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解

合集下载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块二 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 学习单元 仁爱德治——儒家文化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块二 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 学习单元 仁爱德治——儒家文化

学习单元 仁爱德治——儒家文化
一、 孔子和孟子
1.孔子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 为仁就是爱人。怎么样才算爱人呢?孔子认为,应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爱人的具体内容上,孔子认为应该遵守“礼”的规范。 这里的礼指的是周礼,周朝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等。孔子讲爱 人是有差别的,最爱是至亲,然后是旁亲,最后才是九族以外的人。 “仁”的另一个含义与人的自我修养有关。孔子说:“克己复礼 为仁。”所谓克己,即约束自己,复礼即践行周礼。约束自己,视听 言行都依从周礼便是仁了。如果说“仁者,爱人”是把别人当作人的 话,那么,“克己复礼”就是把自己当作人。“仁”就是人的自觉, 因而,孔子说:“仁者,人。”
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在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 断。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了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教过 的学生达3000之多,其中著名的有72人。
学习单元一 仁爱德治——儒家文化
一、 孔子和孟子
2.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在孔子的德政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学说,他 主张,每个诸侯都应该从自己的仁心出发,对人民推行仁政。“仁政”的内容是“制民之产”,意思是给 老百姓一定的生产资料,如田产等,在孟子看来,百姓有了稳定的家业,才会有稳定的道德理念,才会遵 守社会秩序,否则,就容易产生社会混乱。 “仁政”的另一个内容是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孟子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 什么重要呢?因为社稷的存亡、君主的废立全在民心的向背;天子之所以为天子,不是因为他有权力,而 是因为他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君不能保民,就可共诛之。孟子这个“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当时来说是一个 进步,也是他的仁政学说的中心内容。

高中语文拓展课——《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拓展课——《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拓展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方案一、课程依据(一)正视语文的学科特征与教学现状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为达到这些目的,老师们可谓八仙过海,各寻其法。

可我们常听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抱怨:最没味的就是语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将语文课束缚于教材课本,学生学习语文学科也只是徜徉于阅读海洋,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本身应该具有的趣味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敏感语文老师要有效地利用拓展课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外文学作品,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感悟能力和文化敏感。

当一个人有了较丰富的文化素养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语言表达能力都会相应增强,同时,通过文化拓展课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让学生构筑起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一点尤其重要。

可见,语文拓展教学中强化文化性、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一箭多雕,作用不小。

(三)汲取并形成学校的文化底蕴与积淀真如中学是一所已经过了一个甲子的高中,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学校目前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要进一步汲取已有的学校文化营养,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学校文化,其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拓展课程是不可缺少的。

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本身是历史的创造和传承,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活的社会“化石”,具有的民族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群体聚合的内在动力和维系的基本力量。

所以透过课本,衍生课外,了解传统民族文化,从而了解中国文化对于高中生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课程目标这门拓展课名为《中国传统文化》,它的课程目标也是回望中国传统而来的。

我们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现状更多的是专门为了升学,为了职业,为了赚钱,基本人格养成教育都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绪论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000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p1)000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p2-4)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0003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p4-7)三、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0004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p7-8)第一章中国传统哲学第一节天人合一0101 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0102 人与天地的关系0103 人道与天道相一致0104 天人合一的行为要求第二节阴阳变易0105 阴阳的概念及其形成0106 一阴一阳之谓道0107 阴生阳,阳生阴0108 生生之谓易第三节贵和尚中0109 贵和尚中的思想内涵0110 和而不同的内涵及行为要求0111 “和”的哲学内涵0112 以和为贵的精神追求0113 执两用中的内涵及行为要求第二章中华传统美德第一节正心修身0201 修身的重要性0202 安贫乐道0203 勤劳节俭0204 明礼诚信0205 浩然之气第二节与人为善0206 四个基本道德规范0207 忠的内涵及道德要求0208 孝的内涵及道德要求0209 仁的内涵及道德要求0210 义的内涵及道德要求第三节君子怀德0211 内圣与外王的关系0212 隐忍的内涵及道德要求0213 知耻的内涵0214 无私的美德与智慧第三章中国传统宗教第一节佛教与中国的佛文化0301 佛教的起源0302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简史0303 佛教的中国化0304 佛、佛法、佛经和佛寺0305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二节道教与中国的仙文化0306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0307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0308 道教与神仙思想0309 道教的修炼方法——内丹、外丹与道术0310 道教的活动场所——道观0311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三节儒释道三教合流0312 从儒学到儒教的转变过程0313 儒释道融合的进程0314 儒释道融合的根基第四章中国书法、绘画第一节笔墨情志,书画同源0401 书法产生的两大条件:汉字与笔墨0402 书法艺术与书法理论0403 书画同源的表现0404 中国书法的特点第二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0405 墨色浓淡与国画0406 中国画的分类0407 中国画的形与神第三节以形写神,境生象外0408 文人画的特点0409 文人画的意境与格调0410 文人画的最高境界——心灵之境第五章中国诗词、歌赋第一节不学诗,无以言0501 学诗的重要性0502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0503 诗歌的社会文化功能0504 古代诗歌中的忠君爱国思想0505 古代诗人们的气节、修养第二节情与合理: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精神0506 精神之一:关心社稷、忧国忧民0507 精神之二:同情人民疾苦0508 精神之三: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0509 精神之四: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第三节思与境谐: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旨趣0510 旨趣之一:文质彬彬0511 旨趣之二:意境之美0512 旨趣之三:别材别趣第六章中国音乐、舞蹈、戏曲第一节黄钟大吕0601 中国音乐的起源及其教化功能0602 雅乐的形式、乐器及作用0603 歌舞大曲的发展阶段0604 戏曲音乐的歌唱与伴奏0605 戏曲音乐的作用第二节霓裳羽衣0606 中国原始舞蹈的起源与分类0607 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0608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舞蹈第三节皮黄春秋0609 昆曲的诞生、发展及其艺术特点0610 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艺术特点0611 百花齐放的地方戏第七章中国医药、养生第一节阴阳辩证0701 阴阳与病症0702 五行与脏腑0703 实火与虚火0704 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第二节经络气血0705 经络的内涵与作用0706 气与血的相互作用0707 人体的主要穴位0708 针灸疗法0709 推拿疗法0710 刮痧与拔罐疗法第三节养生智慧0711 中医心理思想——养生先养心0712 中医预防理论——未病先治0713 中药的“秘密”——药食同源第八章中国武术第一节止戈为武,尚武崇德0801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0802 中华武德与修身养性0803 武术礼仪及其文化内涵0804 侠义精神与武侠传统第二节内外兼修,术道并用0805 中国武术原理:顺阴阳而运动0806 中国武术特点:内功为体,外功为用0807 中国武术思想:以柔克刚,借力用力第三节形神兼备,武术之美0808 中国武术的姿势之美0809 中国武术的结构之美0810 中国武术的节奏之美第九章中国美食、美饮第一节吃的艺术与追求0901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0902 中国饮食的追求:精美0903 贵族饮食文化0904 平民饮食文化第二节酒文化:杯中日月0905 酒的起源与发展0906 酒的作用与酒器0907 酒与古代艺术0908 “酒德”与“酒礼”第三节茶文化:壶内乾坤0909 茶的作用与功效0910 饮茶仪式与茶道0911 饮茶方式与茶具第十章中国服饰、习俗第一节千年衣裳1001 礼乐文化与中国服饰1002 对外交流与服饰发展1003 行政干预与服饰变革第二节多元多彩1004 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1005 中国服饰的色彩与纹样1006 中国古代的配饰与妆容第三节人文习俗1007 中国服饰与等级制度1008 中国服饰与礼制风俗第十一章中国建筑、园林第一节民居宫殿110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102 古代民居代表——四合院1103 古代宫殿代表——故宫1104 中国建筑文化第二节城墙筑造1105 古代城墙的功能——攻防与连隔1106 长城的历史演变1107 北京城的历史演变1108 中国城墙文化第三节山水收藏1109 古典园林的历史演变1110 皇家园林代表——颐和园1111 私家园林代表——苏州园林1112 中国园林文化第十二章中国器皿、雕刻第一节从石器到青铜器1201 石器的产生与发展1202 青铜器的特点与作用1203 中国赏石文化第二节巧夺天工的玉器和陶瓷1204 玉器的发展与功能1205 陶器的发展与分类1206 瓷器的发展与工艺第三节气韵生动的雕刻文化1207 金石文化1208 造像文化1209 杂项刻镂。

【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课堂讲解ppt课件

【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课堂讲解ppt课件
中秋节
传统节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张明山的泥人,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 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泥人
传统艺术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七夕节
传统节日
清明节
传统节日
除夕
传统节日
2
端午节
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
传统节日
春节
传统节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泥人
传统艺术
京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2课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2课传统美德

课题传统美德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T案例导入(5min)T专授新知(23min)一探索活⅛⅛(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f专授新知(23min)一探索活动(12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5min)【教师】讲述“文化探寻"的相关材料(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请思考:我们身边有没有可学可敬的榜样,他们传递出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传统美德通过讲述"文化探寻",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有哪些榜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3min)【教师】讲解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一、自强不息2O(X)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其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品格密不可分。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人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一说"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哪里?【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的基本内涵“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差错,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板三 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优秀工艺代表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板三 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优秀工艺代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要
模板三 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
目录
学习单元一 百工综述 学习单元二 中国古代百工代表成就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优秀工艺代表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优秀工艺代表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发展概况。 了解我国的传统工艺代表。 学习古代工匠精于技能的工匠精神。
学习单元三 中国古代优秀工艺代表
唐诗人李商隐所写“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称赞了 剪纸之美为人们所喜爱。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 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另外还剪制纸钱、 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至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嘉、 道年间的著名剪纸艺人包钧等,技艺超群,有“神剪”之誉。扬州的剪纸艺 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 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
一、 古代优秀工艺
1.纺织工艺 中国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 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物、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 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纺织品采用麻﹑丝﹑毛﹑棉的纤维为原料,纺绩(纺纱﹑缉绩﹑缫丝)加工成纱线后经编织 (挑织)和机织而成的布帛,通常称纺织品。不同时期的纺织品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发达的尺度之一。中 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中国古代的丝麻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世界上享有 盛名。古罗马帝国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传播认识中国,称中国为“丝之国”。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西北大学第一讲中华文化与天人之学(上)+第二讲中华文化与天人之学(下)张岂之一、文化的定义1、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20世纪20年代胡适先生讲:文化是人们在创造文明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信念、信仰、习俗、风俗习惯等),具有普遍性,今天看来这个定义有不足(没有中华文明有哪些特质)2、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文化是民族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3、2011年10月份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这个定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要在21实际实现紧密结合。

4、血脉即文脉,文化传统、古籍里所讲的道统,孙中山先生也承认我们中国有道统。

文化传统到今天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起源在炎黄时代,在我国黄帝族和炎帝族是史前两个关系密切的大氏族部落,对后来中华民族的生衍发展有很大影响。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产生以后,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有了一个共识: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后期和龙山文化的时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而炎黄时代就在这个时期内,因而中华儿女被称为炎黄子孙。

6、精神家园里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华文化既有古也有今,也展望了文化发展的前景7、为什么要有关于文化的新的定义: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力量发展的动力之一,要把文化软实力提高到民族、国家发展兴旺的高度来认识,这样对文化才有真正的理解8、文化定义对每个人的力量: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凝聚、提升、发展,永不衰竭,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关的9、大学的使命之一就在于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育人在大学里应该得到实现,是学子们深受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本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高度文化自觉的文明人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1、基本元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要维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核心理念)2、西大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教师编了十一本《传统文化经典语录》读本阐释了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现在撰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普及本,初步研究基本的元素、核心理念:天人之学、自强不息、以民为本、居安思危、道法自然、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三、天人之学的理论贡献1、很多人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就想到“天人合一”,但在资料中很少见到,只能在西汉时期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里找到“天人之际,合而为一”2、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物质基础:农业3、五千多年前中国农业格局就已经形成了:南稻北粟4、农业格局的形成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东西:(1)水(灌溉),两条母亲河:黄河和长江(扬子江),培育了中国很早的原始农业,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A.公元前11世纪,在黄河的一个支流(渭水流域)镐京(今西安偏西)建立了西周,经营农猎,倡导礼乐文化,奠定了后来中华文化的坚实基础B.长江的汉支流哺育了陕西南部C.后来黄河流域又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齐鲁文化暨儒家文化的物质基础(儒家创始人孔子出生于山东曲阜尼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现了孔子倡导的自强不息的精神)D.长江流域的稻种农业成为楚文化暨道家文化的物质基础(到家的创始者李耳并非诞生于长江流域而在河南,他认为思想家最高的境界:若水)E.南宋时期朱熹研究儒学的延续、发展,东汉佛教传入与道家的出现,朱熹得出儒学不会衰竭的结论,因为儒学有自身的活水源头,不断随时代发展,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写完了《四书集注》(儒学最有成果的一部著作),表达对儒学的情感和笃信:“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

大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

大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积淀。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传承发展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为代表。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注重孝道、仁爱、忠诚等美德的培养。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印度,于东汉传入中国。

佛教倡导慈悲、无私、修行等信仰和道德观念,对中国古代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觉悟”与“解脱”,通过修行追求人生的境界提升和内在的宁静。

3. 道教文化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强调顺应自然、养生修身、追求永生等思想。

道家经典《道德经》是道教的重要著作,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原理。

道教文化对中国文艺、医药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道教的养生之术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4.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汉字书写为基础,通过运用毛笔和墨汁,通过线条的粗细、书写的力度和姿势的变化,表达出文字的美感和意境。

中国书法融入了儒家的修身养性和艺术追求,既是一种文字书写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

5.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绘画工具和技法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的运用、构图的设计和意境的表现,融入了儒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中国绘画以水墨画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手法。

6. 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音乐注重音律的和谐、乐器的运用和音乐表达的情感。

中国音乐融入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和道教的音乐修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
忍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矛盾。
23
知耻
知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底线,是人自身道德完善的终点和“外王”的起点, 一个人只有具备羞耻之心,才能见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
首先,知耻必先知善; 其次,知耻必先自知; 最后,知耻后必有行动。
24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真正知耻,才会有所行动; 而且只要真正知耻,必然会有行 动。
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义就 是关于我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 么的一系列规则,是应然之则。
21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三节 君子怀德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是每个 人都可以通过修德获取的人格,君子境界 也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单从人格方 面讲,君子具备前面所讲的那些美德就完 全合格了,这就是“内圣”。但如果要做 到“外王”,那就还需要具备下面将要讨 论的美德:隐忍、知耻和无私。
3
一、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指处境虽然贫困, 但仍乐于坚守信仰。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可 以看做是中国古人安贫乐道的最好写 照。
作为一种正心修身的方法,安贫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修炼心智;乐道则 有助于我们坚定理想和信念。
4
二、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是中国人的一种传 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 开勤劳节俭,正所谓“历览前贤 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8
孟子谈“义利”
孟子曾去拜见梁惠王。梁惠王问他:“您不远千里而来,一定 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就回答:“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义就行了。大王说 ‘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老百 姓说‘怎样对我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 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 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 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 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 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 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 的人抛弃父母的,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而不顾君王的。所以, 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 创造得 来的。 (2)中华文化是我国 各民族 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 展起来的,也是在与 世界各国文化 的交流、碰撞、交锋中 发展起来的。 ①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 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 吸 收和 借鉴 外来 文 化的 有益成果 , 不 断增 强 其 包容性 ,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 批判 地予以继承。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①不忘 本来 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 的 根本 。 ③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中 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能够激发民族 自信心 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 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
(2)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 供 有益借鉴 。
(3)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 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 【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 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 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 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 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 治理观。
答案:B
二、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 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①生命力: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的古老文明。 ②创造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是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又是 民族创造力的体现。 ③凝聚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 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篇1我喜欢的民族服饰教学目标:1、欣赏民族服饰,感受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服饰的美2、会用折、剪、贴等多种美工方法制作一种民族服饰3、能较协调的搭配色彩教学准备:各民族娃娃的图片,彩纸剪刀,胶水,皱纹纸、白纸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合适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制作民族服饰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感知法、讲解演示法活动过程:一、欣赏民族服饰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她有56个兄弟姐妹。

今天我带来了很多图片,你知道这些服装是哪个民族的吗?师:这些民族的服饰,分别是苗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服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分别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先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下一环节制作服饰做铺垫。

二、尝试制作民族服装。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师:“今天我要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民族服饰,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民族服装。

你来说说看你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2、教师示范操作师:“这里有很多材料,这是什么?你觉得可以做什么?”教师一边问一边简单地示范操作。

3、提供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说说自己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

2)仔细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

3)自由操作。

通过欣赏图片,获得直观印象,然后组织讨论有利于孩子们更仔细的观察到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帮助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三、展示制作成果。

师:“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用心,下面我要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做的民族服饰。

”师:“你做的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用了什么方法做的裙子?……幼儿将布置好的民族服饰进行介绍,相互欣赏,并随着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通过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幼儿不再是观看老师布置环境,而是与同伴相合作,一起来完成展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学(上)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学(上)
(二)汉魏六朝乐府
1.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骈文代表作: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
唐宋散文代表作品:韩愈:《师说》《原毁》《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永州八记》《三戒》《封建论》《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朋党论》《泷冈阡表》;苏轼:《进策》《石钟山记》《喜雨亭记》。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教学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讲授讨论,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熟悉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板九 源远流长的传统风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中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 模板九 源远流长的传统风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模板九 源远流长的传统风俗
目录
学习单元一 节日风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学习目标
学习了解中国完整的生命礼仪风俗。 深入理解不同人生阶段风俗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 辩证思考生活风俗在现实生活的延伸和发展变化。
一、 中国的生活风俗
学习单元二 人生礼俗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拥有从出生礼、成年礼、婚礼到葬礼的完整的生命礼仪 体系。这种生命礼仪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至生命的逝去而结束, 中间经过了成长、成年、婚姻等环节。生命礼仪是生命历程中柔软的节点,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历程, 又开启了新的生命前景。华夏生命礼仪饱含了华夏人文特色,有“冠”与“笄”的成年礼,有宁静优美 的婚礼,有庄重安详的葬礼,出生礼也是别具特色。
做寿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寿诞礼仪还不甚完备,但是这类仪式已经 比较盛行。至汉代,尊老敬老成为流行的社会风尚,做寿被看作是孝顺的一个表现形式,因而做寿仪式 也是办得越风光体面越好。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做寿礼仪。唐宋时期,则 是做寿礼俗发展的高峰阶段。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曾将自己的生日称作“圣寿节”,开了中国皇帝庆寿 的先河,民间的做寿风气则更为盛行。做寿的礼仪在各地都有不同特色,一般来说,男子办虚岁,女子 办实岁,整岁生日要比其他年份办得更为隆重。生日当天,会设置寿堂、摆好寿烛、挂上寿幛,张灯结 彩等待仪式开始。寿堂的布置一般是在正厅墙壁的中间悬挂南极仙翁(为男性做寿)或瑶池王母(为女 性做寿)或其他象征高寿的画轴,寿堂中央设置礼桌,桌上摆上寿桃、寿糕、水果等物。做寿当天,寿 星端坐于寿堂中间,接受亲友宾客的祝福和晚辈的叩拜,称为“献寿”,通常平辈只是作揖,晚辈则需 叩头。献寿仪式结束以后,主人家摆开寿筵,大家依次入席,品尝寿桃、长寿面等食物,富贵之家还会 请来戏班表演,总之越热闹越好。寿桃、长寿面、寿筵等是寿礼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

高二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知识点总结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 多元起源。

约一万年前,五地先后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区域。

2. 春秋战国,奠基时期(1)出现华夏认同,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 汉朝,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

4. 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5. 宋代,三教合一,形成理学,以朱熹为代表。

评价: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6. 明朝中后期,心学形成,以王阳明为代表评价:标志着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7. 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出现表现:李贽批判理学,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等。

8.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

如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等。

9.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彻底否定儒学),科学与民主成为价值目标。

10.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主流。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重视以人为本。

(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2)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

(3)孟子提出“仁政”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2)荀子以朴素的唯物史观解释自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3. 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1)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尚贤”。

(2)影响:在当时各国掀起了选用人才革古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后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使用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课时分配表证学习/麦未来!课题思想精华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能力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中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教学难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WH颗熟(8min)一案例导入(5min)T专授新知(25min)一探索活动(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0min)一探索活动(15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8min)【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和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旨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染和塑造学生的心灵与品格,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培养”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

【学生】聆听、互动通过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内容和考核要求案例导入(5min)【教师】讲述“文化探寻"的相关材料(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请思考:我们今天提倡和强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也从这些思想精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学生】聆听、思考、回答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思想精华传授新知(25min)【教师】讲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一、讲仁爱【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学生】观看、思考、回答仁爱是指能同情、爱护和帮助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惜春
• 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宁国 府中贾敬的幺女、贾珍的胞妹。因父亲贾 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 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 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 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 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 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 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 的念头,便剃发为尼了。
• 一天,楚王在梦中恍惚看到一个男儿,双眉之间 有一尺宽的距离,相貌出奇不凡,并说道定要报 仇。楚王立刻以千金悬赏捉拿他。男儿听到这种 情况,逃亡而去,躲入深山唱歌。路过的客旅中 有一个遇到他悲歌的,对他说:“你年纪轻轻的, 为什么痛哭得如此悲伤呢?”男儿说:“我是干 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定要 报这杀父之仇。”客人说:“听说楚王悬赏千金 购买你的头,拿你的头和剑来,我为你报这冤 仇。”男儿说:“太好了!”说罢立即割颈自刎, 两手捧着自己的头和雄剑奉献给客人,自己的尸 体僵直地站立着,死而不倒。客人说:“我不会 辜负你的。”这样,尸体才倒下。
• 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 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 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自 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 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 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 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 项。
“易安居士”李清照
• 李清照(1084年3月13 日—1155年5月12日), 号易安居士,汉族,齐 州章丘(今山东章丘) 人。宋代(两宋之交) 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 称。

客人拿着男儿的头前去进见楚王,楚王非 常欣喜。客人说:“这就是勇士的头,应当 在热水锅中烧煮它。”楚王依照客人的话, 烧煮头颅,三天三夜竟煮不烂。头忽然跳出 热水锅中,瞪大眼睛非常愤怒的样子。客人 说:“这男儿的头煮不烂,希望楚王亲自前 去靠近察看它,这样头必然会烂的。”楚王 随即靠近那头。客人用雄剑砍楚王,楚王的 头随着落在热水锅中;客人也自己砍掉自己 的头,头也落入热水锅中。三个头颅全都烂 在一起,不能分开识别,众人于是分开它们 的汤与骨肉,而埋葬了它们。
贾府“四春”之元春
• 元春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长 女,贾宝玉的姐姐,贾府通 称娘娘。因生于正月初一而 起名元春。第2回便已入宫做 女史,第16回加封贤德妃。 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 造了大观园。元春省亲热闹 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 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元春 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
迎春
• 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 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 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 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平儿设法 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 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 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 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预示着荣 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搜神记》
• 《搜神记》是最早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搜集 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 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搜 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 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 《干将莫邪》干将,春秋时吴国人,作为造剑 的名匠,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 楚王铸成宝剑两把,一曰干将,一曰莫邪(也 作镆铘)。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 子,被楚王所杀。其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 报仇。
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讲解
四书五经
•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 著作。 •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
“推敲”典故
• 唐代诗人贾岛, 年轻时因考试不中,曾出家 当过和尚,法名“无本”。后来又还俗应试,到 底没有考进“进士”,只做过“长江主簿”等 小官,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风格清丽,非常注 重锻字炼句。贾岛因赴考到京(长安)。一天, 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道: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可是,又觉得 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 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 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 “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觉 地随着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 手作敲的姿势。
名不正言不顺
汉字演变的次序
“民贵君轻”思想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 子》的《尽心章句下》。“民贵君轻”成 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 • 意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 轻。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 曾命人删除《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作家茅盾
•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 日),原名沈德鸿,浙江省嘉兴市 桐乡市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 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 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 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 小说的创作。

这时,著名的大作家、 “吏部侍郎”韩 愈恰从这儿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拥地过 来了。按当时规矩,大官经过,行人必须远远 回避让路,否则就要犯罪。贾岛这时正迷在 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 来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到韩愈马前。 • 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很 称赞他认真的创作态度。对于“推”、 “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 ‘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骑而行,谈了一些关于诗文 写作的问题.从此成了朋友。
探春
• 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 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 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 几分;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 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 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 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