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8讲 典籍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 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 《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 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 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 《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 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 “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 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 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的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 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 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 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
礼记)、书经、诗经、春秋
• 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
1、周易--占筮与哲理 2、论语--礼与仁 3、老子--“道的哲思 4、三礼--规范、秩序与理性的生活 5、淮南子--牢笼万象的体系 6、史记--伟大的历史著作 7、说文解字--认识汉字之门 8、黄庭经--寻求永恒生命 9、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袖珍宝典 10、坛经--中国禅的宣言
• 5.《易》--宇宙奥秘(象数之《易》-占卜)
二、“三玄” 1.《易》--不易、变易、简易(义理之《易》-哲 理) 2.《老子》--道法自然 3.《庄子》--逍遥游
• 三、“四书” 1.大学--如何达到至善之境 2.论语--为人之道 3.孟子--完美政治 4.中庸--最高的德
• 四、其他: 1、史记 2、淮南子 3、说文解字
•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 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 与实,若得若失。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 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 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 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 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 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 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方刺之时, 必在悬阳,及与两衡,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 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 经典常谈· 序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 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 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 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 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 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 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 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 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 分。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主讲: 刘 更 生
genghao111@sina.com
第八讲 典籍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典籍概述
• 中国存世典籍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
无法比拟的。原因?楼宇烈先生说:
“一个述而不作,一个理念相通,这两个
特点就使得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汇聚
成几部具有根源性影响的著作,成为中国文化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 哪些书能称得上经典? • 楼宇烈--“三、四、五”说 “三”--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四”--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五经:周易、三礼(仪礼、周礼、
• 3、《书经》--帝王之学
古代历史文献集。大多为周代政府公告,总 结了夏商两代兴衰的经验教训,提出“民为 邦本”思想,由此决定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 本特性,就是以人事为根本,奠定了中国文 化人文精神的根基。
• 4.《春秋》--中国人的价值观 编年史。分三传 左传:记事为主 公羊传: 谷梁传(后二者谈事件的意义)
• 可归纳为六项: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聘礼 乡射礼
• 《周礼》:治国安邦蓝图 讲国家行政组织法 天官冢宰 地官司徒 春官宗伯 夏官司马 秋官司寇 考工记(冬官司空缺)
• 《礼记》:礼的阐释 关于礼的论文汇编。共49篇-(小戴礼记) 一类:论述阐释礼 二类:解释古礼制度 三类:补充《仪礼》所 不备的古礼
•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岐伯曰: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 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 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 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 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 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 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 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 也,非皮肉筋骨也。
• 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 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 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 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 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 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 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 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 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 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 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 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 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 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 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由为不孝也。 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 理。辄不自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 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 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 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 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 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今 崧专访请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 益无穷,功实有自。 时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
序
昔黄帝作《内經》十八卷,《靈樞》九 卷,《素問》九卷,廼其数焉。世所奉行唯 《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 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 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 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 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 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 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 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
• 九针十二原第一
•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 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 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 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 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 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 经,愿闻其情。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 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
第二节 经典导读
一、五经:
1.《诗经》--不学《诗》,无以言 第一部诗歌总集 ,305篇。最初称《诗》, 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 称《诗三百》。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 密切 。 “诗言志”,学诗可以表达情感、志向, 遣词造句等。
•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国风· 周 南· 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 秦 风· 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国风· 周南· 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风· 卫风· 硕人》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国风· 王风· 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国风· 郑风· 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国风· 卫风· 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 采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国风· 郑风· 风雨》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国风· 卫风· 淇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周南· 关雎· 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 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 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 荡》)
2.三《礼》--不学《礼》,无以立 “礼”不仅是礼貌, 孔子:“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 乐云,钟鼓云乎哉?” 而且是制度,也是道德伦理,甚至是生活 艺术。
• 《仪礼》:古礼仪集成 (1)士冠礼 (2)士婚礼 (3)士相见礼 (4)乡饮酒礼 (5)乡射礼 (6)燕礼 (7)大射 (8)聘礼
(9)公食大夫礼:诸候宴请大夫-迎送、揖拜、座次、 (10)觐礼:诸候秋天觐见天子(春“朝”,夏“宗”,冬“遇”) (11)丧服:人死后亲族所穿衣服-式样、等级、时限、 (12)士丧礼:士族死后的收敛、陪葬、安葬、 (13)既夕礼:黄昏后如何哭祭、守灵、陈列、出殡、 (14)士虞礼:下葬后一系列事项 (15)特牲馈食礼:祭祀祖先的礼仪-筮占、酬宾、献牺牲、 (16)少牢馈食礼:诸候车卿士大夫祭祖(羊、猪) (17)有司彻:祭祖
•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针,长一寸六 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 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 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 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 四寸。鑱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 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 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 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尖如氂,且员且锐,中身 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 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 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 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
的源头,也使得后人得以由此把握中国传统文
化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精神。” --这就是所谓的经典著作
• 述而不作: 《论语· 述而》:“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重点是叙述、阐发前人的思
想。
• 理念相通:文化理念、各门学问之间都是
相通的,如文史相通、医文相通
中国的学问--wenku.baidu.com部分类!不像现在的
“学科”。
• 朱自清《经典常谈》
•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 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 神气之所游行出人者,流注也;井荥 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 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 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 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 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 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是故古人有
•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 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 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故曰: 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 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实,无虚虚, 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 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 者狂,针害毕矣。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 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 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 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 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 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 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 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 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 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 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 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 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 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 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 编撰者的本心了。 • …… • 朱自清 1942年2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 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 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 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 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 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 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 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针道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