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伯格:自我测量的自尊
自尊与自信测定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自尊与自信测定方法的发展与应用自尊与自信是人们成功和幸福的重要支撑,因此,测定个体自尊与自信水平的方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关于自尊与自信测定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自尊的测定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心理学家杰姆斯的自我心理测验。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验者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来评估其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们意识到自尊的测定应该包括多维度的尺度,于是出现了一系列多维自尊测量工具,如特尔曼的自尊量表、罗森伯格的自尊问卷等。
这些工具通过问卷的形式,综合考虑了自信、自尊感和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全面客观的测定方式。
与此同时,自信的测定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早期的自信测定主要依赖于观察者的评估,如教师评定、家长评价等。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大的缺陷。
后来,心理学家尝试使用比较客观的量表来评估个体的自信水平。
克鲁格等人开发了一种常用的自信问卷,通过评估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自身表现的信心程度来测定自信。
此外,特尔曼也提出了一种自信的测定方法,即通过评估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任程度来测定自信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自尊与自信的测定方法得到广泛运用。
它们不仅被用于心理学研究中,还被应用于教育、职业咨询、心理治疗等各个领域。
在教育方面,测定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水平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而在职业咨询中,通过测定个体的自信水平,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潜力与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此外,在心理治疗中,测定个体的自尊与自信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帮助临床医生了解个体的变化情况,从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自尊与自信的测定并非完全准确。
个体的自尊与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所波动。
而目前的测定方法往往只能提供一个快照式的评估结果,并不能完全表达个体的真实水平。
此外,自尊与自信的测定还受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跨文化适应和个体化的处理。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如果自尊不足甚至缺乏,人就无法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不能适时恰当地对社会环境的要求或事件作出合理反应,无法及时缓解生活中的基本焦虑。
一言以蔽之,人就无法正常地进行社会生活。
因此自尊不足(即低自尊)的人呈现给社会的通常是不好的自我形象,具体表现出两类行为或态度:一类是自伤性行为或态度,主要指向自我。
其表现有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自哀自怜、自轻自贱等,甚至可能放弃生命,自绝于世;另一类是自恋式或自我中心的行为与态度,主要指向他人与环境。
可能出现不负责任、冷漠、自我中心、敌视、攻击他人、报复社会等偏激行为和罪错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
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我要是能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我有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提交。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自我和自我概念

• 男女的自尊差异
– 多项研究显示,男性的自尊高于女性 – 女性通常处于较低社会阶层,社会对其有更多的社会偏 见;即他人的消极评价导致 – 在印度和马来西亚要求女性做家庭主妇的国家,女性自 我概念很低;芬兰和英国女性劳动力很活跃,男女差异 不大。 – 司机、飞行员、航天员等行业
如何看待“女性年轻官员更易引争议”
第二节 对自我的思考:身份认同的问题
• 对自我的定义随情境而定
– 对自我的描述会依情境需要而变化。完形填空:
• “我是一个……的人”,暗示个体情境,回答倾向宏观 • “当……时我是一个……的人”,针对具体情境,回答细节
– 香港学生在用英文回答“who am I”的问题时,主要 描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在用中文回答“我是谁” 时主要阐述了与群体共有的特质。 – 情境变化对群体认同的影响:钓鱼岛问题和“双非”孕 妇 – 我们的不同身份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第四节 自我效能感
(四)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 选择行为
(2) 努力付出与坚持不懈 (3) 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2.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 (1)获得的成就
(2)替代性经验
第四节 自我效能感
• 人们如何评价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好坏?
– 向下社会比较:将自己与比自己表现差或者比自己层次 低的人进行比较。提升自我形象 – 向上社会比较:将自己与比自己表现好或者比自己层次 高的人进行比较。威胁自我形象
非常 符 符合 合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 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2、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 3、归根结底,我倾向于觉得自己是一个失 败者。 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5、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 6、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 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 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9、我确实时常感到自己毫无用处。 10、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4 4 1 4 1 4 4 4 1 1 3 3 2 3 2 3 3 3 2 2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羅斯伯自尊感指標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RSE)作者:莫里斯‧羅斯伯(Morris Rosenberg)譯者:楊家正博士目標:量度自尊感量表簡介:1962年,莫里斯‧羅斯伯(Morris Rosenberg) 設計此量表。
那時主要量度高中學生的自尊感;及後,此量表亦曾廣為不同職業的成年人作自尊感指標。
計算方法:自尊感低的人會於問卷第一、三、四、七及十題選擇“不同意”或“很不同意”,及於第二、五、六、八及九題選擇“同意”或“很同意”。
“很同意”為1分,“很不同意”為4分。
首先將所有負面提問(即第二、五、六、八及九題) 的分數逆轉(即“很同意”為4分,“很不同意”為1分),把十題的分數加起作指標。
本地的數值:Mean 22.2 Standard deviation 4.3 (參閱Y eung, 1998)量表範本以下是一些句子形容你對自己的感受。
如果句子很表達你的感受請在1 (很同意) 的格內作一個「✓」號,如果你只是同意句子的形容便✓2 (同意) 的空格,不同意便✓ 3 (不同意) 的空格,很不同意的話請你✓ 4 (很不同意) 的空格。
1 2 3 4很同意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1. 整體來說,我滿意自己。
2. 有時我會覺得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
3. 我覺得自己有不少優點。
4. 我能夠做到與大部份人的表現一樣好。
5. 我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可以值得自豪。
6. 有時我十分覺得自己亮無用處。
7. 我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最低限度我與其他人有一樣的價值。
8. 我希望我能夠多一些尊重自己。
9. 從各方面看來,我是較傾向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10. 我用正面的態度看自己。
` 參考書目Y eung, K.C. (1998) The dynamics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adolescent’s behavior problems.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published Ph.D. Thesis)。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下面是有关自我描述的10个句子,请仔细阅读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在最接近你的观点的那一栏画✔。
[
总分:
测试记分
按照以下说明记分,然后将得分加起来
正向问题1,2,4,6,7: A、4分 B、3分 C、2分 D、1分
反向问题3,5,8,9,10: A、1分 B、2分 C、3分 D、4分
测试结果
总分应在10(最低自尊水平)到40(最高自尊水平)之间。
• 如果你的总得分在10-16之间,表示自尊水平偏低。
• 如果你的总得分在34-40之间,你应该属于高自尊人群。
• 如果你的总得分在17-33之间,你属于中等自尊水平人群。
注:此得分为纯理论值。
罗森伯格的自信心量表反过来计分

罗森伯格的自信心量表反过来计分(实用版)目录1.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概述2.反向计分方法的应用3.自信心量表的应用场景4.结论正文1.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概述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文·罗森伯格(M.Rosenberg)研发的一种评估个体自信心水平的量表。
这个量表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教育场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个体的自信心程度。
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共有 10 个题目,参与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个题目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从 1 分(非常不同意)到 4 分(非常同意)。
2.反向计分方法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究数据,会将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的评分进行反向计分。
即,将原本的 1 分(非常不同意)改为 4 分,2 分(不同意)改为 3 分,3 分(同意)改为 2 分,4 分(非常同意)改为 1 分。
这样,原本的低分将代表更高的自信心水平,高分则代表较低的自信心水平。
反向计分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一些特定研究需求,例如在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或者不同心理状态下的个体自信心时,可以使用反向计分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自信心量表的应用场景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1)心理学研究:该量表可用于研究个体自信心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2)教育场景:教师可以通过该量表了解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可以利用该量表评估员工的自信心,以便为员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4)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该量表帮助求助者了解自己的自信心水平,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4.结论总之,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作为一种评估个体自信心水平的重要工具,其反向计分方法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第1页共1页。
第三部分第二章自我与自我概念

5. 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青春期(12-18岁)
2、自我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
• Introspection (内省) : Looking inward to discover the causes of our own behavior 自我服务偏差与高于均数效应(above average effect) 再次回忆“积极错觉”——对自我 Eg.做每日计划? •Considering ourselves from others’ vantage point (观察点) Both are not accuracy。
• Self-esteem is responsive to the treatment received from others.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devalu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resulting in lower selfesteem. • High self-esteem can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for those who are excluded from valued social roles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不发展1埃里克森的自我自我意识发展理论自主对怀疑和羞愧童年期18个月4岁主动感对内疚学前期46岁勤奋对自卑学龄期612岁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1218岁亲密对孤离成年早期1830岁产出对停滞中壮年期3050岁自我完整对绝望老年阶段50岁以后2自我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introspection内省
• Self-presentation: Presenting ourselves to a constantly observing and potentially ever-changing audience.
四种关于自我边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述要

四种关于自我边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述要自我边界是指个体与外界之间的界限,包括个体对自身的界定和维护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心理学中,对自我边界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个体的自我认同、自尊感、情感调节和冲突管理。
以下将对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1. 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的理解和认定,是形成自我边界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家扎耶采夫(Erik Erikson)提出了自我身份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从婴儿期到老年期,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通过解决这些危机,个体形成了稳定的自我认同,并建立了自身的价值观和身份。
社会心理学研究还发现,自我认同在个体对社会中不同群体和社群的认同上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个体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个人特征与群体认同密切相关。
2. 自尊感:自尊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感受,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自尊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早期的自尊感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上,例如罗森伯格(Morris Rosenberg)的自尊感量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 自尊感被认为不仅仅是个体对自身的评价,还包括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
记得项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地位低下的个体往往具有较低的自尊感。
3.情感调节:情感调节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之间情感的管理和表达。
个体之间的情感传递和交流是构建人际关系、维持社会和谐的关键。
情感调节也与自我边界的形成和维护密切相关。
例如,个体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愤怒、喜悦、悲伤等,来界定自己的边界,并与他人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情感调节的研究主要探讨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的识别和理解以及情感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一项研究发现,情感调节较好的个体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更高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冲突管理:冲突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冲突管理是个体处理冲突的能力和策略。
冲突管理涉及个体的自我边界和他人边界的交叉和调节。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标准 -回复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标准-回复【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标准】是一个用于测量个体自尊水平的心理学工具。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以及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自尊水平的高低对于个体的情绪、行为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斯科维奇·罗森伯格(Morris Rosenberg)于1965年开发的。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心理测量工具。
它由10个陈述性题目组成,个体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历,选择最符合自己观点的答案。
每个题目的选择范围是1(非常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
得分越高,个体的自尊水平越高。
下面是对每个题目的具体解释和回答方式:1.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个题目评估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感受。
个体应根据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看法,选择一个最贴近自己的答案。
2. "我觉得自己有许多优点。
"这个题目测量个体对自己的积极特质的认知和评价。
个体应根据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和观察,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答案。
3. "对我来说,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这个题目测量个体对自己能力和能力的评估。
个体应根据自己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和成就,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答案。
4.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自信心的人。
"这个题目评估个体对自己自信程度的认知和感受。
个体应根据自己在面对各种情境时的表现和感受,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答案。
5.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对自己保持着积极态度的人。
"这个题目测量个体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评估和认知。
个体应根据自己的情绪表现和自我对话,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答案。
6.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比较满意。
"这个题目评估个体对自己整体满意度的感受和评价。
个体应根据自己对自身生活状况和自己的总体表现的认知,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答案。
7.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意义。
罗森伯格自信心测试量表

说明结果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指示: 以下是一组有关自我感觉的句子,请按你的情况作答。
请将答案写在1=很不同意 2=不同意 3=同意 4=很同意题目结果解释《自信心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 R它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
它共有10个测题,用以测量个人对自我感觉的好该量表具有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信度高等特点。
8. 我希望我能够更多的尊重自己。
®10. 有时候我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
®6. 我对于自己是抱着肯定的态度。
9. 有时候我确实觉得自己很无用。
®自卑者,你对自己缺乏信心,尤其是在陌生人和上级面前,你总是感到自己事事常感到自卑。
你需要大大提高你的自信心。
1. 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基本上是与别人相等的。
2. 我觉得我有很多优点。
3. 总括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
®4. 我做事的能力和大部份人一样好。
5. 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
®7. 总括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解释建议 自卑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是一种性格的缺陷。
主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长时间的自卑,不但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也会导致生理上出现亚健康状态,具体的危使人心理上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友,顾影自怜,甚至自疚、自责;自卑的人,缺乏自信, 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抓不到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等。
而在生理上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自卑并不可怕,只要你掌握了一些方法,那么完全可以克服你的自卑心理,让你人,下面问渠心理网就带你一起来看一看,如何克服自卑心理1.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全面辩证地看待和评价自己,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
第8章自我概念

• 现有自我、期望自我和表现自我 罗森伯格 (M. Rosenberg,
1979)
– 1982年,伯恩斯(R. B. Burns, 1982)首先对前人在自我概 念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总结。
第八章 自我概念五、自我概的功能• 伯恩斯(R. B. Burns, 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 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 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 能。
–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 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和观 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八章 自我概念
–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 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综合 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 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 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第八章 自我概念
三、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 罗杰斯(C. Rogers, 1951, 1959)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 体我(“I”)和客体我(“Me”)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 我概念的内涵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 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 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 是真实自我(real self),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 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高度决定着个人对 环境的反应。
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
老年阶段(50岁以后)
第八章 自我概念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 关系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我的 发展来自与他人接触时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 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 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好我”、 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 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 绝的自我部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
SE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SE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量表简介: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
关键字:自尊、青少年、自评使用范围:青少年及成人测评时间:不限,一般约5分钟●指导语:本量表共10题。
都是一些有关自我感觉的句子,请按您的情况作答。
●●●量表原题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10.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十处。
(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因子项及计算方法1.选项分值A=4,B=3,C=2,D=1; 反向计分:A=1,B=2,C=3,D=4其中3、5、8、9、10为反向记分项目。
2.因子项总分<1>+<2>+<3>+<4>+<5>+<6>+<7>+<8>+<9>+<10>结果解释及辅导建议得分在10-40分之间。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3)

三、自尊
(一)自尊的定义: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 评价的结果。
答案:B
)。(单选)
真题分享
6.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包括( )。(多选 ) A.主我 B.本我 C.客我 D.超我
答案:AC
真题分享
7.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单选)
真题分享
7.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答案:D
真题分享
2.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 重要的作用,这是( )的观点。(单选)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真题分享
2.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 重要的作用,这是( )的观点。(单选)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真题分享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 A.詹姆斯的自我是指自我概念 B.主我是认识的主体 C.客我是被认识的对象 D.镜我就是反思自我
真题分享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 A.詹姆斯的自我是指自我概念 B.主我是认识的主体 C.客我是被认识的对象 D.镜我就是反思自我
•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进行单独 评价的总和。
不同自尊水平大学生对负性评价的注意偏向

目录摘要 (1)1 文献综述 (2)1.1前言 (2)1.2关键概念解释 (3)1.3国内外研究情况 (7)2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 (7)2.1问题的提出 (7)2.2研究假设 (8)2.3研究意义 (8)3研究方法 (9)3.1研究目的 (9)3.2被试 (9)3.3实验设计 (10)3.4实验材料及设备 (10)3.5实验程序 (10)4实验结果与分析 (11)4.1不同刺激情况下自尊水平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反应时及显著性检验 (11)4.2高低自尊组在不同评价词的效价类型和线索下的反应时及t检验 (12)4.3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12)4.3.1自尊水平、线索类型和评价词的效价类型的主效应分析 (12)4.2.2线索类型和评价词的效价类型交互效应分析 (13)5讨论 (14)6结论 (14)7不足与展望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6)不同自尊水平大学生对负性评价的注意偏向摘要:本研究采用点探测范式来研究不同自尊水平大学生对负性评价的注意偏向,比较高低自尊水平大学生在不同刺激下的反应时。
实验为三因素混合实验,即自尊水平(高分组和低分组);评价词的效价类型(正性-中性评价词和负性-中性评价词);线索类型(有效线索和无效线索)。
先通过Rosenberg的自尊量表筛选高低自尊被试,选40名大学生进行行为实验,结果分析得:虽然自尊主效应显著,低自尊组反应时低于高自尊组;评价词效价类型和线索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结论:1、在不同刺激下,低自尊的平均反应时高于高自尊;2、高自尊对于负性评价不存在注意偏向;3、低自尊对于负性评价不存在注意偏向。
关键词:自尊水平;负性评价;注意偏向;点探测范式Attention bia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elf-esteem to negative evaluation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the point-detection Paradigm to study the attention bia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elf-esteem, and compared the response time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elf-esteem.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hree factors: self-esteem (high score and low score) , valence type of evaluative words (positive-neutral evaluative words and negative-neutral evaluative words) , and cue type (effective cue and ineffective Cue) . The self-esteem scale of Rosenberg was used to screen high and low self-esteem subjects, and 40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a behavior experiment The main effect of Valence type and cue type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1. The average reaction time of low self-estee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 self-esteem under different stimulation; 2. High self-esteem has no attentional bias to negative evaluation; 3. Low self-esteem has no attentional bias to negative evaluation.Key Words: self-esteem; negative evaluation; Attentional Bias; dot-probe Paradigm1 文献综述1.1前言自尊是由我们成长生活中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的情感性评价,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对自尊展开了研究,但对它的概念都没有达到统一,它是人格的核心之一,到目前为止它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中任然比较热门。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标准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标准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是一个包含10个条目的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自尊水平。
每个条目都有四个选项,分别表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
根据得分,可以将自尊水平分为四级:
1. 10-24分:自尊水平较低。
这种低自尊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自己没有多少价值,比不上别人。
2. 25-35分:自尊水平适中。
这种适中的自尊水平可能使个体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但可能仍有一些不自信和自我怀疑。
3. 36-40分:自尊水平较高。
高自尊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有更高的评价和自信心,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和价值。
4. 41分以上:自尊水平非常高。
这种高度的自尊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和自信心,有时可能表现为自负或自我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只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工具,其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因此,在使用该量表时,应结合其他评估方法和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心理学对自尊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

心理学对自尊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自尊心是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评价感受,对于个体的发展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自尊心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自尊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理论.一、自尊心的定义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价值感受,是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和价值感的一种认知。
自尊心影响了个体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和行为,对个体的人际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自尊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 自尊心与人际关系的质量自尊心高的人更容易建立积极、稳定的人际关系。
他们通常具备一定的自信和社交能力,与他人的互动更加顺畅。
相反,自尊心低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容易产生社交焦虑,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自尊心对亲密关系的影响自尊心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建立健康、亲密的恋爱关系。
他们对伴侣的价值和需求有着准确的认知,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维护关系。
相反,自尊心低的人可能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依赖、猜忌、不安全等不健康的态度和行为。
3. 自尊心对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自尊心高的人在面对人际冲突时更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冲突。
他们通常具备灵活的思维和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平衡他人的情感需求。
相反,自尊心低的人可能在冲突中表现出攻击性、逃避等不良的解决方式,容易导致关系的恶化。
三、相关研究与理论1. 迈克尔·罗森伯格的自尊心理论罗森伯格认为,个体的自尊心来源于他们对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评估。
他提出了自尊心的两个维度,即自尊自爱和自尊自能。
自尊自爱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被他人所接纳、认同和爱护的评价;自尊自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这种理论为心理学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自尊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框架。
2. 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即个体在满足自身需求、实现个体目标和潜能时的自我发展过程。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试论性成熟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性心理即性意识,是指个体对行有关的现象的理解,体验和态度。
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有:性兴趣的产生;性冲动和自慰行为的出现;早恋和婚前性行为。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社会文化环境、家庭、他人的评价、生理上的原因、参照体(中学生群体)。
而在青少年时期,即10~20岁左右,是人生自我意识明显发展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人的自我意识会发生突变。
产生这种突变的原因突出地体现在生理变化和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的变化。
生理原因主要就是身高体重的增长和性成熟。
因此性成熟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性成熟对自我概念的发展的影响。
性成熟对自我概念的发展的影响。
自我概念主要指的是对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性情、态度及价值观的认识。
在青少年期,自我概念的发展突出体现在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首先可能遭遇的便是青春期身体成长带来的一些烦恼,然后还有生理成长引发的心理成长,个体的心态、认识、观念和态度都会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会让人很困惑、有疑虑并且不适应:“我怎么了?”“我还是原来的我吗?”“我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在这一时期,一般正常的青春期身体发育都会给个体带来心理震荡。
身体发育成熟的早晚更会对男孩和女孩们造成心理冲击。
身体早熟的女孩、男孩比同龄人具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否积极,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我概念积极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并且会尽量扬长避短。
他们喜欢现在的自己,不论是外貌、性格等任何方面。
他们不会仅仅因为听了别人的评论,就轻易改变自我概念。
他们爱自己也爱别人,所以很快乐、很自信。
随着多数女孩都进入急速发育期,早熟者比较成熟的女性体态常常会引起女伴们的羡慕和男孩们的注目,从而在群体中的威望转向上升。
这使她们有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概念。
这无疑有助于其心理的成长。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标准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标准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自尊水平。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罗森伯格(Morris Rosenberg)于1965年开发,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对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标准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背景与引言先简要介绍自尊的概念与重要性,指出自尊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中的作用。
接着引出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开发目的和背景。
第二部分:量表特点和设计原则详细描述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包括题目数量、题目类型、评分方式等。
说明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设计是基于对自尊概念的深入理解,并经过多次实证研究和反复改进。
第三部分:量表题目及评分指导列举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各个题目,并解释每个题目背后的含义。
同时提供评分指导,使读者能够正确理解问题并完成评分。
第四部分:标准化与信效度介绍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标准化过程,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同时,说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以及对其他心理测量工具的比较分析。
第五部分:应用领域与展望探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在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领域,例如自尊与学业成就、自尊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系。
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可能的改进和应用难题。
结语:总结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标准,强调它在评估自尊水平时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同时指出量表的局限性,并鼓励进一步研究和创新,以推动自尊领域的发展。
(以上仅为示例,实际文章内容需要根据所需字数限制和主题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
Rosenberg_1965_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_田录梅

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田录梅(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春130024)摘 要:罗森伯格(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是目前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这源于它的两大优点:信效度高、简明方便。
但是,该量表也存在一个突出的与文化差异有关的问题,即题目8的含义表达与西方有所不同。
经统计分析发现,题目8只有按正向题记分或直接删除才能达到良好的鉴别度、提升量表的信效度。
这对于当前的自尊研究和量表法都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自尊;罗森伯格(1965)自尊量表;不足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6)02-0088-04 自尊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在研究自尊的各种方法当中,以自我报告法最为多见,其中又以罗森伯格(Rosenberg)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最受青睐。
这源于该量表自身的诸多优点。
但是,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中文版)毕竟是舶来品,它究竟适合不适合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被试群体?尽管早有人提出该量表中有个别题目(第8题)所表述的内涵可能存在文化差异[1],但这尚未得到证实,也没有影响国内研究者(包括笔者在内)对罗氏量表持之以恒的厚爱与大量反复的使用。
随着对自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量表的这一悬疑问题进行验证,以期为当前的自尊研究和量表法提供一定启示和借鉴。
1 美好:罗森伯格(1965)自尊量表的优点罗森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对自尊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杰出的成果之一即Rosenberg (1965)Self-Esteem Scale(SES)的问世。
该量表主要测量个体的整体自尊。
据有关统计,在它发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尽管测量自尊的量表很多,但它的使用频次却是最高的,且远远超出其它量表[2]。
究其原因,该量表存在如下两个突出的优点:1.1 信效度高如前所述,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自问世以来,迄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在这段短暂而又漫长的历史中,先后有多种(适用于青少年或成人群体的)自尊量表或自尊问卷产生并投入使用,如同样著名的Cooper-smith(1967,1975,1981)自尊调查问卷(The Self-Es-teem Inverntory,SEI)、Marsh(1984)的自我描述问卷(Self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SDQ)、Janish和Field 于1959最初编制,Fleming和Watts于1980年修订的缺陷感量表(The Feelings of Inadequacy Scale,FIS)、Shrauger(1990)的个人评价问卷(Personal Evaluation Inventory,PEI)等等测量自尊或自我的问卷都先后引入国内[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来源:三联生活周刊v2| 下载手机客户端罗森伯格:自我测量的自尊2013-01-14 作者:主笔◎王星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v2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 Esteem Scale)是如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自尊评价工具。
同詹姆斯的自尊公式一样,它同样胜出在直白简单上,以至于所有人都可以像完成测试穿衣偏好之类的趣味问卷一样,轻松地在几分钟内为自己的自尊评分。
在学术界,美国社会学家罗森伯格(Morris Rosenberg)普遍被认为是詹姆斯之后最重要的自尊研究者。
20世纪的自尊研究中存在两种基本的取向,即心理学取向和社会学取向。
社会学取向的自尊研究源自美国社会学家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和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创始人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理论,这两位学者先后提出自我是“镜像自我”(Looking-glass Self)、是由随着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能力的发展与反思评价过程而形成的。
他们因此强调自尊主要是一种在社会背景中形成的人际心理,对于自尊的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考量社会背景中他人对个体的反应,以及个体如何对他人的反应做反应,个体的自尊高低在这些互动过程中由社会接纳的程度所决定。
库利与米德的不同点在于:库利强调“重要他人”在这其中的作用,而米德则使用“广义他人”(Generalized Other)的概念。
罗森伯格继承了库利、米德重视自尊的人际特征的学说,在1965年编写出“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的同时,对5000名美国青少年进行了有关自尊的调查研究,并将结果集成《社会与青少年的自我形象》一书。
他在书中写道:“自我形象是个体主观生活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这一假设是该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类别将特有的生活风格、价值观、信念与观念系统强加于儿童,这些又以难以觉察而强劲的微妙方式成为儿童自我判断的基础。
”与强调“胜任感”(Competence)的以詹姆斯为代表的自尊的能力理论相对,罗森伯格的理论被后世归为自尊的价值理论。
罗森伯格将自尊界定为一种建立在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感觉基础上的态度。
他指出:“自尊表示的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定位。
当我们说一个人拥有高自尊时,并不是指他有优越感、傲慢、自负、轻视他人、自认为了不起,而是指他自我尊重,把自己看作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欣赏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也承认自己的缺点,但期望克服缺点。
”但承继了自尊的社会学学说的罗森伯格随即又很快指出:一个高自尊的人可以具有相当自我良好、很重要、很受尊重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具有这种感觉就能获得尊重,因为社会中的人需要依据认知来判断是非、遵守规则、调整行为而获得社会承认以及他人认可并最终产生自尊。
在后期著作《建构自我》中,罗森伯格将自尊的形成归纳为遵循四条基本原则:1.反思评价;2.社会比较;3.自我归因;4.心理中心性(Psychology Centrality)。
其中,“心理中心性”是指:自我是一个由许多成分组成的相互联系、有组织的层次结构,人们倾向于将潜在有害的自我特征或认同置于自我系统的外围,将具有提升性质的自我特征与认同置于自我的中心,以这种方法保护自尊。
在自尊的研究史上,罗森伯格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创造性地将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s)修改为自身防御机制(Self Defense Mechanisms)。
这一机制的“战术”包括: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自己可能受到谴责的行为寻找一个可以被社会接纳乃至赞誉的解释;补偿(Compensation),改换领域寻求成功以维护自尊;投射(Projection),将自己的不良特征归咎于他人;移植(Displacement),受挫于更强势的人后寻找更弱势的替罪羊;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压抑自己和他人皆无法接受的想法或欲望,潜意识里为了防止他人察觉反而表现出一种与内心想法背道而驰的行为,例如过度的自尊往往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压抑(Repression),将有害于自尊的冲动推入潜意识。
简而言之,“我们视而不见那些威胁到我们自尊的信息;如果看见了,我们就不对它进行登记;如果登记了,我们就歪曲解释它;如果记住了,我们就降低它的重要性或使之合理化”。
罗森伯格的理论建立在他用自己设计的那张自尊量表进行的调查上。
业界简称SES的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原表格包括5道正向题、5道反向题,分四级评分,试图测量单维整体自尊。
不过,1995年在一篇有关自尊的二维问题的论文中,加拿大心理学家塔法洛里(Romin W.Tafarodi)和美国心理学家斯旺(William B.Swann)指出,该量表实际上包含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维度:“与设想的这个量表是单维度的相反,因素分析表明量表中的项目可以压缩成两个相关但又明确不同的因素……具有两个潜在因素的证据表明,可能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自尊的维度,即整体自尊也许以两种不同的感受被体验。
”这一点其实罗森伯格自己当年也有所发现:“通过我们的量表项目,反映出高自尊的表达是自己‘足够好’的感受。
个体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他尊重现在的自己,但并不自以为是。
”在罗森伯格看来,一个高自尊的人并非对自己完全没有负面的观念,只是这样的观念相对较少、程度较浅,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而低自尊的人常常只看到自己的弱点与不足。
早期与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相关的最富戏剧性色彩的测量结果体现在1971年出版、罗森伯格本人著述的《黑人与白人的自尊:城市学童》一书中。
这是一场典型的发生在美国文化氛围内的测量统计,罗森伯格以大量测量数据提供了黑人的自尊并不低于白人的证据。
当时人们通常认为,由于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黑人在社会比较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自尊必然极低。
但罗森伯格的测量数据反驳了这一成见。
罗森伯格提供的解释是:黑人选择的反思评价并不是所谓的大众普遍评价,而是与自己交往密切的黑人的评价,这是一种“选择性互动”(Selective Interaction):“如果我们不看重或不相信他们的判断,那些意见对我们的自我概念的作用就会很小。
”罗森伯格相信自己的量表可以适用于所有种族,但他当时并没有预见到文化上的差异可能带来的挑战。
近年中国就有心理学者提出:量表中第八题“我希望我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是作为反向题出现的,但在注重“学无止境”的中国文化背景下,通常会被理解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题应按正向题计分或直接删除,这样才能保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科尼斯(Michael H.Kernis)以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为基础,修改指导以后用来测量个体目前的、而非典型性的对自己价值的评价,以此作为对自尊的稳定性研究的基础。
追本溯源,对于自尊的稳定性研究可以上溯至罗森伯格1965年用量表进行第一次试验时。
对5000名美国青少年进行的调查使罗森伯格得出这样的结论:低自尊者“异常敏感于日常生活中那些会证实其缺乏能力的信息”。
但此后十余年的研究数据却与这一设想并不一致:不是低自尊者而是不稳定的高自尊者最可能对威胁自我的事物产生防御性反应,稳定的高自尊者产生防御性反应的可能性最小,而低自尊者无论是稳定还是不稳定,防御性反应都介于两者之间。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森伯格设计了一张自我稳定性量表,要求受测者回溯评价自我形象的稳定性。
罗森伯格的结论是:高自尊者倾向于拥有稳定的自我形象。
然而科尼斯得出的结论却是:自尊的稳定性与自尊水平之间的相关度并不高,相关系数只有0.17~0.26。
在心理学家们的测量室中,接受稳定性测量的自尊事实上更多地表现出了莫测的不稳定性。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开创了自尊测量的时代,随后又出现库珀史密斯自尊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缺憾感量表等等。
与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声名远播形成对比的是,除了他的学说和教职,我们对于罗森伯格作为一个日常的人知之甚少,仿佛他已经用自己的生活验证了自己的“社会的人”的理论。
罗森伯格相信,自尊作为一种自我态度是社会文化力量造就的,既是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的动力。
他的理论为自尊研究明确了一个新方向,但这套理论以及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这件太容易上手的工具也暗示出某些危险的可能:当普通人对自己的认识被公认为对人类自身拥有认识能力的专业心理学家取代,人们会相信并热衷于种种测量结果,依据外界的判断裁定自我的位置。
这样,文艺复兴时代谈论“人的尊严”的皮科(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a)为人类争取到的自由意志特权被荒置,自尊的外在显象被普及的同时,对自尊的判定反而成了少数精英掌握的知识。
与此同时,掌握此间钥匙的人也不免间或产生一种幻觉,即可以通过外部的干涉、如同在实验室中一样批量培养出这样一些人,他们无需对自己的终极价值有所认知,但相信自己具备所在社会需要的自尊。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指示:以下是一组有关自我感觉的句子,请按你的情况作答。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基本上是与别人相等的。
I feel that I am a person of worth,at least on an equal plane with others.(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2、我觉得我有很多优点。
I feel that I have a number of good qualities.(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3、总体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
*All in all,I am inclined to feel that I am a failure.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4、我做事的能力和大部分人一样好。
I am able to do things as well as most other people. (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
*I feel I do not have much to be proud of.(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6、我对于自己是抱着肯定的态度。
I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myself.(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7、总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On the whole,I am satisfied with myself.(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8、我希望我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