课后作业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好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解决问题,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讲解与引导:通过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5.练习与巩固: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所学的内容。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精编版)带答案解析(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精编版)带答案解析(1)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四年级下册应用题1.李老师带了800元去买舞蹈用品。
买舞蹈鞋用了198元,剩下的钱用来买舞蹈服,舞蹈服每套是86元,可以买几套?(先画线段图,再列式解答)2.汽车从山脚的仓库向山上的工地运货,上山时的速度是35千米/时,花了6小时到达工地。
按原路返回时,汽车的速度是上山时的2倍。
回到仓库需要多少小时?3.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华民族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广大人民纷纷积极援助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
一辆满载医疗物资的大货车从上海出发开往武汉,下面是司机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看到的两个路牌。
(1)你能算出这辆大货车的平均速度吗?(2)照这样的速度,这辆大货车什么时间能到达武汉?5.一列火车3小时行312千米,一辆汽车5小时行260千米,火车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多少倍?6.运动会上,四(1)班有42名同学,要为每名同学买1瓶矿泉水,至少需要多少元?7.看图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摩托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2)在实际行驶中,小汽车经过哭咽湖时,观景用了75分,摩托车中途休息了25分。
如果两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那么哪辆车先到达乙地?8.小青家与小丹家分别在学校的两边(如图)。
小青从家到学校,平均每分走68米,11分到达学校;小丹从家到学校,平均每分走71米,10分到达学校。
(1)小青家和小丹家离学校的距离各是多少米?(2)小青从家走到小丹家大约需要多少分?(估算)9.每副羽毛球拍55.50元,每个羽毛球2.50元,学校计划给羽毛球兴趣小组购买10副球拍和100个羽毛球,一共要花多少钱?10.一辆汽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5小时,返回时只用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11.如图(1)过三角形ABC的顶点C画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对应的底。
(2)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保留整厘米),填空。
AB边长________厘米,BC边长________厘米,AC边长________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1课时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一)+习题
从所求问题想起(两步计算应用题)SJ 三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你现在有100元,你能买几桶油,还剩多少钱?课后作业探索新知当堂检测课堂小结用从问题开始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1课堂探究点2课时流程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148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探究点用从问题开始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你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1)一共用去多少元?(2)剩下多少元?130+85=215(元)300-215=85(元)答:最多剩下元。
85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1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24×3=72(元)100-72=28(元)答:最少找回28元。
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1)桃树有52棵,梨树有3行。
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数量关系式: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
缺少的条件:梨树每行的棵数小试牛刀(教材P28想想做做)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2)学校买了18袋乒乓球和9个篮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解决问题(一)练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解决问题(一)练习》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清单
–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备课教案
–课件及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准备相关实例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示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学习
1.带领学生学习《09解决问题(一)练习》中的相关内容,重点讲解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2.指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操练
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09解决问题(一)练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讲解,也有实际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只能从直接的经验出发,难以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学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引导,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解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一课一练《解决问题的策略》习题2-苏教版【含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习题2一、填空题1.停车场自行车和三轮车合计12辆,总共有36个轮子.自行车有辆,三轮车有辆.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在今年瑞安市艺术节活动中,学校舞蹈队参加了舞蹈表演,其中五年级24人参加了表演,占舞蹈队总人数的12,六年级参加人数占舞蹈队总人数的12.5%,四年级参加人数比六年级多23,其余是三年级学生.问题:?算式:问题:?算式:.3.一桶水,当水成冰时,它的体积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它的体积减少了()().4.鸡和兔关在同一笼子里,加起来的腿共有60条.如果鸡和兔数量相同,那么鸡有只;如果鸡和兔的头数共有15个,那么鸡有只.5.有两根木棒插入水盆中,如图所示,甲有23露在外面,乙有34露在外面.如果甲、乙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是56厘米,那么甲棒长厘米,乙棒长厘米.6.今有鸡兔同笼,上数有头12个,下数有脚34只,问鸡有只,兔有只.7.小明参加数学比赛,一共20道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2分,结题小明得了72分,小明做错了题.8.2分和5分的硬币共100枚,价值3元2角,5分硬币有枚,2分硬币有枚.9.汽车4小时行了全程的25,每小时行45千米,全程长千米,行完全程需小时.二、选择题1.鸡兔同笼,脚40只,头15个,鸡有()只.A.10 B.2 C.5 D.42.3只玩具兔卖10元,5只玩具熊卖20元,某幼儿园花了70元共买了18只玩具兔和熊,那么其中玩具兔有几只()A.3 B.4 C.5 D.63.如果从甲袋土豆中拿出15放入乙袋中.这时两袋土豆的质量相等.则甲、乙两袋土豆原来质量的关系是()A.甲袋比乙袋多15B.乙袋比甲袋少15C.甲袋比乙袋多25D.乙袋比甲袋少134.一种商品先把价格提高110后,再按现价的110卖出,最后的价格()A.原价不变B.比原价低C.比原价高三、解答题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57时,乙走了全程的35;当甲离B地还有17时,乙离B地还有50米,A、B两地相距多少米?2.和谐号动车从杭州开往上海,已经行了全程的58,离上海还有90千米.杭州到上海两地之间铁路长多少千米?3.商店运来120辆自行车.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3,第二天卖出的辆数相当于第一天的78.第二天卖出多少辆?4.“大润发”超市委托李师傅运送400只瓷碗,每10只瓷碗运费1.2元.如果每破1只瓷碗,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偿2.08元.最后结账,李师傅共得运费43.6元,李师傅实际运送到超市的瓷碗有多少只?5.周六,沈老师自驾去宁波镇海中学接儿子回家,出发前他看了一下燃油表,发现油箱内的油还剩下35.当行驶了120千米时发现油箱内的油还剩下38.镇海中学与沈老师家相距180千米,请你帮沈老师算算,如果中途不加油他能安全返回吗?6.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76页,还剩全书的35没有读,这本故事书多少页?7.笼子里有鸡兔若干只,已知头有28个,腿有8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8.淘气与大家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再次见面时大家都说淘气长高了.淘气说:“我家的大门高2米,原先我的身高是门高的35,现在我的身高是门高的58了.我一年长高了多少?”9.学校体育室有篮球25个,排球个数比篮球多15,足球比排球少13,足球有多少个?10.一批苹果卖出27,正好卖出4箱多12千克,剩下的苹果刚好装满11箱.这批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11.一批书,第一天卖出80本,第二天卖出120本,恰好卖出总数的13,这批书有多少本?12.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8还多16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少2页,还剩88页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13.李涛参加一次数学竞赛.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1题扣1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他答了20道题,得了60分,李涛答对了几道题?14.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地,B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当货车行到全程的1324时,客车已行全程的58.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15.小明、小红、小军三人共同出资买了一只篮球,小明拿出13的钱,小红拿出25的钱,其余的归小军出.谁出的钱最多?谁出的钱最少?16.小丽、小城、小雨给教室的椅子刷油漆,小丽刷了12,小城和小雨刷了剩下的椅子,他俩所刷椅子数的比是3:5,并且小丽比小城多刷了65把.小丽刷了多少把椅子?答案 一、填空题 1.0,12.2.解;(1)问题:六年级有多少人参加?12412.5%2÷⨯, 6=(人).答:六年级参加人数是24人.(2)问题:四年级参加人数有多少?122412.5%(1)23÷⨯⨯+,563=⨯,10=(人).答: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有10人.3.112.4.10;0.5.24,32.6.7,5.7.4.8.40;60.9.450,10. 二、选择题1.A .2.A .3.C .4.B . 三、解答题1.解:相同时间内:甲乙的速度比就是53:25:2175=;乙的速度就是甲的2125,相同时间内,已走的路程就是甲的2125 16177-=6211872525⨯=1850(1)25÷-75025=÷12507=(米)答:A 、B 两地相距12507米. 2.解:590(1)8÷- 3908=÷240=(千米)答:杭州到上海两地之间铁路长240千米.3.解:1712038⨯⨯, 7408=⨯,35=(辆);答:第二天卖出35辆. 4.解:1.2100.12÷=(元)(4000.1243.6)(0.12 2.08)⨯-÷+ 4.4 2.2=÷2=(只)4002398-=(只)答:李师傅实际运送到超市的瓷碗有398只.5.解:33()120 58-÷912040=÷31600=3(180120180)1600-+⨯32401600=⨯920=39824=992420<答:如果中途不加油他不能安全返回.6.解:3 76(1)5÷-2765=÷190=(页)答;这本故事书190页.7.解:假设全是兔,则鸡有:(28486)(42)⨯-÷-,262=÷,13=(只),所以兔有:281315-=(只),答:鸡有13只,兔有15只.8.解:53 2()85⨯-1 240 =⨯120=(米)答:一年长高了120米. 9.解:1125(1)(1)53⨯+⨯- 622553=⨯⨯2303=⨯20=(个);答:足球有20个.10.解:2211(1)1575÷-=(箱); 212(15114)15125÷--⨯+ 21215125=÷⨯+,45012=+, 462=(千克).答:这批苹果共有462千克.11.解:1(12080)3+÷12003=÷600=(本)答:这批书有600本. 12.解:设这本书共有x 页111628886x x x =++-+710224x x =+777102242424x x x x -=+-1710224x = 171717102242424x ÷=÷144x =答:这本书共有144页.13.解:设李涛答对了x 道题,那么答错了20x -道题,根据题意可得:4(20)160x x --⨯=42060x x -+= 580x = 16x = 答:李涛答对了16道题.14.解:131560()24108⨯÷÷65860125=⨯⨯520=(千米);答: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520千米.15.解:12135--2235=- 415=1423155<<即小明拿出的钱占的总钱数的分率最小,小红拿的钱占的分率最大, 所以小红出的钱最多,小明出的钱最少.16.解:11365[(1)]2235÷--⨯+ 11365[]228=÷-⨯56516=÷208=(把) 12081042⨯=(把)答:小丽刷了104把椅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1课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即从条件出发,逐步推理、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
但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逐步解决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发现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3.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4.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从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运用条件解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不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直接进行计算,缺乏对问题条件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条件解题的意识和习惯。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条件解题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条件,并引导学生运用条件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3.课堂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条件解题,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作业设计方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和掌握联系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
3.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a. 请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联系,并解释它们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b. 请从一本书中的案例出发,说明联系的观点在其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a. 请选择一个你认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尝试从联系的观点出发分析这个案例中的各种因素。
b. 参考教材中关于联系的观点,对自己的分析进行评述。
3. 思考讨论:a. 你认为什么是“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请举例说明。
b. 你是否曾经在看待问题时忽视了联系的观点?请分享你的经历和反思。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联系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作业字数不少于300字。
4.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相关案例或事例。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a. 是否理解联系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b. 是否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c. 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案例分析并评述?d. 是否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并有所提高?2. 评价方式:a.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并给出反馈意见。
b. 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请学生将作业完成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下次上课时反馈给教师。
教师将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联系的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将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通过思考、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联系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学会如何列出条件、找出关系、确定未知数,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注重算术运算,忽视了对问题条件的分析和关系的找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分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发现他们往往只注重运算,忽视条件分析。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问题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问题的条件。
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条件,找出条件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问题案例,尝试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列出条件、找出关系、确定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讲解。
让学生再次强化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020年月日一、知识点梳理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 会用线段图、列表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并能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点拨重点:学会运用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解决问题三、典型例题与分析例1、2号厅能坐多少人?【答案】120人练习、健康小学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如下。
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合计写作绘画舞蹈合唱258人58人65人62人【答案】73人例2、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再解答。
学校食堂每天吃掉大米130千克,一周后(其中两天休息)仓库还剩320千克。
仓库内原来有多少千克大米?【答案】970千克练习、欣欣家有16棵柿子树,去年平均每棵柿子树收获45千克的柿子,今年柿子的总量是去年的2倍。
今年一共收获柿子多少千克?【答案】1440千克例3.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答案】48朵练习、停车场有面包车28辆,小轿车的辆数是面包车的3倍,停车场里的面包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辆?画出表示小轿车辆数的线段,并在图中表示出问题,再解答。
【答案】112辆例4.三年级一班图书角有儿童故事书45本,科技书比儿童故事书少12本,童话书是儿童故事书的3倍。
(1)儿童故事书和童话书一共有多少本?(2)科技书和儿童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答案】(1)180本(2)78本练习、(1)张叔叔带了20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和一个水壶后,还剩多少元?(2)李阿姨带了100元,买了一个水壶后,剩下的钱够买几支钢笔?【答案】(1)76元(2)3支例5.小明家离学校840米,小军家离学校的路程是小明家离学校路程的4倍。
(1)小军家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2)小军家离学校的路程比小明家离学校的路程远多少米?【答案】(1)4200米(2)2520米练习、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
大学一年高数作业难题分析与解决思路
大学一年高数作业难题分析与解决思路在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课程中,学生常常遇到各种难题,这些难题不仅仅是数学公式的枯燥堆砌,更是思维的挑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几类常见的高数作业难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看似复杂的微积分问题。
它们常常以陌生的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出现,让学生感到头疼不已。
然而,如果把微积分问题比作一个复杂的谜题,那解决的关键就在于逐步分解,理清每一个步骤。
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微积分问题不再是可怕的未知,而是一次探索和发现的旅程。
其次,线性代数中的向量和矩阵问题也常让学生望而却步。
向量和矩阵就像是数学的建筑积木,需要精准的操作和清晰的思路。
当面对一个复杂的矩阵运算时,可以像对待一座迷宫一样,从基础出发,一步一步寻找出路。
理解每一个运算符号背后的意义,就像是解读迷宫中每一个转角的线索,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径。
另外,微分方程和级数问题也是高数课程中的难点。
微分方程就像是描述自然现象背后规律的密码,而级数则是数学世界的无穷探索。
面对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像对待一个复杂的谜题一样,分析其形式和条件,寻找合适的变换和方法。
对于级数,可以将其比作一场关于无限的冒险,每一项求和都是一次新的发现和思考。
总结而言,面对大学一年级高数作业中的各种难题,我们可以从拟人的角度出发,将其比作探索未知的旅程。
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
通过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其特点,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作业,更是为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下一次成功的铺垫。
只要保持耐心和坚持,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成为数学的探索者和解决问题的高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2)》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例2)》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层面,缺乏对问题深入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些物体的数量,让学生观察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数字,缺乏对问题条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要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2.基本策略: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推理解答3.解题步骤:观察问题,找出条件,分析关系,推理解答4.重点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2课时)》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对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帮助他们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自主探究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巩固新知:通过多个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另一部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
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苏教版
(1)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计算错误、逻辑错误、分类错误等,并提供改进建议。
(2)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作业经验,通过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学习水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解决问题策略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解决问题策略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导入新课和讲解关键概念时,运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7.增强自我反思能力,学会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8.培养学生的逻辑ຫໍສະໝຸດ 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9.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合理分析和解决。
10.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运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知识点、案例和活动内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运用列表法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六、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2. 主要内容:a. 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b. 列表法分析问题c. 实例讲解d. 小组讨论e.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解决。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安排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条件,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对于如何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条件,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条件,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条件,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何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条件,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条件,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3.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分析清单及解决办法、策略”作业-初中数学 -
将数感表述为感悟,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两重属性:既 有“感”,如感知、直感;又有“悟”,如悟性、领悟。“感” 是外界刺激作用于主体而产生的,是通过肢体(如感官等) 而不是通过大脑思维,它含有原始的、经验性的成分;“悟” 是主体自身的,是通过大脑思维而产生的。“感悟”既要通 过肢体又要通过大脑,既有感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 人们常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通过对 数的大小的感知,对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和判断,从而为解 决复杂问题制订策略提供基础。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 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 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位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 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 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 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 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感,是进行数学抽象的基础,也是 进行深层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示例:
查看坊内公告,查看本工作坊的两个教学关键问题,再从 这两个教学关键问题中任选一个作为你本次培训深度学习 和研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