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论组胚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论组胚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5 期2018 Vol.5 No.5196浅论组胚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包小红(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摘要】组胚学是一种形态学科,因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较枯燥。

所以学校将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通过增加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过程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各种角度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其新型的人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首先从加强情感教育、完善教学过程等方法入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组胚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中图分类号】R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6.196.011 加强情感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学校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今后的工作需求。

在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

教师不单单是要将知识与技术教给学生,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其自己将学到的知识点与技术归纳总结并应用[1]。

因此,在进行一堂课之前,教师需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做到与学生平等交往,将学生当做你的好朋友,教师采用风趣的语言方式,才能使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水平、起到有效的教学成果。

2 完善教学过程2.1 巧妙引导每当接触新知识时,是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开始,而开个好头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可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社会关注度高的话题引入到课堂中,比如在讲内分泌系统时,可将一些相关疾病的图片放出让学生们观看,并于学生共同探讨哪些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侏儒症、巨人症、呆小症等疾病的发生。

组胚实验的心得体会

组胚实验的心得体会

组胚实验的心得体会组胚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和细胞分化。

在我的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一项组胚实验的研究项目,并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启发。

以下是我关于组胚实验的心得体会。

首先,组胚实验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

组胚实验要求我们将组织样本透明化,然后使用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

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它能够移除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脂质,使得胚胎组织更适合于实验操作。

在进行透明化过程时,我们需要精确掌握处理时间和浓度,以避免对组织造成过度伤害。

此外,组胚实验还需要细心操作培养基的更换和细胞悬浮液的抽取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点的不慎都可能导致结果的错误。

其次,组胚实验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观察。

胚胎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等多个阶段。

在我的实验中,我需要每天观察胚胎的变化,并记录下它们的外观和尺寸。

有时候,我需要用显微镜观察胚胎细胞的形态和细胞核的分裂情况。

这需要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深知这样的观察对于理解胚胎发育至关重要。

此外,组胚实验也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在我的实验中,我测量了不同胚胎的大小和形态,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通过这些数据,我能够确定胚胎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且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

统计学知识和数据分析技能是我在组胚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进行组胚实验时,我还发现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各种条件的调节会直接影响到胚胎的发育和细胞分化。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需要仔细监控这些实验条件,并尽量保持它们的稳定。

有时候,我甚至需要在夜间进行监测和调整。

这要求我具备耐心和细致入微的精神。

最后,组胚实验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我的研究项目中,我需要与其他实验室成员共同合作并互相支持。

我们一起交流结果、讨论问题,并共同解决困难。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也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通过参与组胚实验的研究项目,我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组织胚胎学论文

组织胚胎学论文

间充质研究现状及应用摘要:在胚胎时期由中胚层细胞分化而来。

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的基质构成,不含纤维。

间充质细胞呈星状,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细胞网。

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质弱嗜碱性。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有很强的增殖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已经在许多国家开展,美国批准了40余项临床试验,随着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也批准了多项临床试验,走入了间充质干细胞核心技术研发的舞台。

目前,我国已经大力加强干细胞研究工作的开展,包括国家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多家权威研究机构以及各地方脐带血库已将研究技术引向临床。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脂肪间充质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的一个研究分支,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它们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并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为一种或多种构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细胞。

干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

2004年,Le Blanc等报道了首例半相合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GVHD获得成功,其后又报道了异基因配型不合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GVHD的有效性,并且认为在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GVHD不需要严格的配型,其后又有多篇异基因未经配型的MSC治疗GVHD、促进造血重建的报道,其MSC来源涉及骨髓、脂肪、牙周等。

美国FDA已批准了近60项临床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造血干细胞移植:增强造血功能;促使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植入;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2.组织损伤的修复:骨、软骨、关节损伤、心脏损伤;肝脏损伤;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炎性肠炎等。

4.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治疗中的前景一些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

将体外经过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用于治疗,可以避免转染载体进入受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动物组织学胚胎学课程教学论文

动物组织学胚胎学课程教学论文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体会摘要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展开阐述,以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027-01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体正常微细结构和功能,以及胚胎发生和发育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其建立在动物学和解剖学的知识基础上,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密切相关,能够为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产科学、繁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1]。

然而因组织结构处微观水平,学习起来很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微细零散,难以记忆理解,比较枯燥乏味。

此外,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该课程的课时逐渐压缩,这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度越来越大。

如何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现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下。

1教学观念传统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理论课整堂课上教师“一言堂”,学生忙于记笔记;实验课,也是先由教师复习理论课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示教组织标本切片,并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观察[2]。

尽管多数学生能“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养成思维惰性,缺乏自主性。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适当地开展一些讨论,甚至课下可以让学生参与教案、课件的整理,让学生多给教师提意见。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胚胎学2000字论文: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胚胎学2000字论文: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胚胎学2000字论文细胞的衰老与死亡摘要: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

也是机体发育的必然规律,衰老过程可以在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发生,并首先是在细胞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研究细胞层次的衰老与凋亡对延缓机体衰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细胞衰老细胞坏死细胞凋亡一、细胞衰老同新陈代谢一样, 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对多细胞生物而言,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机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 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机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

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

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裂次数各不相同,人细胞为50~60次。

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与动物的平均寿命成正比。

细胞衰老时会出现水分减少、老年色素——脂褐色素累积、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等一系列变化。

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有密切关系。

机体衰老的基础是构成机体的细胞在整体、系统或器官水平的衰老,但不等于构成机体的所有细胞都发生了衰老。

正常生命活动中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更替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也避免了组织结构退化和衰老细胞的堆积,使机体延缓了整体衰老。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寿命和更新时间有很大的差别,如成熟粒细胞的寿命仅为10余小时,红细胞寿命约为4个月,胃肠道的上皮细胞每周需要更新1次,胰腺上皮细胞的更新约需要50天,而皮肤表皮细胞的更新则大约需要1~2个月。

由此可见细胞的寿命总是比人的寿命短很多。

发育生物学理论认为,哺乳动物自然寿命约为其生长发育期的5~7倍。

由此推论,人类完成生长发育约在20~22周岁,自然寿命应是100~150岁,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很难达到这个理论寿命。

组胚总结范文

组胚总结范文

组胚总结1. 简介组胚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和组织形成的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通过不同的信号调控网络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本文将对组胚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总结。

2. 研究内容组胚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2.1 胚胎发育过程研究组胚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和分化过程。

通过观察胚胎的各个发育阶段,可以揭示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的时序和规律。

研究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2.2 信号调控网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通过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

研究这些调控网络可以揭示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和信号传递机制。

其中,包括信号物质的分泌、受体的结合和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等过程。

2.3 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组胚研究还涉及到细胞的分化和组织形成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从未分化状态到特定功能细胞的转变过程,而组织形成则是指细胞按照特定的排列方式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通过研究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的机制,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功能的产生和组织结构的形成。

3. 研究方法为了研究组胚,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3.1 实时成像实时成像是通过显微镜和成像技术,观察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标记特定的细胞和组织,可以了解它们的时空分布和发育动态,从而揭示胚胎发育的机制。

3.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组胚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编辑胚胎的基因,可以观察到编辑后胚胎的变化和发育异常。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确定特定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3.3 计算模拟计算模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细胞和组织形成过程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算法,可以模拟和预测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的过程。

计算模拟可以提供对胚胎发育的定量描述和分析。

4. 研究意义组胚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科学领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组胚实验报告

组胚实验报告

组胚实验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其中包括组胚实验。

组胚实验是指在体外将受精卵分裂成多个细胞,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其组合成新的形态。

这项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胚胎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展机制,开拓新的治疗方法和医学应用。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参与的一个组胚实验的经历和结论。

实验背景本次组胚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类内耳的发育机制。

由于内耳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感官器官,其发育异常往往会导致听力和平衡功能的失调。

通过组胚实验,我们希望了解在不同条件下内耳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为进一步治疗内耳相关疾病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需要将新鲜收集的卵子和精子进行受精,然后将受精卵在培养皿中进行发育,直到发育到8细胞期。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发育良好的受精卵进行分离和组合,组成四倍体细胞团。

在此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辅助技术,如显微注射、化学抑制和生物发光等。

在四倍体细胞团形成后,我们继续将其培养,并在特定条件下观察内耳细胞的分化情况。

具体来说,我们使用了不同的生物探针和荧光染料,以便更准确地检测细胞的类型和状态。

此外,我们还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组胚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内耳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外环境、生长因子和DNA甲基化等。

2. 在特定条件下,组胚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胚胎发育过程,进一步了解一些相关机制。

3. 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数据表明,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组胚实验的条件和技术,以便更好地了解内耳发育和相关疾病的发展机制。

总之,组胚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组胚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模拟胚胎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这项技术的潜力,为生命科学研究做出更加深入的贡献。

组胚实验报告总结(3篇)

组胚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组胚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发育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观察和研究胚胎的发育过程,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细胞分化的机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小鼠胚胎的发育过程,了解胚胎的早期发育规律,掌握组胚学的基本实验操作。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小鼠胚胎的发育过程,了解胚胎的早期发育规律。

2. 掌握组胚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包括取材、固定、染色、切片、观察等。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1.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2. 通过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可以了解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的基本规律。

3. 实验过程中,通过取材、固定、染色、切片等操作,可以观察到胚胎的各个发育阶段。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试剂:固定液、染色液、切片液等3.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手术刀、镊子、剪刀等五、实验步骤1. 取材: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胚胎,放入固定液中固定。

2. 染色:将固定好的胚胎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等。

3. 切片:将染色后的胚胎进行切片,切片厚度一般为5-10微米。

4.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的各个发育阶段,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卵裂期:在卵裂期,胚胎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多个细胞。

此时,胚胎细胞形态相似,大小基本一致。

2. 囊胚期:在囊胚期,胚胎细胞开始分化,形成内细胞团和外细胞团。

内细胞团将发育成胚胎本身,外细胞团将发育成滋养层。

3. 原肠胚期:在原肠胚期,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三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这三个胚层将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七、实验讨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小鼠胚胎的早期发育规律,掌握了组胚学的基本实验操作。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取材困难、染色不均匀等。

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细心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组胚课程心得

组胚课程心得

组胚课程心得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选修了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程,即“组胚学”。

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生命现象。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生物的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对人类的生命起源和演化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从受精卵开始,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我们学习了受精过程中的各种细胞互作和调控机制,以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不同类型细胞和组织的分化过程。

通过研究模式生物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我们了解了生命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分子机制。

这门课程的实验部分也非常有趣和有意义。

我们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受精卵的发育过程。

我们学会了制备培养基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胚胎的各个阶段。

这些实验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我还意识到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胚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同时也涉及到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

比如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争议,以及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等等。

这些问题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起源和伦理的界限,以及科技的发展对生物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还加深了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我开始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的复杂而奇妙,而对生命的探索是如此的有挑战性和有意义。

我对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明白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和积累,才能进一步推动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福祉。

总而言之,组胚课程是我大学期间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收获了对生命发育过程的深入了解,提高了实验技巧和观察能力,并且也对生命科学研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兴趣。

我相信这门课程对我的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非常感激有机会学习这门课程,并且我期待着在未来能够更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生物的奥秘。

针对高职学生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论文

针对高职学生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论文

针对高职学生的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探讨【摘要】组织胚胎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

本文介绍了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针对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课时少,课程多的问题,提出了在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课程及各章节的引入中,运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颇具吸引力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时间,采用较为新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的课程改革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改革;以评促学;三点一线1 高职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现代高职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是高职院校医学类及其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1]。

然而由于传统的高职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和后期临床实践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导致学生误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以后实际从事的职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很多学生就对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动力不足等不利因数。

以往的高职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导向,更多的注重知识的讲授,没有注意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更加的缺乏主动性,学生对这门课程也越来越失去兴趣,时常产生不愿意学习的情况[2]。

当前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一线教学策略的探究主要是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上,高职院校医学类的教学实践课程设置的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的正常教学实践学时相对较少。

如何更好的利用较少的学习课时,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后学习这门课程的自主性方面却鲜有报道。

2 重视课程和每个重点讲授单元的引入方法2.1 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引入护理专业的女生较多,她们大多性格比较内向,学习勤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做得较好,但学习主动性、提问积极性与动手能力较弱。

学生在此之前也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听一次这种课是比较有好奇心,所以授课的第一次引入对以后的教学非常的重要,这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吸引学生,否能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否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的最好时机。

20102018年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20102018年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作者简介:贺晓舟,男,1972-11生,硕士,讲师,E-mail :micro -he@163.com 收稿日期:2018-10-122010-2018年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情况分析贺晓舟1,窦肇华2(1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东莞523808;2吉林医药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摘要:对2010-2018年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研究论文进行抽样,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文献分析,发现经验总结法仍然是当然主流的研究方法,其他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也在逐步增加。

当前研究内容的热点集中在教学资源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领域,总体上教学研究质量仍然不高,今后应进一步把握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研究论文;文献分析中图分类号:R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450(2019)02-0168-03DOI :10.13754/j.issn 2095-1450.2019.02.25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论文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

本文从教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质量三个方面,对2010-2018年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研究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当前该学科教学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1数据搜集与研究方法检索发现收录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论文的期刊分散,有20余种,根据论文发表的期刊分布密度和期刊等级,选择《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和《基础医学教育》(山西医科大学)三本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作为统计样本,发表时间从2010-01-01至2018-09-18。

在CNKI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使用检索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OR组织胚胎学OR组织学OR胚胎学OR组胚,限定期刊检索,检索过程中发现《解剖学杂志》在CNKI 收录不完整,而维普数据库完整收录了该期刊全部内容,为避免漏检,《解剖学杂志》改用维普数据库检索。

组胚实验报告范文

组胚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名称组织胚胎学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并描述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组织的结构特点。

3. 了解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三、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6日四、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五、实验设备1. 显微镜2. 切片机3. 组织切片4. 玻片5. 洗涤液6. 染色剂六、实验原理组织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发育过程的一门学科。

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可以了解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胚胎发育是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了解胚胎发育过程对于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内容与方法1. 显微镜使用- 学习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 掌握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 上皮组织观察- 观察单层立方上皮(肾脏)的结构。

- 观察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的结构。

3. 结缔组织观察- 观察疏松结缔组织(肠系膜)的结构。

- 观察致密结缔组织(皮肤)的结构。

4. 肌组织观察- 观察骨骼肌的结构。

- 观察平滑肌的结构。

5. 胚胎发育观察- 观察受精卵的结构。

- 观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和形态变化。

八、实验过程与分析1. 显微镜使用- 通过学习,掌握了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 掌握了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 上皮组织观察- 观察到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 观察到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呈柱状,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纤毛排列在细胞表面。

3. 结缔组织观察- 观察到疏松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

- 观察到致密结缔组织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细胞较少。

4. 肌组织观察- 观察到骨骼肌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呈长条形,肌原纤维排列成束状。

- 观察到平滑肌呈长梭形,肌纤维间无肌原纤维。

5. 胚胎发育观察- 观察到受精卵由卵黄和透明带组成,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 观察到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和形态变化,如囊胚形成、原肠胚形成等。

九、实验结论与总结1. 成功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植物组培论文(Y)

植物组培论文(Y)

兰花的组织培养xx生物科学 xxx 指导教师 xx学号 xxxxxxxxxx摘要:组织培养是先进的无性繁殖方法。

取用植物器官或组织的一小部分,脱离母体而加以培养,经过诱导和分化,使它再生成独立的新植株。

也称为外植体培养。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兰花植物快速繁殖早在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巴兰特(Haberlandt)预言:“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每个细胞都像胚胎细胞那样,可以经过体外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植株。

”在这个假说指引下,法国科学家戈第勒(Gautheret)和诺贝库特(Nobecourt)用小块的胡萝卜根,于1938年成功地在试管中用培养基培养出愈伤组织。

1939年,美国科学家怀特(White)用烟草茎段形成层进行组织培养和继代培养,也获得成功。

他们的工作为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美国斯库格(Skooog)等又从愈伤组织中分化出幼苗来,培养出了真正的试管植物。

从此之后,组织培养的技术,不断创新改进,在实验上和应用上都获得日新月异的进展。

兰花的茎尖组织培养,最早是法国人葛雷尔(Morel)在1960年获得成功的。

他利用茎尖培养的目的是想除去兰属植物上的病毒,他得到了无病毒的幼苗。

他发现兰属茎尖培养,可逐渐增大而形成类原球茎体,与兰花胚胎正常发育相似,经过分割,重复培养可以大量增殖。

按照理论计算,l个外植体在1年之内可产生400万株苗之多。

从此,组织培养技术被应用于兰花的繁殖,多年来形成了兰花的工厂化、商品化的生产。

目前,兰花的各个部位,各个器官,即根、茎、叶、芽、花序、幼胚等都可以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

组织培养要有必要的设备和比较高的技术措施。

首先要有培养室、无菌接种室及各种培养用具、用品等。

在培养时要先配制培养基,剥取外植体,然后消毒、接种、转移,最后试管苗移植等,都需要比较复杂和细致的技术。

现将组织培养的方法简介如下。

1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用各种不同成分和剂量的元素,加上各种维生素、激素等制成。

组胚小论文

组胚小论文

一个家族—MPS我是库普佛细胞,存在于肝中,也叫肝巨噬细胞。

我存在于一个大大的家族里,家族很特殊,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只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这个大家族有个名字叫做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英文名是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又称为MPS。

当然,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先讲讲我的家族历史,起初,我们一起生活在骨髓中,叫做髓样干细胞。

有一天,一群叫做细胞因子的外来人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被他们影响,不得不隐姓埋名,并离开了我们的家。

离开骨髓后我们一路取名为幼单核细胞,在到目的地—血液之后我们又取名为了单核细胞。

在这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我们锻炼了自己,发生了进化,但也丢失了一部分伙伴。

在血液中,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我和我的一部分兄弟姐妹仅仅只呆了几个小时,就粘附到了毛细血管内皮结合处,移行到了全身各组织处。

还有一部分兄弟姐妹陆续地跟着我们来了,最后来的也只是在血液中呆了数十小时。

我们各自到了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发展自己。

我到达了肝,成长成了库普佛细胞,而其他的分别成长成了肺的尘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淋巴组织的交错突细胞、表皮的朗格汉斯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以上便是我的家族的变更史了现在我们各自处在我们的新家中,在新的家里生活的很好,于是我们便没有继续奔波了。

在新的家里,我们都有自己的使命,也是我们生存的价值。

我们作为巨噬细胞,最喜欢的就是吞噬了,吞噬一切对我们家有伤害的异类,有时,我们可以分泌一些活性物质来攻击敌人,同时我们也会消除家里的死伤人员,所以别人又叫我们“机体清道夫”。

我们也监视着家里的成员,以免肿瘤入侵,当然,我们还具有双相性免疫调节的能力。

总之,我们努力地保卫者我们的家,而我们的大哥—朗格汉斯细胞更是在表皮当了守卫城墙的战士,保卫者我们整个大大的家。

这便是我的家族,一个伟大的家族,我为我的家族而自豪。

组胚实验报告

组胚实验报告

组胚实验报告组胚实验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生命的探索,组胚实验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组胚实验是一种通过人工方式将不同的细胞组合在一起,以形成胚胎的技术。

本报告将探讨组胚实验的背景、原理、应用以及伦理问题。

一、背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来治疗各种疾病。

组胚实验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通过将不同的细胞组合在一起,科学家可以观察和研究这些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和分化能力。

二、原理组胚实验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不同类型的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人工的胚胎。

这些细胞可以来自不同的个体,甚至不同物种。

通过控制细胞的比例和环境条件,科学家可以观察到这些细胞的发育情况,并研究它们在不同组合下的表现和功能。

三、应用组胚实验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研究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机制,从而加深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理解。

其次,组胚实验还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伦理问题组胚实验的出现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的讨论。

首先,由于组胚实验通常需要使用胚胎或胚胎干细胞,这涉及到胚胎的伦理问题。

许多人认为胚胎具有生命的尊严,因此不应该将它们用于实验。

其次,组胚实验也引发了物种界限的模糊问题。

如果将不同物种的细胞组合在一起,那么这个实验体到底算是属于哪个物种?在面对这些伦理问题时,我们需要权衡利弊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法律。

一方面,组胚实验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对生命的尊重和伦理底线。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伦理审查制度,确保组胚实验的进行符合伦理和法律的要求。

总结起来,组胚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

只有在平衡科技发展和伦理底线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组胚实验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优秀论文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优秀论文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优秀论文扩大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关键词:内窥镜检查经鼻蝶入路枕骨大孔腹侧区三维重建应用解剖学摘要:本研究拟通过斜坡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旨在掌握扩大的经鼻手术入路。

目的: 1、为扩大的内镜下经鼻斜坡及枕骨大孔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通过对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描述和测量,掌握斜坡及其周边的解剖特点,建立该手术入路的解剖标志点及安全操作范围。

2、结合当今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探讨内镜解剖、断层解剖以及影像解剖之间的比对关系。

3、通过在新鲜尸头标本上完全模拟内镜下斜坡区的手术操作,进一步验证手术标志点的实用性,验证并确定手术安全范围、避免术中误伤重要解剖结构。

而且对于今后经鼻内镜手术器械的之制作及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

4、为今后研制经鼻入路至斜坡与颅颈交界区虚拟手术软件积累经验,为该手术入路的广泛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材料与方法: 1.干性头颅标本20个,进行骨性颅底斜坡周围解剖标志点的测量;福尔马林固定完整头颈部标本20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完全模拟经鼻手术入路,解剖观察经鼻蝶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确立手术标志。

并利用游标卡尺(精度0.02mm)和圆规,测量该区域手术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

测量翼管、咽鼓管咽口、破裂孔、舌下神经外口、颈内动脉管、寰枢椎处椎动脉、寰枢椎处颈内动脉、枕髁前缘内侧距正中线的距离。

测量前鼻棘距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寰椎前结节的距离。

参照国内骨性颅底斜坡区的各结构的形态、测量及毗邻关系以及断层解剖进行对照、SPSS13.0软件统计学分析研究。

2.新鲜完整头颈部标本5例,利用直径为4mm,长度为18cm的0°及30°鼻内镜及部分内镜器械,完全模拟内镜经鼻入路。

验证确定的手术标志,了解内镜下手术区的解剖学特点。

3.新鲜尸头标本的64排CT骨性结构三维重建、动脉内灌注氧化铅后的血管三维重建及1.5T MRI平扫后影像资料之间的影像解剖学对比研究。

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综述消化系统的研究进展----慢性胃炎的治疗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digestive system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专业:2011级基础医学学号:11061226022学生:邢群群Student:xingqunqun完成单位:郑州大学完成时间:2016、11、12慢性胃炎的治疗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作者:王元 wangyuan【摘要】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多发的疾病当属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包括用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内的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目前根据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

慢性胃炎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有异型增生者有一定的癌变倾向。

特别是中国人的慢性胃炎发病率占世界比例最高,慢性胃炎的诊治更是常见或急切。

本文综述该病的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它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ylori;进展【Key words】chronic gastritis;H.pylori;advance慢性胃炎是主要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20世纪40年代起由于胃镜发明和初步应用,胃炎作为一个临床疾病开始得到真正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2015级动科三班
姓名:庞沈雨
学号:201540511324
课程论文题目: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课程名称: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学生:庞沈雨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科三班学号:201540511324)
摘要: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

也是机体发育的必然规律,衰老过程可以在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发生,并首先是在细胞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研究细胞层次的衰老与凋亡对延缓机体衰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细胞衰老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一、细胞衰老
同新陈代谢一样, 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对多细胞生物而言,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机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 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机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

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

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裂次数各不相同,人细胞为50~60次。

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与动物的平均寿命成正比。

细胞衰老时会出现水分减少、老年色素——脂褐色素累积、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等一系列变化。

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有密切关系。

机体衰老的基础是构成机体的细胞在整体、系统或器官水平的衰老,但不等于构成机体的所有细胞都发生了衰老。

正常生命活动中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更替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也避免了组织结构退化和衰老细胞的堆积,使机体延缓了整体衰老。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寿命和更新时间有很大的差别,如成熟粒细胞的寿命仅为10余小时,红细胞寿命约为4个月,胃肠道的上皮细胞每周需要更新1次,胰腺上皮细胞的更新约需
要50天,而皮肤表皮细胞的更新则大约需要1~2个月。

由此可见细胞的寿命总是比人的寿命短很多。

发育生物学理论认为,哺乳动物自然寿命约为其生长发育期的5~7倍。

由此推论,人类完成生长发育约在20~22周岁,自然寿命应是100~150岁,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很难达到这个理论寿命。

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和死亡的基础。

虽然,自然衰老不是疾病,但它与许多老年性疾病关系紧密。

随着年龄增长,衰老机体在应激和损伤状态下,保持和恢复体内稳态的能力下降,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老年性痴呆等几率增大。

人们往往把老年性疾病认为是衰老的必然结果,这是不够准确的,应该强调生理学衰老与病理性衰老有本质区别。

生理性衰老是一个缓慢过程,生理性衰老者基本上能够老而无疾,老而不衰,甚至老当益壮。

病理性衰老是指常年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疾病促使机体加速老化。

然而,当前人们对衰老生物学机制的认识尚浅,无论是生理性衰老,还是病理性衰老都是以机体细胞总体水平的衰老为基础,要阐明机体衰老的机制必须从研究细胞衰老的机制开始。

尽管衰老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延缓衰老,尤其是努力避免病理性衰老却是可以做到的。

据报道,2050年全球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0亿,大约为总人口的20~30%。

面临人口老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寿命普遍提高的趋势,保障老年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因此,开展衰老生物学和延缓衰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细胞衰老的研究可了解衰老的某些规律,对认识衰老和最终找到推迟衰老的方法都有重要意义。

细胞衰老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物学问题,
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阐明衰老过程,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将不断延长。

二、细胞死亡
1、细胞坏死
长期以来细胞坏死被认为是因病理而产生的被动死亡,如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均导致细胞坏死。

坏死细胞的膜通透性增高,致使细胞肿胀,细胞器变形或肿大,早期核无明显形态学变化,最后细胞破裂。

细胞裂解要释放出内含物,并常引起炎症反应;在愈合过程中常伴随组织器官的纤维化,形成瘢痕。

细胞坏死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坏死即生物体由于遇到突然的损伤引起,如车祸对人体组织的伤害,引起细胞结构的破坏而死亡,出现严重的坏死性反应;另一类则是慢性坏死是缓慢发生的死亡过程,与其他细胞死亡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2、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虽然凋亡与坏死的最终结果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过程与表现却有很大差别。

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的死亡过程,其发生是受程序控制,逐步激活凋亡通路引起的,不产生炎症。

而坏死由于细胞内含物释放到细胞外,导致炎症。

按照人类死亡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效应来推理,凋亡信号应该是自然的信号,凋亡是一种自然死亡,凋亡的细胞被悄悄地处理掉就完了,用不到激动和调动免疫系统。

而坏死则不一样,坏死是要把死细胞的内容都
释放到血液中,引起免疫系统的“愤怒”,激发和调动免疫系统来攻击造成坏死的因素,从而避免更多细胞的死亡。

如此推理,凡是能复制的生物如病毒和细菌造成的死亡应该是坏死或程序性坏死。

只有这样的死亡形式才能引起免疫系统的注意,调动免疫细胞来群起而攻之。

因此,我们要向为了机体全体细胞的利益而壮烈牺牲的坏死细胞致敬!致敬之后要花大力气来研究细胞坏死的信号、机理和调控以及它们对人体功能和疾病的影响。

反过来,研究细胞坏死的结果也可以被应用到人类社会去发现造成人类“坏死”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五、结束语
机体由细胞组成,因此细胞水平的研究对机体的强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科幻小说中提到看关于细胞衰老的应用,如《哑舍》中主角因为服用药物体内的细胞癌变但在体外穿上了一件可以抑制癌细胞不断分裂的赤龙服,所以主角从秦朝货到了现世;虽然书中这一说法有较大的科学错误即癌细胞不会像正常细胞那样工作但是癌细胞的无限分裂的原理还是应用上了。

如今细胞技术越来越发达,据美国最新的一次实验表明,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生长了几十年的癌细胞失去了活性,并在几周内死亡。

实验的原理是阻断癌细胞逃脱正常机体的控制途径,而使其老化和死亡,但是,这种实验能否转变为对病人的治疗,尚须克服许多困难对细胞衰老与死亡的研究越来越深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出对抗癌细胞而又不伤害人体的方法,人类的寿命也许能大大延长!
参考文献:
1、《哑舍》作者:玄色
2、《健康博览》, 1998(4):28-29
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15):19-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