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管理学院《博弈与社会》-第9章信号传递与社会规范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博弈与社会》读后感原创:何徐任《博弈与社会》这本书是大二时教授《经济学原理》的老师推荐的,老师曾无数次在课堂上提起过“博弈论”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的初步认识是:博弈论的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这是我从百度百科中得到的。
“非合作博弈理论”?!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不自觉的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说实话,心里充满了不解——难道博弈论是在讨论如何不合作吗?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看起了《博弈与社会》这本书,从书中寻求解释。
该书开篇便向我们抛出了两个问题——协调问题与合作问题。
张维迎说:“人是群居动物,群体人具有社会属性”。
这个不难理解,毕竟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是具有“个体优势”的生物,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选择聚集在一起——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孤岛”里,这也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法“独善其身”。
简单地说,即你的“所思所想”不仅仅取决于自己还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你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自己还有他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意味着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将不得不与其他人频繁打交道,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而如何解决合作与协调问题,是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决定了这个社会能否顺畅的运行。
该书在开始探讨博弈论前向我们抛出这两个问题,用意十分明显——能否深刻的认识协调与合作问题,是我们掌握后续博弈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特定的博弈论是以特定的社会作为载体的——也就是说关于博弈论的一切讨论都是以一个特定的社会为背景展开的。
因此,在揭开博弈论的神秘面纱前,搞懂这个特定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将是必要的,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受后续的博弈理论。
可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对一个博弈论领域的小白是十分友好的,很适合初学者阅读。
当然仅仅讨论载体是远远不够。
载体——特定的社会、主体——博弈的双方、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博弈知识,这是博弈论的三大构成部分,它们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行为经济学ppt(第9章)[74页]
![行为经济学ppt(第9章)[7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3d8561a0508763230121246.png)
(2)博弈的实验结果
• Forsythe等人(1994)发现,独裁者平均出让的金额为总金额 的20%,这大大低于最后通牒博弈中提议者的出让额。
• 下图是Forsythe等人对独裁者博弈和最后通牒博弈的对比, 其中横轴表示提议者(独裁者)出让的金额,纵轴表示在 每一金额下的提议者(独裁者)所占的百分比。
• 比如针对10美元的金额,提议者提出给回应者x美元,自己留 10-x美元;回应者可以答应这一方案,也可以拒绝,但如果拒 绝的话,两人都只得到0美元。
• 该博弈虽然十分简化,但却模拟了现实中讨价还价过程的最后 阶段。设想你与某商贩进行讨价还价的最后过程:你给出一个 最高价,如果对方接受,买卖即可达成,如果不接受,双方都 将一无所获。
9.1 标准经济学模型
• 标准经济学下的一个核心假定是,经济主体完全受利己动 机驱使,这意味着标准经济学家其实是不考虑社会偏好的。
• 然而,对于标准经济学模型的利己假定来说,在很多情形 下却存在诸多引人注目的异象,它们不能被利己模型合理 解释,而是与本章将要评介的各种社会偏好类型有关,如:
① 向侍者支付小费; ② 向受灾地区捐款; ③ 志愿参加义务劳动; ④ 在无奖金激励时反而比有奖金激励时更卖力地工作; ⑤ 在经济衰退期,厂商宁可裁员而不是减薪; ⑥ 当出现供给短缺时,垄断厂商并不提价; ⑦ 大声斥责那些乱丢垃圾的人; ⑧ 即使自己蒙受损失,也要惩罚“搭便车者”。
• 上述这些行为,无论其结果是什么,均会导致个体付出一 定的成本而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利益。
• 现实中的个体为何会实施这些行为?一个合理的推断是, 这些行为可为个体带来非物质性的或是心理上的额外获益, 这成为构建各种社会偏好模型的基本思想。
• 在此处可指出的是,上述异象激发了行为经济学家从两个 主要方面思考社会偏好问题,它们是公平(比如例①、⑥) 与互惠(比如例②、③、⑤),这将是接下来两节的主要 内容。
行为博弈与社会交换

行为博弈与社会交换行为博弈与社会交换看似两个毫无关联的现象和研究领域,却有着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
行为博弈也是一种社会交换或以社会交换为机制。
社会交换则表现为一种行为博弈或有着内在的博弈性质。
行为博弈与社会交换互为表里、互为机制、水乳交融,行为博弈是社会交换的行为博弈,社会交换是行为博彝的社会交换。
以行为博弈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交换或以社会交换的意识来研究行为博弈,跨领域的研究洞视,各自互为对方启动了一方别开生面的研究天地。
为枯燥乏味的传统博弈研究和死水微澜的社会交换领域凭添了一丝新鲜气息。
标签:行为博弈;社会交换;联系;机制1引言人类面对的与之发生作用的客观外界环境包括两种:他人和自然。
前者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刺激和社会情境,后者是自然物质环境。
自然环境是一种“稳定和被动”的客观存在,“任由”人类对其发生作用。
“他人”所构成的社会情境则就不同了,当你作用于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可能会反作用于你;当你“算计”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可能在“算计”你。
总之,在社会情境中,一方所表现出的行为或决策要考虑与之相互作用的另一方的行为表现或决策,双方的行为和利益相互牵制、互相制约,既有冲突又有合作,这就是博弈。
博弈行为表现为一个数量有限的互动各方在权衡各种信息、付出和利益之后,做出的一种最佳行为选择。
博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互动行为,说它是社会互动行为是因为博弈一定要涉及到两个以上的互动行为者,单一个体的策略行为不能称其为博弈;说它特殊是因为博弈一般要涉及到双方的代价和利益取舍。
博弈行为可以是经济博弈行为,也可以是社会博弈行为或者其他类型的博弈行为。
当博弈表现于社会活动中时,即是社会行为博弈或称行为博弈。
典型的博弈涉及到双方的付出和利益的获取,博弈的参与者均试图最小化他们的代价和最大化他们的收益,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交换为机制的博弈行为。
霍曼斯经典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是:“彼此相互有选择地强化对方的活动,并影响到未来交换可能性的两个人之间的活动或行为。
光华管理学院《博弈与社会》-第10章机制设计与收入分配

• 电话,煤气, • 俱乐部,游泳池; • 19世纪法国铁路公司不给三等列车车厢 加顶棚。 • 首都机场高速路与京顺路。
网络时代的版本划分(二级价格歧 视)
• 延误:Federal Express有优先服务(早10点之 前送到)和“次日”服务。美国邮政局为了从快 递服务赚钱,故意降低一级服务的速度; PAWWS金融网络公司对20分钟延误的证券组 合指数每月收8.95美元,而实时服务每月收费 50美元。 • 用户界面:Knight-Ridder公司对网上数据库一 种产品DialogWeb视为“信息专业人员”,另一 种DataStar为“不需要任何训练的人士”
保险:第一年不赔偿
赔偿概率 类型I 类型II 平均 0.09 0.25 投保金额 10 10 10 保费 2.5 2.5 2.5 预期收益 0.9 2.5
自选择
• 类型I不参加保险,类型II参加保险;
汽车保险
事故概率 类型I 类型II 平均 0.3 0.1 0.2 投保金额 10 10 10 保费 3 1 2 预期收益 7+1 9+0.3
汽车保险方案
• 方案1: 保费3万;发生事故,赔偿10万; • 方案2: 保费2千;发生事故,赔偿2万;
汽车保险:预期收益
方案1 类型I 类型II 平均 7+1=8 7+0.3=7.3 方案2 (6.84+0.54=7.4)+0.2 9+0.1
自选择
• • • • 类型I将选择方案1; 类型II将选择方案2; 低风险类型只得到部分保险; 现实的例子:保险公司一般只赔偿车价的 80%; 如果投保人想全保,必须支付额外的 保费(本例中是2.8万).
大学教员
• 大学需要真正对做学问有兴趣并有创造 力的教员,但信息不能太高,晋升不能太容易;
第六章重复博弈与合作行为

第6章重复博弈与合作行为张维迎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序惯博弈与重复博弈•序惯博弈(sequential game):参与人在前一个决策点的选择决定随后的子博弈的结构,因此,从后一个决策点开始的子博弈不同于从前一个决策点开始的子博弈,或者说,同样结构的子博弈只出现一次;•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被称为“阶段博弈”(stage game).重复博弈的三个特征•阶段博弈之间没有物质上的联系,也就是说,前一阶段的博弈不改变后一阶段的结构;•所有参与人观察到博弈过去的历史;•参与人的总支付(报酬)是所有阶段博弈支付的贴现值之和;重复博弈和信誉问题•如果博弈不是一次的,而是重复进行的,参与人过去行动的历史是可以观察到的,参与人就可以将自己的选择依赖于其他人之前的行动,因而有了更多的战略可以选择,均衡结果可能与一次博弈大不相同。
•重复博弈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对人们之间的合作行为提供了理性解释;在囚徒困境中,一次博弈的唯一均衡是不合作(即坦白)。
但如果博弈无限重复,合作就可能出现。
囚徒困境博弈合作不合作合作不合作3,3-1,4 4,-10,0A B重复博弈与战略空间的扩展•假定上属博弈重复多次或无限次;那么,每个参与人有多个可以选择的战略:仅举几例:•All-D: 不论过去什么发生,总是选择不合作;•All-C: 不论过去什么发生,总是选择合作;•合作-不合作交替进行;•tit-for-tat: 从合作开始,之后每次选择对方前一阶段的行动;•trigger strategies: 从合作开始,一直到有一方不合作,然后永远选择不合作。
“囚徒困境”的一般表示合作不合作合作不合作T ,T S ,RR ,SP ,P满足:R>T>P>S; (S+R)<T+T支付函数•双方都不合作:•对的解释:–贴现率;–博弈继续的概率;–二者的结合;–一般化:未来收益的重要程度δδδδ−=++++=11...d)-all d,-all (32PP P P P V δ无名氏定理(Folk Theorem)•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参与人对未来足够重视(足够大),那么,任何程度的合作都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得到。
光华管理学院《博弈与社会》-第5章讨价还价与耐心

谈判与信息
• 谈判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揭示和窥探的 过程; • Screening and Signaling • (沈阳的砍价公司) • 由于信息不对称,谈判的结果并不总是 帕累托最优的;事实上,许多帕累托改 进没有被利用。
谈判中的社会规范
• Norm-free bargaining and norm-constrained bargaining; • Procedure norms and substance norms
N
W3 W1 W2
b
P
a
图示
(1)协议一定在边界上; (2)效用度量单位的改变 不会影响最后的协议; (3)去掉没有被选择的部分 也不会影响最后的协议。
纳什福利函数的解释
• (a,b)对最后的分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 以理解为“谈判砝码”(bargaining power); • h和k:是剩余价值的分配比例,又可以理解为 谈判力(bargaining strength),可能与个人的耐 心有关,或与个人的边际贡献(可替代性)有 关; • 纳什解:如果两个人是对称的(即可分配价值 以过(a,b)点的45度线对称),h=k=1/2
决定结果的关键因素
• • • • 谁先出价? 谈判有无最后时限? 谁最有耐心(时间偏好)? 谈判的固定成本多大?
变量说明
• 我们先考虑没有固定谈判成本的情况; • 假定
– x:A得到的份额; – y:B得到的份额;x+y=1 – s:A的贴现率;a=1/(1+s):A的贴现因 子; – r:B的贴现率;b=1/(1+r):A的贴现因 子;
举例
• 抗战后国共两党边谈判,边打仗; • 海峡两案军备; • WTO谈判; • 中美贸易冲突; • 劳资谈判;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义》第9章 信号传递与机制设计

解释中国人送礼习惯
• 月饼的流通,不是为了吃; • 名烟名酒的价格为什么如此高? • 请客吃饭不在吃的是否舒服,而是请客
的人花了多少钱。所以饭馆的档次越来 越高。 • “谁送礼不知道,谁不送礼都知道”。
婚姻习惯
举例
• 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态度的 变化:在封闭的社会,婚前和婚外性行 为都很容易观察;在流动的社会,有些 能观察到,有些不能;如果被观察到的 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被观察到压力将 会减少;
• 官员腐败问题。
• 有熟人在场,陌生人面前表现也不同。
信息不完全导致社会规范变迁
• 如果是完全分离均衡,每类人的行为都是特定 的;
• 如果是混同均衡,所有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 • 如果是准分离(混同)均衡,有些行为传递信
息,有些行为不传递信息; • 如果外部因素导致社会由分离均衡转向混同均
衡或准分离均衡,社会规范就会发生变化。
售股票会引起股价下降); • 融资选择;
资本雇佣劳动理论
0.8
临界能力
0.2。 0
100
个人财富
风险投资问题
• 风险资本投资是“选人”,信息不对称 最为严重;
• 创业者自己的“抵押投资”很重要;
好人好事
• “人上一千,样样居全”; • “坏人”想浑水摸鱼,“好人”如何把
自己与“坏人”区别开来? • 办法是做更多的“好事”。
第9章 信号传递与社会规范
信号传递
•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潜在的交易不能进 行;
• 但在许多情况下,为了获得交易带来的 收益,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会主动揭示 自己的私人信息;
北京大学张维迎_博弈与社会全套讲义ch2

"囚徒困境"的一般表示
合作 合作 不合作 T,T R,S 不合作 S,R P,P
满足:R>T>P>S; (S+R)<T+T
用法律解决"囚徒困境"
合作 合作 不合作 满足:X>R-T T,T R-X,S 不合作 S,R-X P,P
"智猪博弈"(boxed pigs)
有些博弈没有占优均衡,但通过剔除"坏"战 略,我们可以预测博弈的结果.如"智猪博弈"
企业2
做广告 不做广告 4, 4 1 5, 1 1 0, 10
企业1
不 做 广 告 1 , 15
纳什均衡:(做广告,做广告)
所有权配置与等级结构
q2
纳什均衡与学习过程
R1
考虑团队生产:让其中的一个人变成所 有者
工作 工作 偷懒 6,6 8,0 偷懒 0,8 2,2
NE R2 q1
双寡头竞争:Cournot博弈
理性共识
(common knowledge of rationality)
(1)Zero-order CKR: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但不知 道其他人是否是理性的; (2)First-order CKR: 每个人是理性的,并且知道 其他每个人也都是理性的,但并不知道其他人 是否知道自己是理性的; (3)Second-order CKR: (1)+(2)+每个人知道(2) Nth-order CKR: R(b)C(b)R(b)……C(b)R is rational,
按 按 等待 3,1 7,-1 等待 Nhomakorabea2,4 0,0
这个博弈中,大猪的最优选择依赖 于小猪的选择,但小猪的最优选择 与大猪的选择无关.如果大猪知道 小猪的理性的,大猪将选择"按". 均衡是"大猪按,小猪等待". "劣"战略:无论对方选择什么,如 果自己选择A得到的总是收益小于 选择B得到的收益,A就是相对于 B的劣战略.
《社会学博弈论》PPT课件

2007
迈尔森1951 年出生在美 国
创立和发展了“机制 设计理论” 。这一理 论有助于经济学家、 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 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机 制有效,哪些情况下 市场机制无效。此外, 借助“机制设计理 论”,人们还可以确 定最佳和最有效的资 源分配方式。
为什么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会产 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博弈论从 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 解和把握经济现象,并指导更加有效的 经济政策制订。
Prisoner 1
-1 , 0 ,
-1 -9
-9 , -6 ,
0 -6
Nash均衡分析
反应函数法:
, si 1,..., sn ) Maximize ui (s1,..., si 1, si Si Subject to si
其中, s1, ..., si 1, si 1 , ..., sn 是给定的 解法:
假设总产量为Q,总收益为U=QP(Q)-CQ
=Q(8-Q)-2Q=6Q-Q2
其最大值为Q*=3, u1 =u2 = 4.5 ;该结果与纳什均衡有较大的差 异,这就是纳什均衡是源于各厂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 '
产量决策的古诺模型
伯特兰德的寡头模型
厂商2的价格与需求函数: P2, q2 q2 ( P 1, P 2 ) a2 b2 P 2 d2 P 1 其中,d1,d2>0为两厂商产品的替代系数。假设两厂商无固定 成本,边际成本分别为c1和c2。
年度 照片 简介 詹姆斯 · 莫里 斯年生于英 国1936 1996 威廉· 维克 瑞 1914 生于 美国 在信息经济学、激励 理论、博弈论等方面 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获奖缘由 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 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 件下的激励理论
光华管理学院《博弈与社会》电子教案 课件合集

PROSPECT UTILITY THEORY
• Reference-dependent utility:效用水平定义 在财富的变化上,而非财富的最终状态 上; • framing problem:认知心理学; • non-linear:风险(概率)是非线性的。
• 有限毅力(bounded willpower);
– 如一天工作不能超过2优选择由偏好和约束条件决定:人们 选择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偏好不同,也可 能是由于面临的约束条件不同,如买 车; • 最优选择在个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时达到; • 最优选择会随外生变量的变化而改变。
• 制度性约束:
– 如晚上12点必须熄灯;
关于理性人假设
• 理性人的定义:有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 (well-defined preference);在给定约束下 追求偏好的最大化(maximization) • 偏好是如何形成的? • 关于偏好的假设:
– 完备性(completeness):任何两个可选择的 方案之间都是可比较的; – 传递性(transitivity):(偏好具有一致性)
偏好函数
• 如果偏好满足其他一些假设(特别是连 续性假设),可以定义一个偏好函数或 称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
Y
无差异曲线
U = f ( x, y )
• Lexicographic preferences • endowment effect.
A
B X
3
约束条件
• 技术性约束:
2
为什么学习博弈论?
• 博弈论是有关“互动行为”(interactive behavior)的科学
• “A sort of umbrella, or unified field theory for the rational side of social science. It develops methodologies that apply in principle to all interactive situations.”(Aumann and Hart, 1992) • “It provides solid micro-foundations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change.”(Jon Elster, 1982)
《管理学》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ppt课件

ppt课件
9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 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 既不符合权利至上的道德观, 也不符合公平公正道德观的基本原则,但却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 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ppt课件
6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一、功利主义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 的。
合理性:因为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是基于动机,动机就是期望行为带来某些 有利的结果。 如果该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 然就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 由此可见,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 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 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ppt课件
5
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道德
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简单地说,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一) 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财富及其创造活 动的社会性
ppt课件
22
一定的社会责任?
企业好比一块硬币,一面是经济实体,一面是社会公器。
企业家也是由创造利润的创新能力和指向未来的伦理品质两要
素构成的整体。
发现并利用市场机会,不断地“创造性破坏”,这是企业家利
润的源泉,也是企业作为经济实体的存在;
怀着憧憬,完成神圣使命,指向终极关怀,这是企业作为社会
公器的存在。
ppt课件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义-第03章-多重均衡与制度和文化

MAC与IBM
• 据称:Macitosh要比命令行DOS好得多,甚至比基于 DOS的Windows好,但为什么消亡了?通常的解释: DOS成功了是因为它成功了:有更多的软件,更多的 用户;
• 事实是:(1)成本优势;(2)速度优势;(3)商业 环境中,一台机器只用于一种软件,一旦操作员学会, Macitosh的界面优势就没有了;(4)为DOS写软件要 容易的多。
个纳什均衡;cheap talking; • 文化与制度 • 行业组织;
帕累托最优均衡
(3.5“,3.5”) 帕累托优于(5.5“,5.5”)
3.5“
5.5“
Cheap talk 可以 帮助协调到一个 帕累托最优均衡
3.5“ 8, 8
3, 2
5.5“ 2, 3
6, 6
为什么要相信?
C
C1
C2
R1 R
• 1936年Dvorak发明简化键盘(DSK,Dvorak Simplified Keyboard): 认为这一键盘通过平衡双手和更有力的手指之间的工作量,极大 地减少了打字产生的手指运动,其优势在于提高速度、减少疲劳, 以及更容易的学习。
• 为什么没有被采用?最初的打字员不选择学习Dvorak,因为 Dvorak机器很难找到;办公室不原配置Dvorak,因为找不到打字 员;
分蛋糕博弈
x2 1
任何满足x1+x2=1的点都是 纳什均衡。
1
x1
资源争夺博弈(chicken)
Hawk Dove
Hawk
Dove
-1,-1
10,0
0,10
5,5
如何协调?
• 仅仅“理性”是不够的; • FOCAL POINT(PROMINENCE):
第九章:博奕论和信息经济学初步(微观经济学-北师大-杨波)全篇

纳什均衡
“情侣之争”均衡的特点是:女士选择方案确定后,男士会选择最有利的方案;男士选择方案确定后,女士会选择最有利的方案。这种假定对手已选定策略,局中人所选择的最有利方案称为纳什均衡。在纳什均衡中,不可能通过任何调整,使局中人的收益有所改善。
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厂商为什么要做广告
思考:
1、卡特尔协议为什么不稳定,用本节理论来解释。 2、囚徒困境实际上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分离,用它来分析说明无序的竞争也许是有害的。
练习:
古董案:存在均衡解吗? 斗鸡博奕:存在占优均衡或纳什均衡吗?
收益表:
寡头博弈
(300,300)
(1300,500)
(500,1300)
二、信息经济学
1、信息不对称市场之逆向选择 2、信息不对称市场之道德风险
S S
历史人物:
阿克劳夫、斯蒂格里茨 斯蒂格里茨的箱子。
1、逆向选择
定义:逆向选择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行为,其特征是在事前(合同前)市场参与者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的一方隐蔽相关信息,由此,市场出现的不是优化选择,而是劣化选择。市场失效。
第九章:博奕论和信息经济学初步
一、博奕论初步 二、信息经济学初步
一、博奕论初步
引入:田忌赛马 行动特点:根据对手的行动,再进行决策。 决策特点:对手不同的行动,自己的决策也不同。
代表人物:
冯·诺依曼 纳什、海萨尼、泽尔腾。 (林德贝克、斯塔尔)
基本概念
第一个要素是局中人或称作参与者,就是博弈过程的参加者,或者说是选择过程的主体。 第二个要素是策略或称作战略,就是局中人的行为方案。局中人选择时采取的策略集合称作结果。战略与行动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要素是收益,就是局中人追求目标的成果,例如,利润和效用。 博弈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假定竞争对手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选择,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最有利的策略;同时,对手所进行选择时也是如此。(非合作博奕)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原创:何徐任《博弈与社会》这本书是大二时教授《经济学原理》的老师推荐的,老师曾无数次在课堂上提起过“博弈论”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的初步认识是:博弈论的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这是我从百度百科中得到的。
“非合作博弈理论”?!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不自觉的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说实话,心里充满了不解——难道博弈论是在讨论如何不合作吗?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看起了《博弈与社会》这本书,从书中寻求解释。
该书开篇便向我们抛出了两个问题——协调问题与合作问题。
张维迎说:“人是群居动物,群体人具有社会属性”。
这个不难理解,毕竟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是具有“个体优势”的生物,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选择聚集在一起——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孤岛”里,这也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法“独善其身”。
简单地说,即你的“所思所想”不仅仅取决于自己还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你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自己还有他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意味着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将不得不与其他人频繁打交道,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而如何解决合作与协调问题,是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决定了这个社会能否顺畅的运行。
该书在开始探讨博弈论前向我们抛出这两个问题,用意十分明显——能否深刻的认识协调与合作问题,是我们掌握后续博弈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特定的博弈论是以特定的社会作为载体的——也就是说关于博弈论的一切讨论都是以一个特定的社会为背景展开的。
因此,在揭开博弈论的神秘面纱前,搞懂这个特定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将是必要的,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受后续的博弈理论。
可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对一个博弈论领域的小白是十分友好的,很适合初学者阅读。
当然仅仅讨论载体是远远不够。
载体——特定的社会、主体——博弈的双方、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博弈知识,这是博弈论的三大构成部分,它们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九章博弈论

图10-2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二、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对 污染的企业征收排污费, 另一种方法是 颁布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产出的最优条件是 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
污染所造 成的边际社会 成本与降低污 染所产生的边 际社会利益相 等时的污染程 度就是最优污 染程度。
第十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非对称信息 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公共产品 政府对完全垄断的调节
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 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是指 市场在这种场合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 件的商品或劳务。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 要有这样几种: 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假定消费者在交易前只知道所交易的轿车的平均质 量,只有在购进后才确切知道所购买车的质量,那么请 分析一下三个月内轿车市场的交易情况
(包括购进新车后转手的交易),什么样的轿车会 成交? 按照什么样的价格成交?
如果买者与卖者都知道每一辆二手车的质量,消费 者的状况是否比问题(1)中的状况好些?
6. 假定按照消费者对于公共电视服务的偏好将消费者分为三 组,三组消费者从公共电视服务中所能获得的边际收益为:
图10-1 劳动力市场发送信号
三、败德行为
败德行为也称为道德公害, 指在协议达成 后, 协议的一方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 来 损害对方的利益。败德行为产生的原 因 是非对称信息。
败德行为是在承保人无法觉察或监督投 保人行为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解决的办 法只能是通过某些制度设计使投保人自 己约束自己的行动。
博弈论9 信号博弈与声誉模型

例如市场进入博弈事实上就是一个信号传递 博弈。这里,在位者是信号发送者,进入者 是信号接受者。
当在位者选择价格时,他知道进入者将根据 自己选择的价格判断白已是高成本还是低成 本的概率;
进入者确实是在根据观测到的价格修正对在 位者类型的判断,然后选择进入还是不进入 。
图 9.1 信号传递博弈中,发送者有四个纯战 略: 发送者战略 1 :如果自然赋予类型 θ1 ,选择 信号 m1 ;如果自然赋予类型 θ2 ,选择信号 m1; 发送者战略 2 :如果自然赋予类型 θ1 ,选择 信号 m1 ;如果自然赋予类型 θ2 ,选择信号 m2;
(3)是贝叶斯法则的运用。
信号传递博弈的所有可能精炼贝叶斯均衡可以 划分为三类: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准分离均 衡。 分离均衡:不同类型的发送者以 1 的概率选择 不同的信号,信号准确地揭示出类型。 混同均衡:不同类型的发送者选择相同的信号, 接收者不修正先验概率(发送者的选择没有信 息量)。 准分离均衡:一些类型的发送者随机地选择信 号,另一类的发送者选择特定的信号。
(2) 参与人1在观测到类型 θ后选择发出信号 m∈M ,这里 M={m1 , … , mJ} 是信号空间。
(3) 参与人 2 在观测到 1 发出信号 m (但不是 类型θ),使用贝叶斯法则从先验概率 p=p(θ)得到后验概率 ~ ,然后选择 p( m ) 行动 a∈A ,这里, A={a1 , … , aH} 是参与 人2的行动空间。
②如果接受者对R的反应为d, 则类型为t1的发送者选择R的收益为0,低于 自己选择L的收益1,因此类型为t1的发送者 会选择L.
类型为t2的发送者选择L的收益为2,高于自 己选择R的收益1,因此类型为t2的发送者会 选择L. (不可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同均衡
• 如果qC<=P-p, 并且P<=30, 那么,好车和坏 车都会提供保修; • 这是混同均衡(pooling equilibrium):两类 车都提供保修,售价均为P=(20, 30). • 保修不传递信号.
教育如何传递能力信号
• Spence (1973); • 假定一个人的生产率是100,另一个人的生 产率是200; • 假定高能力接受教育的成本是40,低能力 接受教育的成本是120;此时, 教育就可以 成为传递能力的信号; • 如果低能力接受教育的成本低于100, 就 会出现混同均衡.
信号传递(signalling)
自然 类型1 p 信号2 类型2 1-p A 信号1 信号2 B 买
二手车市场:保修
自然 好车 0.5 不保修 坏车 0.5 保修
A 信号1 B
A 保修
A 不保修
买 不买 不买 买 不买 (p,30-p-QC) 买 不买 (p,30-p-qC) (20-qC, 0) (P-QC, 30-P) (20-QC,0) (20-QC,0) (P-qC, 30-P) (20-qC,0)
信号传递 第9章 信号传递与社会规范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潜在的交易不能进 行; • 但在许多情况下,为了获得交易带来的 收益,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会主动揭示 自己的私人信息; • 信号传递: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通过一定 的行为选择来告诉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 自己的真实类型.
求职时穿西装打领带
• 企业需要守纪律的员工; • 穿西装打领带可以传递个性特征;
孔雀的尾巴
• 为什么雄性孔雀的尾巴越长,越受到雌 性孔雀的亲来? • Perception is reality: 尾巴长好,是因为以 为尾巴长好; • Signaling: 尾巴长好,是因为长尾巴是一 个负担,只有健壮者才能负担得起长尾 巴。
时尚
• 跟随时尚可以掩盖自己的品味? • 特定人群的穿着打扮传递特定人群的信 息; • 剃光头,留胡子,喇叭裤,超短裙;
遵守礼仪和法律
• 礼仪是烦琐的,本身没有价值,但正因 为是烦琐的,本身没有价值,才可以显 示当事人合作的意愿; • 其实,许多社会规范都如此; • 法律也如此:签定合同和接受判决是传 递愿意合作的信息。
信号传递:分离均衡
• 假定0.5(q+Q)C<=30-p, 那么,在没有信号 的情况下, 好车卖不出去; • 如果QC<=P-p, 提供保修就是合算的; • 坏车不敢提供保修:如果qC>=P-p; • 这是分离均衡(separating equilibrium):好 车提供保修,售价P=(20, 30); 坏车不提供 保修,售价p=(20-qC,30-qC). • 保修传递好质量的信号.
礼尚往来
• 如果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贴现率? • 此时,双都要送礼,但价值将相互抵 消; • 办法:毁灭价值(destruction of value):成 本必须大于价值; • 送礼物,不送现金;(依赖送礼的原 因) • 送别人自己不会买的东西最合适。
解释中国人送礼习惯
• 月饼的流通,不是为了吃; • 名烟名酒的价格为什么如此高? • 请客吃饭不在吃的是否舒服,而是请客 的人花了多少钱。所以饭馆的档次越来 越高。 • “谁送礼不知道,谁不送礼都知道”。
隐藏信息
• • • • • 如何避免传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笨鸟先飞”; No news is good news; No news is bad news; “private truths, public lies”; preference falsification; • 皇帝的新衣。
作为传递个人信号的社会规范
吃辣椒的故事
• 设想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
临界水平
大学水平
应用举例
• • • • • • • 广告传递信号;(三类产品的区分); 资本市场上的信号; 资本雇佣劳动理论; 风险资本投资问题; 好人做好事; 求职领带; 奢侈性消费;
广告传递质量信号
• 三类产品:搜寻品,体验品,信任品 • 搜寻品(search goods): 广告提供有关产品 存在、价格、特征等直接信息; • 体验品(experience goods): 广告间接传递 质量信号;信息越不对称,广告的信号 作用越大;(税务机关限制广告支出的 不合理性) • 信任品(credence goods):政府干预。
资本市场上的信号
• 债务传递企业质量信息; • 内部人持股比例传递信息;(内部人抛 售股票会引起股价下降); • 融资选择;
0.8
资本雇佣劳动理论
临界能力
0.2。 0 100 个人财富
风险投资问题
• 风险资本投资是“选人”,信息不对称最 为严重; • 创业者自己的“抵押投资”很重要;
好人好事
• “人上一千,样样居全”; • “坏人”想浑水摸鱼,“好人”如何把自己与 “坏人”区别开来? • 办法是做更多的“好事”。
婚姻习惯
• 为什么婚姻关系不按照正常的“合同”签 订?婚姻使当事人失去很多自由; • 如何解决机会主义行为?承诺! • 婚礼和彩礼; • 结婚与性行为; • 社团的惩罚,要求行为容易观察; • “一夫一妻”容易受到监督。
浪费性消费
• 显示自己的身份和财富; • (所以熟人之间没有必要); • 名牌服装的价值:不是显示产品的质 量,而是显示消费者的质量; • 所以,不同的品牌价格不同,即便成本 和质量相同; • (对大学的需求);
问题的关键
• 关键是不同类型的人传递信号的成本不 同; 只有成本差异足够大, 才有可能传递 信号; • 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重要的不 是所学是否有用,而是只有足够聪明的 人才能通过考试. • 重学校品牌,不看重所学专业; • 复习时间长,意味着水平差。
为什么越是好的大学,文凭越值钱?
教 育 成 本 低能力 (高生产率) 高能力 (低生产率)
行为相关假说
• 人的许多特征是相关的(correlated),所 以,一个特定场合的行为会传递更一般 行为的信息; • 或许,只是人们认为是相关的; (perception); • 对父母的孝敬与对他人的诚信;“忠”与 “孝”; • 有熟人在场,陌生人面前表现也不同。
信息不完全导致社会规范变迁
• 如果是完全分离均衡,每类人的行为都是特定 的; • 如果是混同均衡,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一样的; • 如果是准分离(混同)均衡,有些行为传递信 息,有些行为不传递信息; • 如果外部因素导致社会由分离均衡转向混同均 衡或准分离均衡,社会规范就会发生变化。
•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让别人知 道或认为自己的一个值得信任、愿意合 作的人? • 贴现率是决定合作的重要因素;低贴现 率是“好消息”。 • 任何有成本的、可观察的行为都可以成 为传递合作(低贴现率)的信号(Eric Posner, 2000);
送礼
• 人们遵守规范是为了显示自己是合作型的;以 送礼为例; • 假定未来的价值是10, 一个人的贴现率是10%, 另一个人的贴现率是30%;显然,前者愿意送成 本为8的礼物,后者不愿意; • 重要的是送礼对送者的成本,而不是礼物对接 受者的价值; • 穷人的礼物与富人的礼物 •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 了解别人的偏好;
举例
• 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态度的 变化:在封闭的社会,婚前和婚外性行 为都很容易观察;在流动的社会,有些 能观察到,有些不能;如果被观察到的 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被观察到压力将 会减少; • 官员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