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目标角度谈缓解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压力的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256d4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a.png)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本文将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活问题较多。
一方面,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城中村,卫生条件差、安全问题突出。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较高的生活成本。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经常被迫承担高昂的租房、教育和医疗费用。
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提供稳定的住房和降低生活成本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首要任务。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就业问题也较突出。
尽管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了不少劳动密集型工作,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社会关系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从事简单、低薪的工作。
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着职业发展困难和职业技能不适应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早期教育不完善,学历低和教育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方面遇到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还增加了他们市民化的难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他们实现平等竞争提供基础。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融入问题。
由于来自农村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常常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他们在融入城市社会时往往面临着语言沟通、社交网络和文化价值观的障碍。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帮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面临着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在退休、医疗和其他重大风险面前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相应的养老、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当前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bf20c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1.png)
当前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今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署要求,持续实施农民工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稳步提升农民工工资性收入, 截至8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 2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0万人104%;实现工资性收入5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71. 4亿元任务的79. 83%。
但是,随着全国各地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用工减少,薪资降低,对农民工就业增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是农民工到区外就业意愿降低。
东南沿海输入地企业因受疫情影响订单减少、裁员降薪,务工人员收入下降,输出人员稳定率低。
当地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扶贫车间等对务工人员需求量较大,农民工出于对疫情风险和外出就业成本的顾虑,同时考虑兼顾农业耕作、照顾家庭,导致农民工到区外转移就业的积极性降低。
截至8月底,全市农民工到区外就业54583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17.44%,同比减少7418人,下降11.96%o 二是疫情对服务业吸纳就业影响大。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少,小微企业创业活力不强,吸纳就业能力弱。
3月份以来餐饮住宿、商贸、快递物流等就业容量大的接触性消费和服务行业再受疫情影响,市场活跃度不高,经营相对萎缩,用工持续减少,农民工转移就业工资收入稳定性、持续性不强, 如餐饮服务业普通用工月工资2000-2500元左右,同比下降2%。
三是农民工就业技能有待提高。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2121人,其中,初中及以下227197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72.79%;高中(中职)及以上84924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27.21%。
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弱,培训层次低,开展电子信息科技等新职业、新业态培训较少,劳动力从事高技能、高收入行业少,多从事于建筑领域等体力劳动行业,劳动强度大。
半劳力、弱劳力以及城镇劳务移民,主要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或到扶贫车间就业,工资收入低,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月工资1090元,就业帮扶车间人员平均工资1800—2000 元左右。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29bc00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3.png)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户籍限制我国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居民的身份,限制了他们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福利的权利。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发展空间。
对策一:放宽户籍限制政府应该逐步放宽户籍限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获得城市户籍的机会。
可以通过积分制、居住年限等方式,逐步取消户籍限制,使农民工能够更顺利地实现市民化。
问题二:工资待遇低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工资待遇,经常遭受拖欠工资、加班加点无加班费等情况。
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较低。
对策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严厉打击拖欠工资行为。
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劳动保护。
问题三:教育医疗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的子女往往难以获得城市教育资源,农民工自身也难以享受到城市医疗服务。
对策三:加强教育医疗保障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农民工的教育医疗保障水平。
可以通过增加学校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等方式,向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问题四:社会融入度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他们往往由于文化差异、社会融入度低等原因,与城市居民难以融为一体,形成了“城中村”的现象,不利于城市的社会和谐发展。
对策四: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融入能力。
还应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接纳和认同程度。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191895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0.png)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摘要】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保障缺失、城市生活成本高等现实困境,急需化解。
政府应当引导和支持农民工有序转移,建立健全的城乡统筹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动农业转移人口顺利融入城市生活。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庞大,市民化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工在城市遭遇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不完善,生活成本高昂等困境。
应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困境,提出政府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城乡统筹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化解之道。
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顺利过渡,促进城乡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实困境、就业困难、社会保障、城市生活成本、政府引导、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市民化过程中,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和隔阂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保障缺失和城市生活成本高等困境,如何有效化解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挑战。
问题意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许多农民在城市生活中遭遇种种困境和挑战。
他们往往缺乏城市就业技能,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生活成本高昂、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农民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我们亟需思考如何化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为他们走向城市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2 问题意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希望在城市中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一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困难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353494d4d8d15abe234e49.png)
面,除了极少数的 自 购住房者以外,绝大多数农民
工都 住在 单位 宿舍 、简 易工棚 、雇 主家或租 赁房 等 临 时 陛住 所里 ;在社 会保 障方面 , 目前 我 国针对进 城农 民工 群体 的社 会保 障和福 利体 系 尚不完善 。
( 二 ) 当前 农 民 工 的 城 市 融 入 和 市 民 化 程 度 较 低
他们低层次的生存需要 ,尚不足以支撑他们形成与
当地 市 民相 同或相 接近 的 生活 方 式 ;在 消费 方 面 ,
目前进 城农 民工 的 日常 消费支 出仍 主要 以购买生 活 必 需 品和缴 纳房 租等生 存性 支 出为主 ,鲜 有余 钱用 于 文化 娱 乐 等 消 费 和 自我 发展 的积 累 ;在 居 住 方
、
农 民工市 民化的现状
就业具有转换工作频率快、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
差 等特 点 ,频 繁 的主动 或被 动 “ 跳槽 ”和 失业使 他 们 的城 市生 活始 终处于 一 种动 荡和 不稳定 的状 态 ;
在 收入方 面 , 目前进 城农 民工 的收入 水平 仅能满 足
农 民工 的 现状 主要 从 生存 、 子 女 受教 育 、 就 业 与 收入 状 况等 几 个 层 面 为 着 力 点 。 近 年 来 ,党 中 央 、国务 院对 农 民工市 民化 问题 高度 重 视 ,不仅提 出 “ 公 平对 待 、合 理 引 导 、完 善管 理 、搞 好 服务 ” 的 方 针 ,还 制 定 出一 系 列 政 策 措 施 以保 障农 民工 权益 、改善 农 民工 在 城务 工 的生 产生 活 环境 。与此
看, 农 民工外 出就业的环境虽然有所好转 , 但在就
业 和 权 益 保 障等 方 面 仍 存 在着 诸 多 问题 , 而 且 关 于 农 民工 的政 策 规 定 以及 管 理 制度 ,更 不 能 满 足 完 善社 会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要 求 。
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能路径及政策建议
![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能路径及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d635edc482fb4daa48d4b3c.png)
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能路径及政策建议作者:沈水生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2019年第7期沈水生[摘要] 老一代农民工中大多数陆续在临近退休年龄时返乡,小部分经商的高收入者在城镇定居;新生代农民工中绝大多数在城镇定居;新增农业人口中绝大多数以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身份转移就业、定居城镇,这就是未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劳动经济学;农民工;市民化[中图分类号] D63[文献标识码] A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的目标都是努力实现现代化。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进而转型为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会经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阶段。
在此期间,必然伴随着农业人口转移,即初始的农业社会里占劳动力绝大多数的农业劳动力逐渐由务农转变为从事二三产业,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逐渐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剩下的少数农业劳动力人均占有更多的土地资源,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条件。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据研究,在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农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例降低到10% 以下,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例降低到10% 以下,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降低到30% 以下。
目前,最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比不到5%,农村居民占比不到20%。
中国发展的目标也是努力实现现代化,在此进程中也必然遵循农业人口转移的客观规律,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在2035 到来之以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可能以何种路径实现、应该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予以推进,本文拟对此进行预测性和规范性研究。
一、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必须解决好转移就业、城镇定居、市民权益等三大问题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到城镇稳定就业、固定居住,并且平等享有市民权益。
首先,农业劳动力或新生的潜在农业劳动力,由务农或即将务农转变为从事二三产业就业,是农民工市民化的第一步。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4e68b4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7.png)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摘要】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城市户口限制、就业机会不足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政策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教育培训被认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放宽城市户口限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转移人口的生活条件。
教育培训也是关键,通过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水平,提升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实困境,城市户口限制,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政策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教育培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转移人口占据着很大比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涌入城市,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一方面,城市户口限制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城市居民的权利和福利;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许多农民工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权益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化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来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消除城市户口限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
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可以促进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和发展。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也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铺平道路,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1.2 问题意识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农业转移人口。
这些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国内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及策略.doc
![国内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及策略.doc](https://img.taocdn.com/s3/m/e915eb2e998fcc22bcd10dfe.png)
国内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及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逐步成为了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向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型,农民工市民化亦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历程与意义1.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展开与发展,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随之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缓慢开始阶段(1978-199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迅速推进,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民开始离开土地进入乡镇企业就业,开创了“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
据资料统计,仅1983-1988年期间,就有63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中[1]。
这一时期,农民工以就地转移为主,乡镇企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二个阶段:迅速发展阶段(1992-2000)。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采取多方面措施对农村劳动力加以合理引导和调控,并提倡就地就近和小城镇间流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据资料显示,1993年全国农民工达到6200多万人,比1989年增加了3200多万人;其中跨省流动的约为2200万人,比1989年翻了一番多。
[2]这一时期,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逐渐放开,以跨地区流动为主,出现了大量农民工“离土又离乡”的现象,农民工流动范围扩大,跨省流动比重大幅上升,城市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三个阶段:稳步深入阶段(2001-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增收困难等问题,对农民外出务工采取了积极引导的政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1762b5b767f5acfa1c7cd70.png)
结 构 的根 本性 制度 之 一 。长 期 以来 . 这 一制 度 的存 在 . 导 致 从总 体 上将 农 村农 民 与城 市 市民 逐 渐 分离 开 来 .并 由
决和 落 实 的现 实 问题 2 . 进城 农 民住 房 问题 住 房是 决定 一个 人或 一 个家 庭
生 活方 式城 镇 化 、 待 遇 与市 民均 等化 . 才能 从 根本 上 提高
新 型城 镇化 的 质量和 水平
在 一个地 方 能否 长期 居住 、 生活 和工 作 的重要 载体 。进城
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留思 考 {
农业转移 人 口市 民化 的现实 问题
及解 决对策
文/ 刘 庆 斌
习近 平 总 书记 在 主持 召 开中 央财 经 领 导小 组 第 九次 会议 时 指 出 : “ 推进 城镇 化 的首 要 任 务是 促进 有能 力在 城 镇 稳 定就 业 和生 活 的常住 人 口有 序实现 市 民化 。” 农 业转 移 人 口市 民 化 是 我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建 设 的历 史 任 务 .
届 三 中全 会 明 确 提 出 . 要 创 新 人 口管 理 . 加 快 户 籍 制 度 改 革 .稳 步 推 进 城 镇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常 住 人 口 全 覆 盖 。 2 0 1 4 年7 月 国务 院 发 布 的 《 关 于进 一 步推 进 户籍 制 度 改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8d79aa45177232e60a282.png)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12020年 4 月19 日文档仅供参考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中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一、当前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近年来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进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并提出了 " 公平对待 ,合理引导 ,完善管理 ,搞好服务 "的方针。
各地区 ,各部门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的部署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特别是针对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进城务工遭歧视,正当权利受损害,以及就业技能低 ,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治理 ,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 ,增加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投入,积极解决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
这些方面的工作,在社会上和农民工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农民工外出就业环境有所好转。
但总的看 ,农民工外出就业和权益保障等方面依22020年 4 月19 日文档仅供参考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关于农民工的许多政策规定和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当前 ,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民工工资待遇和劳动环境存在的问题严重:一是工资水平普遍低下,欠薪现象依然存在。
这已成为中国分配领域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 ,且标准调整缓慢,一些企业主往往把最低工资标准当作实际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标准。
农民工工资水平与物价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成比例,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不断扩大。
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1f260ae87101f69e31956d.png)
7 2 —
I 农民同惩 1 。
的比率均未超过 2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
农业经济
( 二)农 民工市 民化 中的突出问题
l 、为农 民工子女提供 的教育服务不足 在学前教育 方面 ,农 民工随迁幼儿大多数进入 的还是 条 子女无法入读全 日制公办 中小 学校 。在高 中教育方面 ,大 量
代化 的健康发 展 ,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向现 代社 会经 件较差的 民办幼 儿园 。在义务教育 方面 ,2 O %以上的农 民工
※本研 究得到 国家社科基金 一般 项 目 《 健全政府主导的维护农 民权益机制研 究》( 批准号: 0 9 B Z Z O 0 8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 《 农地合 法 流转的规 范性 与适 用性 问 题研 究》 ( 批 准号:l O C J Y O 4 1 )资助。 【 1 1 2 o 1 2 年8 月一9 月,课 题组成 员以成都 市范围 内工作的农 民工个体 为调研 对象 ,并 以锦 江、青羊 、金 牛 、武侯 、新都 、温江、高新 、成
1 . 4 3 %,城镇职工 工在成都 工作 已经达到三年或三年以上 ,达到 五年 或五年以 购买保 险了的情 况则依次是 :工伤 保险 占2 7 . 1 4 % ,城镇 职工基 本医疗保 险占 1 5 . 3 6 %,农 民 上的 占到 四成 。近三分之一农 民工从未从事过农 业生产 ,至 养老保 险 占 1 工除参加工 伤保险比率略高外 ,参加其 余城镇 职工社会保险 少有一半以上农民工从生产和生活方式 上已经 “ 非农化” 。
【 农民同置 1 。
农业经济
2 0 1 3 / 1 1
农 民工市 民化 f I l l 问题 及政策建议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3ea212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6.png)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1.人口红利减少导致就业压力增大2.农村人口普遍缺乏职业技能,难以转型就业3.农民工工资低、福利待遇差4.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缺乏二、解决农民工群体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1.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村转型就业2.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改善福利待遇3.建立健全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权益4.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投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三、具体措施:1.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鼓励农村青年自主创业2.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农民工工资,加强对非法劳动中介的打击3.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4.鼓励企业在农村区域投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5.加强政府管理,打击恶意拖欠工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注:此为机器翻译,如有翻译不当之处,请谅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民工就业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也逐步凸显。
其中,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减成为最大的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发展中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导致就业岗位的不足和竞争的激烈。
另外,由于农民工大多来自农村地区,具备的职业技能极为有限,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且,许多传统的农村产业也面临着严重的转型和升级问题,这使得农民工难以实现就业的转型。
此外,由于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地位相对较低,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往往低于平均水平,导致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较为困难。
为解决农民工就业困难的问题,应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使其具备更多的竞争力。
此外,还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这些举措都有可能有效地缓解农民工就业困难问题。
农民工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低工资和差福利待遇。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96bb05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b.png)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 (1)(一)农民市民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1)(二)农民市民化还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三)农民市民化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二、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2)(一)户籍制度和就业政策的限制 (2)(二)社会保障制度缺失 (2)(三)农民工自身素质的限制 (3)(四)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3)三、农民工市民化的解决对策 (3)(一)放宽户籍制度 (3)(二)完善社会保障 (3)(三)提高农民工素质,培养农民工新市民意识 (4)(四)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4)参考文献 (4)摘要: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社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农民工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趋势在增强,所谓农民工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农民离开土地和家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家产业,其身体、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
这一趋势的出现,使农民工问题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觉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农民工市民化,接下来主要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一)农民市民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我国现阶段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我国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但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
农村劳动力过多,人均支配的土地资源太少,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无疑是最根本原因。
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现阶段在乡镇企业不可能更有效吸收大规模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剩余劳动力根本出路在于向城市转移,变农民为市民。
这样一方面使从土地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能够依靠城市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农民市民化大幅度减少农民,把闲置的土地资源适度集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留在农业中的劳动力才能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取更多的收入。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925b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1.png)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篇一: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方案:1. 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能够具备现代化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 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中心。
提供就业信息、职位推荐、劳动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和保障。
3. 支持农民工创业。
提供贷款、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增加就业机会。
篇二:问题:农民工就业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保护不足。
解决方案:1.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和执行,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就业保障水平。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其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3. 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管,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篇三: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缺乏稳定性,经常面临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解决方案:1.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工回乡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和稳定性。
2. 建立就业安置机制。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就业安置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的长期稳定性。
3. 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加就业稳定性。
以上是关于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的三篇文章。
继续写相关内容:篇一: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数量增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
解决方案:4. 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能够具备现代化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免费或者补贴的培训机会。
此外,企业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提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课程,帮助农民工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5. 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中心。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15cfb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6.png)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现行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
尽管一些地区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各种门槛和限制,导致农民工难以真正落户城市。
就业问题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难题。
由于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工作。
而且,在就业市场中,他们还经常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如就业歧视、劳动合同不规范、工资拖欠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的立足和发展。
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又一障碍。
城市的高房价使得农民工很难购买商品房,而保障性住房又往往将他们排除在外。
许多农民工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工棚里,居住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
子女教育问题同样困扰着农民工。
由于户籍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入学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入学手续繁琐、优质教育资源难以获取、高额的借读费等。
这不仅影响了子女的教育质量,也给农民工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首先,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进一步打破户籍壁垒,降低落户门槛,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顺利落户城市,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工。
其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论文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4f82fcccbff121dc3683c7.png)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论文摘要:在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并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民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青年一个群体,大部分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绝大部分。
然而,户籍制度和相关政策却使他们只能游离于城市和乡村彼此之间之间,难以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文章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边缘化;户籍制度;公共政策;职业培训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渴望被誉为城市农民人。
随着近海沿海城市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兴起,农业较慢剩余劳动力出现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快速转移,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民工人数从2000年的7849万增加到2008年的1.4亿,其中64.7%流向地级最少大中城市。
争取“永久性迁移”、“市民化”成为相当一部分“候鸟式迁移”农民工的长期宏伟蓝图。
但是在现阶段,由于户籍制度等障碍,农民工未能真正融入城市。
对打工者市民化的现状和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打工者市民化的现状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是边缘群体。
他们迫切希望转变成城镇市民,但由于自身因素和外生因素使他们不能彻底融入城市,有望成为游走在城市边缘驰骋的群体。
自身各种因素指农民工能力较低或懒惰,以致工作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找不到好缺乏导致其经济条件恶化;外生因素是指市场在制度设置上把农民工排斥在正规劳动力政府之外,使其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造成他们生存状态边缘化。
(董延芳,刘传江 2012)同时部分农民工主动选择边缘化,他们不希望取得非农业户口并与城市居民保持距离。
许多农民工建立了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以同质群体成员生活为主的生活圈子,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民工虽然没有纯粹地聚族而居,越来越多是在城乡结合部租借当地人城乡房屋居住,但在这种混居中他们和城市人是“两张皮”。
(董延芳,刘传江 2012)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可以选择,农民工拒之门外边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方面,大多数农民工在非正规部门或者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岗位,其主要包括特点为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劳动时间长。
浅析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及政策建议
![浅析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及政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5182d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2.png)
浅析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及政策建议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进城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恶劣、生活困难、社会融入难等问题。
因此,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意义和政策两个方面,对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行浅析。
首先,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可以提高社会稳定。
进城农民工长期以来面临融入难的问题,缺乏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这使得他们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通过解决他们的市民化问题,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增加他们的平等感与融入感,进而增强社会稳定。
其二,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进城农民工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劳动力和消费需求都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市民化,可以使进城农民工更好地参与到城市经济中,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其三,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进城农民工作为城市个体的一员,应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益和待遇。
市民化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的差距,使进城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政策建议方面,为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有力支持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相关法规,明确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和义务,保障他们的社会保障、工资支付、合法权益等。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进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其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帮助进城农民工提升技能和创业能力,促进其稳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加大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政策支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
总之,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与正义都有积极影响。
为此,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社会服务与管理。
通过这些政策建议的实施,可以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起来 。但 由于农 民工市 民化进程 缺乏明确 的时刻 表加之 配套制度改革迟迟不到位 , 使得农 民丁 _ = 在城市 中的T作和生 活状态没有发生巨大转变。因此 , 工作和生活上处处遭遇的
壁垒使得农 民工 内心不断受挫 , 市 民化的热情受到影响。
( 三) 全面 、 具体掌握农 民工市 民化愿 望困难 国家推进 农 民工市 民化的各种政策 与成本核算 都要建
有8 . 8 %的农 民工愿 意回农村定居。
( 四) 城 市 接 纳 能 力有 限
农民、 政府和城市是影响农 民工市民化进 程的三个最重
要因素 , 其 中城市是农 民工市 民化的实现载体。作 为农 民工
生活和工作 的地方 , 城市对农 民丁接纳能力直接影 响到了农 民工市民化的速度 。近些年来虽然城市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 但农 民工的人数也 在成倍增加 , 各类型的城市现在大都遭遇
口全覆 盖。 这一提法 为我国解决农 民工市 民化 问题再 一次 明确 了政策导 向。与党和政府 在农 民T市 民化这一 问题 上 明确 的政策导 向相 比, 促进农 民工市 民化的配套制度改革却 滞后 不少 。由于我 国在农 民_ [ 市民化这一 问题上采用 的是 渐进 式的改革 策略 , 导致 过渡性 的政策较多 , 比如与之 配套 的户籍制 度 、 异 地高考 制度 , 虽 然 中央 提出要 改革 , 但 最后 这 些制度 变动 的 幅度 都很 小 , 没有 能从根 本上消 除我 国农
第2 6 卷第 4 期
2 0 1 3 年 4月
长 春 理 工 大 学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Un i v e r s i t y o f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Vo 1 . 2 6 N o . 4 Ap r . 2 0 1 3
从政策 目标角度谈缓解 当前我 国农 民工市 民化压力的对策
李翠 英
( 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 院,天津 ,3 0 0 2 2 2 )
[ 摘
要] 农 民工市民化在 我国 已经成 为一个不 可逆 转的事 实,但 当前这 一工作面临政策导 向明确但配套制度 改革滞后、
对农 民市 民化愿望都估计过高 ,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 的农 民工 都想 成为市民 , 据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课题组对全 国 6 个城
市 的调 查 , 大约有 9 1 . 2 %的农 民T 愿 意 在各 类 城 镇 定 居 , 大 约
进农业转移人 口市 民化 , 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 共服务常住人
整, 而 这 些 调 整 不 可 能 在 短 期 内一 步 到位 。 因 此 , 当前正是 由于城市在农 民二 r 市 民化 过 程 中表 现 来 的 接 纳 能 力 有 限
进程缓慢导致农 民工 内心受挫 、全面掌握农 民工市 民化愿望 困难 、城市接纳能力有限等诸 多压 力。在 重新 审视我 国推行农
民工市 民化 的三大主要政策 目标基础上 ,提 出了继续大力发展农村 、提供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明确土地政策 、充
分考虑农 民工市民化愿望 的差异性 、提供 市民农 民化途径等措 施来缓解 当前我国农 民工 市民化压力。 [ 关键词 ] 农 民工市 民化;政策 目标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C 9 1 6 [ 文献标识码] A [ 基金项 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 社会管理视域下的流动人 口市民化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 T O Z Z 1 2 - 0 l 8 ) [ 作者简介 ] 李翠英 ( 1 9 8 2 一 ) ,女,硕 士,讲 师,研究方向为政府 改革 、公共政策。
立 在 对 农 民工 市 民化 愿 望 准 确 掌 握 的 基础 上 , 不 然 很 容 易 导
、
当前 我国农 民工 市 民化 面临 的压力
从本世纪初至今 , 虽然 党和政府 高度重视农 民T市 民化
致政策 的模糊性 、 不全 面性 以及对市 民化成本估计不足或者 过高 。但 我 国农 民T数 量庞大 、 组织性差 、 流动性强 , 因此 , 无论是政府 、 研究 人员 还是媒体对农 民T市 民化愿望 的掌握
问题 , 但 由于种种原因 , 进程仍然缓慢且 面临以下压力 : ( 一) 政策导向明确但配套制度改革滞后 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 民工市 民化 的问题 , 特别 是党 的十八大报告 指出 , 我国要加快 改革户籍制度 , 有序推
都不 可能非常全 面 、 具体 , 这无 疑增 加 了政府 开展农 民T市 民化工作 的压力 。具体来讲 , 当前我 国不论是官方还是 民间
近 些 年 来 虽 然 党 和 政 府 一 再 强 调 和 重 视 农 民 丁 极 性 被 充 分 调 动
问题 , 但 当前 我 国农 民T 市 民化进 程缓 慢 , 并 面 临 巨大压 力 。当前 对于推进我 国农 民1 = 市民化对策 的研究 大多停 留 在政策手 段的角度 , 往往 忽视 制定这一政 策的 目标 , 从而 陷 入研 究困境 。本文 拟从我 国农 民工市 民化这 一政策 的政策 目标角度分析缓解 当前我 国农民工市民化压力的对策。
民T市 民化 的制度 门槛 , 使 得 当前 我 国农 民工市 民化 面临
巨大压力 。
( 二) 进程缓慢导致农民工内心受挫
到了交通拥堵 、 住房 紧张等 问题 。同时 , 受 知识水平 、 劳动技 能、 收入水平 等因素影 响 , 农 民工在城市 中处 于弱势群体 的 地位 , 要想 让他们短 时间内成 为市 民并享受和市 民一样的待 遇, 需要城市在政治 、 经济 、 社会管 理等诸 多领域做 出重大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