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的“尚贤”思想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试论儒、墨比较谈起摘要:墨子的伦理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
墨子反对儒家以等差之爱治政救世,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伦理精神。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三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兼爱”思想:“爱利万民,爱利百姓”;二是“尚贤”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三是“天志”思想:“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
“民本”精神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其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论文关键词:墨子;伦理思想;兼爱;尚贤;天志;民本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享有圣名的思想家。
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当时惟一能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的学派,儒墨因而并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篇),都致力于经世致民。
作为“农与工肆之人”(《墨子·尚贤上》)的代表,墨子从劳动者的角度和深切体会出发,独树一帜,提出了迥异于儒家思想的“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上》)的劳动命题,苦行实践“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道德理想,一生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天志中》)为使命,其伦理思想蕴涵着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其人生境界甚至让对墨子有颇多不满的孟子也惊叹“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在墨子伦理思想的渊源上,《淮南子·要略训》一篇有言:“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孑L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笔者以为,此问题上墨子表现出的革命性和批判性是其同时代的许多道德家不能比拟的,虽然他的伦理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带有乌托邦式的理想痕迹,秦汉独尊儒术后更几成绝学,乃至于在今日对墨家思想的研究依然相形见绌,但墨子的诸多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墨子以“兼爱”为核心的民本道德精神较之孔盂的贵族道德更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墨家管理思想
墨子管理思想浅析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管理思想包括“十论”: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和非攻。
这是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一、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墨子的管理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富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其各种主张,均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核心来展开的。
“兼相爱”中的“兼”,本意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之意。
所谓“相”就是“交互”、“互相”之意。
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人们要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在谈“兼相爱”时,同时必言“交相利”,在他看来,是否做到了“兼相爱”,则必须看是否实行了“交相利”。
他将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的行为称之为“义”,否则就是不“义”。
“交”必然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墨子所说的“交相利”,不是指人们谋取一己之私利,而是要求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共利益。
二、生财论中的生产管理思想墨翟不但主张富国,而且是要求国民财富以极大的幅度增长,达到“倍之”的目标:“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节用上》)。
对于怎样富国,提出了“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七患》)的方法。
“生财密”就是多增加生产,“用之节”就是节约消费。
墨子认为:“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财财用足”(《七患》)。
墨翟在这里所说的“固本”也就是“生财密”。
因此,墨子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他认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七患》),强调:“食者,国之宝也,”、“食言,圣人之所宝也”(《七患》),即粮食的丰裕是一个国家政治统治稳定的基础。
墨子是古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提出富国论的,他着重论述了富国对于治国的重要意义、生产同富国的关系、增加生产的途径等—系列的问题。
墨子尚贤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墨子尚贤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聂翔雁(白城师范学院历史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人才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人才是管理之宝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人才思想争奇斗艳,层出不穷。
其中,墨子的人才思想尤为丰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尚贤思想;德才兼备中图分类号:B 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118(2006)0520018203收稿日期653作者简介聂翔雁(6———),女,白城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
人才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
人才是管理之宝,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雄称霸,御敌卫国,争相招贤纳士,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是对当时历史现状的生动写照,各家各派人才思想争奇斗艳,层出不穷,其中墨子的人才思想尤为丰富,独具特色。
研究墨子人才思想,能够为当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思想源泉和智力资源;对于当代政治体制改革、企业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为实现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实现人的独立、人的开发、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人才的界定春秋时期的尊贤举贤思想,往往只是三言两语,而墨子及墨家学派的尚贤思想,已经有上中下三篇,内容也相当丰富。
墨子提倡尚贤,并阐明怎样的人方可称为贤者。
从《墨子》一书中我们看到,墨子所谓的贤者,实际上是“贤良”或“贤能”的简称,不贤者则被称为“不肖”或“暴”。
首先,在个人素质方面,必须德才兼备。
贤者的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1]它包括德行、才能、学问三个方面,而在这三者中间,德行是首要的,是根本,其次方为才能和学问。
《墨子修身》篇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2]反映了他对德行的重视。
墨子提出为贤之道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也就是从德行方面要求人向善。
贤者任官,则应勤政,早朝晏退,早出暮入。
总之,墨子关于人才标准的主张是比较客观全面的。
浅谈墨子的“尚贤”思想
浅谈墨子的“尚贤”思想摘要: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墨家学派。
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人民的爱和要改变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为平民百姓谋福利。
墨子代表的是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他提出了“尚贤”的主张,希望国君能任人唯贤。
墨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有才能的人,人才的选拔应重视品行、辩才和技艺,选拔人才应不辟远近,不辟亲疏,不辟贵贱,量才而任用,量能而授官。
墨子人才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达到天下大同,“尚贤”思想对强化人才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遏制人事腐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墨子;尚贤;思想墨子,名翟,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出生地不详。
墨子曾今学习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但他感到儒家学派所倡导的周礼繁琐,并且不易实行,所以他弃儒家而创立了新的学派——墨家。
他舍弃周礼而崇尚夏政,将夏禹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一生艰苦朴素,同情和帮助下层人民。
以他为首的墨家学派先后提出了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墨子》一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道德等思想。
墨家学派的影响力非常大,并且还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组织,墨家巨子与秦孝公的对话成为千古美谈,并且战国时曾有过“非儒即墨”的说法,可见墨家是当时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思想流派。
《墨子》开书第一篇就是《亲士》,即墨子的“尚贤”的主张。
足见墨子对尚贤的重视,对人才的渴望。
也表现出墨子宏通与长远的战略眼光。
那什么是尚贤呢?尚贤就是反对贵族世袭制度,选贤举能,任人唯贤,反映了当时的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
当今世界是知识的世界,是人才的世界。
“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成为国家的发展目标,这与墨子的“尚贤”的主张不谋而合。
一、墨家思想的概述《墨子》一书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它包括政治、军事、科学、伦理道德等各方面。
这些思想都体现出墨子渴望社会和谐的主张和看法,对人才能得到重用的渴望。
墨子尚贤思想的现实矛盾-2019年精选文档
墨子尚贤思想的现实矛盾尚贤是先秦思想家墨子的基本政治纲领,从古至今的人才开发和管理领域,这一思想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长期加被以一片赞扬之声。
本文另辟蹊径,试从批判的角度来探讨尚贤思想的矛盾性和现实问题。
、唯才是举与重于工肆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败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变革,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士”阶层发展形成并不断扩大,他们对政治市场的要求日渐强烈。
墨子正是崛起的士阶层中的一员,他平民出身,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现实生活积极关注和思考,创立了墨家学说。
尚贤是墨子政治主张的重要内容,所谓尚贤,即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这种平等的人才观源自墨子崇尚的上古圣王的用人原则:“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1] ,“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上之”[ 2] ,这里贤与贫富、贵贱、亲疏、远近、容貌之类无关,就是要任人唯贤,这是反对儒家“亲亲”用人原则的直接反命题,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政治权益诉求,尚贤标准的受益人群正是贵族宗法世袭制排除而外的士”、“庶”阶层。
这也成为尚贤主张的重要特点――更侧重于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
墨子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侯外庐进一步指出:墨子“所谓‘尚贤',即尚国民阶级的资格,并坚持着国民阶级的立场以反对氏族贵族。
” [3] 此话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强调人才取向的平民化,国民阶级指的是自由民、奴隶、手工业者以及公社农民和百工商贾等,他们是墨子贤者范围扩及到的各种“平民”“贱人”阶级,有“远鄙郊外之臣”、“四鄙之萌人”、“国中之众”,当然包括新兴“士阶层。
《尚贤》篇专门谈到“得士”的好处,也是墨子用人观偏向平民阶层的佐证,“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指出士是国家的辅佐和接班人,得到了士,智谋将不会困穷,身体将不会劳苦,名声立而功业成,美好彰显而丑恶不生。
浅谈墨子的尚贤思想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墨子的尚贤思想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作者:崔召颖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09期摘要:诸子百家的思想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祛其糟粕、取其精华,可以为公共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文中,主要就对墨子的尚贤思想进行了介绍,并就其在当代公共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墨子;尚贤思想;公共管理墨子的用人之道在与“尚贤”,墨子认为,当时各诸侯国的王公大人在主观上都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是,其客观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得其人。
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管理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人力资源的质量优势也在日益发挥其重要性,墨子的用人之道对于当今的公共管理有着不可小觑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坚持选贤任能。
墨子以“尚贤为贤政之本”“馈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之远见,提出了“唯才是举”的主张。
为政之道,在于用人。
选何种人治理社会,乃是自古至今一切统治者概莫能外必须回答的问题。
在公共部门当中,公共管理人员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政府的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影响公共利益。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选拔是人力资源培养的关键环节,所以公共部门一定要做好人才的招聘选拔工作。
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这使招聘中的一些暗箱操作经常披上“推荐”“介绍”的外衣,具有隐蔽性。
一些招聘单位打着“程序公正”的幌子,实则“打人情分”,一些单位以“工作需要”为借口进行不合理的岗位设置。
小北是湖北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如今在一家网站工作。
之前她曾参加过天津某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所投递的岗位仅针对应届毕业生。
但在面试环节,戴琪发现,进入面试的几个人中,有一个是已经在招聘单位工作的人,与面试的几位考官都非常熟识。
面试成绩公布后,该考生成绩名列第一。
事后她得知,这个名义上公开招聘的岗位,实际上是为内部人员量身定制的。
诸如此类事件反映出我国公共管理部门在选人用人环节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需要多措并举加大力度严把选人用人关。
试析墨子尚贤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试析墨子尚贤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摘要】: 尚贤思想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墨子·尚贤》为基础,就贤的标准、尚贤的必要性以及尚贤的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并进一步探析了墨子尚贤思想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 尚贤; 尚贤三端; 置贤三本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是我国古代主张贤人政治的突出代表。
尚贤思想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于《墨子·尚贤》篇,散见于墨子的其它著述中。
下面就什么是贤?为什么要尚贤?以及怎样尚贤三方面对墨子的尚贤思想展开分析。
一、贤之标准:德才兼备“尚,与上同”, [1]意为尊重、注重。
故尚贤意为崇尚贤能。
并做到贤在其位。
若要“尚贤”,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贤”?什么样的人才值得“尚”?墨子所谓的“贤”,实际上是指“贤良之士”或“贤能之士”。
[2]墨子在《尚贤上》篇明确指出:贤者必须符合三个标准,即“尚贤三端”。
一是要“厚乎德行”,二是要“辩乎言谈”,三是要“博乎道术”。
在墨子看来“厚乎德行”之人必须是能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下》),“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的“仁人”、“兼士”。
由此可见,墨子实际上是把德行作为“贤”的首要标准。
墨子在《尚贤下》中说到:“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这里的“为贤之道”,实际上是“德”的具体化。
“辩乎言谈”是贤者的第二个条件。
为什么重谈辩呢?《非命下》解释说:“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惟舌,而利其唇吻也,中实将欲其国家邑里万民刑政者也。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墨子把谈辩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
贤良之士要想被诸侯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具备高超的言谈技巧和灵活的交际能力,来推行自己的治世方略。
[3]所以说,墨子重视贤人“辩乎言谈”的能力,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客观要求。
论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实意义北京大学文学系赵可[摘要]墨子被誉我国古代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他提出了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的、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
本文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选取墨家文化中“兼爱”与“尚贤”的观点来论述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墨子兼爱尚贤企业管理先秦诸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读书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彩纷呈,硕果累累,学术上最为辉煌璀璨的时代。
在当时涌现出许多思想主张互不相同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为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为墨子开创的墨家。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多限于对儒家文化传统及其意义的研究,而忽视研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欠。
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的中国古代重要思想学派——墨家,与儒家文化并称为“显学”。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独步天下,而墨学式微。
直到清代中叶,墨家才又为学术界所重视。
墨子生于战国初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与儒家和杨朱学派齐名,并与后两者抗衡的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韩非子·显学》篇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孟子·腾文公下》篇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墨家的经典是《墨子》,他是墨家著述的汇编,主要是墨子的言行辑录,还包括墨子后学的思想,原有71篇,现存53篇,集中了墨家的主要思想。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尚贤、尚同、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一、兼爱平等墨子提倡“兼相爱”,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等级差别的观念,爱人如己。
用墨子的话说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以此达到“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的良好的局面。
论墨子的“尚贤”思想
论墨子的“尚贤”思想论墨子的“尚贤”思想2016年企业名录大全[摘要]墨子的“尚贤”理论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期望通过“尚贤”来达到一个十分理想的状态,但是却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矛盾之中。
本文力图通过对墨子“尚贤”思想的论述,弄清墨子“尚贤”尚贤的主要内容及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理顺墨子“尚贤”思想的逻辑。
[关键词]墨子;尚贤;圣王;小国[[文献标识码]A一、墨子尚贤思想产生的背景墨子之所以提出“尚贤”的主张,在《墨子》一书中,可以说已经有了明确的交代: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巳。
”(《墨子?尚贤上》)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是执掌国家政权之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个诸侯国所能立身的根本。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一个最为根本的状态就是战争状态,特别是从早期的争霸战争到后来的兼并战争再到后来的秦国的统一战争。
大量的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有很多,如晋国与楚国之间的城濮之战;由于掌权者的原因而国家灭亡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如吴国之灭亡。
甚至出现了君与臣之间的战争,如三家分晋。
墨子反对战争,主张“非攻”,墨子并非仅仅反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且反对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战争。
如果说墨子没有复古的思想话,墨子也希望按照当时之势,实现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君与臣等等之间的和谐共处,而这一切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尚贤”。
而墨子所处的历史时期,则是仅仅有几个主要的大国能够实现自主,大部分的小国都处于贫、寡、乱的状态,根本无法在战争中获得胜利,更何谈取得和平的机会。
墨家思想中的治理智慧
观往知来Chinese Cadres Tribune942019.12墨家思想中的治理智慧墨家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主要哲学派别之一,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在治理国家、提高执政者执政能力方面有着独到的智慧,提出了很多开创性内容。
毛泽东认为,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是中国的赫拉克利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全党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墨家“尚贤”“尚同”“量才”“修身”等思想观点对于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一、尚贤—坚持民主选拔人才,打造稳定的治理基础尚贤,是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之一。
所谓尚贤就是尊崇并推举贤德的人才治理国家,尚贤既是为政之根本,又是选才用人的重要目标。
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希望治理好国家,可为何几千年来政权更迭之频繁,盛世难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缺乏一支既高效又有才华的治国理政团队。
墨子认为,任人唯亲是战国初期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
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无故富贵”。
(《墨子·尚贤中》)墨子指出,选拔人才治理国家,应该像古时的圣王一样任人唯贤,不偏党父兄,不偏护富贵,不爱宠美色,凡是贤人便选拔上来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凡是不肖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
(同上)他主张尚贤选贤,不辨远近亲疏,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可以让他治国的,就让他治国,可以让他居官的,就让他居官,可以让他治县的,就让他治县,充分实现人尽其才。
同时,墨子主张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通过民主选举出贤能之人,他设定了层层选举的民主制度,天子、三公、诸侯国君、将军、大夫、乡长、里长都是选举产生的,以此让德才兼备并且代表民情、体现民意的人脱颖而出治理国家,这也体现了墨子古朴的民主思想。
借古察今,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尚贤者,政之本也”来阐述选才任人的重要性,他提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其中之一是要看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
论尧之行政文化与墨子“尚贤”思想的关系
了舜的才能。在把帝位传给舜之前 , 尧对舜做了全方
年左右 。 历史记载墨子为“ 鲁” 人, 大多数人都认为此 鲁便是古时的“ 鲁国” , 即现在的山东. 但经过专家学 者多次论证, 墨子实为河南鲁山 人。 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人物 , 其学说包括“ 兼 爱” 、 “ 非攻” 、 “ 尚贤” 、 “ 节用” 等主张。其中的“ 尚贤” 思想是墨家学说的重要内容, 墨子认为“ 尚贤事( 使) 能” 是治国之根本 ,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 国家之 富, 人民之众。 刑政之治” 。墨子的尚贤思想包含了“ 重 贤” 、 “ 众贤” 、 “ 进贤” 、 “ 使能 ” 等基本内涵 , 构成 了一 个完整的体系。 墨子的“ 尚贤” 思想是尧之行政文化的继承和
家的贤能之人增多的方法: “ 譬如欲众其国之善射御 之士者。 必将富之 , 贵之, 敬之 , 誉之 , 然后国之善射御 之子. 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 之士厚乎德行, 辩乎 言谈, 博乎道术者乎! 此固国家之珍, 而社稷之佐也, 亦必富之, 贵之, 敬之, 誉之, 然后国之良士, 亦将可得 而众也。” ⑧推举贤能之人, 就要在经济上使他富裕, 在政治上给予—定的地位权利, 在社会上让人们尊敬 他, 在精神上授予一定的荣誉, 最终招致天下的贤良 之士成为国家社稷的栋梁之才。 尧在“ 众贤” 方面的表现是极为突出的, 文献 的 记载也非常多。 “ 尧、 舜举群贤而命之朝。 ’ “ 尧闻舜
佐了舜禹二帝, 在古代司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 鸡汤) , 献给帝
所 以尚贤的重点在于重用, 重用就要授权 , 授权才 能为政 。 才能达到尚贤的 目 的。墨子的这种思想在 当时讲究世袭、 门第 、 出身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进
墨子思想——精选推荐
非攻是反对以强凌弱,反对兼并战争评价: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掠夺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并不现实,是种空想,而且抹杀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反对一切正义的和非正义的战争,不但做不到,也违背了历史的潮流尚贤:主张选贤与能,是难能可贵的民主思想。
用人惟贤,主张让有才能的人为天子、国君和官吏,反对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度,反对王公大人依靠亲属关系取得富贵经济主张:主张节约,反对浪费。
其成员短衣草鞋,饮食简单,不脱离劳动;反对贵族厚葬的奢侈与殉葬的残暴总的评价:墨家是比较进步的学派,但是由于小生产者的不断分化,墨家思想缺少深厚的阶级基础,秦汉以后逐渐的衰落下去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对墨家思想的认识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翟,这一派主张“兼爱”、“非攻”;主张节约,反对浪费;主张举贤任能。
主要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利益。
战国初期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
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
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
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潮流。
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亚圣”之称。
孟子提出“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有“重民”思想。
他认为“政在得民”。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孟子。
发展了孔子学说,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和“暴民”。
主张与民一定的土地,并不夺农时,宽刑薄税。
主张人之初性本善。
被称为亚圣。
荀子荀子要重点讲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
主要有三点:一是他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总结墨子尚贤思想
总结墨子尚贤思想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之一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体系以“尚贤”为核心,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应该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首先,墨子的尚贤思想强调了个人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言语,而个人的行为和言语又决定了他的影响力和地位。
因此,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够影响和改变社会。
墨子强调了仁爱、诚实和正直等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些品德的人,才能被称为“贤人”,才能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墨子还主张贤人应该不断修身养性,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
其次,墨子的尚贤思想也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家庭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基础,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行和行为表现的重要场所。
他主张人们应该尊重父母和长辈,遵守家规和家训,以促进家庭和睦和谐。
墨子还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团结协作,以实现家庭的共同发展和幸福。
墨子认为,只有家庭和睦和谐,才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墨子的尚贤思想还关注了政治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键。
墨子主张君主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心百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反对君主任意行事,强调君臣之间应该有义务和责任的相互关系,并主张通过明智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来管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最后,墨子的尚贤思想强调了人们的责任和义务。
他认为,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墨子主张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社会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
他还呼吁人们要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对贫困、疾病和灾难等不幸的现象给予关注和帮助。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变社会,使之更加公正、和谐和繁荣。
综上所述,墨子的尚贤思想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家庭和睦、政治善治、社会公正等方面的重要性。
墨子管理思想的“十论”
墨⼦管理思想的“⼗论” 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的⼀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是墨⼦。
墨⼦的管理思想包括“⼗论”:尚贤、尚同、节葬、节⽤、⾮乐、⾮命、尊天、事⿁、兼爱和⾮攻。
这是⼀个⽐较全⾯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兼爱相利的管理伦理 墨⼦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这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先秦诸⼦百家最突出的理论标志。
墨⼦对该思想的论述,涉及了“兼爱为本”的伦理基础、“兼以易别”的⾏为选择,以及“爱⼈若⼰”的利益相关原则等管理伦理问题。
兼爱为本的伦理基础 墨⼦所说的“兼爱”,就是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不分远近的普遍的爱,与儒家的“仁爱”相⽐较,有着重⼤的区别。
第⼀,儒家所说的“仁”,以“亲亲”为基础,是以⾎缘关系为基础的⾃然亲情的推演。
⽽墨⼦主张的兼爱则是⼀种⽆差等的普遍的爱,超越了⾎缘、地域的差别。
第⼆,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侧重于仁者的“克⼰”,强调⾃我的道德修养,并不关注别⼈的回报,重在伦理学上的义务。
墨⼦所说的“兼爱”,则落实到“交相利”之上,如果做到了“兼相爱”,⼈⼈都能够从中得到回报,获取利益。
这体现着鲜明的功利观。
第三,儒家所说的“仁爱”,是⼈的真性情的流露,完全是出⾃⼈的内在本性。
⽽墨⼦认为,他所说的“兼爱”是出于天的意志,即“天志”。
在墨⼦看来,公正、公平是天的本质,天的运⾏,⼴⼤⽽没有私⼼,上天会根据⼈们是否做到了“兼爱”⽽进⾏赏罚,这就使⼈们的“兼爱”⾏为带上了某种外在的约束与规范。
兼以易别的⾏为选择 在墨⼦看来,⼈类相互不友爱的原因在于每个⼈都为⾃⼰打算,⽽不为他⼈着想,相互猜疑、对抗、争夺,墨⼦把这种状况称之为“别”。
他的解决⽅法就是⽤“兼相爱”来取代“交相别”,对待他⼈好像对待⾃⼰⼀样。
墨⼦⽐较了“兼者”和“别者”的⾏为⽅式及其效果,说明“兼相爱”与“交相别”对⼈际交往和管理活动的影响。
假设有两位君主,其中的⼀位贯彻“别”的主张,另⼀位贯彻“兼”的主张,于是这位“别君”会说:“我哪能把我统治下的万民百姓的⾝体,看成是⾃⼰的⾝体呢?这太不合情理了:⼈⽣在世没有多少时间,我个⼈享受还不够呢!”因此返⾝观察他治下的百姓:有挨饿的他不馈赠⾷物,有受冻的他不惠赠⾐裳,有⽣病的他不帮助护理,有死亡的他不及时埋葬。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 三、尚贤
三、尚贤释文题“尚贤”是指治理国家者必须尊重、任用有才德的人。
在墨子看来,“尚贤事能”,国家就治理得好;相反,国家就治理得差。
所以,“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尚贤”是治国的根本措施,也是墨子的一项基本政治主张,不仅在当时是有胆有识、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明主旨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
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
不仅如此,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的“尚贤事能”的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攻击。
这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四鄙之萌.人闻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谨.上为凿一门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莫不敬惧而施.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美章.而恶不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避 回避 ②氓 民 ③仅 只 ④网 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用的器具 ⑤惕 警惕 ⑥彰 明显、显著 ⑦倘 如果(2)一词多义①薄⎩⎪⎨⎪⎧ 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②尚⎩⎪⎨⎪⎧ 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好仁者无以尚.之: 襄平侯纪通尚.符节: ③举⎩⎪⎨⎪⎧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举.义兵以诛暴乱: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④逮⎩⎪⎨⎪⎧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诏狱逮.徒系长安: ⑤下⎩⎪⎨⎪⎧ 下.之所以事上者: 无能则下.之: ⑥国⎩⎪⎨⎪⎧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 国.中之众: ⑦上⎩⎪⎨⎪⎧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谨上.为凿一门: 答案 ①治理不好/迫近/减轻,减少 ②崇尚/超过,高出/主管,管理帝王之物 ③选用/兴起,发动/举出,提出④及,达到/比得上/逮捕 ⑤臣下/降去、去除,此指罢免⑥国家/国都 ⑦君王/上面(3)古今异义①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敬辞,称长辈(多用于书信);成人(对“小孩儿”而言)。
墨子的“尚贤”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墨子的“尚贤”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析【摘要】“尚贤”是墨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在其整个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理解和把握墨子的“尚贤”思想不仅是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大力借鉴和弘扬。
【关键词】墨子;尚贤;人才;和谐社会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
他出身卑贱,尝遍民间疾苦,因此成为社会下层民众的代言人。
其“义高于君”的政治伦理思想在当时封建社会中独树一帜。
尽管他的主张与真正的道德教化和德性培养相去甚远,但其“尚贤”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把墨学与儒学并立称为“世之显学”。
如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时期,人才问题在这一时期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从墨子“尚贤”思想出发,分析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墨子“尚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春秋以前的氏族贵族社会,用人完全依据血缘关系,才能并不作为考量的因素,它的作用为人们的血缘关系所掩盖,从天子到卿大夫均为世袭。
虽说存在从下层人民中选拔人才的现象,但并不普遍。
到了春秋中叶,社会经济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旧的宗法制度逐渐崩溃,为孔子“举贤才”思想的提出创造了前提基础。
孔子所认为的“贤才”可以做大夫,甚至要和执政的大夫、高级贵族同列。
这样的主张实质上部分否定了宗法世官制度。
但孔子所谓的“贤才”的主要成分仍然是下层贵族人士,其贵族色彩然浓厚。
与此同时,孔子以复兴“周道”为己任,要求维持封建宗法秩序,其中一个重要制度就是世官世禄制度。
他认为“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这又同他“举贤才”思想相矛盾。
而墨子在孔子之后,叫出了庶人的高昂声音。
他认为以前所谓的“聚贤”、“明贤”并不是真正的尚贤使能。
他说:“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
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尚贤下》) [2]。
在这里,墨子明确认识到天下的君子们之所以在尚贤之时只是明白小事而不明白大事是因为血缘或宗族的关系造成的,而并不是真不认识贤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年之言也。传 日: “ 求 圣 君哲 人 , 以裨 辅而 身 。 ” 《 汤誓 》日: “ 聿求元圣 , 与之戮力 同心 , 以治天下 。 ” 则此言圣之不失 以尚贤
达到的 目标 , 这个 目标是春秋战 国时期作 为一个诸侯 国所能立
是却不可避免的陷入 到 了矛盾之 中。本 文力图通过对墨子“ 尚贤” 思想的论述 , 弄清墨子“ 尚 贤” 尚 贤的 主要 内容及 其
所 面临 的 主要 矛 盾 , 理顺墨子“ 尚 贤” 思 想 的逻 辑 。
[ 关键词 ] 墨子 ; 尚贤; 圣王; 小国 [ 中图分类号 】B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1 — 5 9 1 8 ( 2 0 1 5 ) 0 4 — 0 0 8 7 — 0 3 [ 本千 Ⅱ 网址】h t t p : / / w w w. h b x b . n e t 式来 消灭 了国与国之 间的差别 , 那 就是秦 国统一六 国, 而秦 国 的兴盛与墨家也有密切的关 系, 或许这就是 墨子所无法料到 的 了。下面我们就来看 一下墨子 “ 尚贤” 思想的主旧标 准 的残余 , 为君 主 尊贤 任 能 扫清
障碍。
而 墨子所处 的历史 时期 , 则是仅仅有几个 主要 的大 国能够 实现 自主 , 大部分 的小 国都 处于贫 、 寡、 乱 的状态 , 根本 无法 在
其次, 要对贤能之人进 行全 面的考察 , 谨慎 地授 予其 相应 的官职。“ 然后圣人 听其言 , 迹其 行 , 察 其所 能而慎予 官 , 此谓 事能。故可使 治国者使 治 国。可使 长官者 使长 官。可使 治 邑 者使治 邑。凡所使治 国家 、 官府 、 邑里 , 此 皆国之贤者也 ” ( 《 墨 子 ・ 尚贤中》 ) 。贤能之人 , 其才能有 大有小 , 不可 使有 大才之 人 居于低位 , 使有 小才之人居 于高位 , 更不能使 无才之人 居于 位, 这样才能保证人尽其才 ,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然后 , 给予贤能 以高爵厚禄 以及 断政之 权力 。墨子指 出 : “ 既 日若法 , 未 知所 以行 之术 , 则事犹 若 未成 。是 以必 为置 三 本 。何谓三本? 日: ‘ 爵位不高, 则民不敬也 ; 蓄禄不厚 , 则民不
之战 ; 由于掌权 者的原 因而 国家灭 亡 的例 子也不在 少数 , 如吴 国之灭亡。甚至出现 了君 与臣之间的战争 , 如 三家分晋 。墨子 反 对战争 , 主张“ 非攻 ” , 墨子并非仅仅反对 国与国之间 的战争 , 而且反对人与人之 间的各种 战争 。如 果说 墨子没 有复古 的思
想话 , 墨子 也希望 按 照 当时之势 , 实 现大 国与 小 国、 强 国与弱
国、 君与 臣等等之 间 的和谐 共处 , 而这一 切的关键 之处就 在于
“ 尚贤” 。
( 《 墨子 ・ 尚贤 中》 ) 。周 王朝是 按 照血缘关 系来 封邦 建 国, 虽
然在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 , 但是 旧的标准仍然有 一定的效
第2 8卷第 4期
总第 1 4 6期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UB E 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2 8 . N O . 4 ( G e n . N O . 1 4 6 )
身的根本 。在春秋战国时期 , 诸侯 国之 间一个最为根本 的状态 就是战争状态 , 特别是从早期的争霸 战争 到后来 的兼并 战争再 到后来的秦国的统一 战争 。大量 的战争需要大量 的人力 、 物力 和财力 , 特别是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 因为在春秋 战 国时期 ,
以少胜多 、 以弱胜强 的战争有很 多 , 如 晋 国与 楚 国 之 间 的 城 濮
2 0 1 5年 2月 ( 下)
F e b . ( 1 a s t h a l f ) 2 0 1 5
论 墨子 的“ 尚 贤” 思想
赵 永 建
( 天津 师范大学政治 与行 政学 院 , 天津
[ 摘
3 0 0 3 8 7 )
要] 墨子 的“ 尚贤” 理论是墨子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墨子期 望通过“尚贤” 来达到一个 十分理想 的状 态 , 但
已经有 了明确的交代 :
子墨子言 曰: “ 今者 王公 大人 为 政于 国家 者 , 皆欲 国家之 富, 人民之众 , 刑政 之治 。然 而不得 富而得贫 , 不 得众 而得 寡 ,
墨子不但主张“ 尚贤” , 而且把“ 尚贤” 作 为政治 的根本 : 尚 贤者 , 天、 鬼、 百姓之 利而政 事之 本也 。( 《 墨子 ・尚贤下》 ) 而 且这不但 是墨子所 主张 的, 还是古 代的圣王所 赞成 的: 且 以尚
使能为政也。( 《 墨子 ・尚贤 中》 )
墨子 口中的“ 圣王” 包括 尧 、 舜、 禹、 汤、 文王、 武王 , 这些 人 之所以能持有天下 , 便是在于能够尊 贤任能 , 由此可见 , “ 尚贤”
是墨子对 于统 治者 的要求 。墨子 认 为 , 统治 者 要 “ 尚贤 ” , 就
必须 :
贤为政之本者 , 亦 岂独 子 墨 子 之 言 哉 ?此 圣 王 之 道 , 先 王之书 ,
不得治而得乱 , 则 是本失 其所欲 , 得其 所恶 。是 其故何 也? ” 子
墨子言日 : “ 是 在王公 大人 为政于 国家者 , 不能 以尚贤事能为政 也 。是故 国有贤 良之士众 , 则 国家之 治厚 ; 贤 良之士寡 , 则 国家 之治薄。故大人之务 , 将在于众贤而 巳。 ” ( 《 墨子 ・ 尚贤上》 )
二、 墨子 尚 贤 思想 的 主 要 内容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5 . 4— 0 43 0
一
、
墨 子 尚 贤 思想 产 生 的背 景
墨子之所 以提 出“ 尚贤 ” 的主张 , 在《 墨子》 一 书 中, 可 以说
首先 , 打破 旧的血缘关系 , 不论亲疏 贵贱 , 凡是有 才能 的人 都应得到任用 。墨子指 出: “ 故古者圣王甚尊 尚贤而任使 能 , 不 党父兄 , 不偏贵富 , 不嬖 颜色 。贤者举 而上 之 , 富而 贵之 , 以 为 官长 , 不 肖者 抑而 废之 , 贫而贱 之 , 以为徒 役。是 以 民 皆劝 其 赏, 畏其罚 , 相率而 为贤 者 , 以 贤者众 而不 肖者 寡 , 此谓 进 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